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0的认识和加减法》赛课导学案_2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0的认识和加减法》赛课导学案_21

《有关0的加减法》的案例及评析教材分析: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1. 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2. 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推理应用能力。

4. 在教学中渗透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案及评析:一、复习铺垫。

口算。

2+3= 5-1=3+1= 4-2=[评析:口算题为下面的新知做铺垫,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情景中体验、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1. 同数相减等于0。

师:请问,老师手中现在还有几个桃子?生:0个。

师:能列一个数学算式吗?生:2-2=0。

生:老师手中本来有2个桃子,送给小朋友2个,老师手中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所以2-2=0。

师:你把话说得这么清楚。

真是好样的。

板书:2-2=0。

师:接着还有更好玩的事儿。

请看――(CAI播放3只小鸟从树上飞走的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一个问题吗?生:我看到有树上有3只小鸟,后来小鸟也想到我们教室来,就飞走了,请问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师:说得真好。

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呢?生:0只。

生:3只小鸟全飞走了,树上一只也没有了,就是0只。

生:3-3=0。

板书:3-3=0。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仔细,说得像故事一样好听,还列出了算式。

还能说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生:我们家有1苹果,我把苹果吃了,还剩0个。

1-1=0。

板书:1-1=0。

生:还有,教室里有5个朋友,下课了他们都出去了,教室里还剩0个小朋友。

就是5-5=0。

板书:5-5=0师:你还知道这样的算式吗?生:4-4=0。

生:0-0=0。

师:写了这么多,一起读一读。

(学生拍手打节奏,齐读算式。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生:我发现它们都是减法。

生:我发现得数都是0。

生:我觉得这些算式很有意思。

《几和第几》导学案

《几和第几》导学案

《几和第几》导学案课题几和第几备课人白瑞青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非“0”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

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

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学习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表达题目意思。

学情分析学生在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用数字来表达的活动,对数字已经有了最初步的数字认知经验。

教材情景的安排有利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衔接,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过渡。

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板书设计几和第几小兰小红小华一共有()小朋友,从左数小华排第()个,小红排第()个。

第( 1 )课时导学案板块目标点初级探究点拨深度探究课堂调控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二、进一步感悟新知三、总结评价。

学习“几和第几”。

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想想做做”习题练习。

1.指名上黑板涂色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2.(板书:几和第几)3.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4.(1)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5.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

你是怎么数的?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出示课件。

同桌讨论后交流。

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有理数》 导学案

《有理数》 导学案

《有理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区分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给定的数进行分类。

3、理解数轴的概念,能正确画出数轴,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4、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2)数轴的概念及应用。

(3)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计算。

2、难点(1)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2)绝对值的性质及其应用。

三、知识梳理(一)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例如:5、0、-3 等。

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例如:1/2、-3/4 等。

(二)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2、按性质分类: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负有理数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

(三)数轴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即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之,数轴上的任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四)相反数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如:5 和-5 互为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 0。

2、性质:(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 0。

(2)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位于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五)绝对值1、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记作|a|。

2、性质:(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

即:当 a>0 时,|a| = a;当 a = 0 时,|a| = 0;当 a<0 时,|a| = a。

(2)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

四、典型例题例 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5,-314,0,-7,12/13,-20%,-001,21,-98,314159正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负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整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分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解:正数集合:{+5,12/13,21,314159}负数集合:{-314,-7,-20%,-001,-98}整数集合:{+5,0,-7,21,-98}分数集合:{-314,12/13,-20%,-001,314159}例 2: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3,2,0,-15,5/2解:先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0.《ao ou iu》导学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0.《ao  ou  iu》导学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0.《ao ou iu》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和书写生字《ao ou iu》。

2.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生字《ao ou iu》在语言表达中。

3.能够培养学生对生字的感知能力,并能够在交流学习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字《ao ou iu》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能够正确运用生字进行语言表达。

3.学生能够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黑板、白板、彩色笔
3.课前准备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在学生听音的情境下,板书生字《ao ou iu》,让学生观察发现生字中的规律。

2. 引入新知
•让学生组合生字,完成一些简单的拼音拼读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

3. 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字的写字练习,巩固生字的书写规律。

4. 拓展训练
•设计语言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生字进行表达。

5. 小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当天学习的重点,并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在生活中记录生字的使用情况,提高对生字的敏感度。

•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时间与孩子一起复习巩固学习过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生字《ao ou iu》的练习册。

2.和家长一起复习生字,并进行朗读练习。

通过教学此节课程,帮助学生对生字《ao ou iu》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运用能力,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金版教程(物理)》2024导学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版新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金版教程(物理)》2024导学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版新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金版教程(物理)》2024导学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版新模块综合测评模块综合测评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频率越高,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越大B.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应用了多普勒效应C.两列波发生干涉,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总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位移大D.一列波通过小孔发生了衍射,波源频率越大,观察到的衍射现象越明显答案 B解析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A错误;医院检查身体的彩超仪是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来确定血流的速度,显然是运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B正确;两列波发生干涉,振动加强区质点的振幅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振幅大,不能说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总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位移大,C错误;一列波通过小孔发生了衍射,如果孔的尺寸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因为波速不变,知,波长减小,衍射现象变得不那么明显了,D错误。

根据λ=vf2.关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B.树荫下的太阳光斑大多呈圆形是因为光的衍射C.透过竖直放置的肥皂膜看竖直的日光灯,能看到彩色干涉条纹D.当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光是偏振光答案 D解析由v=c可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错误;树荫下的太阳光n斑大多是由小孔成像形成的,故呈圆形,B 错误;薄膜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薄膜前后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而不是透过了薄膜,C 错误;当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光是偏振光,D 正确。

《零的认识》教案

《零的认识》教案

《零的认识》教案课程时长:1小时适用对象:学前儿童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零”的概念。

2.培养学生对零的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零。

3.帮助学生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培养对零的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各种物体,如小球、积木等。

2.数字卡片,包括0-93.游戏道具,如投掷骰子等。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数字“零”1.教师展示数字卡片0,向学生解释其含义,并强调零代表没有数量。

2.教师用手指展示“零”的形状,让学生模仿。

3.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出来背诵数字“零”。

4.教师与学生一起大声读出数字“零”,让学生记住。

活动二:实物操练1.教师准备各种物体放在桌子上,其中包括一些数量为零的物体。

2.学生依次走到桌子前,观察物体并说出其数量。

3.学生将数量为零的物体放在一起。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的数量是零。

活动三:游戏时间1.教师向学生解释游戏规则:学生轮流投掷骰子,根据点数选择相应数量的物体放入一个桶中。

2.学生们分组进行游戏,每个人轮流掷骰子并选择物体,直到桶中没有剩余物体为止。

3.当桶中的物体数量为零时,游戏结束。

4.学生与教师一起观察桶中的物体数量,再次强调零的概念。

活动四:数零游戏1.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其中包含零。

2.学生随机选择一张数字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写下相应数量的物体。

3.学生再次观察物体数量,是否与卡片上的数字一致。

4.学生与教师一起回顾零的概念,总结零的用法和特点。

教学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内容,强调数字“零”表示没有数量。

2.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总结学习到的零的用法和特点。

3.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分享他们在实物操练和游戏中的体会。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教学延伸:1.学生在家里继续进行零的认知操练,如观察家中物体的数量、玩数字卡片配对游戏等。

2.教师可给学生分发绘本《数数宝贝》等相关教材,让学生继续巩固对零的认识。

《确定位置(一)》(导学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确定位置(一)》(导学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确定位置(一)》(导学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确定位置(一)》。

这是一节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利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数对的含义和作用;二是学会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数对的含义,并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则是如何让同学们能够通过数对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在一个教室里,如何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例题,并通过白板和马克笔进行讲解,让同学们理解数对的含义和作用。

3. 练习:我会让同学们用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答案:1. (2,3) 2. (4,5) 3. (7,8) 4. (1,1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如果有需要,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

这就是我对于《确定位置(一)》这节课的教学计划。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计划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如何通过数对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的地方。

如何设计练习题,使得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这是保证同学们能够持续深入学习的重要环节。

对于如何通过数对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进行讲解。

例如,如果有一个数对(3,4),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数对来确定物体在第三列第四行的位置。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导学案+检测含答案试卷分析详解 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导学案+检测含答案试卷分析详解  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01基础题知识点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长沙中考)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A.6 B.3C.2 D.11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能用它们摆成三角形的是(D)A.3 cm,4 cm,8 cmB.8 cm,7 cm,15 cmC.5 cm,5 cm,11 cmD.13 cm,12 cm,20 cmA.1 B.3C.5 D.74.在△ABC中,a=2,b=4,若第三边c的长是偶数,则△ABC的周长为10.5.下列长度的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3 cm,4 cm,9 cm;(2)4 cm,4 cm,8 cm;(3)4 cm,3 cm,8 cm;(4)5 cm,5 cm,5 cm.解:(1)3+4=7<9,不能.(2)4+4=8,不能.(3)4+3=7<8,不能.(4)5+5=10>5,5-5=0<5,能.知识点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6.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米,OB=10米,则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A.5米B.10米C.15米D.20米7.你知道吗?人的腿长大约是身高的一半,有一个身高1.8米的人能否一步走出两米远?请你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说明其中的道理.解:不能,因为这个人身高为1.8米,他的两条腿的长约为0.9米,两条腿的长之和约为1.8米.走路时两条腿和走出距离构成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人一步走出的距离应小于两腿的长度之和,所以一步不能走出两米远.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③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类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A.1个B.2个C.3个D.4个9.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7 cm,则它的腰长为7__cm,底边长为3__cm.10.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 cm,5 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__cm或14__cm.02中档题11.某同学手里拿着长为3和2的两根木棍,想要找一根木棍,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可以为(C)A.1 m,3 m,5 m B.1 m,2 m,3 mC.2 m,3 m,4 m D.3 m,4 m,5 mA.1种B.2种C.3种D.4种1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均为正整数.若其中仅有一条边长为5,且它不是最短边,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D)A.4 B.614.在平坦的草地上有A,B,C三个小球,若已知A球和B球相距3米,A球和C球相距1米,则B球和C球的距离d的范围为2米~4米.15.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且周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可以是答案不唯一,如:3,5或7(只填一个符合条件的即可).16.△ABC的三边a,b,c满足(3-a)2+|7-b|=0,且c为偶数,则c=6或8.17.一木工师傅有两根长分别为80 cm,150 cm的木条,要找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现有70 cm,105 cm,200 cm,300 cm长的四根木条,他可以选择长为105__cm或200__cm的木条.18.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为互不相等的整数,且有两边长分别为7和9,另一边长为偶数,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6个.19.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1)化简:|a-b-c|+|b-c-a|+|c-a-b|;(2)在(1)的条件下,若a=5,b=4,c=3,求这个式子的值.解:(1)因为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a-b-c<0,b-c-a<0,c-a-b<0.所以原式=-a+b+c-b+c+a-c+a+b=a+b+c.(2)当a=5,b=4,c=3时,原式=5+4+3=12.03综合题20.湖边上有A,B两个村庄(如图),从A到B有两条路可走,即A→P→B和A→Q→B.试判别哪条路更短,并说明理由.解:A→Q→B更短.理由:延长AQ交BP于点E.在△APE中,AP+PE>AQ+QE,在△BEQ中,QE+BE>BQ,所以AP+PE+QE+BE>AQ+QE+BQ,即AP+PB>AQ+BQ.所以路线A→Q→B更短.。

《0》(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0》(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0》(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理解“0”的意义,掌握“0”的读写方法。

2. 能够运用“0”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0”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0”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3. 相关练习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名称。

2. 引入“0”的概念,让学生了解“0”的意义。

3. 教师示范“0”的读写方法,并让学生跟读。

二、探究“0”的读写方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0”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0”的形状。

2. 教师讲解“0”的读写方法,并让学生跟读。

3. 学生分组练习“0”的读写,教师巡回指导。

三、探究“0”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运用“0”进行计算。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0”在数学运算中的规律。

3. 教师讲解“0”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数学练习册》第1页。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0”。

2. 学生能够运用“0”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互动良好。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良好。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0”的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5.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补充和说明:动手操作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0的认识》教学设计

特殊教育《0的认识》教学设计

“0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里的“0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情感目标: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0”,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在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

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方法:1、让学生回顾已学习过的知识2、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思考3、活跃课堂气氛,和同学互动。

教具学具准备:一把长米尺。

数字卡片,一张白纸,课件,田字格本,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你们都那些数字?(1,2,3,4,5,6,7,8,9,10)我们一起来数一遍。

(学生齐读1,2,3,4,5,6,7,8,9,10)2、,你们都会数这些数字了,现在我们用这些数字来做个猜数字的游戏,好吗?拿出一个盒子,里面装有两个桃子,“同学们来猜一猜里面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接着把桃子拿出来,再让同学猜一猜盒子里有几个桃子?在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后,板书“0”和“没有”,并要求孩子读出: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表示一个也没有。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都猜对了,你们还知道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板书(0的认识)二.学习新知识1、揭示“0”的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导学案教学内容本课为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乘法中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规律,掌握乘法运算中0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准确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并能准确进行笔算乘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准确的笔算乘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展示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规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规律,并尝试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笔算乘法。

4.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更多实例,讲解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并强调注意事项。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的掌握程度。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包括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注意事项以及典型例题。

同时,板书应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

2. 拓展练习:完成课后拓展题,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3.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完成一道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认识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认识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认识零》教学设计
介绍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并掌握数字“零”。

通过多种互动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零的概念、认识零的写法,并能运用零做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
- 认识数字“零”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零的概念和特殊性质;
- 能够运用零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
1. 零的写法和认知;
2. 零在加法和减法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
教师可用不同的教具,如数字卡片、计数棒等,向学生展示数字“零”。

帮助学生观察、认知并正确书写数字“零”。

步骤二:认识零的特殊性质
教师通过故事、图片或实物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零在数学中的特殊性质。

例如,零与任何数相加得到该数本身,零减去任何数等于零等。

步骤三:运用零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或数字卡片,让学生亲身体验零在加法和减法中的作用。

例如,通过让学生模拟购物结账、分糖果等活动,让他们运用零做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或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零的认识和运用。

例如,让学生互相出题测试对方的加减法能力,或者完成一些与零相关的练题。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地认识和书写数字“零”;
2. 教师评估学生在运用零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的能力;
3. 可以设计简单的测验或回答问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零的理解程度。

参考资料
- 《小学数学教程》一年级上册
- 范例教案:认识数字“零”。

《同类项》 导学案

《同类项》 导学案

《同类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二、学习重点1、同类项的概念。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学习难点1、准确识别同类项。

2、正确合并同类项。

四、知识回顾1、用字母表示数:比如,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a ,则它的周长为 4a 。

2、代数式:由数和字母用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五、新课导入在代数式的运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式子:5x + 3x , 8y²3y²。

它们看起来有些复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其中的规律,就可以让运算变得简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一类式子相关的知识——同类项。

六、探究同类项的概念1、观察下列代数式:8x²y , mn², 5a , 3x²y , 7mn²,-9a , 0 , 04mn², 1/2x²y思考:这些代数式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1)所含字母有何特点?(2)相同字母的指数有何特点?3、归纳总结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例如: 8x²y 与 3x²y 是同类项, mn²、 7mn²与 04mn²是同类项,5a 与-9a 是同类项, 0 是常数项,与其他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强调:同类项的两个“相同”: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4、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并说明理由。

(1) 2a²b 与 2ab²(2) 3xy 与-1/2yx(3)-21 与 3/4(4) 2a 与 2ab七、合并同类项1、观察式子: 8x²y + 3x²y =( 8 + 3 ) x²y = 11x²y思考:这个运算过程依据是什么?2、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教案、导学案与同步练习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教案、导学案与同步练习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5.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教案【教材分析】本章通过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函数模型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能初步运用函数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1.了解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与图象交点三者之间的联系.2.会借助零点存在性定理判断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3.能借助函数单调性及图象判断零点个数. 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函数零点的概念;2.逻辑推理:借助图像判断零点个数;3.数学运算:求函数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4.数学建模:通过由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一般的思想总结函数零点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反思】重点:零点的概念,及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难点:零点的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①方程的解为,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个交点,坐标为.②方程的解为,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个交点,坐标为.2230x x --=223y x x =--2210x x -+=221y x x =-+③方程的解为,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个交点,坐标为.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相应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你能将结论进一步推广到吗?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 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42-143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函数零点的定义是什么?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要具备哪两个条件?3.方程的根、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函数的零点三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 1.函数的零点对于函数y =f (x ),把使f (x )=0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 [点睛] 函数的零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实数,当自变量取该值时,其函数值等于零.2.方程、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方程f (x )=0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 (a )·f (b )<0.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f (c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 (x )=0的根.[点睛] 定理要求具备两条:①函数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②f (a )·f (b )<0.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 题型一求函数的零点2230x x -+=223y x x =-+20(0)ax bx c a ++=≠20(0)y ax bx c a =++=≠()y f x =例1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存在零点,如果存在,请求出. (1)f (x )=x +3x;(2)f (x )=x 2+2x +4; (3)f (x )=2x -3;(4)f (x )=1-log 3x .【答案】(1)-3(2)不存在(3)log 23(4)3.【解析】(1)令x +3x =0,解得x =-3,所以函数f (x )=x +3x 的零点是-3.(2)令x 2+2x +4=0,由于Δ=22-4×1×4=-12<0, 所以方程x 2+2x +4=0无实数根,所以函数f (x )=x 2+2x +4不存在零点. (3)令2x -3=0,解得x =log 23. 所以函数f (x )=2x -3的零点是log 23. (4)令1-log 3x =0,解得x =3, 所以函数f (x )=1-log 3x 的零点是3. 解题技巧:(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的零点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代数法,令f(x)=0,通过求方程f(x)=0的根求得函数的零点;二是几何法,画出函数y=f(x)的图象,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函数的零点.跟踪训练一1.已知函数f (x )=⎩⎨⎧2x-1,x ≤1,1+log 2x ,x >1,则函数f (x )的零点为( )A.12,0 B .-2,0 C.12 D .0 【答案】D【解析】当x ≤1时,令2x -1=0,得x =0.当x >1时,令1+log 2x =0,得x =12,此时无解.综上所述,函数零点为0.题型二判断函数零点所在区间例2函数f (x )=ln x -2x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A.(1,2) B.(2,3) C.(3,4) D.(e,+∞)【答案】B【解析】∵f(1)=-2<0,f(2)=ln2-1<0,∴在(1,2)内f(x)无零点,A错;又f(3)=ln3-23>0,∴f(2)·f(3)<0,∴f(x)在(2,3)内有零点.解题技巧:(判断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3个步骤)(1)代入:将区间端点值代入函数求出函数的值.(2)判断:把所得的函数值相乘,并进行符号判断.(3)结论:若符号为正且函数在该区间内是单调函数,则在该区间内无零点,若符号为负且函数连续,则在该区间内至少有一个零点.跟踪训练二1.若函数f(x)=x+ax(a∈R)在区间(1,2)上有零点,则a的值可能是( )A.-2 B.0 C.1 D.3 【答案】A【解析】f(x)=x+ax(a∈R)的图象在(1,2)上是连续不断的,逐个选项代入验证,当a=-2时,f(1)=1-2=-1<0,f(2)=2-1=1>0.故f(x)在区间(1,2)上有零点,同理,其他选项不符合,选A.题型三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例3判断函数f(x)=ln x+x2-3的零点的个数.【答案】有一个零点【解析】[法一图象法]函数对应的方程为ln x+x2-3=0,所以原函数零点的个数即为函数y=ln x与y=3-x2的图象交点个数.在同一坐标系下,作出两函数的图象(如图).由图象知,函数y=3-x2与y=ln x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从而ln x+x2-3=0有一个根,即函数y=ln x+x2-3有一个零点.[法二 判定定理法]由于f (1)=ln1+12-3=-2<0,f (2)=ln2+22-3=ln2+1>0,∴f (1)·f (2)<0,又f (x )=ln x +x 2-3的图象在(1,2)上是不间断的,所以f (x )在(1,2)上必有零点,又f (x )在(0,+∞)上是递增的,所以零点只有一个. 解题技巧:(判断函数存在零点的3种方法)(1)方程法:若方程f (x )=0的解可求或能判断解的个数,可通过方程的解来判断函数是否存在零点或判断零点的个数.(2)图象法:由f (x )=g (x )-h (x )=0,得g (x )=h (x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y 1=g (x )和y 2=h (x )的图象,根据两个图象交点的个数来判定函数零点的个数.(3)定理法:函数y =f (x )的图象在区间[a ,b ]上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由f (a )·f (b )<0即可判断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是单调函数,则函数f (x )在区间(a ,b )内只有一个零点.跟踪训练三1.函数f (x )=⎩⎨⎧4x -4,x ≤1,x 2-4x +3,x >1的图象和函数g (x )=log 2x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是________.【答案】3【解析】作出g (x )与f (x )的图象如图,由图知f (x )与g (x )有3个交点.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课本155页2、3、7、11.【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通过图像进一步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从而解决本节课的三种题型.《4.5.1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与图象交点三者之间的联系.2.会借助零点存在性定理判断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3.能借助函数单调性及图象判断零点个数.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函数零点的概念;2.逻辑推理:借助图像判断零点个数;3.数学运算:求函数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4.数学建模:通过由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一般的思想总结函数零点概念.【重点与难点】重点:零点的概念,及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难点:零点的概念的形成.【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入阅读课本142-143页,填写。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说课稿一、《0》教材内容概述《0》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数字0的概念和用法。

在幼儿园开始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字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没有”、“零个”之意。

通过《0》这个教材,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字0在数学中的作用,并学会使用数字0进行计数和简单的运算。

二、《0》课本特点•生动有趣:《0》教材设计生动有趣,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入数字0的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符合幼儿认知特点:教材内容贴近幼儿认知特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数字0,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注重实践操作:教材设计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绘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0》教材教学目标•理解数字0的概念:通过教材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数字0代表“没有”、“零个”的意义。

•掌握使用数字0进行计数:学生能够运用数字0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数量比较,理解0的特殊性质。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水平。

四、《0》教学策略1.情境体验法: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和场景让学生体验数字0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2.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示范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进行示范演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字0。

五、《0》教学内容安排1.第一课:认识数字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字0的概念。

2.第二课:使用数字0计数: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数字0进行计数和数量比较。

3.第三课:数字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了解数字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0》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0》这样的基础课程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说课稿,相信大家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0》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

《实数系》 导学案

《实数系》 导学案

《实数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实数的概念,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掌握实数的分类方法。

3、了解实数的性质,如稠密性、完备性等。

4、能够进行实数的运算,并理解运算的规律。

二、学习重点1、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2、实数的运算及运算规律。

三、学习难点1、对无理数的理解和认识。

2、实数完备性的理解和应用。

四、知识链接1、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 1 的分数。

有理数的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满足一定的规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2、思考数的扩充历史。

从自然数到整数,再到有理数,数的范围不断扩充,是为了满足实际生活和数学研究的需要。

五、学习过程(一)实数的概念1、有理数定义:能够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整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例如:2,-3,05(即 1/2),0333(1/3)等。

2、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π(圆周率),√2(根号 2)等。

3、实数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二)实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有理数:整数和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按性质分类正实数:大于 0 的实数,包括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实数。

负实数:小于 0 的实数,包括负有理数和负无理数。

(三)实数的性质1、稠密性实数在数轴上是密密麻麻分布的,任意两个实数之间都存在无数个实数。

2、完备性实数能够完备地描述数轴上的所有点,不存在“空隙”。

(四)实数的运算1、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 0 相乘,都得 0。

4、除法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0 除以任何一个不为 0 的数,都得 0。

《被除数为 0 的除法》 导学案

《被除数为 0 的除法》 导学案

《被除数为 0 的除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被除数为 0 的除法的意义。

2、掌握被除数为 0 的除法的运算规则。

3、能够运用被除数为 0 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被除数为 0 时除法的含义。

(2)明确被除数为 0 的除法运算结果。

2、难点(1)区分被除数为 0 和除数为 0 的不同情况。

(2)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被除数为 0 的除法规则。

三、知识回顾1、复习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举例说明一般的除法运算,如 12 ÷ 3 = 4,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 4。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除法的知识,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特殊的情况——被除数为 0 的除法。

想象一下,如果要把 0 个东西平均分给一些人,会是什么结果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五、知识讲解1、 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1)我们先来看 0 ÷ 5 这个式子。

因为除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而0 表示没有东西,把没有东西平均分成5 份,每份当然还是 0 。

所以 0 ÷ 5 = 0 。

(2)同样的道理,0 ÷ 8 = 0 ,0 ÷ 100 = 0 。

(3)总结规律: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商都是 0 。

2、任何数除以 0(1)思考 5 ÷ 0 这个式子。

如果按照除法的意义,是要把 5 平均分成 0 份,但是 0 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法进行这样的平均分。

(2)再看 10 ÷ 0 ,20 ÷ 0 ,都是无法得出有意义的结果的。

(3)得出结论:0 不能做除数,任何数除以 0 都没有意义。

六、例题讲解例 1:计算 0 ÷ 25 ,0 ÷ 78 。

解:0 ÷ 25 = 0 ,0 ÷ 78 = 0 。

例 2:判断对错:8 ÷ 0 = 0 ()解:因为 0 不能做除数,所以 8 ÷ 0 这个式子是错误的。

《小数的实际应用》 导学案

《小数的实际应用》 导学案

《小数的实际应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能够运用小数进行购物、测量、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小数在不同情境中的读写和转换。

(2)熟练运用小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1)理解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准确选取合适的运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近似处理。

三、知识链接1、小数的概念: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数。

比如去超市购物,商品的价格通常是用小数来表示的;测量身高、体重时,也会用到小数。

那么,小数在这些实际场景中到底是如何应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自主探究1、小数的读写(1)观察以下小数:35 、 08 、 126 ,试着读一读。

(2)写出下列小数:五点四、零点七、十八点三。

2、小数与分数的转换(1)将分数\(\frac{3}{10}\)、\(\frac{7}{100}\)、\(\frac{25}{1000}\)转换为小数。

(2)把 06 、 008 、 0025 转换成分数。

3、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35 + 28 、 56 32 。

(2)解决问题:小明买了一支铅笔 15 元,一块橡皮 08 元,一共花了多少钱?4、小数的乘法(1)计算:25 × 3 、 04 × 06 。

(2)应用:一张桌子的长是 12 米,宽是 08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小数的除法(1)计算:63 ÷ 3 、 15 ÷ 05 。

(2)实际问题:妈妈买了 5 千克苹果,花了 125 元,每千克苹果多少钱?(三)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在购物中如何比较商品价格的高低。

学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导学案精品1人教数学四上(最新)

学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导学案精品1人教数学四上(最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预习指南: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学会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简便计算方法、积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1.口算12×10=6×50=24×50=125×8=2.笔算。

240×3=105×3=208×2=209×4=3.教材第48页例2。

(1)计算160×30。

①口算方法: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我们可以采用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即16×3=48,再在结果的末尾添上( ),所以160×30=4800。

②笔算方法:(2)计算106×30。

①口算方法:因为106×3=318,所以106×30=3180。

②笔算方法:(3)有关0的计算:①0乘任何数都等于0。

①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 )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

②当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时,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 )的数,包括0都要乘。

4.竖式计算。

220×40 106×60 360×25 508×205.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每日口算30×120=150×30=450×20=30×220=150×40= 206×20=103×30=305×20=102×50=120×40=参考答案1.120 300 1200 10002.240×3=720105×3=315208×2=416209×4=8363.(1)①2个0 (3)①几几②每一位上4.8800 6360 9000 101605.350×20=7000(千克) 7000千克=7吨7>5答:不够这头大象吃20天。

幼儿园o备课教案

幼儿园o备课教案

幼儿园o备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为“认识数字0”。

二、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知道其代表的含义。

•拓展目标:学生能够用简单方法学习认识其他数字。

三、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认识数字0,知道其含义。

•能够听写出数字0的读音。

四、教学难点
•鉴别0与其他数字的区别。

•快速识别0,避免漏读或错读。

五、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数字卡片。

•游戏道具。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通过唱儿歌《1,2拍拍又跳跳》来带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数字有初步认知。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字0的意义。

2.正式教学
–通过PPT介绍数字0的概念,并写出数字0的书写方式。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出数字0的音标,并进行听写。

3.游戏环节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找出数字0的卡片并拍手。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谁先找出最多的数字0卡片,哪个组就获得胜利。

4.综合应用
–让学生在售货台进行购物,教师出示各个物品的价格,让学生将各类物品的价格累加,找出总价并用数字0表示。

5.课堂小结
–让学生口头回答数字0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七、教学后记
本次教学着重让学生认识数字0,知道其基本含义,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
学生快速掌握数字0的读音及书写方式。

同时,让学生通过游戏和综合应用场景,提高了他们的数字识别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与练习
总结与反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生: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4=2-2=5-5=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苟堂镇小刘寨小学导学案
课 题
0
课型
新受
案序
时间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30页
学习目标
1.动手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0的含义。
总课时
学 法 指 导
总结、补充、创新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