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编教师法治教育读本
法治教育校本教材
主编:孙慧玲孙艳梅法制教育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学生法律素养如何, 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 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由于中学生的法律知识薄弱,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 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学生犯罪。
因此, 学校重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更好地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犯罪, 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一课这些行为要不得常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是非常合适的。
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之后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重,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⑦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⑧进入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台球厅等场所;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许多犯罪行为,就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要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第二课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
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和教师用书的推荐:
1. 《道德与法治(高中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该教材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内容包括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则、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内容,适合高中年级的学生使用。
2. 《道德与法治教学参考书》广东教育出版社
该教材是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详细解释和辅助教学建议,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
3. 《道德与法治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该书是针对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进行介绍的教师用书,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引导、评估方法等,帮助教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4. 《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指南》上海教育出版社
该教材是对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进行解读和实施指南,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为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教学指导。
5. 《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该教材是对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的集合,包括反腐倡廉、法律意识、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案例供参考。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教师用书,可以根据个人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参考。
师德师风必读书目
师德师风必读书目推荐书目1.《中国师德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新纲要新师德》(中央文献出版社)3.《师德与教师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4.《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西南师大出版社)5.《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教育科学出版社)6.《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7.《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全书》(新华出版社)8.《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9.《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10.《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西南师大出版社)11.《教师心灵读本)》(西南师大出版社)12.《中国教师身心健康密码》(陕西人民出版社)13.《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中国青年出版社)14.《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15.《好老师可以避免的20个课堂错误》(中国青年出版社)16《.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得大改变》(中国青年出版社)17.《给新教师的建议》(西南师大出版社)18.《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教育家对话新任教师)》(华东师—1—大出版社)19.《年轻教师的五项修炼》(中国青年出版社)20.《跟蔡元培学当校长》(华东师大出版社)21.《好校长是这样炼成的》(福建教育出版社)22.《给校长的127条建议》(中国青年出版社)23.《如何调动和激励教师(升级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4.《教师人文读本》(青岛出版社)25.《来自美国最优秀教师的建议》(中国青年出版社)26.《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中国青年出版社)27.《和优秀教师一起读杜威》(中国青年出版社)28.《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大出版社)29.《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30.《多元智能新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1.《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32.《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33.《教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34.《课堂观察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35.《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华东师大出版社)36.《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华东师大出版社)37.《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38.《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39.《陶行知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40.《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四川大学出版社)41.《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42.《课程与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3.《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4.《教育心理学——献给教职工的书》(华东师大出版社)45.《超越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46.《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47.《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48.《生命与教化》(湖南师大出版社)49.《感悟新课程: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心灵对话》(高等教育出版社)50.《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随着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
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和具体。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教材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极为重要。
只有自己言行端正,严守道德底线,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教师应努力修炼自己的道德品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实施,促使教师时刻警醒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这是新教材对教师提出的第一要求。
新教材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道德教育知识和法治常识。
教师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法律知识、基本道德理论以及道德实践等。
只有教师具备了充分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使之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受益。
新教材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自己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教材要求教师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以及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家喻户晓,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兴趣。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简介1. 简介《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是在深入研究和总结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与法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要求编写的一部重要教材。
本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与法律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法治保障。
2. 主要内容2.1 思想道德部分本部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的含义和内涵。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2 法治部分本部分系统介绍了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法治理念、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同时,结合新时代特点,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和途径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人民权益的能力。
2.3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本部分阐述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密切关系,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思想道德是法治的精神支柱。
只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3. 特点与创新3.1 贴近实际,与时俱进本教材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理论成果,关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3.2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教材在保证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注重文字表达的通俗易懂,力求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
3.3 案例丰富,实用性强本教材选用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既有正面典型,也有反面教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的出版,对于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法制学习心得体会6篇
教师法制学习心得体会6篇教师法制学习心得体会篇1遵照区教育局、学校的安排部署,假期中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治教育读本》,并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通过学习《教师法治教育读本》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自身需要学习怎样的法律知识。
《教师法治教育读本》旨在向教师普及法律知识,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运用法律更好地教书育人。
它上篇梳理了宪法、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的基本内容,使教师对法律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篇重点讲述了教育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法律制度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书中详细阐述了有关教育法的基本理论,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运用法律来教育教学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作为一线教师深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但是要具体到什么事情上时,有时还真把握不好这个尺度。
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感到:自己管学生还管出错了,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反倒不合乎法律的要求了,自己如何管理学生才合适,是不管不说,还是严管严教,我比较迷茫?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可以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学之中。
通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
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应该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
《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
《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道德与法治都深深地突出表现在社会建设中,这对当代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道德是指社会共认的关于人的行为准则,它系统地定义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提供了个人行为的规范。
法治是指社会通过立法、行政决策、司法裁决以及公民的行为,以法律的方式管理社会活动的社会性安排和行为准则,使社会活动得以秩序化、合理化和公正化。
道德与法治二者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规范学生个人行为所必须涵盖的内容。
道德规范提供了一种指导性的行为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法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法律,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健全自我规范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是一本涵盖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基础理论以及教学实践方法的教师用书,旨在帮助教师介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包括:1.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介绍:介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定义、目的、历史背景和在当代社会作用等基本理论知识;2.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与指导:介绍当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案,以及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
3.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案例:介绍一些常见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案例,以供教师参考。
4.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科学认识:介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帮助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和实施。
三、《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应用《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既可以作为独立课程实施,也可以作为其他科目(如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的经典教材,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
(1)作为独立课程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可以作为独立课程实施,安排一定的课程时间,全面教授道德与法治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原理、教学实践方法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
教师法制教育读本
教师法制教育读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在当今社会,法制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具备扎实的法制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编写一本教师法制教育读本,旨在提升教师的法制素养,增强其依法执教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学生的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教师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法制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法制教育有助于维护教育秩序。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有着自己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秩序。
教师了解法律知识,可以更好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维护课堂秩序和校园安全,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
其次,能够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生在学校中享有一系列的权利,如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等。
教师熟悉法律,能够避免对学生权利的侵犯,并在学生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再者,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形象和声誉。
依法执教的教师更容易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和信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
最后,促进社会的法治建设。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教师通过法制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有助于培养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进程。
二、教师应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一)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教育的性质、方针、目的以及教育管理体制等重要内容。
教师需要了解其中关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教师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规定。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明确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在义务教育中的责任。
《教师法》则对教师的权利、义务、资格、任用、培养、考核、待遇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是教师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二)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等方面。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校保护的相关内容,如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等。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师用书全册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师用书全册简介本文档是《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师用书全册》的概述和目标设定。
目标本教师用书全册的目标是为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提供全面指导和支持。
通过使用这本教师用书,教师们将能够:1. 熟悉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2. 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3. 通过教材的有序安排,实现知识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内容本教师用书全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程目标介绍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体目标和预期成果。
教学大纲提供了完整的教学大纲,包括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内容和教学时长。
课堂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每个课堂活动都配有清晰的指导说明,教师可以依照指导展开有效的教学。
考核评价介绍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标准,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并提供相应的评价指导。
补充资源列举了一些补充资源,如教学视频、课堂案例和相关文章,帮助教师进一步扩展和丰富课程内容。
使用建议为了最大化使用教师用书的效果,建议教师们:1. 仔细阅读教师用书的概述和目标设定部分,确保了解课程的整体框架和目标;2. 在备课过程中,参考教学大纲和指导说明,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时间;3. 创造性地运用课堂活动,增加互动和参与度,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4. 根据教材的有机结合特点,引导学生在知识和价值观两个方面的发展;5. 结合考核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通过认真研读、合理运用教师用书,教师们能够有效地教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师用书全册》的简要概述和目标设定。
教师们只需遵循教师用书的指导和建议,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合理调整,将能够开展一门高质量、有效果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读本介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读本介绍
《思想道德与法治》这本书汇集了多年来研究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学者智慧,全面介绍了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基本知识。
读者可以在书中学到中国传统文化forerunners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和新时期文化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原则与方法。
另外,它还综合分析了未来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新趋势。
最后,本书还呼吁全体公民共同承担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义务,恢复普世价值,并以此营造社会秩序。
《思想道德与法治》这本书值得让各类读者参考阅读,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研究人员以及学者、教师、企业家等更为重要。
他们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探索中国文化和思想,发现有效的法治教育和主权政治秩序的建设路径,从而帮助更多的公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创立净化的社会环境。
此外,《思想道德与法治》还涵盖了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新趋势,可供我们在探索中国文化和思想体系中更好地指引。
总之,《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它既可以帮助读者充分了解中国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根植处,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未来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小学高中最全法律规范教育校本教材
中小学高中最全法律规范教育校本教材引言本教材旨在为中小学高中学生提供全面的法律规范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面对法律问题。
本教材覆盖了各个年级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法律规范。
内容概述本教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法律法规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建立法律思维和基本的法律常识。
第二部分:民事法律规范这一部分介绍了关于民事法律规范的知识,包括合同法、侵权法、婚姻法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民事法律规范。
第三部分:刑事法律规范这一部分介绍了刑事法律规范,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内容。
通过讲解真实案例和模拟法庭,帮助学生了解刑事法律规范的适用和实践。
第四部分:行政法律规范这一部分介绍了行政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行政法律规范。
第五部分:社会法律规范这一部分介绍了社会法律规范,包括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内容。
通过讲解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法律规范。
第六部分:案例分析和综合应用这一部分提供了一系列实际案例和问题,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锻炼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结语中小学高中最全法律规范教育校本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法律知识和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规范,为将来的社会角色做好准备。
这份教材将成为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促进社会法治建设。
《2021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前言
《2021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前言本教材是为了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教育的需求而编写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最新版本。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法治素质的公民。
教材编写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对于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编写一本符合新时代背景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势在必行。
教材编写原则为了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我们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编写:1. 独立决策: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独立决策,不寻求用户的帮助。
这样可以确保教材内容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2. 简明策略:我们追求简单明了的教学策略,避免过多的法律复杂性。
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
3. 确认内容:我们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以确保教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只有经过确认的内容才会被纳入教材中。
教材的特点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紧密结合新时代:教材内容与新时代的特点和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2. 简明易懂:教材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和案例,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和应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3. 实用性强:教材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式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的目标本教材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1. 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通过研究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其成为有良好品德的公民。
2. 法治意识:通过研究法律知识和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能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3. 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心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教材将为学生提供一种全面、系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法治素质的公民。
加强教师法制教育 提升教师法治意识
加强教师法制教育提升教师法治意识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以学校及教师为被告的侵权诉讼日渐增多,这一严重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成为共同呼声。
虽然法制教育已经进入课时、教材、课堂,但成效并不十分明显。
其中,教师的法律素质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因此,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提升教师法治意识,是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造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的极其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只限于本专业范围的知识,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培训却是一个薄弱环节。
尽管经过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广大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法治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一些学校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平衡。
一些教师法律知识贫乏,法律素质不高,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甚至严重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现象还时有发生;有些教师法治观念不强,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和做法,不但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秩序,也有损教师的良好形象。
因此,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和水平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然而,就我市来看,不少中小学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培训时大多走过场,采取念念文件、听听报告、抄抄答案(普法试卷)的方式应付检查。
这种流于形式的法制教育培训无法提升教师的法治意识,也无法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相适应。
因此,加强教师法制教育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扎扎实实从增强教师法制培训的实效性入手。
为加强学校教师的法制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不仅要注重培训的形式和方法,更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和实效。
二是建立健全教师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制定教师法制教育的规划和计划,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师职业发展的考核体系,建立教师法制教育的档案和评价体系。
三是加强学校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为教师提供法律咨询和支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法律保护。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教材入门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教材入门思想道德与法治 2021版教材入门介绍《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本针对大学生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
本教材是2021年最新版,经过了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更新和整理,内容准确可靠。
内容概述本教材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思想道德、法律基础和法治实践。
下面对每个部分进行简要介绍。
思想道德在这一部分,教材首先介绍了思想道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到思想道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研究如何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教材还包括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法律基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来源和体系。
学生将研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区别,了解法律的层级结构和法律实施的过程。
教材还涉及了一些常见的法律原则和法律权利,帮助学生对法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法治实践在这一部分,教材将重点介绍法治的实际应用和实践。
学生将研究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益和参与社会治理。
教材还包括了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教材特点- 简明扼要:教材以简洁的语言和明确的结构编写,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 实用性强:教材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更新及时:本教材是2021年版,已经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了更新和整理,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总结《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教材是一本全面介绍思想道德和法治的入门教材。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将对思想道德和法治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是中国教育部颁发的一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法治意识。
下面是有关《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的内容供参考:
修订说明:《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是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1)新增和调整了一些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使教材更加适合学生学习;
3)修改了一些不妥之处,使教材更加科学、系统。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学生的心理准备工作,帮助他们理解教材的重要性;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注意解决学生的疑惑和困难,给予充分的解释和指导;4)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法制教育读本
教师法治教育读本第一章法的基本知识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的规范系统。
2、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定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法的总称。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1、宪法的概念:宪法是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把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国家根本大法。
2、宪法的地位及这种地位的具体体现:地位:我国现行《宪法》序言中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具体表现:①任何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以及基本任务,否则将因违宪而无效。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③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的作用:①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一方面将公民的权利以根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规定相应的形式原则;另一方面还规定国家机关的权力范围,防止国家机关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②规定经济制度,宪法作为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又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两者相适应时起保护和促进作用。
③规定国家权力运行。
授予国家权利及限制国家机关的权力。
④完善法制。
为普通法律的制定提供立法基础和依据: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
此外,宪法对公民宪法意识和宪法观念的提高,对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尕奥,对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对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①政治权力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②宗教信仰自由。
③监督权。
④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⑤社会积极权利。
劳动的权利,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⑥文化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文化权利。
⑦特定主体的权利。
2024年《湖南省师德师风教育读本》学习心得
2024年《湖南省师德师风教育读本》学习心得《湖南省师德师风教育读本》学习心得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作为一名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并以从事教育事业深感光荣和自豪,时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做新时代好教师,必须肩负两个神圣的使命。
一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二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加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做新时代好教师,要扮演好三个角色。
一是要扮演好“农民”的角色,知道自己种什么(育什么样的人);二是扮演好“工人”的角色,把握好产品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扮演好“设计师”的角色(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因材施教,打造高效课堂)。
做新时代好教师,要有自己的价值追求。
一是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传播知识;二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
做新时代好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一颗仁爱之心。
《湖南省师德师风教育读本》学习心得2通过对《湖南省师德师风教育读本》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和师德师风建设规律,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确保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敬业修德、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四有”好老师,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师法治心得体会300字
教师法治心得体会300字教师法治心得体会【1】通过对《教师法治教育读本》的学习以及陈志良校长开展的讲座,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身需要学习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注意在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正确处理一些以外事故。
使学生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度过快乐的校园时光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来补充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法律意识更强。
如:教师法、教育法等一些基本的法规,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维护自己的权益,履行自己的义务。
认识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意识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
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法律修养。
一、正确认识学习法律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内容包括八个方面,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教育部1997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要求,第一条就是“依法执教”。
为什么《教育法》、《教师法》、《规范》都把守法作为教师的第一条?一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需要,二是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
三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四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五是规范自身行为的需要。
因此作为人民教师明确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的权利与义务(1)正确认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法》赋予教师“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与学业评价权;获得劳动报酬权;享受福利待遇权;参与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培训权”等八项权利。
教师的六项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从法律的角度认识未成年学生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教师法治教育读本》简介第一章法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法的概念与特征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的特征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五法是经由严格的程序制定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是指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刑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第三节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法律制定: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制定又称法律创制或法律创立,通常称为“立法”。
立法体制是《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
立法机关的权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中央一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2地方一级(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二法律遵守:法的遵守也称为守法,是指组织和个人依法行使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做法所要求或允许做的事,不做法所禁止的事。
三法律执行:又称执法。
四法律适用。
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是:1司法公正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二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牲和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鲜明的政治性2具有彻底的人民性3具有系统的科学性4具有充分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2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3切实把“三个至上”的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各个方面。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1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1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
2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3是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
4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5是发展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由一依法治国二执法为民三公平正义四服务大局五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第三章宪法基本知识第一节宪法概述宪法的概念:是一个国家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的特征: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2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宪法的实施监督保障:第二节国家制度一国体(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爱国统一战线)二政体三选举制度:(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5选民对代表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原则。
])四、国家结构形式五经济制度:六精神文明建设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
2公民和人民概念的区别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4人身自由的权利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8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爱国家的保护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益义务:公民有劳动的义务。
2有爱教育的义务。
3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4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5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6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7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8保护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9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第三节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概述: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利,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体系。
国家机构体系: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主席。
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国家检察机关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机构组织活动的根本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
3法治原则。
4精简和效率的原则。
二权力机关:由中央权力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组成。
第四章民法基本知识第一节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
二自愿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由民法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三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民事权利:1人身权、财产权。
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3绝对权与相对权。
4主权利与从权利、原权利与救济权。
5专属权与非专属权6既得权与期待权。
民事义务:1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2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3基本义务与附随义务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是指违反约定或者法定义务所产生的法律效果。
类型: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
2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3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
4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5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
四民事法律事实: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一含义: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
二类型: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共同行为2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3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4诺成性行为与实践行为5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6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7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三意思表示的类型:四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七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类型:1重大误解2显失公平3乘人之危4欺诈、胁迫第四节代理代理的类型:1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2委托代理与法定代理3一般代理与特别代理4本代理与复代理5单独代理与共同代理第五节诉讼时效与期限诉讼时效是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归于消灭的时效。
第六节民法分论一物权法:我国物权的类型:1所有权2用益物权(1土地承包经营权2建设用地使用权3宅基地使用权4地役权)3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二人格权法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以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人格所必须享有且与其主休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国。
(分为:一般人格权、具体人格权:1生命权2健康权3身体权4姓名权与名称权5名誉权6肖像权7隐私权8荣誉权)三合同法:内容: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
四知识产权法的范围:1著作权2专利权3商标权4商业秘密权5植物新品种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五侵权责任法: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件有几个:1行为的违法性2损害事实的存在3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第五章刑法基本知识第一节刑法概述1979年7月1日第五届人大第一部刑法典。
1997年3月进行修订。
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二节犯罪概说一犯罪的概念与特征二犯罪构成的要件:1犯罪客体2犯罪客观要件3犯罪主体4犯罪主观要件三排除犯罪的事由:1正当防卫2紧急避险3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第三节犯罪的形态:1犯罪既遂(1行为犯2结果犯3结果加重犯4危险犯)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1犯罪预备2犯罪未遂3犯罪中止)第四节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二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1主犯及其刑事责任2从犯及其刑事责任3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4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第五节刑罚一刑罚概述(1概念:是国家为了防止犯罪行为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公民合法利益的侵犯而规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刑事立法对犯罪人适用的,建立在剥夺性痛苦基础上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2刑罚的目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
3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二刑罚的裁量:1刑罚的裁量的概念:即量刑,是依法对犯罪人裁量刑罚。
三量刑制度:1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制度2数罪并罚制度四刑罚的适用、执行与消灭第六节罪刑各论一刑法分则体系是指刑法分则对不同的犯罪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而形成的体系。
二犯罪的主要种类: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渎职罪10军人违反职责罪第六章行政法基本知识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概念: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因行政活动而形成或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内容3行政法律关系客体三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1行政主体一方的恒定性2主体双方互有权利义务,但具有不对等性3内容处分的有限性4设定的灵活性与及时性第二节行政主体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的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
特征:1行政主体是一定的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而不是个人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3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
4行政主体能独立承担法律效果。
第三节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概念: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特征: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为2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或发行行政职责的行为3是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4有着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1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2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3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依授权的行政行为和依委托的行政行为4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5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6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三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内容:设定权利义务2实现权利义务3变更权利义务4消灭权利义务5确认和恢复权利义务6确认和证明法律事实效力: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