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平淮西碑》被推倒的原因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黄山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阶段晚期代表性遗址。
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鼍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
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
据此可知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C.古国阶段晚期初步形成礼制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2.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高门子弟很少屈尊接受察举。
但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
由此可知当时A.中枢机构遭到士族垄断B.选官缺乏选贤任能精神C.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停滞D.专制集权程度有所强化3.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之乱之后,宪宗命其撰写《平淮西碑》,但不久之后该碑被磨。
现存文人笔记中对韩碑被磨有三种说法(见表1)。
据此可知元和中,有老卒推倒《淮西碑》。
帝怒,命缚来杀之。
【唐】丁用晦《芝田録》囚至,曰:“碑中只言裴度功,不述李愬力,微臣是以不平。
”命放罪,敕段文昌别撰。
石烈士名孝忠,猛悍多力,尝为李愬前驱。
一旦,熟【唐】罗隐《说石烈士》视裴碑,大恚怒,因作力推去其碑。
吏执之诣前,孝忠云云,上因得淮西平贼之本末,命段学士更为之。
【宋】孔平仲《续世说》等退之《淮西碑》多归裴度功,李愬妻唐安公主不平,诉之于帝,谓愈文不实,遂斲其碑,更命段文昌为之。
表1A.段文昌所撰碑文可信度高于韩碑B.时人质疑韩碑过度美誉裴度C.韩碑被弃原因在于宪宗听信谗言D.文献互证即可还原历史原貌4.宋代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商业性农业比种植粮食作物获利更多。
一些地方将田地改成桑田或改种酿造酒曲用的糯米、制糖用的甘蔗等,甚至还出现了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
韩愈反对迎佛骨的故事简介
韩愈反对迎佛⾻的故事简介 唐宋⼋⼤家之⼀的韩愈之所以这么被佛教徒惦记,因为他的《谏迎佛⾻表》。
在历史上,韩愈是不信佛的。
但是偏偏唐宪宗是信佛的。
所以就发⽣了韩愈反对迎佛⾻的故事。
反对迎佛⾻ 唐宪宗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觉得脸上光彩。
他决定⽴⼀个纪功碑,来纪念这⼀次⼤胜利。
叫谁来写这个碑⽂呢?恰好裴度⼿下有个⾏军司马韩愈,擅长写⽂章,⼜跟随裴度到过淮西。
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草《平淮西碑》。
韩愈是唐朝⼀位杰出的⽂学家,河南河阳⼈。
他认为⾃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风⽓不好,连⽂风也衰落了。
许多⽂⼈写的⽂章,喜欢堆砌词藻,讲求对偶,缺少真情实感。
他决⼼对这种⽂风进⾏改⾰,写了不少散⽂,在当时发⽣了很⼤的影响。
他的主张和写作实践实际上是⼀种改⾰,但是也继承了古代散⽂的⼀些传统,所以被称做“古⽂运动”。
后来,⼈们把他和柳宗元两⼈称为“古⽂运动”的创导⼈。
韩愈不但善于写⽂章,还是个直⾔敢谏的⼤⾂。
在他写完《平淮西碑》之后,⼜发⽣了⼀件得罪朝廷的事⼉。
原来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
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有⼀座宝塔,叫护国真⾝塔。
塔⾥供奉着⼀根⾻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节指⾻,每三⼗年开放⼀次,让⼈瞻仰礼拜。
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顺,⼈⼈平安。
唐宪宗给⼈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隆重地迎接到长安。
他先把佛⾻放在皇宫⾥供奉,再送到寺⾥,让⼤家瞻仰。
下⾯的⼀班王公⼤⾂,⼀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
许多⼈千⽅百计想弄到瞻仰佛⾻的机会。
有钱的,捐了⾹⽕钱;没钱的,就⽤⾹⽕在头顶、⼿臂上烫⼏个⾹疤,也算表⽰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了。
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这种迷信的事。
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
他⼜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那些被贬的文人
那些被贬的文人1.韩愈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
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地区大旱。
韩愈查访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
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
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火。
他奋笔疾书,向皇上递交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映真实情况,并请求减免这一地区的租税。
韩愈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视,反而在小人谗言之下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公元813年(元和十四年),早已被调回长安的韩愈又以一篇《论佛骨表》上疏直谏,对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宪宗加以劝诫。
他在文章中恳请,将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灾殃,由臣承担,上天鉴福,绝不怨悔”。
可唐宪宗读后大为震惊,要对韩愈处以极刑。
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他才幸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
被贬后,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他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2.白居易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
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
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
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
韩愈贬潮诗浅论
第 28 卷 总第 136 期Vol. 28 Sum No. 1362019 年第 4 期No.4. 2019广东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收稿日期】2019-05-13【作者简介】 李卉(1993-),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韩愈贬潮诗浅论李卉(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摘要】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家,韩愈的生平和创作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但是历史上对于韩愈贬潮期间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轨迹颇有异议。
通过对韩愈贬谪潮州事件始末的分析,可以还原真正的韩愈形象。
解读韩愈贬潮期间的四十三首诗歌,可深刻理解韩愈贬潮诗中自省自怜、抑郁不平、赠别寄情以及他的儒家思想、“不平则鸣”的文学思想。
韩愈贬潮诗的这些思想特色体现了这四十三首诗歌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韩愈;贬潮诗;思想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2x (2019)04—0059—05韩愈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不容小觑,他“文起八代之衰”[1] 627,但在研读他的诗歌时,发现历史上对他在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贬谪潮州时期的行为表现有诸多质疑。
当我们从其贬谪潮州时期的诗歌创作入手,分析其所欲表达的主题内涵,归纳这些贬谪诗中的思想特色,或许能还原一个真正的韩愈形象。
贬谪诗历史悠久,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等文人都写过著名的贬谪诗。
韩愈一生遭受过两次贬谪事件,以潮州之贬对其打击最大,他把遭贬的所思、所感、所悟以诗文形式呈现出来,在其四百多首诗歌中,贬谪诗有百首之多,占到四分之一。
根据钱仲联先生所编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以及钱仲联和马茂元点校的《韩愈全集》,笔者试整理出贬谪潮州时期诗作共四十三首,包括赶赴潮州路途中作、谪居潮州时作和量移回长安前作。
唐宪宗让韩愈写的碑文
唐宪宗让韩愈写的碑文
唐宪宗让韩愈写的碑文是《平淮西碑》。
唐宪宗时,宰相裴度兼任新义军节度使和淮西宣慰处置使,都统军队平定淮西。
其时韩愈作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定以后,他随裴度还朝,宪宗诏其撰写“平淮西碑”。
韩愈以为淮西之役是裴度能坚持宪宗的主张取胜的,从整个战役看,他的作用更大些。
因而在碑文中稍侧于称赞裴度的功绩。
韩愈的这篇《平淮西碑》,歌颂了平叛战争,突出宰相裴度的战略决策之功,着眼于宣扬唐朝廷削平藩镇割据的战略方针和决策是正确的,这是战事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段文昌重撰的碑文,对李愬的功绩叙述充分,但在大处方面逊于韩碑。
李商隐的这首诗极力推崇韩氏碑文,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
宋代陈磨去段文,仍立韩碑,大是快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唐宪宗和韩愈的历史文献,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为什么韩愈在《平淮西碑》中对裴度的功劳言过其实,而没有说出李晟的贡献?
为什么韩愈在《平淮西碑》中对裴度的功劳言过其实,而没有说出李晟的贡献?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为什么韩愈在《平淮西碑》中对裴度的功劳言过其实,而没有说出李晟的贡献?特意看了韩愈的《平淮西碑》。
这个文章立足点就在于说李唐历代祖先如何英明神武,现在的皇帝如何排除万难、调度有方、神机妙算平定淮西。
从“曰:「度,惟汝予同,汝遂相予,以賞罰用命不用命。
」”这句话来看,韩愈以裴度功第一,可以:一、讨好自己的上司裴度,从他收取韩弘500匹绢做润笔费来看,韩愈并非不会讨好上司;二、通篇都是从历史性、帝皇角度来看待平淮西战事,都是说皇帝如何英明神武,韩愈通篇说裴度功第一,实质上就是说唐宪宗功第一,不过是以裴度来指代唐宪宗。
韩愈的处理本来没有错,错就错在他将战功第一的李愬拉低,和韩弘等人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给人造成奖赏不公的印象。
正如李愬的部下石孝忠对唐宪宗所说的一样“蔡平之后,刻石纪功,尽归乎丞相,而愬第其名也,反与光颜、重胤齿。
愬固无所言矣,设不幸更有一淮西,其将略如愬者,复肯为陛下用乎?” 奖罚不分明,日后将士还会真心搏命上战场吗?因此,韩愈之所以没有真实的表达平定淮西的李愬功绩,根本原因应该是他只是想大大的拍唐宪宗和自己上司裴度的马屁,结果却成为一个赏罚不明的例证。
不过唐宪宗还是明白人,后来还是推翻了韩愈的碑文,重新让段文昌重新写碑文,造成了历史上少有的一碑二文的现象。
《平淮西碑》也算是争执千年的历史公案了。
原因之一是碑文出于名家之手,他就是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其二是一碑二文,而所谓一碑二文的另一位作者,文采亦不逊韩愈,他就是时任翰林大学士的段文昌。
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割据林立。
《师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师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__________一、课内知识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得道者多助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不足为外人道也⑤会天大雨,道不通(2)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③吾师道也④或师焉,或不焉⑤孔子师郯子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⑦十年春,齐师伐我(3)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④朔气传金柝(4)惑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则耻师焉,惑矣③妖言惑众(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伐柯伐柯,其则不远(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②而耻学于师③其皆出于此乎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⑤不拘于时(7)其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③其皆出于此乎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⑤欲加之罪,其无辞乎?(8)乎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
今义:大家;许多人。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5)年十七,好古文古义:。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作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6)吾从而师之古义:。
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4.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吾师道也(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小学而大遗(5)孔子师郯子(6)而耻学于师5.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韩愈【平淮西碑】历史公案,为何争议不休?
韩愈【平淮西碑】历史公案,为何争议不休?本文导读:韩愈接到圣旨后,感到事关重大,虽然是一代文豪,但谨慎有加,“经涉旬月,不敢措手”,按照后来李商隐《韩碑》一诗的说法,“公退斋戒坐子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连续奋战七十天后,在818年三月方才写好进呈皇帝阅览。
碑文概述了藩镇割据、祸国殃民的严重性,突出了皇帝调兵遣将、布置平叛的英明,叙述了任命裴度为统帅、李愬雪夜入蔡州的战争经过,最后写皇帝论功封赏,歌功颂德,万民欢庆的场面。
整个碑文词采裴然,大气磅礴,浑然天成。
宪宗看后大喜,命人将碑文抄写数遍,凡是立功将帅每人赐给一篇,并诏令在蔡州刻石立碑。
蔡州原来有一通节度使吴少诚所立的政德碑,韩愈《平淮西碑》就在磨平政德碑旧石后改刻而成。
中兴名臣裴度之功,大文豪韩愈之文,确实是相得益彰,当世双绝,奇文一出,全国称颂。
难怪宋代葛立方赞叹道:“裴度平淮西,绝世之功也。
韩愈《平淮西碑》,绝世之文也。
非度之功不足以当愈之文,非愈之文不足以发度之功。
”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韩愈的《平淮西碑》,竟然引发了一桩历史公案。
事件的起因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其实就是四个字,李愬争功。
据《旧唐书·韩愈传》记载:“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
愬不平之。
妻出入禁中,因诉碑文不实。
诏令磨愈文。
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原来,少数人责怪韩愈的碑文中把裴度推崇得过高了,而没有把李愬写成战功第一人。
韩碑立好之后不久,就被李愬的部将推倒。
而李愬的妻子是唐宪宗姑母的女儿,可以在皇宫出入,她屡屡在唐宪宗面前诉说碑文没有将李愬功劳写好。
于是,唐宪宗便下令磨去韩愈的碑文,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于819年十二月重新将段文昌的碑文刻于其上。
就这样,韩碑变成了段碑。
自此之后,历代关于韩碑与段碑之争不断,先是争论碑文写作水平之高低,又争论裴度与李愬的功劳谁大,继而争论裴度与李愬的气度。
揭秘唐朝时的天价稿费之韩愈碑文一篇二十万元
揭秘唐朝时的天价稿费之韩愈碑文一篇二十万元揭秘唐朝时的天价稿费之韩愈碑文一篇二十万元这年头书商俯拾皆是,论出手大方,还数万榕的老总路金波。
众所周知,路金波给过王朔365万元的稿酬;还给过韩寒280万元的版税,折合一字28块钱。
据说到目前为止,路老板还在给畅销书作家们支付着动辄几百万元的稿费。
谁也不能否认,路金波已经在大陆出版界声名鹊起,但是如果把他扑通一声扔进历史长河,却显不出他来了,因为在中国文化史上,开稿费开得比路某还大方的'主儿,实在是多了去了。
宋朝人洪迈在《容斋续笔》里就提到过几位。
一位是唐宪宗时的大将韩弘,这人特能打,也特有钱,著名写手韩愈写《平淮西碑》,在碑文里猛夸了他,韩弘很高兴,一次寄给韩愈500匹绢。
按谭文熙《中国物价史》第109页所记唐朝开元盛世时物价,绢一匹值200文,米一斗值13文,韩弘寄给韩愈的500匹绢,大致相当于7690斗米。
又按左光明《中国度量衡考》第259页所记唐朝量器,当时一斗米约有13斤。
现在买13斤普通大米,大概需要26元,买7690斗则需要199940元。
也就是说,韩愈一篇文章就拿了近20万元稿费。
《平淮西碑》我读过韩愈那篇《平淮西碑》,全篇只有1505个字,换言之,每个字至少132元,这稿费标准明显比路金波开给韩寒和王朔的高多了。
据说在韩愈死后,刘禹锡给他写祭文,曾经用上四句话:“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
”假如刘禹锡老师未卜先知,大概会改写祭文,说韩愈“碑文一篇,二十万元,既压王朔,又盖韩寒”。
再一位是唐宪宗时的宰相裴度。
据洪迈《容斋续笔》第6卷记载,跟韩愈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写手皇甫湜给裴度写过一篇碑文,裴度按一个字3匹绢的标准支付稿费,皇甫湜嫌少,裴度只好升到一个字6匹绢。
如前所述,一匹绢折合15斗米,一斗米需要26元,说明当时一匹绢的价值是390元,裴度按一个字6匹绢签发稿费,等于把皇甫湜的稿费标准涨到了一个字2340元。
还有一位是唐朝后期著名诗人元缜的儿子,洪迈《容斋续笔》卷6说他给著名写手白居易签发过稿费,不惜拿出银制的马鞍、玉做的腰带以及丫环、马车和绫罗绸缎等等好东西,折合铜钱六七十万。
韩愈被贬的原因
韩愈被贬的原因韩愈被贬的原因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127]、教育家。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韩愈被贬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三十五岁的韩愈,出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可不知什么原因,贞元十九年去职了。
这期间他有《上李尚书书》,向工部侍郎京兆尹李实献文求助。
这一年京城附近大旱,李实欺瞒德宗,继往横征暴敛。
可韩愈却在上书里献献媚称颂李实说:“愈来京师,于今十五年,所见公卿大臣,不可胜数,皆能守官奉职,无过失而已,未见有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如阁下者。
今年以来,不雨者百有余日,种不入土,野无青草,而盗贼不敢起,谷价不敢贵,百坊百二十司,六军二十四县之人,皆若阁下亲临其家,老奸宿贼,销缩摧沮,魂亡魄丧,影灭迹绝,非阁下条理镇服,宣布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
赞李实“忠于君,孝于亲”。
韩愈随书献文章两卷十五篇,以为谒见之资。
上书不久,韩愈做了监察御史。
这时他又一反前态,与张署、李方叔写《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的奏疏,揭示旱灾实情说:“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
请求“特敕京兆府”当年“税钱及草粟等”。
韩愈因此事得罪李实被贬为阳山令。
宋代洪兴祖《韩子年谱》据韩愈近人李翱所作的行状和皇甫湜所作神道碑,对此事记述说:“是时有诏以旱饥蠲(juān免除)租之半,有司征愈急,愈与张署、李方叔上疏言,请宽民徭而免田租。
卒为幸臣所谗,贬连州阳山令。
”这里说的幸臣就是李实。
新旧《唐书》对此也有记载。
《韩集》中也收有此状。
这样的结果是韩愈没想到的,本为求进的奏疏不但没让他获益,反因得罪李实被贬到偏远的阳山做县令。
韩愈的`诗词《早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望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尽胜烟柳满皇都。
《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回,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谁收春色将回往,慢绿妖红半不存。
韩愈被贬的真实原因
韩愈被贬的真实原因韩愈被贬的真实原因历史上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第一人,非韩愈莫属,堪当不愧的No.1,小妞对他作死程度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绵延不觉。
话说,当时的大Boss是唐宪宗,也算勤勉政事,让国家从安史之乱中缓过劲来,并重振中央政府。
朕干出了点成绩,总得想办法好好犒劳下自己:1、朕要妹子?朕是正经人,后宫佳丽已三千,雨露均沾都得累死朕,此路不通;2、微服出巡?走访走访民情,舟车劳顿,哪还是犒赏自己,此路不通;琢磨来琢磨去,终于灵光一闪,计上心头。
搞点精神文明建设—迎佛骨!迎佛骨!迎佛骨!迎佛骨在唐朝其实是个传统项目,唐宪宗之前的各个皇帝大大小小都举办过五次,从来没人提出过异议。
朕真是太聪明了,竟想出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的好idea。
礼部一听,心里惶恐,Boss干了这么多大事,都没张罗给开个表彰大会,竟然让Boss自己开了金口,会不会治我工作失职之罪啊?担心都是白费的,刑部侍郎韩愈,表示不服。
照理说,这事儿归礼部管,跟刑部屁关系没有。
但韩夫子大义凛然,坚决要背这锅,给Boss洗洗澡治治病,把这种不正之风赶出朝廷。
于是就有了那篇著名的奏章,名叫《谏迎佛骨表》。
文章大致意思是说,Boss你别瞎折腾了,干过迎佛骨这种事儿的Boss,基本都没有好下场,就没一个长寿的,总而言之,这就是个坑爹的玩意儿!大Boss的这点小热情,被韩夫子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拔凉拔凉。
看完奏章后,Boss勃然大怒,当场撕逼,险些要了韩夫子小命。
多方劝阻才放出一句话:你侮辱我智商也就算了,竟然还咒我早死,你小子真不是个东西。
韩夫子最后申诉:“我是爱你的,你怎么就不明白呢”,然而卵并没有什么用,最终被贬,发配到十万八千里之外。
一代思想家、政治家就此落寞。
拓展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呈⑴水部张十八员外⑵其一天街⑶小雨润如酥⑷,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⑸一年春好处⑹,绝胜⑺烟柳满皇都⑻。
【注释】⑴呈:恭敬地送给。
⑵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
韩愈退之由来
韩愈退之由来韩愈退之由来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愈退之由来,一起来看看吧。
退之由来韩愈,唐代诗人,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
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名字的传说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
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去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
”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
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
”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
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
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
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
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
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
细数韩愈六次落榜
细数韩愈六次落榜细数韩愈六次落榜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下面是细数韩愈六次落榜,一起来看一下吧。
“公卷”延誉“通榜”推荐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秋,19岁的韩愈赴长安投奔族兄韩弇。
不巧的是,就在韩愈快到长安时,唐德宗命河中节度使浑瑊与吐蕃缔结盟约,韩弇以殿中侍御史为判官前往河中。
当时的科举,能否中第并不完全取决于试卷的水平,名人的“公卷”延誉和“通榜”推荐至关重要。
科考之前,考生要把自己平日所作的诗文呈给朝中硕学名儒传阅评判,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这就是“公卷”延誉。
硕学名儒根据自己对考生诗文的评判,向主考官推荐一个预选榜,这就是“通榜”推荐。
科举的试卷并不糊名,由主试者决定取舍。
通常,主考官根据“通榜”推荐和考生临场试卷,综合决定名次高下。
考生如果没有得力名人的“公卷”“通榜”,仅凭试卷水平是很难中第的。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仅自己要行,还得有人说你行,而且说你行的人得行。
韩愈要想找到为自己“公卷”延誉的名人,只有通过族兄韩弇这一条路。
但当时韩弇重任在身,找关系为韩愈“公卷”延誉只能等到回长安以后。
韩愈到长安不久,便传来吐蕃劫盟的消息,除浑瑊一人逃脱外,其余一千多人全部被吐蕃所擒,韩弇更是遇害。
韩愈的期待落空了。
“长安米贵,居之大不易”,他在长安“穷不自存”,生计成了问题。
万般无奈之际,韩愈想到了故人北平王马燧。
马燧请韩愈到自己家,给两个儿子当老师,韩愈的生活这才有了着落。
四次考进士终进“龙虎榜”稳定下来的韩愈开始准备应考礼部进士试。
他先向一些考中进士的人请教应试方法。
有的拿出礼部考过的赋、诗、策等考试题,韩愈一看,“以为可无学而能”,觉得自己根本不用学就可以答得挺好。
可是,事实远比想象的残酷得多。
此后的三次科考,韩愈都是名落孙山。
但是,韩愈并不气馁。
他认为自己的文章合于古人之道,而当下考试刻意追求形式的四六骈文,毫无价值。
落榜不是因为自己的文章不好,而是“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自己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解释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解释为:《进撰平淮西碑文表》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臣某言:伏奉正月十四日敕牒,以收复淮西,群臣请刻石纪功,明示天下,为将来法式,陛下推劳臣下,允其志愿,使臣撰《平淮西碑文》者。
闻命震骇,心识颠倒,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涉旬月,不敢措手。
窃惟自古神圣之君,既立殊功异德卓绝之迹,必有奇能博辩之士,为时而生,持简操笔,从而写之,各有品章条贯,然后帝王之美,巍巍煌煌,充满天地。
其载于《书》,则尧舜二《典》,夏之《禹贡》,殷之《盘庚》,周之五《诰》。
于《诗》,则《玄鸟》《长发》,归美殷宗;《清庙》《臣工》、小大二《雅》,周王是歌。
辞事相称,善并美具,号以为经,列之学官,置师弟子,读而讲之,从始至今,莫敢指斥。
向使撰次不得其人,文字暧昧,虽有美实,其谁观之?辞迹俱亡,善恶惟一。
然则兹事至大,不可轻以属人。
伏惟唐至陛下,再登太平,刬刮群奸,扫洒疆土,天之所覆,莫不宾顺。
然而淮西之功,尤为俊伟,碑石所刻,动流亿年,必得作者,然后可尽能事。
今词学之英,所在森列;儒宗文师,磊落相望。
外之则宰相、公卿、郎官、博士,内之则翰林、禁密、游谈、侍从之臣,不可一二遽数。
召而使之,无有不可。
至于臣者,自知最为浅陋,顾贪恩待,趋以就事,丛杂乖戾,律吕失次。
乾坤之容,日月之光,知其不可绘画,强颜为之,以塞诏旨,罪当诛死。
其碑文今已撰成,谨录封进。
无任惭羞战怖之至。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卒后谥“文”,世称韩文公。
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
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韩愈一篇文章背后的经典战役,文章写成却遭毁坏,韩愈写了什么
韩愈一篇文章背后的经典战役,文章写成却遭毁坏,韩愈写了什么韩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在文化思想上有很高的成就,但是,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历史上的韩愈还是一位通于军事的人物。
韩愈曾亲历了唐朝平定藩镇叛乱的战役,他还为此撰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被铭刻在石碑上纪念,这场战役则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
这篇文章就是韩愈的《平淮西碑》,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韩愈的碑文竟然成为“一碑二文”,这是为什么呢?这场战役又是什么战役呢?今天我们来聊聊韩愈《平淮西碑》背后的故事。
公元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唐朝派遣朝廷重臣裴度指挥诸将平定淮西叛乱,淮西叛乱历时数十年,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作乱到此时吴元济割据,唐朝对于淮西藩镇忍无可忍,采取了强行统一的策略。
裴度面对淮西军,吸引了敌人主力,最后由名将李愬,趁雪夜突袭了淮西军核心城市蔡州,生擒了吴元济。
淮军藩镇被消灭,各路节度使心中惶恐,都在名义上顺服唐朝中央,唐朝在这个时候实现了名义上的再度统一。
唐宪宗时代也因此被称为“元和中兴”。
李愬雪夜袭蔡州,以数千精锐将淮西叛乱核心人物生擒,是一场军事史上的奇迹,也成为中华战争史中的经典战役。
对于平定淮西的作战,唐宪宗龙颜大悦,命韩愈撰写文章纪念,刻于石碑之上,这就是《平淮西碑》。
韩愈的平淮西碑文采飞扬,但是却有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韩愈大书特书主将裴度的功绩,却对李愬决定性的军事行动所言很有限。
这一来招致李愬妻子和其部下的极度不满,李愬为此曾去长安状告韩愈,李愬的部下则干脆把石碑推倒。
唐宪宗知道这件事后,怕事情难以收拾,毕竟李愬身为一阵节度使,手握兵权,他又确实为朝廷立下大功,不记载他的功绩也确实说不过去。
于是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书写纪念文章,将原来石碑上的碑文抹去,重新刻写,这就有了一碑两文的《平淮西碑》。
原本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却在当时闹得满城风雨,很不愉快。
这件公案到这里还没有完全结束。
韩愈之所以将裴度重点记载,也有其原因,因为当时裴度和李愬皆为唐朝名臣,但裴度毕竟是主将,对抗淮西主力的是裴度,而且后来代表朝廷善待淮西叛军俘虏家属的人也是裴度。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他被贬潮州时写了一首七律,直追老杜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他被贬潮州时写了一首七律,直追老杜说起韩愈,大家会想到唐宋八大家、潮州、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这句歌颂韩愈的词,来自宋代苏轼写的散文《潮州韩文公庙碑》,元佑七年三月,苏轼接受了潮州知府的请求,为潮州重建韩愈庙所写的碑文。
众所周知,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仅仅就诗而言,韩愈在诗坛上的地位,与孟郊并称,开创了韩孟诗派。
韩愈有一首诗,是他被贬潮州时所写的,这首诗被后人认为,直追老杜(杜甫)杜甫的诗风,大多数都是沉重顿挫的,而韩愈的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也同样写得沉重顿挫。
这首诗的题目,也能读出很多信息,“左迁”就是被贬,“蓝关”指的是长安蓝田县南,“侄孙湘”就是韩愈的侄孙,传说八仙中的韩湘子。
诗的题目,总结全诗简单翻译一下便是:因为被贬潮州,按照当时的法令,要即刻启程,限定时间离开长安城,所以韩愈匆匆忙忙走到了蓝田县南,在这里,韩湘赶来给韩愈送行。
来看看整首诗的内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来一一解读下这四句诗。
第一: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被贬潮州,原因是他的一封朝奏《谏迎佛骨表》,由于这篇奏章写得实在是太“狠”了,惹怒了唐宪宗。
唐宪宗起初是要杀韩愈的,在名相斐度等人的劝解之下,唐宪宗稍微平息了怒火,只是贬韩愈到潮州。
按照大唐的政令,被贬就要即刻启程,是来不及带上家眷的,韩愈当时是一人先行出发到潮州。
朝奏对应的是夕贬,九重天对应的是路八千。
第二: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首联开门见山点明了事情的起因,颔联则表达作者自己的内心。
为何韩愈要写《谏迎佛骨表》呢?是为“圣明除弊事”,韩愈的出发点是好的,他认为唐宪宗迎佛,无论于己,于朝廷社稷,都是不好的。
后来唐宪宗明白了韩愈的苦心,选择了原谅他,他说韩愈“大是爱我,我岂不知,然愈为人臣,不当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肯将衰朽惜残年”,指韩愈不惜一切,不顾自身,当时韩愈已经五十二岁了,自己难道还考虑这衰朽的老身?看到对圣明,对朝廷和社稷不好的事情,他一定要大胆站出来,说出来,不会选择明哲保身。
第5单元测试 测试-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0-21学年语文必修上第5单元测试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试卷说明:1.试题内容:必修上第五单元;建议时长:60分钟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一.基础知识强化(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靛.青(dìng)舆.马(yú)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C.镂.金(lóu) 驽.马(nú) 生.非异(shē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áo) 参省.乎己(xǐng)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疾病)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准备) 风雨兴.焉(兴起)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无以至千里..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语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h e p o l i t ! c a l f a c t i o n s s t r u g g l e .
Ke y wo r d s :H a n Y u ; Mo n u m e n t f o r P a c f i y i n g H u a i x i ;s t y l e ; p o l i t i c a l s t r u g g l e
YANG J i n g
( S c h o o l o fL i t e r t u r e , A n h u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W u h u 2 4 1 0 0 3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Wh a t H a n y u ’ S Mo n u me n t f o r P a c i f y i n g H u a i x i h a s b e e n p u s h e d d o w n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v a i r o u s r e a s o n s n o t o n l y i t s
用兵 , 经历 四年 之久 , 元 和十二年 ( 8 1 7年) 终 于讨平
了抗命五十三年之久 的淮西镇 , 自此河 北震慑 , 相继 归顺 。宪宗 的 中兴 事 业 如 日中天 , “ 群 臣请 刻 石 纪
安史之乱后 , 唐 朝便 一直处 于藩镇林 立 、 中央疲 弱 的状 态 。藩镇 与唐 中央 之 间 以及 藩 镇 与 藩镇 之
功, 明示天下 , 为将来 法式 ” ( 韩愈《 进 撰平淮 西 碑文 表》 ) 。于是宪宗命韩 愈撰 写碑文 。韩 愈亲 自参 与 了 淮西 战事 , 又是 当时公认 的古 文大家 , 由他来撰 写碑 文 自是情理 中事 。面对 此 等荣 耀 , 韩愈 “ 闻命 震 骇
有才能的文 臣武 将 , 消 弱宦 官权 力 , 坚 决 抑制 藩镇 ,
先后平定西川刘辟叛乱 、 夏 州之判 , 使 长期叛 离朝廷 的淄青 、 武宁节度使归服朝 廷 , 大大树 立 了朝 廷 的威
信, 增强 了中央实力 , 因而被誉 为“ 中兴英主” 。 元 和九年( 8 1 3年 ) , 淮西 吴元 济叛 乱 , 宪宗坚 决
宪宗年富力强颇有魄力即位之后用心于政务军务启用了一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将消弱宦官权力坚决抑制藩镇先后平定西川刘辟叛乱夏州之判使长期叛离朝廷的淄青武宁节度使归服朝廷大大树立了朝廷的威信增强了中央实力因而被誉为中兴英主
第1 3卷 第 1期
Vo 1 . 1 3.№ 1
宜 宾 学 院 学 b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3 6 5 ( 2 0 1 3 ) 0 1 - 0 0 2 8 -0 7
T h e R e a s o n t o Ha n Y u’ S Mo n u me n t f o r P a c i f y i n g Hu a i x i P u s h e d D o w n
2 0 1 3年 1月
J a n u a r y,2 0 1 3
韩愈 《 平淮 西碑 》 被推倒 的原 因
杨 晶
(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安徽 芜 湖 2 4 1 0 0 3 )
摘要 : 韩愈《 平淮西碑 》 被推倒的原 因是 多方面的 , 既有 因其 文以古体撰 写 而不符合 当时公 式文体 写作要 求 , 也 与其 自 ̄ l ' x- 事 关 系复 杂, 多得 罪于军阀、 宦官和权贵有 关, 更主要 的还是 受到 当时政治分野 中各 派之 间权力斗争的影响 。 关键 词 : 韩愈 ; 《 平 淮西碑》; 文体 ; 政治斗争
a r c h a i s m wr i t i n g wh i c h i s n o t i n c o n f o r mi t y wi t h t h e f o m u r l a wr i t i ng r e qu i r e me n t ,b u t a l s o Ha n Yu’S c o mp l i c a t e d h u ma n r e l a t i o ns a n d a g a i n s t i n t he wa r l o r d s,t h e e u nu c h a n d di g n i t a ie r s a s t he i r a g e nt s .Th e f u r t h e r r e a s o n i s hi s i n lu f e n c e f r o m
… …
间, 都存 在着很 大 的矛盾 , 所 以经常 “ 喜则 连横 而 叛
上, 怒则以力 而相并 ” ¨ , 导致 唐 中后 期 的政 局动 荡
不安 。唐 中央也 曾想 平定藩 镇 , 权 归 中央 , 但肃 、 代、
德、 顺时代几次对藩用 兵 , 多 以失败告 终 。直至 唐宪 宗时期 , 大规模 的平藩 战争 才开 始。宪宗 年富力 强 , 颇有魄力 , 即位 之后 用心 于 政务 、 军务 , 启 用 了一批
经涉旬月 , 不敢措手 ” 。他以《 诗》 、 《 书》 为标准 ,
力求撰写 出“ 辞事相 称 , 善并美 具 ” 的碑 文 , 以“ 为 将
来法式 ” 。
经过七 十 余 日的 写作 , 《 平 淮 西碑 》 终 于完 成 。
元和十三年 ( 8 1 8年) 三月十五 1 3, 韩愈进奉碑 文于宪 宗, 宪宗命抄 录数 份 , 分 赐淮 西 立功 诸 将 , 并 刻碑 于 蔡 州紫极 宫。这篇 碑 文给 韩愈 带来 了无 上 的荣 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