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大学生找工作难
大学生找工作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大学生感到困惑和无助。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找工作会变得如此困难呢?首先,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大量涌入,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导致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找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
然而,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许多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招聘的毕业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再者,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和能力也需要提升。
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比如只看重薪酬而忽视职业发展空间,只看重知名企业而忽视小微企业的机会等。
此外,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简历撰写不规范、面试表现不佳、职业规划不清晰等,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就业机会。
面对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名利,要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
其次,大学生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参加一些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
再者,大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大学生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学会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简历,如何进行有效的面试,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等。
总之,大学生找工作难是一个现实问题,但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自身能力,相信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在就业之路上顺利找到自己的航向,迎接美好的未来。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门路 ” 捧上“ 金饭碗” , 他 们 当 中 的大 部 分人 对 自我 优 势 认 广泛寻 求 自主创 业 的机会 , 解决 自己的就业 问题 , 同时 能够 知不足, 不 懂得 参 考用 人单 位 的岗位 需 求来 选择 适 合 自己 为社会 提供 了新 的就业 渠道 , 缓 解社会 就业压 力。 的 岗位 或职 业 。 4 . 2 高校 的改 革。( 秉承 开 放 式治 学理 念 , 将专 业 设
能 力甚 至 会超 过老 员工 。
才, 也 必须 坚持 人 才 发 展 的客 观 规 律 , 企 业 主 有 惜 才如 金 各级 地 方 政府 应 通 过 行 政 、 经济手段, 鼓励 大学 生 投 身 西 的智 慧 , 对人 才有 足 够 的人 文 关怀 , 对 毕业 生 要 以 高度 的 部 , 投 身基 层 , 实现 就 业。 三是 完 善高 校毕 业 生失 业保 障 政 治使 命 感和 社 会 责任 感 , 满 腔热 忱 地给 予 更 多 的关 心和 和 培训 机 制。以法 制手 段将 待业 大 学生 纳入社 会失 业 保障 爱护, 绝 不能歧 视 。 努 力打 造企 业 文化 , 建 立企 业 的 良好形 的范 畴 , 以维 护社 会 公平 , 体 现 政府 尊重 知 识 、 重视人 才的 象, 塑造 企 业 的优 良品 牌 , 让人才有安身、 发展、 奉献 的土 决心 。同时 , 组织 未 能及 时就业 的毕 业生 开展 培训 班 , 帮助 壤, 在 实现人 才就 业 的 同时也 能 为单位 创 造价 值 。 这部 分学 生 实现再 就 业。 3 . 4 高校 在 自身发 展过 程 中存在 的一 些 问题 也不 利于 5 结语 大学 生就业 。 部 分高校 治学 理念 落后 , 在 专业 设计 方面 未 能 当前 , 大学 生就 业 难题 并 不是 高校 或 教育部 单 方面 的 充分考 虑市 场观 念 , 致使 人才市 场供 需矛盾 。 加 之一 些高校 问题 , 而 是 社会 矛 盾 的一部 分 。要 缓 解 当前 紧张 的就 业形 对 学生 就业 问题 关注 不 够 , 以致 学 生就 业 时 “ 临阵 磨枪 ” 就 势 , 促进 学 生就 业 , 需 要教 育部 、 高校 和 用人 单位 的 共 同努 业工作 缺 乏深度 和广度 , 限制 了大 学生 的就 业 空间。 力 。做 好 大学 生 的就 业工 作 , 事 关每 个 大学 生家 庭 的切身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1用人单位误区不少用人单位在选取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
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潜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
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潜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潜力不比研究生业务潜力差。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同等状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到本单位的业务状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期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必须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思考本地人才。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期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2大学毕业生误区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必须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透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必须的损害。
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潜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学 生 个 人 就 业 的 问题 , 关 系到 学 生 背 后 的 每 个 家 庭 。 须 引 起 我 们 质 教 育 , 然 片面 , 是 也 反 映 了一 定 的 问题 。 它 必 虽 但 的高 度 重 视 。 23就业指导 工作 不够深入 大学生就业指 导工作是促进和 确 . 1 当前大学 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观误区 保 大学生就业 问题顺利解决 的有效手段 , 但是 ,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就 11 就 业 期 望 值 过 高 , 高 骛 远 的 功 利 主 义倾 向严 重 。 着 改 革 业指 导工 作 由于 起 步 晚 , . 好 随 内容 简 单 , 式 、 方 方法 和 手 段 , 以及 就 业 指 导 开放 以来 国民经济 的迅速发展 , 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人 但市场经济 的工 作人 员专业性不强 , 造成 了就业指 导工作不深入 、 不细致 , 许多
的金钱 至上、 乐主义、 己主 义等腐朽观点也冲 击着 人们的思想 , 工作停 留在表 面 , 享 利 教育 、 指导方法和风格偏重于传统 的思想教育 、 政 给 当代 大学生就业带来 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策宣传 ,对 实际的毕业生就 业指导不到位 ,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不明 的就业观主要体现为 以下几种类型 : 显, 缺乏专业性和服务性 , 不能使 实际市场情况和行业职业发展相协
一
来定位 自己的就业标准 , 不考虑所选单位 是否合适 , 目攀 比, 盲 求地 关心、 帮助 , 重视的 民生问题 , 关系到一个社会 的稳定和 发展。 动员全 位 求稳定 , 纯追 求“ 单 名望 高、 名誉好 、 牌子 Ⅱ ” 向 的单位 , 他们 首选机 社会全方位地解决这个问题 , 可以从 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 关、 行政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 、 公司 , 不愿到边远 乡镇就业 , 不愿到西 31要从学校整体发展宏观调控角度入手 要着眼于经济和社会 . 部地 区就业 , 不愿在中小企业就业 , 结果是“ 站在这山望那 山高, 了 的发展 , 到 从真正的市场需求入手 , 规划好各个高校 的发展计 划、 规模、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府和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注。造成 大学生就业 困难的原 因很 多, 中 其
城 乡差异、 地域 差异 、 收入 差异 、 学生所 学专业和层次 的结构性矛 大
盾是直接原 因, 而高校扩招 、 毕业生人数剧增 、 业市场不规 范、 就 各 高校就业指导教育 系统 不完善,是造成大 学生就业 困难 的直 接原 因。加强对大学 生就业 困难原 因的分析 , 是我 们从实 际出发 。 改进
障碍仍存在 。 目前我 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 由教育部门管理 , 口是 户
由公 安部门管理 , 而人才市场 的管理又是 由人事及 劳动部 门管理 。
8 升 叙 ≈ i 0 ‘
教 育长 廊
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 不够 ,再加上一些地 区还有地 方保 护主 义。 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 , 而对一些外地毕业 生则加上 各种条件加以限制 。一个真正公平 、 竞争 、 择优 、 有序的就业市场 尚
据教育部统计 ,0 9 2 0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6 1 1 万人 , 0 8 比2 0 年增加 5 万人 , 2 创历史最高 。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 使得当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已经成为 一个普 遍 的社会 性问题。在这种 E益 l
转 化。( ) 3 没有真正从理论到实践上确立职业道德教育在就业指 导
师 的面授方式 , 教学 内容没有跟上时代发展前沿。培养出来的大学 生 重理论轻实践 , 往往不符合 当今社 会对人才 的要 求 , 到用人单位 后 还需要进一步 的配需 。现实社会更需要 的是应用型人才 , 毕业生
在学校的应用 能力培养远远不够 , 使得毕业生毕业后在短期 内难以
胜任本职工作 , 给供需 双方造成 了很 大的矛盾 的就业 问题直接关 系到社会 的稳定和
“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思考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受金融危机等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
解决方案和措施的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
因此,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正确归因,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难”形成原因:1、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近年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劳动力的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缓慢,与过多的新增毕业生的数目相抵消后,形成相对供需失衡,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目前国内大学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学校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发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低是用人单位排斥刚毕业大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教材多年未变,专业划分不合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对知识传授比较看重,而对能力培养却比较轻视。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通识教育,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
其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还有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造成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而西部城市求贤若渴。
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
其二,诚信问题。
不少毕业生觉得求职时优秀的成绩和评优奖励的证书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诸如就业环境还不够宽松、公平,企业用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等等。
二、“大学生就业难”给在校大学生带来哪些警示首先我们的就业态度要有变化,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其次是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我们应该对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规划,这个规划要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逐渐完善、选择多元化的趋势相吻合。
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思考论文(共6篇)【论文】
第1篇: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难,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困境更加复杂。
造成如此困境的因素有很多,如毕业生自身学业不精、缺乏自信,没有职业规划;学校自身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企业脱节、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国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笔者试图找出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学生专业技能不扎实、就业观念滞后、不愿意就业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专对口招生和参加高考经过本科院校多轮筛选剩下的学生,生源质量低下。
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差,导致了基础课以及专业技能学的不够扎实,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学生毕业时对自己本身缺乏职业规划,就业定位不准确,一些学生好高骛远,然而眼高手低,怕吃苦,不肯脚踏实地,只愿选择高薪又舒服的部门和岗位;相反的,一些学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够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
2、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学校不顾自身师资和硬件条件,盲目跟风,争先恐后开设社会上需求较好的热门专业,然而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和响应硬件条件不完善往往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低下。
课程设置不能与企业接轨,陈旧老化,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轨。
实习不能专业对口、实训设备落后、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升,难以形成岗位职业能力。
学校就业指导的机构体系设置不健全,缺少经过正规和系统化培训的就业指导教师。
就业知道工作不能深入细致,方式方法简单,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化的就业理念和意识。
3、就业大环境严峻,一些企业唯学历论思想严重以及政府就业政策不完善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加之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的崛起,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断倒闭,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2高校专业 没置与社会需求 不尽合 拍。主要表现在高校为了吸 . 引生源 , 社会上什么专业热就一窝蜂地都设什么专业 。同时 山于教 育 管 理 部 门宏 观 调 控 小 力 ,使 一 些 本 来 在 社 会 上 供 不 应 求 的 热 门
敏 汇
20 0 .8 0
.
( 中旬刊 )
关 于大 学 生就业 问题 的几 点 思 考
口 于 洋 刘 安 庆
( 岛理 工大 学 山 东・ 岛 262 青 青 650)
摘 要 文章结合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原 因, 分析 了当代 大学生职 业生涯规 划现 实状 况, 出了高校应针对社会 市场 提
托 关 系找 工 作 , 对 参 加 应 聘 人 员 的极 大 不 公 平 。最 后 是 忽 视 培 养 是
业形势也在不断发生新 的变化 。人事 制度 的改革 ,打破了 “ 铁饭
使用 , 一些单位 重招聘 、 轻培养使 用 , 招聘 的大 学生缺乏 人文关 对 怀, 一些大学生 因看不到前途而 中途流失。
统 观念 , 认识 到职业是可 以变化 的, 就业就是一 个动态 的过 程 : 就
1 . 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 国 目 的就业矛盾既存在总量问 我 前 题, 也存在结 杠问题。结构问题 主要反映在 教育体 制和人才培养结 J 构上 。在劳动力市场上 , 面因某 些专业 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 一方
进入社会 , 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寻找发展 的机会 。 二、 饵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 ) 一 树立动 态的就业观 。传统就业观是终生在一个单位 “ 服
役 ”,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的 产 物 。随着 市场 经 济 的不 断 深 入 , 会 就 是 社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连续出台各项政策,鼓励高校、社会各界合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未来几年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社会问题,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造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地方,造成学术性人才供大于求,而应用型、技术型的毕业生及高职高专生却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就业难”和“招聘难”并存。
许多学术型的毕业生面临学无所用、用非所学的困境,找不到符合专业的理想工作,导致“就业难”;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基层单位、农村、边远地区的企业招聘不到足够的具备熟练技术的应用型毕业生,导致“招聘难”。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劳动力需求具有明显差异。
近几年,一些媒体屡屡炒作大学生就业竞争不过农民工,其根源在于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使用农民工,而非大学生。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线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要远比二三线城市、内地欠发达地区多,大量毕业生涌入发达地区,使这些地方劳动力供大于■杜聪602014年第3期求,这又间接导致欠发达地区求贤若渴甚至无人可用。
三是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转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许多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清、择业观念不明晰、定位不准确,抱有“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等陈旧观念,对工作期望值过高,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甚至有业不就、自愿性失业。
上述原因导致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重国企和公务员、轻中小民营企业,重知识、轻技能,重“北、上、广”、轻中小城市等倾向。
毕业生热衷于进国企、考公务员、留在“北、上、广”,而无意中小城市、民营企业,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就业难”、“招聘难”并存的现象。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点与挑战。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求职者众多,大学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期望他们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此外,一些传统行业需求的减少以及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挑战。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积极思考解决之道。
其次,大学生个人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任务和挑战。
因此,大学生需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实践训练和社会实践经验积累,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此外,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如积极参与社团和志愿者活动,提高沟通、领导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适应变化的能力,都是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学校应根据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学习到多种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其竞争力。
其次,学校也应加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安排,提供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与咨询,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和潜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加大就业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以及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优惠政策。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现代社会不断呈现出一种以大学生为主导的就业趋势,女大学生则进一步凸显这种趋势的特点。
然而,从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和难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1. 性别歧视:虽然女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在就业市场上仍然会遭遇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无论是在招聘、职位晋升还是薪资待遇方面。
例如,在一些企业中,男女应聘者的面试标准存在明显的区别,导致女性难于获得同等的工作机会。
2. 家庭压力:结婚、生育等家庭生活会给女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某些企业对女性员工有特定的待遇规定,容易引起女性员工的就业焦虑,需要更多的机会来平衡家庭和职业发展。
3. 缺乏特色: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机械、电子等专业往往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而女生的专业中很多是以照顾人以及文艺方向为主,专业特色不够明显,导致就业困难。
二、如何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1. 优化职业教育:应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教育方式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工业化教育、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女生培养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2. 加强举措:有关部门应当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企业雇佣女性员工,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此外应为女性提供更加优越的职业环境,包括良好的办公场所和灵活的工作时间。
同时,在培养人才以后,需要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积极的家庭支持。
3. 强调本身的优势:女性在某些行业和职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医疗、教育、家政等。
在就业过程中,女性应该紧紧捏住有利条件,不是去竞争风雨中的岗位,而是要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去寻找相应的工作。
三、结语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个人发展问题,也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现状,积极促进性别平等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应该充分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在实现职业价值的同时,更加懂得如何做好家庭和事业的充分平衡,实现性别的人类进步,来跟进时代变革和产业发展的步伐。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思考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思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劳动的改革,我国取消了解决后实行了几十年的大学生国家包分配政策,改为大学生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但自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以后,大学生增长率呈几何倍数增加,人才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中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更准确地说,选择自己满意的适合自己专业开展的好工作的空间越来越小。
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1、高校普遍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加大就业难度2、大学生就业时机增加与就业压力增大并存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变,就业模式由原来的“统包统分”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与以前的“双包”就业模式相比,现在实行的“双向”就业模式,是毕业生就业更加灵活、就业时机。
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校所学专业、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来选择自己向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和职业,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也可以更换不同的工作,改变了过去“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这与以前的就业模式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加之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开展时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都在增大,这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时机。
到现在,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一种普通的现象。
“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已被广阔毕业生所承受。
但是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还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
除高校扩招每年新产生大量的毕业生即将就业外,还有大量往年未成功就业的毕业生。
另外,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分流下岗人员增多,更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负担。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造成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是社会、学校、个人、家庭等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总的分为以下两个大方面:1、客观原因(1)社会经济的开展和高等教育的转型,客观上加大了就业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国营经济面临困境,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分流下岗人员增多,大量的下岗职工和充裕劳动力充满市场,导致城镇的失业率攀升不下。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当今社会,大学生难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实问题,面对的压力和困境备受关注。
对此,我们要深刻反思和思考,找出问题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目前,大学生难就业的现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首先,劳动力供需不匹配。
如今,高校扩招造成的大学生人数增多,而各行业用工需求并未增加,导致供需不匹配。
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不对称,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其次,教育与产业不匹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专业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加之教育方式与就业需求的矛盾,使得大学生难以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导致毕业生“应聘难”。
第三,就业招聘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和文凭,缺少实践经验和技能。
由于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工作,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透彻的理解,招聘单位很难放心地接纳这样的大学生,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针对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与社会应着力发展适合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倡导创业文化,引导用人单位减轻招聘标准,降低企业创业成本以及不同省份之间的产业转移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
应该针对各个行业要求进行职业素养和技能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大学生应该主动调整就业杠杆,多选择符合自身能力和兴趣的行业和企业,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最后,招聘单位应改变传统的就业积极性,重视招聘人才的实际实践能力,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同时尤其要着眼于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和实践提供平台。
总之,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现实问题,并需要相关部门、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与支持。
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精心策划和计划。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与进步,才能为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带来更多可能性。
大学生就业挫折简析
大学生就业挫折简析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竞争的激烈化,大学生就业挫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艰难的就业压力,甚至面临着就业挫折。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挫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就业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而各行各业的就业机会并没有相应地增加。
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挫折的可能性增加。
特别是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行业的需求又不断变化,这使得大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就业能力不足除了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外,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能力不足。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许多大学重视理论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许多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发现自己的实际能力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了就业挫折的发生。
尤其是部分专业技能不匹配市场需求,将会大大增加找工作的难度。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还有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合理,导致了就业挫折的发生。
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己毕业后可以立即找到一份高薪且理想的工作,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由于就业观念不合理,大学生很容易陷入就业焦虑中,拒绝临时工作、低收入工作,导致就业难度增加,就业挫折的风险增加。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对策面对大学生就业挫折问题,社会各界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大学生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减少就业挫折发生的可能性。
就业市场需要改善供给结构和提高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也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培养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使供给结构更加合理。
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困境,探讨了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结合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措施,并建议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就业。
本文通过对劳动经济学的分析,试图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实践建议。
希望未来政府、社会和学校能够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解决方案、政府措施、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各行各业的岗位却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求职人群。
这种就业难的局面不仅给毕业生带来焦虑和困扰,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就业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岗位不稳定、竞争激烈等问题,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探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困境、找出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方案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前劳动市场上,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挑战,例如就业岗位匹配不合适、薪资待遇不公平、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自身原因分析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局面。
尽管存在众多外部因素导致就业难,如经济形势、行业需求变化等,但大学生自身原因也不能被忽视。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自身原因对就业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1. 学历不对口大学期间,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导致学习的专业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对口。
例如,选择了热门但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者选择了就业前景不明朗的专业。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面临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或者在找工作时只能接受低薪或非本专业的工作。
因此,在选择专业时,大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前景,做出明智的选择。
2. 缺乏实践经验在大学期间,许多学生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经验的积累。
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找工作时经验不足的困扰。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有相关实践经验的求职者。
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社团组织、竞赛等,从而拓宽自己的实践经验。
3. 求职能力不足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具备的求职能力不足以满足现实需求。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简历写作不规范。
简历作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第一次接触,对求职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大学生在简历撰写时存在格式混乱、内容不准确等问题,给用人单位留下不良印象。
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撰写简历,突出自己的优势。
3.2 面试表现不佳。
面试是用人单位了解求职者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很多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表现紧张、回答不准确、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提高面试能力,大学生可以参加模拟面试、拓展性训练等活动,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职业规划能力不足。
许多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的清晰认识,不能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未来发展规划。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思考
参 考指 标 ,而 对 于 基础 学科 和 长线 专 业 。 不 能 只看 重 就 、 率 , 则 J 不能 完 全 围
绕着 就业 市 场打转 。 高等教 育 与职业技 术 教育 最大 的不 同 在 于高 等教 育 除 了
要培 养人才 之外 ,还 承担着传 播文明 、
易 , 国 国 民所 受 教 育 程 度 远 远 不 能 域 、 我 专业层 面上 。 大学 生就业 难 . 难在学 供 不应求 . 于是 各高 校竞相设 置这方 面 适 应 现 代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民 整体 素 校 培 养 的 人 才 结 构 和 丰 所 需 要 人 才 的专 业 。 国 十会 扩大 招 生规 模 , 结 果是 经 济 其 质不 高 , 导致 了中 国人才严 重缺乏 。为 结构不 统一 。作 为人才 市场 的供给方 , 管理 、 计算 机方 面的人 才很快 就 出现 过
了适 应市 场经济 的要求 。 等教育 的发 高 等 学 校 要 以 市 场 需 要 为 办 学 原 则 . 高 学 剩 , 已经很 难在 就业市 场上找 到理想 的 展 也 要 以就 业 为 中 心 , 整 办 学 方 向 和 校 的 “ 。 ” 须 要 “ 销 ” m 去 。 现 工作 。再如 。 调 产口 也 n 推 得 数学 专业 的毕业 生 曾一 度 专 业 设 置 , 要 面 向 社 会 , 要 面 向 未 毕业生 就业难 , 然有 经济 礼会方 面的 很难就业 。 既 又 于是各 高校纷 纷 削减数学 专 来 ; 要 与 市 场 需 求 挂 钩 , 要 超 脱 于 复杂原 因 , 既 又 但教育 部 门也需 承担一 定 的 业 的招 生数量 , 而现在 数学人 才在市 场
1我 国 是 人 力 资 源 的 大 国 , 国 民 局 面。我 国大学 生绝对 量 的短缺 。 高 族 文化赖 以生存 的基础学 科淘 汰掉 . 但 是 整 体 素 质 不 高 。 就 从 业 人 员 而 言 .0 3 素质 大学 生的绝对量 短 缺。 20 国家经济 丰 十
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然而,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等方面,探讨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操作方法。
首先,大学生应该重视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它涉及到个人兴趣爱好、职业目标和就业市场的匹配度。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职业规划课程、求职辅导或者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实习、校园招聘会等途径,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职业规划。
例如,一位学生对金融行业感兴趣,可以参加金融类的实习或者参加相关的竞赛,积累金融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在金融行业的竞争力。
其次,大学生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雇主更加看重求职者的实践经验。
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拓宽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兼职工作或者创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位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了一个社会实践项目,通过与社区居民互动,了解了社会问题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经历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还能够在求职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最后,大学生应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中,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最直接的竞争力。
因此,大学生应该注重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考取相关证书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例如,一位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了计算机科学,通过参加编程培训班,熟练掌握了一门编程语言,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程序员。
这样的专业技能无疑会增加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应通过职业规划、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新 形 努下夫 攀茔 糍 盐琏 闻题 的 思考
金 瑞 莲
随 着我 国 高 等 教育 改革 的 深 入发 展 ,高 校 招 生规 模 的不 断 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步人大众化的新时期 ,高校毕业生数 量迅速增加 ,加之伴随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 中体制摩 擦 的 问题 ,大 学 生就 业 形 势 日趋 严峻 ,就 业 问 题 成 为社 会 各 方 面 关 注 的热 点 和难 点 问题 。 因此 正确 分 析 大 学 生 就 业 存在 的 问 题 ,寻 找 新 的 思路 和办 法 , 多渠 道 共 同努 力 ,帮 助 大 学毕 业生 顺利就业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一
、
学生 习惯 于计 划 经济 机制 下 的就 业 观念 , . 不能主 动 适应
价格机制调 节的就业市场 。毕业生择 业时仍追求传统的精英 岗 位,喜欢去大城市、工作环境好、收入水平高 、风险小 、发展稳 定的单位,宁可没有工作 ,也不愿到艰苦的地 区去。据统计,有 7 %的用人单位认 为大学生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形 , 73 主要表现 在薪酬、地域 、个人发展机会 、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 和要求专业对 口等方面。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 “ 重东 部 ,轻 西部 ” 重大 城市 ,轻 中小 城 市和 农村 ” 的想 法仍 然 普遍 、“ 存在 。因此,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决不是整个人才市场供大干求 , 而是 毕 业 生 的 高期 望 、高 起 点 , 导致 “ 堆 ”现 象 。 扎 2就 业机 制不 完善 ,毕业 生 就业 渠道 不畅 通 。大 学生 毕 业生 . 就业机制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 统包统分”逐渐过渡到了以 “ 政 府调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但是 旧的人事制度、 户 口、档案管理 、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仍存有与当前市场化的就 业机 制不 相 适应 的现 象 。毕 业 生好 不容 易 找到 了合 适 的单 位 ,却 在协议的签订 、报到手续的办理 、档案关系的转接等方面的不到 人事制度的支持与认可。尤其是到一些城市和城镇 的民营企业、 私营 企业 及 非公 有制企 业 就业 ,由于 户籍 制 度 的限制 而难 以落实 人事关系,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形式等也无法得到保障。大学生 就业机制和体制上的障碍 , 限制了毕业生的正常择业、 有序流动。 5 国家 经 济 的结 构 性 调 整导 致 吸 纳就 业 能 力 降低 。 国 家 经 . 济 结 构 的 战略 性 调 整 , 业 结 构 的 重 组 , 产 传统 产 业 比重 的 下 降 , 国有企业纷纷裁员增效 ,政府提倡精简机 构,事业单位下岗分 流等等,造成人才需求下降 ,加上农村相 当数量剩余劳动力进 城 务 工 ,使 得 社 会 吸纳 大学 生 毕 业 生 的能 力大 大 降 低 ,客 观 上 增 加 了 毕 业 生就 业 的难 度 。 4 高校 专 业设 置 与社 会 需 求 相脱 节 ,造 成 大 学 生就 业 局 部 . 性 、 结构 性 失衡 。 一 方 面 , 高校 为追 求 短式 效 应 ,盲 目开 设 热 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 象十分严重 ,造成一 时期人才供求过 剩 ;另一 方面 ,高 校 对 于一 些 冷 门专 业 、 不适 应 市 场 需 求 的 专 业 ,不 能及 时调 整 招 生 人数 , 改 变专 业设 置 ,导 致 毕 业 生 未 就 业就先失业, 高校的专业设置 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矛盾。据统计 , 有 5 .%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制约 了 91
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背后的思考
需要 。高等教育 中几乎 不开创业课程 ,大学生毕业后 ,对 于怎样 开办 一个企业 ,怎样开 拓和研究市场 ,怎样进行核算 ,怎样经 营 和管理 企业等等一无所 知。一 个大学 的教育 结构不能适应市场 的 需求 ,它当然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 ) 二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不适 当性 1 “ 、 铁饭碗”的就业观念 计 划经济体制 下长期的 由国家 “ 、 、管”的就业 分配体 统 包 制 ,造成 了 “ 毕业 即就业”的局 面,大 学生毕业就 意味着端上 了 “ 铁饭碗 ”。但是 随着就业市场化 的到来 ,有 的大学 生就业意识 还没有转过来 ,还存在着 “ 、靠 、要”的思维模式 ,认为 : “ 等 进 了大学就进 了保 险箱 ,只要拿到毕业证 书就 可以就业” ,于是就 在学校里 “ 日子”,不管以后的出路如何 。 混 2 “ 、 精英化 ”的就业观念 长期 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是 相 当小 的,实行 的是 一种精 英化教育 ,大学毕业生是一 种非常稀缺 的资源 ,大学毕业就意味 着就业和体面而舒适 的工作 , 就业层 次一直比较高 。随着高等教育 大众化 的到 来 ,部 分大学毕业生 的精英就业 观念仍 停 留在原来 的 基点上 ,对 自身 的定位很高 。认为 只有在 比较 高的就业层次 ,留 在大城市才能 体现 自己的就人生 价值 ,才能实现 自己的理想和抱 负,一味追求物质 待遇和地域条件 ,而 去考虑 自身实际情况和 社 会 的需 要 。 。 3 “ 而优 则 仕 ”的 就 业 观 念 、 学 几千年传 统的封建思想 的影 响依然存在 ,一部分学生认 为只 有 在公 、检 、法和一些党 、政部门工作 ,才能被人瞧得起 ,才能 实 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认 为大学生理应 当国家干部 ,一味地追求 功名 利禄 ,轻事业 ,轻奉献 。在 当代社会 ,他 们仍该变不 了 “ 只 往高处 走”的传统观 念,放 不下架子 ,不 愿意去基层 ,不愿 意去 些普通而平凡 的工作岗位。 ( ) 政 府 宏 观 调 控 的不 适 当性 三 人 事管理制度 的不完善。虽然 国家 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 业生就业 的政 策措施 ,但 由于管理方 面的脱 节 ,一些政策还 “ 空 中楼 阁”,得不到落实 , 对人事管理制度的没有得到合理的调控。 政府缺乏优质 的服务 ,就业信息服 务滞后 。在就业 日益市场化的 今 天 ,社会上 的就业 中介服务机构 没有跟上时代 的变化 ,建立起 与时代相适应 的服务机制 ,导致毕业 生毕业后 没人管 ,没人问的 地 步 。 服 务 机 构 缺 乏 对 毕 业 生 的 信 息 服 务 和 就 业 指 导 ,使 毕 业 生 像无头的苍蝇撞来撞去 ,目 标盲 目, 了解单位的招聘信息情况, 不 单位也不 了解 学生 的有 关情 况 ,造成 的结果往 往是学生找不到合 适 的用人 单位 ,单位也招不 到合适 的毕业 生。同时现在就业市场 往往是条 块分割 、各 自为战,有 人事部 门举 办的就业人才市场 , 有教育部 门举办的就业 人才市场 , 还有劳动部门举办 的人才市场 。 这 就造成 了单 位和毕业 生的重复性 “ 奔跑 ”,浪费了时问 ,也没 有招到合适的人选或找到合适的单位。 ( )用人单 位不合理的用人机 制 四 经济 、科技 的迅猛发展要求大 学生不仅要有宽博扎 实的基础 知识 ,而且还要有各种各 样的综合技 能 ,这不仅是世界 发展 的必 然趋 势,也有利于提 高企业 的整体素 质与核心竞争力 。随着 高等 教 育大众 化的普及 ,众 多本科生 、研究 生走上社会 ,出现 了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人 认 为 现 在 我 国用 人 单 位存 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视行 为 : 不招 女生 、 没工作 经验 等 。或
高. 一旦 国际 、 内经 济情 况 恶劣 , 么 者认 为现 在 毕 业 生难 就 业 是 因为 他 们 国 那 集体 观念 和 团 队观念 弱 . 事 以 自我 为 凡
大学 生 的学 术 水 平 、 质量 下 降 了 。 就业 比例不 好看 也是情 理之 中的 了。
13 我 国 用 人 单 位 存 在 歧 视 行 为 .
1 当前 大 学 毕 业 生 就 业 难 问
就业 和 生存 .急 于找 到安 身立命 之 所 , 缺 少 了投 身 科 学 文化 事 业 的动 机 于 是 . 多大 学 生把 大学 看成 是进 入社 会 很
题 的主 要 观 点剖 析
能 简 单 读 书 写 字 . 么 这 样 的 文 化 和 科 部 分 大 学 教 育 不 足 和 部 分 大 学 生 学 习 那 技 底 蕴 是 不 能 完 成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的失败 . 也与事 实不符 这
水 平 .就是 抱怨 学 校学 科设 置不科 学 .
设的. 当然 更难 以应 付现 在 的 国际竞 争 局势 , 危 害不 言 自明 。美 、 、 其 德 日等 国 科 技发 达 就 和 其 普遍 国 民素 质 高有 直 接 的关 系 。所 以. 以说 , 可 大批培 养大 学 生没有 错 . 高我 国人 民的知识 水 平 没 提 有错 . 精英 教育 的老路行 不通
社会 持 此观 点 的人 大有 人在 . 于是 大学 也 不 得 不 把 “ 口培 养 ” 成一 项 教 学 对 当 研讨 和 实施 的重 点来 抓 笔 者认 为“ 对 口培 养 ” 的初 衷 是 好 的 . 这也 是 一 个 但 无法 完全操 作 的想法 因为我们无 法确 知未 来到底 社会 需要 怎样的人 才 社会 经 济 生 活 的运 行 不 会 是 十分 条 理 有 序 的. 预期 、 言 、 想 很 难 符 合 社 会 现 预 设
稳 定和 发展 的大 局 。而且 , 现代 社会 是
一
素质 ( 叫 情 商 , 也 如意 志 力 、 耐力 、 忍 诚
实守信 等 ) 和世界 观 、 生观 也要 加 强。 人
个 知识 社会 . 是一 个需 要 高层 次人 才
的社 会 .也 是需 要 能 够 独 立 创 新 的 社 非 是 强迫 具体 单位 增加 运行 成 本 . 学 为 会 . 果 只是 少 数 精英 受到 教 育 . 部 如 大 生提 供 试 验 费 若 单 纯 让 学 生解 放 思
目前大 学生 有 一个 普遍 的 困惑 . 了大 上
学 并没 有学 到 什么 . 所谓 没有学 到 什么
是 指 学 的 东 西 在 社 会 上 用 不 上 . 学 不 不 行 , 了也 不 行 。所 以 , 是 抱 怨 教 师 没 学 不
分 人 仍然 处 于 文 盲 、 文盲 状 态 , 只 想 、 半 或 干什 么都 行 , 么 , 疑在 承认 我 国 那 无
大 学生就 业难 问题 的分析 与思 考
范 激
( 南农业 大学商 学院 湖 南 长沙 4 0 2 ) 湖 1 1 8
摘 要: 在分 析 当前我 国大 学毕业 生就 业难 的 主要观 点 的基 础上 , 从根 本 上论 述 了大 学生就 业难 3 " - 1
题 的关键 所在 , 通过 借 鉴 国外 大 学生就 业的促 进 措施 , 出 了适 合我 国国情 的解 决 大学 生就 业难 问题 的 提 建议 。 关 键词 : 大学生 ; 就业 ; 招 ; 施 扩 措 中图分类 号 : 6 7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自己的 志趣 、 好 、 格 特 点 和能 力 来 爱 性 寻找 与此相 符 的工 作 。这些 办法都 是针 对 提高 个人 素质 而 言 的 . 整个 社会 其 对 实作 用并 不大 如果 现有社 会 岗位 数量 达不 到 待就业 人 员 的数量 . 这些 方法 对 于个 人 也许 有效 . 对 全局 就业 情况 并 但 无 实质改善
1 扩 招 带 来 的 后 遗 症 . 1
前 的预 备班 , 学习 反而是 其 次 了。这 对
作为 社会 先 进思 潮 . 科技 创新 的发源地
有人 认 为大 学扩 招是 不 妥 的 . 如果 像 以前 那样 . 少招 生就 没有 毕业 生 就业 难 问题 了 .即建 议走 精英 教 育 的老路 。 然 而 这 种 传统 精 英 教 育 的结 果 势 必 使 大 部分青 年 劳 动力都 集 中在农 村 . 育 教 层 次不 高 . 这样 他们 的经济 生存 水平 不 他 们就 极容 易 陷入恶 劣 的生 活境 遇 中 . 这 种社会 基 层力 量一 旦爆 发 . 国家和 对 社 会都 是很 危 险的 在城 市则 更 危险 ,
不 安定 因素会 更 多 . 样 会 影 响到我 国 这
和摇 篮 的大 学来说 是 不合 适 的 . 学 生 对
自身 未来 的 发展也 是 令人难 以放心 的 。 在这 种气 氛 的影 响下 . 术 型 的学 生 比 学 例下 降 . 正能用 的大学 生 的 比例 也在 真 下降 。相对 于 以往 精英 教育来 说 , 疑 , 无
2 大 学 生 就 业难 问题 的 实质
鉴 于 我 国 基 本 国 情 . 者 认 为 大 学 作 生 就 业 难 的 实 质 主 要 有 以下 两 方 面 : 21 大 学 生 的 整 体 平 均 学 术 水 平 下 滑 . 以往 均 是 精 英 的 大 学 生 普 通 化 . 使
学 的知识 不能使 自己安身立命 学生及
大 学生 就业 . 不仅 仅是 有 一身 科学 素养和 技能 就万事 大吉 了 学生 的人文
中心等 等不一 而 足 因而 . 呼吁 社会 和 22 大 学毕 业生 的人文素 质需要提 高 .
毕 业 生 放 开 眼 界 . 除 思 想 误 区 来 解 决 消
就业 问题 其实 这些 问题 都是社 会 岗位 不足 以满 足就 业人 数 的附 带结 果 . 是 不 根治 的办 法 如果 单纯 让社 会 让步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