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导学案1
论语六则导学案
三、达标检测
1.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译:温习旧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B、不耻下问。译:对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C、学而不厌。译:学习却感觉不到讨厌。
D、诲人不倦。译:指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2.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课文中哪句话说可以有它对应?
4.能归纳出自本文的成语;
5.能背诵第三至六则。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知识链接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2.第三至第六则中共出现了7个“而”字,你能区分它们的不同含义吗?
②《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在古代文献中地位非常高,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延伸:“五经”包含《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诗书礼易春秋)
③在文言文翻译中,“而”字意义比较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是表并列,可译为且。如秦师轻而无礼。二是表承接,可译为然后。如余闻而愈悲。三是表递进,可译为并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四是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五是表修饰,可不译。如吾恂恂而起。
2.填空
①孔子,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学派创始人。
②《论语》是关于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六则导学案-最新公开课
《论语六则》导学稿[第一课时]了解孔子和《论语》,学习文言文诵读和翻译方法,并疏通前四则。
一、课前预习1、导入:2、介绍孔子和《论语》:(先谈谈对孔子的了解,再补充)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字______,_______期___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_____》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
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南宋时,朱熹把_____和《_____》、《_____》、《_____》合为“四书”。
用“子曰”开头,称为格言体;一问一答,称为答问体;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称为对话体。
3、字词重点词句:罔():_____________殆():_____何以():______是以:_____。
(是:这(代);以:因)识():__________。
厌():_____诲():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过程1、听课文朗读,并诵读课文,了解诵读的重要性。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七年级《论语六则》导学案
《论语六则》湘波中学七年级语文科导学案【学习目标】①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②熟读并背诵课文,感受孔子论学的道理,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方法和态度。
【学习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理解文意,结合自身学习实践理解古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知识链接】1.走近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他主张“仁”的思想,其思想经过后世的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
2.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的弟子的言行而成的。
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全书约12000字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
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会朗读并尝试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正确理解文意。
二、导学过程文学常识;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_家。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必有我师焉.()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合作探究】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学而时习..之时:习:不亦说乎...亦:说:人不知而不愠.愠:温故.而知新故:学而不思则罔.罔:思而不学则殆.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不逾.矩逾:2、指出下列与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论语六则》导学案
《论语六则》导学案一、知识链接: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
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宋代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古时有“六经”之说:诗、书、礼、易、乐、春秋,但是“乐”已失传。
②孔门弟子简介(1)冉求简介:冉求(前522~?),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冉子、有子。
春秋末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
小孔子29岁。
出身微贱,与仲弓、冉伯牛同宗。
青年时作过鲁季氏家臣,后拜师孔子,并辞官随孔子周游列国。
鲁哀公五年(前490)秋,经公之鲁推荐,回鲁当上季氏家族的总管。
期间曾率鲁军击退齐军的侵犯,立下赫赫战功。
(2)颜回简介:颜回(前521~前481),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前521),卒亍鲁哀公十四年,比孔子小30岁。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
对于“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会,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第18课《论语》六则导学案.doc
《论语》六则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理解并拿握文中的重要字词,背il谍文;2.理解A Mil录中色含的道理,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结合课文内容,1K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重占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耍字词,掌握A Mil录中包含的道理。
难点理解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主张,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il读法,导学自主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堂导入目前很多人开始重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尤其是经典中的经典《论培》我们不得不学习,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全国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小学生都已经会背《论语》了,那么在上课之前我先做个调查,在此之前你学习过《论培》吗?《论培》一共多少篇?《三字经》里怎么说?这节澡我们学习《论培》A«o教学过程—、简介孔子及《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鲁国M!邑(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以后,孔子的思想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论培》属培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负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政治主张、教育原则等。
南耒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感知课文1.朗读正音:yue yun wang dai不亦说乎不愠hu i zayanyizhi默而识之诲哉焉矣点抜:“说”是通假字,通“悦”,愉快、高兴的意思;注意“罔”字的写法。
2.自由朋读课文,注意朗读停顿。
3.齐读课文,点抜难读句的停硕。
4.范读课文。
5.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F注释,理解课文,疏通文意。
三、疏通文意,指导翻译。
1.同桌之间互相翻译课文,共同解决翻译中的疑难间题,教师相机2.学生代表翻译课文,师生共同纠正翻译中的錯误。
四、熟读成ii,加深理解。
五、布置作业1.裁读谍文,理解文意,背诵课文;2.掌握课下注释。
新版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18《论语六则》导学案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中有不少总结社会经验的言论,后来逐渐成为格言和成语,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小结与反思:
语文《论语六则》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诵读全文。
2.学习文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学以致用。
其:他们的_。善者:优点_。从:采纳、听从_。__
不善者:缺点。改:改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则从心所欲,不逾矩。”
吾:我有:通“又”_,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_____志:立志。学:探究学问_。立:成就,_意即有所成就_____惑:_疑惑。__天命:上天的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_耳顺:_大意为听人说话,可以听出其中隐而未露的意思。_从:随___欲:_愿望。______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矩_,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越法度。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检查预习
二、快乐自学
1.诵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是阐述学习方法,哪些是阐述学习态度的?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六则》 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论语六则》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论语六则》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论语六则》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论语》是中国先贤孔子的语录,《论语》中蕴含着孔子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将结合《论语六则》导学案,探讨如何运用《论语》教育引导学生的思维与行为。
一、《论语》的思想内涵《论语》是孔子的语录,其中有900多段孔子的言行记录,倡导约束自己、顺应天道、尊敬长辈、诚实守信等思想。
《论语》代表着中国的古代文化,表达了中国人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二、《论语六则》导学案1、先行其言莫后其行,要做到言行一致。
孔子说:“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我们要讲话前,要先想清楚,“言必行,行必果”。
“言出必行,行出必成”,人们的话与行为不能不符,否则会破坏信任,使自己丧失道德信仰。
2、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学会虚心向他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不能自视甚高,应该适时学习别人的长处以提升自己,但也要避免盲从错误的事物。
3、大事不糊涂,要做到谨慎行事。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馬虎。
”大事要慎重考虑,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地规划和思考,不得掉以轻心。
4、吃穿不是难事,讲德才是真问题。
“吃穿不是难事,讲德才是真问题。
”品德道德极为重要,不软弱,不屈服,心中有正义感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品质。
5、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美德,要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回馈社会也是一种东西“不落偏信”的表现,是走向成功的对生涯。
6、追求卓越,学习进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定要秉持“学习即进步”的信念,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同时,努力追求卓越,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三、基于《论语六则》教育的启示1、优秀的人格魅力来自于自律和规矩。
无论谁,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矩、原则和底线,要对自己负责,斯人自扫不干他人燕。
论语六则导学案上册
《论语》六则导学案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了解孔子与《论语》,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一、作家作品知多少?孔子(前551一前479)名,字。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时期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共29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体、体、体,内容涉及、、、等方面,它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分别是指、、、。
二、拼一拼,写一写,读一读(分齐读、二读、个人朗读)论语()陬邑()不亦说乎()不愠()罔()殆()默而识之()诲人不倦()哉()三、译一译(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不耻下问(耻:下:)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厌:)⑻择其善者而从之(从:)(二)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悟一悟本文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修身做人;⑵关于学习态度;⑶关于学习方法。
请分别就这三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4分)关于修身做人:关于学习态度:关于学习方法:五、学归纳(一)“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承)接,有的表转折,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敏而好学()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二)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三)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论语六则》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六则》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背诵并默写课文。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和理解注释的基础上学会翻译课文3、学习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态度、领会学习方法以及获得道德修养的启示。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2、3.。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案一、走近孔子和《论语》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创始者,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清楚朗读节奏的划分、停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给下列词语注音:不亦说乎愠罔殆焉逾矩2、划分朗读节奏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能把其他五则划分好朗读节奏吗?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3、尝试背诵课文,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准确。
4、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注释里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记出来,并把你的翻译写在下面。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
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
人名、地名不译;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双音节词语(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六则导学案
雨母山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李社荣课题:《论语》六则第一课时快乐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曾周游列国,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倡德治和教化。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
2、《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的弟子的言行而成的书。
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后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官定必读书。
《论语》有不少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后来成为成语,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3、文言文翻译六字法(1).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
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文词语2.理解、背诵课文,并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学以致用课前抽测•1、明确下面下划线字词的音、义•《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合作交流1、自主翻译课文(把自已对课文的理解翻译写在下面,特别注意有下划线的词语和句子)(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六则导学案(1).
《 <论语 >六则》导教案主教 :杨志逵主备 :杨志逵备课组 :中语组教课目的 :①认识孔子其人及语录体《论语》的有关知识。
累积文言字词;②经过各样方式的朗读训练,培育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朗读能力;③在频频朗读的基础上 ,有层次的感知六则论语的含义;④在理解的基础上联合自己体验,浅谈《论语》六则的现实社会心义。
教课重点 :朗读训练及对六则论语的意义的整体感知。
教课时间 :两课时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语 :2、展现学习目标3、指出初学文言文的要求:多读多背 ,坚持累积词汇二、自主解读1、我认识《论语》孔子 :(公元前 551——前 479 年 ,名( ,字 ( 。
(期间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家、 (家、 ( 家 , (学派的首创人。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进行了整理、研究和流传 ,自汉此后 ,他的思想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被尊称为 ( 。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以致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孔子的“子”是,古代对 (的尊称 , 子“曰”意思是 ( 。
2、我认识《论语》《论语》属 (体散文 ,是(对于 (的记录 ,共二十篇。
内容有政治主张、教育原则等 ,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照。
南宋时 ,朱熹把它与 (《》、 (《》、 (《》列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代宰相赵普曾颂扬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的“论”的拼音是 ( 。
三、我喜爱读1、听读正音学生听范读 , 在听的过程中仔细的参照范读感觉其朗读的节奏、语速、停留 ,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
认识以下黑体字的拼音和字形不亦说乎不愠罔殆不亦乐乎敏而勤学默而识之诲哉焉矣2、学生自由朗读 ,注意模拟范读的停留、语速、节奏3、开火车试读以下句子 ,师生指正4、教师给出朗读节奏的区分,学生记录后 ,齐读 ,教师评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勤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不厌其烦,何有于我哉6、看谁读得最好 :把自己最喜爱的一则或几则读给同学听。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8论语六则第1课时学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8论语六则第1课时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 读准字音,积累重点实词。
2.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预习指导](第一阶段)1、查阅资料,了解作品简介和作者的基本信息。
《论语》孔子:2、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给下列问题:(1)读一读,给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乎()不愠.()不思则罔.()不学则殆.()吾十有.五()好.之者()不逾矩..()()(2)找一找,给加点字注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不思则罔.()不学则殆.()好.之者()乐.之者()择其.善者()吾十有.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3)再读课文,译一译,翻译课文,把不会翻译的字词语句圈画出来。
(方法指导:a.借助课文注释翻译,疑难字词作标记;b.借助古文翻译书查找疑难字词的解释c.完整的句子再流畅翻译出来)3、放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语速,可以在小组内朗读,也可以自己朗读,看看谁读得好,读得准,小组长督促组员完成。
课后巩固练习[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焉.()罔.()殆.()2.填空:⑴《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 ___ _的言行。
⑵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愠:)⑶温故而知新(新:)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能力提升]1、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教学过程](第二阶段)(一)预习检测1、小组长检查预习指导的内容。
2、抽查学生朗读课文。
WS论语六则导学案
沈阳市第一三六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论语六则(第一课时)主备:王帅审阅:七年级语文组班级姓名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了解《论语》。
2.掌握文言文的概念。
3.掌握字词音义,流畅朗读,背诵课文前四则。
二、温馨提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翻译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的现代汉语表达出原文风格。
)翻译方法:“留、换、补、删、调、贯”六字法进行。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人物别称换成本名等。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语序调整过来。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用典故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通顺地译出。
语句翻译完成后,回头检查一遍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原文指代和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该明确的要明确;翻译时要尽量译出作者的语气。
三、自主探究1. 查找有关孔子与论语的资料(可参考练习册,可观看电影《孔子》)2. 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掌握字词音义,熟读课文四、教学环节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其惟孔子乎?——周敦颐《通书》(一)巩固与导入:由练案主持同学出题(二)合作与探究:1.自探展示(1)绘制一幅关于孔子的思维导图(需涉及论语,课前绘制于黑板上)(2)小组内部检测朗读,互相指正读音、语速、停顿等(约5分钟)(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约5分钟)2.合作探究(1)各组分别翻译一则论语,组内讨论后将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于黑板上,要使组员都能将原文与译文各部分对应关系讲清楚。
其他组负责提问与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论语》的语言特点(字、词、语序、称呼、内容、篇幅等方面),并思考其中哪些是文言文的共有特点?(三)展示小结1.同学与老师共同点评各组所画思维导图(约5分钟)2.各组讲解本组翻译的一则论语,并互相提问、补充(约10分钟)3.各组轮流指出《论语》语言的一项特点(约5分钟)(四)训练反馈1. 字词音义:罔():________ 殆():________ 好():________ 曰():________ 说():________ 愠():________2. 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六则学案
21.《论语》六则学案21.《论语》六则学案一.教学内容:《论语》六则二.教学目标1.结合书下注解理解文章内容2.联系实际,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三.教学重、难点1.在反复诵读中作独立思考,联系本人的实际,以加深体会。
2.学习精美的表达。
四.知识分析(一)孔子简介:这里只从《史记孔子世家》中摘录几条:(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
(2)“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仓库管理员),料量平。
”(3)“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7)“乃因史记作《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8)“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志,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关联。
(三)课文分析: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子,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他们曾受业于曾参。
“三省”,多次反省。
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这是巧合。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关于这段话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记载: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颜色依旧充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论语〉六则》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
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重点)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并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难点)【自主学习】一、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论.语( ) 说( ) 愠( ) 罔( ) 殆( )好之者( ) 乐之者 ( ) 亦( ) 矣( )2、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是一部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宋朝以来,《论语》和《》《》《》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二、词语解释和翻译过关:(一)、第一则1、重点词语:时:( )习:( )说:( ) 朋:( )知:( )愠:( )君子:( )2、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为:(二)第二、三则1、重点词语:故:新:知:可以:为:罔:殆:(三)第四、五、六则1、重点词语:4 好:乐:知:⑤三:焉:择:其:善者:从:6 有:立:惑:天命:耳顺:【合作探究】一、总结一词多义的现象: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而人不知而不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善者而从之()默而识之()学而不思则罔()二、通假字:不亦说乎()吾十有五()三、《〈论语〉六则》中总结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哲理句有哪些?①:1、求知态度②:③:①:2、学习方法②:③:3、修身做人:【拓展延伸】看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谈谈自己的心得。
【练练测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字词积累)论语()不亦说乎()不愠()焉()罔()殆()2.填空:(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⑴《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论语》六则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1)
《论语》六则(一)课型:新授课主编:成三清审核:授课时间:9月2日编号:7101【流程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而”字的基本用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前三则;2、理解前三则的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1、通读全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掌握生字读音,把握词义,翻译课文(把注解中没有的字音和词义标注到课本上);2、标记好未弄懂的字词句,与同学交流探究。
【资料链接】1、《论语》与孔子。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500多条言论,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以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
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3000,着名的有72人。
他整理了《诗》、《书》,并且编修了《春秋》,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大的作用。
2、“四书”。
南宋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自学检测】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掌握写法。
论语()子曰()说乎()乐乎()不愠()罔()殆()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文言词语。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4)可以:(5)学而时习之:(6)学而不思:(7)人不知而不愠:【复备栏】【复备栏】(8)温故而知新:(9)学而不思则罔:(10)思而不学则殆: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综合提升】这三则论语,孔子与我们探讨的是学习方法和做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同学们看这三则论语哪些谈论的是学习方法,哪些谈论的是做人的道德修养?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当堂反馈】诵读前三则,自由背诵。
七年级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
七年级下册六单元导学案主备人:陈红宇审核人:《论语六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生能了解并记忆文学常识,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文。
2、熟记文言实词的意义,积累虚词“而”“之”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文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几个成语。
4、教育学生学习孔子提倡的“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和“不耻下问、学而不厌、择善而从”的学习态度。
二、学习重点:识记文常、积累文言实词三、学习难点:区别1-6则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四、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
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春秋》。
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
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
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
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此时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
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
二、简介作品:《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9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六则》
学习目标: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文言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 从积累文言字词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模块一:自主学习
摘记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孟子》
模块二:交流研讨
内容二: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内容三:孔子在学习方法的主张是什么?用课文的话来回答。
模块三:巩固内化
今义:
课题:第21课《〈论语〉六则》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
模块四:当堂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罔.()殆.()二.填空。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关于记录。
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期)家、家、家,儒家的人。
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被称为。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时:)
⑵人不知而不愠(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新:)
⑷思而不学则殆(殆:)
四.原文填空:
,不亦说乎?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其不善者而改之。
”五.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学而不厌古义:今义:
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