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农村信用社的治理:外部人与内部人控制如何实现有效转换
关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探讨
关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探讨随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也逐步成为了重要的金融机构。
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是保障其良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那么,对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探讨呢?一、贯彻“三重准入”的管理思想要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贯彻“三重准入”的管理思想。
所谓“三重准入”,就是要对贷款、存款和员工进行审核和核实,确保资金流向合法、用途合理、人员资质合适。
只有经过审核和核实的人员及行为才能进入金融机构内部,从而减少违规行为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其次,为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对不同贷款、存款等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遏制和防范;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此外,还应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各项业务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
三、加强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纪律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还需要加强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纪律。
对于负责各项业务的员工,应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加强对其的监管和考核。
特别是要加强对敏感业务人员的监管和管理,增加其工作难度,减少机会。
同时,加强对内部纪律的建设,明确规章制度,制定处罚措施,对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惩罚和纠正。
四、提高内审人员能力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审,因此,在提高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内审人员的能力,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审计和风险控制能力。
为此,不仅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工作培训,还要加强内审团队的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加强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在当前高科技的背景下,要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业务系统的建设,增加其对业务的支持能力;二是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管,阻拦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
关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探讨
关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探讨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不仅需要提供金融服务,还承担着稳定农村金融市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农村信用社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本文将就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保障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规范各项业务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良好的内控系统可以规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行为,积极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提高对外公开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和客户的信心。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审计是对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事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和评估的一种管理手段。
内部审计是指由农村信用社组织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的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措施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风险管理是指农村信用社要正确认识、有效控制和合理分担内部和外部风险,防止农村信用社出现重大损失的一系列措施。
内部控制是指农村信用社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建立的各种规范、方法和程序,以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确保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在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不够规范和科学,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不明显。
其次是农村信用社的内部人员素质问题。
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低,对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执行不力,容易导致内部风险的发生。
农村信用社的外部环境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挑战。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农村信用环境的脆弱性,农村信用社在保障资金安全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对于保障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定经营、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至关重要。
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完善制度,提高人员素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全面提升机构的内部控制能力,以实现自身稳定发展和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外部人与内部人控制问题
题相 当产重。例如违规或者盲 目 放贷 ,过度 的在职
消费 ,过快增长的员工工资和福利 ,或其他基于短
期考虑的行为决策 。农村信用社的 “ 内部人控制” 根源于治理结构 的不健全。我 国农村信用社实施的 是理事会领导下 的主任负责制,农村信用社主任全
面负责信用社 的经营管理。一方面 ,信用社主任缺 乏 相应 的激励 机 制来 改 善 经 营业 绩 ,另 一方 面 ,内 外部监督机制都是不健全的 ,无法有效约束信用社 主任 以牺牲社员利益为代价追求个人利益。从内部 看 ,农村信用社 的股权分配是一人一股 ,即一个社 员只能对应一个投票权 ,谁也没有绝对的发言权和 控制 权 。
维普资讯
《 广西金 融研 究 》20 年 第8 08 期
便 与政府之 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带有浓厚的 官 办色 彩 。在 信 用社 的经 营管 理者 产 生 流程 中 ,以
大的差别 ;穆争社 、蓝虹 ( 06) 2 0 调查后认为 ,县 联 社 的理 事 长 、监 事长 、主任 等 高级 管 理 人员 实 质 是由行政任命的 ,只不过借助于社员代表大会 、理
此他对内部人控制又进一步定义为 ,在私有化的场
合 ,多数 或 相 当大 量 的股 权 由内部 人持 有 ;在企 业
收 稿 日期 :20 — 5 2 080 —5
作者简 介 :石海 峰 ( 9 7 17 一),男 ,湖北黄冈人 ,经济学硕士 ,供职于 中国人 民银行海 口中心支行 。
-
5- 8
事 会 、监 事 会 等 完 成 了 产 生 的 法 律 程 序 ;徐 诺 金 ( 0 7)对 广 东农 村 信用 社 改 革 的实践 进 行 的调 查 20
制 ” (n iesc nr1 isd r o t )问题 ,即从 前 的 国有 企 业 o
关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探讨
关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探讨农村信用社作为乡村金融服务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在为乡村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内部控制问题。
因此,探讨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内部控制是指控制安排、管理程序和内部成功的一种方式,它的目的是保证组织在经济效益、资产保护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农村信用社中,内部控制是保证乡村金融服务真正走进农户,为广大百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基础。
下面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探讨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涉及贷款和资金方面的。
因此,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风险管理需要加强对客户信用情况、贷款合同及备案手续的审核,同时设立独立的贷款审批机构以及不同级别的审批程序,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此外,农村信用社应该提高贷款分散度,具体表现在进一步拓宽贷款渠道,提高贷款金额门槛和筹款分散度等方面。
二、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信息技术在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中可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强对业务的监督和控制。
如:电子账户系统、电子贷款审批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防欺诈措施等技术设备都可以有效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效率和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信用社应该考虑加强员工的招聘、培训和计划性的员工流动,以保证员工队伍的素质、稳定性和能力。
同时,农村信用社应该对员工管理、考核及信誉等方面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加强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并防止内部舞弊现象的发生。
总之,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而坚实的控制体系,只有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加强这种体系,才能保障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平稳运行。
因此,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全面、规范给萦续提升,更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适时更新,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和挑战。
浅谈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
浅谈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第一篇:浅谈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摘要: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发挥其支持“三农”工作职能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金融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只能提高不能削弱。
目前,一些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比较薄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措施加强内部控制,是农村信用社为减少工作失误和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有力途径。
近年来,企业管理的内控制度普遍运用到农村信用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内部控制的效果还是出现了偏差,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引发了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
因此,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理,也显得更加重要。
一、农村信用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原因分析1.内控思想认识不足。
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实施已久,但是部分信用社人员还是在思想认识上不够,内控意识较为薄弱。
一些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些简单的规章制度,实质性作用没有,反倒因为过多的复杂程序,影响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工作效率。
一些信贷工作人员认为,因为农村信用社工作的特殊性,应该“特事特办”,因而把内部控制忽略,在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审查、资产评估等问题上放松了要求,资料不完善,分析不到位,甚至一人集审、贷一体,严重缺少约束力,给信用社的信贷资金留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个别信用社职务较高的工作人员在业务上盲目求大或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在部分信用社主任面前,制度沦为摆设。
2.内部制度不完善。
一些农村信用社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基本制度,不清楚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规划,违规经营、粗放经营现象严重,不按照规定开展信贷业务。
有些虽然有了基本的规章制度,但是都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的制约机制。
突出表现在:一些制度过于陈旧,跟不上新的金融形势和要求;一些新的金融业务,没有相应的控制制度;有些控制制度只注重纪律的约束,而缺少了对操作上的控制,有些制度太过空洞、空泛,实践性、指导性不强,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
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进 度。还 有就是农 村信 用社个别 员工 不能严格遵守规 章制度 ,存在一 定
程度 上的岗位失职。 2 .2内部 制度 的控 制体 系 需加 强 以现状 来看 , 农村 信用社 在各 个方 面都 建立 起许 多 的相关 内部 制 度 。但这些 制度 在执行 的过程 中产生 了一定程度 的滞 后性。这种相 当于 亡羊 补牢 的事后 防范措施 ,不仅 费时费力 ,还达不到相应 的工作效率村信用 社在改革 方面也有 了重要 的发 展, 渐渐 的剥 去之前 历史遗 留的杂质 ,取得 了相对来说 比较 丰厚的成果 。首 先, 经过不断 的发展 ,农村 信用社 员工 的整 体素 质得 到 了大幅 度的 提 高 ,与往年 的封 闭式 的用人方式不相 同,逐渐转变为公 开招聘 ,吸收 真 正 的各专业人才 ,良好 的人才储备是农村信用社成长 的重 要基础 。其次 便是信用社 中资金清算关系 的转变 ,逐步理顺业务 系统 、清算体系 ,由 多级清算调整为一级清算 ,大 幅度提升 了农村信用社 的清算 效率 。最后 便是其在资金清算 的方面上进行 了手段和方法的改变 ,大 幅度 改变 了过 去 的结算方式 ,积极推行新式 的支付工具 ,例如支票 、银 行卡、汇票 以 及本票 ,大力推广农信银 系统 、电子 银行汇票 、网上银行 等结算 方式 , 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增强农村信用观念 ,形成 支付工具 多元化 、结算方式多样性的格局。
农 村信用合作社 指经中国银监会 批准设 立、由社 员人股组成 、实 行 民主管理 、主要为社 员提供 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 机构 。随着 时代 的 发展 , 农 村信 用社在 内部管理中的水平也有快速 的提高 ,但是一些 内部 资金清算 业务 内部控 制过程中的问题 也不可避免 的出现 。本文便是针 对 此 问题 提出与其 相对 应的措施 和方法 。 1 .农 村信 用社 内部 资金清算 业务存在 的问题和现状
浅析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
浅析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在内部控制方面有较大改观,已经成功建立相对完善的的内控体系。
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金融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欲使农信社不断发展壮大,就要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及薄弱环节,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企业整体效益的实现。
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对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内控制度建设的建议和具体改进措施。
标签:内部控制;农信社;监督农村信用社作为覆盖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对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使得一些金融风险逐步暴露出来,违规操作事件也是屡禁不止。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还不完善,滞后于业务发展,给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1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概况内控制度是农信社为保证其资产的完整性、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各类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农信社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在持续进步,如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其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有助于规范流程。
但是进步仍然是较为缓慢,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在内控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区,如认为实施内控的成本过高、实施内控工作仅仅为了满足监管要求等。
高管重视程度不够这类内控推行过程中存在的老问题仍然出现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只有尽快实施改进,才能令内部控制实施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内部控制从诞生那天起,可谓人见人爱,魅力无穷。
政府需要企业组织加强内部控制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法律法规的执行;管理层需要内部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和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审计部门需要内部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审计风险。
需求不同,关注焦点也就不同,发挥的作用也就有天壤之别。
2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主要问题2.1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边缘化和制度缺损及软化现代经济管理学告诉我们,内控作为企业约束、自我管理的自律行为,是保证其经营安全、实现经营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形式。
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在农村信用社中,关于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只有从本质上去认识和改进才可以有所提高,本文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标签: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问题实际指的就是委托一代理的问题。
而委托一代理的理论就是在解决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以及在信息出现错误时,委托人怎样可以调节比较好的契约去激励代理人。
不管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都是比较理性的,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把自身的效用实现最大化。
当信息出现误差的时候,企业的经营者的打算和所有者的利益可能不是一致的,这也是表现在内部人的控制方面,当出现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时,委托人想要知道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是比较困难的,想要看到代理人的努力,那么公司的管理人就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去使得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这样就出现了内部人控制问题。
现代的企业制度中,企业往往是采用董事会、理事会、等等去进行相互制衡的模式去进行管理的,在有的公司还建立了独立的董事制度。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模式也是有类似的理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的,但是,这并没有真正的解决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
一、农信社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原因1.股权结构分散在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系中,社员大会就是代表社员的意志的最高权力机构。
但是,有时社员的管理知识没有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培训,再加上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不及时,这使得拥有的股份分散。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普通的社员去监督经理,这样的事情变成了一种没有利益激励同时收益是集体所有的事情。
实际上,在遇到一些重大的决策时,社员们往往是放弃这种与自身利益关联度并不是很高的监督权。
在农村信用社中,对于高管人员来说,他们在法律上不拥有对信用社的多数股权,但是却可以对农村信用社的进行实际的控制。
由于事实上的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和在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是不一样的,这就会很容易的导致高管人员的违规经营。
2.缺失信用社权力制衡机制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缺乏权力制衡导致出现了内部人控制,在理事会、监事会和社主任这三个机构的关系处理方面,没有定性的说明是层层的隶属,还是彼此的制约。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近年,随着国内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地区,农信社充分彰显了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运营地位越来越高,农信社在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有些农信社内控机制不完善,从而造成金融风险激增,给农村区域的金融稳定带来较大影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首位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而金融风险是重中之重。
因此,农信社要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切实规范经营,提高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标签:内部控制;农信社;内控建设一、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概述近年,农村信用社的运行机制不断转变,在农信社改革期间,也会伴随着许多风险产生,影响到了农信社稳定经营。
因此,就要在内部控制方面,重点加强风险的防范。
应用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并结合农信社业务运营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控制方法,达到相应的管控目的。
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包含了资金管理、合规操作、财务分析、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各项内容,这就要求农信社必须建立一个内控体系,使各项运营工作都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
二、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问题的分析(一)内控机制不健全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的增多,很多大型商业银行都在农村开展业务,给农村信用社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此时,农信社就要转变业务运作模式,创新经营产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还要改善单位的运营机制,破除体制机制的约束,实现市场化经营。
有些农信社内控机制不健全,针对一些新业务、新产品,在制度规范方面存在较多漏洞,没有做到有效的监控。
例如,部分农信社未能严格执行审贷评估分离机制,贷前调查审查和抵押物价值的评估工作由一人来完成,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给农信社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内控机制缺乏联动性目前,有些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机制相互独立,各个制度之间衔接度不高。
在单位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内控体系,甚至有些管理制度存在冲突和矛盾之处,这样就会造成农信社各项业务发展和内控机制相脱离。
信用社(银行)统一法人改革中的“三会”建设与“转换机制”问题
信用社(银行)统一法人改革中的“三会”建设与“转换机制”问题在当前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以后,针对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统一法人改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我们认为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一、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统一法人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三会”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联社的社员、社员代表和社员代表大会无法很好地履行自已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一是外部社员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农村合作金融政策了解不够,缺乏参与联社经营、管理必须的相关知识面;二是内外社员对联社、信用社经营、管理行为的合规合法性的知情权太少,或者说联社的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不够完善,在决议性会议的程序中,对决议事项的理由和说明、法律资格审查、合规合法性审查的机制建立不完善;三是联社与社员之间利益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够,使得相当部分社员在履行权利时注重的是会议的形式和实现组织意图,而忽略了自已履行权利的职责是保障联社的依法合规经营和长远发展;四是相当部分社员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忽略或不履行自已的义务。
2、联社的理事会、监事会和理事会聘任的经营班子的权、责、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很好履行各自的职能,无详细的尽责目标划分各自的责任,无具体的科学的标准衡量经营、管理者的个人收入。
一是外部理、监事成员占比过大,在决议性会议中,由于事前对决议事项没有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因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决策水平的限制,使得决议事项的合规合法性差,或使理事长、监事长的权力更大,缺乏民主性;二是在外部理、监事成员中真正懂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农村经济、金融政策的人,具备参与联社的经营、管理、决策能力的人较少,对他们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和管理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三是理事会、监事会无具体的办事机构与经营班子的办事机构相互混合,形成责任不清,职责不明,对外部理、监事成员无具体的管理目标、责任追究制度和配套的考核办法;四是理事会对聘任的经营班子的授权经营管理的目标、任务不完善,对理事会成员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五是监事会对理事会和经营班子无具体的监督管理目标,对监事成员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六是经营班子的经营管理活动受制于理事会和监事会的经营、管理和监督目标,也由于理事会、监事会的授权经营管理和监督目标的不完善,使得经营班子的转授权不完善和无法很好开展经营和管理工作。
关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探讨
关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探讨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地区的金融主体之一,它的内部控制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客户资金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金融机构为达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预防与发现错误与不当行为,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以及确保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的一系列措施与活动。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涵盖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保障金融机构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 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保障资金安全。
2. 合规管理:农村信用社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金融机构确保业务操作合法合规。
3. 资产管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包括存款资金、投资资金等,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保护和管理这些资产,避免因为管理不善而损失资金。
4.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农村信用社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当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 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部分农村信用社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
2.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机制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和监督机制。
3. 人员素质不高:农村信用社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和规定认识不清,执行不到位。
四、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建议1. 加强内部控制宣传教育: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教育,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农村信用社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内部控制政策、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以全面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3. 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农村信用社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改进的措施正文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改进的措施正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载体,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日益增加。
为保证农村信用社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在内部控制方面加强自身体系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作用1. 提高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建立可以规范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制度和流程,强化业务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确保信贷资金的正常使用和支付,有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运营效率。
2. 防范交易风险内部控制可以防范农村信用社的交易风险,防止经营资金被挪用、冒领、虚报等损失,增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促进合规营运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行为,防范违规行为,提高内部员工的合规意识,使得农村信用社更加安全、稳健地发展。
4. 加大透明度内部控制的建立可以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更加透明化,提高公众的信任度和归属感。
二、农村信用社内控存在的问题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1. 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农村信用社往往存在制度不规范、流程不完善、控制制度松散、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导致容易出现一些违规行为。
2. 人员素质不高:农村信用社聘用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独立性,容易出现利益输送、内部人员腐化等问题,对于内部控制的建设形成不利影响。
3. 内部控制能力淡薄:由于很多农村信用社经营人员能力有限,内控意识不强,控制能力淡薄,很难有效地掌控各种风险。
三、改进的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依据内部控制标准和规范对信用社内部控制进行全面与深入的评估。
各工作流程、职责关系、帐务处理、文件管理、决策制度等都需要设定清晰的标准和规范,使内部控制制度更加严谨覆盖全面、具有针对性。
2. 提高员工素质和意识农村信用社应该着重培养专业精神,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农村信用社内部人与外部人控制如何实现有效转换
考 虑 的 行 为 决 策 。农 村 信 用 社 的 “ 部 人 控 制 ” 内 根
源 于 治 理 结 构 的 不 健 全 。 我 国 农 村 信 用 社 实 施 的
或 工 人 ,在 企 业 公 司化 过 程 中 获 得 相 当 大 一 部 分 控 制 权 的 现 象 。 在 他 看 来 : 部 人 控 制 ( 者 由管 内 或
被 选 举 产 生 的 经 营 管 理 者 , 只有 努 力 给社 员 以较
于 信 息 不 对 称 , 理 层 为 了追 求 自身 效 益 最 大 化 , 管
必 然 会 利 用 自 己掌 握 的 控 制 权 ,通 过 经 营或 决 策 行 为 而 损 害 广 大 社 员 利 益 的 现 象 。按 照 国 际 通 行 的 原 则 , 农 信 社 应 是 社 员 自 愿 人 股 , 实 行 民 主 管 理 。 而 在 我 国 由于 农 信 社 产 权 不 明 晰 ,社 员 权 利
农村信用社内部人与 外部人控制如何实现有效转换
石 海峰
( 国人 民 银 行 海 口 中 心 支行 中 海 南 海 口 市 5 01 5 7 0)
摘
要 : 自 20 0 3年 8月 国务 院 推行 农 信 社 改 革试 点工 作 以来 ,农 信 社 改革 试 点 取得 了明 显 的成
生 流 程 中 , 县 农 信 社 经 理 为 例 , 先 由上 级 确 定 以 首
质 是 由行 政 任 命 的 , 不 过 借 助 于 社 员 代 表 大 会 、 只 理 事 会 、 事 会 等 完 成 了 产 生 的 法 律 程 序 ; 诺 金 监 徐 (0 7 对 广 东 农 村 信 用 社 改 革 的实 践 进 行 的调 查 20 )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策略研究
第18卷第5期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8No.5 2008年JOURN A L OF UNIVERSITY OF JIN AN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8和谐社会研究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策略研究张守凤,陈红慧(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 要: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机制弱化、外部治理机制缺失以及发展内驱力不足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其运营效率与竞争能力,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三农”对金融的需要,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问题再次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焦点。
从信用合作制度的变迁来看,我国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和“内部人控制”存在深层矛盾,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优化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委托代理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42(2008)05-0020-05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民对农村合作金融有着强烈的需求。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自解放初开创以来,一直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农民、农业、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
作为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长期积累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已充分暴露,其中产权关系扭曲而导致弱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尤为突出,已严重影响了其运营效率与竞争能力,也导致风险的高度集中,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问题再次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焦点。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帮助下,农村信用社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
1956年,我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信用合作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也不断发展壮大,在支持农村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农村经济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建国后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变迁可分为五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1959年,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初创与推广的阶段。
关于防范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风险的工作建议
关于防范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风险的工作建议关于防范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风险的工作建议如下:一、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内部控制涉及组织、人事和业务多方面。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如何协调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能否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
因此,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门应加强联系,协调管理。
同时,我国的干部管理体制决定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还需要组织部、人事部的参与配合。
另外,在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建设中,还应注意相关法规的统一。
二、健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权限,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三个方面: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
从资源利用角度看,应建立人力资源控制系统、物力资源控制系统、财力资源控制系统、信息资源控制系统。
从经营环节看应有供应环节控制系统、生产环节控制系统和销售环节控制系统,等等。
内部各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控制职能和管理权限在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都建立控制环节,进行科学的分工与互相牵制,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三、处理好控“点”与控“面”之间的关系: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如何找到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企业一般是根据其经营活动的关键绩效领域确定其关键控制点。
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一般应该设在三个位置上,并由董事会直接负责监管:一是资金。
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的分级权限控制,防止资金的越权循环和体外循环。
二是成本费用。
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按照会计制度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虚假列支、随意列支、无序分摊等舞弊行为。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引言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农村信用社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风险与挑战。
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加强人员管理、完善制度建设以及实施科技防范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
加强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内控管理的基础,农村信用社应该重视人员的选拔、培训与监督。
首先,信用社应制定科学、公平的人员选拔制度,确保招聘到合格的员工。
同时,信用社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此外,信用社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并采取适当的激励和惩罚措施,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以确保内部人员不会主观犯错误或者有意违法违规行为。
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是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重要手段。
首先,信用社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各项操作流程,确保所有业务都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其次,信用社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风险分类和评估方法,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风险。
此外,信用社还应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加强对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制度。
实施科技防范在新形势下,信用社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多样化,而传统的风险防范手段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科技防范,提升内控管理的效能。
首先,信用社应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各项业务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其次,信用社还应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采用加密、备份等措施,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性。
此外,信用社还可以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结论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风险与挑战。
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是保障农村信用社稳定经营、迅速发展的必要措施。
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的法律规制
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的法律规制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掌握公司有关信息与资源者,包括公司董事、经理以及高级管理人,利用其在公司信息方面的优势实际控制公司资产的使用、处分、利润分配等的行为。
内部人控制是现代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治理结构产生的必然现象,但内部人控制一旦失控就会形成内部人控制问题。
内部人控制问题不利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易滋生贪污腐败、资源浪费等行为,侵害公司及公司所有人的合法利益。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由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委托——代理关系失效)导致的。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亦是由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崩溃(“三会一层制度失效”)导致的,因此要对农村信用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规制,就需要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完善,优化其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发挥“三会一层”的效用。
我国农村信用社“三会一层”制度的失效是由股权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过分行政化以及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而导致的,因此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出现,就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制度,重塑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三会一层”制度,优化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必须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三会一层”的各项权责和行权程序,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督促“三会一层”依法行事。
其次,要引导农村信用社改善股权结构,加强股权之间的流转,清理小而分散的自然人股,多吸收法人股。
再次,要向农村信用社引入股权激励机制、管理层任期目标考核机制及绩效考核机制,以提高信用社管理层和职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最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要去行政化,削弱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干预,强化省联社的行业自律组织性质,引导农村信用社自主、自律管理。
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之困境与出路(1)
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之困境与出路(1)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困境/出路内容提要: 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存在所有者缺位、经营者腐败以及监管者越位等诸多问题。
在对既有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产权观念、建构信义义务体系与社会合作关系等三个建设性方案。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暴露出诸多缺陷,如所有者的缺位问题、经营者的腐败问题以及监管者的越位问题,且“病情”有愈加恶化之势。
为此,学界围绕如何“查找病因、对症下药”展开了激烈讨论。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论者的路径依赖,他们大多基于制度本身的逻辑论证,而并没有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度探究,因此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笔者认为,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制度化的安排,这种结构实际上包括表象化的制度本身与深层次的制度设计两个方面。
就表象来讲,制度本身也存在着消极一面,如因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而产生的代理成本问题。
但这是我们选择制度时所必须付出的合理代价;而就深层次来看,制度设计则往往涉及到诸如产权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以及农信社作为一个法律主体与政府的关系问题等。
由此可知,如果仅依法律文本进行制度本身的逻辑推理,将远远无助于问题之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慎重审视法律背后的“故事”,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深度反思。
鉴于以上思考,我们有必要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追问:这种制度表面瑕疵有哪些,我们是否应该无功而返基于视角转换,我们能否从这些复杂表象中洞察到问题之实质,进而取得制度背后之“真经”,这些“真经”是否具有“药到病除”之神效一、农信社法人治理制度之评介农信社法人治理制度问题笔者翻阅手头资料,注意到,学者对农信社法人治理制度问题之研究已经相当全面和具体。
有的以所有者缺位为进路着重其理论研究;有的以经营者激励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其效率价值;也有的以监督体系失范为视角加以制度救济分析,等等。
;有的以委托代理论为切入点,进行制度分析;有的从金融监管角度,强调机制的有效运行,等等。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改进的措施-正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 届)题目: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改进的措施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学位):合作导师:职称(学位):完成时间:201 年月日成绩:黄山学院教务处制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年月日黄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目录摘要 (1)英文摘要 (2)前言 (3)一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概述 (3)(一)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的发展过程 (3)(二)农村信用社加强内控建设的必要性 (4)(三)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的发展过程 (3)(四)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的发展过程 (3)(三)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的发展过程 (3)二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5)(一)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不足 (5)(二)风险管理理念及手段落后 (5)(三)控制行为分散,控制措施不到位 (5)(四)内审部门作用发挥不够,内审监督有效性还需提高 (6)三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对策 (6)(一)注重内控建设,培养全员内控意识 (6)(二)强化内控,牢牢把住内部管理的关口 (7)(三)完善内部控制行为和控制措施,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7)(四)完善内部稽核审计体系,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8)参考文献 (10)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改进的措施****学院****专业指导老师: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改革的深入,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治理机制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很大的缺陷.本文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简要介绍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情况,然后分析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问题;对策The Role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ternal Control and Improved Measures ******** Director:*********(College of Law, 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Zhejiang NormalUniversity )Abstract:RCC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recent year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has taken shape, bu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eficiencies.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first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then analyze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finally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raise some improvements。
信用社(银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转换经营机制方案
信用社(银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转换经营机制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今年〕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今年〕66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今年]12号)精神,结合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按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改革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信用社支农服务水平的要求,特制定xx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转换经营机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完善,重在建设,逐步健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推动我区农村合作金融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一是构建新的产权关系。
实现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规范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主任办公会工作程序和议事制度,实现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各负其责、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信贷管理,建立新的劳动用工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加大支农力度,全面提高支农服务水平。
三、主要内容㈠构建新的产权关系。
严格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银监发[今年]23号)规定,进一步完善股权设置,本次增资扩股招募的股金以货币资金入股,每股人民币1元。
自然人入股不小于100股,法人入股不小于1000股,单个自然人持股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5‰,单个法人股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信用社的治理:外部人与内部人控制如何实现有效转换自2003年6月,国务院国发15号文件出台至今,目前农信社改革试点已扩大到30个省市自治区,除没有农信社的西藏外,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启动农信社改革。
从此轮农信社的改革的目标来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财务重组,二是健全机制,三是改善服务。
从三个层次目标的实现条件看,虽相互关联,但仍需做各不相同的政策努力。
财务重组主要是花钱埋单、处理历史包袱的问题,它仅是健全经营机制的基础,远非全部。
正如周小川行长所提出,农信社改革是“花钱买机制”,农信社改革的落脚点仍然是在机制方面的长远改善上。
本文仅从“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控制“的角度来探讨农信社的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实现有效转换。
一、“内部人与外部人控制”问题的引入1994年8月,在“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的改革国际研讨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青术昌彦(1994)提出了转轨经济中的“内部人控制”(insiders control)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
他认为:内部人控制(或者由管理人员,或者由工人控制)看来是转孰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的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
那些已经从计划机关获得很大控制权的管理者们,利用计划经济解体后留下的真空,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权力。
当然,内部人控制的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在不同经济中是不同的。
他对内部人控制又进一步定义为,在私有化的场合,多数或相当大量的股权由内部人持有;在企业仍为国有的场合,在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内部人的利益得到有力的强调。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结构中,同样存在着入股社员与信用社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层为了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必然会利用自己掌握的控制权,通过经营或决策行为而损害广大社员利益的现象。
按照国际通行的原则,农信社应是社员自愿入股,实行民主管理。
而在我国由于农信社产权不明晰,社员权利没有法律保障,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农信社权力控制在管理层手中,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相当产重。
例如违规或者盲目放贷,过度的在职消费,过快增长的员工工资和福利,基于短期考虑的行为决策。
信息披露制度差,社员人股股金不分红或者低分红等现象,都是出于信用社管理者的私人利益驱动。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人控制”根源于不健全的治理结构。
我国农村信用社实施的是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农村信用社主任全面负责信用社的经营管理。
一方面,信用社主任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改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内外部监督机制都是不健全的,无法有效约束信用社主任以牺牲社员利益为代价追求个人利益。
从内部看,农村信用社的股权分配是一人一股,即一个社员只能对应着一个投票权,谁也没有绝对的发言权和控制权。
与“内部人”相对应的是“外部人”。
即对企业领导及经营决策有控制权的行使行政职权的人。
外部人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权力影响农村信用社管理人作出不一定符合经营原则的决策就形成了“外部人控制”。
在规范的信用合作制度下,经营管理者是由信用社人股社员民主选举产生的。
作为被选举产生的经营管理者,只有努力给社员以较好的业绩才能继续任职,从而成为激励经营管理者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机制。
然而,我国信用社诞生之日起,便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在我国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者产生流程中:首先由上级确定信用社经营管理者的候选人,然后由基层信用社选举代表对侯选人进行投票,选举县农村信用联社经理。
最后由银监局对所选举产生的经营管理者进行任职资格审查,通过后即可担任经理。
由于面对上级提名的硬约束与社员选举权的软约束,信用社在经营上往往更倾向于为地方政府服务,而不是为社员服务,从而使得社员利益无法保障。
二、农信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展2003年以来,国务院、人总行启动了两轮共29个省份的农村信用社改革。
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不良贷款率大幅降低;经营机制开始转换,内部管理逐步得到加强。
但是,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突破内部人控制方面,尚未有根本进展。
吴晓灵副行长2004年10月在一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从先行试点的8省(市)的情况看,农村信用社尽管已经认购了核定额度96%的专项票据,但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在此次改革中具有攻坚性质,先行试点的8省(市)未能完成的任务,要求纳入扩大试点的21省(区、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不现实的。
谢平等(2005)对第一批试点8个省49个县(市)信用社联社和第二批23个县(市)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8.2%的联社主任认为,作为治理结构核心的联社主任的任命在改革前后并没有很大的差别;穆争社、蓝虹(2006)调查后认为,县联社的理事长、监事长、主任等高级管理人员实质是由行政任命的,只不过借助于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完成了产生的法律程序;徐诺金(2007)对广东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进行的调查显示,法人治理结构雏形离要求的“神似”还有相当距离,农信社的授权授信管理、劳动用工、薪酬分配、内部核算和费用控制制度并未朝预期方向推进。
张银仓(2007)对河南省3个县(区)信用联社的法人治理情况调查结果同样表明,目前,农信社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进展不大,经营管理仍在原经营层控制之下,内部人控制特征较明显。
各方面的调查表明,5年来的改革,在硬性指标方面如资本充足率提升、不良贷款率下降方面成效卓著,但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成效不大。
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如果不能在内部人、外部人控制等基本问题上取得突破,“花钱买机制”的改革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三、委托代理的均衡博弈分析对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分析可以借用委托代理模型。
在新古典理论里,假定信息完全,而通过一个委托代理模型则证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在追求各自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可以实现经营者最优的收益和努力组合。
以下我们结合农信社的下图给出了这一理论的图解。
图中横轴表示努力程度,纵轴表示工资和收入水平,曲线R为所有者(入股社员)的收益无差异曲线,其中R(e)-w表示经营者(信用社管理层)努力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减去工资,是管理者的收入;U为农信社管理者的收益无差异曲线,在u (w—g(e,θ))中,e 表示经营者获得的工资,g(e,θ)表示以货币衡量的经营者努力的负效用,其中θ是状态变量,二者相减是经营者的净收益。
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从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在状态θ可观察,所有者追求最大利润的情况下,均衡的工资与努力的组合为( w0,e0),所有者获得w2的利润。
但如果状态θ不可观测,甚至利润不是所有者的唯一目标,那么,均衡状态可能就会改变,图中从(w0,e0 )转移到( w1,e1),经营者努力程度下降,但工资水平却提高了,同时农信社的利润也下降到了w3。
我们接着来分析这种状况发生在农信社治理中的内在原因。
图委托代理理论中的最优工资一努力组合首先,经营管理者的委任机制使农信社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固有缺陷,内部人缺乏有效制衡,使得委托代理均衡不可能处于最优结构。
改革前,农信社经营者产生的渠道是任命制,改革后,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产生经营者的方法是选举制。
但事实上,在农信社改革进程中,出于为地方利益考虑以及对股东选举能力的担心与怀疑(如果在严格意义上进行领导人选举,治理结构出现混乱,导致农村金融秩序动荡,人民银行、银监局则要负更大的责任),加之对广大农民而言,缺乏金融和财务知识,信息不对称,民主选举是外生性制度,对参与农信社民主管理的内在要求并不迫切。
由股民选举信用社领导人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选举的领导人,可能好,也可能更糟。
各地的人民银行、银监局在监测农信社申报专项央行票据时,对其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方面要求不严。
农信社经营管理人员的产生仍然主要来源于行政任命方式。
这无疑就进为内外部人控制产生了存在的土壤。
禹来(2002) 在论及国有企业的内外部人控制问题时,就认为:内部人通过向外部控制权者寻租取得内部控制权,外部控制权者以放弃制度性控制权以换取非制度性控制权的方法寻租。
他将这种现象称为和外部人控制相结合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公众所有权缺位,双层代理结构信息传递不通畅的情况下,作为政府官员的外部人在制度性框架中既不拥有剩余控制权又不拥有剩余索取权,于是很容易寻求和内部人合谋共同侵占真正所有者利益的道德风险。
其次是入股社员的股权高度分散使得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函数。
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必须要求所有入股社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成为可能。
社员对经营管理者进行严格监督固然能够获得经济回报,而通常监督是要支付成本的,由于股权的高度分散,使得他们并没有利益动机来参与企业的治理。
在集体行动的逻辑里同样表明,小股东很少行使对经营者的监督权。
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分摊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
这种不合理的成本收益结构导致了搭便车行为。
最后,理性、自利的个人一般不会为争取集体利益作出贡献。
集体行动的实现往往非常不容易。
在农信社,股东监督权的行使也有成本,主要包括发现经营活动真相的甄别成本、说服其他股东达成共识的时间成本等。
一个小股东支付了这些监督成本后,并不能较其他股东得到更多的利益,对收益和成本权衡后必然选择不作为。
另一方面,不支付这些监督成本的股东也能得到同样的收益,因此在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下,股东的最优策略就是搭便车,而大家都等便车不行动的结局就是没有便车可搭乘,其结果必然无法对农信社经营管理者经理人进行有效的制衡,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的失衡,产生内部人外部人控制问题。
最后,农信社缺乏应有的外部治理机制约束。
在农信社内部治理结构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外部环境,起到有效的外部约束作用。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业绩较差时股价降低,小股东用脚投票的方式使经营者面临接管压力;同时,较差的业绩也使经营者在经理人市场受到身价降低的压力。
但是,在农信社治理的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约束机制: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经营者缺乏提高经营业绩的压力,市场上也缺乏评判经营业绩的标准;没有股权交易市场,经营者没有接管压力;缺乏经理人市场,股东难于选拔合格的经理。
四、实现内部人与外部人控制有效转换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农信社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考虑到其发展的现实阶段,尊重其历史形成的路径,下面就如何实现农信社内部人外部人有效转换的制度安排,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一些建议:(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三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