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1

合集下载

汉字六书简说

汉字六书简说

汉字六书简说汉字六书简说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有“六书”之说。

“六书”的概念由来已久。

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保⽒(古代职掌教育贵族⼦弟的官员)掌谏王恶,⽽养国⼦(公卿⼤夫的⼦弟)以道。

乃教之六艺:⼀⽈五礼,⼆⽈六乐,三⽈五射,四⽈五驭,五⽈六书,六⽈九数。

”《周礼》是儒家⼗三部经书之⼀,成书⼤约在战国之际,这说明远在先秦时期就已有“六书”的概念了。

到了东汉时期,解说“六书”内容的主要有三家:1、班固在《汉书·艺⽂志》⾥说:“古者⼋岁⼊⼩学,故周官保⽒掌养国⼦,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给《周礼·地官·保⽒》作注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3、许慎在《说⽂解字·叙》⾥说:“周礼⼋岁⼊⼩学,保⽒教国⼦先以六书:⼀⽈指事,指事者,视⽽可识,察⽽见意,上下是也。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三⽈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会意,会意者,⽐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转注,转注者,建类⼀⾸,同意相受,考⽼是也。

六⽈假借,假借者,本⽆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前⼈所讲的“六书”,名称⼤同⼩异,排列次序也不尽⼀致,其中以许慎的定义与解说最为见长。

他不仅列出了六书的细⽬,⽽且给每⼀书下了定义,作了界说,并举出了例字,从⽽使⼈们对汉字形体的构造,有了规律性的认识。

许慎的解说,已涉及到汉字产⽣和发展的理论问题,奠定了传统⽂字学的基本理论,即六书说。

⾃清代以后,⼈们讲六书,⼀般采⽤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

象形是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

象形⼜分为两类:⼀类是独体象形字,即通过描摹事物的轮廓以表⽰该事物,如⽇、⽉、鸟、鱼、⿅、⽺等字,它们的甲⾻⽂写法,就像这些物的形状。

⼀类是合体象形字,即虽然也画成事物的轮廓,但还需要借助于主体事物来帮助表义否则就不知道所象何物。

汉字六书 (1)

汉字六书 (1)
本末朱亦刃
(三) 会意 :“比类合谊,以 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莫
会意-安
会意-步
会意-涉
会意-采
本义:采摘
会意-及
会意-牧
会意-逐
甲骨文
(四)形声: “以事为名,取 譬相成,江河是也。”
木(义符) +每(声符)=梅 酶霉莓珻痗鋂黣
(五)转注 :“建类一首,同 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假借 : “本无其 字, 依声托事”。
其 本义箕。 象形。 自 本义鼻子。象形。 东 本义口袋。象形。 来 本义麦子。象形。
四体二用说
戴震说:“指事、象形、 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 转注、假借二者,
字之用。”
“四书”示意图
“四书”示意图
汉字形体的演变
•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
汉字的“六书”
(一) 象形 :“画成其物,随 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车
象形-爵
本义:酒器
象形-马
象形-牛、羊
象形-身
本义:怀孕

象形-行
象形-舟
(二) 指事 :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本 末朱 刃 寸
厷至 亦

1、纯符号的指事字: 上下一二三
2 、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指 事符号的指事字:
七体”
(一)甲骨文
•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 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 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 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 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 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 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 字多体,笔画不定。

六书的理解

六书的理解

六书的理解篇一:六书,也称为六经之书,是儒家经典的核心,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

这些经典蕴含着儒家思想和文化的精髓,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修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书是《诗经》,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间故事和道德准则,是儒家给后世的启示。

第二书是《尚书》,它是一部记载周朝的重要史书,内容包含了政治制度、政策和历史事件。

它是后来的历史书籍的基础。

第三书是《礼记》,它是关于礼仪的书籍,主要描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和人际关系,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第四书是《周易》,它是一本预测未来的经典,通过卜筮和象数来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被视为一种哲学思考的工具。

第五书是《春秋》,它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书籍,也被视为一部道德经典。

通过评论和批判各国君主的行为,它提出了仁义道德的观念。

第六书是《论语》,它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

它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际关系。

这六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影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也对其他学派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今,虽然六书的地位在中国文化中已经逐渐被其他学科和文化形式所取代,但它们仍然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对于学习六书的理解和传承,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篇二:六书是中国古代修辞学的重要理论,指的是比喻、夸张、对仗、排比、拟人和讽刺这六种修辞手法。

这六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以增添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首先,比喻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描述的对象。

比喻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具形象性和感知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书课件

六书课件

假借。”
(一)“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象形字,就是描画事物,笔 顺随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
1描绘出事物的突出特征 2描绘出事物的大致轮廓
• 1描绘出事物的突出特征
羊牛


2描绘出事物的大致轮廓
山目


水眉

月鼻


猜 猜看, 它 们 是 什 么字?
犬马
鹿
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鼎豆
麦门
(二)“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 意。”
汉字 造 字 法
六书
前4666—前4596年
仓颉造字说
传说仓颉是黄 帝的史官,他通 过观察飞鸟走兽 留在泥土上的足 迹,懂得了利用 其形成的纹理可 以相互区分的道 理,于是开始创 建文字。
劳动人民创造文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周礼:八岁
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二
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
1.会形合成
2.会意合成
1会形合成:靠各构成部件的形象会合成义


舀北
既伐
臽从
猜猜看 它们是什么字?


步涉

采孚 舂
2会意合成:靠各构成部件的意义会合成义
尖 男 好孬 歪
班森 臭 莫 秉
(四)“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 成。”
“以事为名”,即按照事物的 类别特点去选一个字作为新字的 一部分,构成新字的形符。
2 A瑕疵 玲珑 琳琅 “玉”作偏旁
B望
“王”作偏旁
(五)转注字和假借字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书

六书

“六书”知识基本概念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1]》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

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

“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简介“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历史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书

六书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 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 龟的侧面形状, “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条有 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 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 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 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转注
属于“用字法”。各说文家解释不同。大致有“形转”“音转”“义 转”三说。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 部。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 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 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 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 “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 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六书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是 “造字法”,会意、形声是“组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普遍 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 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 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 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 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 “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 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 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有部分汉字,会同时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例如“功”字, 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返” 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变形作“辶”)会意, 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字。

六书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六书造字法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倍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象形六书之一。

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

《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如《牙部》:“牙,壮齿也象形字“京”,象上下相错之形。

”《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

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

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

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

”(《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指事也叫“象事”、“处事”。

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

《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指事字“果”,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

简述六书的内容

简述六书的内容

简述六书的内容
六书具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

汉字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六书大致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以及后世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完善周密的条例。

它对于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能够予以充分说明。

并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书理论”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见。

(五)六书理论(一)

(五)六书理论(一)

(1)指事字种类
① 纯粹用指事符号的指事字。
一 、 二、 三、 四、五
以抽象性符号 表示数字


以抽象性符号表示位置在高处。
以抽象性符号表示位置在低处。
②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物符号。
如:



刃:《说文》:“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甘:《说文》:“美也。从口,含一。一,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 。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
许慎把六书的名目和次第修正为:
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 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后世讲六书,用许慎的名目而依班固 的次第。
3、郑众《周官解诂》,将六书名目及次 第修正为:
“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 聲。”
仍没有具体的解释。
4、许慎《说文解字· 叙》,给六书的名目 加以界说,并举例字以明之。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形声者,以事为名,取 譬相成,江河是也。
以用抽象符号可以描述的。
因此,用指事物法造出来的字不是很多。
(2)指事字的主要特點:
第一:是独体的,或在独体字上添加指示性 符号。从中不能分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形来。 第二:没有表音成分。
(3)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区别:
象形字所象的是純粹可以描繪的具體的 “形”。 指事字所指的已經是抽象的意思和沒有固定 形態的事物。

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

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6)内形外声。

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10)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

(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

(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

(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

(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

如:釜,从金省,父声。

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六书一报告2024年六书一报告

六书一报告2024年六书一报告

六书一报告2024年六书一报告六书一报告2024年报告引言自古以来,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是推动国家发展和人民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教育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中国政府在2014年提出了“六书一报告”的倡议,旨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本报告将对六书一报告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六书1. 学(学习)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六书一报告提出,学习是主体,要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教育部门增加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如兴趣班、夏令营等,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此外,还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 练(体育锻炼)身体健康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六书一报告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学校普及体育运动项目,开设体育课程,并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

3. 问(提问)六书一报告强调提问的重要性,认为提问是学习的源泉,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育部门加强了教师培训,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4. 辩(表达能力)六书一报告强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增设了辩论社团和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组织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思(思维开展)六书一报告提出,思维开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展能力,教育部门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思维训练,推行跨学科的教育模式,开设思维导图和创新实践课程。

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汉字六书

汉字六书
第一讲 汉字的“六书”
(一) 象形 :“画成其物,随 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车
象形-爵
本义:酒器
象形-马
象形-牛、羊
象形-身
本义:怀孕
象形-行
象形-舟
(二) 指事 :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本 末朱 刃 寸
厷至 亦

1、纯符号的指事字: 上下一二三
2 、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指 事符号的指事字:
(一)以汉字构形理据看汉字的文 化内涵
• 姚、姬、姜、赢,表示原始姓氏; • 姊、妹、姑、姨,表示亲属称谓; • 婚、姻、娶、嫁,表示婚姻; • 妊、娠、娩, 表示怀孕生育; • 娇、好、妩、媚,表示体态美好; • 嫉、妒、妖、佞,表示丑恶的品德; • 奸、婬、婪, 表示丑恶的行为; • 奴、婢、妃、媵(ying4),表示身份地位。
(二)金文
• 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 种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 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因铸 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
(三)篆书
•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 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 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 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 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 写形式。
字之用。”
“四书”示意图
“四书”示意图
课堂讨论
(一)图画与象形字的区别
(二)指事字和象形字的区别
大 天 日旦 木 本 刀刃
(三)指事字与会意字的区别 旦明 刃 初
(四)合体象形字与会意字的区别 果 采 眉泪
(五)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区别
刊 从刀干声 有标音成分 判 从刀半声
刖 从刀月声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
(一)六书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二)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书”知识
文字知识,在文言文中首先应掌握的是六书知识。

这和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中的文字内容基本相同。

掌握六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准字形,防止发现错别字,同时,还有助于我们根据字形,推知字的本义,了解该字字义的引申规律,从而掌握这个字的多种义项。

从这个角度说,在文言文中,掌握六书知识的意义更大,用途更广,更应该引起重视。

下面谈谈“六书”的来源、名目和次第。

我国古代把六种造字方法称作“六书”,这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后,定下的六个名称,并非古人事先制造出六种造字法,然后再按这些方法造字。

由于各研究者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加之流传日久,所以“六书”的名称和次第也各不相同。

“六书”的名称究竟起源于何时,一时很难确定,就目前现有的文献来年,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

其名称和次第如下:
一、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班因《汉书.艺文志》)
二、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潜声(郑以注《周礼.地官》)
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
虽然名称和次序略有参差,但基本还是一致的,因为这三个人实际是出自一个学派,即汉朝著名学者刘歆,其渊源关系如下图所示:
┌──> 传弟子郑兴──> 传儿子郑以
刘歆├──> 传弟子贾徽──> 传儿子贾逵──> 传弟子许慎
└──> 班固于刘歆《七略》中直接采录。

现在我们通常彩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基本上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

最早对“六书”加以说明的是许慎,只是过于简单,每一书只用八个字来解释,只举两个字来证明,以至后来的学者们对此有许多种不同的认识。

下面就是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倍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大多数学者对“六书”持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应当是四体二用,即前四书属造字法,而后二书只能算用字法,尤其是假借,并不产生新字,只是借用现存字,对于转注则更是从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最初的造字法应该是象形和指事,这种方法产生的字大多是独体字,当然比合体字要早。

古人要用文字符号来记事、来表意、来交流,最简便的就是把所要说的话中涉及的具体事物的形象画下来,或用一个记号来表示。

象形字大多用来表示具体的有形可象的事物,如:日、月、山、川、牛、羊、鱼、鸟、人、手、木、石等等;有些较抽象的概念就只好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即指事字,如:上、下,各画一横成作标准,在上面点一点表示“上”,在下面点一点表示“下”,再如:本、末,在木字下部点一下表示树根,在木字上部点一下表示树梢,但这两种造字法毕竟手段有限,许多事物没有具体形象,或无法描绘,而抽象符号用
得太多也会产生混乱,于是人们又想出用会意和形声来造字。

会意和形声都是合体字,这种将独体字组合成新字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生产力,尤其是形声字,占了全部汉字的80%以上。

会意字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在一起,再组成一个新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如:“武”字由“止”“戈”二字组成,“信”由“人”“言”二字组成,等等。

会意字不像象形字那样一眼就可看出是指什么,往往要仔细揣摩才能推想出其意义。

形声字也是将两个或更多的字组合成新字,只是其中总有一部分是用来表声的其余则是用来表意的。

如:江是小形工声,河是小形可声,这些都是左形右声,即左半边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右半边表示这个字的声音,这种结构在形声字中占的比例最大,其他还有右形左声如鸽视,上形下声如:草简,下形上声如:婆娑,外形内声如:圃圆,内形外声如:问闻等等。

但形声字的声旁表音并不一定十分准确,有时只是声母相同,如:江、工,古代声母都是[k],有的只是韵母相同,如:河、可。

同时,形声字的形旁表意也不那么精确,一般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意义范围,如:推、拉、招、扔,都是用手作形旁,表示这些字的
意义都与手的动作有关,但不能指出具体是什么动作。

尽管如此,形声,不仅是古代,而且在现代也是最重要的造字法,如氢、氧、氨、锿、镄、钔、镥、砷、砹、硅、硒等,都是近现代新造的形声字。

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的区别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象形字依照事物本身的屈曲描摹而成。

日就是画成一个太阳,是圆的;月即画成一个月亮,是半圆的,因月亮常是半阙的圆形。

象声字有它自己的特点,唐兰先生说得很正确,它“一定是独体字”,独体字指的是它不能再行分析,是相对合体字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析言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

”俗称“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是指文和字是有区别的。

唐兰先生说,象形字“一定是名字,一定在本名之外不含别的意义。

”因为造字之始,一般都有所指,而对事物的命名则是阳基本的,这基本词又多是名词,绝大部分都是象形字,如:山水去雨,人鸟虫鱼之类,都与唐先生所说相合。

“指事”又叫“象事”,“处事”。

《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意思是凭直觉,就可辨其字,知其意了。

它和象形字相近,只是在独体字上增加了表意的符号,如:上、下,又如:“刀”字,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刀口,即是“刃”字。

又如:“木”字,一短划加在木上,为“末”字;在木下为“本”字,在木中为“朱”字。

这点和短划只是表意的“指事”符号,并不象任何具体的事物,因此它不是文字。

而会意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组成的。

会意也叫“象意”。

《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比类”是将两个字拼合在一起,“合谊”即会意。

利用已有的象形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就成了会意字,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以及日月为明,山高为嵩等等。

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占很大比例,可见它也是汉字造字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简言之,象形指独体象形造字法,指事指在独体象形字上加一不成文字的表意符号或全用抽象符号组成的造字法,而会意一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象形字组成的造字法。

文字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假字。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文现象。

所谓通假,就是指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

中学语文教材中,把一部分古今字也作为通假字来看待。

通假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书写或传抄是笔误,或为图省事有意写了笔画较少的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别字,后人沿用下来,约定俗成,也就成了通假字。


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某个字在句中用它的本义、引申义都解释不通时,就可以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

如:“且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鸿门宴》)一句中,如果把“蚤”解释为“跳蚤”,这句话的意思就不可理解了。

这时,如果从同音字角度找答案,把“蚤”看成“早”,全句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因此,我们就可以说,在这一句中,“蚤”通“早”。

如上所说,古书中的通假字是同音(或近音)代替的产物,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同音字都可以互相借用。

这里的借用是有条件的。

一般地说,以下三种情形可以通假:
(1)、声旁字和形声字可以通假。

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句中“禽”通“擒”,“禽”是“擒”的声旁字。

(2)、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可以通假。

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

”(《墨子.公输》)句中“距”通“拒”,都是以“巨”为声旁的形声字。

(3)、有时候,形声字还可以和它的声旁字通假,如:“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

”句中“指”通“旨”,“旨”是“指”的声旁字。

另外,音同或音近的字,也可以通假。

如前面所列举的“蚤”通“早”就是一例。

了解和掌握相当数量的通假字,学会通假字的辨认方法,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