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考试模拟试卷二
自考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实践性D. 科学性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A. 自然辩证法B. 历史唯物主义C. 政治经济学D. 唯物辩证法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志D. 理念答案:B4.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法国启蒙思想D. 英国政治经济学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基础。
2.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的各种形式,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着客观规律。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规律的深刻揭示。
它基于实践,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对客观世界进行了系统的、辩证的分析。
其革命性则体现在它不仅是解释世界的理论,更是改变世界的指南。
它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1.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分析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答案: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加速了资本、技术、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二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1分,共30分)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A.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 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客观实在性C.时间和空间特性D.可知性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二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1.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模拟全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模拟题(全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A.追求自由B.崇尚理性C.具有情感D.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生观是指人们对()A.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观点B.社会生活的总观点C.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D.生活中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3.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A.集体所有制B.国有制C.社会所有制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4.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过渡时期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A.社会运动B.社会关系C.社会革命D.思想解放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A.通过思想解放而消亡B.通过社会革命而消亡C.通过发展生产力而消亡D.自行消亡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追求平等自由B.人民当家作主C.反对集中D.尊重大多数的意见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A.开放性B.先进性C.阶级性D.平等性9.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共产主义C.社会主义D.过渡时期1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先锋队B.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C.资产阶级的代表D.民主集中制12.垄断低价一般是( )A.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价格 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购买价格 D.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收购价格13.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参与制” B.“代理制” C.“个人联合” D.“企业联合”14.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新型垄断组织形式是( )A.康采恩 B.托拉斯 C.混合联合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15.除跨国公司外,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另一个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托拉斯 C.金融寡头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16.从资本形态上来说,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是(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金融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垄断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1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A.只有停滞,没有发展 B.只有发展,没有增长C.既有停滞,又有发展 D.只有增长,没有发展18.下列企业组织形式中有可能不是垄断企业的是()A.托拉斯B.康采恩C.混合联合公司D.股份公司1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型垄断企业,其经济行为的最终目的在于()A.占领国内市场B.获得平均利润C.占领国外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在()A.19世纪末20世纪初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D.20世纪80年代以后21.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其主要形式有()A.私人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B.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C.企业资本输出和个人资本输出D.企业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2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资源配置全球化23.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A.巩固政治统治B.获取巨额利润C.占领世界市场D.控制他国主权24.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垄断统治的两手是()A.推行福利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实行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C.进行劳资合作和加强科学管理D.维持高就业率和降低通货膨胀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国家垄断了一切经济活动的资本主义B.国家干预全部经济生活的资本主义C.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D.国家进行微观经济管理的资本主义2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中最主要的是()A.直接调节与控制B.间接调节与控制C.行政手段调控D.法律手段调控27.提高最低准备金率将直接导致()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C.市场商品价格上涨D.市场商品价格下降28.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商品输出B.资源输出C.资本输出D.劳务输出29.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国际垄断组织是()A.卡特尔B.混合联合公司C.托拉斯D.跨国公司30. 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 )A.减轻了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B.能够提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名义工资C.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31.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各种改良主义措施()A.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本的改变B.使工人的收入超过了劳动力价值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雇佣工人的地位D.改变了工人的地位,使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3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经济活动要()A.完全依靠“看得见的手”调节B.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调节C.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对立起来D.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33.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有利于它的价格是()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保护价格34.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主要经济调节机制是()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自由竞争B.国家调节市场,计划引导消费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3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A.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B.维持较高的就业率C.促进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D.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3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资本输出()A.只有必要性,没有可能性B.只有可能性,没有必要性C.既无可能性,也无必要性D.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3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 )A.商品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B.商业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C.借贷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D.产业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38.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B.从产业资本、借贷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39.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A.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B.经济迅速发展和相对停滞C.生产社会化和占有私人化D.世界多极化和地区集团化40.垄断资本出售自己商品时的垄断高价是( )A.超过商品价值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B.超过商品价值和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C.超过商品生产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D.超过商品价值等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41.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自行消失D.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42.金融资本是()A.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4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A.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彻底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C.完全排除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4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是()A.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的一种方式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D.国家直接管理企业的一种方式45.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是()A.国际经济一体化B.国际政治一体化C.国内经济一体化D.国内政治一体化46.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B.欧洲联盟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七国集团4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资本民主化”()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C.不能改变工人阶级的雇佣劳动者地位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4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固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B.流动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C.流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D.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49.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 )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劳动力50.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 )A.生产资本B.股份资本C.社会资本D.产业资本5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资产阶段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52.资本主义社会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 )A.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社会价值C.商品的生产价格D.商品的垄断价格5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它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A.在质上不同,在量上相同B.在质上和量上都不同C.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不同D.在质上和量上都相同54.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55.由于商业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生产价格就等于( )A.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B.所有资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C.生产成本+商业利润+平均利润D.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利息56.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是由于( )A.店员的劳动全部是无酬劳动B.店员的劳动全部是有酬劳动C.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酬地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剩余价值D.店员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无酬地为商业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57.利息是( )A.借贷资本的价值B.货币资本的价值C.职能资本的价值D.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58.在存在借贷资本的情况下,利息和平均利润的关系是( )A.利息等于平均利润B.利息一般高于平均利润C.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D.平均利润是利息的一部分59.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由农产品的( )A.生产成本低于价值的差额构成的B.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构成的C.生产成本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60.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A.价值B.生产价格C.市场价格D.生产成本61.超额利润反映的是()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C.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工人之间的关系D.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62.商业店员的工资相当于他在()A.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C.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63.假定某产业资本家,依靠借贷资本100万元经营产业,平均利润率为18%,年利息率为10%,该产业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为()A.8万元B.10万元C.18万元D.20万元64.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董事会B.监事会C.股东会D.职工代表大会65.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C.对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D.对土地资本主义私有权的垄断66.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执行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流动资本67.资本周转速度()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D.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68.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与()A.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同一过程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同一过程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同一过程D.平均利润转化为垄断利润是同一过程69.一般情况下利润率()A.小于剩余价值率B.大于剩余价值率C.等于剩余价值率D.与剩余价值率无关70.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A.货币资本职能B.生产资本职能C.商品资本职能D.流动资本职能71.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72.负责股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是()A.股东会B.独立董事C.监事会D.总经理7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74.土地价格()A.与地租量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B.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C.与地租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润率成反比D.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75.固定资本是()A.全部投入一次周转完毕B. 全部投入多次周转完毕C. 部分投入一次周转完毕D. 全部投入十次周转完毕76.公式Ⅰ(v+m)=Ⅱc是()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7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7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79.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理在事先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D.心外无物80.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81.时间的特点是()A.间断性B.不可逆性C.广延性D.伸张性82.人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A.环境的变化B.高等动物的产生C.生物的进化D.社会性劳动8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规律性B.物质性C.联系性D.变动性84.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85.任何矛盾都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B.斗争性C.普遍性D.特殊性8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自考马克思根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马克思根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____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2.世界观是人们在理论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根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详细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和唯心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和科学D.悲观和乐观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的物质观5.形而上学唯物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构造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广延性B.持续性C.绝对性D.规律性7.以下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久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提醒了〔〕A.事物开展的动力和泉B.事物开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开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开展的两种趋向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认之否认规律提醒了〔〕A.事物开展的动力和泉B.事物开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开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开展的顺序和形式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以下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络的是〔〕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3.马克思理论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人类认识开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理论的不断开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兴旺D.人类道德程度的不断进步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理论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2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4套马克思主义原理1.C 2.C 3.C 4.D 5.D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D 7.C 8.B 9.B 10.C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11.A 12.D 13.D 14.B 15.B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D 17.B 18.A 19.A 20.C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A 22.D 23.D 24.C 25.C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C 27.A 28.D 29.B 30.C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对物质的反映31.A 32.C 33.A 34.C 35.B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D.政党的成熟程度36.D 37.D 38.C 39.D 40.B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完整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2)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A.社会性B.历史性C.系统性D.实践性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A.客观性B.无限性C.方向性D.一维性6、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A.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C.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同一性B.普遍性C.绝对性D.客观性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模拟二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模拟二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在一切实践中所作的无非是两件事,即( C)A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B 认识社会,改造社会C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D 改造自然,认识社会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B )A 批判的和革命的B 唯物的和辩证的C 科学的和革命的D 实践的和科学的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C )A 绝对主义B 唯物主义C 不可知论D 诡辩论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 )A 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B 世界是发展的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5,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典型命题是( A )A 天不变,道亦不变B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C 此亦彼矣,彼亦此矣D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6,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 B )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8,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C )A 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己经过时C人脑是可以认识的。
思维模拟是可能的D 人类思维最终会发展到机器思维9,“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C )A 机械的条件决定论B 形而上学的外因论C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D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10,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 B )A 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B 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C 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D 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11,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 D )A 矛盾的同一性B 矛盾的斗争性C 矛盾的普遍性D 矛盾的特殊性12,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 C )A 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B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D 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A )A 机械决定论B 神学目的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 唯物主义决定论1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C )A 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B 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C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主要是改造世界D 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1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C )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B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A 制造和使用工具B 具有宗教信仰C 具有语言文字D 具有思想意识1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 人口增长的快慢B 地理环境的优劣C 社会风气的好坏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D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20,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反映和代表了进步的社会势力的利益和要求,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题测试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题测试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5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辩正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产生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区别在于:DA.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B.它们回答的问题不同C.它们研究的范畴不同D.它们所回答问题的结论不同4.世界统一性原理:C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B.只有唯心主义承认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D.二元论也承认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错误在于:BA.否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B.否认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C.否认时间和空间同时运动着的物质联系D.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表述的辩证思想:CA.运动的绝对性B.运动的规律性C.运动形式的多样性D.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7.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A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先有意识,后有物质D.设计构思是工程师头脑自身的8.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BA.语言B.劳动C.人脑D.思维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B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改造世界B.人能够利用规律,通过实践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C.人不能改造和利用规律D.人能够自觉地改造和利用客观规律10.“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教育”这一观点符合下述哪一原理:C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正关系B.量变到质变的过渡C.事物间的普遍联系D.事物间的直接联系11.发展的本质是:B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更替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生物运动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D.事物内部的矛盾性1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CA.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B.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3.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理论基础是:D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D.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14.非对抗性矛盾在社会领域中是指:DA.对立面可以调和的矛盾B.对立面之间以同一性为主的矛盾C.不通过斗争可以解决的矛盾D.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产生的矛盾1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B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B.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原理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的原理16.事物的质是指:DA.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B.使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幅度、范围C.事物在与他物相联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质D.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内部所固定的规定性17.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CA.动力和源泉B.道路和趋势C.形式和状态D.向对立面相互转化18.把同质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DA.事物的度B.事物的特殊矛盾C.事物的属性D.事物量的规定性19.“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哲学道理是;AA.扬弃B.透过现象看本质C.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D.一般寓于个别之中20.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CA.砍伐树木B.踩碎谷种C.花朵开放的花蕾消失D.洪水冲毁庄稼21.“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是:C A.折衷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22.下列现象哪个属于因果关系:CA.昼夜更替B.先进和后进C.阳光与植物生长D.阴电与阳电23.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当前条件下还不能实现的称为:D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24.在一切工作中,都不要“耍花架子”,这就告诉我们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AA.形式应该服从内容B.不要搞任何形式C.只注意工作的内容D.要摆脱一切对工作的干扰25.“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马哲模拟试卷2份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卷二及参考答案(卷面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4.“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5. 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6.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7.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在第二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哲学是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吾心便是宇宙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物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原因 B.物质是运动的本质C.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据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7、“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质量互变的观点9、“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0、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11、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12、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直线论 D.庸俗唯物论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A.农民播种小麦 B.法官审理案件C.运动员参加比赛 D.演员进行表演14、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A.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B.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l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6、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A.众人的赞同 B.权威的意见 C.已有的真理 D.社会实践17、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8、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的进步 C.人的素质的提高D.民主进程的加快20、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C.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D.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填在本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此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选出的答案代号填在答题纸相应题号上,否则不给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了解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是()。
A、与时俱进B、对立统一C、普遍了解D、辩证否定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部分质变是指()。
A、关键部分发生变质B、质变中量的扩张C、渐变过程的中断,事物的突变D、量变过程中阶段性变化和局部性变化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了解和发展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了解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9、“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突出体现了系统论以下特点()。
A、整体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开放性1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1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1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自考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形式主义D. 经验主义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3. 辩证法的核心是:A. 矛盾B. 因果C. 必然性D. 偶然性4.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社会存在的基础C. 检验真理的标准D. 所有选项都正确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社会意识D. 科学技术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自我意识B. 社会关系的总和C. 个体的自由发展D. 所有选项都正确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A. 人为设计的结果B. 自然演进的结果C.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D. 所有选项都正确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经济独立B. 政治自由C. 社会解放D. 所有选项都正确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社会贡献的大小C. 个人能力的发挥D. 所有选项都正确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是: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因素C. 社会存在的独立存在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1-5 B B A D B6-10 B C C B 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系统性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所有选项都正确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过程是: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C. 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D. 所有选项都正确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具有:A. 客观性B. 相对性C. 绝对性D. 条件性1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A. 智力的发展B. 道德的发展C. 身体的发展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11 A B C D12 A B D13 A C D14 A B D15 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下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如何回答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著B如何看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问题C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D如何回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一元论与二元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全局与局部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性B阶级性C科学性D实践性5.实践的科学含义是:A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一种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一种精神创造活动D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A创造物质B改造客观世界C自由地创造和运用规律D决定物质的状态7.“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是()的观点: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庸俗唯物主义8.时间具有一维性,是指:A可变性B无限性C不可逆性D连续性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观点和辩证观点的统一B联系观点和总体观点的统一C现实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统一10.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B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C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11.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决定的:A主要矛盾B非主要矛盾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非主要方面12.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A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B同一性与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C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D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13.坚持重点论就要:A善于抓主要矛盾B抓一点不管其余C坚持一点论D反对两点论14.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能动反映论15.认识的本质是:A人脑对客体存在的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创造C在人脑中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D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由实践到认识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与上升17.“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这主要是说明马列主义:A还不是真理性认识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C是仍然要不断发展的真理D是暂时的正确认识18.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科学技术C人口因素D地理环境19.社会存在是指:A国家政权B法律制度C生产工具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0.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B着重追求当代人的物质利益C返朴归真,重过田园诗般的生活D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21.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方面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D人们的消费方式2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往往不完全同步,这表明:A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无关C社会意识具有完全的独立性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3.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有选择的作用是指:A人们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主体选择的结果C人能创造历史发展的规律D历史主体可以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目标24.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是说:A社会发展没有人参与社会也能发展B社会发展规律同样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C社会发展规律离开人的活动也能起作用D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25.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更新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句话表明:A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D生产关系可以脱离生产力26.人的本质是:A人的一种永恒不变的天性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阶级性D人的自然本性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1.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唯心主义依然存在,这是因为:A唯心主义是正确的 B唯心主义还有欺骗性 C唯心主义有其产生的根据 D唯心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E人的认识总是有一定局限性,难免发生错误2.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教育医疗实践 D科学实验 E艺术实践3.关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论述是: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 B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发展过程 D绝对真理观把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凝固化,使之变成僵死的教条 E相对主义真理观会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陷入唯心主义诡辩论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普遍性完全地包含特殊性 C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E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这是因为:A人的认识能力往往是不可靠的 B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D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E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6.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物质存在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内在的矛盾引起的 C人类社会与自然一样,它的活动无需人有意识进行 D人类社会的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一样 E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表现为: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E生产关系的变化一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判断题(请对下列观点进行判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里打√,认为错误的请在题后的括号里打×。
大学生马哲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古希腊哲学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
A. 哲学思想的终结B. 哲学思想的开始C. 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D. 人类思想的顶峰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英雄人物B. 人民群众C. 经济基础D. 政治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客观性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
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社会制度D. 社会关系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包括()。
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观念C. 宗教信仰D. 艺术形式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包括()。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变革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A. 物质生活的丰富B. 精神生活的充实C. 社会关系的和谐D. 个人能力的提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1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3.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点。
14.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观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16.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 A2. A3. C4. B5. 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6. ABC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三、简答题答案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是()。
A. 黑格尔
B. 费尔巴哈
C. 马克思和恩格斯
D. 柏拉图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是()。
A. 静止
B. 运动
C. 变化
D. 永恒
3. 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因果律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个人意志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物质生产力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异化”概念主要用于分析()。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C.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D. 原始社会的氏族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阐述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及其对认识论的贡献。
2.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拜物教现象,并探讨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其进行批判。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
请结合当前社会现象,分析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的异化现象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马哲模拟试卷
马哲模拟测试试卷一单选题1.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该诗启发我们()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答案】A【解析】“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启发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中,所以要把世界上的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
2.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原B.把上帝当做了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答案】B【解析】本题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上帝造人,把上帝作为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把上帝作为万物的主宰,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否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3.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一著名论断表明()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答案】D【解析】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
4.《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或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模拟选择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2.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是()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可知论观点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4.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都认为()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6.空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7.规律是指()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1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1.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因果联系是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发生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A.客观性B.辩证性C.实践性D.系统性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5.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C.共同的本原D.共同的形式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8.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0.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这是用(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模拟试卷一及参考答案(卷面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大体理论、大体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进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大体理论、大体观点和大体方式组成的科学体系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围的正确明白得是( )A .物质是各类实物的总和B .物质范围是从各类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能够被感知D .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 .人脑的进化B .动物心理的形成C .语言的产生D .劳动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括的哲学道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刻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 .物质运动的无穷性和时刻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D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5 .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进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 .世界除进程,什么都不存在B .一切都在转变和进展,没有永久不变的事物C .世界作为进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 .承认运动就必然否定相对稳固6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发龙卷风”,那个说法( )A .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能够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 .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 .把联系明白得为主观随意的,否定联系的客观性D .否定了联系的多样性7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数“统治”力量在于( )A .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B .人类必需依托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前提C .人类是不是能正确熟悉和利用自然规律D .人类能够维持生态平稳8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那么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试卷二及参考答案(卷面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 .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 .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 .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 .矛盾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4 .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具有历史必然性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 .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人认识论是()A .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 .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 .康德哲学的功绩6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7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8 .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9 . 1633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
1979 年11 月10 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 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10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B .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C .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 .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气11 .社会形态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2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购买它的消费者而言的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13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4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 .人民当家作主1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 .文学、艺术和宗教B .道德、伦理、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 .哲学、历史16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 .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 .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 .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8 . “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众多企业和银行机构D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控企业和银行19 .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A .社会主义很难实现B .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C .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D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20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 .建立工农联盟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人到无阶级社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1 .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A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统一的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D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2 .下列哪些命题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A .朱熹指出:“万物皆有两端,独中又自有对。
”B .老子说:“相反相成,物极必反。
”C .王安石说:“万物皆各有藕”, “藕中又自有藕。
”D .方以智说:“交也者,合二而一。
”3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A .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 .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4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5 .爱因斯坦1939 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
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
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
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A .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 .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C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D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6 .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共和制()A .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B ,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C .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D .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7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 ,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8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 .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10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 .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 .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 .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 .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11 .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A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B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C .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D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13 .经济全球化()A .使世界生产力得到了发展B .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C .使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对别国经济的依赖D .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14 .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A .目的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B .手段包括非经济方式C .更加激烈D .范围不断扩展15.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A . 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 . 20 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16 .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A .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B .获得绝对自由C .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D .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17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A .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B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C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D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18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A .和平发展时期B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C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 .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19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A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 .根据社会的需要,是有计划的C .按劳分配D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20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A .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B .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C .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D .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三、辨析题(每题 6 分,共30 分)1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2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