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学事故处置手册
事故应急预案手册
一、前言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提高应对各类事故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手册。
本手册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旨在明确事故应急处理流程、措施和责任,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二、事故类型及应对措施1. 火灾事故(1)发现火灾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并报告上级领导。
(2)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3)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进行初期火灾扑救。
(4)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火灾扑救和调查。
2. 触电事故(1)发现触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确保人员安全。
(2)对触电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3)拨打急救电话120,并报告上级领导。
(4)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 机械伤害事故(1)发现机械伤害事故时,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切断电源。
(2)对受伤者进行急救,并拨打急救电话120。
(3)报告上级领导,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4. 化学品泄漏事故(1)发现化学品泄漏时,立即关闭泄漏源,切断泄漏路径。
(2)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并佩戴防护装备。
(3)拨打应急管理部门电话,并报告上级领导。
(4)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泄漏处理和调查。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事故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各部门、各岗位的应急行动。
2. 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工作的具体指挥,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疏散组:负责人员疏散和现场警戒。
(2)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和事故处理。
(3)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
(5)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事故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火灾、触电、机械伤害、化学品泄漏等事故。
3. 演练过程中,各部门、各岗位要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确保演练效果。
五、预案管理与更新1. 本手册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审核和更新。
2. 如遇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或公司内部管理需要,应及时修订本手册。
化学专业事故处理指导书
化学专业事故处理指导书1、水处理酸碱计量箱进酸碱时跑酸碱事故1.1事故现象:(1)酸碱计量箱进酸碱时酸碱外跑。
(2)跑酸时有刺鼻酸味。
1.2危险点:(1)就地操作时应戴酸碱手套,防止酸碱伤害。
(2)放酸碱时,未仔细检查计量箱本体及排污门,本体有漏点或排污门内漏。
(3)放酸碱时,无专人看守,易造成放酸碱时溢流。
(4)跑酸碱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
1.3事故原因:(1)放酸碱时无专人看守,导致酸碱计量箱溢流。
(2)酸碱计量箱排污门未关或该门损坏。
(3)酸碱计量箱液位显示错误,导致放酸碱过量而溢流。
1.4处理方法:(1)停止放酸碱,跑酸时加入适量的浓碱进行中和至中性,跑碱时加入适量的浓酸中和至中性,清水冲洗箱体及地面。
(2)停止放酸碱,关闭排污门,清水冲洗系统后检修处理。
(3)停止放酸碱,清水冲洗箱体及地面,并联系检修液位计。
1.5防范措施:(1)向酸碱计量箱放酸碱时,应打开专一画面监视,并派专人现场看守,现场人员必须佩带酸碱防护用具。
(2)酸碱计量箱进酸碱前,应仔细检查系统及阀门状态正确、良好备用。
(3)平时加强酸碱系统巡检,及早发现缺陷并来联系处理;放酸碱时发现液位上升异常,应停止操作,仔细检查系统,分析原因,正确处理。
2、水处理运行混床串酸事故2.1事故现象:(1)运行混床的产水PH值急剧下降。
(2)混床产水电导率迅速增大。
(3)除盐水箱PH值明显较低、电导率明显升高。
2.2危险点:(1)混床串酸之后,酸性水迅速污染除盐水箱。
(2)酸性水进入热力系统,会迅速造成锅炉水冷壁管酸性腐蚀,引起锅炉爆管。
2.3事故原因:混床在再生之后进酸气动门未关闭、未关严或门内漏。
2.4处理方法:(1)立即停运串酸的混床。
(2)立即化验除盐水箱的PH值和电导率,判断除盐水污染程度。
根据污染情况决定是否对除盐水箱进行换水。
(3)除盐水箱不需要换水时,应当在查明原因后方可投入备用混床运行。
(4)除盐水箱需要换水时,应当在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两个水箱逐一换水。
常见化学品安全技术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方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手册 MSDS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甲醇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储罐的容积。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甲醇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
应急处置原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常见化学品安全技术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方法
化工行业及化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5
二氧化碳
空气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
应急处
(co2)有毒气体
污染
严格限制出入,直至气体散尽。从上风处进入下 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治气体进入下水道。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如 有可能,可用捕集器使气体通过碱性溶液吸收。 中毒人员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静卧,保暖、吸 氧。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洗眼结膜囊后送医院 治疗。
理人员 戴正压 自给式 呼吸器, 穿防护 服。
序
号
化学物
质名称
污染
要素
事故处置方法
救援人员 防护措施
12
氨
(nh3)易 爆、剧毒
剧毒 空气 污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 体散尽。切断火源。现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 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 外)。也可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 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禁止接触和跨越泄 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 器(钢瓶)以免液体漏出。防治泄漏物进入水体、 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应急处 理人员 戴正压 自给式 呼吸器。
6
丙烷
(C3H8)易
燃易爆气体 有毐
空气
污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 至气体散尽。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喷雾 状)。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 解,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抽排(室内)或强力 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 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 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 液倒吸。
应急处 理人员 戴空气 呼吸器, 穿防护 服。
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指南
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指南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是确保化学品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的指南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应急处理的要点。
首先,及时报警是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的第一步。
当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或中毒等紧急情况时,及时拨打当地的应急热线或联系相关部门报警,将事故地点、发生的情况等信息准确告知,以便应急人员能够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保护自身安全至关重要。
在化学品事故现场,可能存在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或易燃易爆物质等危险因素。
因此,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应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
例如,尽量远离泄漏源或起火点,寻找安全的场所避险,并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
如果需要进行紧急的逃生,应选择适当的逃生路线和安全出口,并佩戴好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第三,化学品泄漏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当发生化学品泄漏时,应根据泄漏物质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易燃物质,可以采取措施切断燃料供应,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等;对于腐蚀性物质,应用适当的吸收剂将其吸附或中和。
此外,为了防止泄漏物进一步扩散,应尽量将其固定在容器内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隔离措施。
第四,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还需要合理使用灭火器材。
对于化学品事故中的火灾,灭火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特别慎重。
不同类型的火灾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灭火器。
例如,对于电器火灾,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对于油类火灾,应使用干粉灭火器。
此外,应注意与有毒化合物或腐蚀性物质的接触,避免灭火剂与泄漏物发生不良反应。
最后,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还需要进行事后处理和风险评估。
一旦化学品事故得到控制或解决,应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修复和恢复工作。
同时,也需要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及风险评估,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测体系,可以提升对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从及时报警到保护自身安全,从控制泄漏到使用灭火器材,再到事后处理和风险评估等等。
化学事故应急处置方法
化学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化学事故是指在化学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污染。
化学事故应急处置方法是指在发生化学事故后,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影响和损失,并保障人员的安全。
一、事故现场评估在发生化学事故后,首先要对事故现场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事故的性质、范围和危害程度,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评估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避免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和危险区域。
评估内容包括事故的起因、发展过程、可能的后果等。
二、封锁事故现场针对化学事故,首先要做的是封锁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蔓延。
封锁措施一般包括设置警戒线、采取物理隔离措施以及通知周边人员撤离等。
在封锁现场时,要注意避免火源和易燃物接触,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三、扑灭火源在化学事故中,如果发生火灾,应当及时采取灭火措施。
灭火方法根据火灾的性质和场地条件而定,可以使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材。
在灭火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避免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和高温区域。
四、紧急疏散当化学事故发生后,如果事故可能对人员造成危害,应当及时进行紧急疏散。
疏散时,要指定疏散的方向和通道,并提供必要的指引和警示。
在疏散过程中,要保持秩序,避免踩踏和拥挤,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安全撤离事故现场。
五、安全处置化学事故现场的安全处置是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后果的关键。
安全处置包括采取措施降低危险品的温度和压力、隔离危险区域、限制危害物质的扩散等。
必要时,可以采用掩埋、中和、稀释等方法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六、应急救援在化学事故中,应急救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应急救援包括救助伤员、处理污染物、修复设备和设施、恢复生产和生活等。
应急救援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装备,并进行组织协调。
救援工作要充分考虑到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采取合理的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事故的影响和损失。
七、事故调查和分析在化学事故发生后,应当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参考手册
石家庄高新区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参考手册编制:审核:批准:青岛董家口石化安全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石家庄高新区项目部液氮泄漏事件应急处置特性: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容器有开裂和爆炸事故的危险。
危害:可致冻伤,引起缺氧窒息。
处理:迅速撤离人员至安全区。
隔离。
限制出入。
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防寒服。
切断泄漏源。
防止气体在低凹处积聚,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处。
漏气容器应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燃烧处置: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加速液氮蒸发,但不可用水枪直射液氮。
液氨泄漏、燃烧事件应急处置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危害:低浓度对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处理:迅速撤离人员至安全区。
切断火源。
隔离。
限制出入。
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防毒服。
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厨内。
燃烧处置:使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移至空旷处。
甲醇泄漏、燃烧事件应急处置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低处扩散,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危害:麻醉中枢神经,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隔离。
限制出入。
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大量清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理。
燃烧处置:使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若容器变色或从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乙炔泄漏、燃烧事件应急处置特性:极易燃烧爆炸,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手册(完整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手册一、火灾爆炸事故(一)处置原则1、扑灭现场明火应坚持先控制后扑灭的原则。
对火灾爆炸现场周边的装置、设备、设施应持续进行冷却降温,宜在隔离、转输、放空等控制措施完成、救援力量准备完毕和灭火条件成熟后实施灭火措施。
2、化工生产装置及储罐灭火时应首先采取工艺控制措施。
采取关断相关阀门,调整生产方案和相关装置的生产平衡,避免事故扩大。
3、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选用正确的灭火剂。
禁止用水、泡沫等含水灭火剂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品、自燃物品火灾;禁用直流水冲击扑灭粉末状、易沸溅危险化学品火灾;禁用沙土盖扑灭爆炸品火灾;宜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扑灭腐蚀品火灾;禁止对液态轻烃强行灭火。
4、加强泄露出的危险化学品及洗消污水的控制,避免环境污染。
5、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
6.统一指挥、进退有序的原则。
7.清查隐患、不留死角的原则。
8.救火人员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二)处置方法1、原油火灾爆炸事故。
(1)事故类型:池火、喷射火、流淌火,爆炸冲击波、沸溢。
(2)事故特点:先爆炸后燃烧是原油储罐发生火灾时较常见的燃烧特点。
爆炸对于罐体和固定灭火装置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造成罐体破裂变形,油品流散,扩大燃烧。
在黏度较大、导热性能良好的重质原油中含有水分,在火焰高温的作用下会部分气化引起液体翻动并喷溅,形成喷溅火。
(3)处置方法:首先应筑堤堵截,阻击蔓延。
组织人力物力构筑防火围堤并利用现场防火堤堵截油品流散,阻击火势蔓延;备足力量,围歼火灾。
备足灭火需要的泡沫液、泡沫灭火设备及供给水源,选择好灭火阵地,在指挥员下令后同时进攻,扑灭火灾。
同时应随时观察火场情况,当发现现场有发生喷溅、爆炸征兆时,现场指挥员应及时下达撤离指令。
原油罐区火灾爆炸需要重点关注流淌火、沸溢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4)人员防护:救援人员应配备防高温放毒气的防护装备,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与高温防护服。
救援车辆应尽量停靠在上风或侧风方向,车头应背向着火储罐以备紧急撤离。
常见化学事故处置手册42页word文档
目录本手册使用说明---------------------------------------------------------------(4)第一部分化学事故处置基本程序----------------------------------------(4)第二部分常见化学事故的处置------------------------------------------(10)雷管-----------------------------------------------------------------------(10)梯恩梯--------------------------------------------------------------------(11)硝铵炸药-----------------------------------------------------------------(12)烟花、爆竹--------------------------------------------------------------(13)氢气------------------------------------------------------------------------(15)一氧化碳------------------------------------------------------------------(16)硫化氢---------------------------------------------------------------------(17)甲烷、天然气------------------------------------------------------------(19)乙烯------------------------------------------------------------------------(20)乙炔------------------------------------------------------------------------(21)环氧乙烷------------------------------------------------------------------(23)三甲铵---------------------------------------------------------------------(24)液化石油气---------------------------------------------------------------(25)氧气------------------------------------------------------------------------(27)二氧化碳------------------------------------------------------------------(28)氯化氢---------------------------------------------------------------------(29)氯气------------------------------------------------------------------------(30)氨气------------------------------------------------------------------------(32)二氧化硫------------------------------------------------------------------(34)二氧化氮------------------------------------------------------------------(36)煤气------------------------------------------------------------------------(37)光气------------------------------------------------------------------------(38)汽油------------------------------------------------------------------------(40)丙酮------------------------------------------------------------------------(41)乙醚------------------------------------------------------------------------(42)二硫化碳------------------------------------------------------------------(44)石油、原油---------------------------------------------------------------(45)苯---------------------------------------------------------------------------(46)甲醇------------------------------------------------------------------------(47)乙醇------------------------------------------------------------------------(49)煤油------------------------------------------------------------------------(50)氯苯------------------------------------------------------------------------(51)松节油---------------------------------------------------------------------(52)红磷------------------------------------------------------------------------(54)火柴------------------------------------------------------------------------(55)硫磺------------------------------------------------------------------------(55)镁---------------------------------------------------------------------------(56)奈---------------------------------------------------------------------------(57)白磷------------------------------------------------------------------------(59)钾---------------------------------------------------------------------------(60)铝粉------------------------------------------------------------------------(61)碳化钙---------------------------------------------------------------------(62)双氧水---------------------------------------------------------------------(63)过氧化钠-------------------------------------------------------------------(64)氯酸钠----------------------------------------------------------------------(65)硝酸铵----------------------------------------------------------------------(66)氢氰酸----------------------------------------------------------------------(67)三氧化二砷、砒霜-------------------------------------------------------(68)硝基苯----------------------------------------------------------------------(70)苯铵-------------------------------------------------------------------------(71)对硫磷、1605-------------------------------------------------------------(72)敌敌畏----------------------------------------------------------------------(73)铀----------------------------------------------------------------------------(74)硝酸钍----------------------------------------------------------------------(76)硝酸-------------------------------------------------------------------------(77)硫酸-------------------------------------------------------------------------(78)盐酸-------------------------------------------------------------------------(79)氢氟酸----------------------------------------------------------------------(80)溴----------------------------------------------------------------------------(81)氢氧化钠-------------------------------------------------------------------(82)福尔马林-------------------------------------------------------------------(84)汞、水银-------------------------------------------------------------------(85)本手册使用说明一、具体化学危险品名称后括号中的内容为英文名;别名是指该物品的俗称、代号或其他名称。
化学试剂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手册
化学试剂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手册1. 引言化学试剂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物质,但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应急情况和事故。
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制定化学试剂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手册是至关重要的。
本手册旨在提供详实的应急处理指南,并规定事故报告的程序和内容,以便实验人员能够准确、迅速地应对和报告化学试剂相关的意外事件。
2. 应急处理2.1 气体泄漏如果发生气体泄漏事故,首先要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 迅速通知实验室人员撤离,并关闭泄漏源。
- 打开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 如果泄漏物质具有易燃性或毒性,尽量避免火源和直接接触。
- 阻止泄漏物质进入排水系统或环境中。
2.2 溅洒伤害如果试剂在操作中溅洒到皮肤、眼睛或其他部位,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紧急冲洗溅洒部位,使用温和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确保彻底清除试剂。
- 如果溅洒到眼睛,立即用眼洗液冲洗,并寻求医疗援助。
- 在紧急处理后,及时向主管人员报告情况。
2.3 火灾和爆炸在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立即通知实验室人员撤离,并按照火灾应急预案进行灭火。
- 保持冷静,避免使用水灭火非易燃液体火灾,可以使用灭火器或沙土等适用于相应火灾类型的灭火方法。
- 确保没有人员受伤后,立即报警并向主管人员汇报火灾情况。
3. 事故报告3.1 事故报告程序当出现化学试剂相关的事故时,必须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事故报告:- 立即向主管人员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情况。
- 主管人员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决定是否需进一步通知其他相关部门。
- 主管人员与相关人员一同完成一份详实的事故报告,并记录受伤人员的情况。
3.2 事故报告内容事故报告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事故的具体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地点周围环境情况。
- 受伤人员的个人信息、受伤情况、治疗进展和其他相应记录。
- 事故发生前的实验准备情况、操作程序和使用的试剂信息。
- 事故发生时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
化学工业事故应急处理与防范演练手册(专业)
化学工业事故应急处理与防范演练手册(专业)化学工业事故应急处理与防范演练手册(专业完整版)1. 事故应急处理原则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应急处理原则如下:1.1 确保人员安全1.2 迅速控制事故现场1.3 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1.4 及时报警和信息通报1.5 科学处置,避免二次污染1.6 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2. 事故应急组织架构2.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2 事故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护和现场控制。
2.3 环境保护组:负责监测、防控和处理环境污染。
2.4 信息与通讯组: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
2.5 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设备和生活保障。
2.6 专家咨询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3. 事故应急预案3.1 事故预警3.1.1 设立预警信号及级别,如: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3.1.2 当事故风险达到预警级别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事故响应3.2.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工作。
3.2.2 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响应级别。
3.2.3 各应急救援组按照职责迅速行动,确保事故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4. 事故应急处理技术方法4.1 泄漏处理4.1.1 迅速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扩散。
4.1.2 利用应急堵漏器材进行堵漏,如:堵漏袋、堵漏板等。
4.1.3 对泄漏物质进行回收、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4.2 火灾爆炸事故处理4.2.1 立即启动灭火装置,进行初期灭火。
4.2.2 拨打火警电话,请求消防部门支援。
4.2.3 确保消防通道畅通,为消防车辆和人员提供便利。
4.3 毒物中毒事故处理4.3.1 迅速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转移至安全区域。
4.3.2 立即为中毒人员提供紧急救治,如:洗胃、注射解毒剂等。
4.3.3 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处理,防止二次中毒。
化学品事故报告与记录手册(收藏)
化学品事故报告与记录手册(收藏)一、概述化学品事故报告与记录手册旨在规范我国化学品事故的报告和记录工作,提高化学品事故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手册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化学品事故报告和记录方面的相关工作。
二、化学品事故报告1.报告主体化学品事故报告主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事故现场人员、事故发现者以及其他负有报告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报告时限化学品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3.报告内容化学品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报告方式化学品事故报告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同时应确保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化学品事故记录1.记录主体化学品事故记录主体为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事故调查组、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等。
2.记录内容化学品事故记录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损失、应对措施、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结果等。
3.记录形式化学品事故记录可采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
4.记录要求化学品事故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完整、规范,便于查阅和追溯。
四、化学品事故报告与记录的管理1.建立健全化学品事故报告与记录制度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建立健全化学品事故报告与记录制度,明确报告与记录的责任主体、时限、内容、方式等。
2.加强化学品事故报告与记录的培训和教育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加强化学品事故报告与记录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
3.定期检查化学品事故报告与记录工作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定期检查化学品事故报告与记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报告与记录工作的顺利进行。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指导手册.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指导手册第一章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特性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危险物品有2020 余种。
这些物品不论是作为原料还是作为产品,一般都要经过加工、储存、运输等方式的输转,才能供给使用。
从最初生产者到最终使用者的整个过程中,物品受到摩擦、震动、挤压、温湿度变化、混触等诸多因素影响最大,因而造成燃烧、爆炸和伤亡等事故的隐患也最多。
由于危险物品本身的特性和品种的繁多,势必大大增加其流通过程中的危险性。
为了加强对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物品进行科学的分类,研究各类危险物品的危险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危险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其特征是:(1)具有爆炸性、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2)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3)需要特别防护的。
一般认为,只要同时满足了以上三个特征,即为危险品。
如果此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危险化学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根据灭火救援工作的实际,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九大类: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感染性物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第九类:杂类。
二、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1、爆炸品爆炸品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1)爆炸品的分类爆炸品实际上是火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
爆炸品按其爆炸危险性的大小分为以下五项: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瞬间影响到几乎全部装入量的爆炸)。
如:爆破用的电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叠氮铅、雷汞等起爆药,梯恩梯、硝铵炸药、浆状炸药、无烟火药、硝化棉、硝化淀粉、硝化甘油、黑火药及其制品等均属此项。
常见化学事故处置手册
目录本手册使用说明---------------------------------------------------------------(4)第一部分化学事故处置基本程序----------------------------------------(4)第二部分常见化学事故的处置------------------------------------------(10)雷管-----------------------------------------------------------------------(10)梯恩梯--------------------------------------------------------------------(11)硝铵炸药-----------------------------------------------------------------(12)烟花、爆竹--------------------------------------------------------------(13)氢气------------------------------------------------------------------------(15)一氧化碳------------------------------------------------------------------(16)硫化氢---------------------------------------------------------------------(17)甲烷、天然气------------------------------------------------------------(19)乙烯------------------------------------------------------------------------(20)乙炔------------------------------------------------------------------------(21)环氧乙烷------------------------------------------------------------------(23)三甲铵---------------------------------------------------------------------(24)液化石油气---------------------------------------------------------------(25)氧气------------------------------------------------------------------------(27)二氧化碳------------------------------------------------------------------(28)氯化氢---------------------------------------------------------------------(29)氯气------------------------------------------------------------------------(30)氨气------------------------------------------------------------------------(32)二氧化硫------------------------------------------------------------------(34)二氧化氮------------------------------------------------------------------(36)煤气------------------------------------------------------------------------(37)光气------------------------------------------------------------------------(38)汽油------------------------------------------------------------------------(40)丙酮------------------------------------------------------------------------(41)乙醚------------------------------------------------------------------------(42)二硫化碳------------------------------------------------------------------(44)石油、原油---------------------------------------------------------------(45)苯---------------------------------------------------------------------------(46)甲醇------------------------------------------------------------------------(47)乙醇------------------------------------------------------------------------(49)煤油------------------------------------------------------------------------(50)氯苯------------------------------------------------------------------------(51)松节油---------------------------------------------------------------------(52)红磷------------------------------------------------------------------------(54)火柴------------------------------------------------------------------------(55)硫磺------------------------------------------------------------------------(55)镁---------------------------------------------------------------------------(56)奈---------------------------------------------------------------------------(57)白磷------------------------------------------------------------------------(59)钾---------------------------------------------------------------------------(60)铝粉------------------------------------------------------------------------(61)碳化钙---------------------------------------------------------------------(62)双氧水---------------------------------------------------------------------(63)过氧化钠-------------------------------------------------------------------(64)氯酸钠----------------------------------------------------------------------(65)硝酸铵----------------------------------------------------------------------(66)氢氰酸----------------------------------------------------------------------(67)三氧化二砷、砒霜-------------------------------------------------------(68)硝基苯----------------------------------------------------------------------(70)苯铵-------------------------------------------------------------------------(71)对硫磷、1605-------------------------------------------------------------(72)敌敌畏----------------------------------------------------------------------(73)铀----------------------------------------------------------------------------(74)硝酸钍----------------------------------------------------------------------(76)硝酸-------------------------------------------------------------------------(77)硫酸-------------------------------------------------------------------------(78)盐酸-------------------------------------------------------------------------(79)氢氟酸----------------------------------------------------------------------(80)溴----------------------------------------------------------------------------(81)氢氧化钠-------------------------------------------------------------------(82)福尔马林-------------------------------------------------------------------(84)汞、水银-------------------------------------------------------------------(85)本手册使用说明一、具体化学危险品名称后括号中的内容为英文名;别名是指该物品的俗称、代号或其他名称。
常见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手册(最新整理)
第一章 煤矿事故
一、煤与瓦斯事故
(一)瓦斯(煤尘)爆炸
1 事故知识 (1)瓦斯爆炸是在极短时间内大量瓦斯被氧化,造成热量积聚,
在爆源处形成高温、高压然后急剧向外扩散,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声 响。瓦斯爆炸时,瓦斯浓度在 5%~l6%之间,氧浓度在 12%以上,爆 炸的引火温度为 650~750℃。爆炸时自由空间瞬时温度可达 1850℃, 封闭空间可达 很大的冲击波。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在确保救 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多措并举,科学施救,最 大限度地营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伤员,严防次生事故发生。
(2)详细掌握爆炸地点(原因)及事故波及范围、人员分布及其 伤亡情况、通风情况(风量大小、风流方向、通风设施的损坏情况等); 是否发生火灾及火灾范围,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情况。
(4)救援注意事项:侦察时发现明火或其他可燃物引燃时,应 立即扑灭,以防二次爆炸;有明火存在时,行动要轻,以免扬起煤尘, 发生煤尘爆炸;穿过支架破坏地区或冒落、堵塞地区时,应架设临时
3
支护,以保证救援人员安全通过。 2 救援及处置措施
(1)立即撤出灾区和井下所有人员。 (2)切断灾区电源(局部通风机电源视情况而定)。 (3)根据现场情况保证主要通风机和空气压缩机正常运转。 (4)保证升降人员的井筒正常提升。 (5)清点井下人员,控制入井人员。 (6)准备救援物资,维护好事故现场秩序,做好抢险伤员准备 工作。 (7)按照救援方案布置救援队抢救遇险人员,侦察灾情、扑灭 火灾、恢复通风系统,防止再次爆炸。 3 决策建议
(一)冒顶片帮事故 ....................................................................................................13 (二)冲击地压事故 ....................................................................................................14 第二章 危险化学品事故...................................................................................................17 一、火灾爆炸事故 ................................................................................................................17 二、泄漏事故 ........................................................................................................................19 三、中毒窒息事故 ................................................................................................................21 第三章 烟花爆竹事故 ......................................................................................................23 一、烟花爆竹生产、仓储爆炸事故.....................................................................................23 二、烟花爆竹运输爆炸事故.................................................................................................24 第四章 金属及非金属矿山事故 .......................................................................................27 一、井下冒顶片帮事故 ........................................................................................................27 二、井下火灾事故 ................................................................................................................28 三、井下水灾事故 ................................................................................................................30 四、炮烟中毒、窒息事故 ....................................................................................................33 五、尾矿库溃坝事故 ............................................................................................................34 第五章 建筑施工事故 ......................................................................................................37 一、高处坠落事故 ................................................................................................................37 二、物体打击事故 ................................................................................................................39 三、坍塌事故 ........................................................................................................................41 四、机械伤害事故 ................................................................................................................44 五、起重设备事故 ................................................................................................................47 六、触电事故 ........................................................................................................................55 附件一 应急指挥中心赴事故现场编组 ............................................................................59 附件二 参考文献..............................................................................................................60
化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措施手册
化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手册1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1.1吸入有毒气体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卤素气体、有机挥发物等,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服,放松身体。
2)呼吸能力减弱时,要立刻进行人工呼吸。
1.2沾着皮肤时的应急处理方法主要有强酸、强碱、及腐蚀性有机物,处理方法有:1)用自来水不断淋湿皮肤。
2)一面脱去衣服,一面在皮肤上浇水。
3)不要使用化学解毒剂。
1.3进入眼睛时的应急处理方法:1)撑开眼睑,用水洗涤5分钟。
2)不要使用化学解毒剂。
2烧伤应急处理方法2.1冷却烧伤后应立即冷却。
为防止疼痛和细胞损伤,受伤后在6小时内采用迅速冷却的方法效果较好。
衣服着火需立即浇水灭火,用自来水洗去烧坏衣物,并慢慢切除或脱去未烧坏部分,注意避免碰伤烧伤面。
至少连续冷却30分钟至2小时左右,冷却水温在10~15℃为宜,勿低于此温度。
对不便洗涤冷却的脸及身躯等部位,可用经自来水润湿的2~3条毛巾包上冰片,敷于烧伤面上,要注意经常移动毛巾,以防同一部位过冷。
若患者口腔疼痛时,可含冰块镇痛。
即使是小面积烧伤,若只冷却5~10分钟,则效果甚微。
因此,烧伤时,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冷却。
若大面积烧伤时,进行冷却在技术上较难处理,应考虑到有发生休克的危险以及“尽快入医院”这一原则。
因此,严重烧伤时,应用清洁的毛巾或被单盖上烧伤面,如果可能则一面冷却,一面立刻送医院治疗。
2.2治疗烧伤应注意的事项如果在烧伤面上涂油或硫酸锌油之类东西,则容易被细菌感染,因而决不可使用,另绝不可涂擦酱油。
消毒时要用洗必泰或硫柳汞溶液,不可用红汞溶液,因涂红汞后,很难观察伤面。
3由冷冻剂等引起的冻伤的应急处理方法轻度冻伤时,虽皮肤发红并有不舒服感觉,但经数小时后即会恢复正常。
中等程度冻伤时,产生水疱;严重冻伤时,则会溃烂。
把冻伤部位放入40℃(不要超过此温度)的热水中浸20~30分钟,即便恢复到正常温度后,仍需把冻伤部位抬高,在常温下,不包扎任何东西,也不要绷带,保持安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本手册使用说明---------------------------------------------------------------(4)第一部分化学事故处置基本程序----------------------------------------(4)第二部分常见化学事故的处置------------------------------------------(10)雷管-----------------------------------------------------------------------(10)梯恩梯--------------------------------------------------------------------(11)硝铵炸药-----------------------------------------------------------------(12)烟花、爆竹--------------------------------------------------------------(13)氢气------------------------------------------------------------------------(15)一氧化碳------------------------------------------------------------------(16)硫化氢---------------------------------------------------------------------(17)甲烷、天然气------------------------------------------------------------(19)乙烯------------------------------------------------------------------------(20)乙炔------------------------------------------------------------------------(21)环氧乙烷------------------------------------------------------------------(23)三甲铵---------------------------------------------------------------------(24)液化石油气---------------------------------------------------------------(25)氧气------------------------------------------------------------------------(27)二氧化碳------------------------------------------------------------------(28)氯化氢---------------------------------------------------------------------(29)氯气------------------------------------------------------------------------(30)氨气------------------------------------------------------------------------(32)二氧化硫------------------------------------------------------------------(34)二氧化氮------------------------------------------------------------------(36)煤气------------------------------------------------------------------------(37)光气------------------------------------------------------------------------(38)汽油------------------------------------------------------------------------(40)丙酮------------------------------------------------------------------------(41)乙醚------------------------------------------------------------------------(42)二硫化碳------------------------------------------------------------------(44)石油、原油---------------------------------------------------------------(45)苯---------------------------------------------------------------------------(46)甲醇------------------------------------------------------------------------(47)乙醇------------------------------------------------------------------------(49)煤油------------------------------------------------------------------------(50)氯苯------------------------------------------------------------------------(51)松节油---------------------------------------------------------------------(52)红磷------------------------------------------------------------------------(54)火柴------------------------------------------------------------------------(55)硫磺------------------------------------------------------------------------(55)镁---------------------------------------------------------------------------(56)奈---------------------------------------------------------------------------(57)白磷------------------------------------------------------------------------(59)钾---------------------------------------------------------------------------(60)铝粉------------------------------------------------------------------------(61)碳化钙---------------------------------------------------------------------(62)双氧水---------------------------------------------------------------------(63)过氧化钠-------------------------------------------------------------------(64)氯酸钠----------------------------------------------------------------------(65)硝酸铵----------------------------------------------------------------------(66)氢氰酸----------------------------------------------------------------------(67)三氧化二砷、砒霜-------------------------------------------------------(68)硝基苯----------------------------------------------------------------------(70)苯铵-------------------------------------------------------------------------(71)对硫磷、1605-------------------------------------------------------------(72)敌敌畏----------------------------------------------------------------------(73)铀----------------------------------------------------------------------------(74)硝酸钍----------------------------------------------------------------------(76)硝酸-------------------------------------------------------------------------(77)硫酸-------------------------------------------------------------------------(78)盐酸-------------------------------------------------------------------------(79)氢氟酸----------------------------------------------------------------------(80)溴----------------------------------------------------------------------------(81)氢氧化钠-------------------------------------------------------------------(82)福尔马林-------------------------------------------------------------------(84)汞、水银-------------------------------------------------------------------(85)本手册使用说明一、具体化学危险品名称后括号中的内容为英文名;别名是指该物品的俗称、代号或其他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