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全等三角形易错点剖析
《全等三角形》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析解
《全等三角形》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析解易错点突破1.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致误例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厘米,另一边长为2厘米,则它的周长为( ).A .10厘米B .14厘米C .10厘米或14厘米D .无法确定错解:由于本题未指明所给边长是等腰三角形的腰还是底,所以需讨论:①当腰长为6厘米时,底边长为2厘米,则周长为()66214cm ++=;②当腰长为2厘米时,底边长为6厘米,则周长为()62210cm ++=. 故选C.分析:本题错在没有注意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腰长为2厘米,底边长为6厘米时,不能构成三角形.正解:本题只能把6厘米作为腰,2厘米作为底,故三角形的周长为14厘米,故选B.2.应用判定方法致误例2 如图3,已知AB=DC ,OA=OD ,∠A=∠D. 问∠1=∠2吗?试说明理由.错解:∠1=∠2. 理由如下:在△AOB 和△DOC 中,因为AB=DC ,OA=OD ,∠AOB=∠DOC.所以△AOB ≌△DOC ,所以∠1=∠2.分析:不存在“角角角(AAA )”和“边边角(SSA )”的判定方法,即对于一般三角形,“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和“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正解:在△AOB 和△DOC 中,因为AB=DC ,∠A=∠D ,OA=OD.所以△AOB ≌△DOC (SAS ),所以∠1=∠2.3.不理解“对应”致误例3 已知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对锐角相等,又有一组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图 3 图4错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分析:对“ASA”全等判定法中“对应边相等”没有理解,错把边相等当成对应边相等.正解: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图4所示,在Rt EDC ∆,12∠=∠,CD=AB ,90C C ∠=∠=︒,显然ABC ∆与EDC ∆不全等.重难点析解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例1(2008年邹城市)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是该三角形的一条( )A .中线B .角平分线C .高线D .边的垂直平分线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特征及其面积公式可知,等底同高的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解:只有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才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故选A.评注:三角形的“三线”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要正确认识其定义及特征.2.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例2(2008年十堰市)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厘米,2 厘米,3厘米B .2厘米,3 厘米,6 厘米C .4厘米,6 厘米,8厘米D .5厘米,6 厘米,12厘米 分析: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只需检验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是否大于最长线段即可,若大于则能构成,否则不能构成.解: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然后观察四个选项,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只有4厘米,6 厘米,8厘米. 故选C.评注: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问题时,应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3.三角形的内角和例3(2008年聊城市)如图5,11002145∠=∠=,,那么∠3的度数是( ).A .55°B .65°C .75°D .85° 分析:本题可利用平角及邻补角的定义,把1∠和2∠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 123 图51 2 A B D CE 图6 解:由图5可知:与∠1相邻的补角为80︒,与∠2相邻的补角为35︒,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得∠3=180803565︒-︒-︒=︒. 故选B.评注:涉及三角形有关的角度计算问题,一般要考虑到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例4 如图6,已知AB AD =,AC AE =,12∠=∠.试说明BC DE =.分析:要说明BC DE =,只要说明ABC ADE △≌△即可. 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已经具备两边对应相等,因此再找这两边的夹角相等即可.解:12=∠∠,所以12DAC DAC +=+∠∠∠∠, 即BAC DAE =∠∠. 又AB AD =,AC AE =, 所以ABC ADE △≌△(SAS ),所以BC DE =.评注: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要说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常常通过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问题.5.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例5 如图7,A ,B ,C ,D 是四个村庄,B ,D ,C 在一条东西走向公路的沿线上,BD=1千米,DC=1千米,村庄AC 、AD 间也有公路相连,且AD ⊥BC ,AC=3千米,只有村庄AB 之间由于间隔了一个小湖,所以无直接相连的公路. 现准备在湖面上造一座斜拉桥,测得AE=1.2千米,BF=0.7千米. 试求所建造的斜拉桥长有多少千米?图7分析:由于村庄AB 之间间隔了一个小湖,无法直接测量,故可利用转化思想,由△ADB ≌△ADC ,得AB=AC=3千米,从而计算出EF 的长.解:在△ADB 和△ADC 中,因为BD=DC ,∠ADB=∠ADC 090=,AD=AD. 所以△ADB ≌△ADC (SAS ).所以AB=AC=3千米.所以()()3 1.20.7 1.1EF AB AE BF =-+=-+=(千米).评注: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教材中全等三角形的例题、习题有很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先转化为数学问题.。
专题16 全等三角形的核心知识点精讲(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帮
专题16 全等三角形的核心知识点精讲1.熟悉全等三角形常考5种模型2.掌握全等三角形性质,并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答。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考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模型一:平移型模型分析:此模型特征是有一组边共线或部分重合,另两组边分别平行,常要在移动的方向上加(减)公共线段,构造线段相等,或利用平行线性质找到对应角相等.模型示例概念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性质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模型二:轴对称模型模型分析:所给图形可沿某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解题时要注意隐含条件,即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模型三:旋转型模型解读:将三角形绕着公共顶点旋转一定角度后,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旋转型三角形.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存在两种情况:①无重叠:两个三角形有公共顶点,无重叠部分,一般有一对隐含的等角②有重叠:两个三角形含有一部分公共角,运用角的和差可得到等角.模型四:一线三垂直型模型解读:一线:经过直角顶点的直线;三垂直:直角两边互相垂直,过直角的两边向直线作垂直,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转化找等角【题型1:平移型】【典例1】(2023•广州)如图,B是AD的中点,BC∥DE,BC=DE.求证:∠C=∠E.1.(2022•淮安)已知:如图,点A、D、C、F在一条直线上,且AD=CF,AB=DE,∠BAC=∠EDF.求证:∠B=∠E.2.(2022•柳州)如图,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有下列三个条件:①AC=D F,②∠ABC=∠DEF,③∠ACB=∠DFE.(1)请在上述三个条件中选取一个条件,使得△ABC≌△DEF.你选取的条件为(填写序号)(只需选一个条件,多选不得分),你判定△ABC≌△DEF的依据是(填“SSS”或“SAS”或“ASA”或“AAS”);(2)利用(1)的结论△ABC≌△DEF.求证:AB∥DE.【题型2:对称型】【典例2】(2023•福建)如图,OA=OC,OB=OD,∠AOD=∠COB.求证:AB=CD.1.(2023•长沙)如图,AB=AC,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1)求证:△ABE≌△ACD;(2)若AE=6,CD=8,求BD的长.2.(2022•西藏)如图,已知AD平分∠BAC,AB=AC.求证:△ABD≌△ACD.【题型3:旋转型】【典例3】(2023•大连)如图,AC=AE,BC=DE,BC的延长线与DE相交于点F,∠ACF+∠AED=180°.求证:AB=AD.1.(2023•乐山)如图,已知AB与CD相交于点O,AC∥BD,AO=BO,求证:AC=BD.2.(2023•泸州)如图,点B在线段AC上,BD∥CE,AB=EC,DB=BC.求证:AD=EB.3.(2023•西藏)如图,已知AB=DE,AC=DC,CE=CB.求证:∠1=∠2.【题型4:一线三等角】【典例4】(2023•陕西)如图,在△ABC中,∠B=90°,作CD⊥AC,且使CD=AC,作DE⊥BC,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CE=AB.1.(2021•南充)如图,∠BAC=90°,AD是∠BAC内部一条射线,若AB=AC,BE⊥AD于点E,CF⊥A D于点F.求证:AF=BE.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各组图案中,不是全等形的是()A.B.C.D.2.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A.50°B.58°C.60°D.72°3.如图,△ABC≌△DEC,点E在AB边上,∠B=70°,则∠ACD的度数为()A.30°B.40°C.45°D.50°4.如图,△ABD≌△ACE,若AB=6,AE=4,则CD的长度为()A.10B.6C.4D.25.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D=90°,AB=DE,添加下列选项中的条件,能用HL 判定△ABC≌△DEF的是()A.AC=DF B.∠B=∠E C.∠ACB=∠DFE D.BC=EF6.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BE=CD C.BD=CE D.AD=AE7.如图,BE⊥AC于点E,CF⊥AB于点F,若BE=CF,则Rt△BCF≌Rt△CBE的理由是()A.AAS B.HL C.SAS D.ASA8.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28°,则∠AEC =()A.28°B.59°C.60°D.62°二.填空题(共4小题)9.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那么∠1的度数为.10.已知:如图,△ABC和△BAD中,∠C=∠D=90°,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判断△ABC ≌△BAD.11.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12.如图,若AC平分∠BCD,∠B+∠D=180°,AE⊥BC于点E,BC=13cm,CD=7cm,则BE=.三.解答题(共4小题)13.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1)求证:△ABC≌△DEF;(2)若∠D=45°,求∠EGC的大小.14.如图,∠ACB=90°,∠BAC=45°,AD⊥CE,BE⊥CE,垂足分别是D,E,BE=0.8,DE=1.7,求AD的长.15.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BC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和CD,AE分别交CD,BD于点M,P,CD交BE于点Q.(1)求证:△ABE≌△DBC;(2)求∠DMA的度数.16.如图,AC=DC,E为AB上一点,EC=BC,并且∠1=∠2.(1)求证:△ABC≌△DEC;(2)若∠B=75°,求∠3的度数.一.选择题(共7小题)1.如图,任意画一个∠A=60°的△ABC,再分别作△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E和CD,BE和CD相交于点P,连接AP,有以下结论:①∠BPC=120°;②AP平分∠BAC;③AP=PC;④BD+CE=BC;⑤S△PBA:S△PCA=AB:A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个.A.5B.4C.3D.22.如图,在△ABC中,∠BAC=60°,BE、CD为△ABC的角平分线.BE与CD相交于点F,FG平分∠BFC,有下列四个结论:①∠BFC=120°;②BD=CE;③BC=BD+CE;④若BE⊥AC,△BDF≌△CE F.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如图,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BD,CE交于点F,连接A F,下列结论:①BD=CE②∠AEF=∠ADF③BD⊥CE④AF平分∠CAD⑤∠AFE=45°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4.如图,在Rt△AEB和Rt△AFC中,∠E=∠F=90°,BE=CF,BE与AC相交于点M,与CF相交于点D,AB与CF相交于点N,∠EAC=∠F AB.有下列结论:①∠B=∠C;②ED=FD;③AC=BE;④△ACN≌△ABM.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5.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S4,则S1+2S2+2S3+S4=()A.6B.8C.10D.126.如图,△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C,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D与BE相交于点P,AC、B E相交于点M,AD、CE相交于点N,则下列四个结论:①AD=BE;②∠BMC=∠ANC;③∠APM=60°;④CP平分∠MCN.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7.如图,△ABC中,∠BAC=60°,∠BAC的平分线AD与边BC的垂直平分线MD相交于D,DE⊥AB 交AB的延长线于点E,DF⊥AC于点F,现有下列结论:①DE=DF;②DE+DF=AD;③MD平分∠E DF;④若AE=3,则AB+AC=6.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5小题)8.如图,以△ABC的每一条边为边,在边AB的同侧作三个正三角形△ABD、△BCE和△ACF.已知这三个正三角形构成的图形中,甲、乙阴影部分的面积和等于丙、丁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则∠FCE=°.9.如图,在△ACB中,∠ACB=90°,AC=BC,点C的坐标为(﹣2,0),点A的坐标为(﹣8,3),点B的坐标是.10.如图,点E是BC的中点,AB⊥BC,DC⊥BC,AE平分∠BA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填序号).①∠AED=90°;②∠ADE=∠CDE;③DE=BE;④AD=AB+CD.11.如图,已知等腰△ABC中,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OPC是等边三角形;③A C=AO+AP;④S△ABC=S四边形AOCP,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1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4,点D是AB的中点,E、F在射线AC 与射线CB上运动,且满足AE=CF,则在运动过程中△DEF面积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共4小题)13.如图,△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1)如图1,若∠CAB=∠CBA=∠CDE=∠CED=50°,求证:AD=BE;(2)如图2,若∠ACB=∠DCE=90°,CF为△DCE中DE边上的高,试猜想AE,CF,B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4.如图所示,等边△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且∠ABP=∠ACQ,BP=CQ.(1)求证:AP=AQ;(2)试判断△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说明你的理由.15.(1)【模型启迪】如图1,在△ABC中,D为BC边的中点,连接AD并延长至点H,使DH=AD,连接BH,则AC与BH的数量关系为,位置关系为.(2)【模型探索】如图2,在△ABC中,D为BC边的中点,连接AD,E为AC边上一点,连接BE交A D于点F,且BF=AC.求证:AE=EF.16.如图1,AC=BC,CD=CE,∠ACB=∠DCE=α,AD、BE相交于点M,连接CM.(1)求证:BE=AD;(2)用含α的式子表示∠AMB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3)当α=90°时,取AD,BE的中点分别为点P、Q,连接CP,CQ,PQ,如图2,判断△CPQ的形状,并加以证明.1.(2023•甘孜州)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AC∥BD,只添加一个条件,能判定△AOC≌△BOD的是()A.∠A=∠D B.AO=BO C.AC=BO D.AB=CD2.(2023•北京)如图,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B在点A,C之间,点D,E在直线AC同侧,AB <BC,∠A=∠C=90°,△EAB≌△BCD,连接DE.设AB=a,BC=b,DE=c,给出下面三个结论:①a+b<c;②a+b>;③(a+b)>c.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2022•黑龙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A=O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OB≌△COD.4.(2023•成都)如图,已知△ABC≌△DEF,点B,E,C,F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若BC=8,CE=5,则CF的长为.5.(2023•重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点D为BC上一点,连接AD.过点B 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若BE=4,CF=1,则EF的长度为3.6.(2023•南通)如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AC=4,BD=6,则AD+BC的最小值是.7.(2023•淮安)已知:如图,点D为线段BC上一点,BD=AC,∠E=∠ABC,DE∥AC.求证:DE=B C.8.(2023•吉林)如图,点C在线段BD上,△ABC和△DEC中,∠A=∠D,AB=DE,∠B=∠E.求证:AC=DC.9.(2022•兰州)如图1是小军制作的燕子风筝,燕子风筝的骨架图如图2所示,AB=AE,AC=AD,∠B AD=∠EAC,∠C=50°,求∠D的大小.10.(2022•安顺)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1,D是BC边上的一点,以AD为直角边作等腰Rt△ADE,其中∠DAE=90°,连接CE.(1)求证:△ABD≌△ACE;(2)若∠BAD=22.5°时,求BD的长.。
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
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全等三角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其所有元素都完全相同,且每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判定全等三角形的依据,也是解决全等三角形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三边完全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两边及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角及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1、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是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各种问题中。
2、对于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学生也需要掌握。
证明全等三角形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如归纳、演绎、推理等,这些步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
3、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也是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之一。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几何、代数、三角函数等领域。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全等三角形应用到各种问题中,提高解题能力。
4、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全等三角形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
学生需要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5、在解决全等三角形问题时,学生还需要注意细节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需要严谨的逻辑和细致的观察力,学生需要注意证明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符号、公式、定理的运用等。
四、如何突破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1、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演绎、推理等方法。
3、加强观察能力: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需要细致的观察能力,学生需要注意证明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符号、公式、定理的运用等。
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解析
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解析【考纲要求】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 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基本概念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考点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②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③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④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⑤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1.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 上,CQ=AB.求证:(1)AP=AQ;(2)AP⊥AQ.【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1+∠CAE=90°,∠2+∠CAE=90°.∴∠1=∠2,∵在△AQC和△PAB中,∴△AQC≌△PAB.∴ AP=AQ.(2)∵ AP=AQ,∠QAC=∠P,∵∠PAD+∠P=90°,∴∠PAD+∠QAC=90°,即∠PAQ=90°.∴AP⊥AQ.【总结升华】在确定全等条件时,注意隐含条件的寻找.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C=DC.延长AD到E点,使DE=AB.(1)求证:∠ABC=∠EDC;(2)求证:△ABC≌△EDC.【答案与解析】(1)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90°+∠B+90°+∠ADC=360°,∴∠B+∠ADC=180°,又∵∠CDE+∠ADC=180°,∴∠ABC=∠CDE,(2)连接AC,由(1)证得∠ABC=∠CDE,在△ABC和△EDC中,,∴△ABC≌△EDC(SAS).类型二、灵活运用定理2.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思路点拨】将所求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或相关联的三角形中进行求解.【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ED至M,使DM=DE,连接 CM,MF,在△BDE和△CDM中,∴△BDE≌△CDM(SAS).∴BE=CM.又∵∠1=∠2,∠3=∠4 ,∠1+∠2+∠3+∠4=180°,∴∠3+∠2=90°,即∠EDF=90°,∴∠FDM=∠EDF =90°.在△EDF和△MDF中∴△EDF≌△MDF(SAS),∴EF=M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CMF中,CF+CM>M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总结升华】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 求证:AC=BF.【答案】证明:延长AD到H,使得DH=AD,连结BH,∵ D为BC中点,∴ BD=DC,在△ADC和△HDB中,∴△ADC≌△HDB(SAS),∴ AC=BH, ∠H=∠HAC,∵ EA=EF,∴∠HAE=∠AFE,又∵∠BFH=∠AFE,∴ BH=BF,∴ BF=AC.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AD,试判断AB-AD与CD-CB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应大角的关系.【答案与解析】AB-AD>CD-CB;证明:在AB上取一点E,使得AE=AD,连结CE.∵AC平分∠BAD,∴∠1=∠2.∵在△ACE和△ACD中,∴△ACE≌△ACD.∴CD=CE.∵在△BCE中,BE>CE-CB,即AB-AE>CE-CB,∴AB-AD>CD-CB.【总结升华】本题也可以延长AD到E,使得AE=AB,连结CE.涉及几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时,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方法.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答案】证明:∵AB>AC,在AB上截取AE=AC,连接ME.在△MBE中,MB-ME<BE(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AMC和△AME中,∴△AMC≌△AME(SAS).∴MC=M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BE=AB-AE,∴BE=AB-AC,∴MB-MC<AB-AC.4.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思路点拨】在AC上取AF=AE,连接OF,即可证得△AEO≌△AFO,得∠AOE=∠AOF;再证得∠COF=∠COD,则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即可证△FOC≌△DOC,可得DC=FC,即可得结论.【答案与解析】在AC上取AF=AE,连接OF,∵AD平分∠BAC、∴∠EAO=∠FAO,在△AEO与△AFO中,∵AE AFEAO FAO AO AO=⎧⎪=⎨⎪=⎩∠∠∴△AEO≌△AFO(SAS),∴∠AOE=∠AOF;∵AD、CE分别平分∠BAC、∠ACB,∴∠ECA+∠DAC=12(180°-∠B)=60°则∠AOC=180°-∠ECA-∠DAC=120°;∴∠AOC=∠DOE=120°,∠AOE=∠COD=∠AOF=60°,(对顶角相等)则∠COF=60°,∴∠COD=∠COF,又∵∠FCO=∠DCO,CO=CO,∴△FOC≌△DOC(ASA),∴DC=FC,∵AC=AF+FC,∴AC=AE+CD.【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涉及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综合运用5 .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C=90°,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E为AC中点,BD平分∠ABC,点F在AB上,且BF=BC.求证:(1)DF=AE;(2)DF⊥AC.【思路点拨】(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写出结论.(2)要证明以上结论,需创造一些条件,首先可从△ABC中分出一部分使得与△ACF的面积相等,则过A作AM∥FC交BC于M,连接DM、EM,就可创造出这样的条件,然后再证其它的面积也相等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1)延长DE交AB于点G,连接AD.∵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ED∥BC,ED=BC.∵点E是AC的中点,∠ABC=90°,∴AG=BG,DG⊥AB.∴AD=BD,∴∠BAD=∠ABD.∵BD平分∠ABC,∴∠ABD=∠BAD=45°,即∠BDE=∠ADE=45°.又BF=BC,∴BF=DE.∴在△AED与△DFB 中,,∴△AED≌△DFB(SAS),∴AE=DF,即DF=AE;(2)设AC与FD交于点O.∵由(1)知,△AED≌△DFB,∴∠AED=∠DFB,∴∠DEO=∠DFG.∵∠DFG+∠FDG=90°,∴∠DEO+∠EDO=90°,∴∠EOD=90°,即DF⊥A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连结CE交AD于点F,连结BD交CE于点G,连结BE. 下列结论中:① CE=BD;②△A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ADB=∠AEB;④CD·AE=EF·CG;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B【答案】D.6.如图,已知△ABC.(1)请你在BC边上分别取两点D、E(BC的中点除外),连结AD、AE,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请你根据使(1)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AC>AD+AE.【思路点拨】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本题(2)中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将已知和所求条件转化到相关的三角形中是解题的关键.【答案与解析】(1)令BD=CE≠DE,有△ABD和△ACE,△ABE和△ACD面积相等.(2)取DE的中点O,连结AO并延长到F点,使得FO=AO,连结EF,CF.在△AD0和△FEO中,又∠AOD=∠FOE,DO=EO,可证△ADO≌△FEO.所以AD=FE.因为BD=CE,DO=EO,所以BO=CO.同理可证△ABD≌△FCO,所以AB=FC.延长AE交CF于G点,在△ACG中,AC+CG>AE+EG,在△EFG中,EG+FG>EF,可推得AC+CG+EG+FG>AE+EG+EF,即AC+CF>AE+EF,所以AB+AC>AD+AE.【总结升华】正确构造全等和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是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CE+CD=AD+BE.(2)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AD-BE.(3)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BE-AD.。
中考数学易错题复习专题:三角形(1)
三角形易错点1: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中三种重要的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易错题1:如图,点A ,B ,C 分别是线段A 1B ,B 1C ,C 1A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是1,那么△A 1B 1C 1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CBA1B 1A 1错解:4 正解:7赏析:错解的主要原因在对三角形中线的有关性质理解错误,以为外侧三个三角形与里面的△ABC 面积相等.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的两部分是两个等底同高的等积三角形,由此,连接B 1A ,C 1B ,A 1C ,图中的7个小三角形面积均相等,故答案为7.易错点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易错题2:现有3cm ,4cm ,7cm ,9cm 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的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错解:C 正解:B 赏析:本题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错误,可能以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对立面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其实,其对立面还包括等于的情况.从四根木棒中任取三根,共有3cm ,4cm ,7cm ;3cm ,4cm ,9cm ;3cm ,7cm ,9cm ;4cm ,7cm ,9cm 四种情况,但3+4=7,3+4<9,所以这两种情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B .易错点3:三角形按边、按角的分类,三角形内、外角的性质,特别是外角的两条性质. 易错题3:如图,在△ABC 中,∠ABC =50°,∠ACB =60°,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ABC 的平分线BD 与∠ACE 的平分线CD 相交于点D ,连接AD ,下列结论:①∠BAC =70°;②∠DOC =90°;∠BDC =35°;∠DAC =55°.其中,不正确的有………………( )A .①③B .②④C .②D .④F M O NP DA B错解:B 正解:C赏析:本题对①,②,③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就可判断对错,关键是对④的判断易产生错误本题错解就是这种情况.判断④对错的关键是能否判定AD 是△ABC 的外角∠F AC 的平分线,为此,过点D 分别作DM ⊥AF 于点M ,DN ⊥AC 于点N ,DP ⊥CE 于点P ,由BD ,CD 分别平分∠BAC ,∠ACE ,可得DM =DP ,DN =DP ,所以DM =DN ,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AD 平分∠F AC ,从而可通过计算判断④正确.易错点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特别是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易错题4:如图,已知AB =DC ,∠ACF =∠DBE ,则添加下列条件之一,能判定△ACF ≌△DBE 且是用“SAS ”判断全等的是……………………………………………………( )A .AF =DEB .∠A =∠DC .AF ∥DED .FC =EBF EDC AB错解:A 正解:D赏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通常有SAS 、ASA 、SSS 、AAS 四种,本题错解的原因是对SAS 的条件没有理解清楚.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SAS ,其条件是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另一种是两边及其一组等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易错题5:如图,在△ABC 和△AB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E ,AD =BC ,∠DAB =∠CBA ,求证:AE =BE .EBCDA错解:∵∠DAB =∠CBA ,∴∠DAE =∠CBE ,在△ADE 和△BCE 中,∵AD =BC ,∠DAE =∠CBE ,∠DEA =∠CEB ,∴△ADE ≌△BCE (AAS ),∴AE =BE .正解:在△ADB 和△BCA 中,∵AD BC DAB CBA AB BA =⎧⎪∠=∠⎨⎪=⎩,∴△ADB ≌△BCA (SAS ),∴∠D =∠C . 在△ADE 和△BCE 中,∵AD BC DEA CEB D C =⎧⎪∠=∠⎨⎪∠=∠⎩,∴△ADE ≌△BCE (AAS ),∴AE =BE .又解:在△ADB 和△BCA 中,∵AD BC DAB CBA AB BA =⎧⎪∠=∠⎨⎪=⎩,∴△ADB ≌△BCA (SAS ),∴∠ABD =∠BAC ,即∠ABE =∠BAE ,∴AE =BE .赏析:本题错在第一步,由∠DAB =∠CBA ,不能得出∠DAE =∠CBE ,可能是把未知条件当做已知条件用了.应先根据“SAS ”证△ADB ≌△BCA ,注意,这里的理由是“SAS ”而不是“SSA ”,由“SSA ”不能判断三角形全等,接下来可用“AAS ”或“ASA ”证△ADE≌△BCE 而得出结论,也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得出结论.易错点5: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易错题6: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为中线,延长BC 至点E ,使CE =CD =a ,连接DE ,则DE =__________.EBCDA错解:2a 正解赏析:本题可能以为DE =AC 而得出错解,在△DCE 中,用三边的关系也可判断2a 不正确.应先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 垂直平分AC ,∠CBD =30°,∠BCD =60°,又CE =CD ,∴∠E =∠CDE ,又∵∠BCD =∠E +∠CDE ,∴∠E =∠CBD =30°,∴BD =ED .再在Rt △BCD 中,由tan ∠BCD =BDCD得出BD =CD tan60,也可在Rt △BCD 中先得出BC =2CD ,再由勾股定理求得BD,∴DE.易错点6: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计算或证明有关问题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易错题7: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直线相交所得锐角为40°,则∠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错解:65°正解:65°或25°赏析:本题只考虑了△ABC 中顶角∠BAC 为锐角的情况.由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锐角,也可以是直角或钝角,∴本题应分三种情况讨论求解:①当∠BAC 为锐角时,如图1:40°图1E BCD A40°图2EBCDA图3EBCDADE 垂直平分AB ,∠ADE =40°,则∠A =50°,又∵AB =AC ,∴∠B =∠C ,∴∠B =180502︒-︒=65°;当∠BAC 为钝角时,如图2,DE 垂直平分AB ,∠ADE =40°,则∠DAB =50°,∴∠BAC =180°-50°=130°,又∵AB =AC ,∴∠B =∠C ,∴∠B =1801302︒-︒=25°(或:由∠DAB =∠B +∠C ,而∠B =∠C ,∴∠B =12∠DAB =12×50°=25°);当∠BAC 为直角时,如图3,DE ∥AC ,不合题意,此种情况舍去.∴答案为65°或25°.易错点7:全等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易错题8:我们把由不平行于底边的直线截等腰三角形两腰所得的四边形称为“准等腰梯形”.如图1,四边形ABCD 即为“准等腰梯形”,其中∠B =∠C .在由不平行BC 的直线AD 截△PBC 所得的四边形ABCD 中,∠BAD 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若EB =EC ,请问当点E 在四边形ABCD 内部时(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 是不是“准等腰梯形”,为什么?若点E 不在四边形ABCD 内部时,情况又将如何?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图1BCP D A 图2EBCDA图3BCDA错解:是“准等腰梯形”,理由:∵EB =EC ,∴∠EBC =∠ECB ,∴∠ABC =∠DCB ,∴是“准等腰梯形”.当点E 不在四边形ABCD 内部时,如图3,四边形ABCD 是“准等腰梯形”.正解:如图4,过点E 分别作EF ⊥AB 于点F ,EG ⊥AD 于点G ,EH ⊥CD 于点H .∵AE 、DE 分别平分∠BAD 、∠ADC ,∴EF =EG =EH .又∵EB =EC ,∴Rt △BFE ≌Rt △CHE ,∴∠3=∠4,又∵EB =EC ,∴∠1=∠2,∴∠1+∠3=∠2+∠4,即∠ABC =∠DCB .又∵四边形ABCD 为AD 截某三角形所得,且AD 不平行BC ,∴四边形ABCD 是“准等腰梯形”. 当点E 不在四边形ABCD 内部时,有两种情况:当点E 在四边形ABCD 的边BC 上时,如图5,四边形ABCD 是“准等腰梯形”;当点E 在四边形ABCD 的外部时,如图6,四边形ABCD 是“准等腰梯形”.4321HGF图4EBCD A 图5BCDA 图6BDA赏析:本题中第一问的理由不正确,没有充分利用两条角平分线的条件,第二问没有理解不在四边形内部的含义,不在四边形内部应包括在四边形上和四边形外部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的理由是:当点E 在四边形ABCD 的边BC 上时,如图7,同理可得Rt △BFE ≌Rt △CHE ,∴∠B =∠C ,∴四边形ABCD 是“准等腰梯形”;当点E 在四边形ABCD 的外部时,如图8,同理可得Rt △BFE ≌Rt △CHE ,∴∠EBF =∠ECH ,∵EB =EC ,∴∠EBC =∠ECB ,∴∠EBF -∠EBC =∠ECH -∠ECB ,即∠ABC =∠DCB .∴四边形ABCD 是“准等腰梯形”.HGF 图7BCD A H GF 图8BCD A易错练1.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边上,若∠1=25°,则∠2的度数为……………………………………………………………………………( ) A .53° B .55° C .57° D .60°2.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在BC 上,连接AD 、AE .若只添加一个条件就能得到∠DAB =∠EAC ,则下列条件中不正确的是………………………………………( ) A .BE =CD B .AD =AE C .∠BAE =∠CAD D .∠DAE =∠DEA30°21第1题图第2题图BCDA3.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AD ⊥BC 于点D ,AD =12BC ,则△ABC 的底角度数为_________. 4.在△ABC 中,AB =AC ,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AE =AF ,BF 与CE 相交于点D .求证:DB =DC ,并直接写出图中其他相等的线段.FEBC DA5.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ACB =90°,点E 在AC 边的延长线上,且∠DEC =45°,点M 、N 分别是DE 、AE 的中点,连接MN 交直线BE 于点F .当点D 在CB 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所示,易证MF +FN =12BE . (1)当点D 在CB 边上时,如图2所示,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说明理由.(2)当点D 在BC 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所示,请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3)你能用式子综合概括本题中MF 、FN 与BE 之间的关系吗?NMF EBC DA图1N MFEBCDA图2NMFE BC DA 图3参考答案3.75°或45°或15°解析:分三种情况:如图①,AD为腰上的高,且在△ABC内部,∵AB=BC,AD=12BC,∴AD=12AB,∴12ADAB=,又∵sin∠B=ADAB,∴sin∠B=12,∴∠B=30°,∴底角为180302︒-︒=75°;如图②,AD为底边上的高,∵AB=BC,AD⊥BC,∴BD=CD,又∵AD=12BC,∴BD=AD,∴△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角为45°;如图③,AD为腰上的高,且在△ABC外部,∵AB=BC,AD=12BC,∴AD=12AB,∴12ADAB=,又∵sin∠DBA=ADAB,∴sin∠DBA=12,∴∠DBA=30°,又∵∠DBA=∠B +∠C,∠B=∠C,∴底角为30°÷2=15°.4.证明:在△ABF和△ACE中,∵AB ACBAF CAEAF AE=⎧⎪∠=∠⎨⎪=⎩,∴△ABF≌△ACE(SAS),∴∠ABF=∠ACE,∴BF=CE,∵AB=AC,AE=AF,∴BE=CF.∠ABF =∠ACE ,∵AB =AC ,∴∠ABC =∠ACB ,∴∠ABC -∠ABF =∠ACB -∠ACE ,即∠DBC =∠DCB ,∴DB =DC .图中其他相等的线段有DE =DF ,BE =CF ,BF =CE . 5.解:(1)不成立;猜想:FN -MF =12BE .理由如下:如图4,连接AD ,∵点M 、N 分别是DE 、AE 的中点,∴MN =12AD ,又∵AC =BC ,∠ACB =∠BCE =90°,∠DEC =45°,∴DC =EC ,∴△ACD ≌△BCE (SAS ),∴AD =BE .∵MN =FN -MF ,∴FN -MF =12BE .N MFEBCD A图4(2)发现的结论: MF -FN =12BE .证明:如图5,连接AD ,∵点M 、N 分别是DE 、AE 的中点,∴MN =12AD ,又∵AC =BC ,∠ACB =∠BCE =90°,∠DEC =45°,∴DC =EC ,∴△ACD ≌△BCE (SAS ),∴AD =BE .∵MN =MF -FN ,∴MF -FN =12BE .。
数学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
数学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讲解【考纲要求】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基本概念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考点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 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 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① 遇到等腰三角形, 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②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③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④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⑤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 倍、分之类的题目.【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 1.如图,BD CE 分别是△ ABC 的边AC 和AB 上的高,点 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AC . 上,CQ=AB 求证:(1) AP=AQ (2) API AQ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T BD CE 分别是△ ABC 的边AC 和AB 上的高,•••/ 1 + Z CAE=90,/ 2+Z CAE=90 .•••/ 仁/2,•••在△ AQC^A PAB 中,“对折”;Q 在CECQ = AB-Zl= Z2AC^BP:.△PAB ••• AP=AQ.(2) •/ AP=AQ / QAC2 P,•••/ PAD+Z P=90°,•••/ PAD+Z QAC=90,即/ PAQ=90• API AQ【总结升华】在确定全等条件时,注意隐含条件的寻找举一反三:【变式】(2015?永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Z A=Z BCD=90 , BC=DC延长AD到E点,使DE=AB (1)求证:Z ABC玄EDCABCD 中,T Z BAD= Z BCD=90 °,•90 ° Z B+90 ° Z ADC=360 ° °•Z B+ Z ADC=180 °又 T Z CDE+ Z ADC=180 °•Z ABC= Z CDE ,(2)连接人。
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易错题精选附答案
全等三角形易错题精选,附答案第1节 全等三角形1.易错点:对应边不确定,需要分类讨论1、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3,3x -2,2x -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为( ) A .37B .4C .3D .3或37参考答案 1、C2.易错点:忽略隐藏的8字形(一)1、如图,△ABC△△AEF ,AB=AE ,△B=△E ,则下列结论:△AC=AF ;△△FAC=△EAB ;△EF=BC ;△△EAB=△EFB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2、【变式1】如图,△ABC△△AEF ,AB=AE ,△B=△E ,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C=AFB .△EAB=△EFBC .△FAB=△EABD .△EAB=△FAC3、【变式2】如图,在△ABC 与△AEF 中,AB=AE ,BC=EF ,△B=△E ,AB 交EF 于D .给出下列结论:△△AFC=△C ;△DE=CF ;△△EAD=△BFD ;△△BFD=△CAF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 B .△△ C .△△ D .△△△4、【变式3】如图,△ABC△△ADE ,△DAC=60°,△BAE=100°,BC 、DE 相交于点F ,则△DFB 的度数是_______.参考答案1、△△△△2、B3、D4、20°3.易错点:忽略隐藏的8字形(二)1、如图,△ABC△△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ACB=△AED=105°,△CAD=10°,△B=△D=25°,求△DFB 、△DGB 的度数.2、【变式1】如图所示,△ABC△△ADE ,延长BC 分别交AD ,DE 于F ,G ,△CAD=10°,△B=△D=25°,△EAB=120°.求△DFB 和△DGB 的度数.3、【变式2】如图,△ABC△△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E ,△ACB=△AED=105°,△CAD=10°,△B=50°,则△DEF 的度数为________.参考答案1、△DFB=85°;△DGB=60°.2、△DFB=90°;△DGB=65°3、35°第2节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用SSS 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二、用SAS 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4.易错点:误用SSA 判定三角形全等 1、如图,AB=AC ,AE=AD ,要使△ACD△△ABE ,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A .△B=△CB .△D=△EC .△BAC=△EAD D .△B=△E参考答案 1、C5.易错点:乱用中点的各种结论1、如图所示,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D.证明:∵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D=BD,AE=CE∵AB=AC∴AE=AD在△ABE和△ACD中AE=AD△A=△AAB=AC∴△ABE△△ACD以上证明过程是否有误?若有,请将错误的地方改正.参考答案1、有错,AD=BD,AE=CE应改为AD=1/2AB,AE=1/2AC6.易错点:对应边的关系不确定1、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AP=________时,△ABC和△PQA全等.2、【变式1】如图(1),AB=5cm,AC⊥AB,BD⊥AB,AC=BD=4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 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推导出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a°”,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 的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5或10.2、提示:(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解:(1)(1)当t=1时,AP=BQ=1,BD=AC=4,∵AB=5,∴BP=5-1=4=AC,又∵AC⊥AB,BD⊥AB,∴∠A=∠B=90°,在△ACP和△BPQ中,AP=BQ,∠A=∠B,AC=BP,∴△ACP≌△BPQ(SAS),∴∠ACP=∠BPQ,∴∠APC+∠BPQ=∠APC+∠ACP=90°,∴∠CPQ=90°,即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2)△若△ACP△△BPQ,则AC=BP,AP=BQ,△4=5-t,t=xt,解得t=1,x=1,△存在x=1,t=1,使得△ACP与△BPQ全等;△若△ACP△△BQP,则AC=BQ,AP=BP,△t=5-t,4=xt,解得t=2.5,x=1.6,△存在t=2.5,x=1.6,使得△ACP与△BPQ全等;综上所述,存在x=1,t=1或t=2.5,x=1.6,使得△ACP 与△BPQ全等.三、用ASA角边角或AAS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7.易错点:误以为AAS就是两个角和一条边相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还有一条边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变式1】下列条件不能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有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参考答案1、C2、B四、用HL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8.易错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将HL与SSA混淆1、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求证:△BDF≌△ADC.证明:∵AD⊥BC∴∠BDF=∠ADC=90°在Rt△BDF和Rt△ADC中BF=AC,FD=CD,∠BDF=∠ADC,∴Rt△BDF≌Rt△ADC以上证明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请将错误改正.2、【变式1】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则∠ABC=_____.3、【变式2】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求证:BE ⊥AC.参考答案1、有错,证明三角形全等应该用HL,不是SSA需要把∠BDF=∠ADC删掉.2、45°3、证明:△AD△BC,△△BDF=△ADC=90°在Rt△BDF和Rt△ADC中,BF=AC,FD=CD,△Rt△BDF△Rt△ADC(HL),△△C=△BFD,△△DBF+△BFD=90°,,△△C+△DBF=90°,△△C+△DBF+△BEC=180°,△△BEC=90°,△BE△AC.9.易错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混淆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及点D、E、F、G、H都在格点上,现以D、E、F、G、H中的三点为顶点画三角形,则下列与△ABC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是()A.△EHD B.△EGF C.△EFH D.△HDF 参考答案1、D第3节角平分线的性质10.易错点:不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1、如图,PD△AB,PE△AC,垂足分别为D、E,且PA 平分△BAC,则△APD与△APE全等的理由是()A.SAS B.AAS C.SSS D.ASA2、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MB=36°;②AC=BD;③OM平分∠AOD;④MO平分∠AMD.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①②④。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常考易错点总结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常考易错点总结全等三角形易错清单1.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例1】已知△A1B1C1与△A2B2C2的周长相等,现有两个判断:①若A1B1=A2B2,A1C1=A2C2,则△A1B1C1≌△A2B2C2;②若∠A1=∠A2,∠B1=∠B2,则△A1B1C1≌△A2B2C2.对于上述的两个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正确, ②错误B. ①错误, ②正确C. ①、②都错误D. ①、②都正确【解析】由于△A1B1C1与△A2B2C2的周长相等,若A1B1=A2B2,A1C1=A2C2,则B1C1=B2C2,根据“边边边”定理,易得△A1B1C1≌△A2B2C2故①正确;若∠A1=∠A2,∠B1=∠B2,则∠C1=∠C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易得△A1B1C1∽△A2B2C2.又因为△A1B1C1与△A2B2C2的周长相等,所以△A1B1C1≌△A2B2C2,故②正确.【答案】 D【误区纠错】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中,不能利用“S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如何说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之和.【例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解析】(1)由DF=B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可证△CEB≌△CFD,从而证出CE=CF.(2)由(1),得CE=CF,∠BCE+∠ECD=∠DCF+∠ECD,即∠ECF=∠BCD=90°.又∠GCE=45°,所以可得∠GCE=∠GCF,故可证得△ECG≌△FCG,即EG=FG=GD+DF.又因为DF=BE,所以可证出GE=BE+GD成立.【答案】(1)在正方形ABCD中,∵BC=CD,∠B=∠CDF,BE=DF,∴△CBE≌△CDF(SAS).∴CE=CF.(2)GE=BE+GD成立.理由如下:∵由(1),得△CBE≌△CDF,∴∠BCE=∠DCF.∴∠BCE+∠ECD=∠DCF+∠ECD,即∠ECF=∠BCD=90°.又∠GCE=45°,∴∠GCF=∠GCE=45°.∵CE=CF,∠GCE=∠GCF,GC=GC,∴△ECG≌△FCG(SAS).∴GE=GF.∴GE=DF+GD=BE+GD.【误区纠错】在第(2)问中不能通过截长或补短找出和GE相等的线段,从而通过全等证出关系是不是成立.名师点拨弄清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能进行判断.2.会利用“SAS、ASA、AAS、SSS、HL”证明三角形全等,能进行二次全等的证明,能利用全等思想来说明线段(或角)相等.提分策略1.全等三角形开放性问题.由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很多,所以题目中常给出(有些是推出)两个条件,让同学们再添加一个条件,得出全等,再去解决其他问题.这种题型可充分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掌握的牢固与灵活程度.【例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并加以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 .(不添加辅助线)【解析】由已知可证∠EDC=∠BDF,又DC=DB,因为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故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
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到了三角形的全等。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呢?全等三角形是指在三角形的三个对应角相等、三个对应边相等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称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用符号来表示的话,就是∆ABC≌∆DEF,其中A、B、C分别是∆ABC的三个顶点,D、E、F分别是∆DEF的三个顶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角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的三个对应角分别相等。
也就是说,在全等三角形中,三个对应角是相等的。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对应边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的三个对应边分别相等。
也就是说,在全等三角形中,三个对应边是相等的。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对应线段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的对应线段(如中线、角平分线等)也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有几种判定方法,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SAS判定法SAS判定法是指边-角-边全等判定法。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个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判定条件: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一对对应边相等,且夹在中间的对应角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二:ASA判定法ASA判定法是指角-边-角全等判定法。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夹在中间的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判定条件: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一对对应角相等,且夹在中间的对应边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SSS判定法SSS判定法是指边-边-边全等判定法。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错误与分析
D
全 等.
D
侈 Ⅱ5 如 图 4. C J _
BC . DC L EC AC = BC DC=
EC.
求证 : LD = E .
求证 : AE = C F .
【 错证 】 在 △A C E和 △BC D中 ,
因为 A C上 C, DC上 EC ,
所 以 AC B= ECD= 9 0 。 .
【 错 】 因为 A E_ I _ B D, C F _ I _ B D,
所 以 LAEO= C = 9 0 o
所 以A E / / C F .
所 以 O AE= 0
正 解 因 为 AB∥
知 学 习园
【 错题汇集】
误与分析
东 台 市 实 验 中 学 教 育 集 团 马 恒 平
所 以 AA BC与 AD E F不全 等 . “ 全等三角形 ” 是 初 中数 学 “ 空 间 与 图 判 定 要 求 ,
形” 中 的 重要 内容 . 它 不 仅 是 中学 数 学 的基
二、 误用“ 直 观 感 觉 ”当条 件
一
、
Hale Waihona Puke “ 对应” 不 准 确 例 1 在 △ C 和 △ DEF 中 . A=
3 0。, B=7 0。, A C=5e m: D=7 0。, E=8 0。,
D E = 5 c m. 那 么 △AB C与 △D E F全 等 吗 ? 为 什 么?
【 错证 2 】
DEA : DF A =9 0。.
D= F AD . AD =AD .
EB;EC . L ABE= A CE . AE = A E.
全等三角形易错点归纳
全等三角形易错点1.寻找对应点:想找对对应点,一定要知道一个三角形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这里面包括(平移,对称,旋转)例如:△ABC经过如何变换得到△A’B’C’呢?△ABC水平向右平移得到△A’B’C’∴△ABC≌△A’B’C’△ABC经过如何变换得到△ABD呢?△ABC沿AB对称得到△ABD∴△ABC≌△ABD如图,△ABD经过如何变换得到△BCD呢?△ABD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DB。
∴△ABD≌△CDB当然,也会遇到复合变换的情况,既有对称又有旋转等等。
如果学生不会判断,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审:通过图形大小和形状,猜测图中出现的所有全等图形,看是否符合题意。
2.逆:通过题目问题,逆向分析问题所需要的全等图形3.画:把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标到图上,只分析图形,寻找全等图形,得出结论。
注意: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不是目的,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到边或角的关系才是目的,同学们请谨记。
2.全等的格式:无论你用何种判定,书写格式一定是按照要求来。
例如:已知:AD=AE,AB=AC求证:∠B=∠C证:在△ABE和△ACD中①AB=AC ②∠A=∠A ③AE=AD ④∴△ABE≌△ACD(SAS)⑤∴∠B=∠C ⑥注意:在①中,两个三角形对应点必须对应。
在②③④中,如果选用了边角边的判定,那么在③中,必须写对应角等;②和③必须写对应边等。
顺序不能错。
例如有的学生顺序写成了②④③(SSA)那就不行了。
②③④中,等号左边的边或角必须是左边三角形中的边或角;等号右边的边或角必须是右边三角形中的边或角。
⑤中,小括号理由必须写。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含解析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题型清单)一、全等图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要点诠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两个全等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研究其它全等图形的重要工具.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01 思维导图02 知识速记五、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SSS AAS SAS ASAAAS ASA AAS→ → → →→ → → → → →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六、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七、 角平分线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完全相同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全等三角形题型归类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题型归类及解析全等三角形难题题型归类及解析一、角平分线型角平分线具有轴对称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常用的辅助线有两种:一是利用截取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二是通过平分线上的一点作两边的垂线。
此外,还要掌握两个常用的结论:角平分线与平行线构成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与垂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点D在边BC上,AD平分∠BAC,在AB上截取AE=AC,连结DE,已知DE=2cm,BD=3cm,求线段BC的长度。
又如,在图中,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CD于N,要判断PM与PN的关系。
还有,在△ABC中,E在边AC上,且∠AEB=∠ABC,要证明∠ABE=∠C;如果∠BAE的平分线AF交BE于F,FD∥BC交AC于D,且AB=5,AC=8,要求DC的长度。
2、中点型由中点可产生以下XXX:1、中线、倍长中线2、利用中心对称图形构造8字型全等三角形3、在直角三角形中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4、三角形的中位线例如,在△ABC中,BE⊥AC,CD⊥XXX于D,BE平分∠ABC,且∠ABC=45°,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DH与BE相交于点G,要证明BF=AC和CE=BF/2.还有,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DF,要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结论。
又如,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要证明AF=EF。
3、多个直角型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题型,还有一些涉及多个直角的题目,需要运用勾股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
例如,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要证明XXX。
要证明BE=CF,根据题目已知,AD是BC的中线,所以AD=DC,又因为DF=DE,所以三角形ADF和CED相等,所以∠A=∠C,即AB∥CF,同理可得BE∥AC,所以BE=CF,证毕。
2023年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讲义 三角形及其全等
2023年中考数学复习讲义三角形及其全等第一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一、三角形的基础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4)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一半.二、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它们所对的任意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5)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 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都相等.三、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1.线段的轴对称性: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2.定义: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注:对于含有垂直平分线的题目,首先考虑将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点连接起来.4.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5.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第二部分:考点典例剖析考点一: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1-1】(2021·广西柳州市·中考真题)若长度分别为3,4,a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整数a 的值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例1-2】(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4,若第三边的长为偶数,则第三边的长是___.考点二: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例2-1】(2021·河北中考真题)下图是可调躺椅示意图(数据如图),AE 与BD 的交点为C ,且A ∠,B ,E ∠保持不变.为了舒适,需调整D ∠的大小,使110EFD ∠=︒,则图中D ∠应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度.【例2-2】(2021·江苏宿迁市·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A =70°,∠C =30°,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DE ∥AB ,交BC 于点E ,则∠BDE 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60°【例2-3】(2021·浙江绍兴市·中考真题)如图,在中,,点D ,E 分別在边AB ,AC 上,,连结CD ,BE .(1)若,求,的度数.(2)写出与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三: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例3-1】(2022•大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B .有两条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C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 .底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C 40A ∠=︒BD BC CE ==80ABC ∠=︒BDC ∠ABE ∠BEC ∠BDC∠【例3-2】(2021·江苏泰州市·中考模拟)如图所示的网格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点、、、、、、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的重心是( )A .点B .点C .点D .点【例3-3】如图,在ABC 中,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D BD AB +<B .AD 一定经过ABC 的重心 C .BAD CAD ∠=∠D .AD 一定经过ABC 的外心考点四: 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 【例4-1】(2021·青海中考真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90°,AD=3,BC=5,对角线BD 平分∠ABC ,则△BCD 的面积为( )A .7.5B .8C .15D .无法确定【例4-2】在△ABC 中,∠BAC =115°,DE 、FG 分别为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则∠EAG 的度数为 A B C D E F G ABC∆D E FGA .50°B .40°C .30°D .25°【例4-3】如图,在Rt △ABC 中,∠A =90°,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AB =4,BD =5,点P 是线段BC 上的一动点,则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考点五: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5-1】2020·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中考真题)如图,已知和都是等腰三角形,,交于点F ,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平分;④.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例5-2】(2021·陕西中考真题)如图,,,点在上,且.求证:.【例5-3】(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点E 、F 在线段BC 上,,,ABC ADE 90BAC DAE ∠=∠=︒,BD CE AF BD CE =BF CF ⊥AF CAD ∠45AFE ∠=︒//BD AC BD BC =E BC BE AC =D ABC ∠=∠//AB CD A D ∠=∠,证明:.【例5-4】(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知识再现)学完《全等三角形》一章后,我们知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定理)”是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有方法.(简单应用)如图(1),在△ABC 中,∠BAC =90°,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C 、AB 上.若CE =BD ,则线段AE 和线段AD 的数量关系是 .(拓展延伸)在△ABC 中,∠BAC =(90°<<180°),AB =AC =m ,点D 在边AC 上. (1)若点E 在边AB 上,且CE =BD ,如图(2)所示,则线段AE 与线段AD 相等吗?如果相等,请给出证明;如果不相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且CE =BD .试探究线段AE 与线段AD 的数量关系(用含有a 、m 的式子表示),并说明理由.【例5-5】(2020·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E 是边AC 上一定点,点D 是直线BC 上一动点,以DE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DEF ,连接CF .(问题解决)(1)如图1,若点D 在边BC 上,求证:CE+CF =CD ;(类比探究)(2)如图2,若点D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请探究线段CE ,CF 与CD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六: 三角形全等综合【例6-1】(2022·北京)在ABC 中,90ACB ∠=,D 为ABC 内一点,连接BD ,DC ,延长DC 到点E ,使得.CE DC = BE CF =AE DF=αα(1)如图1,延长BC 到点F ,使得CF BC =,连接AF ,EF ,若AF EF ⊥,求证:BD AF ⊥; (2)连接AE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CH ,依题意补全图2,若222AB AE BD =+,用等式表示线段CD 与CH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例6-2】(2022·山东泰安·中考真题)正方形ABCD 中,P 为AB 边上任一点,AE DP ⊥于E ,点F 在DP 的延长线上,且DE EF =,连接AF BF 、,BAF ∠的平分线交DF 于G ,连接GC .(1)求证:AE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证:2AG CG DG +=;(3)若2AB =,P 为AB 的中点,求BF 的长.第三部分:中考真题一.选择题1.(2022•鄂尔多斯)如图,15AOE ∠=︒,OE 平分AOB ∠,//DE OB 交OA 于点D ,EC OB ⊥,垂足为C .若2EC =,则OD 的长为( )A .2B .23C .4D .43+2.(2022•荆门)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学校A 与河对岸的科技馆B 之间的距离,在A 的同岸选取点C ,测得30AC =,45A ∠=︒,90C ∠=︒,如图,据此可求得A ,B 之间的距离为( )A .203B .60C .302D .303.(2022•湘西州)如图,在Rt ABC ∆中,90A ∠=︒,M 为BC 的中点,H 为AB 上一点,过点C 作//CG AB ,交HM 的延长线于点G ,若8AC =,6AB =,则四边形ACGH 周长的最小值是( )A .24B .22C .20D .184.(2022•西宁)若长度是4,6,a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 的值可以是( )A .2B .5C .10D .117.(2022•西宁)如图,60MON ∠=︒,以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M 于点A ,交ON 于点B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MON ∠的内部相交于点P ,画射线OP ;连接AB ,AP ,BP ,过点P 作PE OM ⊥于点E ,PF ON ⊥于点F .则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AOB ∆是等边三角形B .PE PF =C .PAE PBF ∆≅∆D .四边形OAPB 是菱形5.(2022•西藏)如图,数轴上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是三角形两边的长,则该三角形第三边长可能是()A.5-B.4C.7D.86.(2022•大连)如图,在ABC∆中,90ACB∠=︒.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12 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作直线MN.直线MN与AB相交于点D,连接CD,若3AB=,则CD的长是()A.6B.3C.1.5D.1 7.(2022•青海)如图,在Rt ABC∆中,90ACB∠=︒,D是AB的中点,延长CB至点E,使BE BC=,连接DE,F为DE中点,连接BF.若16AC=,12BC=,则BF的长为( )A.5B.4C.6D.88.(2022•张家界)如图,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2OA=,1OB=,3OC=,则AOB∆与BOC∆的面积之和为()A 3B3C33D39.(2022•长沙)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Q两点;②作直线PQ交AB于点D;③以点D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M,连接AM、BM.若22AB=AM的长为()A.4B.2C3D2 10.(2022•海南)如图,直线//m n,ABC∆是等边三角形,顶点B在直线n上,直线m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若1140∠=︒,则2∠的度数是()A.80︒B.100︒C.120︒D.140︒11.(2022•黑龙江)如图,ABC∆中,AB AC=,AD平分BAC∠与BC相交于点D,点E 是AB的中点,点F是DC的中点,连接EF交AD于点P.若ABC∆的面积是24, 1.5PD=,则PE的长是()A .90ADC ∠=︒B .DE DF =C .AD BC = D .BD CD =12.(2022•广东)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A .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长方形D .正方形13.(2022•贺州)如图,在Rt ABC ∆中,90C ∠=︒,56B ∠=︒,则A ∠的度数为( )A .34︒B .44︒C .124︒D .134︒14.(2022•永州)如图,在Rt ABC ∆中,90ABC ∠=︒,60C ∠=︒,点D 为边AC 的中点,2BD =,则BC 的长为( )A 3B .23C .2D .415.(2022•荆州)如图,直线12//l l ,AB AC =,40BAC ∠=︒,则12∠+∠的度数是( )A .60︒B .70︒C .80︒D .90︒16.(2022•宜昌)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12BC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连接BD .若7AB =,12AC =,6BC =,则ABD ∆的周长为( )A .25B .22C .19D .1817.(2022•岳阳)如图,已知//l AB ,CD l ⊥于点D ,若40C ∠=︒,则1∠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60︒18.(2022•台湾)如图,ABC ∆中,D 点在AB 上,E 点在BC 上,DE 为AB 的中垂线.若B C ∠=∠,且90EAC ∠>︒,则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12∠=∠,13∠<∠B .12∠=∠,13∠>∠C .12∠≠∠,13∠<∠D .12∠≠∠,13∠>∠19.(2022•宜宾)如图,在ABC ∆中,5AB AC ==,D 是BC 上的点,//DE AB 交AC 于点E ,//DF AC 交AB 于点F ,那么四边形AEDF 的周长是( )A .5B .10C .15D .2020.(2022•广元)如图,在ABC ∆中,6BC =,8AC =,90C ∠=︒,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与AB 交于点D ,再分别以A 、D 为圆心,大于12AD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分别交AC 、AB 于点E 、F ,则AE 的长度为( )A .2.5B .2C .3.5D .321.(2022•宜宾)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点D 是BC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DE 与AC 交于点F ,连结CE .下列结论:①BD CE =;②DAC CED ∠=∠;③若2BD CD =,则45CF AF =;④在ABC ∆内存在唯一一点P ,使得PA PB PC ++的值最小,若点D 在AP 的延长线上,且AP 的长为2,则23CE =+.其中含所有正确结论的选项是(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2.(2022•杭州)如图,CD AB ⊥于点D ,已知ABC ∠是钝角,则( )A .线段CD 是ABC ∆的AC 边上的高线B .线段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高线C .线段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高线D .线段AD 是ABC ∆的AC 边上的高线二.填空题1.(2020·辽宁铁岭市·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5,8,9===AB AC BC ,以A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M ,交AC 于点N ,分别以,M N 为圆心,以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BAC ∠的内部相交于点G ,作射线AG ,交BC 于点D ,点F 在AC 边上,AF AB =,连接DF ,则CDF 的周长为___________.2.(2020·辽宁营口市·中考真题)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6,AD ⊥BC ,垂足为点D ,点E 和点F 分别是线段AD 和AB 上的两个动点,连接CE ,EF ,则CE +EF 的最小值为_____.3.(2021·辽宁锦州·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AC =4,∠A =60°,∠B =45°,BC 边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连接CD ,则AB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4题4.(2021·湖北鄂州市·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 的坐标为()1,0-,点A的坐标为()3,3-,将点A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B ,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5.(2020·湖北中考真题)如图,D 是等边三角形ABC 外一点.若8,6BD CD ==,连接AD ,则AD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_____.6.(2021·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如图,在Rt ABC 中,90,8,6ACB AC BC ∠=︒==,点P 是平面内一个动点,且3AP =,Q 为BP 的中点,在P 点运动过程中,设线段CQ 的长度为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7.如图,是一个3×3的正方形网格,则∠1+∠2+∠3+∠4= .三.解答题1.(2022铜仁)如图,点C 在BD 上,,,,⊥⊥⊥=AB BD ED BD AC CE AB CD .求证:ABC CDE △≌△.2.(2022福建)如图,点B ,F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BF =EC ,AB =DE ,∠B =∠E .求证:∠A =∠D .3.(2022广东)如图,已知AOC BOC ∠=∠,点P 在OC 上,PD OA ⊥,PE OB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OPD OPE ≌.4.(2022大庆)如图,在四边形ABDF 中,点E ,C 为对角线BF 上的两点,,,AB DF AC DE EB CF ===.连接,AE CD .(1)求证:四边形ABDF 是平行四边形;(2)若AE AC =,求证:AB DB =.5.(2022云南)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连接BD ,E 为线段AD 的中点,延长BE 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接AF ,∠BDF =90°(1)求证:四边形ABDF 是矩形;(2)若AD =5,DF =3,求四边形ABCF 的面积S .6.(2022梧州)如图,在ABCD 中,E ,G ,H ,F 分别是,,,AB BC CD DA 上的点,且,BE DH AF CG .求证:EF HG =.7.(2022遵义)将正方形ABCD 和菱形EFGH 按照如图所示摆放,顶点D 与顶点H 重合,菱形EFGH 的对角线HF 经过点B ,点E ,G 分别在AB ,BC 上.(1)求证:ADE CDG ≌;(2)若2AE BE ==,求BF 的长8.(2022贵阳)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D 上一点,连接BE ,BE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垂足为O ,点F 在DC 上,且MF AD ∥.(1)求证:ABE FMN ≌△△;(2)若8AB =,6AE =,求ON 的长.9.(2022安徽)已知四边形ABCD 中,BC =CD .连接BD ,过点C 作BD 的垂线交AB 于点E ,连接DE .(1)如图1,若∥DE BC ,求证:四边形BCDE 是菱形;(2)如图2,连接AC ,设BD ,AC 相交于点F ,DE 垂直平分线段AC .(ⅰ)求∠CED 的大小;(ⅱ)若AF =AE ,求证:BE =CF .10.(2022玉林)问题情境: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老师给出了如图的图形及下面三个等式:①AB AC = ②DB DC = ③BAD CAD ∠=∠若以其中两个等式作为已知条件,能否得到余下一个等式成立? 解决方案:探究ABD △与ACD △全等.问题解决:(1)当选择①②作为已知条件时,ABD △与ACD △全等吗?______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2)当任意选择两个等式作为已知条件时,请用画树状图法或列表法求ABD ACD △≌△的概率.11.(2022北部湾)已知MON α∠=,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6AB =.(1)如图①,若90α=︒,取AB 中点D ,点A ,B 运动时,点D 也随之运动,点A ,B ,D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D ''',连接,OD OD '.判断OD 与OD '有什么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②,若60α=︒,以AB 为斜边在其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求点O 与点C 的最大距离:(3)如图③,若45α=︒,当点A ,B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 的面积最大?请说明理由,并求出AOB 面积的最大值.。
全等三角形好题易错题典型题精选试题解析
全等三角形好题易错题典型题精选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已知AB∥CD,AD∥BC,AC与BD交于点O,AE⊥BD于点E,CF⊥BD于点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A.5对B.6对C.7对D.8对2.下列说法①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且都相交于一点.②三角形的中线就是过顶点平分对边的直线.③在△ABC中,若∠A=∠B=∠C,则△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⑤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8和10,那么它的最短边b的取值范围是2<b<18.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 B.1 C.2 D.33.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45°,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A.540°B.720°C.1080°D.1260°4.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互余D.相等或互补二.填空题(共3小题)5.如图,点O是△ABC内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A=60°,则∠BOC的度数为.6.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则下列四个结论:①BD=CD;②AD⊥BC;③AD上任意一点到边AB,AC的距离相等;④∠BDE=∠CDF.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个B.3个C.2个D.1个.7.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三.解答题(共9小题)8.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于点M.(1)求证:MB=MD,AM=CM;(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9.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BED≌△CFD;(2)若∠A=90°,求证:四边形DFAE是正方形.10.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点E.在△ABC外有一点F,使FA⊥AE,FC⊥BC.(1)求证:BE=CF;(2)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C,交AD于点N,连接ME.求证:ME⊥BC.11.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点F,交DE于点G,∠AED=105°,∠CAD=10°,∠B=25°,求∠DFB和∠DGB的度数.12.在△ABC中,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1)①如图(1),当∠B=60°,∠ACB=90°,则∠AFC=;②如图(2),如果∠ACB不是直角,∠B=60°时,请问在①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图(3),在②的条件下,请猜想EF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13.已知:如图,点E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且EA=EB,△ABC外一点D满足BD=AC,BE平分∠DBC.(1)求证:△DBE≌△CBE;(2)求∠BDE的度数.14.如图,△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求∠OEC的度数.15.如图,△ABC≌△DEF,∠A=50°,∠B=30°,BF=4,求∠DFE的度数和EC的长.16.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BC,E、F是对角线上的两点,要使△BCE≌△DAF,还需要添加的条件(只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并加以证明.全等三角形好题易错题典型题精选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已知AB∥CD,AD∥BC,AC与BD交于点O,AE⊥BD于点E,CF⊥BD 于点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A.5对 B.6对 C.7对 D.8对【解答】解: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BD≌△CDB,△ABO≌△CDO,△ADE≌△CBF,△AOE≌△CFO,△AOD≌△COB,△ABC≌△CDA,△ABE和△CDF故选:C.2.下列说法①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且都相交于一点.②三角形的中线就是过顶点平分对边的直线.③在△ABC中,若∠A=∠B=∠C,则△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⑤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8和10,那么它的最短边b的取值范围是2<b<18.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 B.1 C.2 D.3【解答】解:①只有当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才在三角形的内部,故本选项错误;②三角形中线是过顶点平分对边的线段,故本选项错误;③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90°,故本选项正确;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故本选项正确;⑤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由于是最短边,则b的取值范围是2<b≤8,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3.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45°,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A.540°B.720° C.1080°D.1260°【解答】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45°=8,多边形的内角和是:(8﹣2)•180°=1080°.故选:C.4.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互余D.相等或互补【解答】解:如图:图1中,根据垂直的量相等的角都等于90°,对顶角相等,所以∠1=∠2,图2中,同样根据垂直的量相等的角都等于90°,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所以∠1+∠2=360°﹣90°﹣90°=180°,∴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相等或互补,故选:D.二.填空题(共3小题)5.如图,点O是△ABC内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A=60°,则∠BOC的度数为120°.【解答】解:∵点O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OB、OC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OC=180°﹣(∠OBC+∠OCB)=180°﹣(∠ABC+∠ACB)=180°﹣(180°﹣∠A)=90°+∠A=120°.故填120°6.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则下列四个结论:①BD=CD;②AD⊥BC;③AD上任意一点到边AB,AC的距离相等;④∠BDE=∠CDF.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A.4个B.3个C.2个D.1个.【解答】解:∵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BD=CD,AD⊥BC.故①、②正确;∵AD是△ABC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AD上任意一点到边AB、AC的距离相等.故③正确;∵AB=AC,∴∠B=∠C,又∵∠BED=∠CFD,DE=DF,∴△BED≌△CFD,∴∠BDE=∠CDF.故④正确.所以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A.7.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55°.【解答】解:∵∠BAC=∠DAE,∴∠BAC﹣∠DAC=∠DAE﹣∠DAC,∴∠1=∠EAC,在△BAD和△CAE中,∴△BAD≌△CAE(SAS),∴∠2=∠ABD=30°,∵∠1=25°,∴∠3=∠1+∠ABD=25°+30°=55°,故答案为:55°.三.解答题(共9小题)8.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于点M.(1)求证:MB=MD,AM=CM;(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答】证明:(1)∵AF=CE,∴AE=CF,在RT△ABF和RT△CDE中,,∴RT△ABF≌RT△CDE(HL),∴BF=DE,在△DEM和△BFM中,,∴△DEM≌△BFM,(AAS)∴EM=FM,DM=BM,∴MB=MD,AM=CM;(2)在RT△ABF和RT△CDE中,,∴RT△ABF≌RT△CDE(HL),∴BF=DE,在△DEM和△BFM中,,∴△DEM≌△BFM(AAS),∴EM=FM,DM=BM,∴MB=MD,AM=CM.9.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AB,DF ⊥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BED≌△CFD;(2)若∠A=90°,求证:四边形DFAE是正方形.【解答】证明:(1)∵DE⊥AB,DF⊥AC,∴∠BED=∠CFD=90°.∵AB=AC,∴∠B=∠C.∵D是BC的中点,∴BD=CD.∴△BED≌△CFD.(2)∵DE⊥AB,DF⊥AC,∴∠AED=∠AFD=90°.∵∠A=90°,∴四边形DFAE为矩形.∵△BED≌△CFD,∴DE=DF.∴四边形DFAE为正方形.10.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点E.在△ABC外有一点F,使FA⊥AE,FC⊥BC.(1)求证:BE=CF;(2)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C,交AD于点N,连接ME.求证:ME⊥BC.【解答】证明:(1)∵∠BAC=90°,AF⊥AE,∴∠1+∠EAC=90°∠2+∠EAC=90°∴∠1=∠2,又∵AB=AC,∴∠B=∠ACB=45°,∵FC⊥BC,∴∠FCA=90°﹣∠ACB=90°﹣45°=45°,∴∠B=∠FCA,在△ABE和△ACF中,,∴△ABE≌△ACF(ASA),∴BE=CF;(2)如图,过点E作EH⊥AB于H,则△B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E=BH,∠BEH=45°,∵AE平分∠BAD,AD⊥BC,∴DE=HE,∴DE=BH=HE,∵BM=2DE,∴HE=HM,∴△H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EH=45°,∴∠BEM=45°+45°=90°,∴ME⊥BC.11.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点F,交DE于点G,∠AED=105°,∠CAD=10°,∠B=25°,求∠DFB和∠DGB的度数.【解答】解:∵△ABC≌△ADE,∴∠B=∠D=25°,∠AED=∠ACB=105°,∴∠CAB=∠EAD=180°﹣25°﹣105°=50°,∴∠DFB=∠CAF+∠ACF=10°+180°﹣105°=85°;∴∠DGB=∠DFB﹣∠D=85°﹣25°=60°.12.在△ABC中,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1)①如图(1),当∠B=60°,∠ACB=90°,则∠AFC=120°;②如图(2),如果∠ACB不是直角,∠B=60°时,请问在①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图(3),在②的条件下,请猜想EF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解答】解:(1)①∵∠B=60°,∠ACB=90°,∴∠BAC=90°﹣60°=3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FAC=∠BAC=×30°=15°,∠FCA=∠ACB=×90°=45°,∴∠AFC=180°﹣15°﹣45°=120°;故答案为:120°.②∵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FAC+∠FCA=(∠BAC+∠ACB)=(180°﹣∠B),∴∠AFC=180°﹣(∠FAC+∠FCA)=180°﹣(180°﹣∠B)=90°+∠B,∵∠B=60°,∴∠AFC=90°+×60°=120°;(2)如图,过点F作FG⊥BC于G,作FH⊥AB于H,作FM⊥AC于M,∵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FG=FH=FM,∵∠EFH+∠DFH=120°,∠DFG+∠DFH=360°﹣90°×2﹣60°=120°,∴∠EFH=∠DFG,在△EFH和△DFG中,,∴△EFH≌△DFG(AAS),∴EF=DF.13.已知:如图,点E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且EA=EB,△ABC外一点D满足BD=AC,BE平分∠DBC.(1)求证:△DBE≌△CBE;(2)求∠BDE的度数.【解答】证明:(1)连接CE,∵△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在△BCE与△ACE中,,∴△BCE≌△ACE(SSS)∴∠BCE=∠ACE=30°∵BE平分∠DBC,∴∠DBE=∠CBE,在△BDE与△BCE中,,∴△BDE≌△BCE(SAS),(2)由(1)知,△BDE≌△BCE,∴∠BDE=∠BCE=30°.14.如图,△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求∠OEC的度数.【解答】解:如图,连接OB、OC,∵∠BAC=54°,AO为∠BAC的平分线,∴∠BAO=∠BAC=×54°=27°,又∵AB=AC,∴∠ABC=(180°﹣∠BAC)=(180°﹣54°)=63°,∵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OA=OB,∴∠ABO=∠BAO=27°,∴∠OBC=∠ABC﹣∠ABO=63°﹣27°=36°,∵AO为∠BAC的平分线,AB=AC,∴△AOB≌△AOC(SAS),∴OB=OC,∴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点O是△ABC的外心,∴∠OCB=∠OBC=36°,∵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OE=CE,∴∠COE=∠OCB=36°,在△OCE中,∠OEC=180°﹣∠COE﹣∠OCB=180°﹣36°﹣36°=108°.15.如图,△ABC≌△DEF,∠A=50°,∠B=30°,BF=4,求∠DFE的度数和EC的长.【解答】解:∵∠A=50°,∠B=30°,∴∠ACB=100°,∵△ABC≌△DEF,∴∠DFE=∠ACB=100°,EF=BC,∴EC=BF=4.16.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BC,E、F是对角线上的两点,要使△BCE≌△DAF,还需要添加的条件(只需添加一个条件)是BE=DF,并加以证明.【解答】解:添加的条件是BE=DF,证明如下:∵AD∥BC,∴∠ADF=∠CBE,∵在△BCE和△DAF中,∴△BCE≌△DAF(SAS).故答案为:BE=DF.。
全等三角形易错点剖析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错解示例一、对“对应”二字认识不准确,应用全等判别法有误例1 △ABC 和 △DEF 中,∠A=30°,∠B=70°,AC=17cm,∠D=70°,∠E=80°,DE=17cm.那么△ABC与△DEF全等吗?为什么?错解:△ABC与△DEF全等.证明如下:在△DEF中,∵ ∠D=70°,∠E=80°,∴ ∠F=180°-∠D-∠E=180°―70°―80°=30°.在△ABC中,∵ ∠A=30°,∠B=70°,∴ ∠A=∠F,∠B=∠D.又∵ AC=17cm,DE=17cm,∴ AC=DE .在△ABC与△DEF中,∴ △ABC≌△DEF.错解分析:AC是∠B的对边,DE是∠F的对边,而∠B≠∠F,所以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ABC与△DEF不全等.因为相等的两边不是相等的两角的对边,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法.二、判定方法有错误例2 如图,AC⊥BC,DC⊥EC,AC=BC,DC=EC.求证:∠D=∠E.错解:在△ACE与△BCD中,∵AC⊥BC , DC⊥EC,∴∠ACB=∠ECD=90°.又∵AC=BC,DC=EC,∴ △ACE≌△BCD,∴∠D=∠E.错解分析:上面的证明中,错误地应用了“边角边”. ∠ACB与∠ECD并不是那一对三角形的内角.正解:∵ AC⊥BC,DC⊥EC,∴ ∠ACB=∠ECD=90°,∴ ∠ACE=∠BCD.∵ AC=BC, ∠ACE=∠BCD,DC=EC,∴ △ACE≌△BCD, ∴∠D=∠E.三、错误套用等式性质例3 如图,已知AC,BD相交于E点,∠A=∠B, ∠1=∠2.求证:AE=BE.错证:在△ADC和△BCD中,∵∠A=∠B,DC=CD, ∠2=∠1,∴△ADC≌△BCD,∴△ADC-△DEC=△BCD-△DEC,∴△ADE≌△BCE, ∴AE=BE.错解分析: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按判定定理进行证明.上面的证明中,将等式性质错误地搬到了三角形全等中.这是完全错误的.正解:同上,易证△ADC≌△BCD,∴AD=BC.在△ADE和△BCE中,∵AD=BC,∠A=∠B,∠AED=∠BEC,∴△ADE≌△BCE,∴AE=BE.四、脱离题设,将对图形的直观印象视为条件进行证明例4 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BD=CD.DE,DF分别垂直于AB,AC,垂足为E,F.求证:BE=CF.错解1:认为DE=DF,并以此为条件.在Rt△BDE与Rt△CDF中,∵DE=DF,BD=CD,∴Rt△BDE≌Rt△CDF(斜边直角边),∴BE=CF.错解2:认为AD⊥BC,并以此为条件.通过证明△ABD≌△ACD(边角边),得AB=AC,再由△AED≌△AFD(角角边),得AE=AF,从而得到BE=CF.错解分析:错解1中认为DE=DF,并直接将其作为条件应用,因而产生错误;错解2中,认为AD⊥BC,没有经过推理加以说明,因而也产生了错误.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审题不清,没有根据题设结合图形找到证题依据.正解:在△AED和△AFD中,∴ △AED≌△AFD(角角边),∴DE=DF.在Rt△BDE与Rt△CDF中,Rt△BDE≌Rt△CDF(斜边直角边),∴BE=CF.五、误将“SSA (边边角)”当成“SAS (边角边)”来证题例5 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是A D上一点,EB=EC,∠ABE=∠ACE.试证明:∠BAE=∠CAE.错解:在△AEB和△AEC中,∴ △AEB≌△AEC,∴∠BAC=∠CAE.错解分析:上解错在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用了“边边角”来判定,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有两条边以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正解:在△BEC中,因EB=EC,故∠EBC=∠ECB.∵ ∠ABE=∠ACE, ∴∠ACB=∠ABC,∴AB=AC,在Rt△AEB和Rt△AEC中,∴△AEB≌△AEC,∴∠BAC=∠CAE.在学习中,学会对题中图形进行观察以及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弄明白证明思路.同时,对三角形全等的各种条件要记熟并能区分.三角形的全等具有传递性,比如若有△ABC≌△DEF,△DEF≌△MNP,则一定有△ABC≌△MNP,这个性质在解题时有很重要的应用.在一些计算图形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的题目时,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发现一些不明显的全等关系,帮助发现那些不是直接有关联的全等三角形.六、把“角角角”当成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使用例6 如图, ∠CAB =∠DBA, ∠C=∠D, E为AC和BD的交点.△ADB与△BCA 全等吗? 说明理由.错解: △ADB ≌△BCA.因为∠C = ∠D, ∠CAB = ∠DBA, 所以∠DAB =∠CBA,所以△ADB ≌△BCA(AAA) .错解分析: 错解把三个角对应相等作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 显然是错误的, “角角角”不是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正解: △ADB ≌△BCA.因为∠CAB = ∠DBA, ∠C = ∠D, AB = BA( 公共边) ,所以△ADB ≌△BCA(AAS) .七、把“边边角”当成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使用例7 如图,已知△ABC 中, AB = AC, D,E 分别是AB,AC 的中点, 且CD = BE, △ADC 与△AEB全等吗? 说明理由.错解: △ADC ≌ △AEB.因为AB = AC, BE = CD, ∠BAE = ∠CAD,所以△ADC ≌ △AEB( SSA) .错解分析: 错解把“边边角”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 实际上,“边边角”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别依据, 因为两边及一边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正解: △ADC ≌ △AEB.因为AB = AC, D,E 为AB,AC 的中点,所以AD = AE.在△ADC 和△AEB 中,因为AC = AB, AD = AE, CD = BE, 所以△ADC ≌ △AEB( SSS) .八、局部当整体例8 如图, 已知AB = AC, ∠B = ∠C , BD = CE, 试说明△ABE 与△ACD 全等的理由.错解: 在△A B E 和△ACD 中,因为AB = AC, ∠B = ∠C, BD = CE, 所以△ABE ≌ △ACD( SAS) .错解分析: 错解没有认真地结合图形来分析条件, 错把三角形边上的一部分(BD 是BE 的一部分, CE 是CD 的一部分) 当成边来说明, 这不符合“边角边”条件.正解: 因为BD = CE,所以BD + DE = CE + DE,即BE = CD.在△ABE 和△ACD 中,因为AB = AC, ∠B = ∠C, BE = CD,所以△ABE ≌ △ACD( SAS) .九、把等量相减用在全等上例9 如图, 已知AC,BD 相交于点O, ∠A =∠B, ∠1 = ∠2, AD = BC.试说明△AOD ≌ △BOC.错解: 在△ADC 和△BCD 中,因为∠A = ∠B, ∠2 = ∠1, DC = CD,所以△ADC ≌ △BCD (AAS) , 所以△ADC - △DOC ≌ △BCD-△DOC, 即△AOD ≌ △BOC.错解分析: 错解原因是将等式的性质盲目地用到了三角形全等中, 实际上, 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 是不能根据等式上的数量关系来说明的.正解: 在△AOD 和△BOC 中, ∠A = ∠B, ∠AOD = ∠BOC, AD =BC,所以△AOD ≌ △BOC(AAS) .十.“同理可证”实际不同理例10 已知: AD和A′D′分别是△ABC和△A′B′C′的中线,AB=A′B ′,BC=B′C′,AD=A′D′.求证:△ABC≌△A′B′C′.错解: 如图,因为BD=BC, B′D ′=B′C′,BC=B′C′,所以BD=B′D′. 在△ABD和△A′B′D′中, AB=A′B′,BD=B′D ′,AD=A′D′,因此△ABD≌△A′B′D′.同理可证△ADC≌△A′D′C′.故△ABD+△ADC≌△A′B′D+△A′D′C′,即△ABC≌△A′B′C′.错解分析:以上证法有两个错误:⑴用了不同理的同理可证.证明△ABD≌A′B′D′与△ADC≌△A′D′C′的理由是不同的. 要证△ADC≌△A′D′C′,需证∠ADC=∠A′D′C′, 根据SAS来证; ⑵由两对全等三角形之和推出△ABC≌△A′B′C′,理由不充分.正解:由△ABD≌△A′B′D′,有∠B=∠B′. 在△ABC和△A′B′C ′中, AB=A′B′,∠B=∠B′,BC=B′C′,因此△ABC≌△A ′B ′C ′.十一. 不顾条件任意引申例11 已知:如图,AB=AC,BD=CE,AD=AE.求证:BE=CD.错解: 在△ABD和△ACE中,因为AB=AC,BD=CE,AD=AE,所以△ABD≌△ACE,故∠1=∠2.于是∠DAC=∠BAE.故BE=CD.错解分析:等角对等边成立的条件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而这里∠DAC 与∠BAE 虽然相等,但是,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所以不能得出BE=CD.错解犯了不顾条件任意引申的错误.正解:在△ABD和△ACE中,因为AB=AC,BD=CE,AD=AE,所以△ABD≌△ACE.故∠1=∠2.于是∠DAC=∠BAE.从而△ADC≌△AEB.故BE=DC.。
全等三角形易错点剖析
全等三角形易错点剖析一、错用三角对应相等说明全等例1 如图,∠CAB=∠DBA,∠C=∠D,E为AC和BD的交点.△ADB与△BCA全等吗?说说理由.错解:△ADB≌△BCA.因为∠C=∠D, ∠CAB=∠DBA,∠DAB=CBA,所以△CBE≌△DAE(AAA).分析: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对的,但说明的理由不正确.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因为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正解: △CBE≌△DAE.因为∠CAB=∠DBA,∠C=∠D,AB=BA(公共边),所以△CAB≌△DBA(AAS).二、错用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说明全等例2 如图,已知△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且CD=BE,△ADC与△AEB全等吗?说说理由.错解:△ADC≌△AEB.因为AB=AC,BE=CD,∠BAE=∠CAD,所以△ADC≌△AEB(SSA).分析:错解在把SSA作为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实际上,SSA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条件.因为两边及一边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正解: △ADC≌△AEB.因为AB=AC,D,E为AB,AC的中点,所以AD=AE.在△ADC和△AEB中,因为AB=AC,AD=AE,CD=BE,所以△ADC≌△AEB(SSS).三、错用部分当整体说明全等例3 如图,已知AB=AC,BD=CE,试说明△ABE与△ACD全等的理由.错解:因为AB=AC,所以∠B=∠C,在△ABE和△ACD中,因为AB=AC,∠B=∠C,AD=CE,所以△ABE≌△ACD(SAS).分析:错解在把三角形边上的一部分当作说明的条件,这不符合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正解: △ABE与△ACD全等.因为AB=AC,所以∠B=∠C,因为BD=CE,所以BD+DE=CE+DE,即BE=CD.在△ABE和△ACD中,因为AB=AC,B=C,BE=CD,所以△ABC≌△ACF(SAS).四、错用减法运算说明全等例4 如图,已知AC,BD相交于点O,∠A=∠B,∠1=∠2,AD=BC.试说明△AOD≌△BOC.错解:在△ADC和△BCD中,因为∠A=∠B,∠2=∠1,DC=CD,所以△ADC≌△BCD(AAS),所以△ADC-△DEC=△BCD-△DEC,即△A0D≌△B0C.分析:错解在将等式的性质盲目地用到三角形全等中,实际上,三角形全等是不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说明的.正解:在△ADO和△BCD中,∠A=∠B,∠AOD=∠BOC,AD=BC,所以△AOD≌△BOC(AAS).。
中考数学三角形易错点汇总含易错题解析
中考数学三角形易错点汇总含易错题解析
考点四三角形
【易错分析】
易错点1:三角形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特征与区别.
易错点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注意其中的“任何两边”.
易错点3: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内外角性质,特别关注外角性质中的“不相邻”.
易错点4: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着重学会论证三角形全等,线段的倍分这些问题.
易错点5: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这里需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渗入.
易错点6: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计算线段的长,证明线段的数量关系,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
易错点7:将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易错点拔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易错点拔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全等图形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B.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D.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答案:B解析:利用全等图形的定义分析即可.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正确;C、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正确把握全等图形的定义是解题关键.2、如图,△ABC和△EDF中,∠B=∠D=90°,∠A=∠E,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增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EDF的是( )A.AB=EDB.AC=EFC.AC∥EFD.BF=DC答案:C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断.A. AB=ED,可用ASA判定△ABC≌△EDF;B. AC=EF,可用AAS判定△ABC≌△EDF;C. AC∥EF,不能用AAA判定△ABC≌△EDF,故错误;D. BF=DC,可用AAS判定△ABC≌△EDF;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20,AB=5,BC=8,则DF长为()A.5B.8C.7D.5或8答案:C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可得AC长,然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F长.∵△ABC的周长为20,AB=5,BC=8,∴AC=20−5−8=7,∵△ABC≌△DEF,∴DF=AC=7,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4、如图,在△ABC中,AC=5,AB=7,AD平分∠BAC,DE⊥AC,DE=2,则△ABC的面积为()A.14B.12C.10D.7答案:B解析:过点D作DF⊥AB于点F,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2,将△ABC的面积表示为△ABD,△ADC面积之和,分别以AB为底,DF为高,AC为底,DE为高,计算面积即可求得.过点D作DF⊥AB于点F,∵AD平分∠BAC,DE⊥AC,DF⊥AB,∴DF=DE=2,∴S△ABC=S△ABD+S△ACD=12·AB·DF+12·AC·DE=12×7×2+12×5×2=7+5=12,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熟记性质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5、作∠AOB平分线的作图过程如下:作法:(1)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3)作射线OC,则OC就是∠AOB的平分线.用下面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释作图原理,最为恰当的是()A.SSS B.SAS C.ASA D.AAS答案:A解析:根据作图过程可得OD=OE,CE=CD,根据OC为公共边,利用SSS即可证明△OCE≌△OCD,即可得答案.∵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CE=CD,在△OCE和△OCD中,{OE=OD CD=CE OC=OC,∴△OCE≌△OCD(SSS),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找出相等的线段并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6、如图,点O是△ABC中∠BCA,∠ABC的平分线的交点,已知△ABC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则点O到边BC 的距离是()A.1B.2C.3D.4答案:C解析:过点O作OE⊥AB于E,OF⊥AC于F,连接OA,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OE=OF=OD然后根据△ABC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即可得出点O到边BC的距离.如图,过点O作OE⊥AB于E,OF⊥AC于F,连接OA.∵点O是∠ABC,∠ACB平分线的交点,∴OE=OD,OF=OD,即OE=OF=OD∴S △ABC =S △ABO +S △BCO +S △ACO =12AB ·OE +12BC ·OD +12AC ·OF =12×OD×(AB +BC +AC )=12×OD×8=12OD=3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正确表示出三角形面积是解题关键.7、如图,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 )A .72°B .60°C .58°D .50°答案:D解析:根据∠α是a 、c 边的夹角,50°的角是a 、c 边的夹角,然后根据两个三角形全等写出即可.解:∵∠α是a 、c 边的夹角,50°的角是a 、c 边的夹角,又∵两个三角形全等,∴∠α的度数是50°.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的对角是对应角,对应角的对边是对应边.8、如图,EF过▱ABCD对角线的交点O,交AD于E,交BC于F,若▱ABCD的周长为18,OE=1.5,则四边形EFCD的周长为()A.14B.13C.12D.10答案:C解析:∵平行四边形ABCD∴AD∥BC,AD=BC,AO=CO∴∠EAO=∠FCO∵在△AEO和△CFO中,{∠AEO=∠CFO AO=CO ∠AOE=∠COF∴△AEO≌△CFO∴AE=CF,EO=FO=1.5∵C四边形ABCD=18∴CD+AD=9∴C四边形CDEF=CD+DE+EF+FC=CD+DE+EF+AE=CD+AD+EF=9+3=12.故选C小提示:本题关键在于利用三角形全等,解题关键是将四边形CDEF的周长进行转化.9、如图是工人师傅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已知∠B=∠E,AB=DE,BF=EC,其中△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则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总长度为 ________cm.答案:45解析:利用SAS证明△ABC≌△DEF,即可得△DEF的周长=△ABC的周长=24cm.再由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总长度为△DEF的周长+△ABC的周长-CF即可求解.∵BF=EC,BC=BF+FC,EF=EC+CF,∴BC=EF.在△ABC和△DEF中,AB=DE,∠B=∠E,BC=EF,∴△ABC≌△DEF(SAS),∴△DEF的周长=△ABC的周长=24cm.∵CF=3cm,∴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总长度为:△DEF的周长+△ABC的周长-CF=24+24-3=45cm.故答案为4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BC≌△DEF得到△DEF的周长=△ABC的周长=24cm是解决问题10、如图,已知在△ABC中,∠A=90°,AB=AC,CD平分∠ACB,DE⊥BC于E,若BC=15cm,则△DEB的周长为__________cm.答案:1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AD,结合∠A=90°,∠CED=90°,可得:△ACD和△ECD全等,则AC=CE,即△BDE的周长=BD+DE+BE=BD+AD+BE=AB+BE=AC+BE=CE+BE=BC=15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CD和△ECD全等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三角形的题目中,如果出现角平分线,除了想到角相等之外,还应该想到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如果题目中出现中垂线,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垂线的性质: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1、如图,四边形ABCD中,∠BAC=∠DA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使△ABC≌△ADC.答案:∠D=∠B(答案不唯一)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解:添加的条件为∠D=∠B,理由是:在△ABC和△ADC中,{∠BAC=∠DAC∠D=∠BAC=AC,∴△ABC≌△ADC(AAS),所以答案是:∠D=∠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12、如图,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A为对称中心,若∠B=30°,AC=1,则∠B′=________,CC′=________.答案: 30° 2解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到△ABC≌△AB′C′,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即可.解:∵A为对称中心,∴△ABC绕点A旋转180°能与△AB′C′重合,∴△ABC≌△AB′C′,∴∠B′=∠B=30°,AC=AC′=1,∴CC′=AC+AC′=1+1=2.小提示: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3、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______度.答案:120解析:根基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C=∠C′=24°,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答案.∵△ABC≌△A′B′C′,∴∠C=∠C′=24°,∵∠A+∠B+∠C=180°,∠A=36°,∴∠B=120°,所以答案是:120.小提示: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题14、如图,小明和小华两家位于A,B两处,隔河相望.要测得两家之间的距离,小明设计如下方案:从点B 出发沿河岸画一条射线BF,在BF上截取BC=CD,过点D作DE//AB,取点E使E,C,A在同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说明他设计的道理.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E,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C和△ED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解:∵DE//AB,∴∠A=∠E,在△ABC和△EDC中,{∠A=∠E∠ACB=∠ECDBC=CD,∴△ABC≅△EDC(AAS),∴DE=AB,即DE的长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5、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猜想DE、AD、BE之间的关系,并请给出证明.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AD−BE=DE,证明见解析.解析:(1)①利用“AAS”证明△ADC≌△CEB全等即可;②根据△ADC≌△CEB即可得到AD=CE,BE=CD,即可得到AD+BE=CE+CD=DE;(2)同(1)证明△ADC≌△CEB得到AD=CE,BE=CD,即可推出AD−BE=CE−CD=DE.证明(1)①∵AD⊥MN,BE⊥MN,∠ACB=90∘∴∠ADC=∠CEB=90°,∴∠DAC+∠DCA=∠DCA+∠BCE=90°,∴∠DAC=∠ECB,在△ADC和△CEB中,{∠ADC=∠CEB ∠DAC=∠ECBAC=CB,∴△ADC≌△CEB(AAS);②∵△ADC≌△CEB,∴AD=CE,BE=CD,∴AD+BE=CE+CD=DE;(2)关系:AD−BE=DE;证明:∵AD⊥MN,∠ACB=90∘,BE⊥MN,∴∠ADC=∠CEB=90°,∴∠DAC+∠ACD=90∘,∠ECB+∠ACD=90∘,∴∠DAC=∠ECB,在△ADC和△CEB中,{∠ADC=∠CEB ∠DAC=∠ECBAC=CB,∴△ADC≌△CEB(AAS),∴AD=CE,BE=CD,∴AD−BE=CE−CD=DE.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易错点剖析
一、错用三角对应相等说明全等
例1如图1,∠CAB=∠DBA,∠C=∠D,E为AC和BD的交点.△ADB与△BCA全等吗?说说理由.
错解:△ADB≌△BCA.
因为∠C=∠D, ∠CAB=∠DBA,∠DAB=CBA,所以△CBE≌△DAE(AAA).
分析: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对的,但说明的理由不正确.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因为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正解: △CBE≌△DAE.
因为∠CAB=∠DBA,∠C=∠D,AB=BA(公共边),
所以△CAB≌△DBA(AAS).
图1
二、错用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说明全等
例2如图2,已知△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且CD=BE,△ADC 与△AEB全等吗?说说理由.
错解:△ADC≌△AEB.
因为AB=AC,BE=CD,∠BAE=∠CAD,所以△ADC≌△AEB(SSA).
分析:错解在把SSA作为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实际上,SSA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条件.因为两边及一边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正解: △ADC≌△AEB.
因为AB=AC,D,E为AB,AC的中点,所以AD=AE.
在△ADC和△AEB中,
因为AB=AC,AD=AE,CD=BE,所以△ADC≌△AEB(SSS). 图2
三、错用部分当整体说明全等
例3 如图3,已知AB=AC,BD=CE,试说明△ABE与△ACD全等的理由.
错解:因为AB=AC,所以∠B=∠C,
在△ABE和△ACD中,
因为AB=AC,∠B=∠C,AD=CE,
所以△ABE≌△ACD(SAS).
分析:错解在把三角形边上的一部分当作说明的条件,这不符合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
正解: △ABE与△ACD全等.
因为AB=AC,所以∠B=∠C,
因为BD=CE,所以BD+DE=CE+DE,即BE=CD.
在△ABE和△ACD中,
因为AB=AC,B=C,BE=CD,
所以△ABC≌△ACF(SAS).
图3
四、错用减法运算说明全等
例4 如图4,已知AC,BD相交于点0,∠A=∠B,∠1=∠2,AD=BC.
试说明△AOD≌△BOC.
错解:在△ADC和△BCD中,
因为∠A=∠B,∠2=∠1,DC=CD,
所以△ADC≌△BCD(AAS),
所以△ADC-△DEC=△BCD-△DEC,即△A0D≌△B0C.
分析:错解在将等式的性质盲目地用到三角形全等中,实际上,三角形全等是不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说明的.
正解:在△ADO和△BCD中,∠A=∠B,∠AOD=∠BOC,AD=BC,
所以△AOD≌△BOC(AAS).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