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时期是一个探索人际关系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圈子,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相处,并建立起新的友谊和人际关系网络。

因此,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和管理各种人际关系,以实现良好的交流和协作。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来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1. 相互尊重和理解一个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和理解。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文化和背景,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并且保持开放的心态。

只有通过真诚地理解对方,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积极主动交流积极主动地交流是发展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

大学生们应该主动与他人交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且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通过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联系。

此外,大学生们还可以参加各类社团和俱乐部,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子,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人。

3. 诚信和信任诚信和信任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基石。

大学生们应该诚实守信,不断建立起信任和信赖。

只有通过诚实和可信的行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并且建立起稳固的人际关系。

对于任何形式的欺骗和虚假,都会严重破坏人际关系,并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4. 避免冲突与解决冲突在人际关系中,冲突是难免的。

大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避免冲突,并妥善解决已经发生的冲突。

首先,避免冲突的方法包括学会控制情绪、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以及尊重对方的权利和观点。

当冲突发生时,大学生们应该冷静地面对,并以积极的态度与对方进行沟通和解决。

此外,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和意见也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式。

5. 合作与团队精神大学生活中,合作和团队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与他人合作,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并且从合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然而,在合作中也可能出现分歧和摩擦。

为了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学生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团队中每个人的贡献,并遵守团队规则和纪律。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是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研究热点。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透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寻找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心理因素,以及解决方法,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克服交往障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标签: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类型;心理障碍因素;对策所谓人际关系,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的、可感的心理关系,它是在社会关系的内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

通俗地说,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它是社会学的范畴。

社会学认为,传播和沟通对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无比深远的决定性的意义。

人类的祖先通过它产生了群体、社会和生产力。

换句话说,没有人的沟通和传播,即人际关系,就没有人类的一切。

学术思想,技术和科学发明只有相互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才能进步。

所以,交往、交际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渠道。

可以说,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都必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生活。

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展开的。

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的形成,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实现,也都是在一定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实现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际关系具有独特的特点。

因此,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研究热点。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类型人际关系网络,不仅是个体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

大学生作为已“成年”但还未“成人”的一个特殊群体,人际关系中的主要问题也有特殊性,纵观国内外有关大学生交际的研究,我们认为可大致分以下几种。

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第五类:社交恐惧症;第六类:不想交往。

此外,网络技术的兴起对人类的沟通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面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人与人交往方式——网络交往。

(完整版)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完整版)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

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

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

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惨遭室友投毒,于4月16日下午经抢救无效在医院不幸去世。

这起校园投毒案的发生再次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上。

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但现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宿舍关系不好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199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被用铊盐投毒;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寝室4名同学;2011年,中南大学一男学生持刀将该校一女生杀死,随后自杀……综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乐观,不管是嫉妒,还是仇恨,去杀害自己的同学,这无疑是社会责任,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为了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处理人家关系,下面我们从社会学的几个角度来分析目前的大学生人际关系。

首先,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导致学生难以确立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机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大学扩招,并且提前进入社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代大学生身处东西方价值观并存互相冲突的复杂环境中,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上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切心理和行为过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与老师同学在学校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由于人际交往参与主体的复杂性,往往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置,就会造成交往障碍进而影响正常生活,这时就需要运用社会心理学相关的方法和原则加以调适。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归纳为认知和情绪两方面。

1.认知方面在心理学中,认知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

在人际交往中,认知往往发挥着最为基本的作用,决定着交往的产生、发展或终止;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很好的避免各种认知层面的偏差,就很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

常见的认知偏差如首因效应,指的是个体与他人交往初期,所得到的有关他人的最初印象往往会对今后的认知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

就像初入大学时,新同学彼此见面时就发生这一效应,进而影响后续交往。

但从实际来看,首因效应获得的认知经常是片面或流于表面的,因为全面客观地认识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实践,很难在初次见面时就一蹴而就。

除了首因效应,晕轮效应也会造成很多常见的人际交往认知偏差。

晕轮效应是指个体在对他人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时,会根据这种印象对他人的其他方面特征进行推论。

例如当一个大学生在对某人某次行为产生好的印象后,往往会据此衍生开去,对此人其他方面的评价也趋于褒扬;反之则尽皆贬斥。

这种依据自己所知道的他人某方面的品质就去推测他人全部的行为显然是不妥的,因此必须要克服,否则就不利于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进行主客观相符的认识与评价。

2.情绪方面在心理学中,情绪是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比较复杂多变。

积极、乐观的情绪会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使其可以尽早的适应大学这个与以前生活环境不同的新环境;反之,消极、悲观的情绪会阻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甚至产生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碍。

社会学对人际关系的探究

社会学对人际关系的探究

社会学对人际关系的探究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生活要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交往和合作,无论是在个人还是社会层面上,都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际关系的形式和特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学作为探究人际关系的科学,对此也不断深化与拓展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本文将围绕社会学对人际关系的探究进行论述。

一、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组织中的行为、关系和结构的学科。

其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和社会变迁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探究人际关系时需要了解的主要维度。

其中,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涉及到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层次和等级等方面。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人际关系也可以被理解为社会结构中人们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

社会学家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探究,经常使用一些相关的理论模型,如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人际交往规律等,以深化对人际关系的了解。

二、社会学对人际关系的研究领域社会学对人际关系的研究涵盖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指一个人与他人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联系和互动。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有助于解释人际关系和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网络的构建是由某些因素决定的,如人际间的关系程度、交往频率和地理位置等,从中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弱化联系、信息传播和活动策略等。

2、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人们在组织、机构、社群和网络等社会关系中获取的资源和信任的能力。

它包括密度、质量和类型等多种形式,从而对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人们通过社会资本的获取和积累,可以促进身份、选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3、人际交往规律人际交往规律是指人们在互动中遵循的行为规范。

它可以解释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变化。

人际交往规律理论认为,人们在交往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态度做出某些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改变人际关系的性质和质量。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网络分析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网络分析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网络分析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无法避免的一个方面。

它关系到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以及工作、生活的质量。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也成为了社会生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人际关系网络分析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在本文中,将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对人际关系网络分析进行探讨。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交往和联系,其中富有意义的情感、信任、帮助、支持、沟通、彼此间的互动、互动的频率等构成了人际关系的维度。

人际关系可以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同事关系、社交关系等。

二、人际关系网络的意义对于那些处于社交中心的人来说,人际关系网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这些人的人际关系网络通常会为他们提供许多有益的信息,不仅对日常生活有帮助,还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而对于那些处于边缘的人来说,人际关系网络则对他们的个人发展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通过人际关系网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人与他人的连接程度,进而发现潜在的资源,寻找创新的、高效的合作模式。

三、人际关系网络分析的方法在实际的人际关系网络分析中,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分析人际关系网络,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包括:(1)社会关系地图法社会关系地图法是指通过观察人际关系图表,将个体的社交活动分解成各种互动和职位。

这一方法主要用于描述和研究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人际关系,该方法可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一个社会系统中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职位所扮演的角色。

(2)社会资本方法社会资本方法是指将社会关系看作一种资源,以此为基础来研究人们之间的关系。

这一方法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关系的力量和影响,进而分析人际关系中的优势和劣势。

(3)中心性指标方法中心性指标是指从网络的角度来描述人际关系的指标,主要用于研究在人际关系网络中,哪些人是相对于其他人更具权威和影响力的。

四、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网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际关系网络时,需要考虑人际关系网络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研究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影响,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通过深入研究人际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究人际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应用。

一、人际关系研究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对个体幸福感、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的行为和情感往往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研究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为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人际关系研究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加强人际关系的研究,可以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质、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环境等。

首先,个体的性格特质对人际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外向、友善和开放性的人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内向、敌对和紧张的人则往往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入的联系。

此外,文化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文化因素需要在人际关系研究中予以重视。

另外,社会经济环境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个体往往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这可能会对其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三、人际关系研究的应用人际关系研究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为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了解人们在冲突处理、亲密关系建立和维护等方面的心理机制,可以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帮助个体改善人际关系。

其次,人际关系研究对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也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了解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社工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提高公平和公正的服务水平。

此外,人际关系研究对于心理健康领域也有重要的启示。

通过理解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心理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提高疗效。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浅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浅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浅析[摘要]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人际关系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分析了新形式下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中的新特别点及存在的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这些能够对大学生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有所启示。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当代大学生不仅处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而且还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定位阶段,能否适应于眼前的生活状态,能否融入于以后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能将人际关系处理妥当,将是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反之,不仅自己的全面发展实现不了,而且难以承担祖国所赋予的历史责任。

因此,重视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增强其人际关系的能力,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来说是健康的。

由于心理的原因及社会的影响,他们在交往中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不和谐人际关系不和谐是大学新生比较普遍的问题。

根据2010年对新生测查结果,16%的同学为人际关系困难,难以适应新环境,是自己目前最为担忧的问题,有24%的同学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满意或不太满意,38%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一般,只有22%的认为人际关系良好。

因为大学新生在入学前一直处于家长、老师的重点保护和热情关心之下,当他们入学后,总感到大学里同学关系没有高中那么亲密,同学之间从认识到熟悉需要一段时间。

主要原因:一是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需要一个过程。

二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

大部分学生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像中那么完美。

有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学的不是自己所愿意学的专业。

三是大学新生对环境的不适应。

同学大多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和学习生活习性,思想观念,处世风格,个性脾气,特长爱好也千差万别,同学之间的交往,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

论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

论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

论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大学学什么,我想,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培养自己的能力吧。

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

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当我们从中学校园踏入大学校园后,我们不仅面临着新的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

大学是我们人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

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

大学生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

因此,青年期的大学生尤其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

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

许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上大学除了学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因此我们对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迫切。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处于青年期的当代大学生,其特点是: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

但在交往过程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交往顺利或不顺利,如果交往顺利,会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如果交往受挫,便会使得心情郁闷,身心受损,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些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

大学生在各种心理障碍中,人际交往障碍表现最为常见,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的特点1.1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由于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等原因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同时心理上也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带有理想化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产生交往障碍,心理出现创伤。

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1.2情感障碍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特征。

情感的好坏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

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嫉妒与自卑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

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

自卑是则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自卑对一个人性格的培养极具腐蚀作用,会打击他的自信心,扼杀他的独立精神,使其找不到生活的精神支柱。

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

实际上,自卑并不一定是能力低下,主要是不了解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或者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而导致自卑;有时是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化。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由于大学生个性因素和其所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导致了有些同学在交往中出现一些问题,给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造成障碍。

据去年国家卫生部召开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座谈会透露的消息,大学生中16%到25.4%有心理障碍,其中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占一半以上,交往成为大学生最大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在目前社会上一些不良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下,加上他们本身知识结构、心理、认知能力的局限,使得他们在交往中存在认知、情感和人格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主要有: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缺少知心朋友,与他人交往平淡,与他人交往不良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存在种种不健康心理,如面子心理、冲动心理、封闭心理、异性交往心理等,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使学生陷入交往困境中。

其中,封闭心理较为严重。

由于在高中阶段只顾学习,几乎没什么交往,这种长时期形成的闭锁交往心理使大学生很难走出狭小的交往圈。

交往中有一种难以克服的惰性,加上“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使得大学生常常独自诉说自己的想法,很少与别人交流。

现在大学生的交往困难主要表现在不会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不善交往,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得交往技巧与原则,有的有自闭倾向,不易被交往,有的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做人的原则而随波逐流等,易导致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都属于交往心理障碍。

这些障碍有属于认知方谣,有属于情感方面,还有人格方面,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踺康。

组织大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人际交往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的社会行为都是在与他人与群体发生关系活动中改进和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学校的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的集体组织,这些组织应该给学生提供健康的丰富的集体活动,如举办心理卫生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团会等,开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及文体活动,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培养积极交往心理。

组织行为学(论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范文

组织行为学(论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范文

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题目:关于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分析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完成日期:目录一、案例描述 (1)二、案例分析 (2)2.1分析原因 (2)2。

1。

1内部因素 (2)2。

1。

2外部因素 (2)2.2解决方法 (3)2.3总结 (5)一、案例描述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

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大学生则因对己、对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调查中,36%的大学生认为没有朋友;27%的大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5%的大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

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工作。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

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望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要要求。

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二、案例分析2。

1分析原因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他们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如何和他人交往,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同他人进行沟通。

浅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浅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人际关系心理学》期末论文浅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摘要】: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一、人际交往的定义及其心理因素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

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因此,人际交往对大学生起着重要作用。

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与态度等。

认知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状态,是人际关系的前提。

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识、不相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

动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

人与人的交往总是缘于某种需要,愿望与诱因。

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态度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变量,每时每刻都在表现某种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与发展,二、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在大学生之间有某些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它们一般是个体自身难以选择和避免的,称为客观因素;还有某些因素特异性地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即个体的心理感受起了决定性作用,称为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1.时空接近:大学生人际关系形成和存在的根本条件就是大学生个体的时空接近。

只要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时空充分接近,他们之间就必然产生人际关系,那些时空接近而素无往来的大学生之间并非没有人际关系,只是人际关系较为疏远;少有交往却相安无事,说明他们之间的人际相处很好。

时空接近,是大学生彼此了解和认识的前提,也是人际吸引或人际互斥的基础。

我看大学生人际关系

我看大学生人际关系

我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

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

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

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普遍偏弱使得人际关系成为重中之重的一个课题。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发生诸多新变化。

一、现状从交往心理看,大学生交往呈多元与开放交往。

大学生渴望友谊,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表现在:一是交往的范围扩大。

交往对象由以前的亲缘、朋辈交往转向更广泛的社会交往群体。

同学交往不局限于同班同学,发展到同级、同系甚至是同校的可认识的所有同学;不仅包括同性交往,异性交往也是同学交往的重要方式。

二是交往频率提高。

交往由偶尔的相聚、互访发展到较为经常的聊天、社团活动、举行聚会、体育活动、娱乐、结伴出游以及其他一些集体活动。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位作家曾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小皇帝"》的报告文学,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在当时引起轰动。

"小皇帝"的称号不胫而走,成了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代名词。

如今,这一代"小皇帝"大部分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里的天之骄子。

这一代人与上代人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但同时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

其中,也许是由于先天的不足,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他们面对的最为困惑的一个难题。

故事1 宿舍里的“游魂”来自农村的小A是某知名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大学校园生活无限憧憬的他在第一个月的住校生活中就遇到了一个微妙的交际障碍。

在同宿舍的四个人中,另外三人都来自大城市,兴趣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喜欢打游戏,爱看NBA比赛,而且都是吉他爱好者。

但对小A来说,他对计算机的认识还仅限于基本的系统操作;虽然对NBA这个词还略有印象,可对基本的篮球规则一无所知;至于吉他,在宿舍里欣赏三把吉他的现场演出更是他平生头一遭。

虽说四个人平时在宿舍里的关系也还不错,但小A总觉得,自己和另外三个人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屏障,他似乎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融入到另外三人组成的“联盟”之中。

尤其是当三位室友晚上在宿舍里练吉他时,小A觉得浑身不舒服。

一开始,小A尝试在旁边坐着静静地听人家练习。

但由于对吉他一窍不通又并非是音乐爱好者,他很快厌倦了。

于是,他选择在三人练习吉他的时候躺在床上听广播,但这样做给小A带来的只是更为强烈的孤独感。

同时,小A也担心其他三人会认为自己很难相处。

出于无奈,小A选择了眼不见心不烦的策略,在图书馆和自习教室里度过自己的空余时间,或者宁愿在校园里游荡,直到快要熄灯才回宿舍。

选择“自我放逐”的小A苦笑着说:“现在我在宿舍里‘树立’起了刻苦读书的‘高大形象’,其实我更想和他们一起在宿舍里聊聊天,可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能融入他们的圈子……为了避免尴尬,我选择成为宿舍里的‘游魂’。

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探析

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探析

Hale Waihona Puke 能力 的 发展 ,导致 处 理人 际关 系发 生 困难 。 三 、大 学 生 人 际 交 往 问 题 的 对 策研 究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 的主流 是积极 的 、 健康 的 、向上的 ,但 是 由于 交往中一些障碍性因素的出现 ,给大学 生的人际交往带 来了一 定的负面 影响 。因此 ,如何消除这些障碍性因素 ,成为促 进大学生人 际交 往发展 的基 本 要 求 。 ( 一 )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 际交往观 人际交往观可以说是决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成败的关键 因素 ,不 同 的人有着不 同的交往价值观念 。针对这一状况 ,高等学校应该 开设专 门 的人 际交往学科 以帮助大学生构建有关人际交往 的知识体 系 ,确立正确 有效 的交往观 ,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际交往动机和 交往 目的 ,以建 立 新 型 的非 功 利 性 的情 感 关 系 。 ( 二 ) 学会 沟通 , 强调 基 本 原 则 ,注 意 掌握 技 巧 人际间 良好关 系的建 立离不 开良好 的人际沟 通 ,良好的人际沟 通是 开启人与人之间心 灵沟通 的钥匙 ,是化解 人们之 间误解和 冲突 的宝剑 , 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润滑剂 。人与人 相处 过程中 ,你尊重别 人 ,同 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样就会彼此相互尊重。总之 ,要 以一 种平等 的姿态与人沟通和相处 。 ( 三 ) 鼓 励 学 生敢 于 面 对 现 实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 的过程 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 ,这种 困难 可能来 自生 活、来 自学 习、来 自情感等方面 。因此 ,针对这一现 象 ,教育工作 者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 ,掌握驾驭 自我 的能 力 ,鼓励处在 困境 的学生走 出低谷 。 ( 四)培 育良好品质 ,提升个人修养 个人品质和修养是建 立良好 的人 际关系的重要前 提 ,缺乏 良好 的品 质和修养 往往是导致 人际交 往 障碍 的重要 因素 ,甚 至 是本 质因 素。因 此 ,培育 良好品质 , 加 强人际关 系的个 性修 养 , 对人 际关 系 的发展 至关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摘要: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大研究热点。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文章概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代表性理论、影响因素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与内涵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不同国家、不同学派的研究层出不穷。

早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克己复礼”与“忠孝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则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探讨与研究观点。

西方唯心主义流派最早把活生生的人从现实社会关系中抽取出来,认为人的意志、意识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学上把人际关系解释为社会互动。

自从齐美尔在1908的《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互动后,许多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都对互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国内郑杭生认为,“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的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国外最主要的理论观点有以米德为代表的符号互动论和霍曼斯、布劳的社会交换论,前者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持续的互动的过程”;后者则“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往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如下一些研究人际关系的理论:1.交往行为理论:代表人物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的核心乃建立在生活的第三方面即人际关系.”;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关于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及个性的理论是阐述人际关系形成与改变社会心理现象的一种理论基础;沙利文还提出了精神病学的理论也是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社会心理学理论;3.学习、强化理论:由斯金纳创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看来,行为结果对行为习得具有强化的作用,行为的习得是在强化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4.需要、动机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学家舒兹提出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即爱和交友的需要。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余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摘要: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热门研究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人际关系的处理更是受人关注。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学生了解人际关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构架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表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影响和依赖。

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众多的心理研究表示,人际关系在我们的心理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我们克服生活中的寂寞,而且人际关系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1对中国人来说,人际关系更是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之上。

大学生作为一个处于学校和社会过渡期的特殊群体,其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加上近年来大学生之间有关人际关系的惨剧频发,使大学生人际关系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特征(一)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有人认为,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或者说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也有人认为,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目前得到更多认同的是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的观点。

她认为“可以把这一类关系概括地看成是社会关系系统的一个特殊横断面。

在社会关系的经济、社会、政治以及其他形态的截面上所表露出来的东西就是人际关系”。

2由此可知,人际关系包含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或者说,各种社会关系中都存在着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是需求满足的基础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前提。

心理学家指出:归属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社会动机。

Larson(1981)在研究了人们的时间利用是也发现人们大部分的时间与他人在一起(青年人74%,成人71%),并且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个体表现得更快乐、警觉和兴奋。

浅析大学生人际关系

浅析大学生人际关系

摘要:人脉就是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是同样的, 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学必须重视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一、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就有交往上的需要。

所以人际关系是得以生存、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也就是说,人际交往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相联结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网络系统。

人际交往也叫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流意见、信息、思想、情感和需要,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并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过程。

二、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

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三、大学生社交能力普遍偏弱一项针对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显示,有41.98%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是"找工作时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大大超过了专业能力训练(14.9%)、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17.5%)和心理素质教育(17.5%)等其他知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

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

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

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惨遭室友投毒,于4月16日下午经抢救无效在医院不幸去世。

这起校园投毒案的发生再次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上。

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但现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宿舍关系不好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199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被用铊盐投毒;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寝室4名同学;2011年,中南大学一男学生持刀将该校一女生杀死,随后自杀……综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乐观,不管是嫉妒,还是
仇恨,去杀害自己的同学,这无疑是社会责任,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为了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处理人家关系,下面我们从社会学的几个角度来分析目前的大学生人际关系。

首先,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导致学生难以确立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机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大学扩招,并且提前进入社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代大学生身处东西方价值观并存互相冲突的复杂环境中,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其次,相关制度改革的不完善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相对平等的教育权利,社会分层阻碍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社会分层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稀缺的普遍存在,使人们对社会性资源的占有不可能是均等的,因而人们的社会地位总是存在不同的高低层次。

社会分层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不平等的表现方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存在状态。

大学校园中的社会分层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文化等背景因素的介入使得大学生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产生差异与分化的现象。

我国的大学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教育,作为大学的主体大学生源于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他们的生活方式选择和生存状态差异是家庭阶层的直观影射。

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大学生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将经历生活方式的转型乃至阶层的转换。

原有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的巨大差距,使得进入同一学校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大学生人际关系有了新的特点。

还有,相关教育真空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得不到充分发展。

尽管社会的急剧变化确实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但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源,有人说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是颇有道理。

大学生需要受到的教育并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还有人格教育。

目前来看,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仍是看重学生成绩是否优秀,能否发表论文,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等,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比较薄弱。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是每个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

所以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遵从一定的原则,真诚待人。

和身边的人相处,要正直、平等和诚信,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

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

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

同时要学会宽容、换位思考,在交往中注意互补互
助的交互原则。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

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
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社会交往中,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

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要愿意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处理我们周边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轻松快乐。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不平衡感
(1)社会现状
由于交往过程中带来的不平衡心理,一些农村的贫困学生较为敏感,自尊心强,性格内向,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被动,不敢与人交往和参加各类社团活动。

因此,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经济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出现自卑、自闭的现象,甚至萌生了退学的想法。

而来自城市富裕家庭的学生,生活上并没经济压力,性格表现更为外向开朗,在人际交往方面较为主动积极。

(2)原因分析
社会的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

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以及家长的素质等都对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与家庭生活的不良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的。

贫困家庭的学生和富裕家庭的学生在交往中会形成两个明显不同的群体。

其次,随着人际关系主体的扩大,大学生与不同的人的交往频率和深度有明显不同,形成更多不同层次的交际圈。

在传统的寝室、班级、师生等交际圈之外,还有网友圈、老乡圈、兼职圈、合租圈等。

在不同的交际圈中,交往主体间的认识了解程度、情感依赖程度和交际的稳定程度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5.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性格的极端化
(1)社会现象
马加爵杀人案:云南大学生马加爵在宿舍连杀四人。

药家鑫杀人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将人撞到之后,不但没有将其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反而因害怕被害人看见其车牌号将其杀人灭口,致其当场死亡。

杀人后,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再度撞伤两名行人。

诸如此类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恶性案件层出不穷。

(2)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身处东西方价值观并存互相冲突的复杂环境中,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文化心理学家霍兰威尔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外来文化移入压力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害的影响。

这是因为,当一种文化移入另一种文化时,由于文化刺激的泛滥,会造成价值体系的重新认知和整合,使人们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合理而又准确地选择和认同一种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也容易产生心理失调,有时就容易产生无法控制的过激行为,这也就是众多大学生恶性案件不断频发的源头之一
(三)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对人和人的心理动机的研究,批判那种只从宏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或抽象的社会角色上去研究社会的作法;在方法论上倡导个人是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原则;
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内容包括:1.社会交换论的两个基本取向
(1)个人的心理取向——个人的功利计算。

交换的产生是基于个人的需求,这一基本命题是建立在个人的价值判断和计算上的。

(2)结构的集体取向——社会交换受社会结构的制约和社会规范的引导。

(一)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是指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由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

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时就形成了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
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

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

与其他动物间的互动相反,人类互动是有意义的。

社会互动是研究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位之一,是微观社会学的主要课题。

它是个体层次和社会结构层次以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由个人走向群体甚至更大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

通过以上分析,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在社会互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的社会学理论视角的基础上,发现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社会层次、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群体等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人际关系的优劣与否又关系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可以从个人方面、家庭方面、学校角度、社会层面完善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