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第四章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产生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商人、高利贷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小商品经济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一是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二是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与较低的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1、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A、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B、社会分工(前提条件)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根本条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三次社会大分工:1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3商人的出现C、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直至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处于次要地位,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交换还未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市场配置资源只是局部现象。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吸取。
——马克思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
为了深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阐明劳动者是怎样转化为劳动力的出卖者,从而形成了雇佣劳动制度;还应阐明资产阶级的货币财富是怎样转化为资本,从而在此基础上,揭示资本的本质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1.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1)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和现实来看,资本最初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任何一个资本家,首先必须筹集和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雇用工人,然后才能开始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货币并非从来就是资本,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
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由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然后再将商品卖出,换回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的增殖。
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m)。
正是发生了这种价值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以,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那么,为什么资本家手中的货币会带来更多的货币,发生价值增殖,产生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呢?其原因就在于,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存在于活的人体中。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封建社会 • 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
有农民(农奴) • 地租是剥削的基本形式 • 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生产活动分散,
规模狭小,生产技术长期处于落后停滞 状态,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
随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封建社会开始走向灭亡。
劳动生产率
单位时间 内生产的 商品数量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 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的平 均熟练程度
科学技术的发
3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
的认识。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原始社会 • 石器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典型代表 • 金属工具特别是铁器的发明和使用,推
动发展 • 生产资料归氏族公社所有,实行集体劳
动,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社会大分 工出现
18世纪60 年代起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的支配地
位
标志资本主义制度 的最终确立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
劳动者是自由人
商品
人的劳动能力,是 人的脑力和体力的 总和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 卖,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 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马哲第四章二、三节
真题练习
12年单选——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 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 ‚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 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 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 C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真题练习
08年单选——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 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D ) •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真题练习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 基础的经济制度。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货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资本流通公式:G —W —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资本总公式及矛盾 资本总公式:G —W—G` 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形式:A.流动
B.潜在
C.停滞
社会主义失业及治理:
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教育、计划生育等。
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作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 手中,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 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 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 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对生产性劳动作 出新的界定。
深化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 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 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用延长工作日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
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 生产的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
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生产是在扩大的基础上进行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再生产, 而且也是资本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四)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产业资本循环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资本周转 4、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民地战争等,加速货币财富的积累; (3)国家关税保护、发行国债、国际贸易等,聚
敛大量财富。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 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020/2/13
10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经过17 、18 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 权,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 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决
定着所有权的性质;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资本主义
所2有020制/2/13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的一种私有制形式。
19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着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等剥 削制度。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劳动产品全为奴隶主占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2020/2/13
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2020/2/13
2020/2/13
6
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商人中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者提供 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主丧失独立生产者地 位转变为雇佣工人。商人和高利贷者通过直接剥 削和控制雇佣工人,成为工业资本家。
2020/2/13
7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 2、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一无所有,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自已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给资本家接受资本家的雇用,成为雇工。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成为雇主。
雇佣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资本家靠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增大自己的资本。
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实际上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章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导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பைடு நூலகம்
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研究和认识的出发点变了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货币
G
买
W
卖
G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者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者经济上一无所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不仅能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历 史局限性,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强大的思 想武器; 更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 种经济关系,为制定各项改革政策提供理 论依据。
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研究和认识的出发点变了
研究和认识的经济环境变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或1两金 ‥ ‥ ‥
一般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价值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或1两金 ‥ ‥ ‥
1 只 羊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ppt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w的使用价值
➢ 其特殊性在于,其他w被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 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或者转移。劳动力被消 费时(劳动),创造出新价值和使用价值。
➢ 不仅有生产w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创造出 比劳动力本身更大的价值。
➢ 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 个不同的量,后者大于前者。资本家正是看中 了这一点,才购买这一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实际上是: G----W----G’(=G+△G)
➢ △G 就是剩余价值(m)。 ➢ 两个流通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 m。 ➢ 资本是能带来m的价值。 ➢ 量的增加可以无限,因此资本的运动是
没有限度的。
-6-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 ➢ 无止境地追求 m ,使资本在运动中增值,是
恩格斯曾经指出:
➢ 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 史观,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 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 想变成科学.
➢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 基石。
-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
值规律都不产生 m; ➢ 离开流通,生产者自己手中的W和G,其价值一
定,不可能无故地多生出价值。不能产生m。
➢ 所以:m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
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9-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推荐文档)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 两个方面。
•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 的人类劳动。
• 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 类劳动的数量。劳动是用时间来衡量 的,因此价值量也是用劳动时间来衡 量的。
• 决定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自然意 义上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
• 货币之所以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 般等价物。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不能是 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 只能是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
•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第四 支付手段
•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 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 工资等职能。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商品 经济 产生 条件
社 会分 工
劳动产品 归不同所 有者
生产 不同产品
各自有相 对独立的 物质利益
需要 互通有无
采取商品 交换形式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分类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奴隶 封建 社会 社会
社会 资本 主义 主义 社会 社会
简单商商品品经济 经 发济市达场商品经经济济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在私有制条件下,私人劳动只能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社会劳动的性质。
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包括:1. 从具体形态上,劳动对社会有用;2. 从抽象形态上与其它社会劳动等同
私有制使这种社会性表现为:1. 商品必须对社会有用;2. 商品具有 价值
只有生产者证明了自己的商品具有这两种性质,才证明了自己以 私人形式进行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部分。
马基第四章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四)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首先详尽地分析了个 别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揭示了资本循环 周转规律。 •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 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 •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 •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 •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产业资本 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 • 影响资本周转的关键因素有两个: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 本构成。
•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于联系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 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 是剥削制度,不同之处在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 结合方式不同。 • 奴隶社会是以剥削者对被剥削者的完全人身占有 为基础的。 • 封建社会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条件的。 •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雇佣 关系,以资本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 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 价值增殖过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 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 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 的买卖关系,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的 关系。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二)劳动力商品是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 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 特点: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 • 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 资料的价值; •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马克思 第四章第二节
单个资本家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 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生活资料及有关部门的劳 动生产率提高
生活资料价值降低
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相 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产阶级都能获得;个别 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而 一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资产阶级 将长期稳定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 40元
8小时
生产资料 布4米 120元
160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人
具体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0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价值 200元
劳 抽象劳动:8小时,创造新价值80
动 商品价值20元0元 =120C +40V +40M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 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 就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
规模
扩大再生产
统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剥削来 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 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第一年投资100,m’=100%, m全部 用于个人消费:
一 100 80C+20V+20m=120
二 100 80C+20V+20m=120
三 100 80C+20V+20m=120 …………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
社 会 必 要 劳 动 时 间
生 产 劳 动 力 所 需 要 的
劳
= 决定 动 力 值商 品 的 价
劳 活动 资者 料所 的需 价要 值的
生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马克思原理第四章02
经济危机的根源170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表 现 为
(1)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 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 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盲目扩大,总 是以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压榨和剥 削为前提的 • 为了获得利润,采取各种方法加强 对工人的剥削 • 工人的购买力永远赶不上生产无限 扩大的趋势 • 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经济危机 • (贫富差距加大)
• 马克思的揭示: • 不变资本并没有价值的消耗;只有可变 资本的消耗,才完成了资本的增值。资 本家的投资风险并不必然地创造价值, 资本只有被劳动激活的时候,才显示出 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作为资本的“利 润”,不仅掩盖了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实 质,更掩盖了资本运作的投机行为:包 括对资源的直接或变相占有,对公共财 富或社会财富的掠夺和聚敛。
0 • 古典经济学家指明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 6 12
动,马克思以“劳动力”发展了古典经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济学。“劳动力是商品,是跟任何其他 商品一样的商品。但却是一种完全特殊 的商品。…… 它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力量, 是一种产生价值的源泉。”
• 恩格斯:《雇佣劳动与资本·导言》
• 在资本家看来,是资本养活工人,是资本 创造财富。“因为资本家只有预付不变资 本才能对劳动进行剥削,因为他只有预付 可变资本才能使不变资本增值,所以在他 的心目中,这两种资本就完全混在一起 了。” 这样,“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都同 样表现为超额价值(利润)的源泉,资本 关系也就神秘化了。”
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155
•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 料的价值 • 2、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 料的价值 •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 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一无所有
(二)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
生产和 再生产 劳动力 所需要 的社会 必要劳 动时间
劳动力商 品的价值
生存 劳动力延续
发展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一般 商品
使用价值 消失价值也 消;失 使用价值 消,失价值 转移到. 衣服上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生产 阶段
WPAmPW
生产资本
生产剩余 价值
销售 阶段
WG
商品资本
实现剩余 价值
1.产业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
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
统一。
—— 马克思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
空间上并存 时间上继起
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是 互为前提、相互统一的。
所资 有本 制主
义
2. 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物质外壳掩盖 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是资本家剥 削工人的劳动关系。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 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 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马克思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A.不变资本(c)
马克思基本概论第四章总结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商品经济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的、发展和存在的。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这是一般条件和基础。
(2)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商品经济的种类:简单商品经济(即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或两次劳动。
4、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两部分价值构成的,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这部分是以物化劳动形式存在的价值),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这是由活劳动创造的)。
物化劳动又称过去的劳动。
活劳动就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新消耗的抽象劳动。
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劳动的量的多少(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2018版 马原 第四章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三)资本积累
1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生产是在扩大的基础上进行 扩大再生产:
1、产业资本循环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资本周转
4、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1、产业资本循环
G
购买 阶段 生产 阶段 销售 阶段
W
A Pm
…
P … W´
G´
准备生产 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 价值 实现剩余 价值
G W A Pm
W A P W Pm
W G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小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商人和高利贷资本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3、资本周转
周转次数(n) = 一年的时间(U) 周转时间(u) 资本的周转时间 生产资本的构成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利润量节省预付资本
影响资本周转的主要因素
4、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
本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是国家一年内由物质生产部门 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总和,价值为社 会总产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的价值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 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 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 (1)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
资料的价值;
(2)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 生活资料的价值;
(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 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 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 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 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
5小时
m' =
=167%
3小时
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生产相对
缩短必要
剩余价个值别资本劳家动追时逐间
超额剩余价值
提高整个社 会的劳动生
产率
提高生生活产资资料料
部门劳动生 产率
降低劳动 力的价值
降低生活 资料价值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
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 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学习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钱能生钱”吗
• 一男士到书店买书,问:《幸福的婚姻生活》在哪里? • 店员:该书属于幻想类小说,在第一排。 • 男士:《夫妻相处之道》呢? • 店员:该书属于武打类小说,在第二排。 • 男士:《理财、购房要义》? • 店员:那是妄想综合症,属精神病类,在第八排。 • 男士:《男人应该是一家之主》? • 店员:开什么玩笑,这里不卖童话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 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个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 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劳动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 资本家所有。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 资本的价值构成: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称 作资本的价值构成。
•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 变化的价值资本构成。通常用c:v表示。
• 相对剩余人口。 • 相对剩余人口的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
率。 • 平均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 • 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表明,平均利润率是剩余
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 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规律理论。 •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石,
•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 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可以分做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
生的源泉。 • 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和可变资
本相比,用数学式表示为: • m′=m/v(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
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 •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
本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 生产。 •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 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 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 •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 果。
• 超额剩余价值: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 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 化阶段。
• “无人工厂”的出现使得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已经不适用 于现代资本主义了?
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 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 随着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与经济危机
•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
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
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 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得社会主义由 空想变为科学。 • 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
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
着榨取血汗的艺术的进步”。 • 只要资本雇佣劳动的基本经济关系不变资本主义
工资的本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剩余价值的分配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
系便被掩盖了。 • 利润率的平均化。 • 在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
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
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四)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首先详尽地分析了个 别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揭示了资本循环 周转规律。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 典型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 “泰罗制”
和 “福特制”。 • 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血汗工资制度的实行“以为
•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 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 •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 •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 •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产业资本
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 • 影响资本周转的关键因素有两个: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
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和凝结在产品中的 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 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 社会生产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由生产生 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 (Ⅱ)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 费领域。
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包括的四个阶段:危机、
萧条、复苏和高涨。
.
• 特点: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
•
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
资料的价值;
•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 劳动力价值在使用价值上的一个特点。 •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
动力而不是劳动。 .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 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来自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 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 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 的买卖关系,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的 关系。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二)劳动力商品是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 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 意义的问题。
•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就是直接生产 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来决 定的。所有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就成为一种排他性权利。
•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于联系
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的 生产。 •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 并不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 的规模上进行再生产。 •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 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 削和统治。 • 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
•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 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 源泉。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三)资本积累 •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称为剩余价值的资本
化。 •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完
本构成。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马克思对资本社会的再生产和流通也进行了深入分析,阐 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 义经济所包含的对抗性矛盾。
•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 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划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
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做社会总价值,划分为包括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绝对规律 •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 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 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 品为前提的。
关系,以资本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 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 价值增殖过程 .
三、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无止地 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方式的绝对规律。
•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的不同部分在剩余 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
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
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 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己得一
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 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