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iss Tessar 45mm F2.8的镜头特征
东德蔡司镜头Carl
东德蔡司镜头Carl Zeiss Jena德国⽼镜头可细分为西德与东德,西德可谓众星云集。
西德:Carl Zeiss Oberkochen、Schneider、Voigtlander、Steinheil、A.Schacht、Isco、Enna、Rollei等等。
东德相对贫乏许多,只有两间光学⼚。
不过其中⼀间是正统蔡司的Carl Zeiss Jena,⼀间抵10间。
东德:Carl Zeiss Jena、Meyer/Pentacon。
东德蔡司Carl Zeiss Jena基本上可以分为3个时代:⽩银时代、斑马时代,⿊铁时代。
⽩银时代的镜头通体银⽩⾊,镜⽚没有镀膜,或只有⼀层镀膜,反光为蓝⾊,俗称「蓝眼睛」。
这个时代的镜头全为⽆段光圈,以玻璃锻冶的退⽕⼯艺取胜,不过请尽量选购编号400万以内的镜头,玻璃品质更好。
⽽⼿感⽅⾯,因为年代久远,通常很多⽑病。
另外,由于配⽅的问题,镜⽚变质的情况很常见,还会有⽓泡。
⽩银时代的镜头⼤略有:35mm f2.8 Flektogon:常见⼴⾓,没⽤过。
40mm f4.5 Tessar:⾮常稀有,成像极好,能与双⾼斯拼⾼下的Tessar结构。
50mm f2.8 Tessar:很常见,成像⽐后期天塞好,不需要追求红T,那时代的T镀膜有等于⽆。
50mm f3.5 Tessar:很稀有,没见过。
50mm f2.0 Flexon:梦幻逸品,从没出现过,跟Pancolar是⼀样的Planar结构。
58mm f2.0 Biotar:双⾼斯结构,成像超优,低反差⾼层次,⾼光捕捉为东蔡最强,数量不少。
60mm f4.0 UV-Objectiv:限量⽣产的特殊镜头,似乎没⼈⽤过,功能不明。
75mm f1.5 Biotar:58mm f2.0的⼈像版本,成像更好,⼀年难得出现⼀次的天价逸品。
80mm f2.8 Tessar:另⼀颗有能⼒跟双⾼斯拼的天塞头,拍⼈的肤⾊极好,⾮常稀有。
80mm f2.8 Biometer:双⾼斯结构⼈像头,上⾯那颗的升级版,很少见。
六款CONTAX 645 相机配套镜头测试
六款CONTAX 645 相机配套镜头测试它们是由德国蔡司公司设计,日本京磁公司在日本制造。
六款镜头均为漂亮的半反光黑色镜身,光圈、距离和景深刻线均黑底白字,大而易认(英制距离刻线为橙色)。
镜头安装标识点白色突起。
带纹理的光圈环易于操作,整档处有定位感。
手动对焦环宽大,有带纹理的橡胶包裹。
在Contax 645上均有良好的平衡感,手动对焦很顺畅,阻尼合适。
除120mm f/4 Apo-Makro-Planar镜头只能手动对焦外,其余镜头自动对焦安静。
六款镜头自远向近处对焦均为顺时针旋转对焦环,其大小和重量在各自同类镜头中均属普通水平,其镜身为金属并内置自动对焦马达。
35mm f/3.5 Distagon T*焦长:35mm(实测34.35mm)光圈:最大f/3.5(由于测试设备限制无法测试实际光圈),最小f/32镜片结构:11片8组视角:对角90°对焦操作:顺时针旋转对焦环80°至最近对焦距离50cm镜身规格:长109mm,直径102mm 重量:781克滤镜尺寸:95mm附件:软套定价:定价3,335美元,美国市场参考零售价2,299美元光精确度极佳——所有光圈下误差在1/10档之内。
测量到的实际最近对焦距离为42cm,放大率为1:9.3,中央锐度所有光圈下极佳,边缘锐度f/3.5至f/11时可接受,f/16至f/32时好。
最佳光圈为f/22。
45mm f/2.8 Distagon T*焦长:45mm(实测44.32mm)光圈:最大f/2.8(由于测试设备限制无法测试实际光圈),最小f/32镜片结构:9片7组视角:对角76°对焦操作:顺时针旋转对焦环90°至最近对焦距离50cm镜身规格:长98mm,直径80mm 重量:750克滤镜尺寸:72mm定价:定价3,125美元,美国市场参考零售价2,149美元光精确度很好——f/2.8至f/11时误差在1/10档之内,f/16至f/32时则在1/3档之内。
ZeissJena镜头指南
ZeissJena镜头指南⾸先,补充点历史。
⼆战后,位于耶那的蔡司公司被划⼊俄国控制的地区,(德国战后被四个胜利国拆分,俄国部分划为东德,美英法三国部分划为西德)蔡司公司许多科学家在美国的帮助下逃到西德,他们在Oberkochen建⽴起⼀座新的⼯⼚,在那⾥⽣产的在诸多产品⾥就包括顶级相机镜头。
原蔡司公司的剩余⼈员和⽣产设备及设计样本被拉到乌克兰,在那⾥建⽴起了新的相机⼚,⽣产出⼀系列沿⽤蔡司设计的苏联镜头。
在共产主义世界⾥,Zeiss Jena光学品牌被称作 "Carl Zeiss Jena"并沿⽤传统的镜头设计,包括Sonner,Biometar,Flektoon。
在西⽅不同国家Zeiss Jena光学品牌称呼不同,在美国不允许称做"Zeiss",销往美国的望远镜产品被冠以jenoptik商标,⽽镜头产品则被冠以aus jena 。
Zeiss Oberkochen也被允许使⽤镜头系列产品名称,所以sonner简称"s" ,Biometar则简称"Bm" ,Flektogon则简称"f"(Flektogon是不是这样标记不太清了)。
英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允许使⽤ carl zeiss jena商标,但仍⽤缩写的产品系列名。
在其他⼀些地⽅,和共产主义世界使⽤⼀样的商标(共产主义世界⾥,Oberkochen不允使⽤"Zeiss"商标,所以他们⼀开始⽤opton商标,这就是为什么40年代后期的Rolleiflexes装配的是opton品牌的镜头)。
所以,"carl zeiss jena sonner"也可以叫做"Carl Zeiss Jena s" 或者 "aus Jena s",是⼀模⼀样的镜头,并没有品质差别,购买的时候⼤可不必在意。
法国Angenieux镜头的全面介绍
法国Angenieux镜头的全面介绍說起法國鏡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Angeniuex愛展能了, 他的產品充分反映出法國人天生浪漫與不羈的民族特性, 同時他也是法國光學科技首屈一指的領導者本來想整理文獻寫這篇文章, 碰巧驚見LFC的RUBY前輩在過去的論壇裡發表了一整個系列的文字, 文字翻譯極為精準, 情辭雋永, 小弟自認無法寫出同樣文情必茂的好文章, 所以引用過去RUBY前輩在LFC發表的文章, 稍作整理後穿插部分圖片在此張貼, 希冀各位讀者能對愛展能這個法國鏡廠能夠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談Angenieux....1. 背景與沿革Angenieux這家法國公司由Pierre Angenieux於1935年在巴黎創立. 相對於英國德國的百年老字號鏡頭廠, Angenieux算是後起之秀. 它真正展頭露角是在二戰結束後, 先是以135SLR相機用的廣角鏡繼之以電影及電視攝影機Zoom鏡頭揚名立萬. P. Angenieux分別在1964及1990得過兩次奧斯卡金像獎. 第一次是因為25-250mm十倍變焦鏡的技術創新, 第二次則是表彰P.Angenieux對電影工業貢獻的終身成就獎.Angenieux的產品橫跨照相機, 電影電視攝影機, 醫療, 航太及軍事用鏡頭及光學儀器. 成立以來一直維持著小而美的營運型態. 即使是最高峰時期員工都不超過500人. Angenieux曾做過兩支長三米, 放大倍率100倍的Zoom鏡頭用來觀察愛國者飛彈的彈道模擬. Angenieux大概也是太空任務最常搭載的鏡頭, 包括早期的游騎兵(Ranger),Apollo 11, 太空實驗室, 和平號太空站及哥倫比亞太空梭都可以發現Angenieux鏡頭的蹤跡.可惜的是由於本身並非相機製造廠, 1960年代135SLR相機開始風行以來, 日本五大廠幾乎囊括的90%以上的市場. 到了1970年代, 像Angenieux這樣的專業鏡頭廠幾無棲身之處. 雖然Angenieux在80年中推出幾支Zoom鏡及大光圈APO 定焦長鏡,以高素質的鏡頭搭配Nikon, Canon, Leica, Contax等相機接口, 企圖在這個市場留有一席之地. 可惜時不我與, 終於在1994年全面退出135相機市場. 彼時Angenieux的員工已不到兩百人. 該年Thomson-CSF集團收購了Angenieux公司, 並於2000年春天改組更名為" Thales Angenieux ", 此後專注於外科醫療, 雷射工業及電視攝影機鏡頭的生產. 135相機的世界裡, Angenieux這個名字已是昨日黃花, 雖是典範長存卻不無遺恨.從1936年至1994年將近六十年的時間裡, Angenieux只生產了大約一百五十萬支鏡頭. 其中86%的產量集中在1946~1975年這三十年的黃金年代, 每年的年產量約為45,000支. 1976年之後每年的產量大約只有6,000支.接著來談兩個Angenieux楊名立萬的鏡頭設計. 雖然這兩個設計理論都非Angenieux原創, 卻是由Angenieux將其商業化並發揚光大.2. Angenieux有名的兩個鏡頭設計- Retrofocus Lens這個設計應該稱做Reversed Telephoto. Retrofocus的名稱是Angenieux自己取的, 當成這類鏡頭的商標. 後來因為太成功了, Retrofocus很快就變成這類鏡頭的通稱. 這個設計於1929年由Ball & Bowen提出, 設計理念來自電影放映機. 在放映機鏡頭前加上一片凹鏡, 藉此放寬銀幕並縮短投影距離. 想像一下, 如果光線倒過來反向進行, 這不就是一個攝影機的廣角鏡嗎?1950年之前, 135相機所能選用的廣角鏡實在少的可憐. 不管是給ranger finder相機(Leica, Contax)或reflex相機(Exakta, Alpa)用,彼時的設計大都採用Tessar或對稱式設計. 針對廣角鏡的應用, 這些設計一直沒有較好的方式來解決下面的問題: 角度愈廣邊角失光愈嚴重, 導致可用光圈無法做大. 例如當時的 Tessar 28/f8 for Contax, Hektor 28/f6.3 光圈實在小的可憐. Reflex 相機用的廣角鏡後鏡組至底片的距離至少須騰出35mm的距離, 以免反射鏡打到鏡頭. 有了這個限制, 當時Reflex相機用的最廣鏡頭只到40mm, 最大光圈還只到f4.5. 而Retrofocus的設計正好可以一舉克服上面的問題. 但是在實際的生產上, Retrofocus的設計也有本身的問題要克服. 由於要增加鏡頭的進光量, 第一片的鏡片體積及曲度都較大, 製作不易. 成本較高. 另外, 由於鏡組的排列方式極不對稱, 更是大輻地增加了變形矯正的難度. (使用ASPH非球面鏡是可行的方式之一, 例如Leica現代廣角M鏡). 這些問題Angenieux都一一克服了. 1950年Angenieux推出了第一支單眼相機用的廣角大光圈鏡頭 - Retrofocus Type R1 35mm/f2.5. 1953年接著推出 Type R1128mm/f3.5. 1957年又推出 Type R51 24mm/f3.5. 這些鏡頭不管是焦段或是光圈在推出當時都是創紀錄的.從此135SLR廣角鏡進入一個新紀元. 東德Zeiss在1952年推出第一支Retrofocus 鏡頭 - Flektogon 35mm/f2.8, Flekotogon也成為爾後這一系列鏡頭的商標.(25mm/f4-1960, 20mm/f4-1961, 20mm/f2.8-1971, 35mm/f2.4-1975,28mm/2.8(FE) -1977). 西德]Zeiss則遲至1960年以後, 配合Contarex相機, 才推出Retrofocus設計的系列鏡頭(Distagon)設計完成了135相機定焦鏡頭四大基本設計的最後一環 - Cooke Triplet , Double Gauss Symmetrical, Telephoto, Retrofocus.現代新材料及技術的引進, 例如多層燻膜, 稀土元素高折射玻璃, 螢石異色散鏡片, 非球面鏡及浮動鏡片的使用, 基本上並沒有帶來原創性的設計, 祇是再進一步完善這些基本設計而已. 1930年代起已經有設計給16mm電影機使用的Zoom鏡頭. 當時的變焦倍率都只有3倍左右. 由於二戰的關係, Zoom鏡頭開發要到1950年後期才有長足的發展. Angenieux於1958初推出第一支16mm電影機用的4倍變焦鏡頭.(17-68mm/2.2). 該鏡頭在市場上極為成功. 前後大約生產了七萬支. 此後變焦倍率不斷往前推移. 1960年推出10倍鏡, 1967年18倍, 1976年42倍,1994年更達到72倍! 雖然第一支量產給135相機用的Zoom鏡頭(Zoomar 36-82mm/f2. 8) 早在1958年就由Voigtlander推出, 但Angenieux要到十年之後才生產了第一支給135相機用的變焦鏡(for Leicaflex,45-90mm/f2. 8) . 爾後要等到1980年代才又推出三支. 這幾支鏡頭我留待後面再介紹.- Angenieux鏡頭命名法Angenieux不像Leica, Zeiss或其他鏡頭廠流行給不同的鏡頭設計取名字. 所有定焦鏡一律用 "Type XX" 標示, 從不同的Type很容易就可以辨識出該鏡頭的基本設計. 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 types:R: Retrofocus typeP: Ernostar-6 type (5片4群)長鏡頭Y: Ernostar-4 type (4片4群)長鏡頭S: 雙高斯對稱式(6片4群)標準境X: Tessar type (四片三群)Z: Triplet 三片式談Angenieux生產的135相機鏡頭...切入主題前先交代一下時空背景. 對歐洲的照相機及光學工業而言, 1945年終戰後的五年間是一個空窗期. 一方面戰敗的德國百廢待舉, 無力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戰勝的英法兩國一時也沒有像樣的相機廠來填補市場空缺. 然而, 許多戰前德國有關相機製造及光學設計的智慧財產權因戰爭被充公了. 導致戰後許多Leica, Contax仿冒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加上Kodachrome的推波助瀾, 1950年後相機工業十年的黃金時代於焉展開.在50年代 6x9,6x6相機仍是消費市場的主流, 這個趨勢要到50年代中期以後才逐漸被135相機取代. 這段期間Angenieux生產的鏡頭有60%是供法國本土6x6及6x9相機使用.3. Angenieux Lenses for 135 Cameras50年代Kodak公司為了在歐洲推廣Kodachrome軟片, 生產了大量的Retina系列相機. 機身由柯達德國公司(Kodak AG)製造, 搭配Schneider或Rodenstock 的鏡頭, 除就地供應市場外並部分返銷美國. 當中有幾款Retinette相機(不連動對焦)則由柯達法國公司 (Kodak Pathe)選配Angenieux的標準鏡頭.(50/f4.5, 50/f3.5, 45/f3.5, 50/f2. 8) . 這批Retinette相機總共生產了將近二十萬台.以下我專只介紹Angnieux生產給135相機用的可交換鏡頭. 這些鏡頭約可粗略分為古典及現代兩批.3.1 古典時期(ca. 1945 ~ 196 8)戰後相機產業的空窗期對Angenieux這樣一個專業的鏡頭生產廠是個空前的好時機. 一來除了Leica, Contax一時無法滿足的正廠鏡頭之外, 現在又多了仿冒機. 而彼時許多相機廠並無生產鏡頭的能力. 只能靠像Angenieux, Schneider 這樣的鏡頭廠提供鏡頭.例如Alpa, Exakta, Praktica, Rectaflex等. Angenieux要到1950年推出第一支Retrofocus 35/f2.5之後, 才建立自家鏡頭的獨特造型. 鏡筒是黑色陽極處理, 間以三圈銀白色細環(1954年之前是白色鋁製細環, 之後改為chrome粗環). 非常高雅耐看. 有些設有預設光圈環(preset aperture ring). Leica有幾支Visoflex用的鏡頭也有這種預設光圈環. 1958年推出造型前衛的自動光圈鏡頭(主要給Alpa, Exakta相機用). 有兩種顏色,全銀鍍鉻或全黑陽極處理. 光圈做成像快門環一樣, 置於鏡筒上方.由於同一個設計有不同的接口或造型版本, 為方便說明起見, 我將使用下列代號: 接口(mount) - Leica Screw (L), Contax(C), Alpa(A), Exakta(E), M42(M), Rectaflex(R) 造型: 細三環(A1), 粗三環(A2), 自動光圈銀色(A3), 自動光圈黑色(A4)1950年以前–35/f3.5 Type X1 (ca. 1947 - 1950) - 有Leica Screw, Contax 及 Alpa三種版本. 任一版本都很少見, 產量不詳.50/f2.9 Type Z2 (ca. 1942 - 1949) - 有Leica Screw, Alpa及 Rectaflex 三種版本. 造型不一, 少見. 產量不詳.50/f1.8 Type S1 (ca. 1942 - 195 8) - 有L, C, E, M, A, R 版本, 1954年後有A1造型. 成像素質極高. Leica版偶會在eBay上出現,成交價約在US$1,300 ~ 1,800之間.75/f3.5 Type Z3 (ca. 1945 - 1947) - 只有Leica, Alpa兩種版本. 少見. 1950年之後–35/f2.5 Type R1 (ca. 1950 - 196 8) - 有L, C, E, M, R版本, 獨漏Alpa 版. 四種造型都有. 產量相對較多, 其中又以Exakta及M42版本最多. Leica 及Contax版甚少.28/f3.5 Type R11 (ca. 1953 - 1971) - 六種接口, 四種造型皆備. 產量相對較多. Leica及Rectaflex版甚少見.28/f2.8 Type R11 (出產時間不可考) –極為罕見的大光圈版本,像是迷樣的鏡頭,亦無任何文獻資料說明其發售資訊,據推測應該是當時的PROTOTYPE;也有人推論說是當時PROTOTYPE的光學效能不如預期,所以才重新設計光圈3.5的版本。
CONTAX Carl Zeiss T
CONTAX Carl Zeiss T* 镜头已有 256 次阅读2011-11-06 00:36标签: CONTAX Carl Zeiss镜头CONTAX Carl Zeiss T* 镜头(转载自/club/bbs/14656_5_0_1.htm 资料收集)CONTAX(康泰时),被人们认为最纯正的蔡司头,出片锐度高,色彩纯正且有着很高的饱和度,焦外过渡自然。
用料足,加工精,远胜日系镜头产品,分为德产和日产两类,其标志是G或J,例如MMG、AEG是德国原产的,而MMJ、AEJ是日产的。
Contax Carl Zeiss T*(YC口)镜头:Contax YC口的镜头水极深,以功能分类,有MM型和AE型两种,以产地分类,又分为德产和日产,还有以镀膜颜色分类,前后期号码的差别,纪念版和普通版的差别,往往使得初涉Contax的色友们眼花缭乱,而不同种类镜头价格的巨大差异,更令人无从下手。
第一章全变焦配置相比日本厂家,Contax YC口的变焦镜头并不算多,这并不是说Zeiss公司不擅于设计变焦镜头,恰恰相反,由于蔡斯对于变焦镜头的设计是非常严谨的,因而使得其变焦镜头几乎支支是可以独霸一方的角色,而且,他们都有一个非常统一的名字——Vario-Sonnar。
这其中的Vario,就是变化的意思,意味着这支镜头是变焦镜头,这种人性化的命名方式,更是为蔡斯使用者津津乐道。
首先来说说标准变焦,Contax前后一共生产过5支标准变焦镜头,1.标准变焦(5支)Vario-Sonnar T* 28-85/3.3-4Vario-Sonnar T* 28-70/3.5-4.5Vario-Sonnar T* 35-70/3.4Vario-Sonnar T* 35-135/3.3-4.5Vario-Sonnar T* 40-80/ 3.5其中VS40-80是比较老的镜头,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停产,市场上存量很小,虽然有人说这支镜头有浓厚的德味,但是考虑到成色,价格和焦段均不是很合适,这里就不做推荐。
镜头介绍
了解一点老铭镜知识2010-07-15 00:43:00来自: bumpfly了解一点老名镜的知识Carl Zeiss Jena Tessar 2.8/50 这支镜头在朋友那里用过,感觉非常好,锐度和色彩都不错,近距离的虚化很理想,但是也有色彩过度稍差的问题.其他的没有用过.卡尔蔡司照相机摄影镜头发展里程碑1890-开始生产相机用镜头1896-Paul Rudolph发展出Planar镜头的始祖1902-Tessar镜头面世,后来这种镜头被称为"鹰眼"1928-推出特别高速的BiotarF/1及F/0.85镜头,是专为X光摄影而设计★1932★-推出高速的Sonnar F/2镜头,供Contax相机使用1935-T镜头镀膜技术出现★1951-Flektogon广角镜出现,供单镜头反光相机Praktica、Exakta135单反、Pentacon120单反相机使用★1954-Biogon F/4.5镜头出现,视角达90度1962-蔡司镜头用于"水星8号(Mercury 8)"太空任务,成为第一只在太空使用的镜头1963-出现Hologon F/8的设计,视角达106度(35mm片幅)1966-世界上最大光圈的光学镜头50mm Planar F/0.7问世1972-首支有色差矫正的Superachromat Sonnar 250mm F/5.6镜头面世1980-首支能够达到1:1的Makro-Planar F/2.8微距镜头面世.而这镜头可适用于Contax的SLR 上1993-卡尔蔡斯开始生产高质量的变焦镜头[八十年代初东德的Zeiss Jena公司早己开始制造高品质的变焦镜头了]1996-Planar镜头百年纪念,推出限量生产的Planar 55mm F/1.2蔡斯镜头后面往往附有镜头类型的名称,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只镜头设计的形式,按镜头结构的不同.常见的有Pancolar.Tessar.Flektogon.Biogon.Hologon.Distagon.Planar.Sonnar.Biometar.Tele-Tessar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制造的M42螺丝接口镜头∶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4/20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2.8/20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4/25Meyer Orestegon / Pentacon 2.8/29Meyer Lydith / Pentacon 3.5/30Meyer Primagon 4.5/35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2.8/35★★★★★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2.4/35 ★★★★★Meyer Helioplan / Wide-Angle Anastigmat 4.5/40Carl Zeiss Tessar 4.5/40Meyer Primotar-E 3.5/50Meyer Primotar 2.8/50Meyer Trioplan 2.9/50Meyer Domiplan 2.8/50Carl Zeiss Jena Tessar 2.8/50Meyer Oreston / Pentacon 1.4/50Meyer Oreston / Pentacon 1.8/50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2/50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1.8/50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1.4/55Carl Zeiss Jena Biotar 2/58Meyer Primoplan 1.9/58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1.4/75Carl Zeiss Biotar 1.5/75Meyer Primoplan 1.9/75Carl Zeiss Biometar 2.8/80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1.8/80Meyer Trioplan 2.8/100Meyer Orestor / Pentacon 2.8/100Feinmess Bonotar 4.5/105Carl Zeiss Triotar 4/135Meyer Primotar 3.5/135Carl Zeiss Jena Sonnar 4/135★★★★★Carl Zeiss Jena Sonnar 3.5/135 ★★★★★Meyer Orestor / Pentacon 2.8/135Carl Zeiss Jena Sonnar 2.8/180Meyer Primotar 3.5/180Meyer Telemegor 5.5/180Meyer Orestegor / Pentacon 4/200Carl Zeiss Jena Sonnar 2.8/200Meyer Telemegor 5.5/250Meyer Orestegor / Pentacon 4/300Meyer Telemegor 4.5/300Carl Zeiss Jena Sonnar 4/300Meyer Telemegor 5.5/400Meyer Orestegor / Pentacon / Prakticar 5.6/500Carl Zeiss Jena Fernobjektiv 8/500Carl Zeiss Jena Spiegelobjektiv 4/500Carl Zeiss Jena Spiegelobjektiv / Prakticar 5.6/1000李旭东2008-5-8 11:14我们说的老头包括当代比较领先的设计,主要是白镜(全消光镜头/Anastigmat)到单膜年代镜头。
卡尔蔡司认证800万像素Tessar光学广角AF镜头N86 8MP拍摄技巧(文字很多,有图有真相) - 诺基亚N86论坛 - 塞班
捕捉每一刻精彩 Perfect Images
1 正确握持N86 8MP
用N86 8MP拍照时,横向握持机身,快门正好在右手食指的活动范围,各种拍摄参数的设置可以很方便的用拇指进行调节.和普通DC一样,N86 8MP可以通过LCD屏幕进行取景,拍照时注意不要遮挡镜头和闪光灯.
c、拍照死机的问题:
记得初买机器的时候N86 8MP一天死机两次,都是因为拍照,而且操作很慢,后来才发现,其实是因为设置不对,将拍完照后显示照片一项选为否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拍照的时候死机了。
教你用N86 8MP拍好夜景的N大诀窍
手机夜拍能力差,早就已经不是新鲜事,不过看到美丽的街景和橱窗,不拍一下似乎太对不起自己。别担心,其实只要掌握好几大要领,用手机也能有出乎意料的优质影像,让你轻松就把美景带回去,不再望“景”兴叹、空手而归。
拍摄Tips by Nokia Official Guide Bookof N86 8MP对焦指示
N86 8MP屏幕上的对焦辅助框在没有拍摄操作时为白色线条,半按快门完成对焦后变成绿色,并会发出"嘀"声提示对焦成功.而如果因为光线或者距离的原因对焦失败,线条则会成红色.借助这个非常人性化的提示,就可以正确拍出正确对焦的照片了.
a 超出闪光灯照明范围的场合,一般对超过2米的目标,使用内置闪光灯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
b 物体过近时,比如在15cm以内近拍的时候一般不用闪光灯,否则物体表面亮度会不太均匀,某些部位可能会曝光过度.
百年历史名门望族蔡司眼镜片的详细介绍
百年历史名门望族蔡司眼镜片的详细介绍卡尔蔡司(Carl Zeiss Jena)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且是制造相机镜头的世界级企业。
卡尔蔡司镜头的历史起始于1890年,发明叫作Anastigmat的散光补偿镜头而启开。
之后,卡尔蔡司作为150年传统的镜头企业来,在医学系列、双眼镜、相机镜头、扩大镜、眼镜、天象仪等光学设备领域里扬名海外。
其中,相机镜头具有鲜明的分辨率、细致的描写力、均匀的光圈、T*多层膜发射的加硬处理等优点。
品牌介绍:卡尔蔡司是在光学及光电子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一家全球性的国际化公司,为半导体技术,工业光学,生命科学,医疗,眼科和视光学等领域的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
蔡司在中国以医疗设备、眼镜片、工业测量、半导体工业设备、电子显微镜以及显微镜设备的经营为主。
蔡司在广州拥有生产眼镜镜片的工厂并通过代理商销售蔡司镜头、望远镜及天文演示系统。
发展历程:年份发展历程1846年蔡司在德国耶拿创立;1890年开始生产相机用镜头;1896年Paul Rudolph发展出Planar镜头的始祖;1902年Tessar镜头面世,后来这种镜头被称为"鹰眼";1912年成功推出了Punktal®——全球第一款具有点焦成像功能的轴对称镜片;1917年蔡司成为耶拿配镜师学校的创始合作伙伴,该学校在1918年开始授课;1928年推出特别高速的BiotarF/1及F/0.85镜头,是专为X光摄影而设计;1932年推出高速的SonnarF/2镜头,供Contax相机使用;1935年T镜头镀膜技术出现;1935年发明ET®镀膜,这是首款可适用于光学镜片的耐用型减反射镀膜,大大提高了视觉质量;1951年Flektogon广角镜出现,供单镜头反光相机PRAKTICA、EXAKTA、PENTACON six使用;1953年蔡司率先将个人视觉习惯纳入眼镜片的设计中;1954年Biogon F/4.5镜头出现,视角达90度;1962年蔡司镜头用于"水星8号(Mercury8)"太空任务,成为第一只在太空使用的镜头;1962年卡尔蔡司相机镜头被用于Mercury8(水星探测计划),以及随后的所有其他美国载人太空飞行; 1963年出现Hologon F/8的设计,视角达106度(35mm片幅);1966年世界上最大光圈的光学镜头50mm Planar F/0.7问世;1969年依靠优质的蔡司镜头,拍摄了人类首次登月照片;1972年首支有色差矫正的Superachromat Sonnar250mm F/5.6镜头面世;1974年研发超级ET®镀膜,蔡司率先在眼镜镜片上引入多层镀膜;1980年首支能够达到1:1的Makro-Planar F/2.8微距镜头面世,而这镜头可适用于Contax的SLR 上;1992年蔡司引入VideoInfra®,全世界第一个电子中心定位,其定义了镜片配试的新标准;1993年卡尔蔡司开始生产高质量的变焦镜头;1996年Planar镜头百年纪念,推出限量生产的Planar55mm F/1.2;2000年发明了第一款个人化渐进镜片Gradal Individual®臻锐;2007年蔡司发明了i.Scription®这是考虑高阶像差以及将主观验光与波前分析相结合的史上第一个镜片技术发明;2008年蔡司首创专门针对亚洲人脸型设计的GT2ASIANA®——三维博锐®渐进镜片尽显完美视觉背后的科学;2010年蔡司推出创新的MyoVision®成长乐TM镜片,能有助控制儿童近视深化,实验显示可平均减缓近视发展达30%;2014年蔡司推出革命性的数码型镜片及蔡司史上最硬的钻立方铂金镀膜;2015年蔡司推出专为驾驶安全而设计的驾驶型镜片。
zeiss-YC镜头的精华
1.Carl Zeiss T* Planar 50/1.42.蔡司Distagon 35/1.4:3.蔡司Planar 85/1.4 AEG4.蔡司Distagon 28/25.蔡司Planar 100/26.蔡司Planar 135/27.蔡司Distagon 21/2.88.蔡司Makro-Planar 100/2.8 AEG 微距9.蔡司S-Planar 60/2.8微距10.蔡司Distagon 25/2.8 MMG11.蔡司Tessar 45/2.8 100周年纪念版12.蔡司T* Sonnar 180/2.8 MMG13.蔡司T* PC-Distagon 35/2.8 移轴14.蔡司T* Planar 85/1.215.蔡司T* Planar 55/1.216.蔡司T* Apo Sonnar 200/217.蔡司T* F-Distagon 16/2.8鱼眼镜头18.蔡司Mirotar 500/819.蔡司Distagon 28/2.820.蔡司Distagon 35/2.821. 蔡司Tessar 2.8/45 T*22.蔡司planar 1.7/50 T*23.蔡司sonnar 85/2.8 T*24.蔡司sonnar 100/3.5 T*25.蔡司Makro-Planar 60/2.8C26.蔡司Sonnar 135/2.827.蔡司ContaxDistagon 15mm/3.5T*28.蔡司Distagon T* 18mm/f429.蔡司Contax Tele-Tessar 300mm F4 附:蔡司contax系列镜头大全图1.蔡司Carl Zeiss T* Planar 50/1.4 (淘宝参考价格:2000~2500元,仅供参考)提供参考价格特别说明:1.本来不愿意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网上口水实在太多,但看到不少网友急于想知道参考价格,还是不揣冒昧,略尽绵薄之力供诸同好。
康泰时蔡司镜头全系列
转来的!康泰时蔡司镜头全系列,解毒帖!1.蔡司 T* Planar 50/1.42.蔡司 Distagon 35/1.4:3.蔡司 Planar 85/1.4 AEG4.蔡司 Distagon 28/25.蔡司 Planar 100/26.蔡司 Planar 135/27.蔡司 Distagon 21/2.88.蔡司 Makro-Planar 100/2.8 AEG 微距9.蔡司 S-Planar 60/2.8微距10.蔡司 Distagon 25/2.8 MMG11.蔡司 Tessar 45/2.8 100周年纪念版12.蔡司 T* Sonnar 180/2.8 MMG13.蔡司 T* PC-Distagon 35/2.8 移轴14.蔡司 T* Planar 85/1.215.蔡司 T* Planar 55/1.216.蔡司 T* Apo Sonnar 200/217.蔡司 T* F-Distagon 16/2.8 鱼眼镜头18.蔡司 Mirotar 500/819.蔡司 Distagon 28/2.820.蔡司 Distagon 35/2.821.蔡司 Tessar 2.8/45 T*22.蔡司 planar 1.7/50 T*23.蔡司 sonnar 85/2.8 T*24.蔡司 sonnar 100/3.5 T*25.蔡司 Makro-Planar 60/2.8C26.蔡司 Sonnar 135/2.827.蔡司Contax Distagon 15mm/3.5T*28.蔡司 Distagon T* 18mm/f429.蔡司Contax Tele-Tessar 300mm F4附:蔡司contax系列镜头大全图1.蔡司 T* Planar 50/1.4镜头简介、规格以及购买咨询,点击图片进入玩家A(casinoking):蔡司镜头是俺的最爱,也是手中焦段最齐的镜头群。
喜欢蔡司也很偶然,起初只想找一枚价廉物美的大光圈人像镜头,在论坛中潜水后选择了蔡司Planar 85/1.4,尽管需要转接环手动调焦,但优良的成像与色彩不得不令人折服,跟着又弄了Planar 50/1.4,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几乎就奔蔡司YC的大光圈镜头而去,前后二年多也攒得七七八八了。
蔡司资料
蔡司资料虽然京瓷已经在2005年结束了单反照相机事业,但是其遗有数量庞大的YC口手动镜头,这些镜头素质非凡,无论是在胶片单反相机上,还是转接到数码机上,都具有相当的魅力。
Contax YC口的镜头水极深,以功能分类,有MM型和AE型两种,以产地分类,又分为德产和日产,还有以镀膜颜色分类,前后期号码的差别,纪念版和普通版的差别,往往使得初涉Contax的色友们眼花缭乱,而不同种类镜头价格的巨大差异,更令人无从下手。
如果对YC口镜头历史不够了解,这里推荐几篇文章,相信诸位阅读后就会有入Contax门的想法甚至冲动了。
=======================================================================第一章全变焦配置=======================================================================相比日本厂家,Contax YC口的变焦镜头并不算多,这并不是说Zeiss公司不擅于设计变焦镜头,恰恰相反,由于蔡斯对于变焦镜头的设计是非常严谨的,因而使得其变焦镜头几乎支支是可以独霸一方的角色,而且,他们都有一个非常统一的名字——Vario-Sonnar。
这其中的Vario,就是变化的意思,意味着这支镜头是变焦镜头,这种人性化的命名方式,更是为蔡斯使用者津津乐道。
首先来说说标准变焦,Contax前后一共生产过5支标准变焦镜头,他们分别是Vario-Sonnar T* 28-85/3.3-4Vario-Sonnar T* 28-70/3.5-4.5Vario-Sonnar T* 35-70/3.4Vario-Sonnar T* 35-135/3.3-4.5Vario-Sonnar T* 40-80/3.5这其中VS40-80是比较老的镜头,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停产,市场上存量很小,虽然有人说这支镜头有浓厚的德味,但是考虑到成色,价格和焦段均不是很合适,这里就不做推荐。
经典标头
经典标头文/谭欣图/来源于网络50MM作为标头焦距的称谓是源自徕卡之父——奥斯卡巴纳克创造了36X24MM这个胶片规格,对于135相机来说,由于镜头卡口到成像平面的距离和胶片像场大小的因素决定,视角在57°~40°之间的镜头,其视场角及成像的透视关系比较接近人眼;同时,焦距在40mm至60mm之间的焦段与35mm胶片对角线长度相当,因此这个焦段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能够再现最自然的视觉效果,具有接近真实的现场感。
“标头”作为最不可忽视的焦段,各大厂家都在“标头”领域展示了自己最尖端的光学成就,也造就了一批令人不可遗忘的经典名镜。
1913年的德国,徕兹公司的一名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人员,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是,酷爱摄影尤其是对灵活的纪实性摄影情有独钟,对当时唯一可用的大型机背取景相机的庞大身躯和缓慢的取景方式所带来的限制和不便深有体会,结合电影胶片的技术和规格,巴纳克制造出使用24mm×36mm规格胶片的相机Ur-Leica, 开启了摄影的新纪元。
而与它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其上配备的50mm Kino镜头和6片式的42mm Mikro-Summar 1:4.5镜头,这应该是135相机最早的标头。
在德语中。
前缀“Ur”有“远古”“最早”的含义,为Ur-Leica“徕卡之母”配备的镜头,也是日后135相机标头的始祖,为日后135相机镜头的研发和制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标头的发展历程也是光学结构的发展历程,从最简单的COOKE型三片结构到后来的双高斯对称结构,都造就了标头最终完美光学的呈现。
标准镜头按照镜头的镜组结构来区分,可以分为非对称性结构和对称性结构。
最简单的非对称性结构镜头仅有一片薄凹凸透镜,以光学塑料为原料制造的单片透镜在一次性相机上被广泛使用,在F/14的光圈下能得到较好的像质;双胶合型透镜,孔径可以达到F/11或过小,可以初步消除色差。
COOKE结构三片库克(Cooke)型镜头,孔径可达到F/3.5,可以消除全部初级像差,又称正光镜头。
蔡司镜头介绍
百年鹰眼:蔡司 Tessar 结构,一般指 50mm F2.8 这颗。 神眼:Schneider Kreuznach C-Curtagon 35mm F2.8,又称 Baby-C。 众神的珠戒:Voigtlaender Skoparex 35mm F3.4,传世经典之一。 霹雳马:Meyer Primoplan 结构。 太阳神:苏俄 Helios 40 85mm F1.5。 八羽怪:苏俄 Helios 44 58mm F2。 辐射镜头:泛指大姑妈 50mm F1.4 这类含有稀土放射元素「钍」的镜头,辐射量并不大, 不会让摄影者变白痴。 斑马:泛指对焦环或光圈环为黑白相间样式的镜头。 镧系玻璃:高级老镜都会使用的高透光镜片,会随着时间黄化。 蔡司红:蔡司镜头对正红色的渲染,一般形容暗部的红色,关键词为「华丽」。 海尔蓝:Steinheil 镜头对正蓝色的渲染,不是暗部的蓝,关键词为「优雅」。 大姑妈黄:大姑妈镜头对正黄色的渲染,非指拍人会有肝病色,关键词为「温馨」。 妈咪呀绿:Mamiya 镜头对正绿色的渲染,不过似乎大部分人不在乎绿色,关键词为「恬静」。 施耐德紫:Schneider 镜头对紫色的渲染,在数位机上也有很好的表现,关键词为「高贵」。 磨镜:了解镜头特性的磨合过程。 蔡味:蓝色暗部配合纯色渲染的色彩表现,以蔡司为代表,不过大部分高级德头都能表现出 来。 大姑妈味:偏黄暖调配合极度细腻但不是太锐的高层次成像风格,通常出现在大姑妈镜头上, 现代 Pentax 三公主也有。 路过的熊:SDF 深藏不露的的老镜拍妹高手,性温和,不喜劝败;但身怀大量昂贵稀有老镜, 周身是毒,生人勿近。 暂时只想到这些,有想到其他再补充吧… — 在与某魔人的闲聊中讲到,改镜头也属于转接的一种,并且我觉得在这边出没的人们应该也 是对蔡头比较有兴趣,因此我就来补充一些改镜头的资讯了。 其实 …. 本来不想这么早写这段的…. 因为很怕到时候一堆人跟我抢镜头…. 请注意,改镜都有其必然的风险存在。可能拆开了装不回去、可能拆开的时候因为镜片黏在 镜身上而导致裂开、几乎一定会在改镜过程中入尘、可能弄了半天弄好了装上机身结果反光 镜打镜身 or 最后一片镜片、可能装上去因为镜组保留调整位置不够而无限远无法对焦、可 能该镜头组里面有特殊机关(尤其是浮动镜组)而导致改完之后成像异常…. 等不一而足。 所以,要走上改镜这条路,建议您有以下的想法再来改:改镜应该是觉得该镜头真的值得改, 这个镜头目前放在那就不能用,而您想让它浴火重生,让它再次成为可以陪您上山下海、与 您共度摄影生涯的朋友。如果您只是想看看这个镜头在您相机上的表现、只想改来玩玩、之 后就转手卖掉,那么建议您不要改镜。 恩,还要记住浴火之后不一定是重生,就此成灰的可能性也不低。 看了以上描述之后,如果您还是决定要改、执意要改,那么希望以 下讲的个人经验,能让一 些初次接触老镜改接的人们少一些走错路的机率。 接下来的内容,以转到 alpha 接环上的考虑为主,改镜后能手动对焦、手动调整光圈、转接 上后能连续拍照为预设立场。能转接的就不列入考虑了。 首先;建议对改镜头到 alpha mount 上有兴趣的人,先到网路上找有关于该接环镜后距。其 中镜后距离以底片时代来说,是镜头定位点到底片的距离。由于 alpha 接环这个距离是 44.5mm,所以;只要您想动刀的镜头的镜后距=> 44.5mm,那恭喜您,该镜头有很高的机率
镜头标识名词解释:蔡司镜头及卡口命名
镜头标识名词解释:蔡司镜头及卡口命名镜头标识名词解释:蔡司镜头及卡口命名卡尔·蔡司是德国一家以生产镜头和胶卷相机等光学制品闻名于世、拥有150年以上历史的国际化大企业。
蔡司公司在镜头制造史上的光辉历程始于1890年由这个公司的工程师所发明的消像散正光摄影镜头(Anastigmat)。
同年,普路塔(Protar)镜头问世;1896年,普兰纳(Planar)镜头发表,奠定了卡尔蔡司在色差纠正技术上的'权威地位。
1902年,蔡司厂又设计出1:6.3的天塞(Tessar)镜头,这款镜头明快锐利,成像质量相当不俗。
蔡司镜头的命名蔡司也有不少为卡M卡口设计的镜头,基本上ZEISS多半使用镜头设计配方来为镜头命名(偶有例外),这种命名法的优点是容易理解,缺点则是一旦脱离命名原则便不容易了解其本质。
PROTAR:Paul Rodulph为ZEISS设计的第一支镜头,此镜后半部被用在ZEISS旧商标上,同时也是TESSAR的前身。
TESSAR:用PROTAR改良的新一代镜头。
TESSAR原意为希腊语中的数字“4”。
SONNAR:Ludwig Jakob Bertele设计的名镜,是以ERNOSTAR为模板改良的。
SONNAR是当时蔡司并购的NREMANN公司工厂附近区域的名字。
补充:另有一说为德语“太阳”(Sonne)之意。
PLANAR:Paul Rodulph另一个有名的设计,命名原意为“平坦”。
BIOGON:蔡司采用对称式设计的RF用广角镜头(但有例外)。
DISTAGON:蔡司采用逆焦式(逆伽利略式)设计的SLR广角镜头。
蔡司镜头的卡口缩写蔡司公司从很早开始就与著名厂商合作,提供高品质镜头产品。
其中,以林好夫(LINHOF)、阿尔派(ALPA)、仙娜(SINAR)、哈苏(HASSELBLAD)、康泰克斯(CONTAX)、卡(LEICA)、尼康(NIKON)、索尼(SONY)、诺基亚(NOKIA)等。
论中画幅相机的选择(2)
论中画幅相机的选择(2)2、双反[禄莱/rollei]双反如果禄莱自认老二,没人敢当老大…当然这句话福伦达也许不服,等下会说到禄莱主要代工的是Zeiss的Tessar/Planar以及Schneider 的Xenar/Xenotar,都是后者比较贵。
前者的拍摄镜头均为F3.5,后者有F3.5和f2.8的版本,贵贱一目了然…双反就是看镜头,机器的其他功能没什么重大意义,我再强调下——我这是适用指南。
有钱又喜欢色彩浓艳,Planar,色彩平实Xenotar,钱多买f2.8,少买F3.5。
钱更少就只能买Tessar/Xenar。
作为双反的标杆和终极目标,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存在便宜的机器赛过贵机器的,绝对没有。
预算不够而又想选择Planar或者Xenotar镜头的话,可以考虑2.8C,一定要用遮光罩。
至于逆光和光晕的问题,就算Planar2.8GX也会有!所以就别操心了[玛米亚/Mamiya]体积、通用性、配件丰富、重量均第一的双反。
世界上仅有的两种量产的,可换镜头的双反之一(非量产的有福伦达可换镜头试验型等)。
可换镜头是最大的卖点,从55mm到250mm的丰富镜头选择,多样化的取景器,视差补偿、单张后备,还能玩针孔。
玛米亚一手把这个机器打造成了全功能的双反系统,举世无双。
标头80/2.8分辨率不输给禄莱(起码平手),后期105mm镜头是Heliar结构,55mm则是性价比颇高的双反上的广角(要么有钱去买禄莱那个50/4)如果注重功能实用和可扩展性,选玛米亚没错。
型号方面我最不推荐C330,还是和哈苏一样。
可以换对焦屏但是你会成天换来换去吗?不会的话其他型号换一次(都可以改装)不也一样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么…C330S贵上不少,确实不太值得。
C220我倒是很中意。
注意这一双反体系有些型号是过片上弦联动,有些不是,但其实没什么所谓,因为上弦也是靠一个外部拨杆代替手指去推镜头上的快门,不是内建的机构,所以还是看个人习惯。
ZF接口蔡司镜头全面介绍
ZF接口蔡司镜头全面介绍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00mm/2BD4XE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00mm/2转至色影无忌陈大的蔡头贴给了广大蔡丝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无忌里面也有三更天等开的其他蔡司单镜的专门贴图区,唯有Makro-Planar 100/2 ZF,这只蔡司九剑里最牛的镜头没有属于自己的交流贴,可能是拥有者相对较少的缘故吧。
以下是Makro-Planar 100/2 ZF的一些介绍:镜头点评:从任何角度去衡量,Makro-Planar 100/2 ZF都是一款完美的光学产品,他用途广泛做工精良,光学和机械质量俱佳。
蔡司contax系列29支镜头玩家心得(二)_wfan558S-Planar 60/2.8 AEG是德产,而Makro-Planar 60/2.8 AEJ与Makro-Planar 60/2.8C MMJ则是日产,带C的微距放大倍率仅1:2,显得小巧玲珑。
玩家A;Contax Distagon15mm/3.5T* &Contax F-Distagon 16mm/2.8T*這兩支鏡頭我都有,而且都價格不菲,只是適用的場合少,因此長期躲在防朝箱中,這兩支徳鏡有著濃郁的蔡味,只是過於誇大的變形,並不適合平時使用,尤其是Distagon 15mm/3.5T*既重且大,除非有必要否則真是不想拿出來使用。
蔡司镜头收集大全:2011年03月14日- ooooTE...zzzec 蔡司镜头收集大全:2011年03月14日- ooooTEA的日志- 网易博客蔡司镜头收集大全:2011年03月14日。
Distagon 35/1.4不愧为顶级镜头,第一片玻璃平得如镜面,这是蔡司YC镜中唯一一枚内含非球面镜片和浮动镜组的镜头,也是蔡司首次将非球面镜片应用于摄影镜头的尝试,结果大获成功,奠定了这枚镜头的顶尖地位。
体验蔡司的更多精妙,单靠三枚f1.4或一批廉价f2.8镜头还远远不够,进一步发烧时,蔡司的四枚f2镜头是绝不能放过的。
我的手动镜头之:徕卡R28?F2.8E48
我的手动镜头之:徕卡R28 F2.8E48摄影界有一句很有意味的话:生活已本无乐趣,把玩徕卡成了这世上唯一能够停留的港湾,为了这句名言,我又投入了徕卡这个大泥坑,关于徕卡的历史,我自然比不上一些徕卡迷,他们对徕卡如数家珍,一个焦段,几个版本,什么编号,何时出厂,第一位用户是谁,何时卖出,第二位用户又是谁......等等,叫人看了目瞪口呆,也许只有徕卡才能享受到如此的待遇吧不曾拥有过徕卡的M头,只是对它的R头稍稍关注了一下,M头名声在外,R头当中也不乏神头利器,比如徕卡迷有一种说法:MTF 三王,分别是:R100 F2.8,R180F2.8ROM,R70-180 F2.8,这三只头MTF高高在上,曲线平滑,拍摄的胶片经得起高倍放大,当然现在的价钱也是令人拙舌,还有一个称呼,为徕卡三剑客,分别指:R35 1.4,R50F1.4 (E60),R80F1.4,这三个光圈都为1.4的大光圈,35人称人文利器,50为标头之王,80为光影舞者,价格当然也是不菲.....那么除了这些价格高高在上的,徕卡就没有一些平民价格的镜头,有,在看了一些关于徕卡的资料,结合一些摄友的片子,我选定了三枚,这里姑且叫它们徕卡三小王吧:色彩王-R28 F2.8,散景王R35F2.0,锐度王R50 F2.0,哈,上张合影这里就先写一点R28的素材吧徕卡R28 F2.8撇开一些申请专利版,军绿色纪念版不谈(徕卡,也只能是徕卡专做这事,来个纪念版,价格涨数倍,不过这世界上有周瑜,也就有黄盖),一般而言分为四个版本:1,第一个版本和第二个版本其实光学结构相同,都为8片8组,前期为S7口径,后期为48mm口径,编号为:2411001-3625300,32号段以前,前镜片为紫色偏红镀膜,有点类似尼康的282,色彩厚重,出片油腻,32号段以后为紫色偏蓝镀膜,成像细腻,锐度好,色彩还原好,特别是后期大概35号段以后的,为方字版,成像绝对和E55版不分上下2,第三版本为E55版本,结构为7组8片,产量很少,编号:3664831-XX,据说产量为3200个左右,现在的价钱被炒的有点太高了3,第四版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ROM版,结构和E55版一样,流传在市面上的很少,极其罕见,特征为对焦距离为2m后就是无穷远,而E55的中间有个5m的刻度,所以一定要看清,市面上有很多都自称ROM版,其实有很多只是E55版本的后加ROM,但也有个对想收的朋友来说不大好的消息,全副打板,在全副上用只能磨板或打磨镜头屁股......R28 F2.8优点:1,终于能用上浓郁这个字眼了,也许是早期胶片头的原因,色彩层次非常好,在我眼里色彩方面R28独占鳌头2,亮骚者必备,R头我算了下,用方形遮光罩的不多,R35 F2.8的E48版,R35 F2.0的早期加产版,R24F2.8,R21 F4.0,加上R28正好5个3,短小精悍,适合挂机,4,色散和紫边的表现很好,当然这和其2.8的光圈也有关系,E55版的在抗眩光,高光,逆光上控制优秀5,对焦阻尼比ZF头舒服,ZF我觉得阻尼有点偏大,徕卡R28的刚刚好6,结构方面为8片8组,这点我非常喜欢,镜片不用粘合剂,可以长期使用收藏缺点:1,相比现在的ZF,R28的边角差了点,但相比其色彩,我还是愿意用它做挂机头2,做工比不上ZF头,尤其光圈环比较松散,其实试过朋友的M 头,也一样,徕卡做工手感完美的其实只有一个头M75 F1.4 3,镜头盖设计不合理,上了遮光罩就没法上镜头盖,不过现在淘宝上有卖遮光罩盖了,但价钱属于杀猪价....200大洋4,为什么要选48的口径呢,48的UV极其难配,找到个B+W 的,还是单层镀膜,已是近300元了,唉,无解,只能伸长脖子.......5,全画幅有暗角,但过度自然我手中的徕卡R28F2.8R28F2.8参数发布日期未知焦距 28mm最大光圈 f/2.8最小光圈 f/22视角(对角) 76镜头结构 8片/8组 E55为8片7组镜头卡口 Leica R防抖否颜色黑色(军绿色)尺寸 63X40mm重量 310g滤镜 S7,48mm,55mm。
Kodak-Retina(柯达蕾丁娜)相机的年份鉴定
022/7
Retinette f
1955-1958
70,000
K.A. F:3,5 Angenieux 45mm
Kodak
026
Retinette II
1958-1959
19,000
Reomar 1:2,8/45mm
Compur Rapid
030
Retinette I
1958-1959
Compur & Compur-Rapid
010
Retina I
1945-1949
see above
f 3.5 Retina-Xenar (coated)
Compur-Rapid
010
Retina I
1945-1949
see above
f 3.5 Kodak-Anastigmat Ektar (uncoated)
Kodak
post-war non-folding or "Solid-body" Retinettes
type
model
yr built
quantity
lenses available
shutter
022
Retinette
1954-1958
238,000
Schneider Reomar 1:3,5/45mm
Kodak Retina(柯达蕾丁娜)相机的年份鉴定
柯达雷丁那Kodak Retina IIIC(大C)
folding Retinas
type
model
yr built
quantity
lenses available
shutter
ZeissTessar45mmF2.8的镜头特征
ZeissTessar45mmF2.8的镜头特征Zeiss T* Tessar45mm/2.8的特征Tessar结构为3群4枚, 最早它来源于4群4枚的乌那结构.它吸取了乌那结构的前2枚结构, 结合了2群4枚普罗达结构的后群. 由于后群采用贴合镜片的方式, 非点收差很小, 图像也比历来的结构的镜头清晰. 另一方面,Tessar结构的镜片相对都比较薄, 由此获得的图像的对比度也很高. Tessar结构最初的最大光圈为F6.3, 经过中间阶段的F4.5, 最终演变为现在的F2.8.在最大光圈F4.5的时代,当时是很亮的镜头, 加之图像清晰, 被称之为"鹰眼".战后, 随着卡尔.蔡斯该镜头专利的时效, 在日本有许多厂家开始生产Tessar 结构的镜头, 它们包括Konica/Hexanon, T akuma, Canon, Nikkor, Fuji/Fujinon 等等.现行的Tessar45mm/2.8也是在经过各种改进后的产品,其特征为具有很高的解析力和对比度, 富于清晰的影像. 比起过去的Tessar的过于硬调性格, 如今也变得具有柔和的特征. 但是其整体还是留有骨骼硬朗的影子.给于人眼的感觉如同画面中心有一只射灯照亮, 印象为之强烈. 特别在光圈全开放的情况下, 画面中心的解像力也是相当之高. 相比而言边缘的画质一直不太理想, 当然随着光圈的收缩它的锐度也逐渐改善. 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的具有不同光圈下具有不同影像表现的特性, 也是摄影富于乐趣的原因之一.Tessar结构的确是相当著名的结构, 也是镜头史上光辉的一页. 但是和现在经过各种改良的镜头结构相比, 它的改良余地很小, 进步也非常缓慢. 严格说在性能和指标上已经大大落后于当前的镜头. Tessar结构带来的那种解析力和对比度都是相对的, 也是很富于Tessar所固有风格的.一个实际存在于Tessar45mm/2.8的问题是对焦点的"漂移"和某些光圈下的画面内解析力下降的问题. 其实两者都是相关联的, 前者导致了后者的发生. 从Zeiss公表的MTF可以看出, 该镜头在光圈2.8和5.6下, 10plm和20plm都有较高的数值,而40plm的数值相对比较低,10plm和20plm曲线之间的距离要比20plm和40plm之间的接近的很多, 这说明该镜头的对比度的表现比较突出, 画像的轮廓感比较强, 但是影调层次的表现相对较弱. 在5.6下中央的影像质量要比稍外围部份差, 而在光圈 2.8的影像倾向与之恰好相反. 而问题不仅仅在于此, 一些实际测试报告的结果表明, 在开放光圈2.8时对好焦距后, 将光圈收缩到5.6拍摄的话, 画面中央的解析力比Zeiss公开的MTF资料更为糟糕, 其中下降特别严重的是40plm的数值.为何会有这种现象? 推测可能是当光圈收缩到5.6之后, 实际对焦面发生"漂移".为此, 改变对焦方式: 直接将光圈收缩至5.6后对焦, 测试的MTF结果表明, 和原来的分布规律恰恰相反, 画面中央的画质有较大的提高, 而边缘的画质显示下降的趋势. 而两种不同对焦方式的整体(平均)数值没有太大的变化, 只是分布规律变化了, 采用后一种对焦方式的话, 像面相对于前者向后移动了0.13mm.以上的结果表明, 如果注目画面中央, T essar45mm/2.8在不同光圈下的对焦点实际存在"漂移"现象. 比如实际拍摄通常采用开放光圈下对焦, 那么实际光圈收缩到5.6拍摄的话, 将发生后焦现象, 即实际对焦点在被慑物的后方. 实际的数值是在2.8下对焦3米外的被慑物, 那么在5.6时拍摄下的实际对焦点漂移到3.5米处.在日语中俗称"后pin". 可见实际影响有多大. 而且这种影响随着拍摄距离的缩短而加剧. 不过这种现象与光圈值有关, 如果使用光圈达到F8以后的话, 焦点"漂移"现象将消失. 对于该镜头漂移现象发生的最大程度位于F5.6附近.另一方面, 以上结果也表明在某个固定光圈下(比如F5.6), 随着细微的对焦, 画面内中央和稍微边缘部分(半径12-18mm以内)的画质分布是此起彼伏的, 虽然平均数值变化不大. 这也说明该镜头在球差补正方面还没有能够做到整个画面内的均匀和理想. 这也证明了3群4枚结构简单的Tessar镜头的局限所在. 实际上,Tessar结构的改良余地是很小的. 针对这一点在过去出现过一些变形的Tessar结构. 比如著名的SMC Pentax-M 40mm/2.8采用4群5枚结构. 如今出现的例子为Fuji新上市的Klasse, 采用的也是3群4枚的Tesssar结构38mm/2.6镜头, 不过第3枚的一面采用了非球面化设计.著名的T essar结构留给当今的与其说是锐利, 不如说是特有的风格和对它的怀念.如一器材评论者说的那样: 你不能对仅仅拥有4枚镜片的镜头提过分的要求。
关于东德卡尔蔡司公司和蔡司镜头的资料
关于卡尔蔡司公司和蔡司镜头(主要是东菜)的资料[转(2009-03-11 23:37:05)蔡司公司卡尔•蔡司公司股份公司(Carl Zeiss AG)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
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创始人之一---德国光学家卡尔•蔡司(1816年-1888年)。
它由卡尔•蔡司(Carl Zeiss)、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和奥托•肖特(Otto Schott)于1846年在前东德的耶那镇(Jena)建立。
蔡司的世界光学工业王者的地位一直维持到二战结束前期。
1945年2月的一天,盟军炸毁了当时的德累斯顿照相机厂并占领了耶那镇。
根据雅尔塔协定,德国被分裂为东、西德,美军撤离耶那镇时携84名原蔡司厂的重要技术人员和43名家属,带着大量的专业镜头实物和研究结果在西德的斯图加特安家,在苏联的干预下,美军才未能将一部分设备运走。
卡尔-蔡司耶那也由此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家是位于上科亨(Oberkochen)的卡尔•蔡司股份公司(Carl Zeiss AG),它在格丁根[1]阿伦和Hallbergmoos拥有两家重要的附属工厂。
另一家是位于耶拿卡尔•蔡司有限公司(Carl Zeiss GmbH)。
与此同时苏联也在计划将一部分设备运往莫斯科郊外的Krasnogorsk重新建厂。
据可靠资料显示,由于当时情况突变(具体原因不明),被装上货物列车准备运往莫斯科郊外的设备,被重新运回了耶那,蔡司耶那的重建也随之开始。
苏联还从国内派来数百名技术人员与蔡司耶那工作人员共同生产康太时相机。
这段时间通过两国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生产了600台康太时相机,作为战争索赔的一部分被运往苏联。
其中有30台据说是为了给苏联高级官员使用,作成了象牙色,真皮部分染成了茶色。
有一台至今还保存在潘太康公司。
两国的“合作”维持了一年。
1946年的10月,生产康太时相机的设备最终还是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被运到了苏联基辅,并有274名技术人员(占当时蔡司耶那13000人的20%)被带到基辅“强制劳动”五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eiss T* Tessar45mm/2.8的特征
Tessar结构为3群4枚, 最早它来源于4群4枚的乌那结构.它吸取了乌那结构的前2枚结构, 结合了2群4枚普罗达结构的后群. 由于后群采用贴合镜片的方式, 非点收差很小, 图像也比历来的结构的镜头清晰. 另一方面,Tessar结构的镜片相对都比较薄, 由此获得的图像的对比度也很高. Tessar结构最初的最大光圈为F6.3, 经过中间阶段的F4.5, 最终演变为现在的F2.8.在最大光圈F4.5的时代,
当时是很亮的镜头, 加之图像清晰, 被称之为"鹰眼".
战后, 随着卡尔.蔡斯该镜头专利的时效, 在日本有许多厂家开始生产Tessar 结
构的镜头, 它们包括Konica/Hexanon, Takuma, Canon, Nikkor, Fuji/Fujinon 等等.现行的Tessar45mm/2.8也是在经过各种改进后的产品,其特征为具有很高的解析力和对比度, 富于清晰的影像. 比起过去的Tessar的过于硬调性格, 如今也变得具有柔和的特征. 但是其整体还是留有骨骼硬朗的影子.给于人眼的感觉如同画面中心有一只射灯照亮, 印象为之强烈. 特别在光圈全开放的情况下, 画面
中心的解像力也是相当之高. 相比而言边缘的画质一直不太理想, 当然随着光圈
的收缩它的锐度也逐渐改善. 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的具有不同光圈下具有不同影
像表现的特性, 也是摄影富于乐趣的原因之一.
Tessar结构的确是相当著名的结构, 也是镜头史上光辉的一页. 但是和现在经过各种改良的镜头结构相比, 它的改良余地很小, 进步也非常缓慢. 严格说在性能和指标上已经大大落后于当前的镜头. Tessar结构带来的那种解析力和对比度都是相对的, 也是很富于Tessar所固有风格的.
一个实际存在于Tessar45mm/2.8的问题是对焦点的"漂移"和某些光圈下的画面内解析力下降的问题. 其实两者都是相关联的, 前者导致了后者的发生. 从Zeiss公表的MTF可以看出, 该镜头在光圈2.8和5.6下, 10plm和20plm都有较高的数值,而40plm的数值相对比较低,10plm和20plm曲线之间的距离要比20plm和40plm之间的接近的很多, 这说明该镜头的对比度的表现比较突出, 画像的轮廓感比较强, 但是影调层次的表现相对较弱. 在 5.6下中央的影像质量要比稍外围部份差, 而在光圈 2.8的影像倾向与之恰好相反. 而问题不仅仅在于此, 一些实际测试报告的结果表明, 在开放光圈 2.8时对好焦距后, 将光圈收缩到5.6拍摄的话, 画面中央的解析力比Zeiss公开的MTF资料更为糟糕, 其中下降特别严重的是40plm的数值.
为何会有这种现象? 推测可能是当光圈收缩到5.6之后, 实际对焦面发生"漂移".
为此, 改变对焦方式: 直接将光圈收缩至5.6后对焦, 测试的MTF结果表明, 和原来的分布规律恰恰相反, 画面中央的画质有较大的提高, 而边缘的画质显示下
降的趋势. 而两种不同对焦方式的整体(平均)数值没有太大的变化, 只是分布规
律变化了, 采用后一种对焦方式的话, 像面相对于前者向后移动了0.13mm.
以上的结果表明, 如果注目画面中央, Tessar45mm/2.8在不同光圈下的对焦点
实际存在"漂移"现象. 比如实际拍摄通常采用开放光圈下对焦, 那么实际光圈收缩到5.6拍摄的话, 将发生后焦现象, 即实际对焦点在被慑物的后方. 实际的数值是在2.8下对焦3米外的被慑物, 那么在5.6时拍摄下的实际对焦点漂移到3.5米处.在日语中俗称"后pin". 可见实际影响有多大. 而且这种影响随着拍摄距离的缩短而加剧. 不过这种现象与光圈值有关, 如果使用光圈达到F8以后的话, 焦点"漂移"现象将消失. 对于该镜头漂移现象发生的最大程度位于F5.6附近.
另一方面, 以上结果也表明在某个固定光圈下(比如F5.6), 随着细微的对焦, 画面内中央和稍微边缘部分(半径12-18mm以内)的画质分布是此起彼伏的, 虽然平均数值变化不大. 这也说明该镜头在球差补正方面还没有能够做到整个画面内的均匀和理想. 这也证明了3群4枚结构简单的Tessar镜头的局限所在. 实际上,Tessar结构的改良余地是很小的. 针对这一点在过去出现过一些变形的Tessar结构. 比如著名的SMC Pentax-M 40mm/2.8采用4群5枚结构. 如今出现的例子为Fuji新上市的Klasse, 采用的也是3群4枚的Tesssar结构38mm/2.6镜头, 不过第3枚的一面采用了非球面化设计.
著名的Tessar结构留给当今的与其说是锐利, 不如说是特有的风格和对它的怀念.如一器材评论者说的那样: 你不能对仅仅拥有4枚镜片的镜头提过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