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本原理知识点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在于以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对企业、单位或个人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检验、核查、评价和论证。
审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
二、审计的种类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组织自设的、审计部门或专门的审计员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三、审计的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及时性。
四、审计的程序审计程序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审计证据、发现问题、评价问题、预防问题、审计报告等。
五、审计中的风险和控制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主要包括:重大错报、严重违规、经济欺诈等。
为了减少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审计准则、审计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组织等。
六、审计的利弊审计的利弊主要包括: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投资者信心等; 但也可能出现审计成本高、审计报告真实性等问题。
七、审计的发展趋势审计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化、专业化、国际化等。
审计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审计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审计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加。
八、审计的职业素养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忠诚、独立、客观、公正、慎重、谨慎等。
九、审计的责任和义务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需担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客户、对受托机构、对社会、对法律等。
十、审计的国际标准国际审计准则是指国际通用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审计准则。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国际审计准则。
十一、审计规范和规定审计规范和规定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的规则和标准。
审计规范和规定包括国家和行业标准等。
十二、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税法、经济管理等。
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审计是指对一个实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进行全面核查和评估的一种法定职责。
审计的目标是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性,为用户提供可信的财务信息。
本文将介绍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一、审计的基本原理1. 客观性原则:审计人员需保持客观和独立的态度,不受任何影响或压力,以公正的眼光进行审计工作。
2. 一致性原则:审计人员需要根据相关的法规、准则和规范进行审计,并确保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审计时保持一致性。
3. 专业判断原则:审计人员需要凭借专业知识、经验和判断力,对审计所涉及的事项做出准确的判断。
4. 保密性原则:审计人员需要保护所收集到的企业信息的机密性,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二、审计的流程1. 筹备阶段: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实体进行初步的沟通,了解企业的背景信息、内部控制的情况以及审计对象的特点,制定审计计划和时间表。
2. 风险评估阶段:审计人员需要评估被审计实体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错误,并确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
3. 审计程序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和时间表,执行各项审计程序,例如核查财务报表中的账目、凭证和相关记录,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进行实地考察等。
4. 审计证据阶段:审计人员收集和分析所得到的审计证据,评估其可靠性和充分性,以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5.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发现,编制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和其他相关信息,将报告提交给被审计实体的管理层和利益相关方。
6. 后续处理阶段:审计人员需要跟踪审计报告的执行情况,并密切关注被审计实体的改进和整改措施,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三、总结审计作为一种法定职责,在金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对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需遵循的原则和要点。
同时,对于被审计实体而言,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和合规机制是确保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关键所在。
审计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于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1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从事审计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审计法、财政法规、经济法规、审计法规及其他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5审计的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的预期目标是审查、确认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6审计的职能对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7审计的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
8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三方关系人审计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或授权)人。
况,并提出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
济责任进行审计。
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或授权)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以审计监督。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其中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一)审计对象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三项: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三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基础知识(浓缩提炼版)
审计基础知识整理审计的概念:审计指专业从业人员经特定的方法和程序,收集相关可靠的证据,依据制定的标准,对受托责任进行客观独立的调查评估,并向有关方面提供报告。
这样做可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改善管理,查弊纠错,确保受托责任的完成。
政府审计:指国家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预算,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督察,对查出的违背经济管理法律法规问题提出纠正意见设计措施防止重蹈覆辙,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赔偿相关损失。
(进行审计工作的是国家的审计机关,目的是查弊纠错,追究责任,防止再犯)强调有效性和效益型。
民间审计:也就是注册会计师审计。
指的是注册会计师根据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出合理保证,并出具报告,以提高或者降低出管理层之外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单位报表的信赖度。
(进行审计工作的是注册会计师或者具有专业职业能力的从业人员,作用是鉴证)内部审计:指单位中的内部审计部门对本单位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提高经营生产管理的效率,确保效益性,同时确保单位内的各项业务活动是合规合法的。
(进行审计工作的是企业内部的人员,因此独立性比较差,目的是促进企业的管理)受托责任:任何个人或者单位接受了来自委托人的资金资源,有具有了保管和运用它们的权利,但同时也应当以委托人满意的方式来使用它们,例如确保这些资金资源的保值增值。
这种以委托人满意方式来使用保管它们的要求,就是一种受托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被更高效益的得到使用,于是就雇佣一些职业经理人来代为管理和经营,所以现在股东和管理层往往不是一个人或者同一群人,也就存在了受托责任。
审计关系:主要有三方,第一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资格的审计人员,他们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提出合理保证或者进行查弊纠错,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关系人是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是受托责任的履行着,他们有责任把股东投入的资产使用管理好。
专业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专业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审计概念与目的1. 审计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审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3. 审计的种类及特点二、审计准则1. 审计准则的体系与类型2. 审计准则的内涵与构成3. 审计准则的遵循与应用三、审计流程与方法1. 审计组织与管理2. 审计调查与评价3. 审计报告与确认四、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素2. 风险评估的内容与程序3. 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五、审计证据与程序1. 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2. 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3. 审计程序与技术应用六、会计报表审计1.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与程序2. 审计财务报表的原则与技巧3. 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与挑战七、非财务信息审计1. 业绩报告的审计与评价2. 信息披露的合规与实证3. 风险管理信息的审计与建议八、专业道德与责任1. 审计师的专业操守与道德规范2. 审计师的独立性与保密义务3. 审计失误的责任与追究九、审计的特殊问题与挑战1. 特殊行业与企业的审计问题2. 跨国公司和全球化审计挑战3. 审计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审计是一种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审查、评价和确认的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使用户能够合理地依赖和利用财务报表。
同时,审计也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
审计准则是指审计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
审计准则的构成包括一般准则、执行准则和报告准则。
审计准则的遵循保证了审计活动的品质和独立性,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审计服务。
审计流程与方法包括审计组织与管理、审计调查与评价、审计报告与确认等环节。
其中,审计调查与评价是审计的核心环节,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审计工作中,需要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评价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风险评估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帮助企业有效防范风险,保障经营安全。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1.审计定义和目的: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系统性的、专业性的评价活动,旨在评估组织、系统、流程、程序或财务报表是否准确、可靠、合规。
2.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的过程。
审计程序包括计划审计、收集证据、评估证据、编制报告等步骤。
3.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抽样误差、证据不充分、内部控制缺陷等。
4.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一份书面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发现、审计建议等。
5.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对组织内部的管理、运营、风险管理等进行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组织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6.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对可能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内部控制是组织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内部监控等。
- 1 -。
《审计学原理》应重点掌握的主要内容为.
《审计学原理》应重点掌握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总论1、对审计涵义的理解2、审计人与审计关系3、审计的基本特征4、审计与会计的关系5、审计的产生与发展6、审计的对象和目的7、审计的职能8、审计的作用与任务第二章审计的分类与方法1、审计的基本分类2、审计的其他分类3、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4、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第三章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1、国家审计机关2、西方国家审计机关3、民间审计组织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5、内部审计机构6、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素质要求7、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8、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1、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2、审计准则的内容3、一般公认审计准则4、我国国家审计准则5、独立审计准则6、审计依据的涵义和种类7、审计依据的特点和运用原则第五章审计程序1、审计程序的涵义和作用2、审计准备阶段3、编制审计计划4、审计实施阶段5、审计终结阶段6、正确处理期后事项、关注或有负债7、后续审计和复审第六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的涵义和特点2、审计证据的分类3、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4、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作用5、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6、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7、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和审核第七章内部控制的评审1、内部控制的涵义和作用2、内部控制的要素3、内部控制的种类4、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判断和评审步骤5、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6、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第八章审计抽样1、审计抽样的涵义和种类2、样本的设计与选取3、属性抽样4、抽样结果的评价第九章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2、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3、审计意见的类型、4、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5、管理建议书第十章电算化系统审计这一章的内容不作要求。
审计知识点背诵(完结
审计知识点背诵(完结
一、审计概述
审计是对组织及其管理系统进行独立、全面、客观的审查,以评估组
织财务报告、会计记账、内部控制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以
及组织绩效的审计。
审计不仅给出合格的评估结果,而且要求改善组织的
运行,提高组织的效率,提高组织的绩效。
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部经营管理人员
对组织财务报告、会计记账、内部控制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以及组织绩效进行审查的行为。
内部审计是预防和控制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修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疏漏,避免由于不良
决策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外部审计是由专业人士或审计机构从独立的立场和权威性的角度,对
组织运行、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及其他重要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以证明
这些记录和文件的真实、准确性。
外部审计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组织内
部操作不规范、失败的问题,保证组织安全可靠运行,保证组织发展的健
康稳定。
二、审计基本原则
审计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可行的会计准则进行。
审计的基本原理
审计的基本原理
审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计独立性原则:审计师必须保持独立的态度和专业精神,避免受到任何形式的影响和干扰,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和公正。
2. 审计业务知识原则:审计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理解和评估被审计实体的风险和财务状况,并对相关事项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判断。
3. 审计证据原则:审计师必须通过收集和分析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来形成对被审计实体财务报表的合理结论。
审计证据应包括独立获得的书面记录、内外部出具的文件和证明等。
4. 审计风险原则:审计师应识别和评估与被审计实体相关的风险,包括重大错报或遗漏的风险,以及由于欺诈等原因导致的虚假陈述的风险。
审计师应据此调整审计程序和资源的分配。
5. 审计报告原则:审计师应在审计结束后,形成一份包含审计结果和意见的审计报告。
该报告应明确说明审计的目的、范围和期间,并陈述审计师对被审计实体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公正的意见。
以上是审计的基本原理,这些原则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和有效性而制定的。
通过遵守和应用这些原则,审计师能够
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审计,并提供有关审计结果的可靠信息。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一、审计概述1.1 什么是审计?1.2 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1.3 审计的主要类型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2.1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责2.2 外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责2.3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异同三、审计流程3.1 审计计划的制定3.2 审计程序的实施3.3 审计调查和取证3.4 审计结果的汇报和分析四、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4.1 相关法律法规4.2 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五、常见审计问题和处理方法5.1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5.2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风险控制5.3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善性5.4 数据的完整性和保护六、现代审计的趋势和挑战6.1 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6.2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6.3 全球化对审计的影响6.4 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挑战七、审计的价值和意义7.1 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建议7.2 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信心7.3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八、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审计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首先,我们介绍了审计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明确了审计的主要类型。
其次,我们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它们的定义、职责以及异同之处。
然后,我们详细解析了审计流程,包括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程序实施、审计调查和取证,以及审计结果的汇报和分析。
接着,我们介绍了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提醒审计师在实践中应遵守相关规定。
在常见审计问题和处理方法一节,我们讨论了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公允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善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保护。
随后,我们对现代审计的趋势和挑战进行了阐述,重点关注了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全球化对审计的影响,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挑战。
最后,我们总结了审计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审计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建议、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信心,以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一、审计概念和定义审计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活动,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为客户提供信心和建议。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认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正,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审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标准,以确保其独立性和专业性。
二、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师在履行职责时需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持独立性,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行业声誉。
关键的审计职业道德包括诚实、保密、独立性、专业判断和尊重客户。
三、审计准则与标准审计准则是审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是审计员应当遵循的标准化要求。
审计标准则是对审计过程中执行操作的规定和限制。
审计准则和标准旨在确保审计过程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过程是按照一定程序与方法对客户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过程。
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证据收集和分析等环节。
审计方法主要包括检查、确认、计算和比较等操作。
五、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员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客户提供的正式书面报告,总结了审计过程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审计报告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达审计意见,向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评价。
六、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旨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过程中要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确定其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保障程度。
七、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员无法准确评估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各种风险因素。
审计员需要了解和评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八、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用于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证据可以是文书形式、口头陈述、计算结果、观察等多种形式,审计员需要依据证据做出判断和评价。
九、审计技能与素质审计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审计员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完成和质量保障。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概念审计是指对财务报表或其他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审计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公司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信誉度、降低经营风险、保障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需的制度。
二、审计的分类1. 财务审计: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做到真实、完整、准确。
2. 经济责任审计:对某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理,督促相关人员真实担当责任。
3. 经济检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初步审核,作为决策参考。
4. 经济检查:对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核实,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审计工作必须以独立、公正、客观的立场进行。
2. 准确性原则:审计结论必须准确、完整,并且符合实际情况。
3. 保密原则:审计工作中获得的信息必须保密,不得泄露。
4. 审计证据原则:审计工作必须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作为依据。
5. 责任原则:审计工作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负责。
四、审计的程序1. 策划阶段:确定审计目标、范围、程序和时间安排等。
2. 风险评估阶段: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审计程序。
3. 审计证据的获取:收集和获取审计证据。
4. 审计证据的评价: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5. 财务报表审核: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确定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6. 终审:对审计工作进行终审,确定审计结论。
五、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4.《中国证券法》5.《企业会计准则》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1. 内部审计:是组织机构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减少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
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或者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负责。
2. 外部审计:指由外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让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审计新人必备知识点总结
审计新人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概念及基本原理1.审计的定义和作用审计是一种以评价和验证为目的的专业活动,旨在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意见。
通过审计,可以有效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公司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做出准确的决策。
2.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专业判断、保密性和审慎性。
审计师必须保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客观的眼光进行审计工作,运用专业判断力评价审计证据,同时要保守审计工作中涉及的机密信息,谨慎对待审计风险。
二、审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1.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工作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等。
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需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勤勉、保密和独立等原则。
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任何利益干扰,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三、审计方法和技能1.审计方法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需要掌握不同的审计方法,包括实质性审计程序和合规性审计程序。
实质性审计程序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检查、核实和评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发现报表错误或欺诈行为。
而合规性审计程序主要关注企业是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2.审计技能审计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审计技能,包括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等。
审计师应当熟练使用审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准确评估企业的风险,有效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撰写清晰准确的审计报告,同时要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客户及团队成员协作完成审计工作。
四、财务报告审计1.财务报告审计程序审计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财务报告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账务分析、财务报表核查等。
这些程序旨在确保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全面评价,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审计意见。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审计基本概念审计是指对单位或者个体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检查、核实、比对、分析,以评价会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专业活动,同时,根据审计结论,评价目标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效果,客观、公正地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
审计的目的是发表审计意见,说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符合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财政部门的财务制度的要求。
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单位自设的审计机构或者职能部门进行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保护企业利益。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出具审计报告,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财务信息。
第二章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和活动,为审计实施提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审计准则主要包括廉洁、独立、客观、真实、保密、审慎、勤勉等原则。
其中,廉洁是指审计师在从事审计活动中,应当恪守职业操守,不受利益干扰,独立是指审计师不受被审计单位、利益相关方或者其他利益主体的影响,客观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以客观的态度,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真实是指审计师应当根据客观事实和证据出具审计报告,保密是指审计师应当保守审计过程中所知悉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资料,审慎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慎重行事,勤勉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认真尽职。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
审计程序是审计过程的核心,它包括了整个审计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各项技术程序和规定。
审计程序是指在客观、独立、客观、真实等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审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依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的审计活动。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础知识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查、检验和核证,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约定俗成的、普遍适用的审计规则和要求,它是审计活动的基本依据。
审计准则包括国际审计准则(ISA)、国家审计准则和行业审计准则等。
3.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查,以保证其真实、准确和完整,从而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
4. 审计的特点审计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保密性和法律效力等特点。
二、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作用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障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和准确,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运营活动和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和实施的包括组织形式、政策制度、管理权限分离等各种控制措施和程序。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大要素。
3.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4. 内部控制的完善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审计程序1. 审计程序的定义审计程序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方法和步骤。
2. 审计程序的内容审计程序包括收集资料和信息、检查证据和原始凭证、进行比对和核实、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结论和发表意见等内容。
3. 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师应结合审计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的全面和准确。
4. 审计程序的总结审计程序的总结是审计工作的收尾工作,审计师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审计报告。
四、审计报告1. 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基本情况、审计意见、审计师的责任、审计师的声明等内容。
注会审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注会审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概述1.审计的定义和目的2.审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3.审计报告的要素和类型4.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二、内部控制1.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标2.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措施3.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和程序4.内部控制意见的表达三、审计准备与计划1.了解被审计单位2.制定审计计划和编制工作程序3.审计风险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评估4.设计对策性程序四、会计核算与审计证据1.会计凭证的形式和特点2.企业会计核算的程序与要求4.审计证据的合规性和充分性5.审计证据的采集和评价方法五、重大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审计1.重大会计估计的确定、评价和披露要求2.重大会计估计的审计程序3.会计政策变更的确定、评价和披露要求4.会计政策变更的审计程序六、关联交易和非货币交易的审计1.关联交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风险评估2.非货币交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风险评估3.相关方披露的评价和审计程序七、程序性审计1.程序性审计的方法和程序2.程序性审计的审计目标和要点3.程序性审计的程序和工作纪律4.程序性审计的材料和报告八、整体性和风险分析1.业务活动的风险评估2.高风险领域和相关风险响应程序3.审计风险和风险响应策略的评价九、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的审计1.资产负债表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2.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审计程序和审计风险评估3.收支表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4.收支表项目的审计程序和审计风险评估十、现金与银行存款的审计1.现金与银行存款的审计程序和风险评估2.现金与银行存款的双管制审计程序3.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期末分析和调节十一、应收和应付账款的审计1.应收账款的审计程序和风险评估2.应收账款的账龄段划分和坏账准备计提3.应收账款的催收、核销和调节4.应付账款的审计程序和风险评估5.应付账款的应付账户调节和往来余额调节总体来说,注会审计基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考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题库和真题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顺利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审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审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审计的定义和目的审计是指专业人士对一个企业、组织或个人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和财务业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供独立、客观的意见,以增加对审计对象的信任度和可靠性。
- 审计的类型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审计部门或委员会进行,其目的是评估和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外部审计由独立的专业审计师或审计事务所进行,其目的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准确和合规。
- 审计程序与步骤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目标和计划所设计的一系列具体操作步骤。
一般来说,审计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确定审计的对象、时间范围和审计目标。
2. 筹备工作:收集和准备审计所需的文件、记录和信息。
3. 风险评估: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和可能的错误或欺诈行为。
4. 审计证据的收集:通过采用观察、访谈、文件审阅等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估与审计对象相关的证据。
5. 审计证据的评价:评价和判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
6. 确定审计调整事项和提出意见:根据审计发现,确定可能存在的财务报表调整事项,并提出审计意见。
- 审计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师需要遵守一系列职业道德要求,包括独立性、保密性、专业行为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利益,确保审计的公正和可靠性。
- 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向审计对象提供的审计结论和意见的正式文件。
一般来说,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方法和依据、审计结论和意见等内容。
审计报告通常采用特定的格式和标准,以确保其准确和易于理解。
以上是审计基础必学的一些知识点,对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审计有趣知识点总结
审计有趣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基本原理1.审计的基本原理是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用到这些基本原理,来判断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和一致。
这些原理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严谨的思维和动脑的能力。
2.审计的基本原理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在购物时会去判断商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等。
而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1.审计的技术方法包括了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
在实际的审计实践中,我们会运用各种技术方法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核实,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风险提示。
2.审计的技术方法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同时,审计的技术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比如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三、审计的实践经验1.审计实践经验包括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组织和审计工作程序等。
在审计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和总结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我们的审计水平和工作效率。
2.审计的实践经验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同时,审计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企业合作,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四、审计的案例分析1.审计的案例分析包括了公司财务报表、公司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案例分析。
在实际审计中,我们会不断遇到各种案例,需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核实。
2.审计的案例分析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同时,审计的案例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五、审计的趣味性1.审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有趣的事情,比如不同的企业经营模式、不同的财务报表处理方法等。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汇总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审计(Audit)是指对一个实体,特别是财务报表、业务活动、制度和程序等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价和验证的过程。
审计具有检查、验证、鉴定等功能,其目的在于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审计报告,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质量、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审计的类型1.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和验证,以确定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2. 管理审计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运作程序、内部控制等进行全面的审核,以评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3. 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对企业的绩效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绩效核算等进行审核,以评估企业的绩效水平和业绩。
三、审计的流程1. 策划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需要确定审计的范围、目标和计划,并制定审计程序和方法。
2.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验证,以得出审计结论。
3. 报告阶段在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将审计结果整理成报告,明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向相关利益相关方做出说明。
四、审计的原则1. 独立性原则审计应当由独立的审计人员进行,不受被审计对象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干预和影响。
2. 客观性原则审计的结论和意见应当客观、真实、公正,不受主观偏见和外部压力的影响。
3. 洞察力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洞察力,能够深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业务活动和风险。
五、审计的意义和作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维护企业的财务健康。
•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管理效率,防范和发现经济犯罪行为。
•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六、总结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对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经营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审计的定义、类型、流程、原则以及意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审计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审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经营提供有力支持。
1.审计基本原理
审计基本原理(一)审计的性质1.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2.审计的目的是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3.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
注意: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的区别4.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二)审计要素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1)三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2)三方关系(3)管理层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如果某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则不构成一项鉴证业务(4)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第一,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第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第三,两者的关系。
2.财务报表(鉴证对象)3.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1)标准是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2)适当标准的特征: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和可理解性;(3)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标准就是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4.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提供合理保证是建立在获取充分、适当证据的基础上。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互关联。
5.审计报告(三)审计目标1.总体目标2.认定及具体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四)审计基本要求1.遵守职业道德要求2.保持职业怀疑(1)职业怀疑的内涵(2)保持职业怀疑的作用注意:保持职业怀疑对于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防止审计失败至关重要。
(五)审计风险1.审计风险的含义2.重大错报风险(1)含义及性质;(2)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3.检查风险的含义及性质4.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5.审计的固有限制(六)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1.基本内容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1)考虑特定需要(2)组成部分的审计(3)连续审计(4)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七)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1.总体审计策略2.具体审计计划3.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4.指导、监督与复核(八)审计重要性1.重要性的含义2.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2)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3)实际执行的重要性(4)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3.错报(1)累积识别出的错报第一,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第二,事实错报、判断错报、推断错报(2)对审计过程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九)审计证据的特性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的含义2.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3.对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评价时的特殊考虑(十)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1.检查;2.观察;3.询问;4.函证;5.重新计算;6.重新执行;7.分析程序(十一)函证1.函证决策2.函证的内容(1)应函证的账户和交易;(2)函证对象的选取;(3)函证的时间;(4)管理层阻挠函证时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者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或未发现错报汇总降低适当地水平 重要性从高到底排列:报表、认定、执行 实际执行重要性
节重 要性
确定执行重要考虑因素: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2、前期审计中识别的错报性质范围,3前期识别的 实际执行重要性 的预期。 报表重要性 1、首次接受委托、2、连续审计以前调整较多,3、项目总体风险高 的50% 4、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70% 1连续调整不多,2、项目总体风险不高,3、以前审计表明内控运行有效 1审计请款大的变化2、获取新的信息,3、进一步程序了解情况发生变化 重要性修改 含义:1报表项目与编制基础存在差异,2、CPA认为使报表公允反映需要调整的事项。 原因:收集处理错误、遗漏、会计估计不对,管理层不合理判断使用错误会计政策 累计识别出错报:明显微小错报,无论耽误还是汇总都不影响决策。 确定微小临界考虑因素:1以前识别出的错报数量金额,2重大错报的评估结果、3PA管理层CPA错报期 达到监管机构的要求和投资者期望 3错报
2、对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治理层沟通。
列报披露 发生与权利、完整、准确计价、分类可理解 6:诚信(本)、独立(魂),客观公正,专业能力相关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 理解:1本质秉持职业怀疑理念,2引起怀疑情形:矛盾的证据、信息询问不可告、可能存在舞弊3、 据,4、客观评价管理层
职业判断
作用包括:识别评估重错报大风险、应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价审计证据、发现舞弊防止失败 在准则基础道德要求下利用知识、技能、经验,做出适合审计的决策 必要性:1确定重要性和评估审计风险、2确定审计程序、3、评价是否获得充实证据、4评价管理层适 做出判断,5、得出审计结论
第二 节总 体策 略及
审计范围(涉及),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沟通性质,审计方向(重要的),审计资源的调配 1、风险评估、2、计划实施进一步程序,3其他计划审计程序-特殊(舞弊、关联、持续经营) 了解、重要性水平更改等都需要审计计划的更改 需要的情况:被审计单位规模大复杂、审计领域、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成员专业素质和能力 自己理解:对审计是否重要看(比如重要性为10万,那么10万以下不重要的就可以不看) 1含义 理解:1、单独和汇总影响使用人决策2、根据审计环境从金额性质上收到影响,3、考虑整体 1决定风评程序性质时间范围、2、识别评估重大错报、3、确定进一步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 作用:计划时 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发现财务信息的重大错报; 执行时 将重要性作为评价未更正错报影响程度的参照,以确定审计意见的类型。 结论时 报表层重要性——认定层重要性——执行重要性——审计过程中的修改 2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时考虑:1被审计单位及环境的了解、2、审计目标(总体目标)3、财务报表各项目及其相互关 项目金额及其变动幅度。不考虑个别使用者和具体不固定的估计, 总体策略内容 具体的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的更改 指导监督复核 确定:运用职业判断:基准*百分比
第一 充分 节性 适当 质
分类1)列明要求确认,优点:回函率高,缺点可靠性差,2)要求对方列出,优缺点反 积极 3方式 消极 没有错误可以不回函,需要其他程序验证。 消极适用: 1、风评为低2、预期错误量小、3涉及金额小的大量账户4、没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 全过程要保持控制 发出前控制 信息内容、收件人适当、回发地址、发去的信息,发之前核对CPA直接发出 实施——控制 发出控制 邮寄方式:防止篡改独立寄发;跟涵:自己送有陪同防止串通 收回控制 直接收到,防止转交。 证据可靠性主要取决于CPA设计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评价函证结果等程序适当性。 考虑:1设计、发出收回的控制,2被询证者的能力、独立性、授权、知情3、被审单位施加限制回函 1、是否原件,2、直接邮寄给CPA、发件名地与询证函上是否一致 邮寄验证: 第三 评价函证可靠性 3、邮戳是否对、函证上的名称地址盖章是否正确, 节函 跟涵验证 1、了解被询证通常流程和处理人员,2主要是核对跟涵的人员,索要名片等,3观察处理 证 电子回函 1、核实身份2、创造安全环境 口头回复 实施其他替代程序,必须有书面函 1、不包括全部信息2、不保证是最新最准确的3、接收人不能依赖函证中信息 影响可靠条款 特殊事项: 1管理层要求不 思考:是否合理,获取证据支持,并实施替代程序。不合理:考虑审计受限 函证 不实施原因考虑:1管理层诚信2、是否存在重大舞弊错误3、替代程序是否能获得充分适当证据 2、积极方式未收回函:没收到来联系被询证者再回复,若没有设计替代程序
职业判断是否适当:1判断是否反映审计和会计原则的适当运用,2、判断是否适当是否与事实情况一 分适当的证据,判断不能作为决策的理由,4、记录判断使有经验专业人士了解做出的重大判断
定义:审计前的风险,报表存在错报可能性。 报表层错报 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 重大错报风险 固有风险 没有内部控制下的风险,事件本身的风险,如复杂容易出错 认定层错报 控制风险 交易账户列报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内控没有纠正 五、 交易账户列报某一认定发生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审计风险将至可接受美发现 审计 检查风险 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 风险 发表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2者反向关系) 审计风险 源于:1、财务报告性质(决策会计估计)、2、审计程序性质(受到实务和法律限制)、3、财务报 审计固有限制 效益权衡。 影响:1、无法提供绝对保证、2、不能减轻审计责任
分类:事实错报、推断错报(样本推算整体-事实)、判断错报(会计估计政策不合理导致差异) 对识别出错报的考虑:1、错报不会孤立存在,可能表明其他也存在错报,2、错报若临近重要水平, 错报要超过重要性,3、CPA要求管理侧检查某类交易、账户、披露,以使管理层了解CPA识别出错报 理层采取措施调整
第三章审计证据
含义
包含:会计信息、其他信息(用于识别重大错报、会议记录、合同等) 数量,受重大错报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 证据与目的和认定的逻辑联系、受测试方向、审计程序影向 相关 真伪:外部、内控好、直接、文件记录、原件、大范围流动 可靠 1可靠性的考虑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准确完整)3、证据矛盾(追加必要程序)4、获取成 评价充分适当考虑 第二节 含义 获取证据如何进行的指令,涉及:程序选用、选择样本规模、怎么选择项目、时间 审计程 用在风控实得检查、观察、询问,用在实得函证、重新计算,用在控的重新执行、用在风实得分析程 分类 序 1评估认定层重大错报、2函证针对的认定、3实施其他程序(另,备询者的了解、能力意愿、客观性 决策 内容: 1对象 银行借款等金融(不函证的:不重要、风险低),应收(不函证:不重要、无效),其他往来等需要 2范围 可随机选,也可特定选(金额大、账龄长、频繁余额小、重大关联方、重大差异或异常、争议、舞弊 3时间 通常:截止为报表日,日后适合时间。风险低的可以选择,日前,然后函证日到报表日用实质性程序 设计: 1总体 总体要求;服从具体的审计目标 1函证方式,2、以往的经验3、拟函证的性质(内容特点)4、适当被询证者(知情、独立客观有权有 2考虑 被询证者易于回函的信息类型(部门、授权)
第一章概述 一、 定义
用户、目的、合理保证、审计基础、最终产品 鉴证业务 审计(合理保证积极方式)、审阅业务(有限消极)、其他鉴证 CPA执业业务 服务业务 内控设计、税务代理等 1CPA、2审计工作前提管理层责任:编制、内控、提供支持接触信息和人,3预计使用人 三方关系 特征:可识别、合理一致、收集信息获取证据;对象是财务报表,形成;选择基础、编制、披露 鉴证对象 二、 报表编制基础 评价标准特征:相关、完整,可靠、中立、可理解,审计业务标准:报表的编制基础 编制基础的类型:通用编制基础、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要素 (标准) 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 证据 以书面形式发票能够提供合理保证的书面报告 报告
理解5:
总目标
1、对报表是否不存在舞弊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CPA能对报表按照基础编制发表意见
三、 包含;总则(背景关系等)、定义(理解)、目标(4作用,总、预期、工作手段、更多工作)要求 审计准则 审计 交易事项 发生(高估)、完整(低估)、准确(数)、截止(时)、分类 目标 管理层认定与 账户余额 存在(资、负、权益是否存在)、权利义务、完整、 计价分摊(数、减值、折旧) 具体审计目标 职业道德 职业怀疑 四、 审计 基本 要求
第二章审计计划
第一 节初 步业 务活 动 特殊考虑
目的:1、具备执业独立性和能力,2、不存在管理层诚信问题影响CPA保持该项义务的意愿,3、不存业务约定书条款 内容:1、保持客户关系和实施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程序,2、评价遵守道德要求情况,3、审计约定达成一致意见 审计的前提条件 1、编制基础是否可接受2、管理层责任的认可-工作前提(编制、内控、支持)3、管理层声明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 基本内容5:目的与范围、双方责任、编制基础(坚定标准)、审计报告预期形式内容特定不同说明 1、考虑特定需要(说明双方详细的责任)2、组成部分审计。(集团和组成关系、组成委托关系) 3、连续审计,约定条款修改提醒的因素(2迹象误解、有修改增加条款,3被审计管理层、所有权、业 化,1法律变化、1编制基础变化)8条
接受业务无委托——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初步确定重要性——风险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风险应对——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 汇总错报——修正重要性——评价错报影响——沟通重大错报——调整错报——评价未更正的错报——出具审计
六、 审计 审计工作阶段 3、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计划阶段的了解环境初步确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过程 2)根据控制测试结论再次评价
3)根据实质性程序在评价 4、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5、编制报表
审计工作路线图 接受业务无委托——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初步确定重要性——风险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风险应对——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 汇总错报——修正重要性——评价错报影响——沟通重大错报——调整错报——评价未更正的错报——出具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