1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激励方式探讨

合集下载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作者:陈慧敏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0期现代的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它是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型最重要的产物,,经济由原来的快速增长转向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变成了知识工作者和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协作创新,创造更多价值,这一转型也给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本文就我国企业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一)缺乏系统的人才战略许多企业没有建立领导人才库或有效管理全区域的人才库,无法将公司业务真正地推向全区域或全国。

在公司在逐步发展到大规模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管理人员的能力资料,无法准确判断衡量领导的能力优劣点,也无法真正地开展人才盘点,在面对规模巨大的评鉴任务时,缺乏进行客观、迅速、高质量的评鉴能力,无法使人才管理体系落地。

如果一个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清晰,决定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经常发生变化,容易导致核心管理层的调整和波动,核心力量的频繁变化直接导致公司经营思路的变化,人才体系建设从何谈起。

(二)人员冗余,更换困难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企业内部人员冗余和人才缺乏并存,一个部门里面真正优秀的骨干极少,有的员工属于无功无过地做着日常工作,甚至还有个别员工因各种原因属闲置人员不好处理。

除此之外,在许多企业中,企业最高主管及高管团队没有负起人才管理的责任,高管只关心每天的运营与财务结果,而不注重建立组织团队与人才队伍,部分公司欠缺高管,但在人才市场上和公司内部都无法找到合格的人才,企业负责人常常有一种感觉,好用的人似乎永远缺乏,现有的人永远满足不了需求。

对现任管理人员不满意,但没有更好的人接替,先勉强用着,这种情形一般发生在关键岗位的人员任用上,普通岗位员工无论是内部调动还是外部招聘都相对容易,可以很快更换,但是对机构负责人、重要业务渠道部门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的人员更换需要考虑到对业务发展和团队稳定的影响。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探讨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探讨

而不愿

随 波 逐 流 人 、 云 亦 云 , 更 不 会 趋 炎 附 势 、 惧 怕 权 势 或 权 威 。 相 反 , 他 们
会 因执着于 对知识 的探索和 真理 的追求而蔑视任何权威 。
- ◆ 三 、 知识型 员工 激励与最 为宝 贵 的财富 , 其离职 流动不仅
司长期干下去 。
2
知识

资本化激励

为了充分调动知识

员工
的工
作积极性


以采用 管理 人股 、期权人 股 、技 术人 股 等形式 激励员工 。
其 中 ,股 票期权 最 能拴住 企 业 员工
特别是企业 核心 员工

通过

股 票 期 权 企 。 业 成 为 “ 人 人 有 份 ” 的 利 益 共 同 体 , 员 工 成 为 企 业 的 主
4 、 知 识 型 员 工 具 有 很 高 的创 造 性 和 自主 性 。
与体力
劳动者简单



的重
复性劳
动相

知识


员工
从事

大多为创造

劳动

他们依靠
自身
占有
的专业
知识


用头
脑进行创
造性 思 维 , 并不 断形 成 新 的知识 成 果 。 因此 , 知识 型 员工 更倾 向于 拥
有 宽 松 的 、 高 度 自主 的 工 作 环 境 , 注 重 强 调 工 作 中 的 自我 引 导 和 自我
人 , 能得 以 分享 企 业 的利 益 。 有 利 于 激 励 知 识 型 员 工 对 知 识 的 创新 能

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探讨

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探讨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0 0 —1 50 1 7— 1 8 2 1 ) 30 3 —2
l 激 励 的 内涵
激 励 ( t ain 可 以定 义 为 一 组 对 组 织 中 某 个 人 的行 moi t ) v o 为 取 向 、 力 程 度 和 面 对 困 难 时 的 毅 力 起 决 定 性 影 响 的 心 努 理 因 素 。 激励 分 为 内在 激 励 行 为 和 外 在 激 励 行 为 。所 谓 内 在 激 励 行 为 , 指 自愿 表 现 出 来 的 行 为 ; 励 的 源 泉 就 在 于 是 激 实 实 在 在 地 实 施 这 些 行 为 , 励 起 因 于 所 做 的 工 作 。所 谓 激 外 在 激 励 行 为 , 指 为 获 得 物 质 报 酬 或 社 会 奖 赏 , 为 免 受 是 或 惩 罚 而 表 现 出 来 的 行 为 ; 励 的 源 泉 是 该 行 为 的 结 果 而 不 激 是 该 行 为 的本 身 。 目前 世 界 上 比 较 流 行 的 激 励 制 度 的 理 论 有 五 种 : 望 期
N o. 2 0 3,01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a e n ut dr ui s Trd d s y n I r
21 0 0年 第 3期
企业 知识员工激励 机制探讨
严 琰
( 南工 程 学 院 , 南 郑 州 4 19 ) 河 河 5 1 1 摘 要 : 励 机 制 运 用 的 好 坏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决 定 了 企 业 的 兴 衰 , 是 企 业 发 展 的 关键 因 素 。对 什 么是 知 识 员 工 , 何 激 也 如
神 经 质 对 职 业 倦 怠 的耗 竭 维 度 以 及 消 极 怠 慢 维 度 有 着 重 大 的积 极的影响 , 而对于工作 绩效却产 生消极影响 。 最后一 个人 格 特 质—— 经 验 开 放 性 体 现个 体 在 理解 力 , 趣 爱 好 以 及 创 造 性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 就 目前 作 者 所 知 , 兴 除了赭而拉等人 的研 究外 , 部分 的研 究 认 为开 放性 与 职 大 年 ) 。 业 倦 怠 的 产 生 没 有 太 大 相 关 性 。 因 此 仅 仅 只有 少 量 关 于 开 宜人性反 映出在社交 活动 中表 现 出的诸 如 亲切 、 情 、 放性 对于职业倦怠影 响的研究 。 热 友好 以及 体 贴 等 个 人 特 性 的 不 同 , 这 些 特 征 能 有 效 在 防 3 结 论 与 意 义 而 止 人 际 交 往 过 程 中 冲突 的 发 生 。 尽 管 宜 人 性 与 外 向 性 有 某 在 酒 店 业 学 术 界 , 酒 店 员 工 职 业 倦 怠 进 行 的 研 究 大 对 些 相 似 之 处 , 两 者 各 有 其 特 点 。延 森 ・坎 贝 尔 和 格 拉 齐 多数 都集中在工作 环境和工 作 条件上 。本 文通 过对 个性 特 但 亚诺 ( 0 1 认 为 外 向 性 与 社 会 影 响 相 关 , 宜 人 性 则 侧 重 征 的 不 同 方 面 在 酒 店 职 业 倦 怠 中 的 作 用 所 进 行 的 文 献 综 2 0) 而 于与他人保持 一 种热 情 友 好 的关 系 。与外 向性研 究 相 反 , 述 , 现 有 的研 究 文 献 进 行 了 丰 富 与 补 充 。 对 对 于宜人性 与职业倦怠及 工作业 绩 的之 间关 系 的研 究越 来 本次研究综述最 值得一提 的发 现之 一在 于宜人 性对 职 越少 , 而且研究结果 也不 相一 致. 如 ,蒙特 和 巴里 克认 为 业倦 怠两个维度 ( 例 消极怠 慢和 工作绩 效 ) 可预见 性 。值 得 的 仅仅 只有外 向性会 对工 作 绩效 产 生显 著 影 响. 们 最终 得 注 意 的 是 , 为 宜 人 性 在 其 他 学 科 中 的 研 究 结 果 与 职 业 倦 他 因 出结论认 为相 对于外 向性 特质 ( 谈 、 极主 动 、 健 积 自信 等) 来 怠 的 研 究 呈 现 出 不 一 致 的 结 果 , 以 在 以 往 的 研 究 中 一 直 所 说, 宜人 性特质( 貌谦 恭 、 信 、 良等) 于工 作业 绩 的 具有 争议性 。因此 , 礼 诫 善 对 在其 他 服 务性 行业 就 有其 必要 性 进行 影 响更小 。 类似 的研究 , 以证实宜人性 特质 对于 整个 服务行业 的价值 。 严谨性指 个人 的 可靠 性 ( 心 、 到 、 责 、 组织 性 ) 此外 , 细 周 负 有 还可 以在 各种 不 同 的文 化背 景下 进 行此 类研 究 以揭 与 意 志 力 ( 奋 、 标 明 确 、 持 不 懈 ) 反 映 自我 约 束 的 能 示不 同文化的差异 , 勤 目 坚 , 这种做 法也是值得 的 。 力及 取得成就 的动 机和 责 任感 , 其被 认 为是 取 得 好 的工 作 参 考 文 献 业绩 的最重要 因素 。德 弗 里斯 和 凡 ・赫科 ( 0 2 认 为 , 20 ) 责 任感 与高疲劳指 数呈负相关 性 。德 瑞 等人 认为 责任 感对 个 [ ]张志峰. 1 五大人格特质在互动过程下对团队缋效影响研究[ ] 内 D. 人 成 就 的 取 得 能 产 生 积 极 作 用 , 个 人 成 就 与 工 作 业 绩 是 而 蒙 古 工 业 大 学 ,0 6 20. [ ]崔玉玲. 2 企业 员工组 织支持感 维度及心理 效应研 究[ . D] 浙江大 个 相 识 的概 念 。 学 ,0 6 2 0. 神经质反 映个体 在 面 对焦 虑 、 郁 、 怒 、 尬 、 抑 愤 尴 情绪 、 3 教 D. 20. 担 心 和 不 安 全 感 等 时 的 差 异 。 总 体 而 言 , 一 人 格 维 度 对 [ ]陈 楚玲 . 师职 业 锚 的 探 索 研 究 [ ] 浙 江 大 学 。0 6 这 [ ]张 林. 会 支持 在 护 士 工 作 倦 怠 干 预 中 的 作 用机 制 研 究 [ ] 浙 4 社 D. 职业 倦怠产 生影 响 与其 他 三个 维 度——外 向性 , 人 性 和 宜 江 大 学 , 0 6 20 . 责任 感相反 。戈达 德等人 的纵 向研究 ( 0 4 发 现 了更有 力 [ ]王登峰. 20) 5 中国人 人格量 表的信 度 与效度 [] 心理 学报 ,0 4 3 J. 20 ,6 的证 据证 明神经 质 与职 业倦 怠 之 间存 在 密 切关 系 , 结 果 其 ( ) 4—5 . 3 3 7 3 8 表 明神经质与 马斯 拉 奇倦 怠表 的 三个 分 量都 相 关 。因此 ,

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摘要: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是一个伴随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新课题,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既要结合知识员工自身的个体特点,也需要综合考虑知识员工群体的总体特点,还要考虑知识员工的工作性质。

企业必须构建灵活的福利和薪酬激励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知识员工的需求;必须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提供知识员工自主的工作环境;必须对知识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为知识员工职业生涯提供发展空间。

关键词: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知识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竞争环境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传统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本成为企业必备资源,而知识资本逐步取代传统资本,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要落实到知识载体——知识型员工身上。

企业知识员工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企业经营绩效与企业竞争态势。

因此,对知识员工的激励问题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企业知识员工内涵特点的分析,探讨企业如何建立知识员工激励机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一、企业知识员工激励问题的产生知识员工是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对应的产物。

在农业经济时代,传统的简单劳动不需要劳动者具备高深的知识基础,劳动者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加工,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简单劳动产品,因此,这种简单劳动产品也不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其劳动价值并不高。

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特别是复杂机器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劳动本身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些经过系统培训,接受的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逐渐从简单劳动者群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知识工作者,即知识员工。

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提出的概念认为,知识员工就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2]。

因此,对知识员工的激励必须结合知识员工自身的特点来进行。

否则,如果对知识员工自身的需求把握不准,就无法达到激励的效果。

浅析民营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浅析民营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争力的薪酬本身。
5 源于 企业 文化 的激 励措 施
知 识 型员 工的 一大特 点就 是 “ 对专 业忠诚 度 高 ,对 企业 忠诚度 低 ”,从而令 许多企业十分头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 ,其激励效 应具有综合眭与持久性 ,能够很好地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 的认同感与 忠诚度 。知识 型员工 的成长 、 自主和发展需要一个健 康和谐 、自主创 新 、富于协作精神的文化氛 围。在这种 氛围中,以人 为本的价值观念高 于一切 。员工 不再是企业 的附庸 ,而是一种新型 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 系 ,沟通 、激励、组织学 习、反馈辅导成为企业管理的时尚。 在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优势源 自于知识 、创新和持续学习 , 创造和 应用知识 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决定一个 国家国际竞争力 的重要因素 ,知 识经济 的规模和质量将决定一个 国家在 国际竞争中的相对能力 和地位。 而知识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知识型员工 ,高素质的 、 具有创新能力 的知识型员工是组织发展的灵魂。只有抓住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 实施行 之有效 的方法 , 对他们 的工作进行合理设计 ,才能有 的放矢 , 使知识型 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和回报 ,从而提升其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 这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立于不败。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 工作 本身 的激 励措 施
1 工作任务 与目标合理化。由于一个 人的工作业绩 与其 动机强度 ) 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地安排工 作任务 ,能极 大地 激发出知识 型员 工内 在 的工作 热情 ,提高其工作业绩 。企业在设计 和安排工作时 ,对 每一
在 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 的力量 和知识的话语权 得到真正体 现 ,资本 的意志逐渐弱化, 资本雇佣劳动”的时代 已经过去 , “ “ 知识雇 佣资本 ”的时代正 日 益突显。知识型员工在社会进步和企业构建竞争优 势中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民营企业有效地对 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 ,是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民营企业能否充分发挥知识 型员工的创 造陛和积极 I 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针对知识型员工的 生, 特点及需求 , 企业可采取综合性 的激励方式来实现对知识型员工能力的 开发 ,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

知识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员工激励制度创新

知识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员工激励制度创新
策建 议 , 旨在 为 民营企 业在 知 识 经 济条件 下 , 能持 续 发展 提供 理 论 指 导 。
关 键 词: 知识 经 济 民营 企业 知 识 员工 激励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5 F 7 .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2 8 (0 6 0 0 9— 3 2 2 0 ) 8—0 2 0 0 7— 3
习 中 , 能保 持技 术 的先进 性 ( 鲁 克 ,9 9 。 由于 才 德 19 )
( r e u a , 0 1 。再加上他们对企业未来不信 Bu l n 2 0 ) cT g
任 的 心理 作用 , 们表 现 出有 更 强 的培训 愿 望 , 过 他 通 培 训 提高 自身素 质 , 应 企业 和 社会 发 展需 要 , 强 适 增 终 身 就业 能 力 , 步实 现 自己 的职 业 目标 。 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 日常工
作 已经 带 有浓 重 的 “ 知识 工 作 ”的色彩 , 们 工作 的 人 知 识 含 量 正 在 迅 速 提 高 。据 美 国 20 0 3年 的 调 查 显 示 ,知识 员 工 已 占美 国人 才市 场 的 5 % ,正如 M r 9 a- grt 、Whae (0 1 ae.J et y20 )对知 识经 济 时 代 员工 进行 l
得 到社 会 的认 可 。
识 员 工的 潜 力 , 充分 发挥 他 们 的创 造 力 。 是 民营企 但
业“ 找人 难 , 人 难 , 用 留人 更难 ” 已成 为 民营 企业 目 ,
前 存 在 的首要 困难 。 因此 , 如何 激励 民营 企业 员 工 已 成 了 当前 民营 企业 主 十分 关 注 的 问题 ,尤其 是 知识 员 工 的激 励 问题 更 是 民营 企业 发 展 的瓶 颈 问题 。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有效激励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有效激励问题研究
样性 和 自身追 求 的满 足感 和 成就 感。 因此 , 知 识 型 员工 的 时也 为企业 创造 了价 值。⑧ 在 保证 公平 的前提 下提 高薪酬 水平 。 对企业来 讲 , 薪 酬体 系要想有激励 效 果必须保 证其公 激励 方式应 该 多样化 , 满 足他 们 的各种 需 求。 平性 , 外部公 平要 求企业 与行 业 的薪 酬水平 相 当 , 内在 公平 2 . 2 薪 酬结 构 不合 理 经 营者 对 其他 企 业 的 薪 酬水平 对一 个企业 而言 , 往往 不 了解 , 从 而 给企 业发 展 和经 营 造 成 了一定 影 响。 对 要 求企业按 照员工 对企业 的贡献定 薪酬。 提高 薪酬水平 来鼓励 员工 的责任 心和 工作积 极性 ,是 常用 劳动 力 市场 薪 酬水 平 的把 握 不 明确 , 不 了解薪 酬 结构 和 支 的方法 , 也是最 根本 的方法。 ④ 福利。 在 一些 中小 企业里 , 为 付 的方 式 同样 对 员工具 有 重要 的激 励作 用。 员工 提供 的福 利其主体 是 “ 三 险一金 ” 。 这三 险是 养老保 险、 2 . 3 企 业 的绩效 评 估体 系不 完 善 在 我 国 的 大部 分 中 失业 保 险。一金 是住宅公 积金。“ 三 险一金 ” 满 足 小企 业里 缺 乏完 善 的绩 效 评估 体 系 , 由于 企业 的绩效 评估 医疗 保险、 了员工 的保 证和安 全 的需要 , 消 除 了企 业 员工 的后顾 之忧。 的 指标 不够 完 善 , 影 响到 了一 些知 识 型 员 工 , 使 得他 们 认 为 自己在 企业 的绩效 考核 里缺 乏公 平和 有效 性 。 企业 可 以帮 助年轻 的知识 型员 工解决 住房 问题 、户籍在 外 还 可 以帮助解 决他们 孩子 的教 育等 , 这样 2 . 4 个人 成 长 与发 展 不被 重视 知识 型员 工 更加 重视 的调 户 口的问题 , 个人 成 长 和 发 展 ,知 识 型 员 工 的知 识 水 平 和 创 新 能力 越 做增 强 了知 识型员工 对本企 业 的归属 感 ,减 少 了人 才 的流 高, 他 们 往往 更 加 的崇 尚 自我 , 追 求工 作 的 自主性 、 具 有 实 动。⑤ 股权 激励。在 当今知识 时代 , 企业 可 以让 员工拥 有~ 现 自我价 值 的强 烈愿 望。 定 的股 份 , 对知 识型 员工进 行股权 激励 , 这样 可 以使他们 把 2 . 5 缺 乏 良好 的企 业 文化 在 一 些 中小 型和 处于 开创 个人利 益和企 业利益 结合在 一起 , 让他 们也参 与决 策权 , 同 阶段 的企 业里 , 往往 把他 们 的时间和 精 力放 在 了生产和 获 时也 防止 了人 才外流。 ( 实行 弹性 工作制 。 知识 型员工喜 欢 利上 , 认 为企 业 的文 化建 设是 海 市 蜃楼 , 没 有 认识 到企 业 的工作环 境和 时间是 宽松灵 活 的,他 们往 往在 不断地 追 求 文 化在 企业 发 展 中起到 的作 用。 富有 自主性和创造 性 的工作 , 不喜欢 受到 限制。 企业 应该对

浅谈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及策略

浅谈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及策略

21薪 酬 结 构 不合 理 满 意度 低 是 企业 知 . 识 型 员工 管理 所 存在 的普 遍 问题 。许 多企 业 的薪酬 结 构不 能体 现 企业 的 总体 战 略和人 力 资源 规划 , 激励 性 薪 酬所 占的 比例偏 低 , 这样 将 严重 挫 伤 员工尤 其 是知 识 型员 工 的工作 热 情 。此 外 , 酬 缺乏 公平 性 。 多企业 没 有 准 薪 很 确 、 业 的岗 位描 述 和绩 效评 价 体 系 , 同 职 专 不 能部 门 、 管理 层次 之 问 的薪 酬差 距不 合 理 , 绩 效 考 核结 果 失 真 导 致 薪 酬 激 励 失 去 相 对 公 平。 2 人才培养和选拔上主 观随意性大 。 . 2 忽视 知识 型 员工 的个人 发展 ,职业 升迁 渠 道 单一 , 缺乏 专 业培 训 和深造 发展 的机 会 。 知 对 识 型 员工 的奖 励 方式 普遍 采 用提 拔 到管 理 层 的方 式 , 没有 顾及 员 工 的个人 发展 规划 , 业 企 发展 和员 工 个人 成 长缺 乏有 机 结合 。而且 在 人 才 选拔 过 程 中主 观 随意性 大 ,不 乏 唯亲是 举、 裙带 之风 现象 , 乏规 范 化的管 理 。 缺
财经 理 与管
Hale Waihona Puke Caee oin rc 嵋 氓 墨 ‘ 墨 h hlsdot 五蓬阉■ 一 iN T nsaPu瞄囡 砌 n w c o ds g e ■
浅 谈 知 识 型 员工 激 励 问题 及 策 略
李 霞 杨 明。
( 、 川 商务 职 业 学 院 商 务 管理 系 , 1四 四川 成 都 6 0 9 2 四 川速 集 集 团 , 川 成 都 6 0 4 ) 10 1 、 四 1 0 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探讨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探讨

判 断 、综 合 、设计给 产 品带来 附加 价值 ”。她认 为 管理人 员 、专业 技术 人员 以及销 售人 员都属 于 知识 型 员工 的范畴 。本文所 探讨 的企 业知 识型 员工通俗
地 讲是指 在企 业 中从事 生产 、创 造 、扩 展和 应用 知
识 的活动 ,为企 业( 组织 ) 或 带来 知识 资本 增值 并 以
理 归根 到底 是对 高素 质人 员 的管理——知识型 员 工 的管理 。毋 庸置 疑 ,知 识型 员工 管理 已成为今 天企 业 成败 的关键 因素 。探讨 知识型 员工 管理 问题 ,特 别 是对 知识 型员工有 效激励 问题 的研 究 ,对企 业组 织 有 效 的 人 力 资源 管 理 和 企 业 的 长 足 发展 都 具 有
三、 目前 我 国企 业 中知 识 型员工 激励机 制存在 的问题
总体来 说 ,我 国多数 企业对 知 识型 员工 的激励
力不足 ,只有 少数 企业 的激励 到位 ,多数 企业 的激 励 机制 都存在 着 大量 问题 。 比如 说激励 方 式单一 , 产 权激励 落后 ,不 重视感 情激励 ,不 能灵 活运用 和
此 为职业 的人 员 。这 一概 念有三 方面 的 内涵 :一是 自身 必须 具备 、掌握一 定 的知识和 技术 ;二 是直接
致 力于 与 知 识 相 关 的活 动 ;三 是 以知 识 工作 为职 业 ,为实现 企业 ( 组织) 或 知识 资本 增值 为 目的 。
十 分重要 的意义 。可 以说 ,激励 机制 运用 的好 坏在
励机 制 的具 体 措 施 。
关键 词 :企 业 ; 知 识 型 员 工 :激 励 机 制 中 图分 类 号 :F 7 2 22 9 文献 标 识 码 :A

浅议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运用

浅议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运用
资 源理论 的整个 过程 ,每一项 激励 活动 又是人力 资 源开发 活 动。 因此企业 的激励 要始终 树立起 “ 开发” 的理念 . 确 立符合 本 企 业实 际的激励 运行机 制 . 提高企 业人 的质量 , 充分 调动企 业 人 的活力 和智慧 .企业 应根据 自己所 处 的位 置及 企业 员工 的 差异, 确 定适 合本企 业员工 的激励 政策 。
研究 中发 现 。 按 时计 酬 的分配 制度 仅 能让 员工 发挥 2 0 %一 3 0 % 人 的能力 、 特长、 兴趣 、 心 理状况 等综合 因素 , 科 学安 排最 合适 的能 力 , 如 果收 到充分 激励 的话 . 员工 的能 力可 以发挥 出8 0 % 的工作 , 人性 化管 理就是 “ 人 的 问题 ” , 而 以人为 本 的激励 措施
捉仍 然停 留在 简单 的粗 略估计 上 , 没有进 行调是企业 一个永 恒 的话题 。 在 当今世界 。 随着世 界 经济一 体化 的推进 和知识 经济 时代 的来临 .科学 技术 水平 的 高低 已成为决 定企 业竞争 地位 的重要 因素 .而员 工 的素质 与 活力则成 为 企业 发展 的根本 动力 。
激励 机制 ,是指 组织 系统 中激励 主体通 过激 励 因素或 激 励 手段 与激励 客体 之间相 互作用 关 系的总 和 .也 是企 业激励 内在关 系结构 、 运 行方式 和发 展演变 规律 的总 和。
二、 激 励 机 制 的 作 用
对一 个企业 来说 ,科学 的激 励制 度至少 具有 以下 几个方 面 的作用 : ( 一) 吸 引优秀 的人才 。 在发 达 国家 的许 多企业 中, 特别是 那 些竞 争力 强 、 实力 雄厚 的企 业 。 通 过 各种 优惠 政 策 、 丰厚 的 福利 待遇 、 晋 升机会 来 吸引企业 需要 的人才 。 ( 二) 挖掘 员工 的潜在 能力 , 促进 员工充 分 的发 挥 才 能和 智 慧。 美 国哈佛 大学 的詹姆 士 ( W. J a m e s ) 教 授在对 员工 激励 的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作者:翟欣丁杰彬李学坤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11期【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有所改变,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象。

如何有效的管理员工,协调并激发员工,提高全体员工整体素质,已经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现如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员工采用的激励机制上的分析都是从性质上来进行的,站在科学化的立场判断出各种因素,和激励过程产生的影响。

在知识型员工需要的基础上将构建的传统的激励模式转变成新型的、科学的、合理的、更好的激励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不缺乏人才,薄弱的是企业缺乏管理人才的行为和一套系统化的激励机制。

在知识经济的大境况下,对企业而言,汲取人才管理的方法,学习其他企业乃至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指导本企业的人才,解决人才管理方面的具体问题,才能让企业和员工共同进步。

【关键词】知识经济;激励;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一、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及激励机制现状与存在问题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对外开放趋势加强。

由于我国近些年在企业人才管理这个方面的投入不够导致人才管理不恰当。

与国外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家在人才的重视度上还不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储备,在人才投入上少,培训环节薄弱,无正规的有效的制度来制衡。

因此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要清楚高素质人才的储备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资源。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流动的现状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才流动发生了很大改变,流动管理模式从简单的市场化转向为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流动范围从局部扩大到全球,流动方式由显性过渡到隐性,流动方向从单向性向双向性流动,流动管理模式从市场化转向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流动主要表现在:1、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自由流动转变为人才“赢家通吃”的时代。

2、企业员工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关系。

3、人才流动速率加快,流动交易成本与流动风险增加。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圆 篁
论 企 业 知 识 型 员 工 的 激 励
口 贾 蔷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 , 企业如何 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 大限度 地提 高他们的积极 性和开发 其潜在 能力成 为重要课题。本 最
需求 层 次理 论 双 因素 理 论 组 织 文化
文基 于管理心理学视 角, 探讨 了如何有效激励企 业知识型员工。
企业 创 造 更 多 的 效益 , 也 才 能 留住 知 识
型员工 。
定 难 度 的 目标 , 于 承 担 风 险 , 于 敢 勇
承 担 责 任 , 具 有 高 度 独 立 自主 倾 向 , 对 他 们 正 在 进 行 的 工 作 情 况 , 望 得 到 明 希 确 而 又 迅 速 的 反 馈 。所 以 企 业 应 为 他 们 安 排 适 当 的 工 作 , 尽 可 能 地 丰 富 工 作 并 内容 , 加 工 作 的 挑 战 性 , 时 要 授 予 增 同 与 他 们 与 职 责 相 适 宜 的 决 策 权 和 行 动 权 ,并 迅 速 且 具 体 地 对 他 们 的 工 作 效 果 进 行 反 馈 , 他 们 感 觉 到 自 己 的 工 作 是 让 重 要 的 , 有 发 展 前 途 的 , 工 作 和 娱 是 将 乐整合 , 作成 为一种享受 。 工 2 .培 训 也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激 励 方 式 。
视 角
就 需 要 , 成 功 有 一 种 强 烈 要 求 , 业 对 事 心 强 , 意 接 受 挑 战 和 对 自己 树 立 具 有 愿
一Leabharlann 】 .鼓 励 创 新 和 提 倡 学 习 的 风 尚 。 知 识 经 济 的核 心 是 创 新 ,只 有 创 新 才 能使 企 业 的产 品和 服 务 获 得 高 附加 值 , 取得 竞 争 优 势 。培 育 学 习 氛 围 ,支 持 和 鼓 励 创 新 的环 境 ,树 立 学 习 型 价 值 观 有 利 于 激励知识 型员工提升创新能力 。 2 .树 立 以人 为 本 的理 念 。 个 企 业 整 高 层 必 须 有 这 样 一 种 意 识 :知 识 型 员工 是 最 重 要 的 资 产 , 需 要 被 尊 重 和 参 与工 作 决 策 。 当知 识 型 员 工 得 到 充 分 信 任 和 重视 时,往往 能较 高水 平发挥 才能 , 为

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探讨

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探讨
足, 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 , 在 物质 激励是激励不可或缺的重 要手段 , 对调动 员j 的工作热情 有根大 的作用 。精 神激励 针 它 :
对人 的高层次需要 , 作用 于知 识型员工的心理方面 , 是对其精 神需 要的 满足。精神 激励具有 可操作性 强 的特 点 , 同时它 可 带来个人得到 承认 和受 到尊重 的满足 和愉悦 , 产生的激励效 果更为 持久 、 稳定 。而物质激励 能满 足人 较低层 次 的需要 , 能 很快调动员工 的积极性 , 但时间 、 间较为有限 。因此 , 空 在建立知识型员工心理 契约 激励 的方法与层次上 , 当从 内在 激励 应
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 应当考虑别知识型员工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优势需要 最佳激励应该是变静态激励
为动态激勖 , 即把 物质激励 与非物质激励结合起来 , 容激 勋多样性 、 包 静态与动 态等因素。组 合激励 中的物疆激励 即通过
物质刺激的子段 , 鼓嘞 员: 【工作 它 的萱要表现形式有 发放工资 、 奖金 、 津贴 、 福利等。由于 自我实现 的 求 存知 识型员工
关 键 词 : 识 型 员 工 ; 理 契 ■ ; 砀 ; 业 生 涯 管理 知 心 澉 职 中图 分 类 号 :4 33 F 2 .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2 ]20 ) 03 0 17 —03 (08 0 . 4— 10— 3
国际国内的学者对知识型员: ≈ 研究和表述很 多, 一般可概括为掌 握和运用符号 和概念 、 踊知识或信息 工作的人 。 利
同时期 , 人会有不 同的优势需要 , 需要
敝次 由低到高 , 逐步发 展。生理需 要 、 安全需 要是人的最低层 次需要 , 是满足人
生存的需要 , 各层次的需要不是~成 变的 , 是可以相互转换 。在低层 次的需要得 到部分满 足以后 , 高层需 要会 随着物质 需要满 足程度的提 高而逐步加强 知识型员工的衙要主要集 中在尊: 墓和宴现 自我 价值 这两个高层次 的需 要上。因此 , 在

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激励知识型员工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针对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系列对策,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激发知识型员工的潜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问题分析1. 激励手段单一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往往采取单一的奖金或晋升机制,这种激励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2. 无形激励不足除了物质激励外,无形的激励同样重要,如学习培训、个人发展空间等,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员工的发展受到限制。

3. 缺乏创新激励机制知识型员工往往具有创新能力,但企业的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性,使得员工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多元化激励手段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个性化需求,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手段,如物质激励、无形激励、荣誉激励等,满足员工不同层面的需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2. 强化无形激励企业应该重视无形的激励,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个人发展空间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个人成长的关心和支持,激发其创新潜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创新激励机制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企业应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如设立创新激励基金、创新成果分享机制等,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4.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提倡开放、包容、创新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5. 完善激励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制定具体的激励政策和奖励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员工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得到公正的回报。

6.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企业与员工之间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进行员工调查和听取员工意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想法,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和困扰,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摘要:由于知识员工需求不同于普通员工的需求,对知识员工的激励不能同于普通员工的激励。

知识员工看重公平的竞争环境,有着较强的自主性、成就动机和流动意愿。

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强化知识员工的薪酬激励;必须根据知识员工需求特点,加强对知识员工的成就激励;必须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加强对知识员工的长期激励;必须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政策,满足不同知识员工的个性需求;必须加强文化激励,增强知识员工的归属感。

关键词:知识员工;激励;知识经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源取代自然资源成为决定组织竞争优势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资源以后,知识产业取代自然资源产业成为主流,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知识员工成为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所在。

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使每位知识员工始终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理论研究表明,知识员工与非知识员工有所不同,在激励制度中应区别对待。

企业通过不断改进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方法,提高知识型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既可以使知识型员工得到满足,减少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也可以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水平。

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在知识型员工激励中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

本文通过对知识员工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关于知识员工激励方式的改进建议,希望我国企业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并有效实施适合自己企业知识员工的激励制度。

一、相关文献综述“知识员工”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 Drucker)提出。

1959年作者在《明天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一书中将知识员工定义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1]自知识员工一词被提出以后,理论界对知识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一直持续至今。

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率将成为组织(包括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提高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也将成为21世纪里管理需要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2]。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摘要: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对于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益和运营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型员工作为我国企事业单位中发挥知识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资本力和知本力的创新和前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在工作过程激发知识型员工的作用,使其充分发挥出自我潜能,并且保持一种高效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手中的工作,那么公司和单位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升,同时对于同事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也会更加产生更加有效率的推进。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运营实践,我们发现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激励的手段,满足这类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主动性。

本文结合目前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研究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手段和策略,总结出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精髓,供国内的其他企业借鉴吸收,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所在。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激励;长效发展1 导论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重要,而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主要形式将是知识型工作,因此知识管理也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新的中心,知识资本也日益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作为知识性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开发者——知识型员工,其劳动过程就是依靠知识的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

对这类员工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使得企业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就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1.2.1国外研究情况Peters(2003)和Kanter(2003)从研究非经济激励措施入手,认为研究激励和提高知识型员工效率的重点应该重点关注组织文化的建设,并且通过实际案例提出适当的授权和分权既可以保证提高知识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的灵活性。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讨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讨

0 引 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人力资源已成为现代企 业的战
略性资源 , 成为企业 健康发展最 为核心 的因素之一 , 只 有拥 有 更 多人 才 的企 业 才 会 成 为 市场 竞 争 中的 赢 家 。 现 代 企 业 的 员 工
需要层次得到实质满 足后 。 才会激活下一层次的需求 。个体的
励正是基 于双因素理论满足核心员工高层次需求 的有效途径。
美 国一 项 调 查 表 明 . 该国 8 7 %的员 工 认 为 培 训 j 是 激 励 员 工 上 进 的最 佳 方 式 之 一 。培 训 激 励 对 员 工 个 人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作
可持续 发展 和赢得竞争的关键。激励机制能促进个人与组织 的 双赢 。 是 引导员 工将个 人需 要与动机转化并实现组织 目标 的重
主 动性 。
2 . 2 企业管理与激励方式选择
2 . 2 . 1 薪酬福 利 与物质 激励
在 企 业 管 理 中 ,薪 酬 福 利 是 企 业 给 员 工 们 发 放 的报 酬 , 以 及 给 有 贡 献 的 员 工 的补 助 。 也是满 足员工物质需 求 。 调 动 员 工 积 极性 的基 本 动 因 。薪酬 体 系 的制 度 选 择 与 安 排 、 结构与设计 。 都 将 直 接 影 响 员 工 的工 作 满 意 度 。企业 可 以通 过 设 计 薪 酬 福 利 的 分 配 手 段 实 现对 员 工 的物 质 激 励 。
2 . 2 _ 3 教 育培训 与培 训激 励
当前 企 业 的员 工 在 工 作 岗位 上 受 到 的 挑 战 越 来 越 多 , 对 学 习的需求也越 来越强烈 . 自我 实 现 、 成 长 和发 展 等 内在 精 神 层

知识经济与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对策分析

知识经济与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对策分析

知识经济与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对策分析摘要: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与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其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影响也日益重要,尤其是在如今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满足员工的基本薪酬需求,到如今通过改革管理制度以充分激励员工发挥工作积极性的薪金制度体系,更是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管理;薪酬激励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2在这个知识经济日益成为主导的时代,拥有高技能的人才资本的技能在企业竞争间的优势日益彰显,其巨大的技能贡献与其较小的价值回报,两者间极不和谐,并且严重地挫伤了拥有高技能的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正是如此,在改革现有的薪酬制度,必须要从高技能人员阶层所最关心的薪酬需求出发,结合高技能人员的需求特点,创建以技能为根本的薪酬管理制度。

一、对知识经济含义的几种解释当前对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的解释包括传统范畴的和亚太经合范畴的两种。

其一,传统范畴的知识经济是指其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其二,亚太经合的范畴中知识经济指的是:根据知识和信息两者之间进行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等经济形式。

后者对知识经济的解释是以知识与信息两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概念。

这种解释贴近日常生活,在促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人的能力方面,在知识经济主导的不同环境里,需要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也正是因此,劳动从简单的机械工作到以多方面知识构成的复杂工作,员工需要凭借综合素质来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工作的复杂程度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变得更加复杂,对劳动者综合技能以及知识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各个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高。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创新性较强,企业对创新性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

在信息时代,创新成为大众焦点,使用计算机工作代替了人们的手工以及脑力劳动,其工作效率高于人类手工劳动数倍。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若干问题探讨学校名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行政管理入学时间 2006年9月论文提纲一、知识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二、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策略 (一)充分发挥员工独立自主性(二)员工与产品平等对话(三)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四)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五)正确的激励(六)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教育(七)积极创造个体发展空间(八)管理方式分散化三、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 多文化融合,突出时代特色(二)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三)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四)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五)强化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六)建设竞争合作与共赢的企业文化 (七) 以“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若干问题探讨【摘要】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时代,企业碰到了许许多多的管理问题,在这里,既有良好的机遇,又有诸多的挑战。

本文试图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对新形势下如何管理企业员工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新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进行阐释,最终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管理企业员工企业文化一知识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首先,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 IBM 知识管理咨询公司的Mark W. McElroy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人力资源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

企业激励机制与创新体系研究

企业激励机制与创新体系研究
③必 须 能将 科 学 知 识 转 变 成 工 程 和 经 济 的概 念 。
动 力。
如果在理 论上能做某事 ,但 是在经济上 无法 实施 ,就 不能期望技术 出现 。 ④资金、熟练工人 、时间、空间以及其他开发技 术所需 的资源 ,必须可获得 。
⑤识别和聚集所必需 的一切要素时 ,需要有企业
2 0 年8 0 8 月下
C iaEe ti P we d c t nI hn lcr o r u ai 7u A— Ea cmVi hean i t e o
是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马 斯 洛 ( b a a h.malw, A r h m s o
维普资讯
me e e Vm n
绩效考核 l
企业激励机 制与创新体系研 究
◆ 华北 电力大学 戴志松
知识经济 条件 下 ,现代企业管理 的核心 是对人 的
管理 。企业管 理面 临的首要任 务 ,是 如何 引导 和促进 本企 业员工为 实现企 业 目标做 出最大 的努力 ,即有效 地 提高 和激 发企 业员 工 的积极 性 、主动 性与 创新 性 。 因此 ,为达 到 目的 ,企业 一般 会采取相应 的激 励措施 。 激励 的方法有 报酬激励 、 目标激励 、工作 激励和 文化 激励 四种。激励 的原则是 与 目标相 一致 的原则 、物质 激励和精 神激励相 结合 的原则 、外在 激励和 内在激 励 相结合的原则 、按需激励 的原则 和激励的公正性原则 。 由于企业 员工 的个 人 目标往 往与企业 目标不 一致 ,工 作的努力程 度也经常 与组织 的预期有 差距 。如何使职
树立企 业 的 良好形象 ,可 以形成 良好 的企 业文化 ,总 之 ,企 业是为 良好的绩 效而生存 ,也只有 良好 的绩 效 企 业 才能生存 。 良好 的企 业绩效不 仅取决于 企业管理 者 的水 平 ,同时企 业员工 自身 的个 人能力也 是一个重 要 因素 。 ( )激励可 以挖掘人的潜力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2 企 业管 理 中引入 激 励 机 制是 企业 现代 化管 理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很多上市国有企业
中,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相关 的 法 规 制 度 不 健 全 , 有的甚至是董事长、总经理一人身兼两职,高度集 权。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企业盈余的贡献大小如 何计量、激励依据和模式如何确定等问题尚未解决的 情况下,很可能出现一些国有企业的老总以推行股票 期权为名,行个人原始资本积累之实,造成国有资产 的流失。
本也是 )# 倍。且不论 这 样 由 上 级 主 管 部 门 硬 性 统 一 核定年薪额度计算方式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单就其 报酬相对一般职工的倍数与国际比较而言,也相差甚 大。 当然,合理年薪额 的 具 体 确 定 是 由 经 营 者 市 场 、 产品市场以及要素市场等多种市场共 同 作 用 完 成 的 。 从总体上讲,它大致相当于这样一 笔 连 续 的 年 金 流 : 各年年薪报酬额的现值总和等于相应的经营者的价值
・ ・ !5
阎达五

勇: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激励方式探讨
表’
年薪倍 数 ( 倍)
企业规模指标与经营者基本年薪倍数对照表
净资产规模 ( 万元) 实现利润 ( 万元) 职工人数 ( 人)
合理的经营者定价。
资产规模 ( 万元)
#1 奖金 2即当期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红部分 ,

我们可以这样大致设想,如果企业当 期的利润率仅仅达到了社 会 2或 同 行 业 , 平均利润率,则经营者只能取得其 基本收入,即只有年薪部分而没有任 何奖金;若企业当期的利润率超过了 社会 ( 或同行业)平均利润率,则经营 者除取得其基本收入即年薪外,还可 据其实际利润率超过社会 ( 或同 行 业 ) 平均利润率的大小取得相应的奖金。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年薪与奖金 ( 即当 期利润分红)的比例搭配以及二者间 的协调互补等问题。我们认为,年薪不 宜过高,以免造成经营者的惰性;奖金
., 股权的滚动。旧股的合理退出机制是关键,即
需要安排一种机制使老股东能够让出部分股权使受激 励者成为新股东,从而实现股权的连续滚动。
/, 税收法规不明确。实施股票期权奖励与年薪制
的一个重大差别就在于后者是按年份交纳所得税,而 前者是按经营者股票期权兑现后的收 入 一 次 性 处 理 , 还是按任期内不同年份获得的收入分期处理等,税法 中尚不明确。
0。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经营者市场,首先给出一个
・ ・ ’/
学报 !""#年第$期
股票期权是指企业授予某些对象可以在特定期 间,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企业股票的权利,期权 的授予对象、数量、价格、行权条件、时间以及有效 期都已确定。由于期权大多授予企业的经理层,所以 又称经理股票期权。它始于 !" 世纪 #" 年代,是对企 业经营者进行长期激励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通过让经 营者成为企业剩余的分享者,把企业经营成果在所有 者与经营者之间进行分配,并由双方共同承担经营风 险的方式,使得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者作出符 合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所有者的行为抉择,实 现二者间的兼容。据统计,在 《 财 富 》 排 名 前 $""" 家美国企业中,已有 %"& 以上推行了股票期权;在我 国香港地区,上市公司也普遍实行 了 认 股 期 权 计 划 ; 我国的联想香港公司、方正香港公司、武汉国资公司 等也参照推行了股票期权制度,上海、深圳、武汉等 地 已 出 台 了 有 关 ’() 的 实 施 办 法 。 但 这 种 在 国 外 因 很好地体现了激励与约束并重而被称为经营者的 “ 金 手 铐 ” 的 ’() 在 我 国 的 推 广 却 并 不 顺 畅 。 以 北 京 为 例, $%%% 年底,北京市批准中关村置业、博飞电器、 北开股份、同仁堂通州分公司、金星笔业、阳光房地 产、凯建建筑、大明眼镜、双桥制药以及菜市口百货 等十家国有 * 或国有控股 + 企业进行试点,后 有 两 家
’$$ 以下 ’$$:)$$ )$$:+$$ +$$:’$$$
#1’:+
#$$$ 万 元 以 上 , )$$ 万元以上, ’$$$ 人 以 上 , 每 增 加 ’$$$ 万 每 增 加 #$$ 万 每 增 加 &$$
元,年薪倍数增 加 $1’ 倍 元,年薪倍数 增加 $1’ 倍 人,年薪倍数 增加 $1’ 倍
收稿日期: ),,!-,.-,/
期激励。 ( 一)短期激励。应当包括基薪和奖金 ( 即当期 利润分红)两部分。
!" 基薪部分。现在理论界和实务中都比较偏好采
取年薪的方式。我们认为,就年薪制而言,许多企业 目前的做法并不科学。合理的年薪制应该是基于这样 一个等式 ( 假设经营者的年度收益仅为其年薪报酬) :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而决非简单 的某种或某几种激励手段。从激励方式来讲,主要有 行政激励、财务激励和心理激励。 一、行政激励。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 激励用得多一些,主要包括官位升迁激励制度和精神 激励制度。官位升迁激励制度是通过行政级别对经营 者定价的制度,它对不同的经营者确定一个与国家干 部对应的行政级别,不同的行政级别享受不同的行政 待遇,而政府依据经营者的业绩决定其行政级别的升 迁。这样,行政级别就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表征经营 者价值的一个信号。而精神激励制度是通过各级政府 组织的评奖、评优、评先进等活动,授予经营者不同 等级 ( 诸如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和省市先进等)的 精神奖励。官位升迁激励制度和精神激励制度共同构 成了以行政激励为核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者激 励制度。在市场经济下,行政激励正逐步弱化,但仍 不可忽视。因为行政激励对于塑造经营者完善的形象 和树立个人威信起着重要作用,经营者普遍对此较为 重视;行政激励有时为财务激励提供评价依据并常常 结合运用,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 二、财 务 激 励 。这 是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运 用 最 多 、 也是当前理论界最为关心的话题。我们认为,按照财 务激励的时效或期限来划分,可以分为短期激励和长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 # 表示经营者的个人价值; %+ 表示第 + 年该
经营者的年薪报酬; ( 表示相应的折现率。从上式可 看出,年薪大小的确定可采用将相应的经营者个人价 值年金化的方式。因此,采用年薪制的一个必要前提 就是必须对相应的经营者有一个合理的定价,这是建 立在经营者市场十分发达的基础上,经营者作为一种 十分特殊的资源在频繁地交易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 格,从而其年薪也就比较容易确定。但反观我国当前 的实际情况,由于缺乏经营者市场,经营者的价格无 法合理确定,因而实行年薪制的基础也就不可靠,造 成实践中不少企业仅仅是改按月付酬为按年发放, “ 换汤不换药” ,激励内容并无变化。就是从一些较为 规范的地区推行的年薪制改进办法来看,其合理性也 还有待商榷。以连云港市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 为例,该办法规定:企业经营者基本年薪与企业总资
’1+ ’1/ ’1. #
’$$$ 以下 ’$$$:#$$$ #$$$:+$$$ +$$$:’$$$$ ’$$$$$ 万 元 以 上, 每 增 加 #$$$
万元, 年薪倍数 增加 $1’ 倍
#$$ 以下 #$$:+$$ +$$:’$$$ ’$$$:#$$$
+$ 以下 +$:’$$ ’$$:#$$ #$$:)$$
比例应适当加大,且一定要选好据以确定的基数和具 体方式,以使奖金额能有效地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 绩,避免出现报酬与业绩无关或关 联 度 不 大 的 现 象 , 如 #$$$ 年度兴业聚脂的每股收益为 $1#$/ 元,其总经 理的薪酬为 # 万 *) 万元;而光彩建设 #$$$ 年的每股 收益为 $1’.+ 元,其相应报酬却为 #$ 万元以上 ( 中国 经营报 1财经周刊,#$$’ 年 & 月 ’- 日) 。 至于会计上的相应处理,我们建议年薪可以而且 应该进入成本,因为就其本质而言,与普通工人工资 并无异处,他们同属于马克思所说的 “ 在生产要素上 ,即 企 业 耗费的资本价值 3(4 的 等 价 物 或 补 偿 价 值 ” 产品成本的客观基础中相当于 0 的部分;而奖金是对 经营者因提供复杂劳动且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所给 予的补偿,故应从所有者权益中扣除,可以考虑设立 类似公积金的科目进行单独核算,而不宜进成本,以 避免经营者侵蚀职工利益,从而发生冲突。 ( 二)长期激励。虽然一个由基薪和奖金按适当 比例搭配形成的短期激励机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 地激发起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要想留住优秀 人才,形成稳定的团队,单靠短期激励方式的运用是 不够的。尤其是我国加入 567 在即 ,面 对 国 际 同 行 对优秀经营者的争夺,如何合理、有效地设计长期激 励机制,不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对我国经济的 持续繁荣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而长期激励 ( 这里专指 财务激励)则主要是一个远期利润分红的问题。目前 较为通行的做法是股票期权 ( 。 897)
0, 财务管理目标存在差异。股票期权在美国推行
甚广,这与其公司追求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 符。而我国与日本的企业却较为注重员工利益最大 化。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实践中出现的虚拟股 票、限制性股票、业绩股份、股票增值权、延期股票 及以多年度会计业绩为基础的长期激励计划等方式正 在不断完善。这里我们专就虚拟股票、限制性股票和 以多年度会计业绩为基础的长期激励计划作简单介 绍。 虚拟股票是基于目前在我国推行股票期权条件还 很不成熟,为回避存在的种种障碍而采用的一种长期 激励方式。它是指公司不授予经营者股票,而仅给予 其一定数量的虚拟股票期权,即一个仅有购买名义而 非真实股票的期权,经营者对于这些虚拟股票没有所 有权,但享有股票升值带来的收益,还享有分红的权 利 。针 对 上 市 公 司 和 非 上 市 公 司 有 两 种 模 式 : $, 上 市公司型。这种虚拟股票获得者与普通股股东一样享 有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它与股票期权的不同在于经 营者在行权时只能享受到股票的溢价收益,而不能实 际获得公司的股票,因此它的兑现也就不像股票期权 那样将股票以行权价卖给经营者,然后由经营者自己 去市场上兑现而获得收益,虚拟股票是公司直接按照 股 票 的 二 级 市 场 价 格 的 差 价 给 予 经 营 者 。 !, 非 上 市 公司型。这种情况更具有普遍适应性,由于公司未上 市,所以也就不存在股票问题。它通常的做法是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