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FH到磺达肝癸钠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培训学习资料-ACS的抗凝治疗-2022年学习资料

培训学习资料-ACS的抗凝治疗-2022年学习资料

低分子肝素的特点-X分子量大约是普通肝素的三分之一-X抗因子Xa/la活性比例约为3:1-【蛋白结合和灭活 少-X生物利用度提高(90%以上-X半衰期延长3-4h
低分子肝素的优点-X皮下用药效果好-X抗凝活性具有可预测性-X常规应用无须实验室监测-X不易受血小板第4因 灭活-X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减小,出血潜在风险降低-【对与血小板结合的因子Xa灭活能力增强-x节省费用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2:1-4:1-抗Xa:Ⅱa活性比值-1:1-长-血浆半衰期-短-固定-清除率-不固 -高-生物利用度-无需-需aPTT监测-需要-对PF4的敏感性-对血小板抑制作用-高大-AT-Hep-An man 1998
ESSENCE研究:依诺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14天时显现其优势,30天显-著降低终点事件。-14天,30天 事件累计:死亡,心梗或复发心绞痛-25-p=0.016-20-p=0.019-RRR:150%-162%012-141618-2022-2426-2830-入组后天数-Cohen M,et al.N Engl Med 1997;337:447-52
新型抗凝药物-X2007ACC/AHA指南中,引入了新型抗凝药物:-磺达肝癸钠--比伐卢定
磺达肝癸钠:第一个Xa因子抑制剂-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抗凝血酶-AT-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块urpie AGG et al NEng/JMed.2001,344 :619.
磺达肝葵纳的药代动力学-【不与非特异的蛋白质结合-x绝对生物利用度-100%-x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无剂量 赖性-x用药后2小时达到峰浓度(Cmax-X迅速起效:皮下静脉给药后25分钟达到Cmax/2-X消除半减期 15小时-【个体间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异很小-x分布容积与血容量相近-X没有在体内代谢的证据-x几乎全部以原 从尿中排出

从UFH到磺达肝癸钠

从UFH到磺达肝癸钠

HR: 0.86 95% CI: 0.77-0.96 p=0.008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磺达肝癸钠: 9.7% (585 事件) UFH 或 空白对照: 11.2% (677 事件)
The OASIS-6 Trial Group. JAMA 2006;295:1519-30
肝素的首次临床应用
1938, Dr. Wright first treated a patient of
thrombophlebitis with an experimental natural anticoagulant called heparin, isolated from animal organs. The condition of
5.
在接受PCI的患者中以及其它各亚组患者中,所观察到的结果与上述结
果一致
OASIS-6试验设计: 随机, 双盲,双模拟
12,000 STEMI 患者 < 症状出现12 h 以内
入选: ST 2 mm 胸前导联 或 1 mm 肢体导联 排除: 抗凝禁忌, INR>1.8, 妊娠, ICH<12 mo.
Dr. Wright's patient improved in two weeks.
肝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历程
1968-73 1976 1976 肝素通过AT发挥作用 (肝素纯化 凝血瀑布) 肝素只有部分与AT结合(30-50%) 抗IIa活性与肝素分子长度有关 抗Xa活性与肝素分子长度无关 1976 1981-82 低分子量肝素发明 特殊的戊糖序列是肝素与 AT的结合位点
低分子肝素
低 90% 弱 弱 0.1% 非常规

选择性因子Xa抑制剂磺达肝癸钠课件

选择性因子Xa抑制剂磺达肝癸钠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磺达肝癸钠Leabharlann 1. 蛋白、内皮细胞、巨噬细胞



2. 生物利用度(SC)
15-30%
90%
100%
3. 激活血小板



4. 血小板4因子中和



5.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1%
0.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作用机制
1.第一个人工合成的Xa因子选择性抑制 剂,化学合成,不含来源于动物的成 分
2.以1:1的比例与抗凝血酶(AT)上的 戊糖结构结合而抑制因子Xa,但这种 结合是可逆的,磺达肝癸钠活化一个 分子的AT后,以原型释放并结合其他 的AT分子。磺达肝癸钠与AT结合后, 使AT抑制因子Xa的速率增加约300倍
磺达肝癸钠 Fondaparinux Na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 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 组临床综合征 ACS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据 统计,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 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 梗死。近十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 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
治疗VTE
治疗DVT和PE REMBRANDT MATISSE-DVT MATISSE-PE
治疗ACS
治疗NSTEMI和STEMI PENTALYSE PENTUA ASPIRE OASIS 5 OASIS 6
OASIS5 研究设计:随机、双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是临床上常见的三种胃肠外抗凝药,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性疾病,也可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

那么,这三种抗凝药究竟有何区别呢?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三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来源不同1、UFHUFH是从猪肠粘膜或牛肺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抗凝血物质,是一种混合物,分子量范围为1200~40000KD。

2、LMWHLMWH是普通肝素裂解后的活性部分小分子片断。

LMWH也是一种混合物,分子量范围为3000~8000KD。

3、磺达肝癸钠磺达肝癸钠是纯化学合成的戊聚糖甲基衍生物(肝素、低分子肝素的活性片段),分子量1728KD。

二、抗凝机理不同抗凝血酶Ⅲ(AT),是血浆中一种抗凝血酶,可通过抑制活化的凝血因子Ⅷa、IX、X、XI及XII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出凝血平衡,其作用约占抗凝系统总活性的70%。

UFH、LMWH、磺达肝癸钠与抗凝血酶Ⅲ(AT)结合后,增加抗凝血酶Ⅲ(AT)与凝血因子Ⅹa的亲和力,发挥抗凝血因子Ⅹa作用。

但是,分子量较大的肝素(分子量>5400KD),能与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Ⅱa同时结合,发挥抗凝血因子Ⅱa作用,而磺达肝癸钠只有抗Xa因子活性。

另外,肝素也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而发挥抗血栓作用。

三、临床应用不同UFH、LMWH、磺达肝癸钠,均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栓塞和肺动脉栓塞,并用于不稳定性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

UFH和LMWH,还可用于支架置入(PCI)或冠状动脉球囊形成术预防血栓。

但是,磺达肝癸钠不能单独用于这种置入治疗,因为磺达肝癸钠可增加导管内血栓风险。

四、药代动力学不同UFH、LMWH、磺达肝癸钠均为皮下注射给药。

UFH的生物利用度仅为30%;LMWH、磺达肝癸钠皮下注射,吸收均匀,生物利用度≥90%。

[医学]磺达肝葵钠解读

[医学]磺达肝葵钠解读
(1B)
2.1Prevention of VTE in Orthopedic Surgery Patients
In acute PE patients, when use a thrombolytic agentIn acute PE patients,
when use a throHmipboflryaticctaugreensturgery (HFS)
LMWH (2B)
seFrioanldimapaagriinnguoxf(th2eC) Over UFH
LMWH Once daily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same dose (2C)
总结
预防深静脉血栓: 内科急重症+骨科手术 非骨科手术,若LDUH与LMWH禁忌,可选用
LMWH (2B)
seFrioanl idmaapgairnignoufxt(h2eC)
Over UFH
LMWH Once daily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same dose (2C)
3.3.1/3.3.2选择抗凝疗法作为长期治疗
DVT of the leg no cancer
Prevention of VTE in Hospitalized Acutely Ill Medical Patients
acutely ill hospitalized medical patients
initial treatment with parenteral anticoagulation (1B)
LMWH LDUH 建议联用机械预防 (ES或IPC) 机械预防(IPC)
推荐 级别
1B 2C 2C 2B 2B 2C 2C

《磺达肝癸钠》课件

《磺达肝癸钠》课件

主要成分
磺达肝癸钠由多种活性成分组成,包括...
药理机制
该药物通过...
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适应症 感染性呼吸道疾病 泌尿系统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mg 静脉注射,每日1次,每次400mg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 • 使用时需注意肝功能和肾功能,避免过量使用。 • 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磺达肝癸钠》PPT课件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常用药物,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本课件将介绍其药理机 制、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病例分析、实验研究进展以及结论和未来展望。
药品名称及功效介绍
药品名称
磺达肝癸钠
功效
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主要成分及药理机制
病例分析及临床应用
病例分析
以一位XX患者为例,详细描述了磺达肝癸钠在治疗XXXX疾病中的应用及效果。
临床应用
该药物在临床中被Βιβλιοθήκη 泛应用于XXXX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实验研究进展
1
实验设计
通过动物模型进行实验,评估磺达肝癸钠的药效。
2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磺达肝癸钠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并能改善生物体的症状。
3
实验结论
该实验结果表明磺达肝癸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及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磺达肝癸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该药物,并 进一步探索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磺达肝癸钠的循证和指南推荐科室会课件

磺达肝癸钠的循证和指南推荐科室会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OASIS 8 研究设计
拟72小时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PCI
双盲
PCI术中辅加治疗
符合以下至少两项: • 年龄>60 • 生物标记物升高 • ECG 改变
由于临床病情不稳定,需要紧 急冠脉造影(<120 min)的不纳 入。
登记 *ACT 监控符合当前指南
JAMA.2010;304(12):E1-E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基线特征
年龄 (岁) 男 (%) 糖尿病 (%) ECG 改变 (%) 肌钙蛋白 I 或 T的升高 (%)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 GP IIb/IIIa 的应用(%) 股动脉穿刺(%) 支架放置(%)
PCI术前未抗凝,n=151 普通肝素,n=177 依诺肝素;n=270 磺达肝癸钠,n=299
Francois Schiele,et al.Circulation. 2009;120:S951-S952. 事件包括(死亡,再梗,脑卒中,严重出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术前使用磺达肝癸钠,安全有效
/eslides/view
Francois Schiele,et al.Circulation. 2009;120:S951-S95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磺达肝癸钠(2.5 mg/d皮下注射)被推荐在抗凝方面具 有最佳的疗效-安全性(I级推荐,A类证据) 当没有磺达肝癸钠时,推荐给予依诺肝素(1 mg/kg, 每天两次)(I级推荐,B类证据)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之间的区别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之间的区别

一、抗凝作用不同
• 1.肝素类药物的抗凝机制
一、抗凝作用不同
• 肝素类药物的抗凝机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抗凝作用不同
• 肝素类药物的抗凝机制 • 分子量<5400KD的肝素:分子链短,仅能与抗凝血 酶结合,只具有抗凝血因子Ⅹa作用。 • 分子量>5400KD的肝素:分子链长,能同时与抗凝 血酶、凝血酶结合,既具有抗凝血因子Ⅹa作用,也 具有抗凝血酶作用。
四、适应症不同
• 凝血酶(凝血因子Ⅱa)在心肌梗死(STEMI)血栓形 成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 普通肝素对凝血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够快速、有 效地阻断凝血瀑布,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因此普通肝素 是STEMI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最关 键的基础性治疗。
四、适应症不同
• 鉴于其他低分子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围术期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不足,不能替代依诺肝素。
二、药代动力学不同
• 注意事项: • 与华法林相反肝素不能透过胎盘,不会引起胎儿畸形。 • 鱼精蛋白只能与分子量较大的普通肝素结合。 • 鱼精蛋白可完全消除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1mg硫酸 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可部分消除低分子肝 素的抗凝作用,对磺达肝素的抗凝作用无影响。
三、副作用不同
三、副作用不同
• 1.血小板减少症 • 普通肝素可引起致命的血小板减少症,应进行血小板 计数监控。 • 虽然低分子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 也应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控。 • 磺达肝素罕见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三、副作用不同
• 2.出血风险 • 分子量越小出血风险越低。使用普通肝素时,需要监 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之间的区别

从UFH到磺达肝癸钠

从UFH到磺达肝癸钠
从普通肝素到磺达肝癸钠
—— 安卓®产品介绍
普通肝素的发现 (1916)
1916年,年轻的医学生J McLean在试图鉴别促凝物 质时发现了一种抗凝物质 。
他的导师W.H.Howell起初怀疑最终确认了学生的 新发现——一种可以阻止猫血体外凝固的物质。
W.H.Howell随后从犬肝脏中萃取该物质并将其命 名为Heparin(希腊语中肝脏的意思)。
Moscucci et al. Eur Heart J 2003;24:1815-23
NSTEMI患者出血与30天的存活率下降有关
N=26,452 ACS患者来自GUSTO IIb, PURSUIT和PARAGON A&B研究
% Death Adjusted HR
1.00
(95% CI)
2.9% 1.0
化合物
只作用于Xa 无 无
磺达肝癸钠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特异性抑制Xa因子,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与 血小板无相互作用。
因此磺达肝癸钠药代动力学更具有可预见性,抗凝 作用更容易掌控。
安卓®的应用历史
1982:戊糖被首次化学合成 (Toulouse, France) 1988: 获得化合物专利(专利号:EP0084999B1) 2001: 安卓®被批准用于骨科大手术后的VTE预防 2004: 安卓®被批准用于VTE的治疗 2005: 安卓®被批准用于腹部手术VTE的预防 2006: 安卓®被批准用于内科病人的VTE预防 2007: 安卓®被批准用于ACS 2008: 安卓®在中国上市
P值 <0.0001 <0.0001 <0.0001 0.0004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普通肝素或戊聚糖fondaparinuxsodium磺达肝癸钠PPT文档共61页

普通肝素或戊聚糖fondaparinuxsodium磺达肝癸钠PPT文档共61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odium磺达肝癸钠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磺达肝癸钠的循证与指南推荐科室会 PPT课件

磺达肝癸钠的循证与指南推荐科室会 PPT课件

11
大出血
0.02 0.04 0.06 0.08 0.10
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固定剂量的磺达肝癸钠 出血风险小于调整剂量的依诺肝素
依诺肝素
(依照肾功能调整剂量)
磺达肝癸钠
(所有患者均为2.5mgQD)
40
60
80
100
120
140
•磺达肝癸钠对肌酐清除率 <20mL/min患者禁用
GFR mL/min/1.73 m2
8
磺达肝癸钠(2.5 mg/d皮下注射)被推荐在抗凝方面 具有最佳的疗效-安全性(I级推荐,A类证据) 当没有磺达肝癸钠时,推荐给予依诺肝素(1 mg/kg ,每天两次)(I级推荐,B类证据)
9/13/2019
9
磺达肝癸钠的循证依据-OASIS 5
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在NSTEACS 的随机对照试验(n=20,078) ,显示了 磺达肝癸钠在心血管相关的死亡、心梗、顽固性心肌缺血事件中的非劣性
标准剂量UFH N=1002
低剂量UFH N=1024
27 (16-42)
28 (17-43)
4:07 (2:43-14:20) 4:26 (2:45-14:44)
3 (2-5) 4 (3-7)
3 (2-5) 4 (3-7)
JAMA.2010;304(12):E1-E11
48 小时的主要终点
标准剂量
3.2% 0.74 0.47-1.18 0.21
可编辑
9/13/2019
18
30 天时次要终点
标准剂量 低剂量
UFH
UFH OR 95% CI
P
(n=1002) (n=1024)
PCI围手术期 大出血, 死 亡, 心梗, 靶血管血运重建 死亡, 心梗, 靶血管血运重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a因子
Xa因子/AT 复合物
特殊的戊糖序列是肝素与AT的结合位点(1982)
COO
o OH
OR
OH
COO OH
OSO3
NHSO3 OH
OSO3 COO
OSO3
OSO3
OR
OH
OH
NHSO3 OH
OSO3
COO OH
OH
COO OH
OH
o
NHSO3 OSO3
NHSO3 OSO3
NHSO3
AT结合所需的最小序列
II
IIa
纤维 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块
不同抗凝药物的分子量分布示意图
安卓
LMWH
UFH
1728
4500 道尔顿
15000 道尔顿
分子量
不同抗凝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UFH
AT
血浆
蛋白
蛋白结合率高
LMWH
AT
血浆
蛋白
蛋白结合率低
磺达肝癸钠
X
AT
血浆
蛋白
蛋白结合率→0
蛋白结合率降低,可以减少抗凝作用的个体差异,使得药代动力学更具可 预测性。*
磺达肝癸钠的临床循证过程
> 50 000 例患者
预防VTE
治疗VTE
治疗ACS
骨科大手术 PENTATHLON PENTATHLON 2000 PENTAMAKS EPHESUS PENTHIFRA PENTHIFRA PLUS
内科患者 ARTEMIS
腹部手术 PEGASUS APOLLO
治疗DVT和PE REMBRANDT MATISSE-DVT MATISSE-PE
从普通肝素到磺达肝癸钠
—— 安卓®产品介绍
普通肝素的发现 (1916)
1916年,年轻的医学生J McLean在试图鉴别促凝物 质时发现了一种抗凝物质 。
他的导师W.H.Howell起初怀疑最终确认了学生的 新发现——一种可以阻止猫血体外凝固的物质。
W.H.Howell随后从犬肝脏中萃取该物质并将其命 名为Heparin(希腊语中肝脏的意思)。
15%
13.7%
↓50%
DVT+PE P<0.001
10% 5%
6.8%
RRR:50%
0% 依诺肝素
Ephesus N = 1817
58.5%
Pentathlon 2000 N = 1584
28.1%
Penthifra N = 1250
61.6%
Pentamaks N = 724
63.1%
总体减少
% odds reduction -100 -80
55.3% -60 -40 -20
P = 0.000000000000000001
1976年由法国CHOAY研究所发明了全球 第一个LMWH(低分子肝素),并在1978 年获得专利,这就是那屈肝素(速碧林)。 LMWH(低分子肝素)的问世堪称抗凝治 疗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并产生深远的影 响。
M. Petitou J.C.Lormeau Jean Choay 1923-1993
切碎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的发明(1976)
McLean 1942年在Coumbus Athletic Club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肝素作用机理的研究 (1968-1973)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X
Xa
II
IIa
肝素通过AT
发挥作用
AT
肝素
(抗凝血酶)
纤维 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块
低分子肝素的发明 (1976)
治疗NSTEMI和STEMI PENTALYSE PENTUA ASPIRE OASIS 5 OASIS 6
III期骨科临床研究 7,344 患者
PENTAMAKS
EPHESUS
PENTATHLON 2000
PENTHIFRA
在所有类型骨科大手术中 安卓®均较依诺肝素有更卓越疗效
安卓® 更优
依诺肝素 更优
* Hirsh J, et al.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Fourth Edition
UFH-LMWH-戊糖(磺达肝癸钠)
混和物 or 化合物 作用靶点
蛋白结合
激活血小板
UFH
混和物 Xa, IIa
高 强
LMWH
混和物 Xa为主,IIa
低 弱
安卓 (磺达肝癸钠)
UFH
LMWH
物理:过滤 化学:解聚 酶学:肝素酶
高亲和力的戊糖结构
肝素作用机理的研究(1976)
肝素的抗IIa活性与肝素分子长度相关, 抗Xa活性与肝素分子长度无关
> 5400 道尔顿
AT
+
Xa因子
IIa因子 (凝血酶)
Xa因子/AT 复合物
IIa因子/AT 复合物
< 5400道尔顿
+
AT
:高亲和力的戊糖结构
增加活性的重要位点
不同抗凝药物的示意图
UFH
LMWH
磺达肝癸钠
高亲和力的戊糖结构
安卓® 作用机理
安卓®与AT 结合作用于Xa因子,可循环利用
抗凝血酶 (AT)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AT
AT
AT Xa
Xa
循环利用
*安卓® 通过与AT 结合而间接抑制Xa因子
Adapted from Turpie AGG et al. N Engl J Med. 2001;344:619.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for 安卓®.
规则区域
不规则区域
规则区域
规则区域
人工合成的戊糖序列——磺达肝癸钠 1988年获得专利,商品名 安卓®(Arixtra®)
O– SO3
O OH
O HO
NHSO3–
COO–
O
OH
O
OH
OSO3– O
OSO3– O
N– HSO3
O COO–
O OH
O– SO3
OSO3– O
OH
OMe
N– HSO3
AT结合的重要位点
0 20 40 60 80 100
对近端DVT的总体减少达57.4% [CI: 72.3 - 35.6]; p = 10-6
Turpie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2: 162: 1833-40
安卓®预防骨科大手术后 DVT/PE疗效优于依诺肝素
荟萃分析 N=7,344
化合物
只作用于Xa 无 无
磺达肝癸钠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特异性抑制Xa因子,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与 血小板无相互作用。
因此磺达肝癸钠药代动力学更具有可预见性,抗凝 作用更容易掌控。
安卓®的应用历史
1982:戊糖被首次化学合成 (Toulouse, France) 1988: 获得化合物专利(专利号:EP0084999B1) 2001: 安卓®被批准用于骨科大手术后的VTE预防 2004: 安卓®被批准用于VTE的治疗 2005: 安卓®被批准用于腹部手术VTE的预防 2006: 安卓®被批准用于内科病人的VTE预防 2007: 安卓®被批准用于ACS 2008: 安卓®在中国上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