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室模型1

合集下载

第08章 单室模型-第1节 静脉注射

第08章 单室模型-第1节 静脉注射
26
讨论:
通过该直线求出得是总的消除速率常数k,而不是肾排泄 速率常数ke。 理论上的“dXu/dt”应为t时间的瞬时尿药排泄速度,实际 实验过程中是不容易或不可能测出的,而是采用

lg
△X u dX u t C代替理论上的 lg t ,其中tc为集尿 △t dt
中点时刻。 作图时,实验数据点常会出现较大的散乱波动,说明这 种图线对于测定误差很敏感。
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模型。
2
第一节
一、血药浓度
1.模型的建立:
X0 X
静脉注射
k
静脉注射给药单室模型
X0为静脉注射的给药剂量 X为t时刻体内药物量 药物在体内按照一级速率常数k消除
3
2.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dX 拉氏变换 kX dt
X = X0·-kt e
等式两侧同除以表观分布容积V,则: C = C0·-kt e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1
单室模型

某些药物进入体内后迅速向全身组织器官分布,并迅 速达到分布动态平衡此时整个机体可视为一个隔室。

整体机体视为一个隔室并不意味着机体中各组织器官 内的药物浓度完全相等,而是机体各组织药物水平能 随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平行的发生变化。

单室模型是隔室模型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模型,
12
12 12 12
6.42
2.79 1.22 0.52
0.535
0.233 0.102 0.043
-0.272
-0.634 -0.993 -1.363
30
42 54 66
35
1.000 0.500
lg(△Xu/ △ t)
y = -0.03 x + 0.62 R = 1.00

药代动力学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单室模型计算题

药代动力学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单室模型计算题

药代动力学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单室模型计算题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药代动力学单室模型计算题”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1. 计算题:一个病人用一种新药,以2mg/h的速度滴注,6小时即终止滴注,问终止后2小时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k=0.01h-1,V=10L)2. 计算题: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单次口服剂量0.25g,F=1,K=0.07h-1,AUC=700μg/ml·h,求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生物半衰期(假定以一级过程消除)。

3. 某药静注剂量0.5g,4小时测得血药浓度为4.532μg/ml,12小时测得血药浓度为2.266μg/ml,求表观分布容积Vd为多少?4. 某人静注某药,静注2h、6h血药浓度分别为1.2μg/ml和0.3μg/ml(一级动力学),求该药消除速度常数?如果该药最小有效剂量为0.2μg/ml,问第二次静注时间最好不迟于第一次给药后几小时?5. 病人静注复方银花注射剂2m/ml后,立即测定血药浓度为1.2μg/ml,3h为0.3μg/ml,该药在体内呈单室一级速度模型,试求t1/2。

6. 某病人一次用四环素100mg,血药初浓度为10μg/ml,4h 后为7.5μg/ml,试求t1/2。

7. 静脉快速注射某药100mg,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为:C=7.14e-0.173t,其中浓度C的单位是mg/L,时间t的单位是h。

请计算:(1)分布容积;(2)消除半衰期;(3)AUC。

8. 计算题:某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体内药物按一级速度过程清除。

其生物半衰期为2h,表观分布容积为20L。

现以静脉注射给药,每4小时一次,每次剂量为500mg。

求:该药的蓄积因子第2次静脉注射后第3小时时的血药浓度稳态最大血药浓度稳态最小血药浓度9. 给病人一次快速静注四环素100mg,立即测得血清药物浓度为10μg/ml,4小时后血清浓度为7.5μg/ml。

生态毒理学 (5)

生态毒理学 (5)
毒性动力学
跨膜扩散遵从Fick定律 D = [(C0/Ci)SA]/[MW1/2d] 其中,D:扩散速率;C0/Ci:浓度梯度;MW:化学物 分子量;S:膜中溶解度;A:膜表面积;d:膜的厚度。 分室模型 分室是一个完全抽象化概念,是根据化学物在体内过 程和速率的差异,将机体分为若干个假设的“空间” 即“分室”(compartment)。 在同一分室内化学物的转运和转化是均一的。 因分室完全按速率观点划分,不具备解剖学的实体意 义,一个房室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 (1) 单室模型 简单地将机体视作由一个隔室组成。
1. 2. 3. 4.
5.
6.
表现分布容积Vd 是染毒剂量或体内毒物总量与血液中毒物浓度间相互 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它是假设毒物在体内完全均匀分布,体内全部毒物按 血液中毒物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体积。 在某一毒物对血浆和机体所有组织的亲和力相同(即浓 度相同)时,使毒物达到血浆浓度所需的容积。 体内毒物总量A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Vd = A/血浆 游离毒物浓度C 代表进入体内有毒物剂量或体内有毒物的量与血浆毒 物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比例。 表现分布容积并非机体真正的容积数值,而是一种比 例因素。表现分布容积较高,说明该毒物是隔离于某 一特殊组织内或定位于脂肪中。
多次给毒时: 血浆浓度提高一倍,毒作用维持时间延长一个半减期; 血浆浓度增加四倍,毒作用维持时间延长两个半减期。
酶基质动力学
参数说明 载体蛋白摩尔浓度,P0; 未被占据的载体摩尔浓度,P; 游离化学物基质摩尔浓度,S; 基质载体络合物摩尔浓度,PS。 基质化学物作用的解离常数Km(Michaelis常数) Km = (P)(S)/(PS) = (P0-PS)(S)/(PS) PS = (P0)(S)/(Km+(S)) PS生成的速率常数v,v = k(PS) v = k(P0)(S)/(Km+(S)) 当载体达到饱和,v = k(P0),达到最大值vmax,此时 v = vmax(S)/(Km+(S)) vmax,S,v均为实验测定。

单室模型

单室模型
-------达稳态的时间很长(7个半衰期)。 解决办法?
2
X
* 0
的计算:
(1)基本思想:静脉注射后体内血药浓
度立即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2)计算公式
X
* 0

CssV
3 给予负荷剂量后体内的C~t关系:
来源一:静脉注射 的浓度;
X
* 0
经过t时间后剩余
来源二:静脉滴注经过t时间后所产生的 浓度。
(二)达坪分数fss 1 概念:
2 计算:
(1)
fss 1 eKt
应用:可计算静脉滴注经过某一时间后体 内血药浓度达到坪浓度的百分数。
结论: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达坪分数与滴 注时间有关。
(2)
fss 1 e0.693n
f ss
1 (1)n 2
应用:可计算静脉滴注经过n个半衰期后 体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的百分数。
dXu KeX dt
3 尿药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
Xu KeX 0 (1 eKt ) K
4 尿药亏量与时间的关系
X时u达为尿t时药间排的泄累总积量药X量u,当t→∞则e-kt→0。此
X
u

KeX 0 K
X
uBiblioteka XuKeX 0 K
e Kt

(
X
u

X
u
)
称为待排泄原型药量,或尿药亏量。
(1)该两式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体
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药时曲线
(3)直线方程:
lg
X


Kt 2.303

lg
X0
K

第9章 双室模型

第9章 双室模型

C B et
(14)
两边取对数,得: lg C t lg B
2.303
以lgC1→t作图可得到一条直线,由直线的斜率 (b1),即可求出β,由β可求出消除相的生物 半衰期t1/2(β)
b1 2.303
2.303b1
0.693
t12( )
lg C t lg B
2.303
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在分布相时间内,若取样 太迟太少,可能看不到分布相,而将双室模型当 成单室模型。
因为分布相速度很快,这一点在实验设计时必须 考虑。
4、求模型参数(k12、k21、k10)
因为:
C1 A et B et
当时间t=0时
et et 1
所以:
C1 C0 A B
又因为:
x0 k21 et
两边同时求一阶导数得:
dxu ke x0 k21 et ke x0 k21 et
dt

A/ ke x0 k21
B / ke x0 k21

dxu A/ et B / et dt
△xu △t
A/ etc
B/ etc
1、模型的建立 对中央室
中央室药物动态变化包括四个方面:
药物从体外以恒速滴入,以补充中央室内的药 物量;
药物不断从中央室以k12的速度向周边室转运; 药物不断从周边室以k21的速度向中央室转运; 药物以k10的速度从中央室消除。
对周边室
周边室内的药物的动态变化包括二个方面: 药物以k12的速度从中央室进入周边室; 药物以k21的速度从周边室返回中央室。

A
x0 k21 Vc
(7)
B
x0 k21 Vc
(8)

2016药物动力学学 第八章 单室模型

2016药物动力学学 第八章 单室模型

k0 C ss kV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八章 单室模型
• 达坪分数(ƒss):稳态前,任一时间的C值可达到多 少Css的百分数来表示:
k0 C= (1 - e -kt ) kV
• ƒss= =1-e-kt
k0 C ss kV
达稳时间越短
C=CSS ƒss
• K愈大(t1/2越小)
第八章 单室模型
ke X 0 Xu (1 - e k
u
)
2
ke X 0 ke X 0 (1 - e -kt ) 2 减 1 得: X - X u k k
k e X 0 -kt e 即, X - X u k
u
第八章 单室模型
k e X 0 -kt X - Xu e k
u
lg( X - X u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EXCEL求解
步骤:1、计算lgC
输入:=log(b2),
其余复制b4公式
2、打开图表向导,绘制lgC-t图
lgC-t 3 2.5
C(ng/ml)
2 1.5 1 0.5 0 0 5 10 t(h) 15 20 lgC-t
3、添加趋势线/选项/显示公式和R方 斜率b=-0.055=-k/2.303 截距a=2.5068=lgC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2、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dX kX dt
等式两侧同除以V, e-kt 则 C = C0·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右图:
X = X0· e-kt
第八章 单室模型
C = C0· e-kt
k LgC t LgC 0 2.303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对数-时间图
第八章 单室模型

药动学3多室模型

药动学3多室模型

•作
图,将得到一条二项
指数曲线,如下图所示。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图
• 对 CA e tB e t式应用残数法进 行分析,即可求出有关参数。
因 为 ,当 t充分 两边取对数,得:
•以
作图为一直线,如下图中
• 的尾端曲线,直线的斜率为 ,从斜率 可求出 值。根据 值可求出消除相 的生物半衰期为:
求出β,则可上式求出药物的总表观分布客积 Vβ。
2.静脉滴注停止后的血药浓度时间过 程
• 当静滴停止时,(3-3-7)式中的T就变成 定值(该时间表示静滴结束的时间)。如 t’表示从静脉滴注结束时起算的时间, 则
• (3-3-7)式中,
• 亦即在静脉滴注后相 (3-3-13) (3-3-14)
• 下图为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示意图
• 图中,X 0 为给药剂量; F 为吸收率;X a
• 把药物分布较慢的组织、器官和体液等部分, 称为“周边室”,或称为“外周室”,从而构 成“双室模型”,这种在体内形成“中央室” 与“周边室”的药物,称为“双室模型药物”。
• 一般而言,血流丰富,物质交换最方便的一些 组织或器官,如心、肝、脾、肺、肾和血浆等 归属于“中央室”;
• 而血流贫乏,不易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或器官, 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等,属于”周边室”。
①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 ②药物从中央室消除; ③药物从周边室向中央室返回。
• 周边室药物动态变化包括: ①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 ②药物从周边室向中央室返回。
• 假如药物的转运过程均服从一级速度过程, 即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该室药物浓度(或药 量)成正比.则各室药物的转运可用下列 微分方程组定量描述。
• 有些药物需要用三室模型来表征,它是二 室模型的扩展.即由中央室与两个周边室 组成。药物以很快的速度分布到中央室 (第1室),以较慢的速度进入浅外室(第 2室),以更慢的速度进入深外室(第3 室),此处中央室模型与二室模型相同;

第2章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第2章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 K 0.1284 2.303 0.2958 h 1
X0 V C0
换算成每公斤体重 V 138 .17 L / 50 k g
3、确定血浆中药物浓度一时间关系为
C=5.79e-0.2958t
(2.8)
第二节
几个重要的药物动力学 参数的概念与估测
一 、 血 浆 ( 血 清 ) 消 除 半 衰 期 [Plasma (Serum)
部分药物分布在血液和细胞外液中,小部分分布到细胞
内液。
b. 表观分布容积大(>1L/kg体重),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 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泛,相当部分分布到细胞内液;再一 种情况是药物在某一组织浓度非常高,可能在某一特定
药动学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 Vd一般都为1-5L/kg,
组织药物分析发现,该类药物易聚集在呼吸系统支气管上皮 细胞中,浓度为血液中的 5-8 倍。说明本类药物是治疗呼吸 系统感染良好的药物。
是说,将t对lgc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或者用t对C
在半对数坐标系上作图可得到一条直线。
于是对 y=lgc 和 t 可用最小二乘法作直线回归,得
到斜率 b 和截距 α , a 和 b 用下列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公
式求解:
( ti lg ci ti lg ci n ) b
(ti (ti) / n)
溴酚磺酸,可诊断肝功能。溴酚磺酸主要在肝脏发生 代谢而降解。当溴酚磺酸在动物血中消除半衰期延长时, 说明肝脏功能降低。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在制定药物的剂量方案中有很重要
的意义。
(三)半衰期的分类
为:
根据半衰期的长短可将之分
1、超快速消除类 t 1 2 ≤1h,青霉素G,乙酰水杨酸;
2、快速消除类 t 1 2 =1-4h,庆大霉素,利多卡因, 红霉素,氟喹喹诺酮类; 3、中等消除类 t 1 2 =4-8h,四环素类; 4、慢速消除类 t 1 2 =8-24h,丙硫咪唑;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题及答案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题及答案

5.
x0

(1 ek
1 )(1 eka
)

x0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与给药周期的关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几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测定有何基本要求?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答: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 3 个时间点,第一个取样点一般在 1~2 小时,释放量在 15~40%之间,用于考 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第二个取样点反映制剂的释放特性,时间为 4~6 小时,释放量根据不同药物有不同要求; 第三个取样点用于证明药物基本完全释放,要求释放量在 70%以上,给药间隔为 12 小时的制剂取样时间可为 6~ 10 小时,24 小时给药一次的制剂,其取样时间可适当延长。 2. 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表明药物的什么性质? 参考答案: 答: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 即药物在生物体内达到转运间动态 平衡时,隔室内溶解药物的“体液”的总量。 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其数值的大小能够表示该药物的特性: 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 C k0 k21 (eT 1) et k0 k21 (eT 1) et
Vc ( )
Vc ( )
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中央室药物浓度和周边室药物浓度的经室变化过程的公式。
2.
log Xu t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 C
k0
(1
k10

e
t

k10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第一章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物对人体和人群,以及相关生物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外源化学物:是机体正常代谢以外的化合物,并非人体组成成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也不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但是它们可以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环节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引起一定的生物学变化,使机体受到损害。

3、人群调查:人群调查也是环境毒理学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

即采用医学流行病的调查方法,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及对环境化学物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损害的关系。

4、体外试验:可采用器官灌流技术,将受试化学物经过血管流经特定的脏器,观察环境化学物在脏器内的代谢转化和毒性作用,也可以将某个脏器从体内取出再制成原代游离细胞,进行环境化学物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5、三致试验:即致癌、致畸和致突变试验6、生物调查:生态调查是为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乃至生物圈内动植物现况(或包括其他微生物族群)与分布的一种科学方法。

7、环境基因组学:用高效测序技术,对选择的靶基因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再测序,了解该基因的多态性及其频率,分析该基因多态性的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功能的关系,调查和研究基因多态性与人群疾病之间的关系,定量建立环境-基因-疾病之间的关系网络,达到预防控制公害病或环境病,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第二章1、毒物动力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外来化学物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转化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过程2、表观分布容积:指外来化学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的毒物总量D与血中毒物浓度c的比值,表示毒物以血毒物浓度计算应占有的体液容积,用于推测毒物在体内分布范围的大小,单位:L,mL/Kg,公式:Vd=D/Co;或Vd= Do/ Co3、一级速率过程:指化学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的过程,线性动力学模型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4、生物半减期:指化学物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一般为(min/h),t½= 0.693/ke4、消除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毒物从体内消除的量与体内的量之比,单位h-1 公式:ke=(dD/dt)/D,Ke越大,毒物消除越快。

药物动力学第2章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药物动力学第2章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时:CLb=0.6L/kg×0.693/3.3min =0.126L/kg/min
五、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
(一)AUC定义
定义:血液中药物从零时间起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排尽为止 这一段时间内算得的血药时间曲线下的总面积。
数学定义:单室静注给药AUC
(AU )ivC 0 C 0ekd t tC0kK D 0V(d2.20)
一种药物分布容积的大小取决于:
1、药物的脂溶性; 2、药物在各组织之间的分配系数; 3、药物与生物组织的亲和力; 例如:药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较牢固,血药浓度相应较高, Vd与血药浓度C成反比,说明组织内分布较少。
药物的最小分布容积约等于正常动物血浆容积 (约占体重4.3%)。因此一个70kg体重动物的最小 分布容积为3L。如果算得的70kg体重动物的Vd=5L, 说明药物主要分布在循环系统中;V=10-20L主要在 细胞外液分布;
(清除包括代谢清除和肾清除)。单位为L·h-1或L·kg-1·h-
1。
数学定义:
CLb(单室模型)=KVd
(3.18)
CLb (二室模型)=βVd=K10Vc (3.19)
其中β为静注二室模型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末端直线段的
斜率;例K1如0为:中V央d=室0消.6除L/速k率g,常t 1数2 =;3.V3cm为i中n,央体室的重分=7布0容kg积。
一 、 血 浆 ( 血 清 ) 消 除 半 衰 期 [Plasma (Serum) elimination half-life]
(一)消除半衰期公式 药物消除半衰期是指体内药量(或浓度)每降低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半衰期的定义有:
C C0ekt;当t

2单室模型-2009-静滴

2单室模型-2009-静滴
Immediately effective treatment
负荷剂量,或首剂量:
xL= Css V
C = Css × e
−kt
+ Css(1− e ) = Css
−kt
习题 : 利多卡因有效治疗浓度 : 1.5~5 ug/ml t1/2 = 1.5h, V = 0.8 L/kg , BW = 70 kg 若静滴维持2ug/ml 治疗血浓,则 1. ko 应为多少? 应为多少? 2. 多少时间达到达稳分数为 多少时间达到达稳分数为90%和95%? 3. 首剂量应为多少? 4. 若静滴5h停滴,停滴后2h的血药浓度多大?
fss= 达坪分数
= C/Css = 1- e-kt t = n t1/2 fss = 1- e-kt =1- e-0.693n e-0.693n = 1 - fss -0.693n = ln (1-fss)
ln (1 − fss ) n= = −1.44 ln (1 − fss) − 0.693 2.303 log (1 − fss) n= − 0.693 = −3.32 log (1 − fss)
Constant infusion
Drug in solution in sterile saline Constant rate infusion pump Flexible plastic catheter inserted in a vein
静脉滴注 1. 模型建立
ko
X
kX
药物以恒定速度进入体内: zero order 药物以恒定速度进入体内 体内药物以一级速度消除: 1st order 体内药物以一级速度消除
C = C oe
-kt
ko - kT CT = (1 - e ) kv

药动-单室模型-1

药动-单室模型-1

0 t
t
AUC
0 t
(C2 C3 ) (C3 C4 ) (C1 C2 ) (t 2 t1 ) (t3 t 2 ) (t 4 t3 ) 2 2 2 ( C n -1 C n ) .......... . ( t n t n 1 ) 2
AUC
符合一级动 力学方程
iv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型图
X0—给药剂量;X—体内t时间的药物量; C--体内t时间的药物浓度;V—表观分布容积; K—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根据上述模型图建立微分方程式如下:
dx kx dt
求 解 方

一级动力学 方程
拉普拉斯变换(Laplace)
拉氏运算子
L f (t ) f (t ) e dt F ( s )
C0 k lg =t1 / 2 + lg C0 2 2.303
t1 / 2
lg 2 0 . 693 k k
半衰期与剂量无关,与消除速率常数成反比,除药物本身性质 外,与人自身机体条件也有关。
(2)表观分布容积: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得一个比例常数
X0 X V C0 C
• V<血浆容量,说明该药物分布在血液中; • V=体液总量,说明该药物在体液分布均匀; • V>体液总量,说明该药物多被机体的器官、 组织所摄取。
K 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X0为给药剂量。
• 表观分布容积与给药剂量及血药浓度 之间的关系如下 :
iv
x V C
x C V
C C0 .e
kt
x x0 .e
kt
C C0 .e
取以10为底 的对数
kt
取自然对数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第一节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Single Compartment Model
单室模型 Single Compartment Model 是指药物进入体内以后,能够迅速地 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能 立即完成转运间的动态平衡,成为动力 学上所谓的“均一状态”。此时,整个 机体可视为一个隔室,称为单室模型, 这类药物称为单室模型药物
根据实验实测数据,列表求出:
t; i
ti2 ;
Y i;
tiY i
代入上式,求a和b;再根据下式求k和C0。
k2.30b3
C0 log1a
4.求其他药动参数
(1)生物半衰期: 注意:
t1/ 2
0.693 k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消除速度常数成反
比。生物半衰期大小说明药物体内生物
转化的快慢。半衰期与药物的本身的特
率求k,通过截距求ke。
亏量法与尿药排泄速度法的特点:
第一、亏量法的优点: 亏量法作图时,对误差因素不甚敏感,
试验数据点比较规则,偏离直线不远, 易作图,求得的k值较尿药排泄速度 法准确。
亏量法与尿药排泄速度法的特点:
第二、亏量法的缺点:
亏量法作图时,需要求出总尿药量, 为准确估计总尿药量,收集尿样的时 间较长,约为7个t1/2,且整个集尿时 间不得丢掉任何一份尿样,对t1/2很长 的药物来说,采用该法比较困难,这 是亏量法应用上的局限性。
C x V
x x0e kt
CC0e k t
CC0e k t
lnCktlnC0
k loC g2.30t3loC g0
含义: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体内药 物浓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K 为一级消除 速度常数;C0为初浓度。

单室模型

单室模型

K=-斜率× 2.303
2 线性回归法
K lg C 2.303t lg C0 即方程可写成: Y=a+bt 方法: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对实验数 据作线性回归,可得一斜率为b、截距为 a的直线方程,从斜率可求出K,从截距 可求出V。
(1) (2)
(3) (4)
K=-2.303× b
的变化规律。
(2)药时曲线
三、基本计算 (一)已知t计算C;或已知C计算t. ( 二 ) 稳 态 血 药 浓 度 CSS(steady 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 1 稳态的产生:
思考:静脉滴注为什么会产生稳态?
2 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
Css K0
KV
(1)应用:已知K0,可计算Css;或已知 Css,可计算K0.
1、已知t,计算C;或已知C,计算t。
2、简化计算:
C
C0
(
1 2
)n
n 3.32lg C0 C
四、参数提取:
(一)血药法:
1、工作方程:
lg
C
K 2.303
t
lg
C0
2、方法: lgC~t作图; 斜率 → K; 截距 → C0→ V
(二)尿药法 应用的前提条件; 尿药法的种类; 1、速度法: (1)工作方程
(1)该两式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体
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药时曲线
(3)直线方程:
lg
X
Kt 2.303
lg
X0

K lg C 2.303t lg C0
此两式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的直线方程 (或工作方程)。
(三)基本计算 1 已知K、V、t,计算C; ※简化计算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二、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一)多剂量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单次给药: C ka FX 0 ekt ekat V (ka k)
多剂量给药:
Cn
ka FX V (ka
0
k
)
1 enk 1 ek
ekt
1 enka 1 eka
ekat
二、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二)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达峰时
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第一节 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与时 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二、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三、双室模型多剂量给药 四、利用叠加原理预测多剂量给药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一)多剂量函数
1 enk r 1 ek
其中:n 为给药次数,τ 为给药间隔
c
MTC
(X4)max (X5)max (X6)max (X3)max
第三次给药: 第四次给药: 第 n次给药:
( X 3 )max X 0 (1 ek e2k ) ( X 3 )min X 0 (ek e2k e3k )
( X 4 )max X 0 (1 ek e2k e3k ) ( X 4 )min X 0 (ek e2k e3k e4k ) ( X n )max X 0 (1 ek e2k e(n1)k ) ( X n )min X 0 (ek e2k enk )
解:
C ss max
X0 V (1 ek
)
1000
0.6936
66.7(mg/L)
20(1 e 3 )
C ss m in
C ss max
e k
0.6936
66.7 e 3
16.7(mg/L)
C
1000
0.6936

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动⼒学复习题及答案药物动⼒学习题⼀、名词解释1.药物动⼒学;2.隔室模型;3.单室模型;4.外周室;5.⼆室模型;6.三室模型;7.AIC判据;8.混杂参数;9.稳态⾎药浓度;10.负荷剂量;11.维持剂量;12.坪幅;13.达坪分数;14.平蚜稳态⾎药浓度;15.蓄积系数;16.波动度;17.波动百分数:18.⾎药浓度变化率19.⽣物利⽤度;20.绝对⽣物利⽤度;21.相对⽣物利⽤度;22.⽣物等效性;23.延迟商⼆、单项选择题1.最常⽤的药物动⼒学模型是A.隔室模型B.药动⼀药效结合模型C.⾮线性药物动⼒学模型D.统计矩模型E.⽣理药物动⼒学模型2.药物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种变化规律A.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B.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C.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D.体内药量随时间的变化E.药物体内分布随时间的变化3.关于药物动⼒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动⼒学在探讨⼈体⽣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B.药物动⼒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了重⼤作⽤C.药物动⼒学是采⽤动⼒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D.药物动⼒学是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E.药物动⼒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标还需很长的路要⾛4.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A.肾⼩球滤过率B.肾清除率C.速率常数D.分布容积E.药时曲线下⾯积5.关于药物⽣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级动⼒学特征的药物,其⽣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B.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物半衰期短C.药物的⽣物半衰期与给药途径有关D.药物的⽣物半衰期与释药速率有关E.药物的⽣物半衰期与药物的吸收速率有关6.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A.给药剂量B.尿药浓度C.⾎药浓度D.唾液中药物浓度E.粪便中药物浓度7.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有A.表观分布容积最⼤不能超过总体液B.⽆⽣理学意义C.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的真实容积D.可⽤来评价药物的靶向分布E.表观分布容积⼀般⼩于⾎液体积8.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因此该药物A.半衰期长B.半衰期短C.表观分布容积⼩D.表观分布容积⼤E.吸收速率常数⼤9.某药物⼝服后肝脏⾸过作⽤⼤,改为肌内注射后A.t1/2增加,⽣物利⽤度也增加B.t1/2减少.⽣物利⽤度也减少C.t1/2不变,⽣物利⽤度减少D.t1/2不变,⽣物利⽤度增加E.t1/2和⽣物利⽤度均⽆变化10.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A.分布速度常数B.半衰期C.肝清除率D.表观分布容积E.吸收速率常数11.下列模型中,属于单室模型⾎管外给药的是12.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个单元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体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E.⾎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13.关于清除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理学意义B.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液中的药物C.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D.清除率的表达式是Cl=(-dX/dt)/CE.清除率的表达式是Cl=kV14.关于隔室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室的划分是随意的B.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越多越好C.药物进⼊脑组织需要透过⾎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D.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E.隔室的划分是固定的,与药物的性质⽆关1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l,则它的⽣物半衰期为A.0.693hB.1hC.1.5hD.2.OhE.4h16.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休内药量为原来的A.1/2B.1/4C.1/8D.1/16E.1/3217.某药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药浓度达到稳态⾎药浓度的A.50%B.75%C.88%D.94%E.99%18.静脉注射某药物lOOmg,⽴即测得⾎药浓度为1pt,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5LB.10LC.50LD.100LE.1000L19.欲使⾎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的给药⽅式是A.单次静脉注射给药B.多次静脉注射给药C.⾸先静脉注射⼀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D.单次⼝服给药E.多次⼝服给药20.在线性药物动⼒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 B.ka C.v D.Cl E.AUC21.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为22.多剂量给药的⾎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A.单室模型 B.双室模型 c.静脉注射给药D.等剂量、等间隔 E.⾎管内给药23.以下关于多剂量给药稳态⾎药浓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到稳态后,⾎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个恒定值B.平均稳态⾎药浓度是最⼤稳态⾎药浓度和最⼩稳态⾎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C.平均稳态⾎药浓度在数值上更接近最⼩稳态⾎药浓度D.增加给药频率,最⼤稳态⾎药浓度和最⼩稳态⾎药浓度的差值减少E.半衰期越长,稳态⾎药浓度越⼩24.多剂量⾎管外给药的⾎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25.以下表达式中,能反映多剂量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26.可⽤于表⽰多剂量给药⾎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是27.以近似⽣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应将⾸次剂量A.增加0.5倍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增加3倍 E.增加4倍28.进⾏药物动⼒学研究时,往往采⽤各种软件进⾏数据处理,下列软件中不属于统计学软件的是A.3P97B.NONMENC.PharsightD.DAS29.在进⾏⼝服给药药物动⼒学研究时,不适于采⽤的动物为A.家兔 B.⽝ C.⼤⿏ D.⼩⿏30.缓控释制剂药物动⼒学参数中HVD是指A.延迟商B.波动系数 C.半峰浓度维持时间 D.峰⾕摆动率31.SFDA推荐⾸选的⽣物等效性的评价⽅法为A.药物动⼒学评价⽅法 B.药效动⼒学评价⽅法C.体外研究法D.临床⽐较试验法32. I期临床药物动⼒学试验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的是探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动态变化过程B.受试者原则上应男性和⼥性兼有C.年龄以18~45岁为宜D.-般应选择⽬标适应证患者进⾏三、多项选择题1.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采⽤尿药排泄数据进⾏动⼒学分析A.⼤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的药物B.⽤量太⼩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的药物C.⽤量太⼤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的药物D.⾎液中⼲扰性物质较多E.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2.采⽤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A.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B.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C.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级速度过程D.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E.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3.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A.⾎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t作图B.⾎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f作图C.当药物代谢产物的消除速率常数⼤于原形药物的消除速率时,药物代谢产物⾎浆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m→f作图D.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At)⼀tc作图E.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Xu)⼀t作图4.多剂量函数式是5.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平某⼀百分⽐所需的时间与以下因素有关A.半衰期B.给药次数C.⽣物利⽤度D.负荷剂量E.维持剂量6.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内药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B.达到稳态⾎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D.⼝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服维持剂量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药浓度升⾼,停⽌滴注后⾎药浓度逐渐下降7.某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多剂量⾎管外给药时A.稳态的达峰时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B.稳态时,⼀个给药周期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积C.每⼀次给药周期的峰浓度在两次给药间隔内D.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以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程度E.平均稳态⾎药浓度仅与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有关8.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药,正确的有A.⾸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B.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C.稳态浓度的⾼低与剂量有关D.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E.剂量加倍,稳态浓度也提⾼⼀倍9.应⽤叠加法原理预测多剂量给药的前提是A.-次给药能够得到⽐较完整的动⼒学参数B.给药时间和剂量相同C.每次剂量的动⼒学性质各⾃独⽴D.符合线性药物动⼒学性质E.每个给药间隔内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可以不同10.可⽤来反映多剂量给药⾎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A.坪幅B.波动百分数C.波动度 D.⾎药浓度变化率11.下列哪些参数可⽤于评价多剂量给药缓控释制剂的质量A.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吸收半衰期 B.⾎药波动程度C.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末端消除半衰期 D.AUC E.给药剂量四、填空题1.药物在体内转运时,在体内瞬间达到分布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属________模型药物。

临床药物动力学

临床药物动力学
3.对于药动学参数变化大的,要根据实测 值调整给药方案
精选ppt
34
(二)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的 局限性
26h
ke
பைடு நூலகம்
0 .6 9 3 t1/ 2
0 .6 9 3 26
0 .0 2 6 h 1
精选ppt
30
该患者半衰期明显延长,为防止谷浓度过高,根 据峰、谷浓度要求,确定给药间隔。
C tr
C e ke m ax
ln C m ax C tr
ln 3 0 7 .5
53h
ke
0 .0 2 6
为方便,间隔定为48小时,给药剂量为408×2mg
3
t 1/ 2β
0.693 β
t1/ 2
0.693Vd CL
精选ppt
9
一级动力学t1/2的特点: 1.不随血药浓度而改变 2.不受给药途径影响 3.经过4-5个t1/2体内药量消除超过95%,可 认为完全消除。一般经过3.3个t1/2即认为体 内无蓄积。 4.多次给药,经过4-5个t1/2血药浓度即达到 稳态。
1.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的依据资料
(1)所用药物的药动学参数正常值:F、CL、Vd、t1/2、 Ceff、Ctox (2)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用药史、疾病和体征等
(3)实验室检查: Ccr、BUN、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凝 血酶原时间、血清酶活力等
精选ppt
33
2. 计算指标:DL、Dm、τ、D(每次给药 剂量);对治疗窗窄的要监测FI,计算 Cssmin、Cssmax和平均Css
dDu
CLr
dt
C
CLr=(37.5×1000)/0.5/10 =125ml/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lnX = - kt + lnB
整理:
B
X
ln= - kt ⇨
B
X= e-kt ⇨X = Be-kt
式中B为待定常数,若剂量为X0, 则t =0时,X0 = B
即:X = X0e- kt或 C = C0e- kt
上式描述了单室模型药物静注后,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
是按照指数函数的规律衰减的。

(三)方程的确定(即模型方程如何具体应用):
由上式可知,只要确定C0和k值,药物的体内运行规律就确定了。

将上述模型方程变换,取对数得:lnC = lnC0–kt
该式实际上是一个直线方程,相当于:y = a + bt
如果有一组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数据,根据上式:
(1)可用作图法,即lnC对t 作图,得到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即可
确定C0和k值;求出a和b后,可进一步计算C0和k:C0 =
ln-1a k = -b
(2)可用最小二乘法,以lnC对t进行线性回归,求得直线的斜率和
截距,再确定C0和k值。

此公式计算较繁,可用带线性回归
的计算器计算。

根据直线方程y = a + bt:
倒过程
(幻灯)
说明单室
模型的C-t
和lnC-t曲
线的变化
规律(幻灯)
教案末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