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笔记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1.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

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

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异与类型。

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

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某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某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答案要点:“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某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社会生存社会属性社会心理需要
管理的出发点
“行为举止要符合所承担的角色”
第二节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
人性观念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年代
人性
观念
管理
理论
代表
人物
管理措施
管理重点
管理职能
奖惩措施
领导体制
20世纪
20年代之前
经纪人
X理论
泰勒等
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或任务为中心
传统管理职能
外部,胡萝卜加大棒式
专制集权式
20世纪30年代
2、管理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对员工进行管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形象建设、社会心理气氛建设,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推动政治文明与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树立参管意识)。
封建制度的长期影响是中国人的服从意识根深蒂固,缺乏创新意识和参管意识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目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4、不讲人情;赏罚分明。
5、支薪用人;
6、书面案卷;档案资料收集。
7、资源控制;合理使用资源。
(四)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管理原则
三、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1、人与机器的关系;考虑人使用机器的特点,人及匹配工程心理学,研究人及匹配
2、人与事的关系;让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工作认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3、人与人的关系;管理心理学
(一)什么是“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也叫“唯利人”和“实利人”。
1、麦格雷戈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及其指导下的管理理论概括为X理论。其要点如下:
⑴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
⑵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任责任。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1.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

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

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异与类型。

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

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 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1、"经济人" 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 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 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 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答案要点:“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管理心理学 笔记 (2012年10月9日)

管理心理学  笔记 (2012年10月9日)

管理心里学笔记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与意义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一、关于组织管理核心的基本观点1、人是组织的主体,要靠人来实现组织目标;2、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3、在组织中要建立已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二、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研究组织中人-----人系统;2、研究组织中人的心里因素;3、研究组织中的内环境系统。

第二节管理心里学的任务一、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二、研究个体心里与管理三、研究群体心里与管理四、研究领导心里与管理五、研究组织心里与管理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以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行为,并通过对外在的分析去推测人们的心里状态。

优点:目的明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取得一套系统的材料,在心理学研究汇总广泛应用。

缺点: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材料比较肤浅,研究中期过长,最好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2、谈话法:研究者通过与他人个别交谈,采用人际口传信息沟通的途径来探索他人心里状态的研究方法。

根据谈话的目的不同分为:通用谈话法专题谈话法优点:简单易行,可以及时获得第一手材料。

缺点:面对面谈话增加心里负担,使人产生防御心理,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谈话技巧。

3、实验法:研究者在认为的、严格控制的环境中,通过有效的因素变化来分析被试心里现象的研究方法。

①实验室实验:在具有特殊设备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优点:实验条件控制严格,程序设计科学,记录系统完善,主试有诱发反应的主动权。

缺点:具有很大的认为性,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实验所得的结果很难在实际中应用。

②现场实验:在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验。

优点:研究目的明确,研究条件严格,可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

缺点: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4、问卷法: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量表对大量被试者进行纸笔式调查研究的方法。

常用的问卷形式:①选择法:要求被试者从诸多的可供选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方案的问卷形式。

②是否法:要求被试者对问卷中提出的每个问题,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进行“是”或“否”的简单选择的问卷形式。

管理心理学笔记,绝对考点!

管理心理学笔记,绝对考点!

管理心理学笔记,绝对考点!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是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原则、方法,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管理过程:生存过程(技术管理):物质资料、设备、技术、劳力等社会过程(心理管理):管理制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管理心理学主演研究管理过程中的社会过程,即心理管理。

2、与管理心理学相近的学科名称工业社会心理学(闵斯特伯格)、组织心理学(薛恩)、组织行为学(卢盛忠)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多门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是管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交叉。

2、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人性假设与管理A、经纪人假设与x理论B、社会人假设与人群关系理论C、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D、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E、全面自由发展人假设与Z理论F、自我超越人假设与学习型组织理论2、个体心理行为与管理A、个性与管理(能力、气质、性格与管理)B、社会知觉理论与管理C、需要动机与管理(激励理论)50分D、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与管理3、群体心理与管理A、群体规模与规范B、群体决策与群体凝聚力C、群体中的人际关系D、群体的沟通与冲突4、组织心理与管理:组织与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一、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二、研究的方法1、观察发2、谈话法3、实验法4、问卷法5、测验法6、个案法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管理学基础一、古典管理理论对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影响1、科学管理理论A、该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著有《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选择B:泰勒的成长过程:学徒—工人—领班—车间工长—车间主任—总机械师—总工程师C:泰勒的实验:搬铁块—时间动作分析实验D、泰勒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劳动定额制工时定额制计件工资制工作流程图等E、泰勒科学管理四原则a、劳动要有科学的方法以代替仅凭经验的方法b、对员工要进行挑选、教育和训练c、管理者要真心的与员工们合作d、管理者要与工人有严格的责任分工F、与泰勒同时代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甘地—计划图表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分析研究2、计划管理理论A、代表人物:法国亨利.法约尔。

管理心理学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1、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管理心理学是未来管理学科的核心内容(2)管理心理学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完善(3)管理心理学有助于企业和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经济效益2、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启发“经济人”假设基本观点:(1)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的逃避工作(2)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必须对其施以强迫、控制、甚至是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

(3)大多数人天性缺乏进取心,不愿意承担风险,并甘愿接受人的领导,接受指挥。

(4)人天性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自身的安全看的高于一切(5)人缺乏理性,易受外界影响作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启示(1)以“任务管理”为重点(2)“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即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法(3)少数人参与管理“社会人”假设基本观点(1)人们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2)人们从工作中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乐趣和意义(3)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启示:(1)管理者除了应该注意工作,完成生产任务外,更应该注意关心人,满足人在从事某项工作的各种社会需要(2)管理者不应只注意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而应该更重视员工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他们的归属关和整体感(3)管理者应该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惩制度,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4)管理者不应局限于自上而下的活动方面,而应在上级和下级之间起到联络员的作用(5)让员工参与管理满足其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人”假设(1)人们总是勤奋的,人们乐于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2)人们对于自己参与的目标,能够实现自我知道与自我控制,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3)人们投身于组织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成就感(4)人们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而且追求责任(5)人们大多有解决问题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1)管理重点的改变,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2)管理职能的改变,工作的设计师和服务者(3)奖励方式的改变,主张内在的激励来满足人的成就需要(4)管理制度的改变,保证员工充分变现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的制度“复杂人”假设(1)人的需要是丰富而复杂的(2)人们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变化,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不同的工作单位会产生不同的需要(5)没有一套适用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人烦人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启发: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3、气质、性格、能力在管理中的应用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1)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2)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高低(3)气质类型对工作的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影响(4)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5)在人员优化组合上要注意气质类型的互补性(6)在人员培训时要注意气质类型的顺应性性格在管理中的应用:(1)了解员工的性格(2)不同性格的人任命不同工作(3)组织团队时,要注重将不同性格的人组合一起能力在管理中的应用:(1)做到人尽其才(2)在招聘员工时注意工作对能力的阔限性避免能力过高火过低(3)在优化组合时,注意员工能力的互补性4、性格的概念: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以及在这种态度的支配下习惯的行为方式5、能力的概念: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的所具备的心理特征6、气质的概念:是一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变现为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强度及稳定性7、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对此食物的整体反应8、感觉:是人脑对于当前客观事物个别性的直接反应9、感觉与知觉的差别(1)知觉是对整体事物的反应(2)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在感觉上进一步深化直觉是在感觉上形成的10、社会知觉:即个人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管理心理学考试笔记

管理心理学考试笔记

管理心理学考试笔记第一章1良管理任务,不时提高任务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完成组织目的与团体的全部开展的一门学科。

2、~的研讨内容:动机管理、认知管理、心情管理、行为管理和组织管理。

3、~学科性质:~是介于管文迷信和心思迷信之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也与其他众多学科有亲密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同时,~与管理实际严密相连,其研讨素材来源于管理实际,研讨结果又要回到管理实际中去,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学科。

~既有自然迷信的性质,又有社会迷信的性质。

4、~中的两种取向:心思学取向的~:是基于心思学的或从集体角度动身的~。

看效果比拟微观,注重集体层面的效果和行为面前的潜在机制,侧重于从心思学的角度动身,用心思学的实际、知识和方法来讨论相关效果,说明和解释相关的现象。

管理学取向的~:是基于管理学的或从组织角度动身的~。

只在为管理层或指导层出谋划策,教会他们如何管理员工,以便有好的业绩和效绩。

看效果比拟微观也比拟务虚侧重于用管理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讨论相关效果,说明和解释相关的现象。

5、~中的研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检验法、个案法。

第二章1、~构成的标志:~来源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趋于成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构成标志是1958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利维特«管理心思学»一书的出版。

2、~发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在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开展,消费的社会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时提高。

3、~发生的实际背景:①人际关系实际——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著名的«工业文明中的人的效果»一书,初次提出了人际关系实际,标志着行为迷信实际的降生。

②群体动力实际——勒温:行为公式:B=f〔P,E),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集体,E表示环境,公示说明,集体行为是集体外部力场与所处环境力场的函数。

③需求层次实际——马斯洛: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平安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完成需求。

《管理心理学》小抄笔记

《管理心理学》小抄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前言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范围个性心理、群体心理、领导行为、组织心理二.学习其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5.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三.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四.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个案法关于人性的假设1.管理者对人有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2.1956年,雪恩、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人性假设归纳为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3.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1)尽管人们的需要时改善生活状况,但人们不仅仅是为谋生和金钱而工作2)多数人对组织任务极其管理方式的最初态度,总是从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做出反应的,但,这个态度是可以通过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和教育来改变3)我国,各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从长远来看是一致的,但近期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为此组织和个人双方都应该努力,使组织目标中能包含更多的个人利益,从而调动人们积极性,提高功效,增加满意度4)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主管人员应努力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分工,使更多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得到内在满足5)管理人员和工人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应说明教育、发扬民主、适当参与、启发自觉、提倡自治。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一.知觉的概念及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2.知觉从感觉开始,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3.人们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而不是现实本身为基础的,对于同一知觉对象,不同个体的知觉可能会有差异二.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兴趣与爱好、需要和动机2.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情景因素;对象的组合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知觉包括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3.管理心理学中将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五.社会知觉的内容1.概念: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人及个人间、群体间的知觉2.分类!)对人的知觉:以貌取人2)人际知觉:人与人间关系的知觉,有明显感情因素3)角色知觉: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4)自我知觉:人贵有自知之明六.知觉错误(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包括对物的错觉及对人的错觉(社会知觉偏见P109)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因某人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地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3.近因效应:由交往对象的最近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即最近印象4.刻板印象: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5.投射效应:以己度人,把自身情感、意志等强加到别人身上六.要学会自我暴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审查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来达到预期目的个性差异与管理一.性格与管理1.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性、意志型)2.向性说3。

管理心理学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

二、什么是管理心理学(一)概念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企业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企业中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综合性科学。

1.性质:是一门综合交叉科学2.对象:研究企业中的人以及人与人3.目的:在掌握企业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工作的和生产的最佳效益.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研究对象(1) 企业中个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2) 企业中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3) 企业中组织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2。

管理心理学对人研究的视角的变化•(1)要素研究阶段–限于将劳动者视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

泰勒的科学管理机器的附属人的尊严、人的独特价值、人的潜能、人的创造力均无从谈起,人在管理者眼中不过是为钱所困的人。

•(2)行为研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开始认识到是劳动者的行为在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

通过研究,他们发现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取决于需要,但人的需要是极为复杂的,经济需要仅仅只是人的需要之一。

没有将人的意识、情感等心理活动纳人研究视野。

•(3)主体研究阶段–将人视为管理的主体,将人的创造力作为经济最重要的推动力,自始至终以人为本,通过挖掘人的创造力来求得经济的蓬勃发展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人的认识的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一飞跃是由于美国经济在20世纪后十年令人吃惊地高速增长而得以全面确立的。

• 3. 理解(1) 从管理的内涵上看群体性\目的性\共同性(2)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①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②科学技术越发展,管理中人的因素越重要③人永远是而且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3) 企业成败的评价指标应该是职工的心理评价①方向感②信任感③成就感④温暖感⑤舒适感⑥实惠感(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企业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管理心理学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入门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现象(为提升工作组织“人的管理”工作的绩效)二、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了解组织背景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2.提升组织管理者个人和整体的职业素质与工作绩效。

3.培养新型管理队伍和新型员工。

三、学习管理心理学应逐步确立的几种认识(一)成事在人(二)组织即人(三)心理因素是生产力(四)人性有善有恶(五)环境很重要(六)组织要追求心理绩效(七)组织和员工要双赢(八)组织要不断向善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发生发展一、20世纪初,工业心理学出现(开端)1.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工厂出现, 工厂管理的重心是不断提高产量和节约成本,为资本家赚取更多利润, 工厂管理简单、粗暴、血腥,工人沦为工业奴隶。

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3.1886年5月1日,芝加哥二十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大罢工, 工厂管理亟待改善。

4.雨果·闵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工业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家应为工厂提高生产效率服务5.20世纪初的工业心理学:内容:工作分析:了解工作对人的要求;设计心理测量表,用于选拔和培训工人;疲劳研究;工作条件优化,保障最佳效率二、30年代,人际关系理论提出(雏形)(一)梅约Elton Mayo(1880-1949)与霍桑实验内容:第一阶段(1924-1925年):照明实验第二阶段(1927-1932年) :梅约小组福利实验// 访谈实验// 群体实验群体实验中非正式群体主要特征:1.自发形成,关系亲密,排外2.拥有不成文的规范,不得违背3.拥有富有权威的领袖4.影响力巨大,甚至超越正式群体。

(二)梅约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中提出“人际关系理论”1.主要思想:(1) 工人是群体中的一员,是追求人际和谐、社会归属的社会人(social man),不是唯利是图的经济人(economic man)。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节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治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别心理:处在组织治理过程中的小我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感化互相阻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籄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治理心理学与相干学科的关系。

1、治理心理学与通俗心理学。

通俗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样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畴包含: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治理心理学与通俗心理学的接洽与差别。

①治理心理学要应用通俗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样规律,并使之在治理活动中具体化,明白得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俗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常识都邑在治理中发挥感化。

②通俗心理学与治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差不多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治理心理学以通俗心理学为差不多,并在此差不多上研究治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专门规律。

2、治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eB5 4接洽与差别①治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械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械、情形互相感化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治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互相感化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成长偏素来看,必定涉及治理心理学的研究,治理心理学也须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偿。

3、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接洽与差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产生互相感化的情形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重要包含:1、小我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阻碍2、群体心理活动对小我心理活动的阻碍3、小我与小我之间心理活动的互相感化、互相阻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互相感化、互相阻碍这些内容在企业治理范畴中的具体化也确实是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常识在企事业治理中的应用也确实是治理心理学的全然内容。

管理心理学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管理的定义模式——“人——人——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A:个体心理B:群体心理C:组织心理2.※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两者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2.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人的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

4.人的个性:“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四、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1.管理包括两个部分:“物和人”<1>物的管理是指对“劳动工具、对象和过程”的管理。

<2>人的管理是指对“人的行为的管理”。

<3>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2.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1>个人心理活动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3>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影响。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1>管理心理学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行为因素”。

<2>心理是行为的内在形式;而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注: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它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也叫理论背景)1.心理技术学名称——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在1903年提出的,而对其进行研究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闵斯脱博格”在1912出版《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一书。

在这本书中他论述了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

管理心理学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第一节管理与心理一、管理的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从起源来看,它与人类的劳动、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几乎是同步的,它是人类协作劳动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方式。

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力与促进社会生产力、经济活动以及社会其他活动健康、持续、稳定、有效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工业革命之后,人们才将管理引伸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之中。

管理有广狭之分:狭义的管理主要指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企业管理与经济管理,也包括教育、科技、军事、后勤等各种管理活动,广义的管理即一般管理,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管理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我们认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对象企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活活动与经营活动。

其中采购可附属在生产部门。

(三)管理的职能1.管理的总职能:指一切单位和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与发展、变革与创新等现代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具体职能包括:(1)管理的传统职能:1.计划(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2.组织(即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与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3.指挥(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与激励)4.控制(即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的监督、纠正与调整)5.协调(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2)管理的现代职能有:1.信息(即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储存、提取、应用、管理与开发,以及有效进行意见交流与信息沟通的职能)2.决策(即出主意、想办法、做出合理选择与决定的过程)3.激励(是从指挥职能独立出来的动机激发与调动下属和员工积极性的职能)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即有效进行基础与应用科学的研究、现代化技术与高新科技产品的创新活动、营销战略创新、组织和项目的开拓发展与创新、组织的重新设计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创新)。

管理心理学 读书笔记

管理心理学 读书笔记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第一篇管理单元:对人类个体的研究1.1 许多心理目标都不同于生理目标,它们是无限定的,非具体的。

人摄取了一定量的食物之后,便暂时消除了饥饿感;可是,人在赢得了某种程度的声望后,却不一定会感到满足。

名誉及心理目标看起来是朝生幕死而又没有止境的。

人的心理目标永远也不会得到穆族,故此,原因和动机也就永远不会消失。

P81.2 匮乏模式:它们总是感动坐卧不安、心绪不宁,却又书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们大多数人都时常会有这种体验,感到受到某种内在的压力,而又无法找出消除这种紧张感的具体目标。

P91.3 人类最终都在追求一种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

P91.4 成长动机:人的本性就是追求更多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满足。

人即使充足、舒适,也不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1.5 如果习惯意味着无原因或无目的的重复行为,那么,无论是成长模式还是匮乏模式都在习惯概念上楼又大量余地。

如果习惯一词在此适用,那它就应是指试图满足某些特殊需求的特殊方式。

1.6 我们对他人心理需求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他人性格的判断1.7 极端的依赖,作为一种手段,会激发出其他的需要。

如果依赖得到了维持现有需求的程度,而这些需求又是一个人无法单独得到满足的,那么人的感觉就很可能是积极的、友善的、充满琴情的、具有保护性的、感谢的,而且他又会随之产生强烈的社会需求。

如果依赖不但不能满足现存的需求,反而起到了阻碍作用,那么人就很可能产生愤怒和敌意的感情,且就会更急迫的希望独立自主,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

1.8 美国妇女存在着极大的“成功恐惧”。

主要原因是由于有抱负的妇女不是对自己的成功持疑心态度,就是唯恐成功会使自己的变得不像女性,会使自己与男性出现危机。

其次,人们认为,由于妇女受传统的社会化的影响,总是想取得替代性的成就,而不是直接的成就,也就是说,妇女被灌输的是如何通过利用与他人的关系(通过赞助他人或控制他人)来干事情,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这个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心理学笔记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动机管理,行为管理,情绪管理,认知管理,组织管理。

动机管理动机概述、激励理论、激励理论的运用认知管理知觉与印象管理、记忆与学习、思维与决策情绪管理情绪劳动与管理、应激与挫折管理、员工倦入与管理行为管理领导概述、领导策略与方法、领导者的选拔与培养组织管理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西方经济学当中,相继出现了四种主要的任性假设:经济人假设X理论、社会人假设和人群关系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近年又出现了文化人假设和决策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和X理论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把多数人看成是懒惰的、胸无大志的。

特点是严厉的奖惩措施,主要以金钱来刺激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局限性:1、金钱至上的管理模式无法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不符合管理的本质。

3不重视人的思想情感,发挥不了人的积极作用。

合理性:符合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社会状况。

社会人假设和人群关系理论社会需求、特点: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调动生产积极性有决定性的作用,物质利益只是次要因素。

局限性:突出了人际关系对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却忽视了工作任务,工作本身的重要作用。

合理性:1、加深了对人的认识。

2、丰富了激励理论3、改变了管理重心。

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人们重视自我、发挥潜能、展现才华。

把人看成是积极向上的。

Y理论在管理重点(人的尊严和发展)激励方式、管理制度、管理职能上都有相应的改变,其局限性在于仅仅把管理建立在自我实现得潜能和奋发向山的本性上是靠不住的。

它忽视了主体能动性和社会现实的关系。

合理性在于为职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空间。

复杂人假设和超Y理论不通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人,人的个性各不相同、人在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下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也多样化。

局限性:强调人的差异性却忽视人的共性不利于寻找和发现管理的一般规律。

合理性:针对不同的环境,管理方式灵活。

文化人假设与Z理论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的心理与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人的价值观等内在因素决定的。

文化人假设和Z理论提出了新的管理视角,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强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培育和塑造。

在此基础上着眼于管理模式的建构,提出了新的管理模式,从而使管理者透过企业管理的理性层面挖掘出内在的无法用理性加以涵盖的文化层面,即职工的文化素养。

决策人假设在外部环境影响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单凭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已很难提高管理效绩,只有充分调动工作者的大脑才能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局限性:过分强调组织应尽量、尽快将环境影响、决策前提的变化程序化、规范化,强调组织的稳定、有序,这就在事实上忽略了个人在工作中的创造性。

个人的工作能动性是建立在被动接受性息基础上的,因而员工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合理性:目的和手段是可调节的变量。

关注整体的同时关注部分。

关注整体形势的变化来为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条件(特别是信息变化)博弈论博弈论是研究人们互动行为决策的理论,这一理论为思考人类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每个人采取特定的行为能得到什么好处,不仅取决于这个人自己的行动,也取决于其他人对这个人特定行动的反应,即在一个交互式的行动环境中,人们的利益时相互依存于对方的行动的。

因此,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而采取行动时,必须考虑到其他人的行动选择。

博弈论在管理心理学中的运用1、理性人的悖论思考与决策人的满意原则2、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的博弈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实施激励和约束时,必须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和及可能采用的反应策略必须在充分满足被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去实现组织效用的最大化。

博弈过程是在目标约束下的博弈3、绩效考评博弈博弈期间,员工的合作策略指员工愿意根据实际工作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估,不合作策略则指员工有意识的掩盖自己的错误或拔高自己的工作绩效。

类似的,主管的合作策略指能够根据员工实际工作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估,而主管的不合作策略则指主管随意做出考核结果,更多的表现为宽容下属的决策。

心理学基础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观点关于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而潜意识被认为是三者当中最重要的,是人精神的动力来源,处于心理深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能冲动,二是被压抑的心理活动,后来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对之前的理论进行的修正,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层心理结构:本我是生物中的我,依据本能在行动;自我是现实中的我,依据现实要求在行动;超我是理想中的我,按照道德原则和理想在行动。

在人格动力方面,弗洛伊德认为驱动人行动的心理能量都来自于本能,一个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完全取决于本能在人格结构中的配置和流动。

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美国华生认为人类行为完全来自于学习,尤其是早期训练,而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

华生指出,复杂的行为是由一系列简单的反应联结起来的,而联结的关键就是现行反应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成了后继反应的条件刺激。

不论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来。

新的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赫尔斯金纳托尔曼赫尔认为除了有机体主动学习之外,强化也是行为形成的另一种机制。

斯金纳认为,只要我们为人类可观察的行为设置好恰当的刺激,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好行为而无需要考虑心理内部发生了什么。

托尔曼认为,有机体不是对简单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有目的性。

在有机体与其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有一个中介变量,这就是个体的认知。

新的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班杜拉榜样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罗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价值和潜能,认为人生来具有向善的一面,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共同趋向。

马罗斯的观点提出,个体成长反战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有多种不同的性质组成的。

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认知心理学…….动机与管理1、动机的含涵义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他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

而这种原动力经由个体对目标的认识,将外部诱因转变为内部需要,进而推动个体去从事某种活动。

动机包含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因素:需要——驱力——诱因。

2、动机的作用与功能激发功能、导向功能、维持功能、调整功能。

3、动机与工作效率并非动机越强,工作效率就越高。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人任务上,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总体上需要的最佳动机水平较高,在难以适中的任务中,中等动机水平可以使工作效率最佳,在困难和复杂的任务上,则需要的是较低的动机水平。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4、动机认知一致性理论认知平衡理论人的社会认知是一个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通常个体的圣体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出现认知矛盾变回打破这种状态,使主体甘受到压力与不快,在保持心理平衡需求与消除不快情感需要的驱使下,个体就会采取行动使其认知系统恢复平衡。

P-o-x(p代表个人,o代表另一个人,x代表一些目标对象)认知失调理论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

失调的程度同谋一认知矛盾的重要性成正比。

失调程度还依赖于失调的认知数目与协调的认知数目的相对比例。

失调程度=失调的认知数目·认知要素的重要性/协调的认知数目·认知要素的重要性减小失调的三种三种方式(1)改变某一认知因素,使其与其他因素之间失调的关系趋于缓和。

例如我喜欢抽烟和抽烟有害健康是不协调的两个因素个体就可以通过减少抽烟量和收集吸烟无害健康的证据来缓和认知失调。

(2)突出某一需要的重要性,使其战胜另一认知因素。

可以特别强调吸烟的危害性,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彻底戒烟…(3)增加新的认知因素来协调已有的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

只要…就能….归因理论当个体面对成就情景中各种特定的行为结果时,他会有意无意寻找其产生的原因找到的原因不同,个体随后的动机水平也就不同。

三个维度:部位、可控制性、稳定性。

(1)当失败被归因于稳定、内部、不可控的原因时,则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失败被归因于不稳定、内部、可控制的原因时,则不会弱化甚至还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2)当成功被归因于稳定内部可控制的原因时,将会强化机一部活动的动机。

而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外部不可控制的原因时,则无阻于强化甚至还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动机的种类一、动机的一般分类生理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主导动机和辅助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亲和动机、工作动机、动机的激发(1)激发动机的内在起因首先,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并激发组织成员的主导动机。

其次,由于动机的激发与需要的满足时密不可分的,所以管理人员应该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

最后,使员工认清自己的目标。

(2)设置与运用动机的外在诱因外在诱因主要指个体行为的目标和奖赏、惩罚等。

(3)利用员工的自我调节能力。

(4)对员工进行归因训练动机的调适动机方向的调适(方向上有是偏颇的动机,调适状态-引导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方向)动机强度的调适(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任务的难易程度来调整动机的强弱)动机稳定性的调适(采取相应的策略保持动机的状态)动机清晰度调适(个体行为动机的意识程度)第五章激励理论一是什么激发或驱动行为的?1 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5个层次由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的需要分等分层,像阶梯一样逐渐上升。

未被满足的需要才有激励作用。

需要层次诱因管理制度与措施生理需要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时间(休息)住宅措施、福利设备安全需要职位的保障、意外的防止雇佣保证、退休金制度、将抗保险制度、意外保险制度社交需要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协谈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度、互助金制度、娱乐制度、教育训练制度尊重需要地位、名誉、权利、责任、与他人薪水之相对高低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制度、奖金制度、选拔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自我实现需要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这就是说,当员工低层次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不要奢望他们有更高的献身精神,应该把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放在首位;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时,又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用物质奖励来刺激他们,应该创造更好的工作和人际环境,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要。

在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企业或者组织员工需求层次的高低,应作为企业或组织管理成败的标志之一。

员工需求层次越高,说明这个企业管理月成功,反之亦然。

双因素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导致满意的因素,往往与工作内容与工作成果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