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32例

合集下载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治疗总结及文献回顾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治疗总结及文献回顾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治疗总结及文献回顾作者:王波冯伯志王天文李家立严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5期【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手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疗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23例手部GCTTS患者行手术切除,随访6个月~1年观察治疗效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手部GCTTS的治疗方法。

结果 23例患者18例一次治愈, 5例复发。

2003年~2013年有关手部GCTTS治疗的文献分析发现,手术治疗一次治愈率为42.12%~84.23%,复发率为7.28%~56.25%。

结论手术切除是手部GCTTS唯一、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手部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切除;文献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ur of tendon sheath, GCTTS)是好发于手部掌侧及背侧的肿块。

手部GCTTS早期症状不明显,具有局部浸润性,临床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治疗后极易复发。

手部GCTTS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少,国内更是以零星报道为主,未建立系统、全面的手部GCTTS治疗理论。

本文总结23例手部GCTTS患者的治疗方法,并回顾相关文献,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3例均为2009年1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手部GCTTS患者,均主述手部有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物,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7~55岁,平均(31.2±4.6)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8±0.9)年;病灶部位:小指8例,中指6例,食指5例,环指3例,拇指1例;6例有手术切除史, 10例病灶部位有外伤史。

1. 2 治疗方法 23例患者一经确诊即行手术治疗。

常规指根麻醉,止血带压迫止血。

根据患者病灶部位选取手术切口,切口大小视肿瘤大小而定。

切开时注意避免破坏肿瘤包膜,同时避免误伤指动脉和指神经,尽量做到剥离全部肿瘤组织以及肿瘤周围腱鞘和滑膜组织。

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43例

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43例

本研究通过对43例腱鞘巨细胞瘤的临 床病理分析,发现肿瘤的发生与慢性 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有关。
手术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主要 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需要密切 随访。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需要 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对于腱鞘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 除,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研发新的治疗 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临床资料
Chapter
一般资料
1 2
年龄
患者年龄分布范围较广,平均年龄为45.8岁。
性别
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
3
发病部位
主要累及手部和腕部,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和 腕部。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患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体征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组织学特点
• 组织学特点: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多核巨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组成。肿瘤细胞 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染色质均匀。
巨细胞类型及分布
巨细胞类型
腱鞘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分为两种类型:组织细胞型和纤维细胞型。其中,组织细 胞型巨细胞较多见,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染色质均匀;纤维细胞型巨细胞较少 见,胞质较少,核小而深染。
06
治疗及预后
Chapter
治疗方式及疗效评价
手术切除
多数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以降低复发风险。疗效评价通常以术后症状缓解 、肿瘤体积缩小及局部控制情况为指标。
放疗与化疗
部分患者术后需接受放疗或化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预防复发。疗效评价需关注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及 患者总体生存期。

腱鞘巨细胞瘤47例临床病理分析

腱鞘巨细胞瘤47例临床病理分析

腱鞘巨细胞瘤47例临床病理分析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方法收集47例腱鞘巨细胞瘤,根据临床病理学特点、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

结果47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男15例(31.9%),女32例(68.1%),男女比为1:2.1,平均年龄43岁,≥31岁者35例(74.5%),发生于手部29例(61.7%)、足部18例(38.3%)。

肿瘤细胞由数量不等的中等大小滑膜样多形性单核细胞、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泡沫样吞噬细胞组成,伴有不同程度的胶原化,另见散在及灶性炎细胞浸润,部分组织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存在。

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层的良性病变,为较少见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and discuss it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47 case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were selected and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Male in 47 cases of tendon sheath giant cell tumor of 15 cases(31.9%),female 32 cases(68.1%),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1:2.1. The patients average age at diagnosis were 43 years,≥ 31 years of age in 35 cases(74.5%),occur in the hand in 29 cases(61.7%),in the foot in 18 cases (38.3%). Tumor cells by varying amounts of synovial samples of medium—size pleomorphic mononuclear cells ,osteoclast—like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foamy phagocytic cells,and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collagen,the other can be seen scattered and focal inflammation cell infiltration ,hemosiderin granules in some of the tissue cells. Conclusion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 that originated in the benign lesions of the tendon sheath and synovial layer,rare cell tumor of fibrous tissue ,immunohistochemistry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Key words]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Clinical pathology;Differential diagnosis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层的良性病变,好发于手指及足部腱鞘滑膜组织或小关节,也可发生于臀、腕、踝和肩等部位,是临床较少见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

足巨大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足巨大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足巨大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足巨大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11例均采取肿瘤切除术。

结果术后随访未见复发,但是其中6例手术切除第一、二、三跖骨的患者术后足部外形缺失,足功能丧失较重。

结论早期彻底完整的手术切除肿物,对保留足部的外形减少致残率及足部的功能恢复具有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巨细胞瘤;腱鞘;足腱鞘巨细胞瘤是发生在腱鞘和滑膜的良性肿瘤,大部分发生在手足,也可发生在其它关节或非关节部位,为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之一。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骨外科于2008~2011年共收治的11例足部巨大腱鞘巨细胞瘤,均给予手术治疗。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手术治疗患者,均发生在足部,左足4例,右足7例。

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32~69岁,平均51岁,病程5~18年,平均11年,其中有6例巨大腱鞘巨细胞瘤病程时间长,病史超过10年。

其中1例在外院手术后复发来院就诊,有外伤史7例,轻度疼痛2例,走路时无明显不适感5例,肿物较大影响足部活动2例。

1. 2 X线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致密的软组织肿块,多数位于骨外,边缘不清,有时压迫邻近骨骼出现凹陷样压迫。

发生在第一跖骨10例,1例发生在第五跖骨,第一跖骨骨质呈膨胀增生破坏6例。

1. 3 治疗方法11例均采取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包膜完整,颜色呈黄褐色,有大小不等多个突起,剥离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有6例侵袭到第一、二、三跖骨肿物,一并切除。

因肿瘤膨胀生长,骨和软组织侵袭范围较大,切除肿瘤后创面较大,术中要保留足够面积皮瓣覆盖创面。

防止皮瓣漂浮导致坏死,术中将皮瓣漂浮处悬吊缝合固定于周围组织。

皮瓣下放置2~3枚细橡皮引流条。

碎棉纱加压包扎。

2 结果手术后病理诊断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后随访未见复发。

但是其中6例手术切除第一、二、三跖骨的患者导致手术后足部外形缺失,足的横弓、纵弓及周围肌肉及韧带切除后导致足的功能丧失较重。

3 讨论腱鞘巨细胞瘤是由腱鞘、黏液滑囊或腱鞘附属纤维组织的滑膜组织增生所致。

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43例

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43例
鉴别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需要与一些其他软组织 肿瘤进行鉴别,如滑膜肉瘤、恶性纤 维组织细胞瘤等,需要通过病理特征 和临床表现进行区分。
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治疗手段
腱鞘巨细胞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对于较小的肿瘤可采用局部切除,对 于较大的肿瘤需要进行广泛的切除和软组织重建。
预后评估
腱鞘巨细胞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深度、分化 程度等,一般来说,低度恶性的腱鞘巨细胞瘤预后较好,而高度恶性的肿瘤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较差。
因此,对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 平,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研究目的
通过对43例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 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该肿瘤的临床 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 点。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发病机制、生物 学行为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 提供理论依据。
未来研究方向
需要进一步研究腱鞘巨细胞瘤 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以 深入了解其发生、发展和转移 的过程。
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病例对照 研究,以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 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需要加强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 的结合,以提高腱鞘巨细胞瘤 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讨论
肿瘤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腱鞘巨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 楚,可能与慢性炎症、外伤、遗传等 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
肿瘤的发生可能与腱鞘组织内巨噬细 胞异常增生有关,这些巨噬细胞可能 分泌一些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的形成 。
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 组织学检查,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 态和排列方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结果来进行确诊。

26例足踝关节腱鞘滑膜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短期随访

26例足踝关节腱鞘滑膜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短期随访

DOI:10.3969/j.issn.1674⁃8573.2017.06.015基金项目:武汉市临床医学科研项目(WX14A05)作者单位:430033武汉,武汉市普爱医院足踝外科通信作者:赵晶晶,E⁃mail:zhaojingjing017@ ·短篇论著·26例足踝关节腱鞘滑膜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短期随访赵晶晶黄若昆雷波谢鸣腱鞘滑膜巨细胞瘤(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TGCT)是一组病因不明,发生于关节、滑囊、腱鞘等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破坏性滑膜肿瘤样疾病。

80%的病人发生在30~40岁,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

手部小关节最为常见,占80%~ 90%[1];膝关节、踝关节发生少见,占足踝关节软组织肿瘤1.7%[2]。

大关节部位腱鞘滑膜巨细胞瘤根据大体形态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3]。

结节型表现为关节无痛性结节,局部隆起;弥漫型包括传统的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弥漫型巨细胞肿瘤。

局部的肿瘤通常是不活跃的,而弥漫性肿瘤有局部侵袭性[4]。

腱鞘巨细胞肿瘤是恶性克隆性肿瘤,过表达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1,CSF1)[5]。

弥漫型多因关节反复肿胀就诊,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严重可造成关节僵硬、关节变形[6]。

在疾病早期进行有效的手术切除可阻止病变的滑膜肿瘤组织对软骨、骨组织破坏并减少复发的概率[7]。

但国内外对足踝关节腱鞘滑膜巨细胞瘤手术切除病例报道较少[7,8]。

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26例足踝关节腱鞘滑膜巨细胞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针对足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相关不良事件、肿瘤有无复发等情况分析总结,探讨足踝关节腱鞘滑膜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单侧肢体发病,术前行MRI检查,病人自愿接受手术治疗且切除的手术标本病理检查报告为腱鞘滑膜巨细胞瘤。

足腱鞘巨细胞瘤MRI诊断1例并文献复习

足腱鞘巨细胞瘤MRI诊断1例并文献复习

投稿邮箱:sjzxyx88@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69期 217足腱鞘巨细胞瘤MRI 诊断1例并文献复习石珍,宋冬梅,李健,齐景林(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 淄博 255300)摘要:目的 提高对足腱鞘巨细胞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31岁女性的足腱鞘MRI 、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并复习文献。

结果 足腱鞘巨细胞瘤典型表现为紧贴或包绕肌腱、腱鞘生长的异常软组织肿块,有完整的包膜,MRI 表现为T 1WI 大多与肌肉信号相似,T 2WI 根据肿瘤内有无囊变、出血、水肿及含铁血黄素沉着而信号各不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辨别,增强扫描病变实性成分呈均匀、不均匀中等或显著强化,分隔无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结论 MRI 能清楚显示腱鞘巨细胞瘤的内部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69.173本文引用格式:石珍,宋冬梅,李健,等.足腱鞘巨细胞瘤MRI 诊断1例并文献复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9):217,224.0 引言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en Sheath,GCTTS)是发生在关节和滑膜囊内或沿腱鞘生长的良性肿瘤。

临床上表现为手指及手部的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生长缓慢,病程在1月至3年,也可发生于四肢较大关节,如膝、踝、腕、肩关节等,发生于足部少见,非滑膜部位偶有发生。

好发于20~50岁成年人,但儿童罕见,女性略高发,现对1例足腱鞘巨细胞瘤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

无诱因发现右足第1跖趾关节处渐增大一年。

局部检查:右足第1跖趾关节处肿胀,并触及质硬肿块,边界尚清,局部无红肿压痛。

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无其他病史。

MRI 显示:围绕右足第1跖趾关节见4.0cm×5.0cm×4.0cm 与肌肉相比T 1WI 等信号,T 2WI 高低混杂信号(图1、2),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

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X线及MRI诊断

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X线及MRI诊断

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X线及MRI诊断摘要目的探讨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的X线及MRI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及MRI资料并进行总结。

13例均行MRI平扫检查,其中7例增强扫描。

X线平片检查8例。

结果X线表现:平片8例中均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其中6例跨关节生长,2例未见骨质异常,4例合并邻近骨质压迫性缺损。

MRI 表现:13例平扫肿块位于骨旁、关节旁或肌腱旁,T1WI呈均匀低信号4例,不均匀低信号5例,等低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9例,不均匀高信号4例。

7例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

结论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有定性诊断价值。

关键词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放射摄影术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是一种起源于腱鞘及关节滑膜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后者常发生于手足部关节周围,由于发病率较低,影像学极易与发生于手足部的腱鞘纤维瘤或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等疾病混淆而误诊。

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作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影像科进修期间,搜集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病例13例,分析其X线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患者,男4例,女9例。

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6.5 岁。

病变位于指间关节3例,掌指关节4例,手背2例,足趾2例,足背2例。

病程4个月~2年。

8例因发现无痛性软组织肿块逐渐增大前来就诊,5例因局部疼痛或关节活动受限前来就诊。

发生于足部者有2例曾有扭伤史。

1. 2 方法13例手足部病变均行MRI平扫检查,使用1.5T Philips Gyroscan 超导型磁共振仪,利用软线圈包绕手或足部扫描。

超声诊断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1 例

超声诊断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1 例

经验交流83超声诊断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1例侯晓慧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31)1引言腱鞘巨细胞瘤属于软组织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生在手部和足部小关节的腱鞘滑膜组织,其中手部更为多见,皮损主要表现为坚实性、无痛性肿块;多见于20~40岁年轻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遗传;可单发,也可多发,生长速度缓慢,其大小通常不超过30×30 mm [1]。

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术后可复发,但不会发生转移。

腱鞘巨细胞瘤进一步可以细分为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和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

其中,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也被称之为良性滑膜瘤,发生于小关节以及腱鞘的滑膜层,是手指以及足趾关节部位较为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组成主要包括圆形单核细胞、破骨样巨细胞、黄色瘤细胞以及炎症细胞等[2]。

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以及癌变等,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医学影像技术对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进行诊断,包括核磁共振成像、超声、X 线等。

不同医学影像技术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性[3~5]。

本文选取本院诊治的1例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重点分析超声诊断价值。

2病例资料患者男,25岁,因左足包块3个月来本院就诊。

体格检查:左第四足趾跖趾关节腹外侧存在局限性隆起,表明光滑,可扪及大小约20 mm ×20 mm 的包块。

推之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具有轻度压痛,血液循环、感觉、运动均正常。

超声检查:左脚脚趾临床所指处皮下,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团,大小约26 mm ×16 mm ;边界尚清,外形尚规则,其内及周边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如图1所示。

超声提示:左脚脚趾临床所指处皮下低回声包块。

病理检查:镜下视野中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样滑膜细胞,可见多核巨细胞。

病理诊断:左第四足趾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

图1 超声示皮下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团3讨论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骨和软组织肿瘤分类时,将腱鞘巨细胞瘤划归到起源于纤维组织细胞的良性肿瘤。

手术切除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临床观察

手术切除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临床观察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16 期手术切除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临床观察李志海鄄城县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菏泽274600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GCTTS 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首先给予手术治疗,切除主要病灶后,对周围的残余组织进行液氮冷冻治疗。

对比两组术后2周患者发生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手足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术后,两组手足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表现、外观满意度、功能满意度评分及总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手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手足部GCTTS效果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愈合快、功能恢复快,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液氮冷冻;手术切除;复发;并发症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6.024中图分类号:R73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6-0093-03腱鞘巨细胞瘤(GCTTS)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增生性的软组织肿瘤,该病变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病变部位表现为质地坚硬、无痛性肿块[1-2],直径一般为1~3 cm。

GCTTS发病部位广泛,其中手指、手掌、手腕及足部是常见受累部位,还可发生于肘、膝等部位;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其中以女性多见。

GCTTS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治疗方案以早期肿物切除+局部组织扩大切除为主[3-4],术后多数患者短期预后较好,但复发率较高[5]。

腱鞘巨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

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至2018年45例经病理确诊的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45例均行MRI平扫,其中22例行MRI增强扫描。

结果:44例腱鞘巨细胞瘤发生于手部掌指骨,1例发生于足第1跖趾关节。

MRI表现:35例病灶T1WI与骨骼肌呈等信号,26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9例病灶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在手部,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可作为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256-01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 or of Tendon Sheath,GCTTS)亦称局限性腱鞘炎,是一种发生在手指及手部的坚实、无痛性肿块,肿块可侵蚀邻近骨骼[1-3]。

常附着在腕关节和指关节的肌腱上,GCTTS性质为良性,肿块固定、质韧,病情进展缓慢,最为常见的是腕部屈肌腱的,GCTTS足趾部、踝、膝、肘关节等部位则很少发病。

此瘤形态呈分叶状,有透明、致密胶原围绕小叶,青年人多见此病,女性高于男性。

治疗多为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不等,约为5%-45%。

此病症状轻,无痛或仅有不适或轻微疼痛。

GCTTS恶变几率极低且无转移。

该瘤的另一症型称为腱鞘纤维瘤。

临床上两瘤不易区别,只能依靠病理检测鉴别。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为声脉冲辐射力与弹性超声技术的结合,是全新型的与常规超声检测有所不同的新型技术,对于评价组织、病变的硬度及弹性程度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高频CDFI主要功能是对机体组织、器官血管内的血流进行彩色显像,高频超声可使显像更加清晰。

作者搜集2014年至2018年经病理证实的的腱鞘巨细胞瘤45例报道如下。

12例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MRI征像分析

12例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MRI征像分析

12例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MRI征像分析吴培莲;朱加宏【摘要】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方法对12例MRI诊断为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经手术病理确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病灶发生于足部3例,手部9例,均为单侧单部位发病.MRI表现:T1WI等信号7例、不均匀低信号5例,T2WI高低混杂信号9例,均匀高信号2例,等低信号1例.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10例,中度强化2例.结论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有明显特点,MRI对其能作出较准确诊断.【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2【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核磁共振成像;征像分析【作者】吴培莲;朱加宏【作者单位】537200 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是最常见的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局限结节型[1]。

最常见于手足部关节或腱鞘周围,肿块较大时容易造成关节活动障碍,对患者生活造成困扰。

MRI有着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充分显示GCTTS的组织成分。

搜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MRI及手术病理证实为GCTTS的12例手足部病变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表现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12例腱鞘巨细胞瘤均先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后经手术病理确诊。

其中女10例,男2例,年龄12~53岁,平均年龄34岁。

发生于足部3例,手部9例。

患者均因手足部肿物来诊,肿物1~6 cm不等,病史最长14年,最短6个月,出现局部疼痛2例,关节活动不便4例,局部胀感6例。

1.2检查方法机型为GE Signa 3.0 T MR成像仪。

利用软线圈包绕手或足部进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

扫描方位:手部用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

扫描序列:T1WI/FSE、FSE T1WI+FS、T2WI/FSE、fs/PD,运用薄层厚,小视野扫描。

腱鞘纤维瘤3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腱鞘纤维瘤3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腱鞘纤维瘤3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毛荣军;樊长姝;杨克非;郭莉;谢乐;房惠琼;李启明【摘要】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 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尤以掌指部为主.临床上,66.67%病例表现为局部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33.33%病例伴局部压痛、肿痛症状.10.26%病例曾有局部外伤史,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4.29%.以MRI为代表的影像学成像显示病变与肌腱、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相连.大体上,病变包膜纤薄或无包膜.镜下病变呈分叶状,每个小叶由稀疏散在的纤维母细胞、裂隙状血管腔隙和大量玻璃样变胶原间质所组成.部分病变形态多样,局部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瘤病、结节性筋膜炎及微静脉型血管瘤病变相似.免疫组化示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部分梭形及星形细胞表达α-SMA、calponin及CD163,少数病变局灶弱阳性表达β-catenin(胞质)、CD68、MSA及h-Caldesmon,裂隙状腔隙内衬扁平细胞表达CD34、CD31及FⅧRAg,提示为血管性腔隙.结论 FT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发生于肌腱、腱鞘或关节滑囊的良性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典型的FTS多发生于青年人及成年人,以男性居多,好发于上肢,掌指部占多数,少数病变切除后可复发.%Purpose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fibroma of tendon sheath( FTS ). Methods 39 cases of FTS were analyzed b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features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Of 39 cases, 24( 61. 54% )were male and 15( 38. 46% )were female, male-female ratio is 16 : 1. The ages of all the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the first surgical procedure ranged from 5 to 69 years, with a average of 34. 56 years andwith a peak incidence at 20 ~ 60 years of age. All of the lesions arose in the extremities and in 74. 36% of cases the lesion involved the upper extremity which the hands and fingersbeing the most commonly involved sites. Clinically, 66. 67% of patients presented no particular clinical symptoms other than a painless mass. Tenderness or mild pain was present in 33. 33% of cases. A history of trauma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umor was known in 10. 26% of cases. 14. 29% of cases have a recurrence with 1 to 95 months of follow-up after resection. MRI as a representative of imagings with FTS appeared as focal lobular masses adjacent to tendon, tendon sheaths or articular capsule. The lesions were gray-white in general. Most were firm or hard in consistency. Sometimes, they were soft, "mucoid" and focally cystic. Histologically, it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for the lobuled lession by a dense fibrocllagenous stroma with scattered spindle-shaped fibroblasts and narrow slit-like vascular spaces. Histological appearances in some cases may change multiterminally, similar to desmoplastic fibroblastoma, fibrous histiocytoma, fibro-matosis, nodular fasciitis or microvenular hemangioma. Immunophenotype showed all elements strongly positive for vimentin, partly positive for α-SMA, calponin and CD163, and focally, spindle cells stained weakly for β-catenin( cytoplasm-type), CD68, MSA and h-caldesmon, pinacocytes lining in the slit-like spaces stained for CD34,CD31 and FⅧRag. Conclusions FTS consists of a relatively rare, benign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myofibroblasts firmly attached to tendon or tendon sheath and sometimes attached to articular synovial capsule. It isunclear whether it represents a reactive fibrosis or a benign neoplasm. FTS typically develops in young, adult males. In majority of the cases the lesion involved the upper extremity, with the hands and fingers being the most commonly involved sites and few cases may recur one or twice in a uncertain period after resection.【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2(028)005【总页数】6页(P533-538)【关键词】软组织肿瘤;肢体肿瘤;腱鞘纤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作者】毛荣军;樊长姝;杨克非;郭莉;谢乐;房惠琼;李启明【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佛山,5283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影像中心,佛山,5283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手外科,佛山,528300;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佛山,5283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佛山,5283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佛山,5283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佛山,52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6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是一种较少见的致密性纤维性结节,绝大多数起源于四肢的肌腱或腱鞘组织,其典型的形态学表现为由少量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及致密的胶原纤维性间质组成,包含数量不等呈裂隙状的血管腔隙[1]。

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诊断赵鸿飞;邵晓栋;郁万江【摘要】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CTTS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踝6例、手5例、膝13例、足4例、肩1例;局限型GCTTS 21例、弥漫型GCTTS 8例.与正常骨骼肌信号相比,病灶主体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25/29),在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18/29).24例骨质无改变,5例伴有骨质破坏.7例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中,6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呈均匀强化.病理结果主要以多核巨细胞、单核基质细胞、散在的间质胶原纤维及不同含量的含铁血黄素组成.结论:MRI检查对GCTT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反映GCTTS的内部信号特征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9(030)008【总页数】4页(P593-596)【关键词】肿瘤,纤维组织;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作者】赵鸿飞;邵晓栋;郁万江【作者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影像科,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市市立医院影像科,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市市立医院影像科,山东青岛 2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R730.262;R445.2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GCTTS)是归属于纤维组织细胞的良性肿瘤,但对其周围组织具有一定侵袭性,少数会有恶变,常见于手和足部,也可发生于踝、膝、髋、肘、肩等大关节和脊柱[1-3]。

MRI 能够很好显示病灶本身信号特征及累及的范围。

因此,本文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 例GCTTS 患者的MRI 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0—2018 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CTTS 的29 例患者的MRI 影像资料。

塞来昔布对腱鞘巨细胞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塞来昔布对腱鞘巨细胞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塞来昔布对腱鞘巨细胞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方策;高大柱;任文涛;王磊;田锐【期刊名称】《肿瘤药学》【年(卷),期】2018(8)5【摘要】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腱鞘巨细胞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6例。

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次,2次/d,连续服用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关节屈伸活动度、KPS评分及复发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屈伸活动度、KP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的关节屈伸活动度、KPS评分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塞来昔布用于腱鞘巨细胞瘤术后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状况,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4页(P795-798)【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塞来昔布;复发【作者】方策;高大柱;任文涛;王磊;田锐【作者单位】安徽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5【相关文献】1.上肢腱鞘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J], 刘扬波;林丁盛;王建;张怀保;陈雷2.腱鞘纤维瘤和腱鞘巨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 [J], 贝旭雯;葛宇曦;徐雷鸣3.腱鞘巨细胞瘤和腱鞘纤维瘤临床及超声特征分析 [J], 唐一植;邱逦4.23例手部腱鞘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复发随访结果分析 [J], 张义群;姜炜博;苑生;于维5.腱鞘巨细胞瘤与腱鞘纤维瘤超声表现分析 [J], 徐小丽;王娟;张娜;李林泽;张丙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腱鞘巨细胞瘤31例诊治分析

腱鞘巨细胞瘤31例诊治分析

腱鞘巨细胞瘤31例诊治分析
杨国峰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12(19)11
【摘要】腱鞘巨细胞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不当易复发,甚至影响关节功能。

我院自2001年5月至2011年1月治疗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3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8)
【作者】杨国峰
【作者单位】313008,浙江湖州市吴兴区织里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手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J], 游浩;陈方舟;梅红军;朱胜文
2.左腕部腱鞘囊肿超声误诊腱鞘巨细胞瘤1例 [J], 曾秀梅;喻沁
3.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的超声表现研究 [J], 叶思丹
4.儿童腱鞘巨细胞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高志鹏;林刚;鞠黎
5.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J], 王丽娜;毕蕾;陈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43例治疗总结及文献回顾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43例治疗总结及文献回顾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43例治疗总结及文献回顾
郑一鸣;梅国华;姜佩珠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8(029)003
【摘要】目的总结手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 1996年6月-2005年10月共收治43例手指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随访1.5~8年,平均58个月.结果 43例患者中有9例复发,复发率20.9%,其中7例于术后6个月内,2例于术后12个月内复发.7例术后指间关节轻度屈曲畸形,2例术后手指感觉麻木,没有出现皮肤坏死和恶变.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通常是一种手部良性软组织肿瘤,有一定的复发率,完整切除肿瘤是防止肿瘤复发的关键.【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郑一鸣;梅国华;姜佩珠
【作者单位】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人民医院骨科,海口,57000;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2
【相关文献】
1.后腹腔镜手术结合靶向药物治疗同时性双侧多发肾癌的经验总结及文献回顾分析[J], 张克;卢慕峻;达骏;徐明曦;董国勤;王忠
2.手部复发性腱鞘巨细胞瘤手术治疗 [J], 董斌;崔海勇
3.手部皮肤炭疽3例治疗报道与文献回顾 [J], 陈永祥;丛锐;赵睿;宋红波;臧成五;孟泽祖;张航
4.手部腱鞘巨细胞瘤19例治疗体会 [J], 耿晓鹏;王铁兵;张新正
5.手部腱鞘巨细胞瘤治疗总结及文献回顾 [J], 王波;冯伯志;王天文;李家立;严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圈塞用医列!Q!Q生!!旦筮!!鲞筮垫期£塾!翌堕!』壁坚!堕!壁!里垡鲤型丛鲤!!!墼Q璺竺:垫!Q,Y!!:≥!,塑!:12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32例张仲宁陈清汉朱宇张明生·65··临床实践·【摘要】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32例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规律,探讨复发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结果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

为21.9%。

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

正确的诊断和手术中彻底的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显微外科;复发腱鞘巨细胞瘤又称滑膜纤维黄色素瘤、良性滑膜瘤、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是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本病32例,均经手术治疗与病理证实。

现将这些病例的诊治经验加以总结,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4—68岁,平均43.8岁;其中2l一40岁组2l例,占65.6%。

1.2肿瘤部位:手指26例(其中食指9例,环指7例,小指5例.拇指3例。

中指2例).足趾4例,腕关节2例;屈侧19例,伸侧7例。

1.3临床表现:病程1个月一8年。

局部出现缓慢生长的无痛肿块为主要症状。

绝大部分病例是因为近1年来肿块迅速增大,或局部出现疼痛而来就诊。

肿块大体呈分叶状、结节状,质硬,表面凹凸不平。

基底多固定。

大部分与皮肤不粘连。

直径一般为0.8-4.5em。

有1例肿块位于腕管处而引起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域的麻木症状。

术前行X线摄片的有18例,可见肿块软组织阴影。

无钙化点,临近骨皮质可有肿块压迹。

有1例肿块位于右足第3、4趾蹼间。

x线显示第3跖骨颈有骨质破坏。

1.4手术方法:手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及应用气压止血带下实施。

在肿块体表投影处做弧形、S形或锯齿形切口,逐层进入。

术中见瘤体呈黄褐色,结节状。

大部分有完整包膜.少数町无明显包膜。

边界不清楚,向周围浸润生长。

部分病例瘤体侵及血管神经束及屈肌腱鞘内。

切除时在2.5倍手术显微镜辅助下,轻柔仔细地剥离。

将肿瘤完整切除。

呈环形和半环形包绕生长的肿块及体积较大的肿块,需另取切口显露或分成几部分依次切除。

瘤体直径一般不超过4.5em,肿块切面为白色杂有黄色或黄褐色肉芽组织。

彻底止血后,关闭伤口。

术后局部伤口应用医用壳聚糖以减轻肌腱的粘连。

l例行肿瘤切除刮除植骨术;l例行肿瘤侵犯的肌腱切除术;I例有肿瘤进入腕管,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腕管减压及正中神经松解术。

2结果32例患者平均随访63个月(2.5—8年),其中有7例(21.9%)复发.5例发生于术后1年之内.2例发生在术后2年D O I:10.3760/em a.j.i"n.1674—4756.2010.23.031作者单位:45001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内。

5例经再次手术切除。

随访6个月一7年.未再复发,手功能良好。

2例复发2次以上。

手术并发症除肿瘤复发之外,有3例术后因指间关节的关节囊挛缩及伸指肌腱腱帽损伤导致手指屈伸活动受限。

切除的肿块术后均送至本院病理科做检查,病理报告均为腱鞘巨细胞瘤。

均未发现异型性细胞,但其中5例病理提示细胞增生活跃。

3讨论腱鞘巨细胞瘤的病理特征和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相同。

常表现为单结节、多结节或弥漫性病变。

镜下可见关节滑膜或腱鞘滑膜下的成纤维细胞或间质细胞增殖,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或小泡状脂滴,后者多变为黄色瘤细胞。

瘤细胞互相融合成多核巨细胞,酷似破骨细胞。

瘤细胞可移行为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继而玻璃样变,偶尔可见钙化及骨化灶。

腱鞘巨细胞瘤常见于青壮年,高发年龄段为3l一40岁。

本组2l一30岁和3l一40岁两个年龄段所占的比率基本相同。

有文献报道女性占绝大多数,本组统计发现男女患者的比例基本相同。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该病是继发于劳损后滑膜腱鞘内出血或脂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炎症。

本组研究仅有6例患者有明确的慢性劳损病史。

腱鞘巨细胞瘤临床上常易误诊为腱鞘囊肿、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软组织肿物性质待查。

一些病例门诊以腱鞘囊肿为诊断行切除手术,因肿物呈多结节及黄褐色表现而送病理检查后证实为腱鞘巨细胞瘤。

亦有术前诊断为腱鞘巨细胞瘤.术后病理报告为腱鞘滑膜结核的病例。

x线检杏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不高。

M R I检查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表现为肿瘤环绕滑膜腱鞘生长,在T。

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B超枪杏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手足部腱鞘豆细胞瘤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彻底切除病变部佗的腱鞘、滑膜、受累的关节囊及其他组织。

切除后要检查关节囊和腱周组织有尤残余肿瘤。

如怀疑肿瘤生长活跃时,应扩大切除.尽可能减少肿瘤复发的儿率。

腱鞘巨细胞痫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园外文献大样本研究报道为30%(2-3j.本组复发率为21.9%。

复发最主要的原阂是术者对该病的牛物学特性认识不足.术中未彻底切除围绕手指环形牛长或沿肌腱周闱譬纵形,#长的微小I l星病灶。

下述情况可能成为易复发的因素:①肿瘤的体积和生长式:本组7·66·生旦塞旦医型垫!Q堡!!旦笙!!鲞筮丝翅£垒i坠塑!!!壁坚理型堕塑燮堕堡!丛鲤i堕堡望竺:垫!Q,!生:i!:盟!:型例复发者有5例的直径在3cm以上,均呈包绕腱鞘生长。

②部位:腕关节处易复发,本组腕部2例中全部复发,其中1例复发3次。

③肿瘤的活跃程度,病理提示细胞增生活跃的5例中有3例复发。

以上因素容易导致肿瘤切除不彻底,这可能是它们与复发有一定相关性的原因。

参考文献[1]W ang Y,Tang J,Luo Y.T he val u e o f s on ogr a p hy i n di a gn os i n g gi antcel l U l m or a o f t h e t e n don sheat h[J].U l t r a s ound M e d,2007,26纵隔淋巴结核30例治疗分析陈大平(10):1333-1340.[2]M os soudi A。

Fn i n i S,[ab sa i l i N,e t a1.G i ant ce l l t um o r s o f t h e t en·don s h e a t h o f t h e hand:32ca№【J].C hi r M ai n,2007,26(3):165.169.[3]李淳.韦加宁。

赵俊会,等.86例上肢脱鞘巨细胞瘤长期随访结果[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1,17(3):151-153.(收稿日期:2010一09一02)(本文编辑:常青)【摘要】目的探讨全身抗结核药物联合猫爪草胶囊并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纵隔淋巴结核的疗效。

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纵隔淋巴结核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猫爪草胶囊3粒,每天3次。

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愈率、疗程、恶化变化情况,所有的病例均随访1年。

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100%。

结论纵隔淋巴结核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猫爪草胶囊,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11名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核;猫爪草胶囊;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核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抗结核药物化疗,治疗吸收较缓慢,病情迁延不愈,易反复。

而部分患者还须考虑手术摘除,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所以造成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接受。

祖国医学对淋巴结结核有较多研究,但单纯中药治疗亦难取得理想效果…,我们选用行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猫爪草胶囊并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纵隔淋巴结核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①有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者;②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③X线胸片见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者,C T显示气管、支气管变形、移位者;④淋巴结穿刺液中找到结核杆菌;⑤支气管镜检查淋巴结针吸、活检物病理证实为结核者。

1.2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病程等基本相同的病例随机编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治疗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9—40岁,平均18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4个月;全身症状有咳嗽14例,乏力10例,盗汗9例,低热13例;肺f】纵隔淋巴结肿大14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13例。

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8—4l岁,平均19岁;病程1个月一2年,平均4个月;全身症状有咳嗽15例.乏力9例,盗汗10例,低热13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3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14例。

1.3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见气管下段外压膨隆8例;隆突变钝3例;右主支气管内侧壁淋巴结穿孔3例。

右上叶管口淋巴结穿孔3例.右中间段管腔外侧壁淋巴结穿孔4例.右中叶管口淋巴结穿孔5例;左主支气管外压膨隆3例,左下叶基底段口淋巴结穿孔l例。

支气管淋巴瘘治疗组:镜检2次活检淋巴结.瘘孔闭合5例,镜检3次活检淋巴结,瘘孔闭合2例。

对D O I:10.3760/em a.j.is s n.1674—4756.2010.23.032作者单位:453100河南卫辉,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照组:镜检2次活检淋巴结,瘘孔闭合2例,镜检3次活检淋巴结,瘘孔闭合3例。

镜检4次以上活检淋巴结瘘孔闭合4例。

1.4治疗方法:采用日本PE N T A X EB一1530'1"3型电子支气管镜。

术前准备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支气管腔内有淋巴瘘肿物病变进行活检,支气管活检易多次进行并及时清除液化物.病变管腔注入异烟肼0.2g,阿米卡星0.2g,每周1次。

全部患者依年龄、病程及用药史采用抗结核治疗[方案为初治2H P,ZE(S)/4H R,复治3H R ZE(S)/9H R],治疗组患者加用猫爪草胶囊,3彬次,每天3次。

口服,共服用6个月。

观察方法:治疗期间患者每个月复查肝、肾功能,血沉及胸部C T,治疗结束后1年内患者每3个月复诊1次。

1.5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胸部影像学见局部肿大淋巴结消失,全身症状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改善。

胸部影像学局部肿大淋巴结缩小,支气管病灶完全吸收,管腔通畅.黏膜光滑,化验结果示血沉下降;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胸部影像学见局部肿大淋巴结缩小,支气管镜下仍有充血肿胀,但形成的气道狭窄较前减轻1/2~2/'3;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胸片无明显改善,支气管病灶很少吸收或无吸收。

2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显效时间最短2周,最长为3个月;对照组显效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l例出现肺不张。

患者对猫爪草胶囊均能耐受,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