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唐太宗李世民的这句名言,指出人才对管理的重要性。
• 何谓人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司 马 光 指 出 : “ 才 者 德 之 资 也 , 德 者 才 之 帅也。“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 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 人。”(《资治通鉴》)古代许多政治家主 张亲君子,远小人。因为“自古以来,国之 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 颠覆者多矣。”(《资治通鉴》)
• 《周易·系辞下》有一句名言:“君子上交不
谄,下交不渎“即聪明的人对领导者不谄媚, 对下级要尊重,不轻侮。
• 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进一步分析:“君子与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君 子与小人的本质差别,在于前者交友的标准是 共同的主张,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而后 者仅仅为了共同的利益,
•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吕氏春秋·季春
纪·先己》) ,必先战胜自己的人性弱点,才 能战胜外界的挑战。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 要。·任贤》)李世民这句名言为领导者发现自 身之不足,加强素质修养。
3、穷究事理,先谋后事
• 决策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如何确保决
策正确,是管理学的重要课题。
–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意林》 引《太公金匾》)是说应谋划在先,行动在后, 才能确保成功,反之则事必败。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 公》)讲的是,决策者必须考虑决策实施的手 段,物质基础和政策制度等。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 鸣》)讲的是借鉴其他组织经验的重要性。
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
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管理原则、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等。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要点进行总结:1. 仁爱管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仁爱管理注重员工关怀和人性化,强调管理者对员工的关心和尊重,并倡导以德行影响员工。
2. 德治思想:中国古代强调德治思想,即以人的品德和道德为基础进行管理。
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品德和道德来影响和感化员工。
3. 社会和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注重维护组织内部的和谐关系。
管理者应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建立和谐的团队关系,以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4. 员工参与:中国古代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合作。
管理者应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使员工参与到组织的决策和管理中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
5. 学习和创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鼓励员工学习和创新。
管理者应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鼓励员工积极思考和创新,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6. 重视沟通: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强调有效的沟通。
管理者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员工进行及时、频繁、有效的沟通,传达信息,解决问题,增进团队合作和协调。
7. 领导者的角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领导者的角色有着明确的要求。
领导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具备才能和智慧,善于发挥智慧和能力指导员工,推动组织的发展。
8. 管理方法: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
例如,民主集中制原则,即注重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的统一,使决策既具有集中统一的力量又具有广泛的民主参与;管理者应注重激励和奖惩,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引导员工的行为等。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要点进行的简要总结。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法家 商鞅的管理思想
1、政治思想:法治与变法 2、行政管理:郡县制, 什伍连坐连保法 3、经济管理:重农抑商
兵家 孙膑的管理思想
1、战略思想 2、权变管理思想 3、人才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包 含着精妙的管理智慧, 即使经过两千多年岁月 的洗礼,仍然光彩熠熠, 仍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 影响和启迪,确实值得 今人很好学习和借鉴。
一、儒家 孔子的管理思想
1、以“礼”为目的的管理 目标(主张建立严格的等 级制度,以制度作为规范 人民行为的重要手段) 2、以“义”为特征的管理方法 管理者以身作则 君子从大局出发 以思想说教为教化百姓的手段 以“直”为选士标准 3、以“仁”为内容的管理原则
二、道家 老子的管理思想
1、无为而治 2、道法自然 3、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宜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一、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属于主观范畴的“道”,主要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经济规律。
这里用的是最后一种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比如,《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等等。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
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三、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下属,“管人不严,以德报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管子》特别强调要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
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言而有信。
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就是治国大忌。
治国如此,治生亦然。
我国从来就是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简述总结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简述总结中国早期管理思想是指自古代到近代中国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观念和方法。
以下是对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简述总结:1. 仁治思想:孔子强调仁爱和人本管理,提出“君子之道,本于仁”,即领导者应以仁爱之心待人,善待员工,与员工建立和谐的管理关系。
2. 德治思想:墨子主张以德行来管理社会,提倡兼爱和无私,他认为领导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德来感化和教育员工。
3. 法治思想:法家认为管理应以严明的法律和制度为依据,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条例来管理员工,确保管理的公正和高效。
4. 思想家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提出了一些管理理念和方法。
例如,墨子主张以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来管理组织,以提高管理效率;荀子提出以道德教育和品德考核来管理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5. 儒家思想:儒家强调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应以仁爱和道德的标准来管理员工,建立和谐的管理关系。
儒家还提倡以教育和治学来培养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提高管理效果。
6. 行政思想:行政学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一部分,也对管理思想有所影响。
行政学主张以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来管理组织,提出了诸如行政管理等概念和方法,对中国早期的管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7. 军事思想: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也对管理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军事思想主张以明确的命令、严格的纪律和灵活的指挥来管理军队,提出了很多与组织管理相关的观念和方法,如各军团之间的分工合作等。
总结来看,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多样而丰富,包括了以仁爱、德行、法治、思想家思想、儒家思想、行政思想和军事思想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这些思想对中国早期的管理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世的管理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指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和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体系在古代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法家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儒家管理思想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仁爱、礼教和道德规范的作用。
儒家强调君子之道,提倡君主以身作则,使民众服从。
儒家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主张礼教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
在儒家管理思想中,家庭和劳动力的管理也被高度重视。
通过尊重长辈,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和家庭规范,人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家庭。
儒家更加注重社会和谐与稳定,倡导君主通过实施仁政来管理国家,推行以道德为基础的领导方式。
道家管理思想道家管理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反对过度干预和管理。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遵循道的原则来管理自己和社会。
道家管理思想主张官员应该放下个人欲望和功利心,以无为的态度去管理,以求得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在道家的管理思想中,领导者注重从内而外的修身养性,通过自我修养来影响下属,而不是通过严格的管制和命令来管理。
法家管理思想法家管理思想追求“法治”,注重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管理社会。
法家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强大的统治者。
在法家管理思想中,法律被视为最高的准则,强调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制度的建立来管理社会。
法家管理思想主张以严密的组织和制度来管理国家和人民,强调利益为导向,追求实际的利益和效益。
综合管理思想的应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常常有各种思想和理论的交融与融合。
例如,在儒家管理思想中注重道德和人伦的同时,也可以借鉴法家的理念来建立制度和规则,以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在道家管理思想中,强调无为而治的同时,也可以运用儒家的仁爱理念和法家的法治思想来确保社会的和谐。
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多样性使得中国社会在古代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体系。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儒家、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思想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仁爱管理的意义
仁爱管理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 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中和为贵
中和为贵
中和为贵的意义
儒家管理思想主张中庸之道,认为过 犹不及,强调在管理中要保持适中, 避免过度或不及,以达到最佳的管理 效果。
都必须遵守法律。
03
道家管理思想
无为而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结词
无为而治是中国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主张管理者不干预 、不强制,让事物自然发展。
详细描述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强行 干预,而是顺应规律,让事物自然发展。无为并非无所作 为,而是不妄为,不违背规律为。
总结词
无为而治强调管理者要具备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能够预 见并应对可能的变化,以最小的干预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
05
墨家管理思想
兼爱非攻
兼爱
墨家主张人人平等,不分亲疏远近,关爱所有人,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追求和 平共处。
非攻
墨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和侵略行为,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破坏,应该通 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尚同尚贤
尚同
墨家主张社会秩序和思想的统一,认为只有统一的思想和价 值观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兵家认为,在战争中,正面作战是必要的, 但仅凭正面作战难以取得胜利,必须结合奇 袭等战术来出奇制胜。
04
详细描述
兵家认为,战争中敌情千变万化,应 根据敌情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战略,以 适应战争的需要。
06
详细描述
兵家认为,在战争中,欺诈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可以通过伪装、欺骗等方式来获得胜利。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宜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一、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属于主观范畴的“道”,主要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经济规律。
这里用的是最后一种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比如,《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等等。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
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三、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下属,“管人不严,以德报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管子》特别强调要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
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言而有信。
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就是治国大忌。
治国如此,治生亦然。
我国从来就是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
3.1 以法治国
法家管理思想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要求所 有人都要遵守这些规定。在管理上,法家认为领导者应 该依据法律规定来管理组织和员工,以保证组织的正常 运转和员工的权益
法家管理思想
3.2 法、术、势相结合
法家管理思想还强调法、术、势相结合。 法是指法律规定和制度;术是指领导者的 领导艺术和方法;势是指形势和环境。法 家认为,领导者应该依据法律规定和制度 来管理组织和员工,同时要注重领导艺术 和方法的应用,以及形势和环境的分析
兵家管理思想
4.2 应变创新和预防危机
兵家管理思想还强调应变创新和预防危机。领导者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能够 预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机,同时要善于应对各种变化和创新,以保持组织的竞争 力和稳定性
5
墨家管理思想
PART 5
墨家管理思想
墨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 ",即强调博爱、互助和和平
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
1.2 礼
"礼"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强调的是礼仪规范和道德标准。在管理 上,儒家认为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道德 规范是必要的,同时要注重员工的礼仪培 训和道德教育,以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儒家管理思想
1.3 中庸
"中庸"是儒家管理思 想的第三个重要方面 ,其含义是要保持适 度和平衡。在管理上 ,儒家认为领导者要 保持稳健的领导风格 ,不过度追求成绩, 也不过度惩罚错误, 而是要寻求平衡和适 度
PART 1
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仁"、
"礼"和"中庸"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人本管理思想管子:“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荀子:“法不能独立,类不能独行,得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子:“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孔子提出君子“使人也,器之”;而小人“使人也,求备焉”。
《孙子兵法》中“择人任势,不责于人”。
2、教育管理思想儒家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3、“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论天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曰:“富与贵使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
孟子曰:“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孟子·里娄》)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墨子·法仪》)总之,百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法制,国将不国。
以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管理思想5、夏代的管理思想夏王朝是尧、瞬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因此管理思想具有较多的氏族民主精神,在信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
6、商代的管理思想权利机构有师、保、傅即后世的“三公”,在其之下是两僚(卿史僚、太史僚)机构。
权利机构中各种职官分别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大权。
统治阶级借助于鬼神的意志来通知和麻痹被统治阶级,神(鬼)治思想是商代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
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题目: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儒家的管理思想、法家的管理思想、道家的管理思想。
1、儒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仁政德治论。
等到最后提出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目标。
2、法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法制刑治论。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3、道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无为而治论。
指出要实现的管理目标是至德之世。
相关拓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各个国家和民族对管理学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贡献和价值西方中心论是完全不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事实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有:(1)顺“道”的管理思想。
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中“道”是一个使用较广含义十分丰富的概念。
其使用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主观范畴的“道”它是安邦治国的理论、道理;另一类是客观范畴上的“道”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顺“道”的含义就是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顺“道”的主张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提出来了如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就用“道”来描述客观规律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管子则在老子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们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汉代的思想家司马迁就更加强调社会经济活动中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他主张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应当服从经济规律。
可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已经认识到管理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了。
(2)“重人”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在研究管理活动时十分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重人”的管理思想。
这里的“重人”有这样两重含义: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的归离强调人才的作用。
(3)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管理思想。
中国的思想家一致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事业成功与否的三个重要的因素而这其中“人和”又是最为重要的。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顺道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
治国的理论
顺道
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客观规律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管子.形势》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管子.山国轨》
顺道
辨识客观规律组织管理活动
重人
重人心向背重人才归离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吕氏春秋.求人》
求和
团结顺从自己的人
团结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和则兴邦,和则生财
法治
明法一法常法
法必明,令必行。
—《管子.法法》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论语.尧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君立信。
—《韩非子.外诸说左上》
守
信
预谋
以虞待不虞者胜。
—《孙子.谋政》。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管理国家,儒家思想主要讲“仁”和“礼”,所以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所谓“仁”,即君王以仁治国。
古今君王中,以仁名闻天下者必得人心得天下!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
行仁政方能得民心,得民才是治国之本。
唐太宗说过“百姓之于君若水之于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管子》说: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由此可见,人之于国家方是根本。
而得人的核心在于得人才。
我国素有“求贤若渴”一说,表示对人才的重视。
能否得到贤能之助,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故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姬昌入山请子牙......正是这些贤士助他们夺得霸业成就功业。
以诸葛亮的一句话作结即“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及至“礼”,中华民族乃是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大国,其自古至今的“礼”已深植进每个华夏子女的内心。
作为礼仪大邦,古代君王自然视礼仪为治国之本。
且看那宫廷之中的重重礼节及各种刑法,已可见一斑。
礼仪是由人产生的,古代圣贤君王制定礼仪来调节仁的欲望满足人的合理要求。
不让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没有界限,物质财富也不会因为满足人们的欲望而减少。
物质和欲望两者互相调和才能长久下去,这就是礼仪产生的原因。
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祖先是种族的根源,国君是治国的基础,没有天地则没有生命,没有祖先则没有后代子孙,没有国君则没有国家的治理。
所以礼仪上可敬天,下可奉地,尊重祖先并推崇国君——即礼的三原则。
古人说:“天下人服从礼仪就能太平安定,安居乐业,不服从就会纷争混乱,灾难重重。
那些粗暴傲慢,放浪不拘,轻视礼俗而又自以为是的人在礼仪的面前也会感到渺小卑下。
礼仪是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更是治国安邦的核心基础。
除此之外呢作为君主,管理中还应注意几点即守信,求实,对策,以及法治等等。
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统御之术 统御之术, • 1. 在识人上,中国最早的兵书《六韬》中提出识人“八征法” 在识人上,中国最早的兵书《六韬》中提出识人“八征法” • 2. 在用人上,墨子认为:“奉贤者,政之本也。” 《吕氏春秋》 在用人上,墨子认为: 奉贤者,政之本也。 吕氏春秋》 提出“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管子提出了 失贤人, 提出“得贤人,国无不安 失贤人 国无不危” 用人的德、 用人的德、功、能三项基本标准 • 3. 在制人上,韩非子认为:“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 在制人上,韩非子认为: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 于下”“赏罚二术,君之利器” 孔子认为: 其身正, ”“赏罚二术 于下”“赏罚二术,君之利器” 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用兵之策 用兵之策,1. 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兵之策 兵以利动 2. 分析态势 3. 先谋后战 • 4. 避实击虚 • 5. 不战而屈人之兵.经营之道 范蠡总结经商的经验,提出了计然 不战而屈人之兵 经营之道,范蠡总结经商的经验, 经营之道 范蠡总结经商的经验 之策。计然之策包括“待乏原则” 积著之理”” ””. 之策。计然之策包括“待乏原则”和“积著之理””
• .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
• 1. 在管理哲学上,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管理哲学上, • 2. 在领导方式上,儒家提出“仁政德治”,法家提出 在领导方式上,儒家提出“仁政德治” 法制刑治” 道家提出“无为而治” “法制刑治”,道家提出“无为而治” • 3. 在系统运作上,古人提出许多运筹谋略,并造就大 在系统运作上,古人提出许多运筹谋略, 量传世杰作 • 4. 在钱财管理上,孔子主张“崇俭”。荀况提出:“节 在钱财管理上,孔子主张“崇俭” 荀况提出: 其流,开其源,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其流,开其源,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并形 成一些核算制度 • 5. 在管物上,重视“利器 在管物上,重视“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管子&形势》)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管子&山国轨》)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史记&货殖列传》)。
“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三讲:中国的管理思想及其发展
中国)重义轻利思想 孔子:“知命”、“安贫” 老子、庄子:清心寡欲,知足常乐 (2)分工思想 孟子:通工易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民富国强思想 荀子: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2、法治、人治、无为而治 3、性善、性恶、注重修身 4、天下为公思想 5、人力资源管理 (1)诸葛亮: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 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 识;四曰,迁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六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2)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4)举贤任能,唯才是举 (5)赏罚分明。赏不可以不厚,罚不可以不重。 (6)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7)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6、运筹与决策思想 《孙子兵法》中认为运筹和决策:一要有预见性;二要有系 统性;三要有严密性;四要有权威性;五要有灵活性;六要 有科学性。 7、领导艺术 (1)为将之道:智、信、仁、勇、严 (2)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3)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 (4)谋贵众,断贵独 (5)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6)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 (7)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8)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上下不相扰,左右不相侵。
总结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总结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国家管理和家族管理。
以下是关于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一些总结。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管理思想之一。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
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强调君主应具备仁德、智慧和明智的领导能力,以达到社会和谐与和平的目标。
儒家思想强调尊重和维护家庭、社会和政府的权威,强调君子以道德为先,通过榜样和教育来影响他人。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应该追求和谐和平衡。
道家思想提出了“无为而治”和“无为而治”等原则,强调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引导而不是强迫他人,让个人和组织自然而然地成长和发展。
道家思想鼓励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反对过分控制和限制。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认为管理应该以法律和制度为基础,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奖惩机制来治理社会。
法家思想强调权力集中和效率,并主张以结果为导向。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提出了为了统治和管理社会需要制定明确的法律和制度,同时也强调了精确的科学和经济管理。
4. 商业家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的商业家也有一些独特的管理思想。
他们在商业运作、人员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有很多经验和智慧。
例如,在《营商玉则》一书中,商人袁梵梵提出了“挽车数顷,其势不易者,入之;伏艾十寸,其貌不顺者,相之;大璇霰品贤,其能不乖者,与之;目盈眇难使,其心不良者、舍之;必事汲汲以相救救,其不若耐之者,弃之。
”这些原则强调了人才选择、团队合作和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和制度约束等方面。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来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资料
中国历史上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资料
1.儒家:仁义礼智信(核心);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注意:孟子的性善论与之后学习人性假设理论中麦格雷戈的Y 理论观点相贴近,而荀子性恶论则与麦格雷戈的X理论相贴近。
2.道家:无为而治(核心);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注意:无为而治强调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与之后学习的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中的自由放任型相贴近。
3.法家:法治(核心);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有效的法”取决于二因素:术即正确的管理方法与势即管理者权威)、李斯
4.商家:乐观时变即注重市场的变化(核心);代表人物:范蠡、白圭(治生之祖)
5.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核心);代表人物:墨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一分为二的对待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目前大体上可以归结为3种观点。
1.“民族虚无”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传统民族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主张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那么按照哪个模式重建中国文化呢?只能是“全盘西化”,即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和整个上层建筑全部照搬到中国来。
2儒学复兴论。
认为中国的儒学可以在新的基础上得到复兴。
持这种观点的人看不到中国文化的局限性和消极性一面,大搞尊孔复古活动,他们坚持认为只有完全恢复儒学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甚至还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统统归结到放弃儒学的后果。
3.中西合璧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长,中国的现代文化应该是把二者的优点集中起来。
扬长避短,一方面积极借鉴欧洲和美国的管理经验为我所用。
拒绝学习的盲目排外是愚蠢的,但也不能照搬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
另一方面应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保守成分,继承和发扬其优秀部分。
当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曾说过“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体的的观念来了解世界万物运行法则,以及对宇宙万物所体悟出的高明、深广的智慧结晶。
当现在国内部分人盲目否定中国文化时,也正是欧美国家、日本韩国“中国文化热”之日。
论语,老子,孙子兵法,三国演义。
正成为国外企业家的必读书。
很多企业家都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孙子兵法被日韩企业家奉为企业的经营指针。
孙子提出的智信仁勇严被企业家视为道德信条,并把它作为选择高层管理人员的标准。
孙子提出的战略战术至今仍不过时,依然被运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日本著名学者村山孚曾说过:我希望中国朋友在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外国奥妙的数学公式才是科学。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同样是实现中国企业家管理现代化的宏达源流。
这些话对我们学习管理的人来说可谓金玉良言。
中国古代优秀的管理思想
一、天时、地利、人和。
《淮南子》中指出:“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
”即只有顺应时势,恰当的使用人力和资源,才能成就事业。
《管子》中也提到“智者善谋,不如当时”,领导者善于谋划,不如顺应时势,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可见正确判断形势和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而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人和”处在关键地位。
自古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