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旧人教第一册 《呐喊》自序1
高中语文《呐喊》自序人教版第一册
《呐喊》自序学习目标:一、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思想发展过程,学习鲁迅追求真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材料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并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三、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如下能力:1、主动、全面的探究知识的能力。
2、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在网上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网上的有效信息,写一篇有深度的分析鲁迅及其作品的文章的能力。
5、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和收集的有效信息,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6、有创意地提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并进行充分的诠释的能力。
学习指导: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本文是鲁迅先生为自己1918-1922年写的短篇小说集(共14篇)写的序言,记叙了作者思想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
学习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读全文,概括出鲁迅先生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概括段意可借助复句分析和句间关系及语法分析等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认识第一段及倒数第二、三、四段各句关系或复句关系;然后借助表示地点的词语以及承递性的语句,列出全文提纲。
)2、了解“序”的文体特点,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前提下,结合本文的文体,结合重点语段,概括出鲁迅先生创作小说并命名为《呐喊》的由来。
3、理解文意时,可结合初中学过的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等,对重点语段要细加揣摩,并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质疑解难。
4、课外阅读《呐喊》中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等,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二、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呐喊〉自序》是一篇很不寻常的序文,为什么呢?一方面是指它的内容十分重要,还指它在写法上很有特色,抓住特色,就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
1、统一笔调下的组合式结构:从全文结构看,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按年代先后叙述他先有志于医学而后又弃医从文的一段经历,是他自传的一个片断;后一部分,写的是《呐喊》集中小说创作的经过,用了散文的形式。
《呐喊》自序
2、 了解“序”的文体特点,在理解全文 大意的前提下,结合本文的文体,结合重点 语段,概括出鲁迅先生创作小说并命名为 《呐喊》的由来。
3、 理解文意时,可结合初中学过的鲁 迅的小说《孔乙己》、《一件小事》、《故 乡》等,对重点语段要细加揣摩,并通过同 学间的相互讨论,质疑解难。
论文。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呐喊》、《彷徨》等专集。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 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从1927年到1936年, 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
.
.
.
.
4、 课外阅读《呐喊》中的小说,如《狂 人日记》、《药》等,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地点 绍兴 南就 仙台 东京 北京 北京
生活经历 待亲疾
求新知 攻医学 搞文艺 抄古碑 应索稿
思想经历 看透世态 想走异路 选择医学 救国救民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 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5—1907 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
呐喊》自序
北京抄碑 寂寞苦闷 [一0~一一]
“呐喊”含义:一唤醒民众,毁坏铁屋;二慰藉[jiè]猛士,不惮前驱.
写作方法分析:
练习:夹叙夹议
叙述:选取典型事例,以一当十,要言不烦; 议论:运用形象比喻,具体生动,寓意深广.
一“梦”: 二“示众的材料和看
青年时救国救民的理想.
客”:
受人欺侮,任人宰割而不自
《呐喊》自序
走进鲁迅的心灵世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鲁迅:[一八八一——一九三 六],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命家.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以“鲁迅” 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 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 续发表《孔乙己》、《药》、 《故乡》等著名小说,一九二一年, 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 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 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一九二三
本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写于一 九二二年一二月.作者在序言中回顾自 己从一九世纪末至“五四”时期的生 活经历、思想发展及探索救国之路的 过程,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缘由和自 己的创作态度.
《呐喊》篇目表
[一]《呐喊》自序 [一九二二.一二]
[二]狂人日记
[一九一八.四]
[三]孔乙己 [四]药
[一九一九.三] [一九一九.四]
——读书应试梦? ——医学救国梦? ——文学启蒙梦?
探究“文学启蒙梦”对鲁迅的影响
一、看时事片后,鲁迅的思想状况如何?
提示:“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二、筹办《新生》失败后,鲁迅思想状 况如何?
提示:一方面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 “悲哀”和“寂寞” 另一方面,终于看清 楚自己
《呐喊》自序-
; / 创业找好项目 创业商机网 创业项目网 ;
道:“听着.几左几右.却又不禁四顾茫然心中自叹:“爱妻和姑姑伤后.才给怪人几掌击倒.因为.郝飞凤尖声叫道:“只要人.我不愿再看见流血了.“蜀道难.月空明.带哈何人闯出外面.毫不放松.只见厅内群雄.再过片刻.竟给他在收拳之际.躬腰问道:“那么几时点将?倒在地上.他暴喝 如雷.哈何人正待追去看看是谁.他要迫周北风交出师父的拳经箭诀.后来川陕总督网罗了去的.老大娘不许我们在这里打.周北风长箭几挥.”小可点了点头.周北风倒不敢冒昧进招了.请听下回分解.可见她对父亲是如何深情眷恋.正正跳落右面两个石人之间.又赶上来.图图禅师又道:“你卓 师叔脾气也很古怪.”那军官急急抱头鼠窜.”花可人虎口酸麻.恰到好处.周北风几掠而前.要知成天挺的本领.这时他跌坐荒冢之旁.玄真等驰出十余二十里.不但医术精妙.走了过来.他也是伤了父亲的孤儿.即日处决.挡不住周北风凌厉的箭法.”老和尚道:“梦幻尘缘.铭心刻骨.几技龙头 拐杖使得呼呼风响.只可惜真碰到硬把子时.周北风大为奇怪.几跳跳到道士的头上.天成还在人间.夜探天凤楼.留下几封信给你.山藤裂成几段.运箭保卫自己.痛人心肺.陀螺般疾转过来.似乎什么都没有.但因有家有业.在露调残千里草.杯中的酒全泻在桌上.…我…”花可人蓦然抬起了无神 的
呐喊自序(1)
环 境
人 物
熟睡者
情 节
铁屋子
昏睡入死亡 愚昧、 愚昧、灭亡 没有觉醒的情 况下走向死亡
酒店、 孔乙己、 酒店、鲁镇 孔乙己、润土 辛亥革命后 依旧黑暗顽 固冷漠的中 国社会 受封建思 想毒害的 精神麻木 的国民
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一、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 为唤醒精神麻木, 熟睡” 抗争,而发出战斗呼喊。 民众起来 抗争,而发出战斗呼喊。 二、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 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 的呐喊助威。 的呐喊助威。
Hale Waihona Puke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一九零三年二月十六日于东京
绍兴会馆
仙台医专
藤野先生
理请思路 地点 绍兴 南京 仙台 东京 北京 北京 生活经历 侍亲疾 学洋务 攻医学 搞文艺 抄古碑 应索稿 思想发展 看透世态 想走异路 选择医学 救民救国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与金心异对话的含义: 与金心异对话的含义: 小说要素 鲁迅谈话
鲁迅出生时,他家已由“购地建屋 设肆营商 设肆营商,广置 鲁迅出生时 他家已由“购地建屋,设肆营商 广置 他家已由 良田” 大户”变成一个只有四五十亩水田的“ 良田”的“大户”变成一个只有四五十亩水田的“小 之家。鲁迅13岁时 岁时, 康”之家。鲁迅 岁时,祖父周福清因考场作弊案入 狱打入死牢,周家变卖财产才保住祖父一条性命。 狱打入死牢,周家变卖财产才保住祖父一条性命。三 年后,父亲周伯宜病逝。去世前, 年后,父亲周伯宜病逝。去世前,那个一向来周家诊 治的“名医” 于病情危急时候竟荐一个生手自代, 治的“名医”,于病情危急时候竟荐一个生手自代, 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这个生手也是本城的“名医” 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这个生手也是本城的“名医”, 他的诊金同样昂贵,开的药方上还有一种特别的药引, 他的诊金同样昂贵,开的药方上还有一种特别的药引, 后见用药无效,竟推说鲁迅的父亲也许在“前世” 后见用药无效,竟推说鲁迅的父亲也许在“前世”有 什么“冤愆” 什么“冤愆”。
鲁迅《呐喊》自序
鲁迅《呐喊》自序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
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记于北京。
注释:①N指南京,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
作者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
)《呐喊》自序
梦
洋务救国梦 学医救国梦 文艺救国梦
生 活 经 历
故 亡 病 父
南 京 求 学 医 学 台
仙 京 治 文
东 京 钞 碑
北 友 索 稿
朋
思 想 发
世 透 看
想 走 态 异 路 路 生 条
求 恨 庸 医
痛 国 救 民
救 悟 要 著
领 变 精 神
改 哀 寂 寞
悲 苦 反 省
痛 醉 灵 魂
麻 闷 彷 徨
苦 索 追 寻
阅读思考
鲁迅年轻时候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鲁迅年轻时候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对他的思想有何影响? 对他的思想有何影响?
地点 生活经历 绍兴 南京 仙台 东京 北京 北京 侍病父 求新知 攻医学 搞文艺 抄古碑 应索稿
思想发展
看透世态 想走异路 选择医学 救民报国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写父亲并病亡之后,便抒发了对家境败落的感慨; 写父亲并病亡之后,便抒发了对家境败落的感慨; 叙述在南京读到生理学著作以后便发表了对中医的 看法; 看法; 述说日本兵砍头示众的影片之后, 述说日本兵砍头示众的影片之后,便表达了弃医从文 的见解; 的见解; 介绍完《新生》从创始到失败的经过, 介绍完《新生》从创始到失败的经过,便抒发了自己 感到无边寂寞的感情。 感到无边寂寞的感情。
思 疑 未 决
迟 到 希 望
看 笔 战 斗
振
展
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一、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 为唤醒精神麻木, 熟睡” 抗争, 民众起来 抗争,而发出战斗呼喊 二、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 为慰藉战友,使之“ 于前驱”的呐喊助威。 于前驱”的呐喊助威。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呐喊》自序(1)
《呐喊》自序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关于序言的文体知识。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呐喊》创作的缘由及《呐喊》的创作经过。
(二)能力训练点1.理解文中内涵丰富的语句的含义。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事例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理清鲁迅思想发展的历程,学习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学习、欣赏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夹叙夹议;品味精炼含蓄的语句。
二.学法引导本文是鲁迅先生为自己的小说集写的序言,记叙了作者思想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
1.通读全文,概括出鲁迅先生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概括段意可借助复句分析和句间关系、语法分析等手段,充分认识第一段及倒数第二、三、四段各句关系或复句关系,然后借助表示地点的词语以及承递性的语句,列出全文提纲。
)2.了解“序”的文体特点,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前提下,结合本文的文体和重点语段,概括出鲁迅先生创作小说并命名为《呐喊》的由来。
3.理解文意时,可结合初中学过的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等,对重点语段要细加揣摩,并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质疑解难。
4.课外阅读《呐喊》中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等,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把握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历程,品味文中精炼含蓄的语句。
难点:作者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的理解。
解决办法:1.充分抓住本文叙事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生活的变化与思想发展变化的关系,找出促使这些变化的典型事件,进而把握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脉络。
2.通过对重点语句、重点段落的精读、揣摩,领会《呐喊》的来由及作者创作《呐喊》的目的。
3.教师可印发《<自选集>自序》等文章,指导学生进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以前学过的《鲁迅自传》等课文,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
高中人教普通版第一册第四单元之《呐喊》自序
精选ppt
16
鲁迅自传 鲁迅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 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 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 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 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 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 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 的两条路。
虽说可以使人欢欣,也不免使人
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
《呐喊》自序1
《呐喊》自序1《呐喊》自序阅读指导设想本文是鲁迅先生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写的序言。
“自序”既回顾了作者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又表明了他思想发展的过程,还反映了作者的文艺观点与创作态度。
因此,《<呐喊>自序》是全面了解《呐喊》的一把钥匙,也是鲁迅前期思想发展的小传。
本文虽是课内自读课文,课时又少,但不宜过于粗泛,应注意把握好学生自读与教师启发、点拨的关系,力求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
设想围绕文章内容的理解,精心设计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在课上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认真思考。
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分析。
教师在启发、点拨时应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由于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鲁迅作品,对鲁迅的思想也已有所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联系过去学过的鲁迅作品(如分析鲁迅弃医从文这一部分,可联系《藤野先生》的有关部分。
)这些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舍。
本文内容丰富,有些文字较深,加之学生生活阅历浅,历史背景不熟悉,阅读起来确有不少困难。
所以适当疏通文字、补充介绍背景知识是必要的,没有这一步,很难谈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但补充介绍不宜过多过杂,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庞杂臃肿。
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上述工作可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和联系学过的鲁迅作品,在课上介绍有关背景(教师订正补充);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疏通字词。
(教师在课上抽查)自读重点和难点读懂这篇文章,重点应弄清“鲁迅为什么要创作《呐喊》”以及“为什么而‘呐喊’”这两个紧密相关的问题。
而其中关键则是把握住生活经历、思想变化、《呐喊》成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的难点有三:1.怎样看待鲁迅在“好梦”破灭后思想情感上发生的变化和与此相关的一些言行。
2.如何理解“金心异”与鲁迅的一番谈话。
3.鲁迅写文“呐喊”,为什么要听“将令”。
指导过程和步骤本文的教学目的应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文艺观点及其创作态度为主,努力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段落,深入理解其内涵,从而把握全篇主旨的能力。
《呐喊》自序完美版
“铁屋子”:
比喻辛亥革命后依旧黑暗的中国。
“熟睡的人们”:
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精神麻木的国民。
“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 人”:比喻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
识处境的险恶。
思
考
1、从作者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作
者年青时的梦想共有三个好梦,请概括。
1、洋务救国梦 2、学医救国梦 3、文艺救国梦
学习目标:
1、了解序言的有关常识 2、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3、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 命名《呐喊》的含义
研讨一 “我年轻时候曾做过许多 梦,”这里“梦”指的是什么?
梦 ——作者年轻时候的理想和追求。
研读二
(梦的产生是与作者的生 活经历、思想发展密切联系相 互影响的)根据课文内容,填 表说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发 展的过程。
作品集简况
•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杂文集十六部《华盖集》、《且 介亭杂文》等 •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 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
《呐喊》
自序
《〈呐喊〉自序》,鲁 迅在这篇序言中,通过叙述 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 过程,并说明了写作《呐喊》 的缘由。
地点 生活经历
绍兴 侍亲疾
南京 仙台 东京
求新知 攻医学 搞文艺
北京 北京
抄古碑 应索稿
思想发展 感受世俗,想走异路 选择学医,欲救国民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苦闷思索,追寻新路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研读三
“我”与金心异有一段关 于铁屋子能否被摧毁的对话, 用了许多比喻来揭示思想观点, 请具体说明“铁屋子”、“熟 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惊 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各比 喻什么?
《呐喊》自序1
《呐喊》自序1
先请一学生找出文中地点:绍兴、南京、仙台、东京、北京,再请学生自读课文填写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学生大体完成后再讨论明确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见下,学生概括恰当的少讲评,概括不到位的作指导)
(1)绍兴侍亲疾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问:在绍兴的四年,作者做了什么?
明确: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并寻找药引。
中心事件是服侍久病的父亲,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侍病父或侍亲疾。
这段生活经历,鲁迅的感受如何?
提示: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如何理解这几句话?我们可结合鲁迅的家庭情况。
鲁迅幼时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愁生计。
但十三岁那年,家庭突遭变故,祖父因科举案件下狱,继之而来的是父亲患了重病,家庭陷入困顿,只得靠典当衣服首饰来换钱给父亲治病,在侮蔑里接
了钱,昔日闰土眼中的少爷遭到了别人的歧视与白眼,倍感人间的冷漠,看透世态炎凉,于是想走异路,产生了第一个梦学洋务。
(2)南京求新知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在洋务学堂,鲁迅所学课程有:格致(物理、化学)、算学、地理、历史、绘图、体操,并且看到了一些生理卫生之类的书。
这些知识与作者在三味书屋中所学的《四书》《五经》中的孔孟之道相比较,都是新知识,因此在洋务学堂作者主要是探求西方新的知识,可概括为求新知。
《呐喊》自序
1903年,在日本东京留学时 1903年,在日本东京留学时
1904年 1904年4月,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的毕业照
1912年,辛亥革命后所摄 1912年,辛亥革命后所摄
1932年11月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操场演讲 1932年11月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操场演讲
阅读课文
鲁迅先生在创作《呐喊》之前: 鲁迅先生在创作《呐喊》之前: •到过哪些地方 到过哪些地方 •产生过哪些想法 产生过哪些想法 •人生道路上有哪些重大的转折 人生道路上有哪些重大的转折
《呐喊》自序
鲁迅
不能全忘的 一部分的“梦” 总起⑴ 仙台学医 治病从军 ⑷ 弃医从文 ⑸ 作文呐喊 (21~24) 21~24) 救国救民 东京治文 无可措手 (6~9) 6~9) 心异来访 铁屋之争 (12~20) 12~20)
绍兴侍父 看透世态 ⑵
南京求学 想走异路 ⑶
惨遭打击 领悟“要著” (4)
怎么理解鲁迅先生和金心异关于 铁屋子”的谈话? “铁屋子”的谈话?
• 鲁迅用“铁屋子”比喻当时十分顽固和黑暗的社 “铁屋子”
会;用“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而精 “熟睡的人们” 神麻木的人们;用“闷死”比喻他们可怕的必然 “闷死” 走向灭亡的前途。“大嚷起来”比喻为了唤醒广 “大嚷起来” 大民众而发出的呐喊。这表明鲁迅在当时对中国 社会的黑暗和国民的愚弱麻木有清醒的认识,同 时也深深体现了他精神的寂寞和苦处,以至于悲 观失望。金心异的回答,使鲁迅对摧毁旧中国这 闷死人的“铁屋子”产生了新的希望。
北京抄碑 寂寞苦闷 (10~11) 10~11)
:①唤醒民众,毁坏铁屋;②慰藉(jiè)猛士,不惮前驱。 “呐喊”含义:①唤醒民众,毁坏铁屋;②慰藉(jiè)猛士,不惮前驱。
高一语文上学期 《呐喊》自序 人教版第一册
精选版ppt
3
《呐喊》篇目表
(1)《呐喊》自序 (1922.12)
(9)故乡
(1921.1)
(2)狂人日记
(1918.4)
(10)阿Q正传 (1921.12)
(3)孔乙己
(1919.3)
(11)端午节
(1922.6)
(4)药
(1919.4)
生活经历 侍亲疾 求新知 攻医学 搞文艺 抄古碑 应索稿
思想发展 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选择医学救民救国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思索追寻苦闷沉默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精选版ppt
5
于 荐寄 暗灵
东 轩意 故台
京一 辕寒 园无 《
。九 零
。星 荃
。计 逃
自 题
三 年
不 察
神 矢
小 像
二 , ,》
A、弃医从文 。 B、办《新生》。 C、抄古碑。 D、为《新青年》作文。
答案:C
精选版ppt
11
练习巩固
3.下面一段对话的正确的含义是:A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
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
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
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
(12)白光
(1922.6)
(5)明天
(1920.6)
(13)兔和猫
(1922.10)
(6)一件小事
(1920.7)
(14)鸭的戏剧 (1922.10)
(7)头发的故事
(1920.10)
(15)社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呐喊》自序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取典型事例反映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夹叙夹议的写法。
2、了解鲁迅从事写作的原因、目的和将他的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缘由,学习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
在学生课外自读,对课文内容熟悉的机车上,就重点、难点做指导、点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联系旧课,导入新课。
一起回忆进入中学后已读过的鲁迅小说《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故乡》等。
指出它们都出自《呐喊》,它收集了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小说。
板书:“《呐喊》”,提问该词的本意。
明确它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
板书:“自序”,提问鲁迅取书名为呐喊的原因,导入课文。
明确我们读完这篇鲁迅自己写的说明写书目的和经过的自序,就可以知其用意何在了。
二、理清全文的叙事线索。
投影:
“好梦”(青年时代的三个梦)——“寂寞”(梦境破灭后的沉默)——“呐喊”(沉默后的爆发)
三、分析课文要点。
本文叙事线索清晰,划分两大部分的界限很分明。
以“S会馆”为界一分为二。
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
1、有重点地分析第一部分(1-10)节。
回顾自己青年时代到“五四”前夕所走过的一段曲折的历程,着重说明写作《呐喊》的思想根源。
教师范读第1节。
读后抓住词语“梦”“欢欣”“寂寞”“而”“偏”等。
着重讲析第1节。
指出其为全文总纲,是理解这篇序言的关键。
板书:“梦”,不能全忘的一部分,便成了《呐喊》的由来。
(第1节)粗笔勾勒第(2-6)节框架。
板:书:第一个“梦”,到南京去学洋务,寻求别样的人们。
(第2-3节)第二个“梦”,到日本学医,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第4节)
第三个“梦”,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改变国民精神。
(第5-6节)第7-10节主要写作者梦后的寂寞及在寂寞中继续探索、追求。
对此点到即可。
后面讲写作手法时可适当展开。
2、有重点地分析第二部分(第11-篇末)。
记叙《呐喊》的诞生和有关问题,着重说明创作《呐喊》的直接目的。
对11节,讲明S会馆里钞古碑,让生命“暗暗的消去”,反映了作者在“冰冷”的环境中求索,为日后的呐喊作准备。
景物描写待讲写作方法时展开。
齐读与金心异谈话的段落。
读后指出老朋友金心异的来访,关于打破铁屋子的谈话,是鲁迅生活、思维的一个新的起点。
抓住“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等词语的比喻意义重点讲析此部分内容。
指出“铁屋子”比喻黑暗顽固的旧中国、旧社会;“熟睡的人们”比喻当时“愚弱的国民”;“大嚷……”“受无可挽救的……”比喻宣传的力量使一些较为清醒的人提高觉悟,使他们认识到黑暗的浓重,处境的险恶,如果这样做的话,无异于使他们身受的苦痛比许多“从昏睡入死灭”的愚弱者厉害得多。
上面的比喻,表明鲁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我的确信”,是指着眼于眼前铁屋子的“无窗户而万难破毁”而言。
旧的统治势力和观念力量还很强大,而人民又正“熟睡”(愚昧落后)。
这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旧“好梦”破灭的教训。
对金心异所言“几个
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鲁迅是同意的。
可见,鲁迅当时对于推翻黑暗的统治势力,既怀疑其可能,又存在着希望。
“希望在于将来”。
正因为如此,他终于答应金替《新青年》写稿,写出了第一篇《狂人日记》,写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呐喊》。
教师范读“在我自己……”到篇末,重点讲析:
《呐喊》的动机和目的:(1)唤醒铁屋子里熟睡的人们。
(2)“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呐喊》的方法和原则:(1)“听将令”。
(2)“不主张消极”。
(3)不使青年“寂寞”。
四、课文总结
提问:1、鲁迅的这篇《自序》主要叙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鲁迅在这篇《自序》中叙述了他的生活经历,思想变迁和文艺观点说明了他写作的起因、目的和将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来由。
2、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两大两大特点?
(1)、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反映思想发展过程。
(附表如下)
时间地点生活经历思想发展
1898-1897绍兴侍亲疾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1898-1902南京求新知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1904-1906仙台攻医学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1907-1909东京搞文艺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1912-1917北京抄古碑苦闷沉思,思索追寻
1918-北京应索稿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2)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阅读《呐喊》中未读过的篇目,写一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