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2019-08-07摘要:马克思通过揭⽰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盾和促使共产主义⽣成的⾰命因素,从⽽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

这⼀发现正是借助于“⾰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

辩证法作为科学的、⾰命的⽅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

马克思⼒图通过对⿊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

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关键词:辨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现实中图分类号:F011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5-2674(2013)05-014-06《资本论》第⼀卷出版以后,曾经遭到德国庸俗经济学家们的指责:⼀⽅⾯,他们认为马克思在形⽽上学地研究经济学;另⼀⽅⾯则指出,马克思没有为经济发展开出药⽅,⽽只限于分析既定的经济事实。

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版的跋中⽆奈地说:“⼈们对于《资本论》中应⽤的⽅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对这⼀⽅法的各种相互⽭盾的评论所证明。

”保罗·斯威齐在研究马克思的⽅法时也认为,“⽅法论的讨论,似乎是令⼈⽣厌和吃⼒不讨好的。

但完全避开这个问题,却有招致严重误解的危险。

”对于《资本论》的有关争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提到,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是“科学的、独⽴的、德国的经济学”,“它本质上是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对于写作政治经济学的⽬的,恩格斯表述得很清楚:“我们⾯前的这部著作,决不是对经济学的个别章节作零碎的批判,决不是对经济学的某些争论问题作孤⽴的研究。

相反,它⼀开始就以系统地概括经济科学的全部复杂内容,并且在联系中阐述资产阶级⽣产和资产阶级交换的规律为⽬的。

既然经济学家⽆⾮是这些规律的代⾔⼈和辩护⼈,那么,这种阐述同时也就是对全部经济学⽂献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同时存在并且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是生产在其中始终起着支配的作用,社会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特点始终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性质和特点。

因而,必须始终重视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分配、流通和消费对于生产的巨大反作用。

认识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从生产出发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颠倒生产与其他几个环节的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二,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

因而,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庸俗机械的唯物主义观点,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决定作用则是一种唯意志论和唯心主义观点。

第三,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中既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这样的一般规律,同时,不同性质和阶段的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规律。

因而,仅仅从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去谈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仅仅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去解释和解决特殊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则是无效的。

第四,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在于它以追求无止境的价值增殖或赚钱为目的,因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全部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生产力是资本获得剩余价值的手段,与此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与资本的内在要求相矛盾。

第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表现在各个方面: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含义正在于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更多,从而单位商品的劳动量及价值量必然下降,可是资本追求的恰好是剩余价值,而不是物质财富。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之一,他对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观点和理论,这些观点和理论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以延续马克思的思想,继续探讨当代贫困问题。

一、马克思的贫困理论1. 资本主义剥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的剥削机制,导致了贫困问题的产生和加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占据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而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生活所需。

由于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他们可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将其转化为利润,而工人得到的报酬则往往远远低于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2. 周期性经济危机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些经济危机往往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工人的收入减少,从而加剧了贫困问题。

在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家往往会通过裁员、减薪等手段来维持自己的利润率,而工人则面临失业和生活困难,由此产生了更多的贫困群体。

3. 消费主义导致浪费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催生了消费主义的风气,人们追求奢侈品和过度消费,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消费主义也导致了社会贫困问题的加剧,因为大量的财富被用于奢侈品和过度消费,而无法有效地用于解决贫困问题。

虽然时代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机制的分析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社会,贫富差距依然十分明显,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依然存在,导致了社会贫困现象的不断加剧。

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思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探索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对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分析也有当代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经济危机依然时有发生,而且往往会引发失业率的上升,工人收入的减少,从而加剧了贫困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在经济危机期间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工人的权益,缓解社会贫困的压力。

3. 环境和资源的浪费马克思对消费主义的分析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马克思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深刻剖析和批判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论,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之间的矛盾。

本文将从商品经济、货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对马克思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和阐述。

首先,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对商品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商品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物质载体,更是价值的载体。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这种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

通过商品交换,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实现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

其次,货币经济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换手段,更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马克思指出,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产物,货币的存在使商品交换更加便利,也使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更加隐蔽和深入。

同时,货币的流通和储备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的增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一种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生产关系,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

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导致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生产的高度集中,这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崩溃埋下了隐患。

最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则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和束缚。

因此,马克思经济学原理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解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研究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学科。

它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并致力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崩溃的趋势,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是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进行的,即交换的双方在交换中得到等价物。

商品的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

价值是社会劳动的凝结形式,是一种社会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劳动力所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特点和变化。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等。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辩证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后,上层建筑也会相应改变。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渐进到飞跃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辩证性。

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面,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经济领域,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采用具体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即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的、有机的整体。

它强调研究经济问题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具体情况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崩溃的趋势,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理论指导。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的一种科学理论体系,也是一种指导思想与实践的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经济、政治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1.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基础的。

社会所有制的变革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变化。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到来。

1.2.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家通过压榨工人剩余价值的方式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现象,为人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1.3.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危机现象。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经济危机背后的深层次规律,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来解决经济危机的思路。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2.1.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有助于避免重复资本主义或修正主义的错误。

2.2.促进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为工人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

这一理论有助于引导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实现社会变革和阶级解放。

2.3.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二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 )总量研究方法和 个量研究方法 的比较与评析 在 《资本论 》中 , 马克思就运用 了 总量与个量研究方法 。 关于 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马克思有时以个别资本为研究对象 , 有时以 社会总资本为研究对象 。马克思的总量分析总是以个量分析为前 提 , 因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分析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 具有内 在的逻辑一贯性 。


二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较

(三 )静态和动态研究方法的比较与评析 西方经济学的静态与动态分析法各有所长 。静态分析可有效说明均衡的条 件 , 而动态分析可观察到经济变化的过程 。 马克思认为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运动的 , 运动是普遍的 , 静止是 相对的 , 静止不过是运动的一种特例 , 并且认为静止是事物存在的必要条 件 , 否则任何事物都不具有质辑体系

1.《资本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范畴体系
利息

商品 → 货币 → 资本 → 剩余价值 → 利润
企业主收入
地租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体系

2.《资本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结构
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二卷研究的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三卷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体系
二、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

1. 一般经济规律及其特殊和个别表现 时间节约和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是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这 一规律不依任何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 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

2. 生产方式的一般特殊和个别 劳动过程作为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 物质变换的过程,即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 然条件,作为生产方式一般,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 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是决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因此,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经济基础建设,加强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

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强调了工人阶级的作用,中国也应该赋予工人阶级更多的话语权,让工人们更加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作用。

二、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私人制造商所追求的是大量生产物品,造成生产市场的过度饱和。

在此情况下,私人制造商必须不断扩大市场开拓新的生产线,生产力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人民需求的扩大,使制造业市场困在维护现有的产业模式中无法进步。

所以应当进行生产力的升级,抛弃传统的产业模式,增加新型产业,提高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的需求。

三、对中国社会制度建设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产阶级掌权的时候,社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利益集团,集团的社会阶层地位会随它扩张而提高。

与之相反,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弱势群体地位则会相应降低。

因此,中国在社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人民的利益,创造尊重人权和保障人权的社会制度。

四、对中国国际竞争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输出是一种全球性、战略性行为,资本输出和新帝国主义主要依托于经济全球化。

新的技术体系、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引进不仅可以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因此,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必须要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经济学之要义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经济学之要义及其当代意义

识 到并且 被揭 示 出来 。 马克 思在 后 来 回顾 《 格 尔 黑
学批 判 。而“ 判” 味着澄 清前 提和划定 界 限 。对 批 意 于“ 前提 ” 界 限” 和“ 的无 意识 虽说 可以完 全不 影 响到 经 济学科 学 , 却谈 不 上真 正 的 经济 哲 学。 这 一 区 但 分非常重要 , 因为正 是 马 克思 的 经 济学 批 判 才 能 确 切地标志 着他对 现代 经济 现象研究 所达 到 的那个 原 则高度 , 才意 味着他 对 “ 提” 把 握和 对 “ 限” 前 的 界 的
则之 渐次进 入感 性 ~对象 性的理 解 之 中。费 氏之 直 观 的对象性 无能进 入 “ 民社 会” 因为 它 无 能掌 握 市 , 市民社 会之 分裂 与对 立 的关 系 , 者 至 少 是 无能 使 或
来的。

马 克 思 的国 民经济 学批 判
对 于 马克 思 来说 , 济 学批 判 的 必然性 和必 要 经
性既来 自于哲学 立 场上 的 改 弦更 张 , 来 自于对 德 又 国国家 哲学 和法 哲 学 的批 判 。 因此 , 马克思 之转 向 经济 学领域 , 不能 用个 人的 主观兴趣 来说 明 , 不能 也 用经 济学 天生 的优 越 性来说 明。但 如果 我们 非要在
超越 , 充分 地揭示 着 其 学说 之 深 刻 而 持久 的 当代 才
意义 。

先 例 , 之为 ‘ 民社 会 ’而对 市 民社会 的解 剖应该 称 市 , 到政 治 经 济 学 中去 寻求 。 …( 这 里 , ” m 在 关键 之 处
有两个 方 面 : 其一是 “ 民社 会 ” 得 了最关 根本 的 市 获 理论 意义 , 换言之 , 国家 和法 的本质性 被导 回到市 民 社会 ; 其二 是 出现 了“ 剖 ” 解 市民社会 的J 要 性 , 经 必 而 济学 的重 大意义是 由这 种解 剖的 J要 性而 被揭示 出 必

马克思的六个方法论

马克思的六个方法论

马克思的六个方法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

马克思的方法论是指他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

他不仅是一位理论家,更是一位实践者,他的方法论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马克思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辩证法是马克思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通过辩证法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对事物的矛盾运动、统一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分析,揭示事物内在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规律。

马克思运用辩证法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内在的发展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之一。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的分析,揭示社会的发展规律,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只有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才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通过对阶级斗争的分析,揭示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革命和变革。

第四,经济分析是马克思方法论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生产和分配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揭示了利润、剩余价值和剥削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对经济的分析,才能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第五,社会批判是马克思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讲 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

第讲 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

第讲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研究经济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

一、唯物史观是认识经济的基本方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精神等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即意识、精神等是客观实体的反映。

经济生产的本质是物质生产,所以唯物史观非常适合用来认识和研究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触及到经济物质本质出发,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经济理论体系,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辩证法是认识经济的基本方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其本质是指与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经济生产关系和经济规律等也是包含对立的。

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资本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阐述了商品经济开发中阶级矛盾作用,帮助我们认识经济中的矛盾与发展的内在关系。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经济的基本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它强调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历史的发展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和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经济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和理解经济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四、实践是认识经济的基本方法实践是认识论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经济,就需要在对经济的具体实践和实际情况中不断寻找和发现问题。

实践不仅可以归纳经济规律,还可以验证和修正理论。

在经济研究的实际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性,是需要通过实际调查、分析、研究来验证的。

五、归纳和演绎是认识经济的基本方法归纳和演绎是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

在研究经济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了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目录一、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五、经济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简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严格地讲,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区别。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的《教育分类国际标准》中,“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12个门类,而哲学、史学和文学等则被划入“人文科学”。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分开。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在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不可能做出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显而易见,社会现象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过程。

……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人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即‘人性’还带有从属于特定社会的要求,以致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不再在所谓社会科学与所谓‘人文’科学之间作任何区分了。

”所以,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在现代社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但不仅有哲学的方法论,也有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

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经济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经济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经济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包括了对于经济学方法的研究。

经济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工具,对于深入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经济学方法。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的核心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将经济生活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分析社会经济问题时必须从经济基础出发,深入分析经济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变革,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学方法要求我们对于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严密的经济学分析,通过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时,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关系的变迁,还要深入分析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经济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刻洞察,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和危机。

剩余价值理论要求我们要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角度去分析经济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之间存在着剥削关系,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通过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和再生产,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本质,揭示剩余价值率下降的趋势以及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

三、矛盾分析的经济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还强调矛盾分析的重要性。

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力量。

在经济学研究中,我们要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揭示矛盾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中,我们要研究和分析各种矛盾关系,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商品经济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商品经济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商品经济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种深刻的经济学思想体系,对商品经济具有独特的分析观点和方法论。

在这个思想体系中,对商品经济的分析深刻影响了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思路。

本文将从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的社会性和商品生产关系的本质等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商品经济的分析进行探讨。

商品的交换价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商品经济的分析首先集中在商品的交换价值上。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中,商品不仅仅是满足个体消费需求的产品,更是一种价值的承载体。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这一理论观点。

他认为,商品交换的背后是劳动时间的交换。

这种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经济规律和内在机理。

商品的使用价值除了交换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对象。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具体物质需要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

特定社会形态下,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将会产生重要的经济学影响,这一分析给当代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商品生产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商品经济的分析强调了商品生产的社会性。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质。

这种社会性质使得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再是简单的私人经济行为,而转化为了一种社会经济行为。

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商品经济中的社会化生产和社会分工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对于理解当代经济结构的变化意义重大。

商品生产关系的本质最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商品经济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商品生产关系的本质问题。

他认为,商品生产关系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这一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本质特征,对当代社会经济制度的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商品经济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深刻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和经济结构的本质属性。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科学、是真理,必须始终坚持,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与时俱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成分。

中国经济可以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交换价值生产过剩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报告强调,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资本论》研究会召开之时,缅怀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及研究他的思想,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就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谈三个问题。

一、“老祖宗”不能丢“老祖宗”不能丢,即是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不能丢。

之所以不能丢,因为它是科学,是真理,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并能指导新的实践。

首先,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其根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别是《资本论》的方法。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只有深刻把握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或方法论,我们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才能发扬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并应用它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资本论》博大精深,其方法论有多种,如科学的抽象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等等,但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对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着经典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之比较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但发展了自己的方法论,更加大了综合比较分析的力度,使他的方法论更趋于成熟与完善。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方法论的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这完全是由其科学的方法论所决定的,这个方法论的科学性完全由它的另一创新性来决定,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时代背景正是李嘉图经济学说处于矛盾之中,迫切需要更系统的科学方法论来解决李嘉图学说的矛盾,以推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在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论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地理论方法上的创新,把实践的对象引进社会经济领域,使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一下子突破进入通过经济现象揭示其本质的境地。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重商主义开始发展到庸俗学派,在马克思之前,一直没能完成商品的社会性上的跨越,相反却导致商品的拜物化,其根本原因就是方法论的问题。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创新,使得商品完成从物的属性到社会属性的分离。

在整部《资本论》中,这种创新比比皆是。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到庸俗政治经济学家,从“实际”出发是众所津津乐道的。

马克思也谈从实际出发,但事实上,与那些西方经济学家有所区别的是,马克思在谈从“实际”出发之时,能从根本上揭示主要经济矛盾,这是马克思的创新。

马克思在这里的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方面上的意义并非是普遍的矛盾堆积的一组数字,而是经济事例诸矛盾的特殊表现。

在写作《资本论》时,有关地租问题,开始时,马克思依据英国的相关材料,但在具体分析时他发现了英国的这些具体的信息数据不足以体现经济事例中诸矛盾的特殊性,进而又添加了俄国的有关数据。

对此,恩格斯评述道:“马克思在70年代,曾为这个地租篇,进行各种全新的专门的研究。

他对于俄国1861年‘改革’以后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关于土地所有权的统计报告及其他刊物,曾进行多年的研究。

这种报告和刊物,是他的俄国友人,在完整的形式上提供给他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指导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指导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指导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于生产力的提高。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不断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力,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生产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加强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发展。

此外,还需要逐步推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化,调整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强调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经济必须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正确处理好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关系,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指导的1500字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研究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任务,而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也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重点。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是当代经济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深刻影响了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认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一,强调经济发展与生产力的关系,认为生产力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也强调社会生产关系的作用,认为生产力的增长必须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变革。

这些基本原理为我们认识当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矛盾问题。

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自我调节的经济形式,能够带来生产力的快速增长,但是市场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外部性问题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强调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但是也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二是在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公平与正义应当贯穿于经济活动发展的各个环节。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贫困问题的启示目前,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贫困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足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而在当今大多数国家,贫困问题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强调的新型工农联盟和劳动者阶级的利益相关性,为我们提供了实现共同繁荣的途径。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启示环境问题是全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环境问题的产生也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发展应该以破坏自然环境最小化为前提,注重协调发展。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

在当代社会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也日益成为一项重大挑战。

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社会福利的保障是国家责任的核心,只有强化社会福利保障,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和贫困问题的纠正。

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马克思的名字,几乎人人皆知。

作为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为人类的思考和实践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当中,经济学思想是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展开论述,并分析其现代意义。

一、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特点1.1 品质反转:毛泽东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同样,马克思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困难的时代,他从中寻找到了人类发展的契机。

马克思认为,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核心,它决定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前途。

他的思想主张贫穷人民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而且认为财富可以使人们相互体谅和关爱。

也就是说,他的经济学思想具有品质反转的特点。

1.2 阶级斗争:在马克思的思想中,阶级斗争是一种根本的矛盾。

他认为,阶级制度是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标志,是所有权力争夺的基础。

马克思对于毁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高的热情和决心。

同时,他也非常明白阶级斗争不容易完全消失,世界各国都可能有新一轮的阶级斗争,因此他从理性的角度提出了处理好阶级矛盾的思路。

1.3 历史唯物主义: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在他看来,历史是由人类经济发展阶段的演变和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所决定的。

他认为,任何国家、民族或人,都是在自己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消费,因此在处理经济问题时需要分阶段分情况加以分析。

二、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2.1 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现实应用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在过去一百年中一直被广泛使用。

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价值理论和商品交换等方面,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都是一个很好的指导。

例如,在20世纪初期的俄国,列宁指导通过民族化处理大财阀,领导了社会主义的胜利,这就正是应用了马克思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矛盾理论。

另外,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穷国,马克思主义者则指导了成功的经济理论,通过国有化企业和调控市场的方法,实现了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国民经济学理论的启示探讨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国民经济学理论的启示探讨

摘要:马克思经济学是通过哲学理论、哲学思维方法等对国民经济学理论展开分析和批判,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并分析了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国民经济学理论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思想;国民经济学理论一、前言哲学与经济学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类别的学科,但是马克思通过哲学的思维和方法,对经济学进行阐述,不仅丰富了经济学的思想内涵,也加深了人们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和认识。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哲学范畴不仅对资本、工资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详细的分析,还进一步形成了配套的理论观点,对于当代国民经济学理论有着一定启示作用。

二、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哲学马克思主要的经济哲学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一部以经济学研究为主体的著作,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理论以及思维方法。

马克思将哲学理念以及思维运用在了对经济学的研究和分析当中,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异化”与“异化劳动”范畴的运用。

马克思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异化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发展,进而实现了对于异化的论证,并提出了“劳动异化”这一概念。

马克思从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者与劳动行为,劳动者与人的类本质以及人与人的异化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劳动产品是劳动者劳动形成的产物,而且其对于生产者没有依赖性,劳动产品同劳动之间是互相对立。

简而言之工人的贫困程度是随着其生产量的增加而逐渐加深的。

资本家为获得最大程度的剩余价值,会不断压榨工人,剥削其劳动产品,因此工人的劳动产品越多,也就意味着工人自身得到的越少,工人在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其贫困程度就越深。

工人与劳动产品之间形成了异己关系。

其次,劳动者与劳动行为异化。

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是劳动行为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劳动的过程是痛苦的,工人的劳动行为并不是其本身自愿的,而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的手段,因此劳动行为是不属于劳动者的,二者之间是异己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它主要由以下六种相互联系的研究 方法所构成。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体系
这里所说的抽象和具体,是就范畴的规定性而言的:规定性简单的范畴是抽象的范畴, 而规定性复杂的范畴是具体的范畴。从逻辑上看,研究复杂的具体的范畴,必须从简单的抽 象的范畴开始。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 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第 23 卷,第 8 页)因为任何经济形式,都是由多种因素 组成的,是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运行的。我们既不能用显微镜去观察经济的细胞形式,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去判断各种因素的实际作用。我们只能借助于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分析经 济形式时,首先从最简单的规定性开始,暂时撇开更复杂的规定性。当把经济形式的最简单 的规定性弄清以后,再把更进一步的规定性考虑进来,即把原来舍象掉的因素引入研究过程, 这样,就能逐步达到对于具有丰富规定性和多种因素构成的经济形式的科学认识。这一过程, 也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
3. 生产劳动一般特殊和个别
以上关于生产方式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区分,同样适用于生产劳动。从劳动的一般有 用性来看,无论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还是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只要生产出能够满足人 们需要的使用价值,无论这种使用价值是有形的物品,还是无形的劳务,是物质产品,还是 精神产品,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都是生产劳动,也就是说生产劳动一般就是生产使用价值 的劳动。
① 垄断生产价格和垄断足够价格是生产价格的变形。参见蔡继明(1992)。 4
2. 生产方式的一般特殊和个别
接下来,马克思分析了生产方式的一般、特殊和个别形式。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作 为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即创造剩余价值的 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作为生产方式一般,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 共有的。(马克思,第 23 卷,第 201-209 页)但是,单纯的劳动过程对于商品经济和商品 生产者来说,就不够了。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必须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 而他的产品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只有通过交换,取得价值形态,才能够间接证明。商品经济 的特殊生产方式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统一。而对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来说,仅仅生产 价值是不够的,只有当一种生产方式能够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这种生产方式才是有意 义的。所以,资本主义这种个别的商品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而货币又是由商品转化而来的,是比商品规定性更复杂的范畴。要了解什么是货币, 就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商品,因为货币不过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只有首先弄 清楚什么是商品,才能进一步说明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货币的本质规定。 同样地,在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货币之前,我们可以阐明什么是商品(假定商品生产者之间进 行的是物物交换);而在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商品之前,绝不可能了解什么是货币。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及其启示
蔡继明
内容提要: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经济学,最 重要的是掌握和运用其方法。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它主要包括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矛盾分析法、中介分析法、分析和综 合相结合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等五种相互联系的研究方法。马克思经济学是 130 多年 前创立的,其中有些个别结论受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现在看来已经不适用了。 但马克思经济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然是有效的分析工具。因 此,我们不仅应该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个别的结论去分析现实问题和有关理 论的争论,而且应该用马克思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研究和发展,这 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既然矛盾运动的形式是多样性的,矛盾的解决方式,也就具有多种可能:或者是一方吃 掉另一方,如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或者是双方同归于尽,如奴隶和奴隶主阶级;还 可能是如前所述,矛盾双方达成妥协,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如前述椭圆的例子或历史上的 “合纵联横”及国共统一战线。在寻求解决矛盾的方式时,既要着眼于矛盾双方的对立,从 而坚持必要的斗争,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从而实现必要的妥协。
关键词:抽象上升到具体;一般特殊和个别;矛盾;中介;分析和综合;逻辑和历史 作 者:蔡继明,1956 年生,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
导师。
任何一门科学,除了遵循一般的科研方法外,还往往使用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这也 是区分不同学科一个重要标志。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和运用其方法, 这些方法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其中很多方法仍然是现代经济学所沿用的,有些方法不 仅在其他社会科学,而且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也广泛使用。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 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 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第 39 卷,第 406 页)即使是一度被当作马克思主义异端的卢 卡奇也曾指出:“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 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中正统仅仅指方 法。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照 其创始人的奠定的方向发展、扩大和深化。”(卢卡奇,1923,第 47-48 页)
商品 → 货币 → 资本 → 剩余价值 → 利润
利息 企业主收入 地租
图 1 《资本论》的范畴体系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马克思关于等价形式和相对价值形式的分析,特别突出地运用了 辩证法,甚至在有些地方“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马克思,第 23 卷,第 24 页) 马克思公开承认是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学生。因此,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最好是读 一点黑格尔的逻辑学。
1. 一般经济规律及其特殊和个别表现
马克思首先区分了人类社会的一般经济规律及其特殊的和个别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指出,时间节约和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是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这一规 律不依任何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生产要素 分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分工交换经济中,上述一般规律是借助于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一特殊规律而实现的;而在马克思所设想的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未来社会,上述一 般规律则表现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至于生产价格规律、垄断生产价格规律、垄断足够 价格规律①则是价值规律在不同所有制和垄断条件下具体发挥作用的个别形式。
产品 (使用价值)
物质产品
物质财货 物质服务
满足物质需要
精神产品
精神财货 精神服务
满足精神需要
图 3 生产劳动一般 同样地,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生产者来说,仅仅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还不足以成为生 产劳动,商品生产者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其劳动产品必须转化为商品,他的劳动才能成为生
5Leabharlann 产劳动,也就是说,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只有创造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这就是生 产劳动特殊。而对于资本主义这种个别商品生产来说,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 劳动。
1.《资本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范畴体系
比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既然是研究资本的,似乎开宗明义应该从资本的规定性谈 起。但是,从社会表面上看,资本不过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具有比货币更复杂的规 定性。因此,要揭示资本的规定性,必须首先说明货币是什么。而且,在我们不知道什么是 资本之前,我们完全可以阐明什么是货币(假定我们研究的是简单商品经济或小商品经济), 而在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货币之前,我们不可能阐明什么是资本。
3
由此可见,《资本论》第二卷在第一卷已有结论的基础又考察了第一卷所舍象掉的因 素,因此它比第一卷更加具体,内容更加丰富;而第三卷在前两卷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又考察 了它们所舍象的因素,因此,它比第二卷更加具体,内容更加丰富。下图描绘了马克思《资 本论》的逻辑体系。
图 2 《资本论》的逻辑结构
二、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
三、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
任何经济范畴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由简单的抽象的范畴过渡到复杂的具体的范畴, 是通过范畴内部的矛盾运动实现的。因此,矛盾分析构成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
矛盾运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分析矛盾的方法也是多样性的。 首先,任何经济范畴都是由一定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构成的,在分析一定的生产方式 时,既不能将反映该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社会形式抽象掉,也不能将其物质内容抽象掉,因 为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不存在无形式的内容。例如,使用价值是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则 是商品经济中财富的社会形式;劳动过程是生产的物质内容,价值形成过程则是商品生产的 社会形式。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研究生产关系或者强调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 首位的观点,显然割裂了作为生产的物质内容的生产力和作为社会形式的生产关系的辩证统 一关系。 其次,矛盾双方的斗争,导致简单抽象的经济范畴转化为复杂具体的经济范畴。比如,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导致商品转化为货币。分析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 也就是揭示其内在矛盾的运动过程。 再次,矛盾的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双方以一种妥协的方式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着矛盾的和互相排斥的关系。商品的发展并没有扬 弃这些矛盾,而是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来,这就是解决实际矛盾的方 法。例如,一个物体不断落向另一个物体又不断离开这一物体,这是一个矛盾。椭圆便是这 个矛盾借以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之一。”(马克思,第 23 卷,第 122 页)
四、中介与中介分析
中介本是标志不同事物之居间联系、亦此亦比的哲学范畴。中介分析,是揭示客观事 物之间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一个重要的辩证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一切差异都 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通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和固定 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 地方承认“亦此亦比”,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要真正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 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参见马克思,第三卷,第 535 页;列宁,第四卷,第 453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