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妙想世界——十大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
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
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在儿童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经典的实验被用来探究孩子们的认知和行为。
这些实验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参与,从而揭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反应。
其中一些实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我们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见解。
一项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是皮亚杰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被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操作按钮,以得到一种奖励。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他们对奖励和惩罚的反应,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这个实验揭示了儿童在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发展特点,对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
另一个经典的实验是巴德利的婴儿镜像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婴儿被置于一个镜子前,并观察他们对自己的反应。
通过观察婴儿的行为,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婴儿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意识。
这个实验揭示了婴儿在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过程,为我们理解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洛特夏尔的假象实验也是一项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被给予一个假象任务,例如告诉他们一只玩具是一个“水瓶”,而不是一个“杯子”。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言语和行为,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他们对语言和符号的理解能力。
这个实验揭示了儿童在语言和符号认知方面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探究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的来说,这些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为我们揭示了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奥秘,为我们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见解。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反应,还为我们提供了促进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启示。
通过不断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开发儿童智力简单易学的20个科学小实验
开发儿童智力简单易学的20个科学小实验开发儿童智力简单易学的20个科学小实验(1)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将米倒满塑料杯。
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3)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4)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儿童的妙想世界十大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
儿童的妙想世界十大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儿童的妙想世界:十大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在儿童心理学的领域中,有许多经典实验为我们揭示了儿童思维、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奥秘。
这些实验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成果,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十个令人瞩目的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
实验一: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让·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领域的巨匠,他的守恒实验备受关注。
在实验中,研究者向儿童展示两个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相同量的液体。
然后,将其中一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一个更高更细的杯子中。
此时问儿童,新杯子中的液体是否比原来杯子中的液体更多。
年幼的儿童往往会认为更高更细的杯子里液体更多,而稍大一些的儿童则能够理解液体的量并未改变,这只是容器形状的变化。
这个实验揭示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对物体守恒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发展阶段。
实验二:三山实验同样是皮亚杰的杰作,三山实验旨在探究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
在一个布置有三座不同形状和高度山的模型前,让儿童从不同角度观察,然后让儿童坐在模型的一侧,另一个人偶放在另一侧。
研究者要求儿童描述人偶看到的山的样子。
年幼的儿童往往会以自己看到的景象来描述人偶看到的,而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
这表明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存在自我中心的认知特点。
实验三:延迟满足实验沃尔特·米歇尔的延迟满足实验影响深远。
实验中,给儿童提供一个选择:要么立即得到一颗小糖果,要么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两颗糖果。
通过观察儿童的选择和等待过程中的表现,来研究他们的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能力。
那些能够忍住即时诱惑、选择等待以获取更多奖励的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更好的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验四:陌生情境实验玛丽·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实验用于研究儿童的依恋类型。
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儿童与母亲在一起,然后陌生人进入,母亲离开,再回来等等。
通过观察儿童在这些情境中的反应,如分离时的焦虑、陌生人在场时的行为等,将儿童的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心理学中的十个有趣实验
心理学中的十个有趣实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来探索人类心理世界的奥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心理学领域中的十个有趣实验,这些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
1. 杜尚兰实验杜尚兰实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Alfred Binet在19世纪末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被要求重复一个被研究者说出的数字序列。
通过观察被试的错误模式,研究者可以了解到人类在记忆任务中的注意力、思维以及决策过程。
2. 皮亚杰实验皮亚杰实验是瑞士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20世纪初设计的。
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过程。
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思维过程,研究者揭示了儿童认知能力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规律。
3.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在1971年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被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在模拟监狱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
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巨大影响,引发了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4. 韦伯冷却实验韦伯冷却实验是由德国心理学家Ernst Heinrich Weber在19世纪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将手指分别放在冷热水中,然后判断温度的相对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对温度的感知并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差异的感知。
这个实验启发了我们对感知和知觉的理解。
5. 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在1961年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被要求给予一名“学习者”电刑作为惩罚,观察他们是否会在实验者的压力下继续执行。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试会在实验者的指令下不顾道德约束执行电刑命令,这揭示了人们在权威压力下的服从行为。
6. 被示威者效应实验被示威者效应实验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ibb Latané和John M. Darley在1969年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旁观一段被指定的暴力事件,观察他们在不同社交情境中是否会寻求帮助。
十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目录目录目录 (1)十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你是热型人还是冷型人 (2)十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之二:做个“得寸进尺”的人 (4)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三:“和那些业务部门的经理相比,我没有他们懂业务怎么办?” (6)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四:只有活下去才能打持久战 (10)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五:你和一把手真的是在一个战壕里了吗? (14)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六:“就是有那么几个反对的刺头怎么办?” (18)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七:“面对消极的大多数,你会感到无奈无力吗” (21)十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之八:“在10CM见方的地方挖一公里深 (25)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九:“我们是谁”? (33)十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启发我们怎么推动流程管理 (36)十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你是热型人还是冷型人每个月,我会收到一些邮件,或者当面和一些企业的经理人朋友做交流,他们会问到,“流程管理怎么在企业中推进呢”?我在回答这些问题、探讨推进的方式方法的时候,也会从字里行间和言谈举止中观察,提问的这位经理,是一位热型人还是一位冷型人呢?因为,我觉得,流程管理推进者本身的一些性格、特质,对流程管理的推进效果如何非常有关,流程管理绝不仅仅是“一把手支持”、“公司总体发展提出迫切需求”这样的“宏观”的事儿。
看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E.Asch)在一项经典性的实验研究中(1946年),他给一组被试人员一张描写人性特征的形容词表,表上面列有7种品质“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
给另一组被试人员的形容词表中,同样列出7种品质,除把“热情”换成“冷淡”外,其余两表均相同。
然后主试者要求两组被试人员根据表上的形容词来描写人物形象,结果两组被试所形成的印象完全不同,前者所描述的是一个热情、易于交往的热型人,后者则被描述为一个冷漠、自私的冷型人。
从这个心理学实验,我们值得引申思考的是:作为一位流程管理的推进者、管理变革的推进者,你自我评价是冷型人多一些、还是热型人多一些?∙哪怕你已经是“聪明-熟练-勤奋-坚决-实干-谨慎”,但你足够“热情”吗?业务部门的人员评价你,会用到“热情”还是“冷淡”这个词?∙业务部门的各级经理和人员,当碰到棘手问题、烦心事、扯皮的争端要找人帮忙,甚至就是没有什么明确目标、就是要找个人倒倒苦水、喝个小酒发发牢骚的时候,你会是他们首先想到的人选吗?∙当企业高层向业务部门征求意见,问他们对你这位企业管理部经理/骨干/流程专员的评价如何,你估计他们会说你的好话、还是坏话?有经理可能会说,搞变革、搞流程优化的推进,还是要看重专业实力,光和业务经理打成一片有什么用,最后还是要拿出过硬的方案才行啊。
(完整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小学生的十大科学趣味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小学生的十大科学趣味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有趣的实验,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十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趣味实验,旨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实验一:漂浮与沉没材料:水槽、塑料球、钉子、瓶盖、硬纸板步骤:在水槽中加入水,然后让小学生将塑料球、钉子、瓶盖和硬纸板一一放入水中观察,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漂浮而有些物体则会沉没。
实验二:气球充气材料:透明塑料瓶、气球、苏打水、醋、小漏斗步骤:将透明塑料瓶中倒入一些醋,然后使用小漏斗将苏打水倒入气球中,将气球缓慢地套在瓶口上。
当苏打水和醋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将充满气球,让小学生亲自参与气球充气的过程,感受气体的特性。
实验三:植物的水分吸收材料:芹菜、食用色素、玻璃杯、水步骤: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水,并加入食用色素,然后将芹菜的底部放入杯中,让芹菜吸收着色的水。
通过观察芹菜的变化,小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作用。
实验四:风力驱动车材料:气球、竹竿、轮子、胶水步骤:将轮子固定在竹竿的一端,然后将气球充气后系在轮子的另一端,当气球放气时,气流会推动轮子转动,从而驱动车子行走。
这个实验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风力的力量。
实验五:石头的溶解材料:醋、透明杯、小石头步骤:将小石头放入透明杯中,然后倒入醋。
小学生可以观察到石头与醋发生反应,产生气泡并最终溶解掉,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可以了解到醋的酸性特性。
实验六:电流的传导材料:电池、铜线、器皿、小灯泡步骤:将电池的两极分别与铜线的两端连接,然后将铜线的另一端连接到小灯泡。
当电路正常连接时,小灯泡会亮起,让小学生亲自搭建电路并观察电流的传导现象。
实验七:稀释饮料的浓度材料:饮料、水、杯子步骤:将一定量的饮料倒入杯子中,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通过品尝、观察饮料的颜色等,小学生可以了解到稀释对饮料浓度的影响。
实验八:隔热材料的选择材料:透明塑料杯、热水、保温杯、泡沫板、棉布、报纸步骤:将热水倒入透明塑料杯中,然后分别将保温杯、泡沫板、棉布和报纸套在塑料杯的外面,让小学生观察热水的变温情况,以此了解到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儿童简单100个小实验
以下是一些适合儿童的简单实验,可以帮助他们探索科学世界:1. 风筝飞行:制作一个简单的纸风筝并试着让它飞起来。
观察风筝在不同风力下的表现。
2. 气球充气:使用小气球和一个塑料瓶,通过将瓶口与气球连接,观察气球如何膨胀。
3. 彩色花朵:将白色花朵放入不同颜色的染色水中,观察花朵如何吸收染色水并改变颜色。
4. 磁铁游戏:给孩子几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磁铁,让他们探索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性质。
5. 冰块融化:将冰块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阳光下、冷藏室中或室内等,观察冰块的融化速度。
6. 浮力实验:将不同材料(如木块、橡皮泥、纸张)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浮在水面上的程度。
7. 音乐水杯:将不同水位的水倒入玻璃杯中,用勺子轻敲杯口,观察不同水位对声音的影响。
8. 理发店电磁:使用一个塑料梳子和一块小纸片,将纸片放在梳子上,然后用梳子梳头发,观察纸片如何被静电吸附。
9. 彩色奶牛:在三个杯子中加入牛奶、食用油和食用色素,用牙签在表面画图案,观察色素如何扩散。
10. 气球火箭:使用一个空气袋子和一根吸管,通过吹气让袋子充满气体,然后释放袋子观察其如何飞行。
11. 爆米花实验:在微波炉中加热几颗爆米花,观察它们如何“爆开”。
12. 蜡烛与空气: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一个玻璃杯盖住蜡烛,观察火焰会怎样变化。
13. 奇妙的肥皂泡:在肥皂水中添加一些糖或盐,观察肥皂泡的变化。
14. 闪烁硬币:将一枚铜币放入一杯白醋中,观察硬币表面的氧化反应。
15. 果汁分离:将不同颜色的果汁倒入一个容器中,观察它们是如何分层的。
16. 纸飞机比赛:制作纸飞机并与朋友进行比赛,看谁的飞机能飞得更远或更高。
17. 魔法牛奶:将牛奶倒入浅盘中,加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然后,用棉签蘸取一点洗碗液,在牛奶表面轻轻触碰,观察颜色是如何变化和移动的。
18. 爆炸胶囊: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将维生素C片放入一个塑料袋中,并封好。
然后,将袋子放在地上并用脚轻轻踩碎维生素C片,观察袋子膨胀和“爆炸”的情况。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实验的方法来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以下是十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实验,它们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的。
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如何扮演角色,并观察监狱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被分配为监狱守卫的参与者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残暴和虐待行为,而被分配为囚犯的参与者则表现出了极度的沮丧和恐惧。
2. 朗格尔实验朗格尔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朗格尔(Daniel Langer)于1978年进行的。
该实验通过向参与者展示两个相似的物体,要求他们在心理上区分这两个物体。
结果显示,参与者倾向于更高估在他们无法接触到的条件下看到的物体的价值。
3. 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进行的,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给予一系列电击给学习者,当学习者回答错误时,电击的电压会逐渐增加。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在被实验者要求继续给予电击时,愿意服从指令,即使他们明知道这样做可能会给学习者带来伤害。
4. 皮亚杰实验皮亚杰实验是由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于20世纪初进行的。
该实验旨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通过观察儿童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皮亚杰发现儿童的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从简单的感官和运动行为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转变。
5. 纳什均衡实验纳什均衡实验是由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 Nash)于1950年提出的。
这个实验模型用于研究参与者在多人博弈中做出决策的策略。
实验结果显示,在某些情况下,个体最优的决策并不能导致整体最优的结果。
6. 阿斯套实验阿斯套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阿斯套(Elizabeth Loftus)于1974年进行的。
教育心理学12个经典实验
教育心理学12个经典实验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经典实验是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下面列举了教育心理学中的12个经典实验:
1.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实验:通过观察儿童的认知发展,揭示了人类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 阿斯奇洛夫的记忆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人们的记忆方式和存储方式,提出了“信息加工”模型。
3. 朗格尔的语言习得实验:通过观察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研究语言习得的机制和规律。
4. 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研究人们对权威的信从和顺从,揭示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5. 珍特尔的群体压力实验: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压力和归属感,及其对行为、意见和态度的影响。
6. 巴比特的激励实验:研究激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掌握了激励对行为的调节
作用。
7. 赫克豪斯的知觉实验:研究知觉对信息加工的影响,提出了知觉对认知的影响。
8. 卡恩曼的信息处理实验:研究人们的信息处理过程,揭示了人类认知加工的过程。
9.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研究行为的塑造和调节,揭示了人类行为的规律。
10. 马兹洛的人类需求实验:研究人类的需求,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11. 戈德斯坦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启发式教学对学习的影响,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理论。
12. 伯格曼的自我效能实验:研究自我效能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揭示了自我效能的作用。
通过这些经典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教育心理学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验,以下是其中的10个著名的实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模拟监狱环境,研究人员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表明,监狱环境容易引发暴力和虐待行为。
2. 米尔格拉姆实验:研究人员让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给另一个人电击,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愿意服从权威者的命令,即使这种命令可能会造成伤害。
3. 亨茨实验:研究人员将狗养在不同的环境中,结果发现狗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会产生愤怒和攻击性。
4. 帕文定向实验:参与者被盲目旋转后,需要根据自身感觉的定向找到方向,结果表明,人类在没有定向线索的情况下很难判断方向。
5. 阿斯套利实验:参与者被告知需要做出判断,是否抛出两个硬币中的一个,结果表明,人类在判断概率时常常会犯错,不符合理性经济学预期。
6. 白鼠实验:实验者给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行为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药物对动物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7. 诺维加实验:参与者需要在一个虚拟环境中完成任务,结果表明,虚拟环境对人类行为和情绪产生了影响。
8. 蓝眼睛/棕眼睛实验:实验者将一群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被告知具有优越感,结果表明,被赋予优越感的学生表现更好。
9. 莫西实验:研究人员在婴儿的前额贴上标签,结果表明,即使这些标签没有科学根据,也会影响人们对婴儿的看法和行为。
10.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观察,建立了需要层次的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满足不同的需求。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1)模仿的核心是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瑞士著名心理学家Jean Piaget(皮亚杰)认为对于婴儿来说,这并不是很快就能做到的。
他认为,婴儿要到8-12个月才能模仿他人。
吐舌头1977年,牛津大学Andrew Meltzoff 和华盛顿大学的Keith Moore 发表了一项研究,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质疑。
这项研究后来成为了儿童心理学的一项经典实验。
他们的实验非常直接。
一位实验者坐在12-21天大的婴儿面前,对着婴儿吐舌头、张大嘴、撅起嘴唇并摇动手指。
之后实验者一脸平静地看着婴儿,等待他的反应。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6)——儿童何时开始理解他人的想法心理学家将这种模拟或者猜测他人想法的能力称之为“心理理论”。
儿童出现心理理论,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里程碑。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不能成功发展出心理理论,是孤独症的主要特征。
萨尔茨堡大学的Heinz Wimmer 和Josef Perner 利用错误概念进行的实验,为心理理论何时出现提供了最早的实验证据。
Wimmer 和Perner的实验对象是3至9岁的孩子,他们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叫做Maxi的男孩的故事。
Maxi的妈妈买了巧克力回家做蛋糕。
Maxi看到吗妈妈吧巧克力放进了蓝色的橱柜,之后Maxi 就去出去玩了。
与此同时,妈妈用巧克力做完蛋糕,把剩下的放到了绿色的橱柜里。
Maxi玩完回家觉得很饿,就想拿些巧克力来吃。
实验者问参加实验的孩子:Maxi会到哪个橱柜找巧克力?(而不是巧克力放在哪个柜子里)在实验中,实验者还用玩偶和火柴盒表演了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理解。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8)——语言发展小婴儿面前就有这么一座大山,但是分辨词汇对他们来说还早得很,他们最初的一道关是在声音这个更低的层次。
婴儿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分辨说话的最基本元素——音素,也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声音。
发现“b”和“p”的区别在1971年布朗大学的Peter D Eimas和同事的经典实验之前,心理学家并不确定婴儿什么时候能够区分音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第一部分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成熟与学习在发展中哪个更重要——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发展是遗传的还是环境决定的——华生的小艾尔伯特实验心理发展可以塑造吗——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性实验发展只能等到生理成熟后吗——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实验发展有关键期吗——洛伦兹的印刻实验第二部分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罗森茨威格的老鼠实验左脑和右脑在心理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儿童大脑单侧化实验权威型父母最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鲍姆令德的父母教养方式实验先出生更聪明吗——出生顺序对孩子智力影响的研究教师期望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同伴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儿童同伴关系系列实验电视是好保姆吗——电视媒体对儿童行为影响实验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实验第三部分儿童感知觉与动作发展婴幼儿更喜欢看什么——范兹的视觉偏好实验婴幼儿具有大小恒常性吗——鲍尔的大小知觉恒常性实验婴幼儿的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实验婴儿的听觉研究——德卡斯伯和斯潘斯的“帽子里的猫”研究婴儿的跨通道知觉能力发展——梅尔佐夫和摩尔的新生儿模仿实验婴儿粗动作的发展——泽勒佐和科尔布的婴儿行走训练实验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儿童筷子使用技能实验第四部分儿童注意与记忆的发展儿童能记住多少——儿童短时记忆容量发展实验怎样能够记住更多——儿童记忆策略发展实验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哪个更有效——儿童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实验形象直观的材料更有利于儿童的记忆——儿童形象记忆和非形象记忆实验儿童是否了解自己的记忆能力——儿童元记忆发展实验选择性注意——儿童注意选择性的研究注意能够持续多久——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第五部分儿童语言与思维发展模仿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儿童语言习得实验无声的听众——婴儿的语音知觉实验“This is a wug”——伯克的儿童语法习得实验哪个杯子的水更多——皮亚杰的系列守恒实验“娃娃看见了什么”——皮亚杰的三山实验情境性对儿童自我中心的影响——“农场景观”和“警察与小孩”实验穿越盒子的屏幕——贝拉吉恩的客体永久性实验屏幕后的玩具老鼠——温恩的婴儿算术能力实验由已知到未知——儿童推理发展系列实验研究重量与距离的权衡——西格勒的天平问题实验第六部分儿童自我了解与社会理解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你知道他会……”——韦尔曼的心理理论实验“我知道你知道……”——心理理论的“二级信念”实验“你认为他会……”——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研究通过训练改善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干预研究同伴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谢里夫的“罗伯的夏令营”实验什么才是好朋友——儿童理解友谊概念的发展社会期望决定性别角色——儿童性别角色影响因素的研究“我是男孩还是女孩”——幼儿性别同一性发展的研究第七部分儿童情绪发展从生理微笑到社会性微笑——婴儿社会性微笑实验什么样的母婴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哈罗等人的依恋实验如何判断儿童的依恋类型——艾斯沃丝的“陌生情境”实验依恋影响成长——马特斯等人的依恋类型的影响实验依照儿童的气质类型选择教养方式——托马斯等人的气质追踪实验婴儿能否理解别人的情绪——莱帕乔利的社会参照实验克服害怕的妙招——班杜拉等人的消除恐惧实验第八部分儿童的道德发展“哪一个更应受到惩罚”——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实验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实验——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实验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向他人学习助人——榜样示范对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习得与矫正——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归因方式影响攻击性行为——归因特点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角色扮演促进助人行为——斯陶布的助人行为实验“感同身受”学德育——移情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严厉的教育会制造谎言——儿童说谎实验羞愧感有助于培养道德——库尔奇茨娅的羞愧感实验。
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
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
•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其中包括安静的、活泼的、温和的,或是爱打人、攻击性强
的熊孩子。
•斯金纳箱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小白鼠放入斯金纳箱中,小白鼠在箱子中可
以自由活动并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双生子爬梯实验: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多会一点技能,于是早早地给他们报各类的绘画、钢琴班,然而孩子学习技
能真的是越早越好吗?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0个适合孩子在家做的小实验
10个适合孩子在家做的小实验
1、椰子汁穿透实验:轻轻地将一把椰子汁从封闭的活性碳水中倒入,实验一把水可以穿过多层椰子汁浓度等等。
2、风铃实验:小朋友可以用风铃来研究各种声音特性,比如频率,密
度等,可以让你深入了解动态物理学原理。
3、数学棋:通过一种数学棋结合小朋友计算和思考能力的小实验,更
好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影像实验:放一支小胶卷照片,将照片放入强烈的自然光影下,可
以观察到照片的变化和色彩的差别,比较色彩的丰富性和影像的效果。
5、酸碱及其实验:用醋酸、盐酸、硝酸、石灰水等来构成简单的酸碱
溶液,在实验中研究它们之间的反应以及构成循环。
6、发电实验:使用磁铁、螺丝、废铁罐等材料搭建简易的发电环境,
观察电的产生,体验发电的机理。
7、键盘钢琴:将键盘按顺序临时用膜造出一架台钢琴,试着打开一些
音效,初步了解音乐中的变法和升降调等定律。
8、从衣服制作包:将老旧衬衫等拆开,按照步骤把他们变成闪亮的新
行李箱,给容器添加精致的装饰,祝愿大家过一个欢乐健康的快乐生活。
9、创意绘画:使用彩色油画板,可以让孩子在家自由创作出充满想象
力的作品,表现自己情感和观点。
10、油漆科学实验:用小瓶子跟浆糊结合在一起,小朋友可以组成一
叠叠悬挂的飘移、制造美丽的颜色小世界,感受色彩可以表现的各种
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的妙想世界——十大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
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好想某天来电显示是你的号码。
好想某天你的状态是为我而写。
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儿童的妙想世界——十大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1)--婴儿早期记忆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2)——自我概念形成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3)——儿童学习发展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4)——依恋类型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5)——婴儿的社会行为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6)——儿童何时开始理解他人的想法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7)——物体恒存在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8)——语言发展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9)——游戏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10)——认知发展十大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很久很久以前,虽然现在看起来已模糊不清,我们都曾是孩子。
我们咯咯笑、大哭、捧腹、探索、摔倒,我们对于刚刚起步的这条旅途几乎一无所知。
错非遭遇不幸,在生命最初的几年中,我们孕育发生了记忆、语言、自我意识、记忆认知、社会和情绪能力。
我们向着未来的自己走出了最初的几步。
儿童心理学——或者更宽泛的说,成长心理学——并不单单是关于孩子的研究,而是研究像你我如许的人,以及我们怎样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就像了解自己的历史可以对未来有所借鉴,儿童心理学展现了我们的过去,甚至包括我们的将来。
这篇及往后几篇将先容儿童心理学几个重要领域中的10个经典研究。
每个实验都是我们自己这个拼图中的一块,细细品味任何一个实验,都将提醒我们,现在看来浑然天成的事情曾经是多么复杂。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1)--婴儿早期记忆有些人认为,我们不可能记得2到4岁以前的任何事情。
另一些人则认为我们能记住那以前的事——可能甚至能追溯至出生以前。
“儿童期失忆”可不好研究,因为我们很难证明成人最早的记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
不过心理学家也进行了一些研究,通过一系列经典实验来检查幼年的记忆形成。
如果真的很早就有记忆,那么从理论上成人当然可能记住很早期的经历。
一踢脚就有声上世纪六十年月,Carolyn Rovee-Collier(现担任职务于Rutgers大学)教授和同事们设计了一个经典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以了解乳儿记忆的机制。
这种方式供给了关于乳儿记忆何时、怎样成长的重要证据。
在他们的实验中,Rovee & Rovee让9-12周大的乳儿舒适地躺在家中的摇篮中,向上看着一个色彩鲜艳的木头旋转风铃。
在他们的脚上系一条绳索,另一端连到旋转风铃上。
所以当孩子踢脚的时候,风铃就会动。
如果他踢得用力,那些木头扮饰就会彼此撞击发出悦耳的敲击声。
小孩踢得越多,他们就可以听到更多的敲击声。
如果你知道巴普洛夫和他那只流哈喇子的狗,那理解这个实验应该没啥子问题。
这个实验就是看看乳儿可不可以对踢脚让小车移动孕育发生条件反射。
研究者首先记载乳儿踢脚次数的基础水平(小车没有连到脚上),之后和有激动结果(风铃动了!)的踢脚次数进行比较。
Rovee&Rovee发现八周大的乳儿就可以掌握踢脚和风铃转动之间的关联。
在45-55分钟之后,这下位概念傲然不会削减。
早期记忆虽然这个原始发现价值不大,但是利用这一步伐导致了之后很多有关乳儿记忆的新发现的出现。
比如,在后续实验用不同的旋转风铃代替了旋转的小车,看看乳儿是否可以分别不同,以此来测试他们是否真的记住了。
另一项实验中,只有八周的乳儿接受了为期三天,每天9分钟的旋转风铃训练。
24小时之后,只有使用不异的风铃,乳儿才会比基础水平踢的多。
这说明他们记得训练他们所使用的风铃而并不是随便一个就风铃。
这是一个特别激动人心的发现,因为在那以前人们认为持久记忆(24小时对心理学家就算持久了)直到8或9个月才会出现。
因为这个和类似的一些实验,我们现在更多地了解了乳儿记忆。
我们的记忆系统实际上从很夙起开始就工作得相当好。
儿童的记忆也差不多和成人的有不异的工作方式——只不过乳儿的记忆更加脆弱而已。
Carolyn Rovee-Collier思疑乳儿期失忆是否真的存在。
看起来,我们的大脑确实可以在一岁之内就存储持久记忆。
成年后很难提取这期间的记忆是因为我们的早期记忆系统功效有限,之后又受到往后生活的干扰,终极我们会不可避免的忘记早期信息。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2)——自我概念形成自我概念的出现:镜子里的是我么?至今为止,“镜子测试”傲然是最好的检查乳儿自我概念出现的实验大多数人总是首先想到自己,因此我们很难想象曾几何时,我们没有“我”的概念。
上世纪70年月初的一个简单实验预示,直到2岁左右,我们还不能在镜子里认出自己。
由于这个研究,以及后来一些延伸的实验,一些观点认为直到2岁生日,我们才出现自我概念。
鼻子上的红点1972年,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 Beulah Amsterdam揭晓了一项实验,从此开启了随后几十年关于自我认识的研究。
实验的历程很简单。
首先悄悄地在6-24个月的乳儿鼻子上粘一小红点,然后把他们放在镜子前。
孩子的妈妈指着镜子里的影像问孩子:“那是谁?”之后研究者们开始察看乳儿的反映。
Amsterdam测试了88个乳儿,终极只能得到16个孩子的可靠资料——乳儿终究是乳儿,而且很多孩子不想玩。
从这16个乳儿身上,Amsterdam发现了三类反应:1、6-12个月:那是别的孩子!乳儿的行为好像在镜子里的是另一个人——一个他们想友善相处的人。
他们会做出接近的动作,比如微笑、发出声音等。
2、13-24个月:畏缩。
乳儿瞅见自己在镜子里面的样子不再感应特别兴奋。
有些看起来有些警惕,而另一些则会偶尔微笑一下并弄出些声音。
对这种行为的一种解释是乳儿这时的行为很自发(感应自己存在,可能体现出自我概念),但是这也多是面对其他孩子的反应。
3、20-24个月往后:那是我!大约从这个时候开始,乳儿开始能够通过指着自己鼻子上的红点,清楚地认出自己。
这明确地表明他们认出镜子里的是自己,而那块棉球是在自己的鼻子上。
虽然Amsterdam的结果是通太小样本得出的,之后在更多的被试身上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另外,之后设立控制情况的实验发现,这个春秋段的孩子孩子如果鼻子上没有红点就不会碰自己的鼻子。
这说明摸鼻子并不是他们瞅见自己影像的天然反应。
自我概念还是仅仅认出自己?当然这个实验简化了大量的复杂心理历程。
心理学家就镜子实验到尽头揭示了啥子提出很多问题。
比如,有可能乳儿在2岁以前还不能很好地分辨面孔。
所以,他们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孕育发生自我概念。
另一种多是,在两岁左右,乳儿孕育发生了牢固的外表或视觉的自我概念,不过还没啥子心理的自我概念。
如果是这种情况,测试说明我们知道我们看起来很像,可能我们需要到更久往后才孕育发生自我概念。
这仅仅是两个常见的解释,你必定能相处更多其他解释。
这种多元可能性预示了儿童心理学中一个重大停滞:由于只有有限的实验可以在孩子身上实践,因此论断特别模棱两可。
尽管有这么多的可能解释,这么多年来镜子实验傲然牢不可催并且继续得到应用,而其他实验要就无人问津了。
社会性的孩子镜子实验之所以长盛不衰,此中一个原因是,从其他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自我概念这时应该已经孕育发生了。
正是2到4岁这段时间,孩子们开始迅速成长出很多社会性行为。
简单的互动没有大用,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才是乐成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如果乳儿没有一定的自我概念,他们大概不可能和别人建立关系。
镜子实验也被用于测试动物的自我概念,实际上,在Amsterdam以前,这个实验最早是由Gordon Gallup教授用于黑猩猩的研究。
所有的大型类人猿都“通过”了测试,其他还有海豚、鲸鱼和大象。
在最近的一项实验中,一个8英尺高的镜子被摆放在纽约Bronx公园的大象笼里。
研究者在大象的头上画上记号,他们察瞅见大象去碰他们自己脑袋上的记号。
大象和其他能够通过这项实验的通过都领有复杂的社会系统,这并不是偶合。
基本的自我识别是与其他动物交流的关键;有了这个常识,乳儿们开始一摇一摆地进入了社会性的世界。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3)——儿童学习发展孩子怎么明白地球不是圆的的?关于儿童期间学习历程的经典实验指出:真正的理解建立在抛却固有的成见之上想想那些我们都慢慢接受的常识:人类是从野猴进化的,用字母代替数字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地球是个绕着太阳转的圆球。
他们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事情,这些个事实如今看来微不足道,似乎上学时只用一天的课程就可以掌握。
不论这些个概念现在看起来多么较着,曾经一度我们不管怎样也弄不明白,那时候我们坚信算数只能用数字、人类是特殊的物种,而地球是平的。
孩子们怎样扭转了对世界的理解,这是儿童心理学中最令人着迷的领域之一。
不过这不单单与儿童有关,我们总要时不时地接受新的概念——虽然可能不是物种起源这么重大的问题。
我们很容易认为学习首要与记忆有关——特别是糟糕的教育中,学习就是死记硬违。
当然更好的学习方式,不仅是知其然,还要只求所以然。
那么是何种认知历程让我们从死记硬违成长成真正的理解呢?Stella Vosniadou 和William Brewer 曾经进行过一项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让人们了解了我们怎样“知其所以然”。
实验的根据是一种叫做“心理模型”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我们先制作一个解释某件事情道理的心理模型,然后测试这个模型,以获得对于周遭的理解。
这个理论指出在我们理解一个概念的历程中,可能有一系列的中间点,每达到一处都了解了事情的一个部门而非全数。
Vosniadou 和 Brewer希望从这些个心理模型的中间点中找出证据说明理解的成长历程。
地球是啥子外形的?Vosniadou 和 Brewer在实验中共采访了60个6-11岁的孩子。
每个孩子需要回答48个问题,开始的问题很简单:“地球是啥子外形的?”,后面的设计的问题则更有试探某人性,用以了解孩子有关地球的心理模型。
尽管大多数孩子开始的时候都说地球是圆的,研究者很快发现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模型。
当问到如果你年复一年一直走路会发生啥子情况,很多孩子说会掉下去,思量到他们认为地球是个圆球,这个谜底让人吃惊。
有些孩子甚至说你会掉到其他的星球上。
还有孩子说虽然地球是圆的,但我们住在地球里面的一个平面上。
最初,这些个谜底看起来杂乱无章也不具统一性,好像是孩子们自己编造出来的。
但随着进一步提问,出现了一个明确的回答模式(括号的数字包含了具有该种心理模型的孩子的数目)长方形的地球:认为地球是一个平的长方形,你可能掉下去(1/60)圆盘形的地球:认为地球是一个平的盘子,你可能掉下去(1/60)两个地球:认为我们站在一个“地球”上,它是平的,而另一个在天上的“地球”是圆的。
这个谜底说明当被问到“地面”的时候,他们认为这个星球是平的,;而被问道“地球”是则认为是圆的(8/60)空心球:认为我们住在地球内部的一块平地上(12/60)铺平的球体:认为地球是个铺平的圆球,人可以在上面(和下面)生活(4/60)球形:随着春秋的增长,持有地球是球状的常规观点的孩子稳步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