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余光中的散文观 - 长汀一中

合集下载

余光中散文论

余光中散文论

余光中散文论余光中是个伟大的作家,被誉为华语文学的传奇人物,他的散文更是备受推崇。

余光中的散文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视角,以俯瞰人生、洞悉人性和关注社会为主要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余光中的散文以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和思想精深闻名于世。

余光中的散文笔触简约,内涵丰富,深入浅出的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他像一个智慧的旁观者,在细节中发现了深刻的生命真理。

在余光中的散文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家深刻的表达和深入的探索,在浅薄的时代里,他以博学多才的学识批判和呈现现实,以温柔而深邃的语言为名利之后的人们指引迷茫的灵魂。

余光中的散文以揭示背后的哲学和文化的底层结构为主要特点。

他富于思考,注重阐明对生活的态度。

他旗帜鲜明地发扬人性光辉,不遗余力地揭示丑陋的人性。

余光中在散文中使用象征和寓言的语言艺术,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感染力,使读者在浅显的语言中领悟到深刻的思想与情感。

余光中的散文中还体现了华人特有的文化底蕴。

他的散文风格清爽明快、自然流畅,真正做到了“朴实无华上乘”,他的散文充满了生命的原始力量,是深切热爱人类与自然的产物。

在余光中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理解和关注,作者在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古典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的智慧。

除此之外,余光中的散文还具有极高的情感价值。

他以真挚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生命内核,抒发感动与哀痛。

他把日常的琐事变成了感性的线索,引领着我们思索人生和社会,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定。

在余光中的散文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公正、温暖的心,体会到一份真挚、深刻的情感。

综上所述,余光中的散文是一种深入人性、揭示哲理、关注文化的深入思考,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他的散文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拓展和丰富了华语散文的表现形式,为传承中华文明,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他的散文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最高水平,是一扇指向人性的大门,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和深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反思。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 余光中散文阅读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 余光中散文阅读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引言《余光中散文》是一本收集了余光中先生的散文作品的精选集。

作为一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通过阅读这本集子,我不仅对余光中的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体验到了他作品中的深意和情感。

散文的魅力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与小说、诗歌等不同,它注重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余光中的散文作品令人瞩目的地方在于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和深入思考。

他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读完余光中的散文后,我对散文作品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深度。

余光中散文的特点余光中的散文作品可谓独具风格。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他在作品中常常利用自然的景象和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样的手法让他的作品更加鲜活、有趣,并且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沉思与启发。

例如,在《游子吟》这篇作品中,余光中通过描写一个失去了家乡的游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通过对家乡的自然景色和乡土文化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温情和回忆的画面。

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怀恋,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归属感的追逐。

另外一个例子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诗人的寂寞》。

这篇作品以一个诗人的角度,展现了一个被商业化和现代化侵蚀的世界。

余光中通过对城市的描述和对小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思考和担忧。

他在作品中发出了对生活的反思和对文化衰退的忧虑,这让读者感到思考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余光中散文的意义余光中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是对于人类情感和思维的深刻探索。

通过他独特的文学语言和对细节的关注,他让读者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价值。

他的作品也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一种警示和呼唤,他表达了对真实和自由的向往,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与他人的关系。

在当今快节奏、物质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下,读余光中的散文作品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悠然自得的世界,让人放慢脚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通用6篇)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通用6篇)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通用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余光中散文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1在我读了余光中的散文花鸟后,我立刻对小小的鹦鹉起了由衷的喜爱之情,甚至把自己当做作者,给鹦鹉喂食、打理羽毛。

但也为人类的残忍而感到羞愧。

在我读“蓝宝宝菜市上六块买来的,在我所有禽缘里,它是最乖巧最可爱的一只,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舍不得舍弃它的。

”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对蓝宝宝的喜爱之情,因为蓝宝宝是最乖巧可爱的。

从“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不肯舍弃它”写出了蓝宝宝对我的重要性。

小小的鹦鹉也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的心理。

如果你平时对它不好,他只要能出来必定就回去咬你,如果你对他好的话,它不但会用小喙亲吻你的手指,还会把“雀栗”与你一同分享。

在我读“人类之间,禁止别人发言或强迫从千口一词,也就威武的了,又何必向禽兽去行人道呢?”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残忍,为了让人语推行而违反了人道。

这无所不载无所不容的世界属于人,也属于花、鸟、鱼、虫。

我们不能为了私欲而破坏这个世界。

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好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小生物,不要再猎杀它们了,他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想人一样,有自己的父母。

不要再让一个个无辜的生命惨死于人手!余光中用诗样的语言对雨进行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感觉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古诗韵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遥指”,“剑门细雨渭城轻尘”,“杏花春雨江南”。

爱好古典文学者看本文,时时会心一笑。

而喜爱现代风格的读者也不会失望,例“雨是潮潮湿湿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许多所谓的现代诗人汗颜。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2和父亲亲密无间是20年前的事情了,记忆中和父亲可以亲密到坐在他腿上的情景依稀只得一次,仿佛是看某部电视剧中听到“白马王子”一词,爬上父亲的腿去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不记得他的回答了,大概是“女孩心中喜欢的男孩”之类的话吧,他是从来都给我以正确而真实的解释的。

谈谈余光中的大品散文

谈谈余光中的大品散文

谈谈余光中的大品散文谈谈余光中的大品散文导语: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迄今写作发表诗歌约1000首,为中国的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对于祖国的情感,让人们非常的感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余光中的大品散文,欢迎阅读!余光中的散文,风格多元,题材广阔,全面的成就已有公论,在此无须重复。

可是,余氏的散文中,该数哪一类最出色呢?这样的问题,我们当然可以避而不问;即使有人问起,也可以避而不答,以一两句外交辞令交代过去:“好散文就是好散文嘛!干吗要分高下?何况散文因题材不同,有时会像橘子和苹果一样,不能加以比较。

”可惜这样的问题,有时却不能回避。

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过去几年,我一直教二十世纪的中文文学。

由于一学年之中既要讨论小说,又要赏析诗歌、散文,所割之爱颇多。

以散文的赏析为例,半个学期之内,我只能蜻蜓点水般从数位作家的作品中,每位选讲一篇。

选到余光中的作品时,问题就来了:“余光中的散文,质优量丰,该选哪一篇呢?”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我自然会多选几篇,其中包括《朋友四型》、《借钱的境界》、《催魂铃》、《我的四个假想敌》《在水之湄》、《宛在水中央》等,学生都可以获益不浅;而且这类作品是散文正格,学生和初习散文创作的人,都较易入手。

可是,要在短短的一两个钟头内向学生介绍余光中的散文世界,考虑就不同了。

都是好散文,但不算余光中的绝技,因为写这类散文而又写得出色的,五四以来,除了余光中,还有别的作家。

我要介绍的余氏作品,应该能达到余光中所提出的标准。

余光中四十岁前后所写的散文最为重要。

在这个时期,他踔厉风发,以盛年之笔接受各种新经验、大经验(尤其是旅美经验)的挑战,写出了一篇接一篇神气贯注、想象奇伟的作品,升到了五四以来罕有的高度。

《朋友四型》、《借钱的境界》一类文章,无疑都隽永幽默,情趣和理趣兼备,但这类佳篇,在梁实秋的散文集里也可以找到。

《噪音二题》、《蝗族的盛宴》、《幽默的境界》等几篇,冶幽默和讽刺于一炉,也十分难得,但也有梁实秋、钱钟书的作品为侣。

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主张及特色

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主张及特色

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主张及特色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主张及特色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以下是我分享的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主张及特色,欢迎大家阅读!一、散文主张余光中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说:"现代散文要讲究弹性、密度与质料。

'弹性是对于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蓄、融合无间的适应能力,以现代人的口语为节奏基础,在情境所需时,也不妨用一些欧化或文言文的句子,以及适时而出的方言或俚语,或是穿插典故。

如《我的四个假想敌》中,"靓仔'和"叻仔'是粤语,这让读者更仿佛如临其境。

在其他作品之中,余光中更不时会用年轻人经常在谈话时所用非正式、语法上可能也不正确的字句,也是同样的效果。

而谈到欧化句法,就不得不提及文坛上采用的欧语书写方式,这曾经在文坛上掀起一股小小的浪潮。

尽管至今许多学者对这种拗口的`造句方式并不鼓励,许多教师也反对学生以此为学习榜样,但运用得宜者,却不得不承认紧凑的有机组织和伸缩自如的节奏是值得效法的技巧。

密度,与物理上所言之密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密度是在一定的篇幅中,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其中有几个主要的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其一是运用文字的稠密,也就是利用一些特别精选的字眼,来达成特别的意境,像是"咽过多少州多少郡的空寂';也可以透过时空的压缩和景象的映衬、重叠、交替,让意象变得繁复,例如"每次写到全台北都睡着,而李贺自唐朝醒来';或是小孩学习作文经常被强调的,结构的首尾呼应,也能因为强化了文字对读者的印象,达成密度的增加。

余光中先生提及的第三个讲究点是质料,它指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字词的品质。

但一篇散文的质料只是写作散文的材料,配合弹性、密度的运用才会使文章显出光芒。

能够借由刻意的培养达成进步的,还是密度和弹性,因为质料通常体现在本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中,一旦人生经历有了大的转变,通常也容易在文字中显现出来。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余光中散文读后感余光中作为中国当代散文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所创作的散文被誉为“华语散文的巅峰”。

余光中的散文风格细腻缜密,富有诗意,既有理性思考,又带有浪漫情感,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内心。

在阅读余光中的散文后,我深刻地体验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文化的深切感悟,也被余光中特有的写作风格所吸引。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阅读体验和我的感受。

首先,让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余光中和他的作品背景。

余光中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台湾文化大师”,在文学、教育、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所写的散文,涉及到生活、自然、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风格清新简洁,深入浅出,令人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思考和灵敏的观察力。

阅读余光中的散文,让我感到别样的情感体验。

在《留白》中,余光中深刻地描绘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留白”之美,把它应用到人生哲学中。

他写道:人生的“留白”,才能使我们避免浮躁和焦灼,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感悟。

完美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而是“留白”中的一种美丽。

这篇散文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洞察力,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在《七十年代日记》中,余光中回忆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抒发了对年轻时代所拥有的梦想和怀念之情。

在读这篇散文时,我被作者独特的行文方式所吸引,他像与读者共同回忆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细味那段历史时期的文化气息。

余光中的散文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时而感慨时代变迁中所流逝的人文的铭刻,时而深入地探究自然美的奥妙。

他的作品使我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在《黄昏的森林》中,余光中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森林,它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里,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景象和感受。

在阅读中,我仿佛置身于这片森林中,感受到了自然美给人带来的温馨和感动。

这篇散文也让我反思了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希望自己能够更加珍惜和呵护大自然。

余光中的散文不仅让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更让我深入思考了文学创作的深度和内涵。

他的散文除了语言的优美外,更多地体现了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200字范文_初中作文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200字范文_初中作文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200字范文余先生的作品须慢慢品味。

每一句话所蕴含的养分,只有细细咀嚼、尽情想象才能吸收,吸收之后还会引来许多联想——它不提醒,人却自发联想。

经过咀嚼、想象、联想这样的过程,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不必心急,即使身为现代人,我们读惯了新闻、时评或者网络文学,练就了一目十行的本领,即使我们的意图仅仅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读几本书,也不要心急。

对于余先生的作品,如果一目十行,必然要漏掉许许多多的趣味和许许多多丰富的内涵,那真是读了等于没有读;如果贪多求快,却囫囵吞枣读完一本也不如精读一篇所吸收的东西多。

其实不只余先生的作品如此,优秀的诗歌、散文皆是如此。

一加一大于二虽然在数学里不成立,却在文学中随处可见。

因此,诗歌和散文最能怡情冶性。

静下心来读几段,不,读几段就会静下心来,而后平心静气地享受生活,兴致勃勃地发现和创造诸多乐趣。

从这个角度来看,诗歌和散文竟有了养生的效用。

养生必先养心,每日读两篇怡情冶性的文学作品,顺顺心,静静气,便是为养生积下了大功德。

1 /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余光中散文读书心得

余光中散文读书心得

余光中散文读书心得余光中散文读书心得「篇一」读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可没有像读余秋雨的《行者无疆》那么痴迷,那么一气呵成。

而是断断续续的,开始时甚至有读不下去的感觉。

记得刚读时,我是一篇文章得连续读上两遍才有点感觉。

或许是本人的语言攻底薄弱吧,才至于读的那么累,那么辛苦。

或许是他的文中好词接连,我得多读一遍才能有所消化。

就拿我女儿挂盐水的时候吧,我为了磨蹭时间,就带上了它,却被女儿戏虐为装门面。

她两瓶盐水挂完了,我呢,才只看了一篇而已。

如今,在暑假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再次捧起了它,却读得如痴如醉,感觉甚好,这个中的原因,我怎么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

就这样,接连着看了十多篇,还觉得意犹未尽。

只是读到后来的小品文时,顿觉素然无味,也就搁置了。

我想,读书,既然是乘兴而来,又何必败兴而归呢?也许,在以后的某一个时间段,我会喜欢这类文章的。

那也就一切随缘了!余先生的散文,我觉得首推那些类似游记的抒情散文,出于参加各种国际笔会的需要,他周游的好多国家,足迹遍至英国、西德、西班牙等国家,随着他的文章,领略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我读后感慨颇多的是,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已经驾驭着汽车畅游各地。

对我来说,那是个陌生的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贫困阶段,即使像今天我们自己也拥有了家庭轿车,我也觉得那是小时候根本不感奢望的事,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余先生的《自豪与自信——我的国文启蒙》对我启发颇多。

像他高一那年教他的戴老夫子,教周郭颐的《爱莲说》时,如何摇头晃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

他认为,这种老派的吟诵,随情转腔,一咏三叹,无论是当众朗诵或者独自低吟,对于体味古文或诗词的意境,最具感性的功效。

像他的父亲在他进中学后教他读的那些古文,如《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春夜宴桃李园序》、《吊古战场》、《与韩荆州书》恰巧是我刚在《古文观止》中读到的,因此看到这些题目倍感亲切。

他一直认为,不读旧小说难谓中国的读书人。

余光中散文集读后感3篇

余光中散文集读后感3篇

余光中散文集读后感3篇推荐文章莫言散文集读后感3篇热度:培根散文集读后感5篇热度:冰心散文集读后感5篇热度: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热度:宗璞散文集读后感_宗璞散文读后感悟热度:余光中散文集读后感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散文处女作即《左手的缪思》,初版于1963年,而我手边正摊开的,却是1980年4月台湾时报出版公司新版重印本。

此书在大陆难以寻找,即使各大图书馆,亦不大好找。

我1993年暑假去深圳,访该市图书馆,专门找到港台原版的书架,可怜兮兮的就那么几本书,很让人痛惜――一座城市,若没有让人羡慕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仅是楼房盖得高且漂亮,亦很难让人感动。

沙叶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过境香港,跑了好几家旧书摊,才淘得此书;而我握有的版本,似乎早已有珍本资格矣!港台名家的所有重要原版书,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者,在大陆,大概均可作如是观。

余光中认为,他的正业是写诗:“这只右手不断燃香,向诗的缪思。

可是仅饮汨罗江水是不能果腹的。

渐渐地,右手休息一下,让左手写点散文。

”这一写就是八年,而此书仅是“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的一小部分。

与“美丽的痒”(吻)一样,“左手的缪思”(大陆译作“缪斯”),的确是余光中独创的词语。

这个书名的来历,早已成为台湾文学史中的一个典故:“当时用《左手的缪思》为书名,朋友们都觉得相当新鲜,也有读者表示不解。

其实我用‘左手’这意象,只是表示副产,并寓自谦之意。

成语有‘旁门左道’之说,台语有‘正手’(右)‘倒手’(左)之分,在英文里,‘左手的’(left-handed)更有‘别扭’与‘笨拙’之意。

”――仅了解其书名之来历,似乎已窥见作者的功力和惊人之笔。

实则,若论余氏之“妙手”,诚如香港作家黄维梁所云,余光中应该有四只手:右手写诗,左手攻散文,第三第四只手专事批评和翻译。

《左手的缪思》结集出版时,余氏早已硕果累累:出版了四本诗集,三本译诗集,一本翻译小说,一本翻译传记。

值得文学史专家注意的是,余氏左手的缪斯,一上手走的是知性的路子:论艾略特,评毕卡索,介绍梵谷、安格尔,赞扬胡适。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
《余光中散文》是余光中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读完之后我深受启发。

余光中先生的文字流畅、优美,富有诗意,读来如行云流水,让人倍感亲切。

在余光中先生的笔下,人生、亲情、友情、自然等主题都被赋予了深厚的内涵。

他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彩,也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激。

他的文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让人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一文中,余光中先生对人生的回忆和感悟让人感慨万千。

他用铁轨作为记忆的象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就像一条长长的铁轨,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回味。

在《我的四个假想敌》一文中,余光中先生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他通过描写四个假想敌的形象,展现了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恐惧,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体会到,面对未来,我们需要有勇气和信心去迎接挑战和变化。

总的来说,《余光中散文》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余光中先生的文字优美、内涵丰富,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更加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鲁迅散文略谈 - 长汀一中

鲁迅散文略谈 - 长汀一中

鲁迅散文略谈吴永福鲁迅散文,所表现的精神世界是多元的。

不妨从怀旧的散文说起,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童年的记忆。

先写园中景象,种种物象聚合成百草园的景致,无疑是作者童年时的乐园。

就其在记忆里留下的印象来看,也可见出当初感受的鲜活。

接着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得到一个教训是有陌生人叫你的名字,千万不可答应他。

冬天下雪了,可以捕鸟,又引出闰土父亲所传授的捕鸟方法。

至于进了三味书屋,在先生的指导下读书,那里虽也有个园,却不能畅意地玩了。

然读书之事,在学生与先生之间又形成一个对照。

当学生们的声音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先生还在大声地读。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从心里感觉上,不无挪揄地写出先生读书时的投入,但仍是童心的观感。

再如《藤野先生》,写的是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

藤野先生虽不修边幅,但对学问很认真。

作者回想先生的教诲,小而言之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新的医学能传到中国去,但还有做人方面的激励。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影响于作者的主要是一种精神,一种勇气。

不用说,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态度是尊敬及称赞的。

又如《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她生得黄胖而矮,长相不好,更不好的还在于背地里说人长短。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这些小动作,将其性格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再就是睡相不好,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大约是偏蛮横一类的。

此外还懂得许多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按理,这样一个保姆是不讨人喜欢的,但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就是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而这正是我想看的图画。

散文个性略说

散文个性略说

散文个性略说作者:吴永福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06期关于散文的个性,各有言说。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

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

”这个人或自我的发现,自然会体现于文学创作上。

“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古人说,小说都带些自叙传的色彩,因为从小说的作风里人物里可以见到作者自己的写照;但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一种自叙传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学里所最可宝贵的个性的表现。

”在这里,作者敏锐地指出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就是个性的表现或自我的言说。

呼应着时代,传导的是个性解放的呼声。

周作人在《近代散文抄》的序中是这样说的:“小品文则在个人的文学之尖端,是言志的散文,它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

”这就完全地由载道变为言志,且为了与前人的表述区别开来,又进一步作了界定:凡载自己之道者即是言志,言他人之志者亦是载道。

由此可见,周作人的写作往往囿于个人的性情。

周作人是站在言志的立场上来反对载道之文,并将现代散文当作晚明小品的复兴。

其理论的要义就是主张独抒性灵,并以闲适为表现,从而讲求一种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的看法,大可呼应周作人之说。

他在《论文》中说:“近代文学作品所表的是自己的意,所说的是自己的话,不复为圣人立言,不代天宣教了。

”这里讲到近代文学的特点是以个人的表意为主,文体也随之解放。

这是以意役法,而不再以法役意。

在《文章无法》中又说:“其实文章体裁,是内的,非外的,有此种文思,便有此种体裁,意到一段,便成一段文字。

凡人不在思想性灵上下工夫,要来学起、承、转、伏,做文人,必是徒劳无补。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400字范文精选_初中作文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400字范文精选_初中作文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400字范文精选第一次接触秋雨散文是>.“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

”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发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的呼唤。

文章中没有细节,没有历史人物,没有山水胜迹。

行文中充盈着闪光的智慧,蕴涵着深刻的思考,饱蘸着浓郁的感情。

残简断垣中,那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就像磁石一般强烈的吸引着我.走进废墟,他体会着历史的沧桑 ,品味着文化的内涵,发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进程”的慨叹;面对着敦煌,看到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感受着历史的强悍与苦难,感叹着”飞天的后人”.余秋雨先生,站在历史的高度,以理性的严峻,考察中国现存的原始文化,去贴近文化的大生命,重新审视中华文明.正如>自序中提到的”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文人与古代文化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就这样,山川草木,楼台轩榭,庙宇亭阁,云月飞鸿,都与人的呼吸相通,散发着文化的魅力!.道士塔,莫高窟,阳关寄托着他悠远的凭吊;寂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承载着他浓重的感喟;白发苏州,江南小镇,1 / 2蕴涵着他深沉的思考.贞节牌坊令人感慨,新加坡的坟人使人震撼,贵池傩事又警人反思!边塞大漠中,留下他道道车辙,庐山石级沾下他轻轻的脚印;江南小巷中回响着他的感叹,残简断垣中闪现着他伫立的身影.。

十万进士,遥远的绝响,苏东坡突围,一幕幕历史被用文化的眼光注视,用优美的语言阐释.——跋涉于残阳废垒中临西风古道,与一页页风干的历史对话,抚摸着古老民族胴体上的伤痕。

对文明的叹惋,对生命的珍爱,对自然山水的理性追求,汇成一种冷冽的忧患意识,这是历史的感悟。

余光中作品精选读后感

余光中作品精选读后感

余光中作品精选读后感余光中,一个名字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的文学大师。

他的作品,如同一杯清泉,让人在阅读中得到滋润和启迪。

在余光中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文学、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读完余光中的作品后,我深深地被他的文字所感动和启发。

余光中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文字清新脱俗,富有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出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人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可贵之处。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和启发。

在余光中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他的散文作品《借我一生》。

这本书中,余光中用温情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一生,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用深情的文字,描绘了自己的一生,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在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和启发。

余光中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文字清新脱俗,富有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和启发。

在余光中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文字清新脱俗,富有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和启发。

余光中的作品,如同一杯清泉,让人在阅读中得到滋润和启迪。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和启发。

他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文字清新脱俗,富有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在余光中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文字清新脱俗,富有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名人读余光中的散文有感

名人读余光中的散文有感

名人读余光中的散文有感推荐文章《余光中散文》读后有感热度:读余光中散文有感热度:余光中散文读后感热度:左手的掌纹读后感热度:辩论赛中的二辩有哪些技巧热度:名人读余光中的散文,都写了哪些感悟呢?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名人读余光中的散文有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名人读余光中的散文有感篇一在余光中第二本散文集《掌上雨》中,作者依然坚持:“现代作家们有勇气面对残缺与丑恶,他们相信真实的丑比虚伪的美要耐看的多。

”我总觉得,余光中的价值,大概不仅仅得从文学范畴去寻找其意义,还应更放开眼界。

如果说,殷海光先生在台湾哲学与思想界的意义在于:自命为五四后期的人物――正像许多后期人物一样,没有机会享受到五四时代人物的声华,但却有份遭受寂寞、凄凉和横逆的经历;而余光中则是创造性地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精神,并在寂寞、凄凉和横逆中把文学的本体全面推向新的高度的拓荒人。

散文,自然是他自觉表现的一部分。

夏志清先生认为,余氏的散文比其诗好。

我也认为余氏的诗,不如洛夫,而他的散文,在台湾已享有第一支笔的美誉。

当初《左手的缪思》,乃歪打正着啊!名人读余光中的散文有感篇二《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

初读《听听那冷雨》,不由大惊:散文可以如此写?细读之则手不释卷。

余光中曾戏称:“右手写诗,偶尔左手写散文,算是副产品。

”但这样的副产品在当代散文家中有几人能出其右?诗一样的充满跳跃联想的语言是《听听那冷雨》的最大特色。

作者在文中大量动用了迭字句。

文章开始,就对雨作尽情的描绘: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一句就写出雨的形声。

接着他跳跃联想,写道:······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雨伞撑着······这句奠定了整篇一种“忧伤”的基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余光中的散文观
吴永福
关于散文,余光中颇有知见。

他在《日不落家》后记中说:“五四以来,不少人认定散文就是小品文。

其实散文的文体可以变化多端,不必限于轻工业的小品杂文。

我一向认为小品也好,长篇也好,各有胜境,有志于散文艺术的作家,轻工业与重工业不妨全面经营。

”此种区分着眼于篇幅的短与长,对应于内容的轻与重。

而在《不老的缪斯》中说:“散文分狭义与广义二类。

狭义的散文指个人抒情志感的小品文,篇幅较短,取材较狭,份量较轻。

广义的散文天地宏阔,凡韵文不到之处,都是它的领土,论其题材则又千汇万状,不胜枚举。

”这里的广狭之分,包括体裁及取材。

还有质素方面的区分。

余光中在《美文与杂文》中说:“习见的散文选集所收的,几乎尽是抒情写景之类的美文小品,一来读者众多,可保销路;二来体例单纯,便于编辑。

其中当然也有不少足以传世的佳作,可是搜罗的范围既限于‘纯散文’,就不免错过了广义散文的隽品。

长此以往,只怕我们的散文会走上美文的窄路,而一般读者对散文的看法也有失通达。

”美文的说法,多指抒情写景之类的小品。

不过,作者又进一步作了界定。

“所谓美文,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观赏的作品。

反之,带有实用目的之写作,例如新闻公文论述之类,或可笼统称为杂文。

美文重感性,长于抒情,由作家来写。

杂文重知性,长于达意,凡知识分子都可以执笔。

不过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因为杂文写好了,可以当美文来欣赏,而美文也往往为实用目的而作。

”在这里,杂文是作为与美文相对的概念提出来的,但区分的标准并不绝对。

其实美文杂文都可以是散文。

“把散文限制在美文里,是散文的窄化而非纯化。


众多文体的并举中,诗与文的比较甚多。

余光中在《缪斯的左右手》中说:“诗和散文,同为表情达意的两大文体,但诗凭想象、较具感情的价值,散文依据常识、较具实用的功能。

”散文不离人生日常,正是基于生活的提炼。

“散文是一切文体之根:小说、戏剧、批评甚至哲学、历史等等,都脱离不了散文。

诗是一切文体之花,意象和音调之美能赋一切文体以气韵;它是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等艺术达到高潮时呼之欲出的那种感觉。

”散文是文体之根,换个说法就是有其母体之义。

不仅可催生出许多子文体,其本身也是一体,一种很弹性的文体。

余光中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的自序中说:“散文可以向诗学一点生动的意象、活泼的节奏,和虚实相济的艺术,然而散文毕竟非诗。

旗可以迎风而舞,却不可随风而去,更不能变成风。

把散文写成诗,正如把诗写成散文,都不是好事。

”诗与文可互相借鉴,但又各有规范。

把散文当成诗来写,或把诗写成散文,都是在借鉴中忘了本身的规范,其实就是过头了。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自序中还说:“大致说来,散文着重清明的知性,诗着重活泼的感性。

”对于散文创作中的知性,作者甚为强调。

他在《左手的缪斯》新版序中说:“缺乏知性做脊椎的感性,只是一堆现象,很容易落入滥感。

”光写感性经验,是比较浅的,任其泛滥开去,就很疲软了。

换言之,就是需要知性来作脊椎。

余光中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这样说:“知识是静态的、被动的,见解却高一层。

见解动于内,是思考,形于外,是议论。

……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而非博学的刻意炫夸。

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才成其为‘理趣’。

”知性并非纯理性的,尽是概念的抽象演绎,而是一种智慧的观照,这样才能与感性交融。

“一位真正的散文家,必须兼有心肠与头脑,笔下才能兼顾感性与知性,才能‘软硬兼施’。

”有心肠,才有观感的印象或事实;而有头脑,才有见解或看法。

余光中在《四窟小记》中说:“创作之道,我向往于兼容并包的弹性,认为非如此不足以超越僵化与窄化。

”就余光中自己的写作来说,是理论见之于实践的。

他在《四窟小记》中说:“诗、散文、批评、翻译,是我写作生命的四度空间。

”于此可见,作者的写作方向是多元的。

又说:“我曾说自己以乐为诗,以诗为文,以文为批评,以创作为翻译。

”此种交错,表明不同文字中有一种相通的内蕴或节奏。

且就散文写作来看,文体也是多样的,有小品、
随笔、杂文、书评等。

比如小品,余光中在《凭一张地图》后记中说:“《凭一张地图》是我唯一的小品文集。

论篇幅,除少数例外,各篇都在两千字以内。

论笔法,则有的像是杂文,有的像是抒情文,但谓之杂文,议论不够纵横,而谓之抒情文,感触又不够恣肆,大抵点到为止,不外乎小品的格局。

”这里所说的小品写作,包括了字数及写法等。

但余光中的散文写作中,他自己最喜欢的是一种自传性的抒情散文,即略带自传而写实,更多的是恣于自剖而写意。

其代表性的篇章有《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在这些散文中,作者既写了自己的经历及观感,又有历史文化方面的依托,这正是感性与知性的结合。

再就是虽不乏现实的感慨,又颇多诗情诗意的飞扬。

笔锋所向,真可谓汪洋恣肆。

此种兼容渗透落实到语言层面,语言也就得有变化。

余光中在《消遥游》后记中说:“在《消遥游》《鬼雨》一类的作品里,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

在这一类的作品里,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摺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

”这是写作中甚为自觉的尝试,而在理论上又概括为“现代散文应该在文字的弹性、密度,和质料上多下功夫;在节奏的进行上,应该更着意速度的控制,使轻重疾徐的变化更形突出”。

(《六千个日子》)对于散文语言的论说,余光中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还作了专题阐述。

他在文中先举出散文写作中的三种弊端,即伪学者的散文、花花公子的散文和浣衣妇的散文。

显然,这三种类型都可以在现当代散文中找到对应。

作为补救之道,余光中提出了第四类的散文,那就是他所说的现代散文,一种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散文。

“所谓‘弹性’,是指这种散文对于各种文体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合无间的高度适应能力。

”这里所说的,包括了语体和文体。

“所谓‘密度’,是指这种散文在一定的篇幅中(或一定的字数内)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分量愈重,当然密度愈大。

”这讲的是内容的含量,反对汤汤水水或稀稀松松的。

“所谓‘质料’,更是一般散文作者从不考虑的因素。

它是指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的字或词的品质。

这种品质几乎在先天上就决定了一篇散文的趣味甚至境界的高低。

”这如同前人所说的诗眼,即使在一篇散文中也很重要,由此可以见出作者对于语词的敏感。

弹性、密度和质料虽各有侧重,又互相关联,且主要就是语言表达问题。

举其大者,不妨说余光中着重强调的就是语言表达的弹性。

而语言表达的弹性,自是为了适应于内容及表现方面的弹性。

余光中在《不老的缪斯》中说:“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

散文家无所依凭,只有凭自己的本色。

”散文家只凭自己的本色,这话说得真好。

而在《焚鹤人》后记中又说:“任何文体,皆因新作品的不断出现和新手法的不断试验,而不断修正其定义,初无一成不变的条文可循。

与其要我写得像散文或是像小说,还不如让我写得像——自己。

”散文不管写什么及怎么写,最关键的是要能写出自己,这是一句言简意赅的话。

《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说到:“在所有文体之中,散文受外来的影响最小,因为它原来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力所在,并且有哲人与史家推波助澜;……和诗小说戏剧等文体相比,散文的技巧似乎单纯多了,所以更要靠文字本身,也更易看出‘风格即人格’。

”散文写作靠文字,靠的就是为文之人的本色。

古来有文如其人的说法,余光中也作了新的阐释。

他在《为人作序》中说:“我不认为‘文如其人’的‘人’仅指作者的体态谈吐予人的外在印象。

若仅指此,则不少作者其实‘文非其人’。

所谓‘人’,更应是作者内心深处的自我,此一‘另已’甚或‘真已’往往和外在的‘貌已’大异其趣,甚或相反。

其实以作家而言,其人的真已倒是他内心渴望扮演的角色:这种渴望在现实生活中每受压抑,但是在想象中,亦即作品中却得以体现,成为一位作家的‘艺术人格’。

”这种艺术人格的提出,才不会与其人等同起来。

散文中的我,应当是内心深处的自我。

自我介于大我与小我之间。

若是大我出场,仍是载道的口吻,充当的是某种代言人。

但若尽是小我言说,则过于琐碎,一点细事唠叨不已。

散文中的我,要在把握上注意分寸,才能表现出自我。

原载于《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