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专题——余光中

合集下载

余光中散文内容

余光中散文内容

余光中散文内容余光中散文内容导语:初识余光中,则是他感人肺腑的《乡愁》,知是一个诗人,一个饱满浓浓情意的游子,渴望越过那湾浅浅的海湾。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光中散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余光中散文内容(1)一行六人终于上得桥来。

迎接我们的是两旁对立的灯柱,一盏盏古典的玻璃灯罩举着暖目的金黄。

刮面是水寒的河风,一面还欺凌着我的两肘和膝盖。

所幸两排金黄的桥灯,不但暖目,更加温心,正好为夜行人御寒。

水声潺潺盈耳,桥下,想必是魔涛河了。

三十多年前,独客美国,常在冬天下午听斯麦塔纳的《魔涛河》,和德伏乍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绝未想到,有一天竟会踏上他们的故乡,把他们宏美的音波还原成这桥下的水波。

靠在厚实的石栏上,可以俯见桥墩旁的木架上,一排排都是栖定的白鸥,虽然夜深风寒,却不见瑟缩之态。

远处的河面倒漾着岸上的灯光,一律是安慰的熟铜烂金,温柔之中带着神秘,像什么童话的插图。

桥真是奇妙的东西。

它架在两岸,原为过渡而设,但是人上了桥,却不急于赶赴对岸,反而耽赏风景起来。

原来是道路,却变成了看台,不但可以大幅度发仰天俯水,纵览两岸,还可以看看停停,从容漫步。

爱桥的人没有一个不恨其短的,最好是永远走不到头,让重吨的魁梧把你凌空托在波上,背后的岸追不到你,前面的岸也捉你不着。

于是你超然世外,不为物拘,简直是以桥为鞍,骑在一匹河的背上。

河乃时间之隐喻,不舍昼夜,又为逝者之别名。

然而逝去的是水,不是河。

自其变者而观之,河乃时间咱其不变者而观之,河又似乎永恒。

桥上人观之不厌的,也许就是这逝而犹在、常而恒迁的生命。

而桥,两头抓住逃不走的岸,中间放走抓不住的河,这件事的意义,形而上的可供玄学家去苦思,形而下的不妨任诗人来歌咏。

但此刻我却不能在桥上从容觅句,因为已经夜深,十一月初的气候,在中欧这内陆国家,昼夜的温差颇大。

在呢大衣里面,我只穿了一套厚西装,却无毛衣。

此刻,桥上的气温该只有摄氏六七度上下吧。

当然不是无知,竟然穿得这么单薄就来桥上,而是因为刚去对岸山上大幅度发的布拉格堡,参加国际笔会的欢迎酒会,恐怕户内太暧,不敢穿得太多。

余光中经典的短篇散文10篇

余光中经典的短篇散文10篇

余光中经典的短篇散文10篇余光中是中国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而闻名。

他的短篇散文作品深入人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下面列举了余光中经典的短篇散文10篇。

1.《台北的冬天》这篇散文以余光中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台北冬天的景色和氛围。

他通过描写街头巷尾的行人、晨练的老人、炊烟袅袅的屋檐等细节,展现了冬天带给人们的温暖与寒冷并存的感受。

2.《草房子》这篇散文以余光中童年时期在乡村的经历为背景,描写了他与草房子的情感纠葛。

他通过对草房子的形象描绘和对童年记忆的追溯,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3.《漫谈茶》这篇散文以余光中对茶的热爱和对茶文化的思考为主题。

他通过对茶的种类、泡法、品味等方面的描述,展示了茶对他个人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茶与人生、文化的关系。

4.《冬天的故事》这篇散文以余光中童年时期的冬天为背景,描写了他与父亲一起度过的冬天的故事。

他通过对炉火的温暖、父亲的教诲以及冬天的寒冷的描绘,展现了家庭温暖与冬天严寒的对比。

5.《细雨中的奇遇》这篇散文以余光中在细雨中的一次奇遇为故事情节,描写了他与一位陌生老人的对话和思考。

他通过对老人的言谈举止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陌生人的关怀。

6.《夏夜的河流》这篇散文以余光中在夏夜河边的经历为主线,描绘了夜晚河流的美丽和神秘。

他通过对夜色、星空和河流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7.《写信给父亲》这篇散文以余光中给已故父亲写信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他通过回忆与父亲的点点滴滴和对父爱的回味,深情地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家庭的珍视。

8.《故乡的钟声》这篇散文以余光中回故乡听到故乡钟声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故乡的变迁和自己的情感纠葛。

他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9.《雨巷》这篇散文以余光中在雨巷中的行走为情节,描绘了雨巷的清幽和自己的思考。

余光中经典散文(精选23篇)

余光中经典散文(精选23篇)

余光中经典散文(精选23篇)余光中经典散文篇1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优秀3篇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优秀3篇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优秀3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余光中《沙田山居》散文阅读附答案

余光中《沙田山居》散文阅读附答案

余光中《沙田山居》散文阅读附答案余光中《沙田山居》散文阅读附答案文/余光中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

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

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

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

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

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

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

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

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

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

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

余光中散文阅读

余光中散文阅读

余光中散文阅读 余光中 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光中散文 ,欢迎阅读! 四月,在古战场 熄了引擎,旋下左侧的玻璃窗,早春的空气遂漫进窗来。

岑寂中,前面的橡 树林传来低沉而嘶哑的鸟声,在这一带的山里,荡起幽幽的回声。

是老鸦呢,他 想。

他将头向后靠去,闭起眼睛,仔细听了一会,直到他感到自己已经属于这片 荒废。

然后他推开车门,跨出驾驶座,投入四月的料峭之中。

水仙花的四月啊,残酷的四月。

已经是四月了,怎么还是这样冷峻,他想, 同时翻起大衣的领子。

湿甸甸阴凄凄的天气, 风向飘忽不定, 但风自东南吹来时, 潮潮的,嗅得到黛青翻白的海水气味。

他果然站定,嗅了一阵,像一头临风昂首 的海豹, 直到他幻想, 海藻的腥气翻动了他的胃。

这是外向大西洋岸的山坡地带, 也是他来东部后体验的第一个春天。

美国孩子们告诉他,春天来齐的时候,这一 带的花树将盛放如放烟火,古战场将佩带多彩的美丽。

文葩告诉他说,再过一个 星期,华盛顿的三千株樱花,即将喷洒出来。

文葩又说,沙鱼和曹白鱼正溯波多 马克河与塞斯奎汉纳河而上,来淡水中产卵,奇娃妮湖上已然有天鹅在游泳,黑 天鹅也出现过两只了。

你怎么知道这些的?有一次他问她。

文葩笑了,笑得像一 枝洋水仙。

我怎么不知道, 她说, 我在兰开斯特长大的嘛。

你是一个乡下女娃娃, 他说。

在一座巍然的雕像前站定,他仰起面来,目光扫马背骑士的轮廓而上,止于 他翘然的须尖。

他踏著有裂纹的大理石,拾级而上。

他伸手抚摸石座上的马蹄, 青铜的冷意浸冰他的手心,似乎说,这还不是春天。

他缩回手,辨认刻在石座上 的文字。

塞吉维克少将,一八一三年生,一八六四年殁,阵亡于维琴尼亚州,伟 大的战士,光荣的公民,可敬的长官。

已经一百年了,他想。

忽然他涌起一股莫 名的冲动,欲攀马尾而跃上马背,欲坐在塞吉维克将军的背后,看十九世纪的短 兵相接。

毕竟这是一座庞伟的雕塑,马鞍距石座几乎有六呎,而马尾奋张,青铜 凛然,苔藓滑不留手。

余光中的散文

余光中的散文

余光中的散文余光中的散文(精选19篇)余光中的散文篇1“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我对朋友这么说过。

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不但是那片后土,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下的,所有龙族。

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

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长江断奶之痛,历四十三年。

洪水成灾,却没有一滴溅到我唇上。

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不然我真会魂飞魄散,被西学潮淘空。

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朝代来来去去,强加于人的政治不能持久。

所以政治使人分裂而文化使人相亲:我们只听说有文化,却没听说过武化。

要动用武力解放这个、统一那个,都不算文化。

汤玛斯曼逃离纳粹,在异国对记者说:“凡我在处,即为德国。

”他说的德国当然是指德国的文化,而非纳粹政权。

台湾是妻子,因为我在这岛上从男友变成丈夫再变成父亲,从青涩的讲师变成沧桑的老教授,从投稿的“新秀”变成写序的“前辈”,已经度过了大半个人生。

几乎是半世纪前,我从厦门经香港来到台湾,下跳棋一般连跳了三岛,就以台北为家定居了下来。

其间虽然也去了美国五年,香港十年,但此生住得最久的城市仍是台北,而次久的正是高雄。

我的《双城记》不在巴黎、伦敦,而在台北、高雄。

我以台北为家,在城南的厦门街一条小巷子里,“像虫归草间,鱼潜水底”,蛰居了二十多年,喜获了不仅四个女儿,还有满屋子的书。

及至晚年海外归来,在这高雄港上、西子湾头一住又是悠悠十三载。

厦门街一一三巷是一条幽深而隐秘的窄巷,在其中度过有如壶底的岁月。

西子湾恰恰相反,虽与高雄的市声隔了一座山,却海阔天空,坦然朝西开放。

高雄在货柜的吞吐量上号称全世界第三大港,我窗下的浩淼接得通七海的风涛。

余光中《春到齐鲁》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余光中《春到齐鲁》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余光中《春到齐鲁》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余光中《春到齐鲁》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余光中《春到齐鲁》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余光中《春到齐鲁》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济南的遥墙机场。

邀请我去齐鲁访问的虽然是山东大学,真正远去郊外欢迎的,没有料到,却是整个春天。

从机场进城,三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两侧的柳树绿阴不断,料峭的晴冷天气,千树新绿排成整齐的春之仪队,牵着连绵的青帐翠屏,那样盛况的阵仗,将我欢迎。

?从城之东北进入山东大学的新校区,外事处的佟光武处长和刘永波副处长把我安顿在专家楼,就将我留给了济南的春天。

一千年前,济南的才女李清照说:“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我在山东十天,尽管春寒风劲,欺定我这南人,却是一天暖过一天,晴得十分豪爽。

愈到后来,益发明媚,虽然说不上春深似海,却几乎花香如潮了。

不,如潮也还没有,至少可以说沦纹回漾。

?专家楼外,有几树梨花,皓白似雪,却用淡绿的叶子衬托,分外显得素雅,那条巷子也就叫梨花路。

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

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

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

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简直是硕人其颀。

?但令我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的,是丁香。

这名字太美了,美得清纯而又动听,令人生起爱情的联想,“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的名句谁读了能忘记呢?丁香与豆蔻同为桃金娘家的娇女,东印度群岛中的马鲁古群岛,即因盛产这两种名媛,而有“香料群岛”的美称。

早在战国末期,中国的大臣上朝,就已用丁香解秽。

干燥的花蕾可提炼丁香油做香料,也可以入药,有暖胃消胀之功。

此花属聚伞花序,花开四瓣,辐射成长椭圆形,淡绿的叶子垂着心形,盛开时花多于叶,簇簇的繁花压低了细枝,便成串垂在梢头,简直要亲人,依人。

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亲她,宠她,嗅她,逗她。

?后来我写了《丁香》一诗,便有“叶掩芳心,花垂寂寞”之句,不但写实,也借以怀念李清照,中国最美丽的寂寞芳心。

寒假作业(8)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阅读。有答案)

寒假作业(8)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阅读。有答案)

寒假作业(8)——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余光中的诗和他的文学批评①余光中是汉语文学非常重要的诗人,他一生共发表过一千四五百首诗,多元的题材很难妥善分类,勉强划分为:爱情亲情,如《等你,在雨中》《母难日》;小我大我,如《乡愁》《欢呼哈雷》;文学艺术,如《白玉苦瓜》《向日葵》;山川自然,如《垦丁十九首》《问海》;政治社会,如《慰一位落选人》《石器时代》;植物动物,如《太阳点名》《火金姑》;环境保护,如《控诉一支烟囱》《贝壳砂》等等。

②余光中的诗感应时代与人生,他有信有望有爱,生命体会有哀愁有欢乐,对国家民族的感情有忧有喜,对社会世事有针砭有讽刺有鼓舞有颂扬,合起来大体上映照出积极丰盛惜福感恩的人生。

诗人的一生和国家民族分不开,《乡愁》脍炙人口自不用说,就是写每七十六年“来临”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余光中也会联想到国家,昂扬表示“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充满自信与豪气。

面对空气污染,余光中诅咒工厂的大烟囱,是“毒瘾深重的大烟客……把整个城市/当作你私有的一只烟灰碟”。

③余光中的诗婉约处如宋词,阳刚处近史诗,明朗而不浅陋,耐读而不晦涩,有篇兼且有句,推崇者多,各地的读者和批评家讲之不尽。

情诗如写莲花池畔小情人,“步雨后的红莲……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走来”,其典雅情调迷倒了多少年轻读者。

作家流沙河也极爱他的诗,曾开课讲授,称其诗可读可解更可讲——可讲的意思是可让批评家细细讲出其精彩高妙的艺术。

④余光中熟悉中英两个文学传统,知道诗是形象的思维,写诗有章法有技艺;知道怎样继承与创新;余光中新诗的形式,有格律体,但以自由体为主。

他的自由体甚有节制,创出了一种“半自由半格律”的新诗体,有人以为其创体的成就有如唐代杜甫之确立律诗体式。

⑤梁实秋曾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其实余光中既是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也是杰出的评论家。

余光中短篇散文精选

余光中短篇散文精选
余光中
余光中短篇散文精选
散文
以其新奇而富有变化的语言,奇特而缤纷的意象,丰富而深刻的理趣,下面 是关于余光中短篇散文精选的内容,欢迎阅读!
《西欧的夏天》1 旅客似乎是十分轻松的人,实际上却相当辛苦。旅客不用上班,却必须受时 间的约束;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却必须受钱包的限制;爱去哪里就去哪里,却必 须把几件行李蜗牛壳一般带在身上。旅客最可怕的恶梦,是钱和证件一起遗失, 沦为来历不明的乞丐。旅客最难把握的东西,便是气候。 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旅客。从西班牙南端一直旅行到英国的北端,我经历了各 样的气候,已经到了寒暑不侵的境界。此刻我正坐在中世纪达豪土古堡改装的旅 馆里,为“隔海书”的读者写稿,刚刚黎明,湿灰灰的云下是苏格兰中部荒莽的 林木,林外是隐隐的青山。晓寒袭人,我坐在厚达尺许的石墙里,穿了一件毛衣。 如果要走下回旋长梯像走下古堡之肠,去坡下的野径漫步寻幽,还得披上一件够 厚的外套。 从台湾的定义讲来,西欧几乎没有夏天。昼蝉夜蛙,汗流浃背,是台湾的夏 天。在西欧的大城,例如巴黎和伦敦,七月中旬走在阳光下,只觉得温暧舒适, 并不出汗。西欧的旅馆和汽车,例皆不备冷气,因为就算天热,也是几天就过去 了,值不得为避暑费事。我在西班牙、法国、英国各地租车长途旅行,其车均无 冷气,只能扇风。 巴黎的所谓夏天,像是台北的深夜,早晚上街,凉风袭时,一件毛衣还不足 御寒。如果你走到塞纳河边,风力加上水气,更需要一件风衣才行。下午日暖, 单衣便够,可是一走到楼影或树荫里,便嫌单衣太保地面如此,地下却又不同。 巴黎的地车比纽约、伦敦、马德里的都好,却相当闷热,令人穿不住毛衣。所以 地上地下,穿穿脱脱,也颇麻烦。七月在巴黎的街上,行人的衣装,从少女的背 心短裤到老妪的厚大衣,四季都有。七月在巴黎,几乎天天都是晴天,有时一连 数日碧空无云,入夜后天也不黑下来,只变得深洞洞的暗蓝。巴黎附近无山,城 中少见高楼,城北的蒙马特也只是一个矮丘,太阳要到九点半才落到地平线上, 更显得昼长夜短,有用不完的下午。不过晴天也会突来霹雳:七月十四日法国国 庆那天上午,密特朗总统在香热里榭大道主持阅兵盛典,就忽来一阵大雨,淋得 总统和军乐队狼狈不堪。电视的观众看得见雨气之中,乐队长的指挥杖竟失手落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原文与读后感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原文与读后感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原文与读后感《我的四个假想敌》是余光中在女儿长大了,踏入谈恋爱阶段时,所写的一篇文章。

内容大致围绕女儿男朋友带来的问题。

从文中可看出余先生对女儿难舍难离之情,及对女儿男友的要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原文及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四个假想敌》原文:二女幼珊在港参加侨生联考,以第一志愿分发台大外文系。

听到这消息,我松了一口气,从此不必担心四个女儿通通嫁给广东男孩了。

我对广东男孩当然并无偏见,在港六年,我班上也有好些可爱的广东少年,颇讨老师的欢心,但是要我把四个女儿全都让那些“靓仔”、“叻仔”掳掠了去,却舍不得。

不过,女儿要嫁谁,说得洒脱些,是她们的自由意志,说得玄妙些呢,是因缘,做父亲的又何必患得患失呢?何况在这件事上,做母亲的往往位居要冲,自然而然成了女儿的亲密顾问,甚至亲密战友,作战的对象不是男友,却是父亲。

等到做父亲的惊醒过来,早已腹背受敌,难挽大势了。

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以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自己。

在男友的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在十七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一心向外了。

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

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不过这恐怕是违法的,而且她的男友迟早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把她吻醒。

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一任时光催迫,日月轮转,再揉眼时,怎么四个女儿都已依次长大,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

四个女儿,依次是珊珊、幼珊、佩珊、季珊。

简直可以排成一条珊瑚礁。

珊珊十二岁的那年,有一次,未满九岁的佩珊忽然对来访的客人说:“喂,告诉你,我姐姐是一个少女了!”在座的大人全笑了起来。

曾几何时,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最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时光的魔杖下,点化成“少女”了。

冥冥之中,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虽然蹑手蹑足,屏声止息,我却感到背后有四双眼睛,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赏析

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赏析

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作者简介】余光中,男,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

诗人。

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乡愁》《余光中经典》《传说》,其中《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

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听听那冷雨》赏析余光中认为,散文是一种具有知性美与感性美的文体。

所谓知性,就是知识见解。

“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

1“所谓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而令读者如临其景,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也就是富于‘临场感’。

”2“许多出色的散文,常见知性之中含有感性,或是感性之中含有知性,而其所以出色,正在两者之合,非两者之分。

”3余光中的散文理论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之后的创造性思考,也是他自己创作实践的总结与理性提升,而他的散文创作是他的散文理论的优秀实践。

他是把他的智慧才华、丰富情感自然融合在他那极具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文辞中的。

几乎可以说,他的每一篇散文都能给读者—个惊喜。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

”读他的散文,我们便借助文本而认识了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就是这样一篇最能显示出作者才华和风格的代表作品,也是一篇“感性十足”而又充盈着灵性与智性的散文精品。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

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茶花赋》之于杨朔一样,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

文章虽说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但决不借那朦朦的愁云蒙蒙的雨幕来晦涩自己的观点,他勇敢地涉足让庸人却步的政治湍流,有意让作品的社会意义、美感价值经历洗礼和考验。

此文开篇,作者便将在凄风冷雨中产生的单调感顺势迁延为对历史与现实的喟叹:“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

”这妙喻准确、简赅、新鲜,下笔时全然不想着会开罪于何人,只是让艺术把真情实感馈返给现实——它的母体。

大凡真爱,便不必讳言,无须粉饰,且读这一句吧:“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声音来自台北,1974年。

不是“箴言”,却是“真言”!想当时,正统作家群中诗以“莺歌”,文以“燕舞”,不乏其人,愧杀,愧杀!用艺术伪装现实,艺术只能沦落。

余光中正视现实的勇气还表现在他不沉湎于历史的“杏花春雨”,也不轻信来自官邸或酒肆的传言。

他思索、辨析:“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

难怪他要写冷雨,听冷雨,嗅冷雨——“淋淋漓漓”的雨丝能清醒头脑,“淅淅沥沥”的雨声能增聪听功,“爽爽新新”的雨香则沁心润脾。

冷雨,冷语,冷静的肺腑之语。

行文中,作者决不忽略文字的美感价值。

冷雨中诱出了祖宗的诗韵,君不见“渭城朝雨浥轻尘”、“清明时节雨纷纷”都以“变奏曲”形式流韵在字里行间。

余肠胃阅读题

余肠胃阅读题

余肠胃阅读题《余光中经典散文——左手的缪斯》是余光中的散文集,以下是一篇其中的文章《思台北,念台北》的节选和相关问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一)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海上有海,最高的浪头犁成一群白鸥。

那创造的山与海,是否都经过推土机的捏塑、起重机的巧制呢?推土机、起重机,我惊奇自己形容的词汇如此新奇。

推土机,我总想着应该还有“推”着灵巧右手的少妇,起重机则该有青壮年男子,各以他们丰赡的肉躯和强力壮志去爱抚机座,而使山河重整。

但我所见的台北高雄,以及在两大都市近郊觅得的乡镇,却已是人工之白瓯过了又过,人工之青岑平了又平。

恍如中国古代的绝句与律诗已由五言七言的旧制扩展为长短句,或竟是剧本中密密麻麻的对话。

那样浅浅的海峡,也已贴身而飞越。

(二)凡五十年,多少思索,多少吟咏,乃成其作为诗人之慧业。

我曾为自己所创的诗律自许,也曾为独步一时的新诗自命。

来台北五年,我才发现:我是不断在向平庸的生活俯首称臣。

现在则简直常作违心之论了。

海峡对岸,虽然闭关自守着四十年,其实在诗歌与散文的创作上,也早已是生气勃勃的大家林立。

我的自许与自命,若放在他们的成就里去衡量,立即便要自讨没趣了。

所以我的第一本书在越海而渡来台后三年才付梓,总算赶上了那样的好时代的一角。

(三)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少女的祈祷》,自视颇清新可喜。

后来读张晓风的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我方知还有更细腻更绮丽的笔法。

后来读到席慕容的《七里香》,又惊其少女的笔触竟如此之鲜妍明丽。

然而张以小说著名,席以儿童诗见长,散文只是她们的“余事”。

我倒不是自谦成癖,也无意与她们分庭抗礼。

只是把她们的散文和我自己的散文放在一起读时,我禁不住要想:我所用的词汇何其陈旧,何其粗拙!她们则不然:好像把一片片落英缤纷的彩瓣洒在纸上,铺陈出一片片人生的图画来。

(四)“余光中”三字似乎已可代表一种体制了。

这使我惊异又暗喜。

我的友人黄国彬在《余光中论》中说:“……‘余光中’这三个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它几乎已经演变成一个形容词了。

余光中散文读书心得

余光中散文读书心得

余光中散文读书心得余光中散文读书心得「篇一」《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

初读《听听那冷雨》,不由大惊:散文可以如此写?细读之则手不释卷。

余光中曾戏称:“右手写诗,偶尔左手写散文,算是副产品。

”但这样的副产品在当代散文家中有几人能出其右?诗一样的充满跳跃联想的语言是《听听那冷雨》的最大特色。

作者在文中大量动用了迭字句。

文章开始,就对雨作尽情的描绘: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一句就写出雨的形声。

接着他跳跃联想,写道:······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雨伞撑着······这句奠定了整篇一种“忧伤”的基调。

马上,他大胆想象:整个中国整部中国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这样下着雨。

此时,我窒息般地感觉到余光中内心那种深深的乡愁以及爱国情怀。

本文恰似一首长诗,字字句句,充满令人惊奇的诗的意象。

作者笔下的雨时而是“黑白片子”,时而是“宋画”,时而是“一滴湿漉漉的'灵魂”,时而是“温柔的灰美人”等等。

作者凭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乡愁化为种种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灵历程相连相融。

可谓情丝和雨丝交织。

余光中用诗样的语言对雨进行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感觉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古诗韵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遥指”,“剑门细雨渭城轻尘”,“杏花春雨江南”。

爱好古典文学者看本文,时时会心一笑。

而喜爱现代风格的读者也不会失望,例“雨是潮潮湿湿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许多所谓的现代诗人汗颜。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没有音乐味,何能成为作家?同样,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

余光中将思想完美融入语言,正如他所说: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盐撒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

余光中散文自豪与自幸

余光中散文自豪与自幸

余光中散⽂⾃豪与⾃幸相关推荐余光中散⽂⾃豪与⾃幸 余光中,1928年出⽣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称“江南⼈”。

以下是⼩编分享的余光中散⽂⾃豪与⾃幸,欢迎⼤家阅读! ⾃豪与⾃幸 余光中 每个⼈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话,但是⾄少该像童年。

若是在都市的红尘⾥长⼤,不得亲近草⽊⾍鱼,且⼜饱受考试的威胁,就不得纵情于杂学闲书,更不得看云、听⾬,发⼀整个下午的呆。

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正是抗战,尽管贫于物质,却富于⾃然,裕于时光,稚⼩的我乃得以亲近⼭⽔,且涵泳中国的⽂学。

所以每次忆起童年,我都⼼存感慰。

我相信⼀个⼈的中⽂根抵,必须深固于中学时代。

若是等到⼤学才来补救,就太晚了,所以⼤⼀国⽂之类的课程不过虚设。

我的幸运在于中学时代是在纯朴的乡间度过,⽽家庭背景和学校教育也宜于学习中⽂。

⼀九四○年秋天,我进⼊南京青年会中学,成为初⼀的学⽣。

那家中学在四川江北县悦来场,靠近嘉陵江边,因为抗战,才从南京迁去了当时所谓的“⼤后⽅”。

不能算是甚么名校,但是教学认真。

我的中⽂跟英⽂底⼦,都是在那⼏年打结实的。

尤其是英⽂⽼师孙良骥先⽣,严谨⽽⼜关切,对我的教益最多。

当初若⾮他教我英⽂,⽇后我是否进外⽂系,⼤有问题。

⾄于国⽂⽼师,则前后换了好⼏位。

川⼤毕业的陈梦家先⽣,兼授国⽂和历史,虽然深度近视,戴着厚如酱油瓶底的眼镜,却⾮⽬光如⾖,学问和⼝才都颇出众。

另有⼀个国⽂⽼师,已忘其名,只记得仪容儒雅,⾝材⾼⼤,不像陈⽼师那么不修边幅,甚⾄有点邋遢。

更记得他是北师⼤出⾝,师承⾃多名⼠耆宿,就有些看不起陈先⽣,甚⾄溢于⾔表。

⾼⼀那年,⼀位前清的拔贡来教我们国⽂。

他是戴伯琼先⽣,年已古稀,⼗⾜是川⼈惯称的“⽼夫⼦”。

依清制科举,每⼗⼆年由各省学政考选品学兼优的⽣员,保送⼊京,也就是贡⼊国⼦监。

谓之拔贡。

再经朝考及格,可充京官、知县或教职。

如此考选拔贡,每县只取⼀⼈,真是⾼材⽣了。

戴⽼夫⼦应该就是巴县(即江北县)的拔贡,旧学之好可以想见。

余光中代表散文

余光中代表散文

余光中代表散文余光中代表散文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余光中代表散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听听那冷雨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杏花,春雨,江南。

余光中散文有哪些

余光中散文有哪些

余光中散文有哪些余光中散文有哪些余光中是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批评家、翻译家。

下面一起去欣赏一些小编整理的余光中散文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听听那冷雨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杏花,春雨,江南。

余光中散文(精选)(4)

余光中散文(精选)(4)

余光中散文(精选)(4)“风格正如心灵的面貌,比肉体的面貌更难作假。

模仿他人的风格,等于戴上一副假面具;不管那面具有多美,它那死气沉沉的样子很快就会显得索然无味,使人受不了,反而欢迎其丑无比的真人面貌。

学他人的风格,就像是在扮鬼脸。

”作家的风格各如其面,宁真而丑,毋假而妍。

这比喻也很传神,可是也会被平庸或懒惰的作家用来解嘲。

这类作家无力建立或改变自己的风格,只好绷着一张没有表情或者表情不变的面孔,看到别的作家表情生动而多变,反而说那是在扮鬼脸。

颇有一些作家喜欢标榜“朴素”。

其实朴素应该是“藏巧”,不是“藏拙”,应该是“藏富”,不是“炫穷”。

拼命说自己朴素的人,其实是在炫耀美德,已经不太朴素了。

“‘不读’之道才真是大道。

其道在于全然漠视当前人人都热中的一切题目。

不论引起轰动的是政府或宗教的小册子,是小说或者是诗,切勿忘记,凡是写给笨蛋看的东西,总会吸引广大读者。

读好书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读坏书:因为人寿有限。

”这一番话说得斩钉截铁,痛快极了。

不过,话要说得痛快淋漓,总不免带点武断,把真理的一笔账,四舍五入,作断然的处理。

叔本华漫长的一生,在学界和文坛都不得意。

他的传世杰作《意志与观念的世界》在他三十一岁那年出版,其后反应一直冷淡,十六年后,他才知道自己的滞销书大半是当作废纸卖掉了的。

叔本华要等待很多很多年,才等到像瓦格纳、尼采这样的知音。

他的这番话为自己解嘲,痛快的背后难免带点酸意。

其实曲高不一定和寡,也不一定要久等知音,披头的歌曲可以印证。

不过这只是次文化的现象,至于高文化,最多只能“小众化”而已。

轰动一时的作品,虽经报刊鼓吹,市场畅售,也可能只是一个假象,“传后率”不高。

判别高下,应该是批评家的事,不应任其商业化,取决于什么排行榜。

这其间如果还有几位文教记者来推波助澜,更据以教训滞销的作家要反省自己孤芳的风格,那就是僭越过甚,误会采访就是文学批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阅读资料——名家散文阅读阅读说明1、本次阅读精选余光中散文,希望同学们学会通过关键词或题目入手,快速把握散文主题,了解余光中散文风格。

2、阅读时勿忘勾画圈点重点句子并做点评。

失帽记余光中①2008 年的世界有不少重大的变化,其间有得有失。

这一年我自己年届八十,其间也得失互见:得者不少,难以细表,失者不多,却有一件难过至今。

我失去了一顶帽子。

②去年12 月中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我八秩庆生,举办了书刊手稿展览,并邀我重回沙田去签书、演讲。

现场相当热闹,用媒体流行的说法,就是所谓人气颇旺。

联合书院更编印了一册精美的场刊,图文并茂地呈现我香港时期十一年,在学府与文坛的各种活动,题名《香港相思——余光中的文学生命》,在现场送给观众。

③演讲的听众多为学生,讲毕照例要签书,为了促使长龙蠕动得较快,签名也必须加速。

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或者一句赠言,当然,日期也不能少。

一粉丝在桌前索签,另一粉丝却在你椅后催你抬头、停笔、对准众多相机里的某一镜头,与他合影。

笑容尚未收起,而夹缝之中又有第三只手伸来,要你放下一切,跟他“交手”。

④这时你必须全神贯注,以免出错。

你想喝茶,却鞭长莫及。

你想脱衣,却匀不出手。

你内急己久,早应泄洪,却不容你抽身疾退。

这时,你真难身外分身,来护笔、护表、护稿、扶杯。

主办人焦待于漩涡之外,不知该纵容或呵止炒热了的粉丝。

⑤其实,那天听众之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

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

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

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⑥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

我存①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

机场话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

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

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丢定了。

⑦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

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也不是他人送的,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

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我存整理时所发现,不忍径弃,就说动我且戴起来。

果然正合我头,而且款式潇洒,毛色可亲,就一直戴下去了。

⑧那顶帽子呈扁楔形,前低后高,由后脑斜压向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戴在我的头上,有欧洲名士的超逸,不止一次赢得研究所女弟子的青睐。

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愈寒,尤其风大,帽内就愈加温暖,仿佛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

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过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⑨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有幸集双亲之爱,才有今日之我。

当年父亲爱我,应该不逊于母亲。

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

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

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

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

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

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啦,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⑩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各忙各的,父子交集不多。

自中年起他就因关节病苦于脚痛,时发时歇,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

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有我存悉心照顾,并得我岳母操劳陪伴。

身为他亲生的独子,我却未能经常省视侍疾,想到50 年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父亲和母亲鹣鲽情深,是我前半生的幸福所赖。

母亲逝于53 岁,长她十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鳏夫的寂寞守了34 年,享年,还是忍年,97岁。

⑪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机喋喋为伴。

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历的或是渺渺的往事。

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

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住他的病躯。

⑫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⑬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常戴的帽子,无异是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

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孺慕耿耿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

想必他深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

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幻觉依靠这灵媒之介,犹可贯通阴阳,串连两代,一时还不致径将上一个戴帽人完全淡忘。

这一份与父共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

不幸,连最后的这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⑭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

对不起,父亲。

对不起,母亲。

2009 年l 月28 日【注】①我存:余光中之妻范我存。

1、第①段为什么从“2008年的世界有不少重大的变化”写起?(2分)2.从第②段到第⑥段,作者整整用了五段文字详写失帽原因及经过。

对作者详写失帽经过的用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文章的题目是“失帽记”,作者详写失帽的原因和经过,与题目相应。

B.详写签书现场,暗示若不是自己难以“身外分身”决不至于丢了帽子。

C.第⑥段写作者由“不死心”到死心,进一步暗示了所失帽子的不寻常。

D.作者详细地追忆往事,意在对当年青年学生盲目追星的行为提出批评。

3.联系全文,说明第⑧段中“帽内的乾坤”的深刻含义。

(3分)4.第⑨段加点的写景文字(“长夏的蝉声里”和“冬夜的桐油灯”)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5.联系前文,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文章最后一段。

(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催魂铃余光中⑴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

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

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

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

电话,真是现代生活的催魂铃。

⑵古人鱼雁①往返,今人铃声相迫。

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了。

⑶而活在当世,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

⑷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

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

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

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⑸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

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

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

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

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

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

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

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

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过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⑹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

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

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

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

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

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⑺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

”这我当然承认。

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

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几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

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⑻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

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嫦娥仙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⑼对无处不达的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

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

催魂铃吗?不必了。

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取材于余光中的同名散文)【注】①鱼雁:代指书信。

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刘十九,即刘禹锡。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憾和无奈。

C.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恢天网。

D.作者对科学家探访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

E.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也不乏风趣幽默,尤其是几处比喻句的运用更是形象贴切。

2.联系全文,概括“催魂铃”的含意及作用。

(7分)3.第⑺段中说:“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生活的“快”的认识和感悟。

(不少于200字)(10分)《失帽记》参考答案:1、(2分)引出“我”的失帽故事(1分);将世界不少重大变化与失帽并提,暗示失去这顶帽子对自己影响很大,设置了悬念(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