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是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限制空气污染。
因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其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机制、防治方法和技术。
这包括大气污染的来源、成分、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来说,该课程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验,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种类和来源、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等。
其中,控制污染的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如静电沉降、离子交换、膜分离、光化学氧化、生物反应器等。
此外,该课程还将重点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国际标准、法律法规和国内状况等。
最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理论课程、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应该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各个方面的教
学目标。
借助该课程,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正面的影响,为大气污染治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与来源:讲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等。
2. 大气污染的危害: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 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4.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探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5. 学生实践活动: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如《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视频资料:收集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环保宣传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新动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第5-8课时: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第9-12课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
第13-16课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掌握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污染物。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和技术,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学会分析大气污染案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健康,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大气污染工程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关注环保、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主要污染物:介绍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措施:讲解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如除尘、脱硫、脱硝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大气质量评价与监测:介绍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方法及监测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大气污染防治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探讨治理措施及效果。
教材章节:第四章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理解。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系统组织,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进度,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物类型。
2. 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及主要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评估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效。
3. 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手段,设计简单的大气污染监测和治理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公民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掌握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年龄阶段,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具有很高的关注度。
他们对大气污染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模块:模块一: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污染物1. 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2. 常见大气污染物(如PM2.5、SO2、NOx等)的特性和危害。
3. 教材章节:第一章 大气污染概述。
模块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 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
2. 大气污染对植物、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材章节:第二章 大气污染的影响。
模块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政策1.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2. 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3. 掌握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相关数据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意识;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保为主题,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及危害;2.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污染分布、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政府法规、企业治理及个人行动;4. 环保案例分析:国内外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的案例及启示;5. 实践活动:调查学校周边大气污染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第三课时: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保法规;第四课时:环保案例分析及实践活动;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提升环保意识。
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空气与呼吸系统疾病;第二章: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第三章:环境污染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1.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环境效应以及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2.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包括:2.1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2.2了解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2.3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3.教学内容3.1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3.1.1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3.1.2大气污染的特征和危害3.2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3.2.1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2.2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3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3.3.1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控制大气污染的原理和应用3.3.2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3.4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3.4.1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3.4.2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4.教学重点和难点4.1教学重点:4.1.1大气污染的特征和污染物的分类4.1.2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4.1.3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4.2教学难点:4.2.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4.2.2大气污染环境标准的解释和应用5.教学方法5.1讲授法:讲授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治理方法和技术、监测方法和标准。
5.2实验法:实验操作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技术。
5.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标准。
6.教学评估6.1考试: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检测学生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掌握程度。
6.2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于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掌握情况。
6.3论文作业: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要求写一篇关于大气污染控制的论文,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排放途径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1.4 教学活动引入大气污染的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大气污染。
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分析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大气污染的测量与监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技能。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PM2.5、PM10、SO2、NOx等大气污染监测方法: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天气预报与大气污染的关系2.3 教学方法实验法: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实验,掌握监测技能。
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天气预报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排放标准、污染源管理、清洁能源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脱硫、脱硝、除尘、绿化等国家政策和法规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大气污染防治案例。
3.4 教学活动讲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分析成功的大气污染防治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议。
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众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和责任。
使学生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大气污染教案
高中生物大气污染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生物
教师:XXX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和影响;
2. 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种类;
3. 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4.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
1. 大气污染的概念和影响;
2.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种类;
3. 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4.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大气污染的概念和影响,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探索。
二、学习(20分钟)
1.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种类;
2. 学生讨论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三、实践(15分钟)
1. 学生分组,开展大气污染实验,观察大气污染的影响;
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四、讨论(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环境保护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索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为构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气污染设计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1.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2.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转化和影响因素;3.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治理方法;4.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法规。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大气污染问题;6.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7.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2.培养责任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来源等基本概念;2.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讲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第三章: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4.第四章: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介绍大气污染物的去除、减少和替代技术;5.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讲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大气污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4.实验法:进行大气污染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2.参考书: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科学等相关书籍;3.多媒体资料:大气污染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4.实验设备:大气污染模拟实验装置、分析仪器等。
大气污染危害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危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及主要污染物种类。
2. 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相关数据。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观点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认同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能够关爱生态环境,尊重生命,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概述- 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及分类-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2.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 大气污染与疾病的关系3. 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植物、动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现象的产生及危害4. 大气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的影响- 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成本与效益5.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主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及成效6.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 典型大气污染事件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策略7. 大气污染防治实践- 学生实地调查大气污染状况-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大气污染概述第二课时: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三课时: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四课时:大气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五课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第六课时:大气污染案例分析第七课时:大气污染防治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对应: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第二章: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三章: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四章:大气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五章: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第六章:大气污染案例分析第七章:大气污染防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成因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难点: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视频或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大气污染的思考和讨论。
2.知识讲解(15分钟)a)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概念。
b)介绍大气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离子辐射等。
c)分析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防治措施讲解(20分钟)a)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源头治理、监测监控、减排措施等。
b)分析国家和个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角色和责任。
4.综合训练(20分钟)组织学生参与大气污染的综合训练,包括以下内容:a)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不同成因的大气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b)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如何减少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c)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计划,并向全班介绍。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a)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个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
b)针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大气污染图片、视频或新闻报道。
2.大气污染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学生小组讨论和演示所需的纸、笔、PPT等。
五、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参与环保活动,加深学生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2.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研究课题,让他们深入探讨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撰写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大气污染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气污染防治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防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
2. 学生能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资料。
3. 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关爱生态环境。
3. 学生能够尊重科学,遵循事实,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保护教育领域,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
2. 大气污染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技支撑,政策引导。
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工业污染源治理、移动源污染控制、城市绿化、清洁能源推广等。
4.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行动计划等。
5. 实践活动:参观当地环保设施,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大气污染防治原则与措施第三课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介绍第四课时:实践活动组织与总结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周:大气污染防治原则与措施第三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介绍第四周:实践活动组织与总结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华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华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华南理工大学(华工)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大气污染的现状、原因和控制技术的综合理解,以及能够设计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能力。
课程设计通常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的内容包括:
1. 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种类和特点,以及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排放特征:介绍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途径,包括工业废气、交通尾气、生物质燃烧等。
3. 大气污染的化学过程:介绍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光化学反应、氧化反应等。
4.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评估指标,包括气象条件、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等。
实践部分的内容包括:
1. 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采样大气中的污染物,并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计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包括废气处理设备的选型和设计,以及工程的综合评估。
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学生将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包括实验室模拟和实地调研等,以加深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
理解和掌握。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1.前言 (3)1.1概况 (3)1.2设计原则与设计依据 (3)1.2.1设计原则 (3)1.2.2设计依据 (3)1.3工艺原理及初始数据 (4)1.3.1工艺原理 (4)1.3.2初始数据 (4)1.4设计范围 (5)1.5工艺流程 (5)1.6NADS氨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优势 (6)1.6.1 完全资源化 (6)1.6.2 脱硫副产品价值高 (6)1.6.3 脱硫装置可靠 (6)1.6.4 装置设备占地小 (7)1.6.5 适应环保更高要求 (7)2.工艺设计计算: (7)的计算 (7)2.1SO22.2塔设备的工艺计算 (8)2.2.1塔径计算 (8)2.2.2板间距计算 (8)2.2.3 清夜层高度的计算 (9)的计算 (9)2.2.4 降液管底隙h2.2.5 安全区的确定 (10)2.2.6 无效区(边缘区)的确定 (10)2.3塔板校核 (10)2.3.1 板间距的校核 (10)2.3.2 干板压降的校核 (10)2.3.3 雾沫夹带的校核 (11)2.3.4 漏液点校核 (11)3. 烟囱设计 (11)3.1烟囱出口直径 (11) (11)3.2求烟柱抬升高度h3.3烟囱高度H (12)3.4通风机的选择 (12)3.5泵的选择 (13)3.5.1 循环泵的选择 (13)3.5.2 酸性泵的选择 (14)4.设计体会与心得 (16)5. 参考文献 (17)1.前言1.1 概况某硫酸厂硫酸制造装置以浮选硫化铁矿尾沙为原料,采用接触法。
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焙烧、净化、干燥、转化、吸收等工序,SO2转化率一般为97%,SO3转化率为99.95%。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包括SO2、NOx、As、硫酸气溶胶等,以SO2为主要污染物。
SO2在低温、潮湿的静风天气下,形成了含有硫酸和硫酸盐的气溶胶,在近底层聚集,严重危害人类的呼吸系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所以对硫酸厂的废气处理非常的必要。
1.2 设计原则与设计依据1.2.1设计原则1、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确保经处理后废气达到有关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大气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个涵盖多个领域的设计课程,要求同学们掌握诸多技能,包括化学、环境科学、机械工程等。
本文将会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并探讨它在学习污染控制工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设计污染控制过程。
计算书中包含了许多设计参数、方程式和计算公式,涉及到从减少污染物排放到废气吸收、净化和排放处理的各个阶段。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公式和参数工具,进行精确的污染控制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中最常见的部分是污染物的排放计算,其涉及到污染物的成分、来源,流量分析和排放标准。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化学公式,如化学平衡和动力学分析,以预测真实环境中的废气排放行为。
此外,工程师必须考虑外部因素,包括气象、气压、气温和湿度等影响废气排放的要素,以确保其在荷兰达到理想效果。
设计计算书还包括废气净化技术的分析和比较,在这些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技术使用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
选择各种技术之前,首先必须进行最佳操作条件的评估,在最大化净化效果的同时,将操作成本降至最低。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技术的操作条件,如影响化学反应的温度、压力、速度等要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何时应该使用哪种技术。
当然,设计计算书中还涉及到诸多其他的课题和方面,比如各种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方法、污染源的监测和记录、废气排放的节能技术等等。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和公式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控制废气污染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总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是污染控制工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计算书,学生们可以优化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使其对环境产生更少的影响,从而创造更加人类和谐的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物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物的概念、种类及来源;2.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及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3. 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及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物相关资料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大气污染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气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增强学生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境科学为背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大气环境保护。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探究能力,对环境保护有一定了解,但大气污染物相关知识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基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物概念与分类:介绍大气污染物的定义、来源、种类,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
-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第一节“大气污染概述”2. 大气污染物的危害:讲解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典型大气污染事件。
-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第二节“大气污染物的危害”3.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介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技术措施,分析防治成效。
-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第三节“大气污染防治”4. 大气污染物监测与治理技术:讲解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治理技术,了解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第四节“大气污染物监测与治理技术”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观察大气污染现象,了解防治措施的实际应用。
大气污染处理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处理课程设计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大气污染处理也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大学里设置大气污染处理课程,以培养大气环境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于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处理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目标在大气污染处理课程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这也是课程设计的关键点之一。
大气污染处理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掌握大气污染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大气污染的监测与评估方法,掌握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与方法。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掌握以下能力:1.了解与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机理。
2.理解大气污染治理的历史演变、理论基础及其技术、政策和法律法规。
3.了解国家、行业和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了解国外大气污染防治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4.了解、运用大气污染的相关管理系统、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技术等方法和过程;5.了解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优缺点和技术特征,熟练掌握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设计及操作6.熟悉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性质、生态学和环境效应,了解其来源、排放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与迁移过程,掌握以防为主和治理为辅的控制策略与方法.二、课程设置在明确了大气污染处理课程的目标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课程设置了。
大气污染处理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需要结合目标,综合考虑相关知识点。
在大气污染处理课程中,应包含以下内容:1.大气污染的概念与形成机理。
2.大气污染的来源、排放与传输。
3.大气污染监测与评估。
4.大气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6.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经济影响等。
7.案例分析、实践课程和论文研究等实际操作与综合分析。
以上内容以及其各自相关的知识点将是构成大气污染处理课程的主要部分。
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目标,设置与相关领域的选修课程,如大气污染监测、大气污染遥感、空气质量模型等。
空气污染教案
空气污染教案【篇一:空气污染与保护教案】第七节空气污染与保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防治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知道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内容,能看懂空气质量报告。
(二)情感目标通过保护空气的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措施。
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课件:朱晓琳的一曲《梦江南》和现实中的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的图片。
学生比较后思考:1、你对刚才图片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教师:简介空气污染的情况(世界八大公害其中之二——见附录1) 2、什么是空气的污染?空气本身有自净能力吗?教师:由于大气对污染有一定的容纳,天然的净化能力,一般情况下它总是保持清洁新鲜状态。
但是当空气中某些成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着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体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新课教学:课件:播放一些造成空气污染的实例,思考: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活动:小组讨论空气污染的来源。
学生: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
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学生回答后可参看课件,以加深印象)启问: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既空气污染的种类划分)学生:教师: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 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
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思考: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后师生共同小结(教师可进一步介绍汽车尾气和可吸入颗粒物)。
师生:(1)汽车尾气: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⑵可吸入颗粒物。
初中化学大气污染教案
初中化学大气污染教案
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一、引入(5分钟)
1. 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出讨论问题:大气污染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二、探究(15分钟)
1. 大气污染的成因:
a. 讨论工业、交通、农业等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b. 引导学生探讨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来源和排放方式。
2. 大气污染的影响:
a. 分组讨论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b. 思考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总结(10分钟)
1. 总结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四、实践(15分钟)
1. 分组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提出学生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行动。
五、评价与展望(5分钟)
1. 对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展望未来,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了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
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某燃煤锅炉房烟气除尘脱硫系统设计系 : 环境工程年级/专业/班: 09级环境工程1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任务下达时间:2012 年 2 月13 日完成时间:2012 年 2 月19 日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 (3)2.1 物料衡算 (3)2.1.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 (3)2.1.2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 .. (4)2.1.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1)2.1.4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 (1)2.1.5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 (1)2.2 工艺方案的比较和确定 (5)第三章工艺计算 (5)3.1 除尘器设计 (6)3.2 脱硫装置设计 (8)3.3 除尘脱硫设备、风机和烟囱的位置及管道的布置 (8)3.3.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 (1)3.3.2管径的确定 (1)3.4 烟囱的设计 (10)3.5 系统阻力的计算 (11)3.6 风机和电动机选择及计算 (14)第四章结论 (16)参考文献 (16)第一章引言1、阐述烟气除尘脱硫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耗中占70%以上。
然而,我国大多数燃用高硫煤的电站没有脱硫设施,普遍存在工艺落后、煤耗高等缺点。
二氧化硫排放大的中小型电站和工业窑炉还很普遍,到目前为止,一些城市的居民炉灶仍采用散煤,我国城市二氧化硫污染相当严重。
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是我国降雨呈酸性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硫的酸雨的危害面极广,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物、人身健康等诸多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巨大的。
由于二氧化硫和酸雨对人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控制燃煤烟尘的SO2对改善大气污染状况至关重要。
2、列举几种除尘器、脱硫工艺的种类及工作原理等;高温气体净化主要包括脱硫和除尘两部分,此外还须脱除HCI、HF和碱金属蒸汽等有害杂质。
在常规工艺中,脱硫和除尘作为独立的单元操作分别在各自的装置中完成。
从气体中去除或捕集固态或者液态微粒的设备称为除尘器。
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
机械除尘器是指利用质量力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重力沉降室:工作原理: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除尘装置。
气流进入重力沉降室后,流动截面积扩大,流速降低,较重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
惯性除尘器:工作原理:沉降室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挡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板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尘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使其与气流分离。
旋风除尘器:工作原理: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
电除尘器是指利用高压电场使尘粒荷电,在电场力作用下使粉尘从气体中去除的装置,与其他除尘器的根本区别在于,分离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不是作用在整个气流上。
工作原理:悬浮粒子荷电;带电粒子在电场内迁移和捕集;将捕集物从集尘表面上清除。
湿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惯性碰撞及其它作用捕集尘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可分为重力喷雾洗涤器、旋风洗涤器、文丘里洗涤器等。
通过对国内外脱硫技术以及国内电力行业引进脱硫工艺试点厂情况的分析研究,目前脱硫方法一般可划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等。
目前脱硫的几种工艺有: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工艺、炉内喷钙尾部增湿烟气脱硫工艺、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等。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的工作原理:将石灰石粉加水制成浆液作为吸收剂泵入吸收塔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以及从塔下部鼓入的空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达到一定饱和度后,结晶形成二水石膏。
经吸收塔排出的石膏浆液经浓缩、脱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0%,然后用输送机送至石膏贮仓堆放,脱硫后的烟气经过除雾器除去雾滴,再经过换热器加热升温后,由烟囱排入大气。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的工作原理:由锅炉排出的未经处理的烟气从吸收塔(即流化床)底部进入。
吸收塔底部为一个文丘里装置,烟气流经文丘里管后速度加快,并在此与很细的吸收剂粉末互相混合,颗粒之间、气体与颗粒之间剧烈摩擦,形成流化床,在喷入均匀水雾降低烟温的条件下,吸收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CaSO3 和CaSO4。
脱硫后携带大量固体颗粒的烟气从吸收塔顶部排出,进入再循环除尘器,被分离出来的颗粒经中间灰仓返回吸收塔中。
3、介绍并分析设计任务。
1. 课程设计题目某燃煤锅炉房烟气除尘脱硫系统设计2.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使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所要求的基本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案及设备的独立设计能力,锻炼学生查阅和收集专业资料和设计手册的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3. 设计原始资料燃煤量:1550 kg/h(台)排烟温度:150 ℃空气过剩系数:1.36烟气出口处离地面:2.5m锅炉型号:SZL10-1.6型,共3台烟气密度(标准状态下):1.3 kg/m3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8%当地大气压:98 kPa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1.9℃空气含水(标准状况下):0.016 kg/m3煤的工业分析值:C Y=67.85%;H Y=4.12%;S Y=2.52%;O Y=5.56%;N Y=1.22%;W Y=10.30%;A Y=16.12%;V Y=12.08%粉尘粒径分布:15~25 8~15 5~8 3~5 1~3 ≤1粒径(μm)含量(%) 3.6 4.8 59.2 27.1 4.2 1.1按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标准状况下):200 mg/m3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标准状况下):900 mg/m34.设计内容1、基本物料衡算:计算燃煤锅炉排烟量、烟尘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及净化效率的计算;2、净化系统工艺方案的确定;3、主要设备尺寸的计算;4、官网布置及计算:确定各装置的位置及管道的布置,并计算各管段的管径、长度、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及系统总阻力。
5、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根据净化系统处理的烟气量、烟气温度及系统总阻力等的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及电动机的种类、型号和功率。
6、编写设计说明书,用CAD完成设计图纸1~2份,需做一份系统立面图,可选做一份主要设备尺寸图。
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2.1 物料衡算根据基础资料计算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除尘效率和脱硫效率。
2.1.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34.761.867 5.560.70.7(/)Y Y Y Y aQ C H S O m kg '=++- 式中 C Y ,H Y ,S Y ,O Y ——分别为煤中各元素所含的质量分数。
)/(02.7)0556.07.00252.07.00412.056.56785.0867.1(76.43kg m Q =⨯-⨯+⨯+⨯⨯='α2.1.2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空气含湿量16g/m 3)31.867(0.375)11.2 1.240.020.790.8(/)Y Y Y Y Y Sa a Q C S H W Q Q N m kg '''=++++++ 式中 aQ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kg m /3) ; W Y——煤中水分所占质量分数,% ;N Y ——N 元素在煤中的质量分数,% 。
)/(57.70122.08.002.779.002.702.0103.024.10412.02.11)0252.0375.06785.0(867.13kg m Q s =⨯+⨯+⨯+⨯+⨯+⨯+⨯='2.1.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1(02.1Q 3s kg m Q a Q a s'-+'= 式中 a ——空气过量系数;sQ '——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kg m /3; aQ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kg m /3。
标准状态下烟气流量Q 应以h m /3计,因此,设计耗煤量⨯=s Q Q 。
337.56 1.02(1.361)7.0210.14(/)10.141550347151(/)s s Q m kg Q Q m h =+⨯-⨯==⨯=⨯⨯=设计耗煤量2.1.4 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Y3sh sd A C (kg /m )Q ⋅= 式中 sh d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质量分数;A Y——煤中不可燃成分的含量; s Q ——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kg m /3。
)/(1086.2)/(1086.214.101612.018.03333m mg m kg C ⨯=⨯=⨯=-2.1.5 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263210(/)Y so sS C mg m Q =⨯ 式中 S ——煤中含可燃硫的质量分数;s Q ——标准状态下燃煤产生的实际烟气量,kg m /3。
)/(1097.41014.100252.023362m m g C so ⨯=⨯⨯=2.2 工艺方案的比较和确定根据排烟性质、经工艺系统处理后的目标要求及技术成熟度等其他方面,确定合理工艺流程,说明理由,并对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单元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CCJ/A-10冲激式除尘器,它是湿式除尘器的一种。
由除尘器本体、通风机、溢流箱、排灰阀等部件组成。
溢流箱解决了普通水箱无法达到均衡、自动控制水位的欠缺。
该除尘装置具有净化粉尘的同时,又能有效的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特点,且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厂输煤系统、锅炉采暖等领域中烟尘及粉尘的控制。
第三章 工艺计算3.1 除尘器设计3.1.1除尘器应达到的除尘效率1s C C≥-η 式中 C —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3/m mg ;s C —标准状态下锅炉烟尘排放标准中规定值,3/m mg 。
32001 2.86100.930193.01%η≥-⨯==3.1.2除尘器工况下的烟气流量 3(/)QT Q m h T''= 式中 Q ——标准状况下的烟气流量,h m/3;T '——工况下烟气温度,K ; T ——标准状态下的温度,273K ;P ——标准状况下的压强,101.325KPa ;P ——工况下的压强,Pa 。
347151(150273)27373058.143(/)QT Q T m h '⨯+'===则烟气流速为: 373058.14320.29(/)36003600Q m s '==3.1.3除尘器的选择与确定该燃煤厂锅炉排放烟量不大,但其烟气含尘浓度及含硫浓度都比较大,应该考虑烟尘的粒径分布、除尘效率、工况的烟气流量及脱硫效率等确定除尘器的种类、型号及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