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

课题 2.3.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授课人地点时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涵义。

3.掌握n、M、m,N、N A之间的简单换算。

4.通过类比、归纳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M,n,N A等物理量的涵义,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意义。

5.体会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6.体会从生活中找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认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感受宏观、微观结合的思想。

难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宏观/微观物理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关键本节内容的突出特点是概念多而抽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词汇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与头脑中原有的认识如物质的质量、数量等会产生冲突。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者有意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穿插进行,随学随练,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活动师生活动时间分配环节一,新课导入【师】老师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请同学们出谋划策。

一天,马先生带着100桶硬币,捐赠给银行。

聪明的同学们,如果你是银行工作人员,该如何将这笔“巨款”准确高效的存入银行呢?【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

【师】约莫半分钟后,请2~3名同学给出解决方案。

【师】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案,引出今天课程的主要任务——如何将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肉眼看不见、难以称量的微观粒子联系起来?环节二:新课讲授【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向生活找寻答案。

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遇到数目庞大的个体时,该如何准确计数?2min想一想,如果,你去超市购买60只鸡蛋,是一只一只的数方便,还是把鸡蛋“打包”起来,一堆一堆的数方便呢?【生】将小个体打包起来,数集合方便。

【师】我们常常见到“1打,1箱,1盒……”这类的计量方式。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一、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陷入了一种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其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力求挖深讲透,学生总想全盘“接收”,被动记忆,“享受”现成结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机械地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经过个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主动地来建构并获取新的知识。

故此新课程强调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设问题情景“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基础概念,是联系初中高中知识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后续课程学习中经常出现且逐步加深的一个核心概念。

所以,理解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概念显得十分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精神、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了解物质的量、摩尔、阿佛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的涵义。

b、理解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方法:a、经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经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a、这过“摩尔”这一概念建立过程的简单分析。

使学生树立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b、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物质的量”概念在高中化学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是用来计量肉眼看不到,现代称量工具也难以称量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而且易于和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混淆起来,故把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教法分析以主体探究式教学为主,经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欲,在由浅入深层层逼进的类比设问中,将问题引向深入,逐渐形成对“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和宏观的中介的一种物理量的概念认识,然后经过分析讲解,抽象概括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概念,在此理解基础上通过规范性书写练习,例题分析,模仿提高形成能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化学教师的20 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板书)。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展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物质的量的概念、符号及单位来进行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摩尔质量等相关知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这一物理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表征物质的物理量的相关内容,是深化、拓展、完善的过程,同时为下一节课学习气体摩尔体积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对物理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不够深入;知道质量极其单位,但还不知道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处于抽象逻辑思维阶段,但她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因此,为了更好的突破这一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有意识的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同时对于旧知识,多联想、多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高中化学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粒子数及质量之间的换算公式。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学生初步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结合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及物质的量与粒子数及质量之间的换算公式的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从这样靠前的安排,我们不难看出本节内容的对于整个高中化学所起的重要基础作用,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为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提供了新视角,让学生体会到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同时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属于“工具性”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使用,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新考纲对本节内容明确指出“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可以看出新课标已经淡化对物质的量概念本身的掌握,而强调其实际应用,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我将着重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应用。

【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2、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在初中化学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数学中也已经介绍了集合体的概念,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实施提供了可能(2)认知基础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一学生思维具有较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前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稍差,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反复举例说明【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和重难点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B、了解NA的含义,能进行n、N、NA之间简单的化学计算;(2)过程与方法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4、重、难点重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NA的含义,n、N、NA之间的换算;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引入n的概念、NA的含义【过渡语】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二、教法、学法1、说教法【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搭建支架,学生回答问题,构建支架,实现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通过透彻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边讲概念边举例,重点讲解概念的应用,从而突破难点内容2、说学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归纳法、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学习、类比学习法【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教学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通过向学生提出“如何知道一滴水中水分子个数”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提示学生利用“曹冲称象中化整为零”的思想的去解决问题,为后面介绍集合体埋下伏笔,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一个能连接宏观和微观的物理量,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最新文档】山西实验说课-实用word文档 (8页)

【最新文档】山西实验说课-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山西实验说课篇一:山西省实验中学徐少飞说课《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山西省实验中学徐少飞一、教材分析1. 课程标准: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从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物质的量对于学生的两方面的意义:其一,物质的量是化学计量中的核心量,是连接微观量——粒子数目与宏观量——质量、体积的桥梁;其二,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物质的量也是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科思维从定性转向定量的桥梁。

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的概念及关系(2)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与练习,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的简单计算,尝试从定量角度认识物质,初步培养归纳、演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定量研究,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3. 教材的重、难点:重点: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的概念及关系难点:通过理解与练习,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的简单计算,尝试从定量角度认识物质,初步培养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升入高中以后第一节定量化学课。

学生曾经在初中的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中接触过简单的定量思维。

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两种定量含义:微观的粒子数目关系、宏观的质量关系。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还接触过宏观的气体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

但对宏微观之间的联系并没有认知。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定量描述,但缺乏严谨的定量思维,尽管学生在初中物理课中已经学过物理量的基本研究方法,但本节中出现的大量物理量及符号还是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山大。

1篇二:山西教师招聘:浅谈说课山西教师招聘:浅谈说课通过山西教师招聘网可以了解到201X年山西教师招聘最新考试动态,一般山西教师招聘有笔试和面试两个重要环节,笔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面试以试讲、说课等形式考察,山西教师考试网整理了山西教师招聘真题供考生备考学习。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课教案)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课教案)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优质课教案)第一章:物质的量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计量单位——摩尔。

1.2 教学内容(1)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含有多少个微观粒子叫做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的符号:n。

(3)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符号为mol。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物质的量概念。

1.4 教学步骤(1)引入:提问学生什么是物质的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符号及基本单位摩尔。

(3)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摩尔的符号,加深学生对摩尔的认识。

(4)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物质的量概念。

第二章:摩尔的计算2.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摩尔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2.2 教学内容(1)摩尔的计算公式:n(mol)= N(个数)/阿伏伽德罗常数。

(2)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ol。

(3)摩尔与微观粒子的关系:1mol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观粒子。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步骤(1)讲解:讲解摩尔的计算公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

(2)实例:给出实例,让学生运用摩尔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3)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摩尔的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摩尔计算的理解。

(4)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摩尔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摩尔与质量的关系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尔与质量的关系。

(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1)摩尔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

(2)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M(g/mol)= m(g)/ n(mol)。

(3)摩尔质量的应用:通过摩尔质量可以计算物质的量。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尔与质量的关系。

3.4 教学步骤(1)讲解:讲解摩尔质量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优秀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优秀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掌握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等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对化学计算规范化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难点:摩尔质量和有关计算。

【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时内容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而是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属于“工具性”内容,学生在今后几乎每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断频繁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2、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具有高度的知识陌生性,而且很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二、说学情1、通过初中学习,学生很清楚宏观的东西很大,可以用质量,体积等来进行描述;也很清楚微观的东西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2、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海很不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额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2)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与微观的完美结合。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简出的引出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接受和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

【过渡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联系六、说教学过程我的总教学流程是:建立集合概念——引出“摩尔”这一单位以及使用范围——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了解微粒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练习。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在屠呦呦发展青 蒿素的知识情景 中弘扬爱国精神; 总结回信,首尾 呼应课后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感谢聆听
重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单位、以物质的量 为中心的转化关系建构。
难点
物质的质量、微观粒子数、物质的 量之间转化关系的建构。
通过师生互动练习方式突破难点
1.教材 2.学情 分析 分析
3.教法与 4.教学与 学法分析 评价目标
5.教学与 评价思路
6.教学 过程
知识储备
学生在初中已初 步接触过分子与 原子的简单知识, 会计算物质的相 对分子质量和原 子质量也具有一 定的认识。
情景化创设“物质的量
评 “和”摩尔质量“的来

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启发学生了解相关
思 知识。
路 诊断并发展对化学知识
发现和认识水平。
自主阅读、闯关游戏, 与小考验,引导学生收 集证据,建立模型。
诊断并发展学生提取信 息,建立思维模型的水 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让学生在写信的体验中 收获,在收获中感悟物 质的量与摩尔质量对科 技、化工等的重要意义。
能力水平
学生已具备一定 的自主学习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和 分析问题能力, 但是缺乏对知识 进行主动探究和 建构的能力。
心理特征
处于青春期的高 中生们思维活跃、 好奇心强,对未 知事物具有强烈 的好奇心,对实 验探究充满兴趣, 但自主学习意识 不强。
1.教材 2.学情 分析 分析
3.教法与 学法分析
拟人化来信引入
4.教学与 评价目标
5.教学与 评价思路
6.教学 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体验式
观察辨析
多媒体教学
归纳总结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性质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掌握摩尔的定义,了解摩尔的历史发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和摩尔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摩尔的定义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3. 摩尔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地位。

4. 物质的量和摩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的定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的换算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基本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的量和摩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重要性。

3. 讲解摩尔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摩尔的由来和意义。

4. 讲解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摩尔的运用方法。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物质的量和摩尔进行科学计算。

6. 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解答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的量和摩尔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和摩尔进行实际计算,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访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其他计量单位,如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

2. 引导学生探究摩尔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物质的传输等。

3. 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量和摩尔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九、教学资源:1. 教材:《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2. 课件:物质的量和摩尔的相关图片、图表、动画等。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设计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课程标准: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从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物质的量对于学生的两方面的意义:其一,物质的量是化学计量中的核心量,是连接微观量——粒子数目与宏观量——质量、体积的桥梁;其二,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物质的量也是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科思维从定性转向定量的桥梁。

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的概念及关系(2)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与练习,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的简单计算,尝试从定量角度认识物质,初步培养归纳、演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定量研究,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3. 教材的重、难点:重点: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的概念及关系难点:通过理解与练习,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的简单计算,尝试从定量角度认识物质,初步培养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升入高中以后第一节定量化学课。

学生曾经在初中的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中接触过简单的定量思维。

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两种定量含义:微观的粒子数目关系、宏观的质量关系。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还接触过宏观的气体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

但对宏微观之间的联系并没有认知。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定量描述,但缺乏严谨的定量思维,尽管学生在初中物理课中已经学过物理量的基本研究方法,但本节中出现的大量物理量及符号还是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山大。

通常的教学中,为了突出物质的量作为宏微观桥梁的作用,往往采用生活中的一些集团计量的例子,如何能测量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如何能测量出一页纸的厚度?进而如何能测量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然而概念已经很抽象难懂,要学生试图使用一些不熟悉的概念去建立桥梁,是否有些操之过急?可否把难点拆分,当学生吃透一个难点之后再切入下一个难点,逐步达到最终的目的呢?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对各种新概念的恐惧,我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说课稿共26页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说课稿共26页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说课 稿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从这样的安排,我们不难看出本节内容的对于整个高中化学所起的重要基础作用,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为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组成提供了新视角;同时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属于“工具性”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使用,所以学习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明确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B、了解NA的含义,能进行n、N、NA之间的换算;C、了解M的概念,知道M、n、m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学会类比推理、过程推理的学习策略(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过渡语】根据新课标要求,本着吃透教材的基础,确立了重、难点3、重、难点重点:n的概念、NA的含义,n、N、NA之间的换算;M的概念,M、n、m之间的关系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引入n的概念、NA的含义,M的概念【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在初中化学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数学中也已经介绍了集合体的概念,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实施提供了可能2、认知基础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一学生思维具有较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前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稍差,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反复举例说明【过渡语】根据学情分析,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搭建支架,学生回答问题,构建支架,实现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通过透彻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边讲概念边举例,来突破难点内容2、说学法归纳法、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学习、类比学习法【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通过向学生提出“如何知道一滴水中水分子个数”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提示学生利用“曹冲称象”“化整为零”的思想的去解决问题,为后面介绍集合体埋下伏笔,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一个能连接宏观和微观的物理量2、理论探究,获得新知(25min)A、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让学生对物质的量形成初步概念(目的: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这个概念中关键字“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内涵和外延作分析(如:粒子:内涵: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外延:物质的量的使用范围是微观而非宏观)(目的:通过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减字也不能添字,不能说成是物质的质量,也不能说成物质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把握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B、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资料卡片,让学生知道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通过对“时间,长度,质量”等学生所熟知的物理量的相互对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量与其摩尔之间其实就是物理量与单位的关系(目的:培养学生类比学习能力)C、继续推进问题“2个为一双,12个为一打,那么究竟多少个粒子为一个集合体合适”,为使用方便,国际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

化学ⅰ人教新资料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

化学ⅰ人教新资料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

化学ⅰ人教新资料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首先我们看说教材,包括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学情分析;目标分析;重、难点。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I〕》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

本课时主要涉及第二节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本课时内容排在第一章,足以可见其重要地位及基础性。

本节不仅承上启下,还贯穿了中学化学的整个教学,甚至还运用于物理学中,表达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学生在今后的使用频率很高,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实验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可见,《新课程标准》淡化了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而着重强调了概念的应用。

2.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的书写、原子个数的初步求解,也熟知宏观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组成,但学生并不明确地知道如何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由于本课时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老师的讲及学生的多练强化记忆。

3.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②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③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解释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②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及适用范围;③灵活运用“N、n、m”之间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②通过了解使用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出现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③培养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和微观的完美结合。

2.3.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宏微结合看本质
问题驱动
四、教学相长
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
有重要功能,已知其分子式为C6H8O6,根据
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mol C6H8O6分子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2)1mol C6H8O6分子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6.02×1023 (3)1mol C6H8O6分子中含有8NA 个氢 (4)1mol C6H8O6分子中含有8NA 个H (5)1mol 石榴的数量为NA 个
3.能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进行简单运算。
二、学科知识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建立以物质 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之间转 化关系的建构
二、学科知识
教学方法
教法
问题驱动式
学法
对比、类比、归纳、 演绎
三、课时价值
建立集合观 念
形成集体意 识
模型认知和 建构能力
课前
四、教学相长
每一组同学发放一个石榴,让组内同学 设计不同方案,数出一个石榴中的石榴 颗粒数目。
方案预测
方案一
剥开石榴,认真数
方案三
剥开、分堆、称重
称重、分成若干份
方案二
四、教学相长
课中
各小组分享方案、上报石 榴籽数目
问题驱动
四、教学相长
石榴数量(个)
1 2 3 ......
物质的量(mol)
1 2 3
......
问题驱动
四、教学相长
3、如果一个石榴的重量为230g, 某同学将该石榴榨汁,所得汁中水含 量约为180g,请结合相关知识,测算 该同学一次食用了多少个水分子? (学生展示测算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本节课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

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

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初步养成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学会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能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并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2)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基于以上三维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计算;这些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对于新课教学,我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
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
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如: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一打纸,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我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并通过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定,以及教学方法的确立,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流程对本节课进行讲授探讨。

为了引出“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我会提出设问:物体运动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会顺势转入:任何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1滴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多少,也应该有相应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科学上称为“物质的量”。

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它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

引出物质的量这一新概念后,我会列出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并提出设问:每种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物质的量”作为一种物理量也应有相应的单位,它的单位是什么?由于“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学生首先想到“个”。

我会引导学生从物质的量的概念着手分析,由于粒子太小、数目多,用“个”作单位,不方便。

顺势我会列举一个例子: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数目如此多,所以用“个”作单位不能简单方便的进行计量。

因此科学上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

从而引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引出摩尔这一概念之后,我会继续提出设问:1摩尔是多少?并引导学生,让学生联想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然后指出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

然后进一步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然后运用实例推导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n=N/N
A
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以及阿伏伽德罗常熟进行讲解之后我会提出设问:1mol不同的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相同,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不是也是相同的呢?学生进行讨论,考虑到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得出其质量是不相同的。

继而我会继续问道: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呢?学生思考片刻后,我就会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符号为M,单位为一般为g/mol(或g·mol 1)。

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然后再给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所讲授的新概念。

本节课的最后,我会在给出几个小题,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所提出的几个抽象名词;并通过简单地计算,更好的理解这些名词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