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群禽腺病毒湖北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不同宿主源禽腺病毒分离株对雏鸡的致病性比较
禽 腺 病 毒 (o laeoi sF d ) 为一 种 新 Fw dnvr ,A v 作 u 型 的基 因转 移 载体 , 有感 染 细 胞 谱 广 、 整 合 到 具 不 染色 体 、可刺 激 机体产 生 强烈 的粘 膜免 疫 等优 点 , 在构 建重 组疫 苗方 面具 有 广 阔的应 用前 景 。 以禽腺 病 毒 I ( E O) 毒 作 为 载 体 已成 功 构建 了 I— 群 CL 病 B D P 、B — 1 重组 体 3 V V 2 IV S 等 _ 是 I 禽腺 病 毒 。但 群 在细 胞培 养及 生产 工艺 上 存在 一些 困难 , 且 多数 而 商业 鸡 群都 存 在 C L E O病毒 隐性 感 染 , 以此 构建 的 病毒 载体疫 苗 的 免疫效 力 会受 到一 些 干扰 。 鸭腺病
维普资讯
家禽科 学 2 0 . 0 81
不 同宿 主 源 禽 腺 病 毒 分 离 株
对 雏 鸡 的 致 病 性 比较 术
孙 锦 - 兵 :李 珍祖 - 军 王可洲 , 云龙 , 黄 , , 杨 , 李 ( . 东师 范 大学 生命 科 学 学 院 , 南 2 0 1 ; . 东省农 业科 学院 家禽 研 究所 , 南 2 0 2 ; 1山 济 5 0 4 2山 济 5 0 3
1 血 清 生 化 指标 的 测 定 与 分 析 . 3 攻毒 4 d后 将
全部 鸡 只采 血 , 分离 血清 , 测各项院博士基金资助 ( o 0 6 B O 8 N . 0Y S 1) 2
¥ 通 讯 作 者 ¥
4
项 目如下 : 谷丙转氨酶( L )谷草转氨 酶( S ) AT 、 AT、 总 蛋 白 (P) 白蛋 白 ( L 、 蛋 白 ( L B) 总 胆 T 、 A B) 球 GO 、
Ⅰ群禽腺病毒(4_型)Fiber-2_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
·研究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摘 要:为了比较不同抗原含量的Ⅰ群禽腺病毒(4型)Fiber-2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差异,本研究制备不同抗原含量的亚单位疫苗和全病毒灭活疫苗,采用超低免疫剂量20 μL/只免疫SPF 鸡,免疫21 d 后攻毒,通过死亡率、临床症状、大体剖检病变、免疫组化和泄殖腔拭子排毒等进行免疫效力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亚单位疫苗抗原含量AGP 效价不低于1∶8,全病毒灭活疫苗抗原含量为107.0 TCID 50/0.1 mL 时,可抵抗Ⅰ群禽腺病毒(4型)强毒株的攻击,提供100%的免疫攻毒保护,攻毒后3、5、7 d 泄殖腔拭子均未见排毒,且免疫组化均为阴性。
亚单位疫苗抗原含量AGP 效价为1∶4,全病毒灭活疫苗抗原含量为106.5 TCID 50/0.1 mL 时,在超低免疫剂量情况下,仍可提供至少80%的免疫攻毒保护,且攻毒后3、5、7 d 泄殖腔拭子排毒率仅为2/10~3/10,免疫组化阳性率仅为1/10。
但全病毒灭活疫苗抗原含量为106.0 TCID 50/0.1 mL 时,免疫攻毒保护效果不理想。
综合以上结果表明,Fiber-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抗原含量AGP 效价不低于1∶4,与全病毒灭活疫苗抗原含量为106.5 TCID 50/0.1 mL 免疫效力相当,可用于疫苗研制开发。
关键词:禽腺病毒;Fiber-2蛋白;亚单位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攻毒保护中图分类号:S859.7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422(2023)03-0067-07Comparison of Immune Effect with Subunit Vaccine for Fiber-2 Protein 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 of Group I and Whole Virus Inactivated VaccineDU Dongying, HUO Huanyan, TIAN Hui, WANG Lulu, WANG Mengyue, HONG Sumei,GAO Xiaojing, TIAN Kegong(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Veterinary Medicine, Luoyang 471000, China)收稿日期:2023-03-10基金项目:河洛创新人才(224100510007)作者简介:杜东颖,女,硕士,兽医师,主要从事禽病毒病疫苗研究;霍环艳,女,本科,主要从事禽病毒病疫苗研究通信作者:高晓静,E-mail:**********************.cn;田克恭,E-mail:**************Ⅰ群禽腺病毒(4型)Fiber-2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杜东颖,霍环艳,田 辉,王璐璐,王孟月,洪素梅,高晓静,田克恭(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471000)2023,31(3):67-73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immune efficacy between Group I Avian adenovirus (type 4) Fibre-2 protein subunit vaccine and whole virus inactivated vaccine with different antigen content, this study prepared subunit vaccine and whole virus inactivated vaccine with different antigen content, immunized SPF chicken with ultra-low immune dose of 20 μL/bird, and challenged for 21 days after immunization. The immune efficacy was compared by mortality, clinical symptoms, gross biops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cloacal swab detox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subunit vaccine antigen content AGP titer was no less than 1∶8 and the whole virus inactivated vaccine antigen content was 107.0 TCID 50/0.1mL, it could resist the attack of Group I avian adenovirus (type 4) strong strain and provide 100% immune challenge protection. No detoxification was observed in cloacal swabs 3, 5, 7 days after challenge. The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negative. When the subunit vaccine antigen content AGP was 1∶4 and the whole virus inactivated vaccine antigen content was 106.5 TCID 50/0.1mL, it could still provide at least 80% immune challenge protection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68 ·2023年6月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h e p a t i t i s-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 HHS)是由血清4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 FAdV-4)引起的高致病性传染病[1],近几年来,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已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2-4]。
禽腺病毒QU分离株的致病性及细胞适应性研究
表3 Q u株对 鸡胚或 鸭胚 的致H 让 病性
鸡 胚 鸭胚
膪 滴
养 。 每 日观 察 ,d后 记 录 细 胞 病 变 数 ,按 R e — 6 ed M ed法 计 算 组 织 细 胞 半 数 感 染 量 ( CD ) 检 测 un T I∞ , 病 毒 的鸡红 细胞凝 集效 价 。
SA , f F l  ̄ A AF  ̄f  ̄ & F  ̄ A J, I cE 融
—
源性 H S对 鸡 胚 的 致 病 性 都 不 强 。 Q U株 对 鸭 胚 的 致 死 率 很 低 , 起 的胚 体 病 变 亦 不 严 重 , 毒 增 殖 引 病
量 少 ( 表 3) HS株 对 鸭 胚 的 致 病 性 相 对 强 , 见 。 死 亡 胚 与存 活 胚病 变 显 著 , 胎发 育 阻滞 、 亡 , 胚 死 死 胎 呈 暗 红 色 , 肤 和 皮 下 可 见 斑 点 状 出血 , 以 胚 皮 尤
胚 成 纤 维 细 胞 及 鸡 胚 成 纤 维 细 胞 上 生 长 良好 , 生 典 型 细 胞 病 变 , 在 鸡 胚 肝 细 胞 上 的 增 殖 滴 产 且
度 最 高 , 不适 应鸡 胚 肾细胞 。这 些数 据说 明 Qu 株 系对 鸡 具有 低 毒 力 的腺 病 毒 , 可 能 用作 但 有
摘 要 : QU 分 离株 是 一 株 类似 产 蛋 下 降 综合 征 病 毒 , 于鸭 腺 病毒 1型 病 毒 。 通过 人 工 属
感 染和 细胞 增 殖试 验 ,结果 显 示 Qu 分 离株 接 种无 特 定病 原 雏 鸡 未 出现 临床 病 症 及 生 长发 育 障碍 , 致 死鸡 胚 , 鸭胚 的致 死 率 明显 比 引起 产蛋 下 降 的 HS株 低 。Qu 株 在 鸡 胚肝 细胞 、 不 对 鸭
一株鸡源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
2023年第08期作者简介:吴植(1980~),江苏盐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研究。
禽腺病毒(Fowl adenovi r us,FA dV )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因为群特异性抗原不同分为三群。
我国流行的禽腺病毒以I群禽腺病毒(Fowl avi ade-novi r us gr oup Ⅰ,FA dV -Ⅰ)为主,发病率逐年增加。
Ⅰ群禽腺病毒有12个血清型(FA dV 1-12),近几年我国主要流行的禽腺病毒血清型为FA dV -4、FA dV -8a 、FA dV -8b 和FA dV -11型,其中由血清4型I群禽腺病毒(FA dV -4)引起的鸡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I BH -H PS)对家禽养殖危害最大。
由于不同血清型的混合感染以及与其他病毒形成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其复杂性对疫苗的研制以及对防控FA dV -4产生较大困难,给国内养鸡行业带来严重一株鸡源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吴植,黄佳,吴双,谢军,顾陈怡,徐艳,张聪,袁慧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现代畜牧与新兽药工程技术中心,江苏泰州225300)摘要:自2015年以来,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在我国部分地区暴发并造成大量肉鸡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研究对广西某养殖场送检的疑似感染禽腺病毒感染的发病鸡进行了病毒分离,收集尿囊液进行PC R 扩增和序列测定,并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
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禽腺病毒(FA dV )血清4型参考株同源性高达99.2%;动物回归实验剖检攻毒鸡可见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等明显病理变化,与禽腺病毒4型感染出现病变一致。
本研究分离获得的病毒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FA dV -4),进一步探究其致病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禽腺病毒;分离鉴定;血清4型;动物回归试验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3.08.018虑鸡群状态与鸡舍温度,而后还要兼顾其它营养成分,特别要妥善控制蛋白质的比例及能量水平。
我国I群禽腺病毒流行趋势和防控要点
我国I群禽腺病毒流行趋势和防控要点作者:林婷婷张翔朱伟民来源:《家禽科学》2021年第10期摘要: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根據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分为三个群:I 群、II 群和Ⅲ群。
I 群禽腺病毒分为 A、B、C、D、E 5 个基因型,按照血清型可分为 12 个血清型。
I群禽腺病毒可感染多种禽类,是家禽常见的传染病原之一且普遍存在,各日龄各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发病。
当前我国鸡群发病主要是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HS)、包涵体肝炎(IBH),病死率高、病程长、危害大。
关键词:禽腺病毒;流行趋势;防控要点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10-0017-03收稿日期:2021-09-151 I群禽腺病毒在我国流行的三个阶段1.1 2009~2014年发生蔓延阶段2009年,山东某白羽肉鸡企业发生了一种以肝脏黄染出血为主要病变的“黄肝病”,造成14日龄内雏鸡1%~10%的死淘,后确诊为包涵体肝炎(IBH),属于I群禽腺病毒E-8b血清型;2009~2011年,该病随后又在山东和江苏、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白羽肉鸡养殖省份陆续发生,给白羽肉鸡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012~2014年,江苏、山东等地区青年蛋鸡、麻鸡、白公鸡发生了一种以心包积液为主要病变的高死亡疾病,鸡群发病后持续时间较长,死亡率5%~30%,后确诊为心包积液综合征(安卡拉),属于I群禽腺病毒C4血清型,且该病在我国有快速蔓延的趋势[1]。
1.2 2015~2016年普遍流行阶段2015~2016年,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在我国各养鸡地区蔓延流行,蛋鸡、种鸡、麻鸡、肉鸡发病率均较高,给家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2017年至今不断斗争阶段2016年开始随着对I群禽腺病毒的重视,家禽养殖企业开始从生物安全、饲养管理和疫苗防控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来控制I群禽腺病毒[2],但由于I群禽腺病毒具有血清型复杂、传播途径多、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使I群禽腺病毒至今仍在某些地区出现暴发流行。
1株3型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20,28(5):17-22Chinese Journal of A 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研究论文•1株3型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牛登云,徐兆强,陈卓,马利芳,段宝敏,张小敏,冯敬敬(天津渤海农牧产业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300308)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鸡肝癌(LMH)细胞从FAdV感染鸡的肝脏中进行病毒分离,利用PCR扩增与序列测定、TCID5。
测定以及鸡胚接种等方法对分离获得的1株3型禽腺病毒进行鉴定与分析。
结果显示:LMH细胞接毒96h左右会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体积变大,形态边圆,折光度增强,贴壁性减弱,呈半悬浮状态;将分离毒株在LMH细胞上连续传代2〜3次会稳定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接种LMH细胞进行TCID50测定,病毒滴度达到10-7.67/0.1mL;将分离株接种鸡胚,96h后死亡,胚体发红萎缩,肝脏出血有坏死灶;PCR扩增分离株的Hexon基因,并进行其同源性和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离株目的基因与参考毒株SR-49位于同一分支上,同源性在99.4%,同时将分离株命名为SX180203。
本研究结果为禽腺病毒3型毒株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3型禽腺病毒;分离鉴定;Hexon基因中图分类号:S852.65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422(2020)05-0017-06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EROTYPE3FOWLADENOVIRUS ISOLATENIU Deng-yun,XU Zhao-qiang,CHEN Zhuo,MA Li-fang,DUAN Bao-min,ZHANG Xiao-min,FENG Jing-jing(Tianjin Bohai Joint Institute of A 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Co.,Ltd.,Tianjin30030&China)Abstract:Liver samples of infected chickens were inoculated onto LMH cells to isolate serotype3Fowl adenovirus(FAdV-3).The obtained isolate was designated as the strain SX180203and then characterized by PCR,sequencing,determination of TCID50and chicken embryo inoculation.The infected LMH cells showed obvious cytopathic effect at about96h post infection.The cells became larger,round and detached and cell monolayers peeled off in a semi-suspended state at the late stage of infection.Continuous2to3passages of the isolated viruses on LMH cell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ytopathic effect.The determination of titer(log10TCID50/mL)were performed on LMH cells and the virus titer reached to log10107.67/0.1mL.The isolate was also inoculated into chicken embryos.The inoculated embryos died at96hours post inoculation.The embryos looked red in color and livers showed hemorrhage and necrotic foci.The PCR testing of Hexon gene revealed that this isolate was on the same branch as the reference strain SR-49,and their nucleotide homology was99.4%. Key words:Serotype3fowl adenovirus;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Hexon gene收稿日期:2019-02-12作者简介:牛登云,女,硕士研究生,预防兽医学专业通信作者:冯敬敬,E-mail:****************・18・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扌艮2020年10月I群禽腺病毒属于禽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为双链DNA病毒,无囊膜,直径为70~90nm,呈20面体对称结构。
禽腺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20 | 2020年第40卷第02期 总第277期 |禽腺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魏 熠(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畜牧兽医站,甘肃 定西 743011)腺病毒于1956年被正式命名,属于腺病毒科腺病毒属,目前已经定型的禽腺病毒有21个类型,其中12个类型可以感染鸡。
根据病毒的血凝性、抗原性和致病性,腺病毒可分为三个群,分别为Ⅰ群腺病毒、Ⅱ群腺病毒和Ⅲ群腺病毒。
Ⅰ群腺病毒为常规腺病毒,普遍存在于禽的粪便和组织中,主要引起胃肠炎、鸡包涵体肝炎和呼吸道综合征等疾病;Ⅱ群腺病毒主要引起火鸡出血性肠炎和鸡大脾病等;Ⅲ群腺病毒主要引起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gg Drop Syndrome—1976,EDS-76)等。
根据甘肃省定西市家禽感染腺病毒后引发的疾病类型,笔者主要介绍鸡EDS-76和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与防控。
1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Ⅲ群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产蛋母鸡产蛋率下降为典型特征的传染病。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发生,随着疫苗的推广应用,发病率有所下降。
1.1 临诊检查Ⅲ群腺病毒的自然宿主有鸭、鹅、多种野鸭和多种鸟类,但是这些宿主感染后都不表现出临床症状,鸡感染后会引发产蛋母鸡产蛋下降综合征,一般24~26周龄的产蛋母鸡多发。
腺病毒可以垂直传播,也可以水平传播,以垂直传播为主。
雏鸡也可以感染,但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血清抗体为阴性;到开产前,血清抗体转为阳性;进入产蛋期,表现为产蛋率下降,可降低20%~30%,甚至可达50%,同时畸形蛋的数量增加,鸡蛋品质下降,种蛋的孵化率下降。
减蛋的持续时间为4~10周,后可逐渐恢复。
1.2 病理学检查病鸡一般无明显的病理变化,有的病鸡表现为卵巢发育不良和输卵管萎缩,少数病鸡出现子宫黏膜水肿,子宫腔内有灰白色的渗出物,卵泡出现变性或出血。
1.3 病毒分离培养首先,无菌采集病料,以发病母鸡的输卵管部位为佳。
病料经粉碎后用生理盐水制成1∶5的组织匀浆,反复冻融3次,然后离心20 min,取上清液,加抗生素后放入0 ℃的冰箱中保存备用。
禽腺病毒Ⅰ群分离、鉴定方法
禽腺病毒Ⅰ群分离、鉴定方法作者:杨作丰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7年第02期摘要:禽腺病毒Ⅰ群(FAV-Ⅰ)是一种双链DNA病毒,病毒对外界环境耐受较强,并有水平传播及垂直传播两种传播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呈暴发式流行,各地养殖场均有报道检测到FAV-Ⅰ,FAV-Ⅰ对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分离、鉴定FAV-Ⅰ的毒株类型是防控此病的基础。
除传统的检测方法外,近年新兴了多种检测技术,对这些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禽腺病毒Ⅰ群;分离;鉴定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2-0005-03近年来禽腺病毒病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升高,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
感染禽腺病毒的家禽21 d内死亡率高达30%,禽腺病毒病的防治成为迫要需要解决的问题[1]。
禽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能够引起鸡群禽腺病毒感染,是一种亚临床性传染病,感染鸡群通常为症状不明显的隐性感染,并长期带毒[2]。
根据病毒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群:禽腺病毒Ⅰ群(FAV-Ⅰ)、禽腺病毒Ⅱ群、禽腺病毒Ⅲ群。
FAV-Ⅰ主要包括传统的腺病毒以及从其他禽类分离出的腺病毒分离株,这些腺病毒毒株具有相同的抗原群;禽腺病毒Ⅱ群主要是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及鸡大脾病毒,这些病毒具有和FAV-Ⅰ不同的抗原群;禽腺病毒Ⅲ群主要是产蛋综合征相关的病毒。
据报道FAV-Ⅰ能引起心包涵体炎、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等传染病[3]。
FAV-Ⅰ病毒可分为A、B、C、D、E、F五个种和12个血清型[4]。
禽腺病毒的潜伏期较短,鸡日龄越小越易感染FAV-Ⅰ,成年鸡也可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是能够作为混合感染时的条件性病原,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禽腺病毒也能够作为原发性病原,引发禽类的多种病症[5]。
禽腺病毒能够通过鸡的排泄物排出,正常鸡接触后极易感染,并且禽腺病毒还能通过蛋垂直传播。
报道称FAV-Ⅰ对宿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有少数的病毒能够感染宿主以外的动物。
禽腺病毒Ⅰ群的研究现状
王亚楠 ’ , 韩涛 ’ , 李纯 玲 ’ , 刘 中奇 ’ , 宋楠 ’ , 刘瑞 凿 ’ , 雷娜 ’ , 吴培 星
f 1 . 北 京 天之 奈牛 物科 技有 限公 州 北 京 1 0 0 l 9 4 ; 2 . 1 : t a 同农业 科学 院兰州 斋牧 j 兽 药研 究所 "肃 兰 州 7 3 0 0 5 0 )
g r e a t e c o nom i c l o s s e s 。Th i s a r t i c l e wi l l f r o m t h e e t i o l o g y ,e pi d e mi ol og y,s e p a r a t i on a n d c u l t u r e t e c hn i q ue s ,
对病 死 犬应 深 埋或 焚烧 ,许 对 剧边 环境 采用 5 % 6 %次氯酸 钠 、 毒 杀等 进行 消毒 , 彻底 消灭 传染 源 。 2 ) 定期 免疫 接 种 , 采用 犬细 小 病 毒 灭活疫 苗 对 6剧龄 、 8周龄 和1 l 4蒯龄 的 犬分 别免疫 一次 , 或使用
d i a g no s i s a n d p r e v e nt i o n of vi r us a n d S O O 1 " 1 t O s u m ma r i z e t he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s o f t he d i s e a s e .
率 町采 用 抗 病 毒药 , 并辅 以强 心 补 液 和抗 菌消 炎等措 施 , 治疗 效 果显 著 。 1 ) 病仞 l 【 j r 肌 肉注 射 犬细 小病 毒 兜 降抗 体 、 犬  ̄ l t t / J ' 病 毒 免疫 球 蛋 门 ,或 采 H j 犬 用 多价 免 疫 蛋 白 、 大肯叶等 , 治 疗 效 果 显著 ; ¨ 二 吐采 用氯 1 人 』 嗪、 胄复 安; 止泻采 用犬利康 、 复方黄 连素 ; 止 血 便 可 肌 注 、 C、 发络 『 f 【 L 等. .
Ⅰ型禽腺病毒在我国鸡群中的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
Ⅰ型禽腺病毒在我国鸡群中的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作者:李敏,马玉峰,杨振来源:《兽医导刊》 2017年第1期李敏马玉峰/ 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杨振/ 扬州优邦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腺病毒是全世界家禽和野禽常见的传染病原。
许多腺病毒可在健康禽体内复制,症状非常轻微或不表现感染症状,但有一些因素,特别是并发感染时,腺病毒可成为条件性病原。
根据血清学关系,禽腺病毒可以分为12 个血清型 (FAdV 1-12)。
而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禽腺病毒的12 个血清型分为5 个亚群(FAdVA-E)。
I 群禽腺病毒在中国鸡群中发病率非常之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且在水禽中也有发病的报道。
主要造成鸡群的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两种临床类型,给养鸡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通过对流行地区腺病毒的跟踪监测和对病毒的分离鉴定,以了解I 型禽腺病毒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和现状,同时对该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措施。
一、I 群禽腺病毒的流行特点根据笔者统计,目前在全国多个地区均有该病毒的发生(表1),该病可感染1 ~ 6 周龄任何品种鸡。
发病日病程短的4 ~ 8 d 逐渐恢复,一般7 ~ 10 d,也可以持续2 ~ 3 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发病鸡群死亡高峰多持续期4 ~ 8 d,病程8 ~ 15 d,死亡率10% ~ 60%不等。
禽腺病毒可引起包括包涵体肝炎 (IBH) 、安卡拉病/ 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 (HHS) 、以及肌胃糜烂或溃疡(GEU)。
目前我们检测发现两种常见症状:包涵体肝炎(IBH) 和安卡拉病/ 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 (HHS)。
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病可以感染2 ~ 7 周龄鸡(白羽、黄羽、蛋鸡、817 肉鸡)。
蛋鸡从30 日龄起至产蛋高峰期均可发病。
该病2014 开始在我国多地区呈普发态势,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传染病。
致病病原已经确定为Ⅰ群4 血清型腺病毒(基因型C)。
病鸡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翅膀下垂,羽毛蓬乱,曲腿蹲立、伏卧不起,鸡冠和肉髯发白症状,临死前鸣叫、扑腾、挣扎,并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禽腺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禽腺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禽腺病毒病是由禽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禽,包括鸡、鸭、鹅等。
禽腺病毒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诊断和防控禽腺病毒病,以下将介绍其诊断和防控的方法。
1.临床症状观察:禽腺病毒病主要存在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等感染症状。
养殖者可以通过观察禽类的临床症状,如呼吸急促、鼻腔和眼部分泌物增多、腹泻、四肢无力、瘫痪等,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禽腺病毒病。
2.病理学观察:禽腺病毒感染后,会引起病鸟的器官损伤,病理学观察可以通过对病鸟死后进行解剖和组织学检查来确认禽腺病毒病的诊断。
常见病理学变化包括腺体肿大、水肿、坏死等。
3.实验室检测:禽腺病毒病的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常见的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和鉴定、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
病毒分离和鉴定是通过将病鸟的支气管、肠道或是器官组织接种到白细胞小鼠、禽胚或鸟胚细胞,观察是否能分离出禽腺病毒。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血清学方法来检测病鸟的血液,如凝集试验、血清特异性中和试验等,来判断病鸟是否感染了禽腺病毒。
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是通过PCR、RT-PCR等方法,检测病鸟体内的禽腺病毒的核酸。
1.加强养殖环境管理: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对禽腺病毒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养殖场应该保持清洁卫生,加强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禽舍,做好禽舍的通风、排湿、防寒等工作。
2.做好禽类的防疫接种:禽腺病毒病的防控中,疫苗接种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养殖者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对禽类进行禽腺病毒病疫苗的接种,提高禽类的免疫力。
3.禽类的隔离和检疫:禽类的隔离和检疫是预防禽腺病毒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对引进的禽类要进行隔离观察和做好相关检疫工作,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4.常规监测和报告:养殖者应定期对禽类进行常规监测,检测禽类是否患有禽腺病毒病。
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报告当地畜牧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总结:禽腺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控是保障禽类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
禽腺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禽腺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1. 引言1.1 禽腺病毒病的重要性禽腺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禽类传染病,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重要性在于对家禽养殖业的影响,导致养殖规模化生产的困难。
禽腺病毒病会导致家禽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毛色暗淡以及死亡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了家禽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禽腺病毒病的传染性强,容易在家禽群体中传播,给整个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除了对养殖业的影响外,禽腺病毒病对人类健康也构成潜在威胁。
虽然目前尚未发现禽腺病毒病可以直接传播给人类,但通过家禽产品的食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及时有效地控制禽腺病毒病的传播对于保障家禽健康、养殖业稳定以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禽腺病毒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加强相关疾病的研究与防控措施,以保障家禽健康、养殖业发展以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1.2 禽腺病毒病的病因禽腺病毒病的病因主要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
禽腺病毒是一种致病性较强的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家禽,如鸭、鸡、鹅等。
禽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粪口传播等。
感染禽腺病毒的家禽会出现消化道炎症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影响家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禽腺病毒在禽类中具有很强的毒性和传染性,因此很容易引发禽类传染病的暴发。
目前,禽腺病毒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病毒的变异和突变可能是导致病情恶化和传播加剧的原因之一。
在应对禽腺病毒病的控制和预防工作中,加强对病毒的研究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病因研究,能够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禽腺病毒病的方法,减少家禽的感染和死亡率,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禽腺病毒病的临床表现禽腺病毒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
患病的禽类常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为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黄绿色粪便、腹部膨胀等。
神经系统症状则表现为抽搐、歪颈、瘫痪等。
禽Ⅰ群腺病毒血清4型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图1 病死鸡心包积液、肝色浅质脆、肿大充血二、病理剖检病变IBH 特征性病理剖检变化表现在肝脏和骨髓。
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或条索状出血斑,质脆,褪色,呈淡黄色,胆囊充盈,内有大量胆汁淤积。
偶尔可见肝脏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并伴随血细胞浸润,使肝脏触之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骨髓呈灰白色或黄色胶冻样病变、体积变小,法氏囊萎缩,内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且切面无光泽。
胸腺点状出血、萎缩、且颜色变深。
脾脏体积变化不大,偶见个别病例脾脏肿大、出血。
肾脏呈灰白色、肿大,表面有癖斑和疲点。
肺充血、水肿,除此之外,可见大腿部肌肉、胸肌以及皮下组织图2 病死鸡的心、肝、法氏囊、肾、脾、肺病理切片四、实验室诊断1.引物的设计合成。
根据 GenBank 中已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 Hexon 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完成两对引物,预计扩增片段为500 bp。
上游引物为P1: 5'CGAGGTCTATACCAACACG-AGCA-3';下游引物为P2: 5'-CGGCGCAGG TTAA-TGAAGTTATC-3'。
引物由吉林库美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2.病毒分离与鉴定。
取疑似鸡包涵体肝炎病鸡的肝脏剪碎,按 1∶5(W/V)比例加入灭菌PBS进行匀浆处理,将匀浆液反复冻融 3次,4 0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液备用。
上清液中加双抗(青霉素、链霉素)各3 000 U/ml,置4℃过夜,以8 000 r/min离心10 min,取制备的上清液以卵黄囊途径接种5日龄SPF 鸡胚,0.2 ml/胚,于 37℃孵育,每日观察2次,收获 24~144 h内死亡的鸡胚尿囊液,收集死胚尿囊液,进行HA试验及PCR鉴定。
3.病毒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病毒液采用TaKaRa MiniBEST Viral RNA DNA Extraction Kit Ver.5.0 提取试剂盒,按说明书进行病毒DNA的提取。
禽腺病毒感染
禽腺病毒感染禽腺病毒感染: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亚临床性传染病,多数为长期潜伏带毒,引起症状不明显的潜伏感染,少数可致病。
禽腺病毒可以分为三群:第Ⅰ群:包括传统的腺病毒和从鸡、火鸡、鹅和其它禽类获得的腺病毒分离物,它们具有一种共同的抗原群;第Ⅱ群: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雉鸡(zhi俗称野鸡)大理石脾和鸡大脾病病毒(有人认为,鸡大肝大脾病的病源为:鸡戊型肝炎病毒,是戊肝病毒科戊肝病毒属的一个成员),这些病毒共有一种与Ⅰ群病毒不同的抗原群;第Ⅲ群:是与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有关的一些病毒和从鸭获得的相似病毒,它们只是部分含有Ⅰ群病毒的共同抗原在此,主要介绍“鸡包涵体肝炎”:《鸡包涵体肝炎》一、流行病学:鸡包涵体肝炎:是由鸡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也有人称之鸡(Ⅰ群)腺病毒感染。
其主要特征是:病鸡在发生肝炎的同时,伴有出血性变化和再生不良性贫血。
种鸡发生感染时,本身可能无任何临诊症状,但所产种蛋的孵化率下降,孵化的雏鸡死亡率显着增高。
试验感染证明,出生雏鸡可感染发病,并且雏鸡的日龄越小易感性越强。
但在自然条件下,则以3—15周龄的鸡发生较多,成年鸡也可感染,但一般没有可见的临诊症状。
该病的病原体为禽腺病毒科Ⅰ群禽腺病毒属中的“鸡腺病毒”。
目前,分离到的Ⅰ群禽腺病毒共12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大多具有较一致的抗原关系。
目前认为鸡腺病毒2型、3型、4型、5型、8型等血清型是鸡包涵体肝炎的主要病原体。
病毒可以通过病鸡的粪便排出,健康鸡直接与病鸡接触或接触病鸡的粪便而感染,并且可以经蛋传染给下一代。
二、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翅膀下垂,羽毛蓬乱,双脚麻痹,排灰白色或粉灰色水样粪便等,临死前有的发出鸣叫声,并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鸡群一旦感染本病,大部分鸡在7—10天内相继发病,发病3—5天死亡达到高峰,持续3—5天后突然停息。
病程10—16天,死亡率一般为10%左右,经蛋传递时,雏鸡的死亡率克高达40%。
禽常见病毒病—腺病毒
禽常见病毒病—腺病毒禽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种无囊膜的双股DNA病毒,可感染鸡、火鸡、鸭、鹅等禽类。
根据目前已经定型的腺病毒种类,可将其分为三类:Ⅰ群、Ⅱ群和Ⅲ群。
Ⅰ群腺病毒1·包涵体肝炎(IBH)是一种以肝脏肿大发黄、坏死,肝细胞变性,有核内包涵体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此病多发于3~7周龄肉仔鸡,产蛋鸡多在18周龄后发生。
特别是在开产后散发性发病。
感染此病的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鸡冠、肉髯苍白,排黄白色粪水分离样稀便。
产蛋鸡群多呈隐性感染,个别鸡消瘦、体重减轻,大群饲料利用率下降,产蛋率下降。
剖检特征性病变见于肝脏,肝肿大、质地松脆、呈淡褐色或灰黄色,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点状或斑块状坏死灶。
此外可见病死鸡皮肤发黄,胴体贫血,脾脏肿大出血,肾脏肿胀,法氏囊和胸腺明显萎缩。
2·心包积液(安卡拉病)近期多发的一种疾病,特征症状是心包囊肿有淡黄色清亮液体蓄积。
此外,该病还可引起肺水肿,肝脏发黄及真脏肿大等症。
腺病毒广泛存在于鸡群中,但在一般情况下较少发病,只有在免疫抑制及应激的条件下才表现临床症状。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可促进和加快本病的流行,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做好常规的消毒工作,另外,应减少不必要的应激,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以提高免疫力,并定期使用抗病毒产品进行预防。
Ⅱ群腺病毒此类腺病毒主要感染火鸡和雉鸡,在此不做介绍。
Ⅲ群腺病毒主要引起蛋鸡简单综合征(EDS76),此病毒可造成产蛋量突然急剧下降,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无壳蛋、沙壳蛋、薄壳或蛋壳不整的畸形蛋,蛋壳颜色变浅等症。
本病死亡率不高,可造成鸡嗜睡,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及排绿色水样稀便。
特征症状就是造成产蛋量的下降和蛋品质的降低。
防制EDS76主要经蛋垂直传播,所以一定要从非感染区引入种蛋或鸡苗。
保证日粮中氨基酸及维生素的平衡和充足以及钙的充足。
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及做好免疫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Ⅰ群4型禽腺病毒Y17215-1株体外增殖规律及免疫原性研究
Ⅰ群4型禽腺病毒Y17215-1株体外增殖规律及免疫原性研究李秀丽;王利丽;李富强;田向学;路超;任卫科;江珊;张莉;鄢明华【期刊名称】《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年(卷),期】2024(32)2【摘要】为探讨禽腺病毒4型分离株Y17215-1的体外增殖特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以LMH细胞为模型,摸索Y17215-1株最佳接种剂量和收获时间;通过活毒滴鼻接种和灭活疫苗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SPF鸡,测定其免疫原性。
结果显示:Y17215-1株0.1 MOI接种LMH细胞,培养48~72 h病毒滴度达到峰值108.625TCID_(50)/mL。
该病毒经肌肉注射对42日龄SPF鸡具有较强致病性,LD_(50)为103.000 TCID_(50)/0.2 mL。
以10^(7.676) TCID_(50)的Y17215-1株滴鼻免疫21日龄SPF鸡,免疫后7 d 100%试验鸡产生中和抗体,14 d达到高峰。
以Y17215-1株制备灭活疫苗肌肉注射免疫21日龄SPF鸡(10^(7.676) TCID_(50)/羽),免疫后7 d 70%试验鸡产生中和抗体,21 d达到高峰。
在免疫后21 d用1000LD_(50)的Y17215-1株进行攻毒,活毒和灭活疫苗的保护率均为100%。
以上结果表明:Y17215-1株具有很好的体外增殖特性和免疫原性,可以作为候选疫苗毒株。
【总页数】6页(P21-26)【作者】李秀丽;王利丽;李富强;田向学;路超;任卫科;江珊;张莉;鄢明华【作者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兽用药物与诊断技术天津科学观测实验站;天津市畜禽分子育种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4【相关文献】1.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TJ 株+HY株)抗体效价与鸡攻毒保护相关性试验2.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TJ株+HY株)抗体产生期和免疫持续期试验3.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 株+TJ株+HY株)子代通过母源疫苗获得被动免疫力的效力和免疫期试验4.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TJ株+HY 株)经皮下和肌肉接种鸡的效力试验5.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在LMH细胞的增殖工艺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GPV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一株GPV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饶桂波;邵洪泽;胡桂学;吴健敏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年(卷),期】2014(35)1
【摘要】为了确定导致吉林省某地区10日龄雏鹅发病的病原,从病死雏鹅的肝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根据病毒的电镜照片,动物回归试验及PCR鉴定,确定为鹅细小病毒.PCR产物测序后经BLAST比对显示,分离毒株与NCBI收录的GPV VP3基因同源性均在92%以上,与GPV/CH/HLJ02/08 VP3基因的同源性最高,达99%.致病性研究表明,分离株的ELD50为10-6.5/0.2 mL,毒力较强,且该毒株能被GPV标准血清所中和.
【总页数】5页(P49-53)
【作者】饶桂波;邵洪泽;胡桂学;吴健敏
【作者单位】广西兽医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吉林省兽医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广西兽医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1.6
【相关文献】
1.一株鸭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J], 苏湘; 仲艳; 王希玉; 秦涛; 陈素娟; 彭大新
2.一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J], 陈玲; 宋亚芬; 张兵; 蒋桃
珍
3.一株番鸭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雏番鸭的致病性研究 [J], 曾凡桂;王占新;严专强;覃健萍;周庆丰;申翰钦;鲁俊鹏
4.一株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J], 刘莹;杨承槐;陈小云;王磊
5.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J], 黄文强;张志刚;郑玲;辛雪梅;彭大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禽腺病毒研究进展
禽腺病毒研究进展刘 洋 崔松奇 张丹丹 李 娥(豪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1700)[摘 要] 禽腺病毒主要采用疫苗免疫与卵黄抗体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控。
通过总结禽腺病毒的分类、传播、病原性、致病性、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我国兽药企业的禽腺病毒疫苗及卵黄抗体研发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为禽腺病毒疫苗及卵黄抗体的临床应用及研发布局提供依据。
[关键词] 禽腺病毒;诊断;疫苗;卵黄抗体[中图分类号] S852.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79-3 0 引言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属于腺病毒科,为双链DNA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禽致病性病原体,可引发鸡群感染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Hepatitis,IBH)及心包积水综合征(Hepatitises-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等疾病。
禽腺病毒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一旦发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所以,高效、准确地诊断和预防禽腺病毒病极为重要,可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1禽腺病毒概述1.1 禽腺病毒的分类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第10次报告,目前禽腺病毒属共有14个成员,分别为鸭腺病毒B,隼腺病毒A,鹅腺病毒A,鸽腺病毒A、B,鹦鹉腺病毒B,火鸡腺病毒B、C、D,禽腺病毒A、B、C、D、E。
禽腺病毒共有14个血清型,如表1所示。
禽腺病毒在鸡群中的感染现象普遍存在,在鹅、鸭、火鸡、鸽、鹦鹉、珍珠鸡及鸵鸟中也有腺病毒分离的报道。
表1 禽腺病毒属内种和血清型种血清型英文缩写禽腺病毒A禽腺病毒1型FAdV-1禽腺病毒B禽腺病毒5型FAdV-5禽腺病毒C 禽腺病毒4型FAdV-4禽腺病毒10型FAdV-10禽腺病毒D 禽腺病毒2型FAdV-2禽腺病毒3型FAdV-3禽腺病毒9型FAdV-9禽腺病毒11型FAdV-11禽腺病毒E 禽腺病毒6型FAdV-6禽腺病毒7型FAdV-7禽腺病毒8a型FAdV-8a禽腺病毒8b型FAdV-8b1.2 传播禽腺病毒的传播主要分为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禽腺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禽腺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禽腺病毒病是一种由禽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主要感染禽类,并且对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控制禽腺病毒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禽腺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临床症状禽腺病毒病在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7天,主要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不振、饮水量增加、躯体抖动、呼吸困难、粪便异常等。
严重感染时,还会出现黄疸、神经症状和水肿等症状。
禽腺病毒病还会导致禽类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在禽类养殖场中,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进行疾病的诊断。
2. 实验室检测禽腺病毒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进行确认。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和鉴定、病毒抗体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三种方法。
(1)病毒分离和鉴定常用的病毒分离方法包括禽腺病毒的原代细胞分离、胚胎鸡卵接种、细胞培养、小鼠感染等。
通过细胞培养或小鼠感染后,检验病毒抗体滴度变化,观察细胞病变,最终确定病毒分离情况。
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
(2)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抗体检测主要通过血清学测定方法进行,包括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和试验和血凝试验等。
在病毒感染后,宿主体内会产生相应的病毒抗体,通过检测抗体滴度的变化,可以判断禽类是否感染了禽腺病毒。
(3)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是通过PCR技术检测感染禽腺病毒的基因或RNA序列,以确定禽类是否感染了禽腺病毒。
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和快速性的优势,是当前禽腺病毒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3. 临床病理禽腺病毒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主要包括肝脏和肾脏的病理变化。
在禽类感染禽腺病毒后,常常出现肝脏和肾脏的不同程度的病变,如肝脏出现出血点、出血斑、肿胀、颜色变深等。
肾脏则出现水肿、变形、出血点和出血斑等病变。
通过临床病理检查可以为禽腺病毒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群禽腺病毒湖北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hepatitis syndrome, HHS)是由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be4, FAV 4)引起的一种新型家禽疾病。
典型症状是3-5周龄肉鸡、蛋鸡突然死亡,主要特征是心包蓄积黄色水样或胶冻样物、肝脏肿大、质脆色淡。
1963年Helmboldt等在美国的肉用仔鸡中首次发现该病,之后墨西哥、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均报道有本病的发生,说明腺病毒感染之广泛性。
1976年,我国台湾报道了该病,随后在辽宁、吉林、湖南、江苏和河南等省相继也发现该病的存在。
1987年在土耳其的安卡拉报道本病,1989年墨西哥报道了该病的发生,随后在伊拉克、印度、厄瓜多尔、秘鲁、智利、俄罗斯等地相继暴发了该病。
该病在国内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传染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国内目前分离到血清1型、血清2型和血清8型的Ⅰ群禽腺病毒,为了解Ⅰ群禽腺病毒在湖北鄂西地区的血清型分布,感染状况及致病性。
本试验从湖北省鄂西不同地区采集疑似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发病鸡群的肝脏,开展了病毒分离。
观察解剖时的病理变化并保存病料做病理组织切片。
将无菌采集的肝脏病料研磨后接种于SPF鸡胚然后盲传3代,收集第三代尿囊液提取DNA,应用PCR方法对分离毒株六邻体(hexon)基因进行扩增:根据设计的FAV-4型Ⅰ群禽腺病毒引物鉴别分离毒株的血清型。
结果在发病的蛋鸡中分离到3株Ⅰ群禽腺病毒。
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的3株病毒基因同源率为100%,是属于同一株毒株。
本研究通过对分离毒株的hexo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病毒分离株与FAV4相似
性为99.8%,与中国农业大学分离株相似性为99.3%,与其他血清型的相似性为69.6%-98.4%。
与Ⅱ群禽腺病毒的鸡出血性肠炎病毒和Ⅲ群禽腺病毒的减蛋综合征病毒的相似性为43.1-78.6%。
同源性比较结果与FAV-4引物扩增结果一致。
分离株氨基酸与报道的来源于湖北武汉的毒株的同源性最高,但是分离株hexon基因第3、368、786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采用皮下接种途径将分离到的毒株接种至40日龄的SPF鸡,同时设对照组,逐日观察鸡只的发病情况及症状;攻毒组鸡只出现发病死亡立即解剖观察,采集肝脏等器官固定、切片、HE染色。
结果发现,Ⅰ群禽腺病毒接种后,试验组鸡相继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翅膀下垂,屈腿蹲立,蜷缩一角,羽毛蓬乱,个别出现拉黄绿色粪便。
整个试验阶段,死亡率达到60%。
发病鸡解剖病变:可见心包积液,蓄积大量黄色液体,心脏黄染。
肝出现明显的出血斑和出血点,部分出现土黄色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肌胃肿大,但无出血点。
试验组未死亡鸡只解剖心脏未出现心包积液,肝脏个别出现散在出血点。
对照组鸡只心脏和肝脏正常,未发现病变。
应用PCR方法检测验证,试验组死亡鸡只和试验组未死亡鸡只均出现目的条带,而对照组没有条带产生,说明试验组死亡鸡只感染禽腺病毒。
试验组未死亡鸡只呈隐性感染,对照组鸡只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