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 (2)

合集下载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答案)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答案)

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无声的歌荒煤一九三八年的十月革命节。

黄昏夕照中,延安城闪耀着热情和欢喜的光辉;红旗在阵阵歌声里飘扬起来,街道上拥挤着灰色的人群,阳光投射在他们红红的脸颊上、衣领和胸襟上的红证章上。

落日似燃烧起一堆火焰,熊熊的红光在苍穹波动着。

他仿佛投入太鲜丽的红色的海里,感到头都有些昏眩起来。

他有一张瘦削苍白的脸。

一双很大的眼睛,然而那样灰黯,没有光彩。

他身材很高,但瘦瘦的腰杆有些弯曲。

他慢慢地移动脚步,两腿之间保持了相当的距离,并且显出了膝盖的僵硬。

其实,他是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是刚从监狱被释放,才来到延安的。

到延安三天,一切都在他眼前呈现着新奇的印象。

随着人群走进会场,他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奇迹。

有最新式武器的军队和荷着红缨枪、大刀的农民自卫队站在一起,铜号和唢呐用完全不同的节奏齐吹着。

小脚的妇女,背着木刀的儿童团……每个人都在歌唱。

他觉得每个人都会歌唱,歌唱斗争的热情,未来的希冀……是一种幸福!可是他同时却回忆起一个没有歌声的时代……六年前的秋天,一个细雨濛濛的夜晚,入狱三个月的他突然被送进一辆黑色的大囚车。

一切都是漆黑的,车厢空旷旷的。

死亡的影子以最清晰的想象掠过他的脑海,却又没有恐怖。

车走入了街道,他借了些许灯光,看见了车厢里的同伴。

两个身材较高大的人,另一个是女的,却很瘦小,长长的头发盖住了脸蜷缩着;两个人中间,有一个站起来斜靠着车壁,一直不动地凝视窗外。

车子穿过一条热闹的街道,站在窗前的人猛然地咬着牙闷声叫道:“同志们!我们唱《国际歌》!”他也站起来,身子一晃,便挨近了那几个人。

那个高个子盯了他一眼,说:“唱!” 他摇摇头说:“我不……”汉子激怒地推了他一掌,冷笑道:“胆怯的东西!去你的……来,我们唱!”“什么?我真不会唱!”他气愤地叫了起来。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语文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a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它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b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c《左传》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在叙事中敢于(),往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判人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它的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

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权势者暴虐淫侈的行为,也()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d《左传》中人物众多,写来无一不形象鲜明。

这部书甚至通过连续记载人物的事迹,描述了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

比如,对晋公子重耳的描写,他颠沛流离在外十九年。

______在战争中,老谋深算,决胜于帷幄,显示了卓越的才略,这不是很可以看到其性格发展的脉络吗?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微言大义直言不讳表彰B.微言大义和盘托出彰显C.言近旨远直言不讳彰显D.言近旨远和盘托出表彰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a处“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与“据传来源于为孔子所撰的《春秋》”语义一致。

B.b处标点使用完全正确。

C.c处“这一精神”指“一字暗含褒贬”。

D.d处使用双重否定句,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3.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第二段画横线处填入7句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到了秦国,秦人妻以怀嬴,奉画沃盥以后,他曾情不自禁地“挥之”,引起怀嬴愤怒。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买橘子沈从文两人本来一股豪劲下萝卜溪,以为事情不费力即可成功。

现在僵了,大话已说出口,收不回来,十分生气。

出了滕家大门,走到橘子园边,想沿河走回去,看看河边景致,散散闷气。

侧屋空坪子里,正遇着橘子园主人女儿夭夭,①在太阳下晒刺莓果,头上搭了一块扣花首帕,辫子头扎一朵红茶花。

其时正低着头一面随意唱唱,一面用竹耙子翻扒那晒簟上的带刺小果子。

身边两只狗见了生人就狂吠起来。

夭夭抬起头时,见是两个军官,忙喝住狗,举起竹耙在狗头上打了一下,把狗打走了。

还以为两人是从橘园穿过,要到河边玩的,故不理会,依然做自己的事情。

队长平时就常听人提起长顺两个女儿,小的黑而俏。

在场头上虽见过几回,印象中不过是一朵平常野花罢了。

队长是省里中学念过书的人,所以对乡下女子便有点瞧不上眼。

这次倒因为气愤,心中存着三分好奇,三分恶意,想逗逗这女子开开心,就故意走过去和夭夭攀话,问夭夭簟子里晒的是什么东西。

且随手刁起一枚刺莓来放在鼻边闻闻。

“好香!这是什么东西?奇怪得很!”天夭头也不抬,轻声地说:“刺莓。

”“刺莓有什么用?”“泡药酒消痰化气。

”“这东西吃得?我不相信。

恐怕是毒药吧。

我不信。

”“不信就不要相信。

”“一定是放蛊的毒药。

②你们湘西人都会放蛊,我知道的!一吃下肚里去,就会生虫中蛊,把肠子咬断,好厉害!”其时那个师爷正弯下身去拾起一个顶大的半红的刺莓,做成要生吃下去的神气,却并不当真就吃。

队长好像很为他同伴冒险而担心,“师爷,小心点,不要中毒,回去打麻烦。

中了毒要灌粪清才会吐出来的!说不得还派人来讨大便讲人情,多费事!”师爷也做成差点儿上当神气,“啊呀,危险!”夭夭为两个外乡人的言行可笑,抿嘴笑笑,很天真地转过身抬起头来,看了看两个外乡人。

“你们城里人什么都不知道。

不相信,要你信。

”随手拾起一个黄中带红的果子,咬去了蒂和尖刺,往口里一送,就嚼起来了。

果汁吮尽后,噗地一下把渣滓远远吐去,对着两个军人:“甜蜜蜜的,好吃的,不会毒死你!”师爷手指面前一片橘子树林,口气装得极其温和,询问夭夭,“这是你家橘子园不是?”“是我家的,怎么样?”“橘子卖不卖?”夭夭说:“怎么不卖?”“可是我们买你卖不卖?”“在这里可不卖。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文学主题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主题更加鲜明,源于当代作家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离不开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锤炼打磨。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

这不仅意味着作家要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阿丽亚,你要跑起来贾志红傍晚,我们站在布瓦布古原野的蓝天下,瞅着眼前的野燕麦和玉米,也瞅着我们正在勘测的红土路。

金色的野燕麦、绿色的玉米、红色的土路,在瓦蓝的天空下,色彩鲜艳得像一幅油画。

“这幅画不完美,这幅画缺一个人。

”姚所长语气遗憾地说。

“缺谁呢?”我追问。

“缺一个女人,这女人要穿裙子,裙摆要飘起来,画才是灵动的,才美。

”她所长发表这番审美感言时,瞟了我一眼。

我明白他眼神的意味,显然在他眼里,我不是那个能入画的女人,我从来不穿裙子,搞工程的女人哪里有穿裙子的资格呢,耐磨耐脏的牛仔裤才是标配。

小赵在这个傍晚心情大好。

他看着布瓦布古原野的天空说,晚霞可真好看啊。

其实布瓦布古原野几乎天天都有好看的晚霞。

有时候晚霞是玫瑰色的,像是无数玫瑰花瓣被堆砌到了天边,一层层翻卷着、重叠着:有时候晚霞是一缕一缕的橙红色与橙黄色,交织着,如香浓的橙汁被某个大力士泼洒到了天上,但却没有泼洒均匀,便任由它流动、流淌。

这个傍晚,小赵不仅发现晚霞是美丽的,还发现我们基地的厨娘阿丽亚其实是个不丑的姑娘。

这天,阿丽亚戴明黄色的头巾,穿明黄色的裙子。

非洲姑娘都有戴头巾的习惯,也偏爱选择与头巾同色系的裙子,她们天然懂得色彩的搭配。

小赵第一次开口夸赞阿丽亚,他说“若力、若力”,翻译成汉语就是“美丽、美丽”的意思。

阿丽亚有些吃惊,她羞怯地一笑,给小赵盛了满满一大碗米饭,又在米饭上放了一块大大的炖羊肉,那是晚餐的一锅炖羊肉中最厚实的一块,肥瘦均匀、汤汁浸润。

愉悦中的阿丽亚不知道小赵一年前说过一句刻薄话,小赵在看见阿丽亚的第一眼就说阿丽亚的样子让他食欲大减。

话虽这么说,小赵这家伙可没少吃一顿饭。

在我看来,阿丽亚根本就不丑,无非是太瘦。

只是阿丽亚的瘦弱显然不是她主动选择的,当她有机会选择时,她毫不迟疑地选择吃饱肚子。

满满一大碗浓稠汤汁拌米饭只是阿丽亚每餐饭的第一个回合。

吃完后她放下碗,不敢去盛饭,察言观色,直到大家都放下了碗筷,她才再次默默地端起碗,开始下一个回合,直到再也吃不下,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碗。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猛虎行高启阴风吹林乌鹊悲,猛虎欲出人先知。

目光燑燑当路坐,将军一见弧矢堕。

几家插棘高作门,未到日没收猪豚。

猛虎虽猛犹可喜,横行只在深山里。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着意描写山中寒风阵阵,乌鹊悲啼,为猛虎的出现蓄势,烘托出猛虎的森然可怖。

B.“燑燑”,火光明亮的样子,诗中指猛虎的目光像火一样明亮,突出了猛虎的贪婪凶狠。

C.第四句写将军一见到猛虎就大惊失色,以致惊掉了手中的弓箭,侧面表现出老虎的威猛。

D.猛虎出行,人已先知,山中百姓提前做好防护,日落前收回牲畜,就可以避免被猛虎侵扰。

16.有人评价第七句“虽曰可喜,然多可悲,意在言外”,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作简要说明。

(6分)安徽省宿州市2023届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别赵子①(节选)韩愈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

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海中诸山中,幽子颇不无。

相期风涛观,已久不可渝。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②贤愚。

【注】①赵子即赵德,潮州人,揭阳,唐属潮州管辖,今属广东。

韩愈因谏宪宗迎佛骨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后改授袁州(即诗中说的宜春,今属江西)刺史,欲邀赵德同往,赵德拒之,韩愈作此诗以别。

②相:选择,区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为官之地远离长安,但他觉得幸运的是能够与赵德这样的朋友交往。

B.赵德拒绝同韩愈一起前往袁州,韩愈摆头笑问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

C.赵德自言早已和隐士相约去观海涛,不能因为随诗人去袁州而改变约定。

D.这首诗别具一格,既不表关心劝慰,也不抒不舍伤感,而是写人生见解。

湖南省长沙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二)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二)语文试卷含解析

长沙市2023届模拟试卷(二)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有一些学者对ChatGPT在教育中的使用表示担忧。

总的来说,虽然ChatGPT在教育中的应用存在很大潜力,但也存在学业诚信遭质疑、师生过度依赖、信息传输不准确等风险与挑战。

ChatGPT能在多门学科中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成果的完成度与创意感,但也引发了学者们对学生学业诚信的担忧。

有研究者提出,ChatGPT可能会帮助学生实施作弊,使教育评估机制失去平衡,导致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有研究者通过测试ChatGPT与真实考生在大学开放性考试中的作答结果后表示,ChatGPT的推出可能导致在线考试和开放性考试学术诚信的终结,因为ChatGPT的考试答案展现出了高度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在很少的输入下生成高度逼真的文本,使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成为可能。

此外,教务人员也表示很难区分学生和ChatGPT生成的写作内容,并且当学生使用ChatGPT回答问题时,教务人员很难充分评估学生的真实理解水平。

诚然,ChatGPT和其他内容生成类模型能为学生提供互动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受益。

2014年的一项研究也证明,与模仿人类情感行为的虚拟导师互动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好。

但是,学生在多次使用ChatGPT后,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

尤其在多次使用其协助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后,学生很可能沉迷于其效果。

因智能工具产生依赖进而养成惰性心理是有先例的。

如早前多有报道学生依赖作业搜题工具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诗阅读专题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凤归云·恋帝里柳永恋帝里,金谷园林,平康巷陌,触处繁华,连日疏狂,未尝轻负,寸心双眼。

况佳人、尽天外行云,掌上飞燕。

向玳筵、一一皆妙选。

长是因酒沈迷,被花萦绊。

更可惜、淑景亭台,暑天枕簟。

霜月夜凉,雪霰朝飞,一岁风光,尽堪随分,俊游清宴。

算浮生事,瞬息光阴,锱铢名宦。

正欢笑,试恁暂时分散。

却是恨雨愁云,地遥天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既运用典故等手法描写帝都的繁盛,也通过词人的心理感受来侧面表现其繁华。

B.下阕铺叙帝都四季风光,但美景已成过往,“可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惋惜之意。

C.词的最后两句情景交融,词人满心的愁绪似乎弥漫在这浩渺的天地之间,耐人寻味。

D.本词叙事描写极有章法,用“恋、况、更、算”四字勾连起全词,诗歌内容逐层展开。

16.有人认为这首词可能写于柳永准备参加科考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可能写于柳永多次科举落第浪迹天涯之后。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本篇阐明你的理由。

(6分)江苏省苏北四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泣然有感②陆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

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秋(1196年),作者闲居山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 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2020届高考全国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考全国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考全国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0届高考核心3套卷全国卷(二)语文【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②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鉴、互促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③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的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Ⅱ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鏊子,在古代就是做烙馍和摊煎饼的专用工具。

古人把薄石头打磨成龟背状,再将其磨制光滑后,在下面烧火加热,A 。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经常出土一种边沿有三足的盘形陶鏊。

B ,陶鏊逐渐被替代。

1989年3月,河南省焦作市嘉禾屯林场砖瓦窑发现一座汉代铜器窑藏,出土了一件① 的带盖弦纹青铜鏊。

据考证,这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带盖青铜鏊,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考古发掘中,古人用鏊子烙饼的图像不仅 C ,更弥补了实物信息的不足。

这些图像生动活泼,反映了古人直观地使用鏊子的情景,记录并展示了古人的劳作场景。

2003年,河南省登封市高村发掘了一座家代壁画墓的“烙饼图”非常生动写实。

画中有三位女子,左侧女子正在鏊子前持物翻饼,其右置一圆盒,内有烙好的煎饼。

鏊子呈穹庐状鼓起,同现在常见的铁鏊② 。

中间女子正在矮案前持两头尖、中间粗的擀面棍擀制面皮。

右侧女子双手托盘,似走却又回首观望。

整幅壁画色彩艳丽,人物各具情态,③ 。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3分)答: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1.请在文中A、B、C三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诗阅读专题四川省泸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惜别唐姚合酒阑歌罢更迟留,携手思量凭翠楼。

桃李容华犹叹月,风流才器亦悲秋。

光阴不觉朝昏过,歧路无穷早晚休。

似把剪刀裁别恨,两人分得一般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题目“惜别”,以“迟留”“携手”等动作表现出了惜别之意。

B.颔联化用“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表达了对佳人的喜爱之情。

C.颈联中的“歧路“与王勃诗句“无为在歧路”中的“歧路”意思一样。

D.依依惜别、忧郁悲愁是古代送别诗中常见的情感主题,本诗也是如此。

15.本诗尾联与李煜《相见欢》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6分)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①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陈与义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公元1122年,陈与义升任符宝郎,但不久就被贬为陈留酒监。

公元1127年4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

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流落洞庭,其间多次登岳阳楼,先后写下《登岳阳楼二首》与《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②南服:南方较偏远地区。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歌首联都照应题目,直接写岳阳楼,但切入点不同,前者以岳阳楼的位置切入,后者强调其影响力。

B.两首诗歌颔联都紧承首联,描写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想。

高三大联考二新高考卷语文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高三大联考二新高考卷语文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拜谒赣江源四平①通向赣江源头的小路,对我来说,显得格外平和自然、亲切宁静。

②在我小的时候,暑假里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在赣江游泳,然后躺在江边的榕树下睡觉。

有很多次看着江面往来的船只、顺江而下的竹排,就猜想这些流水的源头在哪里,它们怎么会没完没了地流。

后来离开赣南,浩荡赣江浓缩成心中记忆,源头梦想偶尔在心间闪现。

③章江和贡江分别从南岭与武夷山流下,两江汇合成赣江以后就一路滔滔北去。

千里赣江,纵贯江西南北,它不仅成为青山不老、碧水长流的象征,也培育涵养了独特而悠久的赣地风情与文化,成为江西人永远的母亲河。

④离家千里的游子,总有自己的故乡;奔流千里的江河,总有自己的源头。

赣南地区东北部的石城县,在历史上有“闽粤通衢”之称,这里就是赣江的发源地。

深藏在武夷山西麓密林中的石寮河,就是赣江的源头。

⑤当初,那些因为战乱而逃出中原的人,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来到江西以后,就在远离战祸的赣南居住下来,使家族的香火、中原的文化在青山绿水间延续。

那些继续迁徙的人当中,有的人南溯章水,越过大庾岭,到达岭南地区;还有的人则东逆贡水而上,到达武夷山西麓的石城县,穿越武夷山进入福建宁化,再向闽粤各地扩散。

在漫长的时间里,江西石城与福建宁化之间的曲折山路,不仅成为人们行走赣闽的天然通道,也逐渐成了许多客家人的心灵驿路。

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当初的迁徙队伍中,一户范姓人家选择在武夷山西麓的古道边住了下来。

天长日久,这里就成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家园,看护这里的山岭、溪流和林木,就成了他们的天然使命和具体内容。

后来,行走在闽赣之间的人们有了这样一个亲切、温馨的“七岭驿站”,武夷山两边的人知道了一个叫作七岭村的地界。

⑦尽管时间流逝、岁月更迭,七岭村也改叫了源头村,但这个被山林环抱的小山村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宁静、质朴,除了规模不大的祠堂用青砖砌成,其他顺着地势高低错落而起的房屋,都是用一样的黄土夯筑而成,屋墙上开出一样的门窗,屋顶盖着一样的黑瓦,在山林中平和、朴素地存在着,并静静地向世人传达着家的原本含义。

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题习题二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题习题二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诸葛公之始告先主也,曰:“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雒,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其后先主命关羽出襄、樊而自入蜀,先主没,公自出祁山以图关中,其略定于此矣。

是其所为谋者,皆资形势以为制胜之略也。

蜀汉之保有宗社者数十年在此,而卒不能与曹氏争中原者亦在此矣。

以形势言,出宛、雒者正兵也,出秦川者奇兵也,自率大众出秦川,而命将向宛、雒,失轻重矣。

与操相当羽其能制操之死命乎以制曹仁而有余以敌操而固不足矣。

宛、雒之师挫,则秦川之气榜,而恶能应天下之变乎?此又用兵者偶然制胜之一策,乘仓猝相当之顷,一用之而得志耳。

未可守此以为长策,规之于数年之前,而恃以行之于数年之后者也。

敌一测之而事败矣。

谋天下之大,而仅恃一奇以求必得,其容可哉?公众号且形势者,不可恃者也。

荆州之兵利于水,一逾楚塞出宛、雒而气馁于平陆;益州之兵利于山,一逾剑阁出秦川而情摇于广野。

当先主飘零屡挫、托足无地之日,据益州以为资,可也;从此而画宛、雒、秦川之两策,不可也。

陈寿曰:“将略非其所长。

”岂尽诬乎?(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二:及备殖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选自陈寿《三国志》)1.下面句子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与操A相当B羽其能C制操之死D命乎因以制曹仁而而有余☑以敌操H而固不足矣。

2.下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恶,怎么,哪里,和《齐桓晋文之事》中“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恶”意义相同。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狼①阎连科先爷喝了一肚子水,饥饿和口渴都被那泉水压下去,他想我只要立在这沟的脖子里,挺着不要倒下去,也许我就能活着走出这条沟。

太阳最后收尽了它的余红。

黄昏如期而至,沟中的天色和这群黄狼的身子一模一样。

静寂在黄昏中发出细微的响动,开始从沟壑的上空降下来。

先爷立在那儿如同栽在那儿的一棵树。

狼群中绿莹莹的一片目光,圆珠子样悬在半空里。

死寂像黑的山脉一样压在先爷和狼群的头顶上。

先爷不动。

先爷也不再弄出一点响声来。

狼群似乎明白先爷刚才那么迅捷,就是为了抢占那段沟的脖颈时,有条老狼发出了青红条条的叫。

随后,狼群便又朝先爷走过来。

先爷把提在手里的勾担猛一下顿立在了面前。

狼群立下了。

僵持像悬桥样搭在先爷和狼王的目光上,他们每眨一下眼,那僵持就摇摇晃晃弄出一些惊心的响动来。

先爷看不见狼身在哪儿,他盯着一片绿珠的狼眼不动弹,只要那些绿珠有一颗移动了,他就把勾担摇出一些声音来,把那绿珠重逼得退回去。

时间和沉默的老牛拉车一模样,在僵持中缓缓慢慢,轧着先爷的意志走过去。

月亮出来了,圆得如狼们的眼,不是十五就是十六。

凉风习习,先爷感到他的后背上有蚯蚓的爬动。

他知道,他的后背出汗了。

他感到了腿上的酸困麻刺刺地正朝着他上身浸。

僵持正比往日的劳累繁重几倍地消耗着他的体力。

他极想看到狼群。

因为纹丝不动的站立累得卧下来,哪怕它们动动身子,活动活动筋骨也行。

可是狼们没有。

它们成一个扇形在五六步外盯着先爷,如经过了许多风吹雨淋的石头样。

先爷听到了它们眼珠转动的细碎的叽嘎声,看见它们背上的瘦毛在风中摆着有了吱吱的火光。

先爷想,我能熬持过它们吗?先爷说,你死也要熬持过它们呵。

先爷想,它们每一只都有四条腿,可你只有两条腿,又是过了七十的老人哟。

先爷说,我的天呀,这才刚刚入夜你就这样给自己抽筋,你不是平白要把自己送到狼口吗?有一只小狼站立不住了,它没有看狼王一眼就卧了下来。

跟着,另一只小狼也卧将下来。

狼王对小狼看了看,发出了叫声,那两只小狼同时勾回头,哼出了嫩草叶样的回声,狼群就又复归宁静了。

2023年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详解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详解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详解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筵于春秋两季气候温和之时举行,每月三次。

经筵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早朝之后,皇帝在大汉将军20人的保卫下首先驾到。

在这文质彬彬的场合中,大汉将军也免除甲胄而穿上袍服,但仍携带金瓜等必不可少的武器。

皇帝在文华殿面南坐定,传谕百官进入,行礼如仪。

至此,鸿胪寺官员将书案一张摆在御座之前,专供圣鉴;另一张摆设在数步之外,为讲官所用。

参加听讲的官员鱼贯而入,分列书案左右。

经筵和其他所有的仪式一样,必有其目视耳听的对称均衡。

先一日用楷书恭缮的讲义此时已经陈列于案几之上。

在赞礼官呼唱之下,两员身穿红袍的讲官和两员身穿蓝袍的展书官出列。

他们都是翰林院中的优秀人员。

讲官面对皇帝,展书官在书案两侧东西对立。

接着是讲官叩头,叩头毕,左边的展书官膝行接近书案,打开御用书本讲义,用铜尺压平。

此时左边的讲书官也已经趋前,站在中央的位置上,开始演讲。

讲完后,书本盖覆如前,讲官及展书官退列原位,以便右边的同僚履行任务。

左边讲官所讲授的是“四书”,右边讲官所讲授的则为历史。

此种节目,历时大半天。

只有讲官可以口讲指划,其他人员都要凝神静听,即使皇帝亦不能例外。

如果当今天子偶然失去了庄重的仪态,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之上,讲官就会停止讲授而朗诵:“为人君者,可不敬哉?”这样的责难不断重复,决无宽贷,一直到这个为人君者突然发现自己的不当而加以改正,恢复端坐的形态为止。

这种繁文缛节乃是当时国家中一种重要制度。

经筵的着眼点在发挥经传的精义,指出历史的鉴戒,但仍然经常归结到现实,以期古为今用。

称职的讲官务必完成这一任务,如果只据章句敷衍塞责或以佞辞逢迎恭维,无疑均属失职,过去好几个讲官就曾因此而被罢免。

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讲官可用极委婉的言辞,在不妨碍尊严的条件下对皇帝作必要的规劝。

皇帝在经筵上可以提出问题,甚至说明他不同的观点,但是责问或指斥讲官,则属于失礼。

即使讲官准备不充分,讲辞前言不对后语,皇帝感到不快,也不能当场流露,而只能在事后间接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三语文第1页,共5页命题任小龙审题吴天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克.扣/溘.然长逝稽.首/棨.戟遥临墙隅./喁.喁不休B.憎.恶/赠.予收藏饯.别/剑.拔弩张鱼鳔./剽.悍粗犷C.襁.褓/强.人所难黢.黑/曲.尽其妙裨.将/蚍.蜉撼树D.妃.嫔/蜚.短流长涅.槃/孽.根祸胎赡.养/姗.姗来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噩梦辐照食品协奏曲融汇贯通B.扫描妍媸必露蒸馏水再接再厉C.福祉指手画脚亲和力珠光宝气D.恢谐气息奄奄算总帐寥若晨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一些“80后”的中国年轻人正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鸟巢一代。

”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是“迷惘的一代”还是“鸟巢一代”。

B.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C.随着欧美债务问题蔓延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昔日甚嚣尘上....的“西方的月亮圆”言论已宣告破产。

D.尽管央视每年都会公布出高于80%的春晚收视率,但民间的调查结果却是年年大相径庭....,喝倒彩声响成一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在表现现实;在加缪看来,现实是荒诞的;在梵高看来,现实是模糊的;在毕加索看来,现实又是割裂的。

B.如何协调解决地区冲突、使非盟在地区事务中扮演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的角色,成为会议的重要内容。

C.郭沫若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

有人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D.由人民网和中国会展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最受关注节庆》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于北京举行,“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榜上有名。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去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虽然已经青春不再,但当他们活泼欢快地唱起当年的成名曲时,观众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B.南昌火车站位于京九、浙赣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今年春运期间,日均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增长了56%。

尽管是大年初一,车站的大厅里仍有不少旅客在排队购票。

C.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D.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办公大楼日月坛·微排大厦亮相德州,综合运用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光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

6..下列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傻大姐在园中拾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要查清物主。

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

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毫无私弊之物。

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

(《红楼梦》)B.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刑前关在漆黑的地牢里,她正准备逃走。

这天夜晚,穿着黑袈裟的副主教秘密来到地牢,他毫不掩饰地向爱斯梅拉达表达了他的爱意和内心的痛苦,想带她一起逃走。

少女答应了。

(《巴黎圣母院))C.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意思,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

可是后来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觉新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去德国留学,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

父亲的一句话“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就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

(《家》)D.附近的村子,没有理发师,因此常有带着铜盆的理发师到这,里来。

那天,一位理发师路过,恰巧遇到下雨,就把铜盆顶在头上遮雨。

堂吉诃德一见,硬说那是骑士的光灿灿的头盔,举枪冲了上去。

理发师赶快跳下骡背逃走。

堂吉诃德夺得了铜盆,把它戴在自己的头上。

(《堂吉诃德})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

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

老子的最高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

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

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

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

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

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

内审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表现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

正是这种超越性,构成了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

区别主要在于超验与非超验上。

从柏拉图开始,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天地神人共舞”,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即不以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转移,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

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则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内乐为上,感官享乐为下;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

老子讲“致虚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境界。

庄子的“心斋”和“坐忘”讲求心灵的虚静。

这种虚静之说,到了荀子那里就发展成了“虚一而静”理论,而且,这种虚静又与心灵的平和、愉悦相联,产生“心平愉”,则“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的内审美效果。

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虽非就审美而言,但正是追求“内圣”的内在功夫,才使得审美从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华出来,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越出来,从而出现“孔颜乐处”和“吾与点也”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审美。

第三,由于内乐、内审美是自我内在实践的产物,因而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问题,从来都是一个不需要外力解决的问题,不像基督教等神学那样需要外来的神的救赎,而是仰赖于自身的感悟、内心的悦乐和身心的自我解放。

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的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了审美的健全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建构、内心和谐的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支柱,是我们这个精神存在状态与物质发展水平不和谐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参照。

(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19期,有删节)7.下列各项中,关于“内审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审美是指一种古已有之的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

B.内审美是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C.内审美表现为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主体精神境界的提升。

D.内审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8.下列关于中西方古代内审美的区别,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与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主要是超验的。

B.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C.中国古代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不是通过内心活动而是借助神力来实现的。

D.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侧重于神力救赎后的超越。

9.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庄子主张“心斋”和“坐忘”,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个体心理调适达到内审美的效果。

B.孔子盛赞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古代儒家对内审美的推崇和对感官审美的摒弃。

C.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实现人格理想的完善,能有效改变现实。

D.柏拉图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内审美的特征。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注] 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

后两作已失传。

②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

③大号:年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壮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窃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燕:同“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子其.为我记之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12.下列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B.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C.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D.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第二卷(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