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研究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联研究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联研究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加,这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呢?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亲密关系三个方面来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联。
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 家庭稳定性家庭的稳定性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比如父母经常离异、常有家庭纷争等问题,青少年往往会感到不安全和无力控制自己的生活。
这种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进而诱发犯罪行为。
2.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经济困难往往会导致父母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质需求和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而相对富裕的家庭虽然能够满足物质需求,但过度溺爱和少有的家庭互动也会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 父母管教方式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管教方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非常大。
过于严厉的管教容易使得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违背父母的规定并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而过于放任的教育方式则容易让青少年放纵自己的欲望,导致无法正确区分是非和道德观念。
2. 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氛围也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注重道德教育、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那么青少年往往会对犯罪行为产生厌恶情绪,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相反,如果家庭忽视教育,缺乏家庭互动,青少年容易感到失落和无助,从而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
三、家庭亲密关系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 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家庭亲密关系的核心。
亲密的父母子女关系能够带给青少年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愿意与父母沟通,并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而冷漠和疏离的父母子女关系则容易使得青少年产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2. 兄弟姐妹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也是家庭亲密关系的一部分。
试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试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时,家庭教育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我们来看看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家庭就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幼儿时期,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情感;在学龄阶段,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此时家庭的支持和引导对于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应对挫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实中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却为青少年犯罪埋下了隐患。
比如,过度溺爱型的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有求必应,使得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纵的性格。
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在面对挫折时往往无法承受,容易采取极端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还有一种是专制型的家庭教育。
这类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经常采用打骂、惩罚等方式来管教孩子。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与家长对抗,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缺乏关爱和陪伴的家庭教育也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内心变得孤独、自卑、敏感。
为了寻求关注和认同,他们可能会结交不良朋友,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时,家庭教育中价值观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如果家长自身价值观扭曲,比如崇尚金钱、权力,轻视道德和法律,孩子很可能会受到这种不良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社会学而言,这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社会学的方法来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青少年犯罪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庭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缺乏亲子关爱、家庭冲突、父母缺席等问题会导致青少年的内心孤独感增加,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此外,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贫困、失业、教育机会不均等社会问题,使一些青少年缺乏合法渠道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转而选择违法犯罪。
此外,同伴压力、媒体影响以及个人心理问题等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因素。
青少年犯罪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社会稳定与安全。
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使得社会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公众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增加。
其次,青少年犯罪损害了个人与家庭的发展。
犯罪行为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会对罪犯本人的未来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犯罪还会造成社会经济负担,警察、司法机构、监狱系统的运作都需要耗费大量资源。
此外,青少年犯罪问题还导致了社会对青少年群体的偏见和歧视,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阻碍。
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社会学可以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和提供更好的家庭支持,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家庭是培养孩子的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亲子关系的良好建立和家庭教育的重视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社会需要建立更加公平的教育制度,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教育的普及与公平能够帮助青少年发展自己的潜能,从而远离犯罪。
此外,社会需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内心问题,增强情感的管理能力。
此外,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媒体、社会团体、学校等渠道对青少年犯罪进行宣传和教育,可以增强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更加关爱和支持的社会氛围。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无疑,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率。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发生原因涉及多个方面。
然而,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在孩子的道德意识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减少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通常是指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父母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尊重,以及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
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更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犯罪的倾向。
2. 规范引导: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规范也对其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违法犯罪的后果,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情感交流:家庭教育应该强调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父母应当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减少他们因情感缺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 观念教育: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应该注重灌输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
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提供积极的生活指导。
二、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了解了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来预防青少年犯罪。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供家长参考:1. 做出榜样: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
因此,家长要做出良好的行为榜样,严守法律纪律,积极向上,避免做出不良的行为示范。
2. 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父母应尽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联性思考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联性思考引言:青少年犯罪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家庭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对青少年的发展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相关思考。
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行为的塑造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的行为模范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存在不良因素,如家庭暴力、家庭纷争等,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从而产生犯罪倾向。
2. 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行为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过于宽容或过于严格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宽容过度的家庭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缺乏责任感和自律性,而过于严格的家庭则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压力过大和对权威的抵制。
因此,父母应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平衡关爱和规则,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从而降低犯罪的风险。
3. 家庭教育质量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质量是指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关注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投入。
研究表明,家庭教育质量较高的青少年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家庭教育质量较低的青少年则更容易产生犯罪倾向。
因此,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
二、相关思考与探讨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行为发展的基石,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观念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社会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资源和培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2. 公共教育的角色家庭教育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公共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等都应该共同参与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分析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分析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青少年犯罪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本文将分析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来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现象。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场所。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形成、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二、家庭关系与青少年犯罪关系分析1. 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价值观念。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不稳定,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会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2. 亲子关系影响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亲子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构建青少年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减少犯罪倾向。
然而,亲子关系的疏远、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可能会使青少年感到失落和孤单,从而诱发违法行为。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教育方法1. 提供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家庭成员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提供爱和关怀。
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通过陪伴和参与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家庭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
父母要积极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授良好的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预防犯罪的发生。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犯罪行为对于当事人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社会学作为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也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
首先,社会因素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对教育、就业和经济机会的不公平分配,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崩溃等。
在教育方面,某些社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机会。
同时,社会的不公平分配也使得一些青少年陷入经济贫困的境地,他们可能会为了生存而选择犯罪行为。
此外,社会的不满情绪也会激发一些青少年对社会秩序的反叛,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家庭因素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模范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父母可能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或者对孩子进行过度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约束和规则意识,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同时,一些家庭环境也不稳定,家庭暴力、离婚等现象会对青少年的行为有负面影响。
此外,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缺乏基本生活所需的家庭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青少年可能被逼迫走向犯罪以满足物质需求。
此外,个人因素也在青少年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心理状况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
一些个人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产生,例如攀比心理、不良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等。
此外,青少年犯罪行为也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一些青少年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采取挑衅性、攻击性等行为。
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社会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解决途径。
首先,改善教育条件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
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家庭教育在防止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研究
家庭教育在防止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家庭教育在防止青少年犯罪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塑造孩子的行为习惯、人格品质、价值观念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严峻,如何加强家庭教育,防范青少年犯罪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家庭教育在防止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
首先,家庭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导师。
在家庭中,孩子学会了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
如果家庭教育得当,孩子将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能够避免犯罪的诱惑。
相反,如果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孩子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家庭教育在防止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家庭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如何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父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
只有父母具备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另一方面,社会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指导,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和帮助。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
父母如果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够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使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相反,如果父母自身言行不一,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会给孩子留下不良影响,导致孩子犯罪行为。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研究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其中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以社会学视角来研究青少年犯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起着重要影响。
社会不平等、贫困、失业等问题都会使得青少年陷入绝望和不满,导致他们选择违法犯罪行为。
2.家庭因素:家庭在塑造青少年行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暴力、父母缺乏教育能力、家庭失衡等问题都可能使得青少年出现行为问题,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同伴因素:同伴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良好的朋友圈和社交网络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而与犯罪团伙接触则容易导致他们受到负面影响,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1.心理因素: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对其是否参与犯罪有着决定性影响。
例如,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冲动的个性特点以及过度的攀比心理等都可能使得青少年陷入犯罪。
2.学校因素:学校作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控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师生关系、学业压力过大、不良师生关系等问题都可能使得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
3.法律社会因素:对于青少年犯罪者来说,法律和社会对其进行的惩罚和抚慰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教育和积极的社会关怀,有助于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三、青少年犯罪的解决办法1.加强社会教育:通过社会教育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2.改善家庭环境:为了减少青少年犯罪,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机制至关重要。
提供父母教育培训和家庭咨询服务,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
3.完善法律制度:法律和社会制度对于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打击至关重要。
应加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惩治机制,同时关注犯罪后的帮教和学习,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机会。
四、结语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仅事关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对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的安宁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在社会学领域中,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不仅仅是为了了解犯罪行为的成因,还是为了寻找预防和干预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背景和概况。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形成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时期。
然而,由于青少年的不成熟和社会影响的多样性,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陷入犯罪的泥沼。
根据统计数据,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种类也越发复杂。
这些犯罪行为往往是偷窃、抢劫、毒品等违法行为,给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带来了巨大威胁。
其次,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社会学家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等;个人因素包括个体自身的心理特征和人际关系等。
这种研究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些青少年会选择犯罪,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
另外,在社会学视角下,我们还关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
青少年犯罪不仅仅对个人有害,更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安全。
犯罪行为会导致社会不安定,造成恐慌和不安。
其次,它损害了青少年个人的未来发展。
犯罪记录会对青少年的学习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最后,青少年犯罪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社会必须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治安、司法系统和相关社会福利。
面对这一问题,社会学视角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犯罪。
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
家庭环境的稳定和温暖以及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其次,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
一些青少年犯罪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健康的身心发展环境和适当的支持网络。
社会可以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活动和就业机会等资源,帮助他们摆脱犯罪的诱惑。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而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关爱缺失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婚姻问题或者其他原因,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严重不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内心容易产生孤独、失落和自卑的情绪。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寻求外界的关注和认同,而如果他们所接触到的外界环境是不良的,比如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或者加入了不良团体,就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例如,有一个案例,一个叫小明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小明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却无人为他撑腰。
渐渐地,他为了保护自己,开始与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交往,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参与了盗窃等违法活动。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关爱缺失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
其次,家庭教育中的过度溺爱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有求必应,甚至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予以纵容。
这样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感,一旦遇到挫折或者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容易采取极端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从而触犯法律。
比如,有个叫小花的女孩,父母对她百般宠爱,无论她想要什么都会满足她。
在学校里,她经常欺负同学,老师多次找家长沟通,但家长却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错,反而指责老师和同学。
后来,小花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竟然动手将同学打成重伤。
这就是过度溺爱导致孩子无法无天,最终酿成大祸的典型例子。
再者,家庭教育中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其教育方式和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具体案例的研究,深入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案例一:小 A,15 岁,因盗窃多次被警方抓获。
小 A 出生在一个父母长期争吵、家庭关系紧张的环境中。
父亲脾气暴躁,经常对小 A非打即骂;母亲则对他过度溺爱,对他的错误行为一味纵容。
在这样的家庭中,小 A 从未感受到真正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助。
他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但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获取,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案例二:小 B,16 岁,参与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对同学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
小 B 的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商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他们在物质上无条件地满足小B 的需求,但却忽视了对他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品德教育。
小 B 养成了骄纵、自私的性格,认为只要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当在学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便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
案例三:小 C,17 岁,因贩卖毒品被判刑。
小 C 的父母对他管教极其严格,要求他在学习上必须取得优异的成绩,一旦达不到要求就会严厉惩罚。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小 C 感到极度压抑和痛苦,逐渐对家庭产生了反感和叛逆心理。
为了逃避现实,他结识了一些不良社会青年,在他们的引诱下开始涉足毒品交易。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当或扭曲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青少年的心灵带来创伤。
在充满争吵、暴力或冷漠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促使他们通过违法犯罪行为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其次,过度溺爱或放纵的教育方式也容易让青少年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一味纵容,会让他们失去是非观念,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青少年犯罪问题在许多国家变得越来越突出。
人们普遍认识到青少年犯罪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犯罪者自身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严重后果。
因此,家庭教育如何对青少年犯罪起到预防和减少的作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1.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心理因素在青少年犯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引导,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犯罪形成的重要因素。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缺乏教育能力或过度溺爱孩子,这都会使得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和犯罪行为。
再次,社会环境也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社会对青少年犯罪态度放纵或者忽视了对他们的帮助和引导,将会放大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规模。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他们人格塑造的最初阶段。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其次,家庭可以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着巨大影响。
只有父母自己具备正确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教育观念。
3. 家庭教育的策略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教育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同时,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纠正错误。
其次,父母需要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父母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社会也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为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时,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会探讨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
首先,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关键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正面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然而,如果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或不当,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行为偏差,甚至参与犯罪活动。
其次,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可以给予青少年安全感和归属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反,一个破碎不和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感、孤独感和不满足感,使他们易受外界诱惑和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很容易诱发不良的行为和冲动行为,使青少年陷入犯罪的泥淖之中。
再次,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
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的教育方式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严厉的父母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宽松的父母则容易培养出缺乏责任感和自控力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引诱。
恰当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结合理性和感性,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此外,家庭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犯罪也有一定的影响。
亲子关系紧密、沟通良好的家庭能够培养出情商高、适应能力强的孩子。
相反,冷漠或者疏远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和责任感。
这些情绪问题容易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青少年犯罪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探寻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时,家庭教育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基石,它对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减少犯罪的可能性;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充满争吵、冷漠甚至暴力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心理上容易产生扭曲。
比如,父母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将孩子卷入其中,会让孩子对家庭失去信任和依赖。
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孩子可能会变得孤僻、敏感、易怒,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时,他们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他们的一切行为,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纵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约束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采取极端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而另一些家长则过于严厉,采用体罚、责骂等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这种高压式的教育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导致他们逃避家庭,在社会上寻找“温暖”和“认同”,从而容易受到不良分子的影响和引诱。
再者,家长自身的行为示范作用也不容忽视。
如果家长自身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道德品质低下,孩子很可能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例如,家长经常小偷小摸、欺诈他人,孩子可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家长如果对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也会影响孩子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另外,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是一个问题。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首要环境,其教育方式和氛围对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观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具体案例的研究,深入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案例一:小明,一个 15 岁的少年,因参与盗窃团伙多次盗窃他人财物而被警方抓获。
小明成长在一个父母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的环境中。
父亲酗酒,对他非打即骂,母亲则对他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
在这样的家庭中,小明从未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也缺乏正确的行为引导。
他在学校里成绩不佳,经常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案例二:小红,16 岁,因故意伤害他人被判刑。
她的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商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她。
为了弥补对她的关爱不足,父母总是用金钱来满足她的各种需求。
久而久之,小红养成了骄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在一次与同学的冲突中,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动手打伤了同学。
案例三:小刚,14 岁,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获取上网费用,他开始抢劫低年级同学的财物。
小刚的父母对他过于溺爱,对他的错误行为总是纵容和包庇。
他们认为小刚还小,长大了自然会懂事,然而正是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让小刚越来越无法无天,最终触犯了法律。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当或错误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首先,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青少年的心灵带来创伤。
在充满争吵、暴力和冷漠的家庭中,青少年无法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促使他们通过错误的方式来寻求关注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度严厉的教育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而过度溺爱则会让他们缺乏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此外,只注重物质满足而忽视精神关怀,也容易让青少年迷失方向,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分析
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分析一篇研究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文章,充分了解我国目前有关家庭教育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以社会学理论为指导,深刻阐述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为研究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标签:社会学;家庭教育;青少年犯罪一、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家庭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本身就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处于起点位置的。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对人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肩负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不应该是仅属于家庭的,同时也应该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用马卡连柯的话来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并纳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规划之中,其意义就在于都认识到了未来社会的竞争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于是人才竞争;人才来自于教育,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也有的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还不够。
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仅仅有智力和学习好还是很不够的。
家庭教育除开发孩子智力外,还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孩子生活在家庭,父母的无意识教育,能够从各个方面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有的教育专家研究认为,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都是在婴幼儿时期起步的。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众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观,其中家庭教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够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充满争吵、冷漠甚至暴力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比如,长期目睹父母争吵打架,孩子可能会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在处理问题时也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
而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父母之间相互尊重、关爱,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孩子便能感受到爱与支持,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具备更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价值观念都会被孩子模仿和学习。
如果父母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如赌博、酗酒、违法乱纪等,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影响,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而如果父母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再者,家庭教育方式的得当与否也至关重要。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过度压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一旦遇到外界的诱惑或压力,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过于溺爱和放纵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自私、缺乏自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规则和约束。
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既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又要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此外,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也不容忽视。
有些家庭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样的孩子可能会为了追求高分而不择手段,甚至作弊、抄袭。
而一个注重培养孩子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等价值观的家庭,能够让孩子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会轻易被金钱、权力等外在因素所迷惑,从而降低犯罪的风险。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犯罪的关系的研究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犯罪的关系的研究一:重点名词解释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
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2:社会犯罪: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研究背景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社会难题之一,有人将其与贩毒吸毒、环境污染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
近几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世界各国均形成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
25岁以下的青少年是犯罪大军的主体,青少年犯罪被不少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喻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
世界各国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迅速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
官方统计表明,在1980至1989年的十年期间,14岁至25周岁年龄段的犯罪人口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持续在70%以上。
自1990年以来的时间里,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持续在60%左右的高位。
这中间,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我们在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上,也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其中不少是骇人听闻的重大恶性案件。
为此,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变成了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研究作者:陈庆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4期
摘要:青少年作为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确保其心理、身体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向是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教育情况和不同时期青少年的整体道德素质。
通过大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可发现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其接受的家庭教育联系密切。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相比,无论是结构还是职能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笔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就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影响,阐述几点观点。
关键词:社会学家庭教育青少年犯罪研究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接受的第一种教育,其影响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
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经历、心智成长并不完全,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做出有违法律、法规的行为,造成青少年犯罪,究其根本原因多于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有关。
现代家庭受社会发展、思想观念改变等因素影响,其结构和规模均较传统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针对现代家庭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可相应得出现代家庭的教育特点,对于控制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一、社会学视野下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教育教育一向是我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即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故。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愈发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我国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便明确指出,家长应承担相应的教育职能、社会职能,选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质。
同时,我国教育法相关内容中,将家庭教育定义为终身交易的起点,足以体现其重要的教育地位。
[2]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子女不仅是家庭成员,还是社会的未来。
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而高素质人才通过教育而来,针对人才的教育除智力教育培养其专业能力,更应重视对其思想道德的教育,家庭教育即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
[3]
二、社会学视野下现代家庭的结构变化和教育功能分析
1.家庭结构变化
家庭结构主要是指其成员构成和相互间的作用关系、影响状态,以及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的联系模式等内容。
我国青少年主要是指部分90后和多数00后公民,这段时间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化程度、城市规模、都市气息、城市文化、经济等方面,均得到了质的飞跃,而这些变化致使我国多数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家庭中,家庭成员普遍较多,老、中、青三代共同居住,即传统的主干式家庭;现代家庭受环境和社会影响,三口之家居多,即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且独生子女较多。
现代社会的进步,同样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化。
随着现代家庭生育职能的进一步弱化,赡养职能和生产职能社会化,导致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依赖感并没有传统家庭中那么强烈,个体的发展选择更为突出。
现代人的婚恋观念更为开放,闪婚、裸婚等形式被大多数青年人所接受,但年轻夫妻对爱情和婚姻的坚贞程度下降明显,这一点可从离婚率方面得到证实。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离婚率上升明显,其中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高于相对传统的城市,离婚现象日益频繁导致诸多单亲或再组家庭产生,从而形成独特的家庭教育体系。
现代家庭以三口之家的形式居多,父母双方均需进行工作以满足家庭的正常运转需求,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则相应转交给双方的父母,即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负责,这种形式在中国现代家庭中十分常见。
[4]
2.现代家庭教育功能分析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家庭具备相对完整的职能,包括全家人的衣食住行、教育、生产、娱乐、消费等,基本覆盖正常人的所有生理和心理需求内容,家庭的教育职能与其他职能共同存在,在少数特殊情况下,教育职能弱于其他职能。
现代家庭成员结构更为简单、分工更为明确,且人们生活水平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减少了很多家庭职能间的需求矛盾,使得现代家庭更加注重家庭的教育职能和情感职能。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人们更加需求和珍惜相互间的情感支持,现代人普遍期望通过家庭平衡自身的情感需求。
现代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一方面生活水平提高,父母有相应的经济实力支持子女的教育;另一方面,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精力可全放在一个孩子的教育上。
但是现代家庭结构更为丰富,包括独生子女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以及将子女托付给老人的隔代家庭等,不同家庭模式的差异性明显,既有有利的一面,如教育重视程度提高、经济条件改善明显等,也有诸多不利条件,如溺爱、极端教育,单亲家庭可能存在亲情不足问题,隔代家庭可能存在沟通不足等问题。
[5]
三、社会学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
1.可能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
家庭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可能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不完整、管教不当以及父母品质不佳三方面内容。
家庭不完整会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亲情教育,致使孩子产生遗弃感,从而导致自卑、孤僻甚至怨恨等不良心理,最终形成人格障碍,导致犯罪。
造成家庭不完整的因素很多,包括父母离异,长期分居、长期外出务工或者夫妻间关系长期不和谐等。
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同样重要,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教育缺失或生活遗憾,对子女的发展期望过高,并采用极端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带有强烈的“望子成龙”的个人意愿。
此类教育方法就有失妥当,常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或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犯罪。
父母的行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如父母品质不佳,其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恶劣影响。
如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务正业,参与赌博、偷盗、酗酒等活动,不关心孩子成长甚至对孩子灌输错误的人生观,则容易导致心智发育不全、识别能力较差的孩子走向歧途。
2.优化家庭教育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实际措施
(1)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启蒙教育,家长则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的综合素质对于家庭教育影响巨大。
不论是何种家庭形式,家长都应该在维持家庭亲情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带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
家长在工作之余应就家庭教育理论包括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等进行学习,并重点学习我国法律相关内容,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对子女形成良好的家庭影响。
家长应积极、主动带子女参见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护教育作用,将青少年犯罪扼杀在摇篮中。
(2)强化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一向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点强调的内容。
个人的道德素质是成长环境、教育历程和所学知识共同影响形成的,并非先天具有而是后天产物。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影响巨大,首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且教人向善的,其次家长应通过实际行动教导、影响孩子行为,最后家长应就道德和法律相关内容对孩子进行科普,引导孩子思想、心理的健康成长。
(3)联合学校和社区共同教育
家庭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只有联合学校和社区,才能全面发挥出教育的作用,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目的。
结语
家庭作为我国社会的基本组成,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家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其教育职能并没有较弱。
各家长应从自身出发,增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闫安.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分析[J].学理论,2011(12).
[2]黄丽勤.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08).
[3]郭振有.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屏障[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01).
[4]李开放.浅谈犯罪学视角下家庭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才智,2014(15).
[5]刘敏.家庭教育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由少年弑亲案想到的[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