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中学九年级数学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重点应该是什么?在这个学习阶段,教案该怎样设计,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一1. 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结构如下: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主语+am / is / are (not)+过去分词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as / were +过去分词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主语+have / has +been +过去分词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ill +be +过去分词过去将来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ould / should + be +过去分词过去进行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as / were + being +过去分词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主语+had + been +过去分词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be+过去分词2. 被动语态的用法(1)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是谁,不用by+动作执行者短语。
Football is played widely all over the world.全世界都广泛地踢足球。
(2)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The bank was robbed yesterday afternoon.昨天下午这家银行遭到抢劫。
(3)作客观说明时,常采用一种被动语态句型。
It is reported that about twenty children have died of flu in the USA.据报道美国大约二十名儿童死于流感。
3. 主动语态的句子变为被动语态的步骤(1)把原句中的宾语变为主语(2)动词改为被动形式,即be+过去分词(3)原来的主语,如果需要的话,放在by后面;如果没必要,可省略。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篇二一、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五篇】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
⽆忧考⼩编整理了九年级上册语⽂教案设计【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范进中举【教学⽬的】1,积累词语,理解词语,运⽤词语。
2,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3,了解科举制度下社会各⾊⼈等⼼灵扭曲,趋炎附势的众⽣相。
【教学重点】感知主要⼈物形象范进,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性。
欣赏本⽂的讽刺⼿法,体味对⽐,夸张与写实在讽刺⼩说中的作⽤。
教学⽅法:⽂献法讨论法点评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课时(⼀)导⼊新课如果说《孔⼄⼰》是⼀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
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认识⼀位古代知识分⼦--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命运发⽣了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学习从清代⼩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范进中举》。
(⼆)检查预习1.《儒林外史》是⼀部怎样的⼩说?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2.范进是怎样的⼀个⼈?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于统治阶级⾏列。
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
张乡绅送银⼦,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收下”。
可张乡绅刚⾛,“范进即将这银⼦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孔⼄⼰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爷”,两个⼈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两个⼈思想本质是⼀样的。
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凭科举道路⽽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
所以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正是从另⼀个⾓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的毒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思想: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抓常规课堂管理入手,严格规范课前准备,立足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后反思,定位规律探究。
做到:1.备好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做到五备,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9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9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通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2.理解这首诗词的主要意思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代诗词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并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忆海拾贝,走近李白(一)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出示课件: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二)师生互动,了解李白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李白的生平情况。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生谈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了解李白。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大家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吗?出示课件:(教师讲解)《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会用它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2、使学生了解两个二次根式的商仍然是一个二次根式或有理式。
3、使学生会将分母中含有一个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分母有理化。
4、经历探索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问题l 上一节课,我们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问题2 是否也有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呢?问题2 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怎样进行呢?二、加强合作,探索规律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是我们研究抽象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请同学们参考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的研究,分组讨论两个二次根式相除,会有什么结论,并提出你的见解,然后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归纳为:提问:1、a和b有没有限制?如果有限制,其取值范围是什么?2、= (a≥0,b0)成立吗?为什么?请举例。
三、范例例1、计算。
教学要求:(1)对于(1)可由教师解答示范;(2)对于(2)可由学生自己计算。
提问:1、除了课本中的解答外,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如果有,请给出另外解法。
2、哪种方法更简便?例2、化简:(要求分母不带根号)说明:二次根式的化简要求满足以下两条:(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也就是说“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也就是说“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2”。
把一个二次根式化简的具体方法是:化去根号下的分母;并把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后移到根号外面。
四、做一做化简:教学要点:(1)叫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做完练习进行评价、(2)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其他解法。
五、课堂练习P12 练习1、(3)、(4)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即= (a≥0,b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化简要做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和“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2”。
九年级上册教案【五篇】
导语: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段的应⽤,以下是⽆忧考整理的九年级上册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语⽂上册教案●教学⽬标知识⽬标1.积累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记》以及蝈蝈的外表特征和⽣活习性。
能⼒⽬标1.学习⽤快速阅读,理解课⽂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法。
2.学习并体会⽂中拟⼈的⼿法的运⽤。
德育⽬标激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阅读⽂章、概述内容的能⼒;变换⼈称的好处。
●教学⽅法点拨研讨法。
●教学设想:情境导⼊,激发兴趣——速读课⽂,整体感知――问难质疑,合作探究――它⼭之⽯,写法借鉴——学以致⽤,拓展迁移——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及步骤:⼀、情境导⼊,激发兴趣1、猜谜语2、展⽰图⽚,介绍作家3、积累字词⼆、速读课⽂,整体感知1、阅读指导(快速阅读:是从⽂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的阅读⽅法,它可以⼀⽬⼗⾏,但不等于⾛马观花,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章写了了哪些内容。
):1、紧抓中⼼句2、紧抓关键词2、速读课⽂,感知内容,⼩组合作,思考:(1)⽂章介绍了蝈蝈哪些⽅⾯的特点?(2)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3)蝈蝈的外表是什么样⼦的?(4)蝈蝈最喜欢吃什么?它还吃些什么⾷物?三、问难质疑,合作探究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2、学⽣质疑,教师点拨引导,其他学⽣解疑。
四、它⼭之⽯,写法借鉴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了些什么⼿法?你觉得哪些地⽅值得你借鉴学习?五、学以致⽤,拓展迁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动物,结合⾃⼰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介绍它们的某个特点。
数学上册教案教学⽬标:1.探索直⾓三⾓形中锐⾓三⾓函数值与三边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初三上册化学教学设计篇一《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教学重难点固体、液体的取用教学工具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1)取锌粒2)取少量碳酸钠【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小结】1、固体的取用方法2、液体的取用方法作业:课后小结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知道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
这次为您整理了8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阅读课,是本单元话题过去的某种状态的延伸和继续。
文章讲得主要内容是一个老是惹麻烦的男孩在明白了母亲对他的爱之后变成一个好孩子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⑴掌握一些主要的词汇和句型used to be like 等。
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技巧,如扫读、细读、概括文章大意,利用上下文信息猜词等。
⑴通过阅读课文,并设计各种活动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各种活动的能力。
⑴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热爱父母,关注身边的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⑴训练学生利用上下文信息填写词汇和句子的能力。
⑴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写作能力。
⑴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表达个人意见,对课文进行深层理解。
四、设计理念依据纽南(David Nunan)所提出的任务型及合作式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激发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和自信心,促进合作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五、教学设计1. 总体思路: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实施的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教学。
笔者先让学生简短描述父母以前和现在的职业,外貌,性格,爱好再欣赏英文歌曲thank you, dad. 导入,酝酿了一种感激父母的氛围,接着引导他们畅诉父母对自己的帮助的故事,然后让学生阅读短文,感受母亲爱的伟大。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标题,预测课文内容、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根据上下文填所缺的句子,判断正误等各种方式提高阅读技能。
最后,笔者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复述课文,使其能熟练得掌握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
阅读后,笔者抛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该用什么方式报答父母?培养学生反哺意识。
最后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优秀7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优秀7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过程与方法: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4.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上结合白板功能的使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宋代婉约派的女词人,也是老师喜欢的一位词人,他被成为“一代才女”,她就是李清照,下面我们来赏读他早期的作品《如梦令》,看这首词中,表达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九百年前的这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学习她后期的另一首作品《武陵春》二、读愁1、自由朗读这首词,大概了解词的内容,读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
(愁——板书)2、为什么作者前后期的作品有如此大的感受?(介入背景)3、强调字音:舴艋、载、拟4、强调语速、语调和节奏5、全班带有感情的齐读6、听读,在听读的同时,试着理解这首词。
三、解愁1、结合词中的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自由赏析,老师适当引导四、赏愁1、听说双溪的春景不错,可是作者去了吗?(没有)为什么?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回想一下前人在诗词中也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他们是怎么写“愁”的?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学生交流积累的诗句)3、老师展示搜集的资料4、那么,我们看一下词人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愁”怎么能用船去载呢?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明确:在这里,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板书)5、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读,李煜写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则别出心裁的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给我们以后的写作也有了一个启示:要另辟蹊径,做到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最新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最新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目标和目标解析篇一(一)教学目标1、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初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二)目标解析1、通过建立一元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继而产生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能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数学九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常见的百分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究导入1、课件出示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2、百分数的意义我们班有36%的学生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
世界总人口中大约有5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一瓶农夫果园饮料中果汁含量大约是10%。
我们班学生的近视率是45%。
3、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求a是b的百分之几和求a是b的几分之几方法是相同的,都是:a÷b4、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与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介绍七巧板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存有,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升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持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理解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人教版九上数学圆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九上数学圆教案优秀6篇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进度编写教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案的详细撰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应投入更多精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九上数学圆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九上数学圆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教具教学圆规电化教具课件一、创设情境: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
你有办法找出来吗?二、探索活动: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
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
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对以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特点,从而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数学是一种精确的艺术,它要求我们严谨和准确地表达思想,从而减少误解和歧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或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
2、能找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原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形纸学具准备:4张扇形张、方格纸、三角形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电脑出示一组图案,请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案美吗?生:美。
师: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呢?生:通过旋转设计成的。
师: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并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1、理解顺时针方向。
(1)师出示一个钟面模型。
(2)问: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旋转的呢?你能用手势比一比吗?(3)抽生比划时针转动的方向,全班一起跟着比手势。
(4)师:时针转动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
板书:顺时针方向(5)师: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
2、体会旋转900的过程,明确是绕哪个点进行旋转的。
(1)电脑出示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图a是怎样变化就得到了图b?生:图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就得到图b。
师:图a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多少度得到图b的?生:图a是以o点为中心旋转900得到图b的。
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生:图a以o点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b。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5篇】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5篇】数学九年级上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尝试实验,获得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
2、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容量比较)2、标有刻度的瓶子,水,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观察提问1.出示趣味练习:容量比较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六瓶水是一样多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现在我们想办法做一下实验,比较一下水的多少吧。
二、实验操作1、教师:用什么办法验证呢?怎么操作?要求:实验用的两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实验时动作慢一点,避免将水洒出影响实验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1)高矮不同的两只瓶子方法是通过比较水位的高低,我们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样的。
原来瓶子的高矮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2)粗细不同的两只瓶子小选择两个相同的空瓶,把装在大小不同的瓶内的饮料倒入其中,比较出饮料一样多。
方法,任选一个瓶子,将一瓶饮料倒入,用笔画或粘纸条的方法做标记,把饮料倒出后再将另一瓶饮料倒入该瓶,看饮料位置与原来留下的标记是否一致,比较出饮料一样多原来瓶子的粗细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一只含内容物的的瓶子内容物为石子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较水位的高低。
内容物为海绵小结:方法是将海绵中的水挤回瓶中,比较水位的高低。
原来瓶子里面是否有物体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总结:瓶子的高矮、粗细、内含物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这种现象就叫做容量守恒。
三、活动延伸想一想,如果把两块一样重的橡皮泥塞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橡皮泥会变重吗?回去试试看吧!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一元二次方程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九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九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1一、教材分析:《故乡》编选在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编选了反映少年生活的几篇文章,有《孤独之旅》、《心声》,还有少年视角的《我的叔叔于勒》。
因为《故乡》中有少年闰土的描述,所以也被收入在内,但如果真的以为此文是单纯写少年生活的,那就太肤浅了。
《故乡》写于1921年,后编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1919年12月作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的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10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作品是相当有深意的。
二、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选择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
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教材编排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而知识不系统往往是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
其实这是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对立了,教改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对文章的讲解、主题的概括、写法的分析上,而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题美、结构美、语言美、技巧美,新课改是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主要的教学理念是:1、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对于小说就是要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语言、叙述语言的精妙,欣赏小说的艺术美。
欣赏鲁迅先生名篇,最重要是读懂、读透,能比较好地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
具体到学习《故乡》这篇小说就是:(1)学习对比的表现手法;(2)了解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并通过学习掌握这两种描写方法,提高阅读小说和记人叙事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每一份教案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出师表》【教学目的】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三、朗读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1、齐读第1段。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⑴疏通字句。
⑵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优秀7篇)英语初三上册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26个大小写字母,会背字母表。
2. 能找出相同的字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似字母的区分和变化较大的大写字母的记忆。
【教学难点】有些字母可能难以正确发音。
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师生做日常口语练习:A: Hi, boys and girls,,B: Hi, Miss Zhu,,2.Let’s sing ;Hello3.复习文具词汇,,Find and match,看图连线,举手抢答,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课堂导入:以问题开始,如小朋友们以前有没有听说过26个英文字母啊?有没有哪些朋友会读一些字母啊?2. watch and repeat观看26个字母的书写发音视频,认真听并模仿朗读。
3. Let’s learn接下来,老师逐个教学字母边领读边板书,并用课件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空中仿写)。
Chant:T: A is for appleS: apple 、apple、apple(三)趣味操练(Practice)1. 开火车按字母表顺序认读。
2. 课件单个出示字母,点名认读。
3. 连线:将大小写字母连起来(回答问题时要求先大声念出大写字母,再和哪一个小写字母相连)。
4.find out完成课本上在画中找字母任务。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1.show time出示小组找到的生活中的字母2.Let’s sing ABCs song第一遍先播放音乐学生听第二遍全体齐唱,可以拍手唱。
给与表现好的同学奖励。
之后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带着大家唱,课件出示26个字母,包括大小写,可以点唱。
3.回家复习巩固26个字母的认读。
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26个大小写字母,会背字母表。
2.能找出相同的字母。
九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精选6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精选6篇)九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的写作背景。
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g过程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
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资料略)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三、配乐朗诵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
观看视频材料,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一)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 课 时 分 配
第一章 证明(二) 课 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本课(章节)需 2 课时 本 节 课 为 第 1 课时 2009 年 9 月 1 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 理和判定定理。 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 判定定理。 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 判定定理。
7、如图,△ABC 中,AB=AC,2 条角平分线 BD、CE 相交于点 O, 求证:OB=OC。 A
E O
D
B
C
4
新沂市实验学校九年级数学教案
补充完成课堂练习
作业 板 书 设 计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例题
练习
教
学
后
记
知识回顾部分,学生有所遗忘 三线合一的性质在用时容易缺少条件!
5
1
新沂市实验学校九年级数学教案
5、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 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创设: 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 下列几个问题: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 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索活动: 1、合作与讨论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重 难
点 点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 教 师 活
课型 动
教具
三角板
学 生 活 动 填写
一、知识回顾: 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 记得吗?检查昨天复习作业。 1、用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 经过____________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口答
书写
讨论
在上述证明过程中,还可以如何添加辅助线? 能得证: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
2
新沂市实验学校九年级数学教案
重合”吗? 2、思考与讨论 怎样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 重合。
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 (简称:_____ _)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简称:______) 4、你能写出上面两个定理的符号语言吗?(请完成下表) 文学语言 图形 符号语言 在△ABC 中 ∵_________; ∴_________。 在△ABC 中,AB=AC (1)∵∠BAD=∠CAD ∴_____,_____。 (2)∵BD=CD ∴_____,_____。 (3)∵AD⊥BC ∴_____,_____。
3
新沂市实验学校九年级数学教案
1、在本节课中,我们用基本事实又证明了哪些定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上,我们以前曾学习过很多图形的知识, (如:直角三角形全等,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 。对于这些图形,我们通 过动手操作也得到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 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 五、随堂练习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2,一边长为 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_ _________。 2、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 2 和 5,那么周长为_____。 3、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 50°,那么另两个角为_____。 4、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 120°,那么另两个角为____。 5、在△ABC 中,∠A=40°,当∠B 等于______时,△ABC 是等腰三 角形?
等边对等角
三线合一
5、思考与探索 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 (1)写出它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6、通过上面的证明,我们又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体会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