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4课时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精校).docx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案例和练习题。

2.教学案例: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育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育教学课件

课后作业
➢ 请完成教材第69~70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第3题、第 6题、第7题。
➢ 请完成《学习资料》中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0÷ 7 = 7 ( 套 )…… 1 ( 米 ) 7
7 50 49 1
答:最多能做 7 套这样的衣服。
当堂检测
➢ 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1)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只要有余数就用“进一法”。( × )
辨析: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如果是用料问题用去尾法,如 果是需要工具问题用进一法。
(2)在解决用布料做衣服时,无论剩多少布料,都只能用“去尾法”
解决。
( √)
当堂检测
➢ 50名同学去野营,如果每6人住一顶帐篷,至少需 要多少顶帐篷?
50÷6=8(顶)……2 (人) 8+1=9(顶) 答:至少需要9顶帐篷。
课堂总结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课堂总结
➢ 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计算结果如果有 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进一法”,即用商加一。 ➢ 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购物”、“裁衣”、“截绳”等问题时,计算结果如果有 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去尾法”,即无论余数多大,都要舍去。
夜色下,一道鬼魅的黑影迅速的闪进院子里,落地无声,不仅周围监视的人没有察觉到,连看着方君萍的男人也没有察觉到,此刻正 倚在柱子上假寐,黑影弯腰从地上拾起一颗石子,石子在他指尖瞬间弹出去,划开空气击中男人的太阳穴,剧痛使得男人来不及反抗 就倒地不起了。 黑影走进屋里,视线在屋内扫了一圈便落在床上睡得正熟的方君萍身上,将她击昏后,黑影用被子将她包起来便扛在肩膀上离开了。 没有人发现方君萍不见了。 直到天亮,在周围监视的人发现院子里静悄悄的,进去查看才发现混到在地的男人,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男人醒来后,脸色风雨欲来。 “带走方君萍的人绝对不是普通人。” 能无声无息的将他击昏的人,此人的武功必定高出他很多,否则他不可能没察觉到那颗朝他射过来的石子。 “立刻通知国师。” “是!” 傅王府,方君萍幽幽醒来,一时没反应过来自己在哪里,等稍微轻微清醒了才发现睁眼看到的不是平时看到的床顶,整个人霎时精神 了,环顾一圈才发现自己竟然在柴房里,四周整整齐齐的堆满了很多柴火。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为什么她一觉醒来会出现在这种地方? 难道那个男人因为昨天的事情记恨她,所以趁她熟睡的时候把她晕倒这种地方,想要决断她跟女儿的联系? 方君萍脑海里顿时阴谋论了,她只能想到这个原因。 她醒来的声响惊动了守在外面的人,门咿呀一声,一颗黑色的脑袋探了进来,未等方君萍开口,脑袋又退出去了。 方君萍冲过去想出去,却发现外面被一条链子给锁上了,透过缝隙看到外面站着一个人,还有一个渐渐跑远的背影。 “你们是谁,为什么要关着我?快放了我,我告诉你们,我的女儿可是皇上的宠妃……”方君萍冲着门外的人大喊大叫起来,内心十分惊 慌,门被她推得哗啦啦响。 外面的下人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安静,再吵的话有你好看。” 方君萍被吓住了。 见她终于安静下来,吓人便不再理会他,要不是因为王府没有专门官人的地方,他们也不会把她关在柴房里,因为傅王府的柴房那也 是干干净净的地方,关在这里还便宜她了。 方君萍怕他们会杀人灭口,蹲在角落里才稍微有点安全感。 没过多久,外面就想起来铁链撞击的声响,柴房的门再度打开了,这次是直接敞开的,有两个人走了进来。 两人背着光,刺目的光芒令她看不清两人的长相,直到他们走到她面前,看到两人的脸,方君萍的脸色瞬间白了。 “安……安子然?” “许久不见了,二姨娘。” 安子然平静的看着她,眼神却透着一丝让方君萍害怕的冷漠,从她们带着偷走的钱财逃离安家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

小学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5.学习活动设计(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模型建构、课堂检测、总结反馈几个步骤。

其中课堂检测部分要作为一个重点,精心设计习题,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航,揭示课题教师活动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学校食堂买来了45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学校食堂买来了45棵大白菜,装8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生独立解决45÷6=7(筐)……3(棵) 45÷8=5(棵)……5(棵)设计意图:本例题是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材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导学反馈,合作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教学例5。

课件出示: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理解题意,审题交流。

师:你知道了什么?师:“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师:“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师:如何来表示这一过程?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画图表示:学生交流反馈。

生:知道了划船的人数共22人,还知道每条船最多坐4人。

生:“最多”是指一条船乘坐的最多人数,不能再多,多了出危险。

但可少坐,如1人、2人、3人。

“生:至少”是指这22个学生一起划船不丢下一人,但花钱少所需要租船的条数。

— 2 —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师;同学们想到的这些方法都很直观,你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一过程吗?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师:为什么计算与我们摆的结果不一样?是计算出了问题吗?师:租5条船会出现什么情况?师:多的2个学生要划船应该怎么办?他们能租1条船吗?师: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师:对比以上几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三、梳理强化,检验结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数学思维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进一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去尾法”的应用技巧。

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 介绍“进一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解释“去尾法”的概念并示范应用。

第三步:练习1. 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案例进行练习,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用。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更复杂的问题,并尝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第四步:拓展老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第五步:总结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拓展练习: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五、板书设计“进一法”:1. 概念2. 使用方法“去尾法”:1. 概念2. 应用技巧六、反思与改进教师们鼓励大家畅谈,希望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让他们更优秀的帮助大家找到问题的改进的方法,探讨更多的实际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将会更深入地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技巧,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解决。

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方案

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方案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设计教材简析:“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案。

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对进一法和去尾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应用,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给出明确的定义。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进一法和去尾法,因此学好本节课尤为重要。

教案目标: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取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实际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案重、难点:利用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交流体会优化方法,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而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性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案流程:一、情境导入(创设小红生病的情景。

)师:同学们,老师班上的李小红同学因为不小心把腿摔骨折已经在家休息一周了,同学们听说明天是他的生日,于是大家自发组织想给他买件礼物去看看他。

于是在班长的带领下他们商量每天下午放学由两个同学放学到小强家里给他补课,并准备给小红买一个学习包作为生日礼物。

他们看中了一个135元的学习包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40人平均每人应该拿多少元钱?(结果保留整数)生:135÷40=3.375(元)≈3(元)。

师:3元?你用什么方法保留的?有不同意见吗?请同学们检验一下,平均每人出3元,40人一共有多少钱?生:检验,发现3×40=120元,根本就不够!引出矛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解法多样化,培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感受近似值的实际意义,结合实际合理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出示学生春游的图片。

教师:春天到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去春游!2.出示例5划船的情景图。

教师:来到湖边,大家准备去划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直接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67页例5题目。

提出问题:如果大家都去划船,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2.阅读与理解。

(1)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先去读一读题目,看看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读题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一共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问题是,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

教师:“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结合动态图说明“限乘4人”的意思。

教师:“限乘4人”的意思是,一条船可以坐1人,也可以坐2人,也可以坐3人,也可以坐4人,最多只能坐4人,但不超过4人,也就是坐满是4人。

教师:那“至少”又是什么意思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说明“至少”的意思。

教师:“至少”的意思是租的船要最少,也就是尽可能少租船的意思。

教师:怎样才能使租的船最少呢?学生思考。

教师:如果使每条船都尽量坐满4人,就能是所租的船最少。

(设计意图:在阅读与理解的环节,突出对“限乘”和“至少”的理解,这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学生理解题目意思的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与理解问题的能力。

)3.分析与解答。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实际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如图片、题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解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如“进一法”可以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2个苹果可以再分给每个人一个,即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而“去尾法”则是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0个苹果不能再分,即每个朋友只能分到2个苹果。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课件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课件
习题
1.包装一个礼品盒需要7分米长的彩带,现在有5米长 的彩带,最多够包装几个礼品盒?
50 ÷ 7 = 7 ( 个 )…… 1 (分) 想:5米长的彩带可以包装( 7 )个礼品盒,还 剩( 1 )分米长的彩带,剩下的不够再包装1个 礼品盒,所以最多够包装( 7 )个礼品盒。 答:最多够包装( 7 )个礼品盒。
5.(选题源于教材P70第7题) 3×6+2=20(厘米)
知识点 面对实际问题,会正确处理“余数”
1.有45颗草莓,每盘放8颗,需要几个盘子?
45 ÷ 8 = 5 ( 个 )…… 5 ( 颗 )
5
8 45 40 5
5 + 1 =6 (个 ) 答:需要( 6 )个盘子。
易错辨析
2.把34千克油装进油桶里,至少需要几个这样的油桶?
习题
1.有25人到宾馆住宿,每个房间最多住4人,至少需要 几个房间?
25÷4=6(个)……1(人) 6+1=7(个) 答:至少需要7个房间。
2.扎1束花需要8朵花,54朵花最多可以扎几束?
54÷8=6(束)……6(朵) 答:54朵花最多可以扎6束。
3.购物。 (1)张阿姨要买1本 ,她只带了面值为5元的人民币
归纳总结:
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购物”、“裁衣”、“截绳”等问题时,
计算结果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去尾法”, 即无论余数多大,都要舍去。
小试牛刀
1.星期天同学们在海边捡贝壳,每9个贝壳穿1串链 子,68个贝壳最多可以穿几串链子? 5
68 ÷ 9 = 7 (串)······ 5 (个) 答:68个贝壳最多可以穿 7 串链子。
用“去尾法”解决。
()
4.50名同学去野营,如果每6人住一顶帐篷,至 少需要多少顶帐篷?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以及“做一做”。

例5解决“至少要租多少条船”的问题。

通过常见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剩下的2个学生也准备一条船。

生活中像这样的具体情境有很多,比如装修用料问题、装订本子问题、植树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常说的“进一”或“去尾”的问题,但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些具体问题都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一做”第2题买面包(“去尾法”)和例题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至少”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多准备1条船?”“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题目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核心能力解决问题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运算”部分的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进一法”或“去尾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1.结合租船问题,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分析简单的“进一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做一做”的实际问题,会灵活使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学习重点理解“至少”“最多”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我们前几课中学了有余数的除法,那么在生活中遇到哪些问题可以用到这些知识呢?大家可以上网搜集资料,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有30个苹果,每盘放5个,需要多少个盘子?有24个学生去划船,每条小船坐4人,需要几条小船?学生列式解答,说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师:在我们的除法计算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正好分完,一种是分不完,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在我们生活中的解决问题中,是不是也有这两种情况呢?遇到有余数的情况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先出示同教材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结构的题目,便于唤醒旧知的回忆,也便于新旧知识相互对比,发现相同和不同,找到新知的生长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法”的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法”的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法”的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法”的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六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以及“进一法”的解决问题。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进一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并能够运用“进一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一法”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有32个苹果,每4个苹果分一份,那么可以分几份?”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概念讲解: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除法的基本原理,例如:8除以3等于2余2,可以表示为8=32+2。

3. “进一法”讲解:讲解“进一法”的概念和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进一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有23个苹果,每3个苹果分一份,那么可以分7份,因为23除以3等于7余2,利用“进一法”将余数进一,即可得到答案。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一法”的应用,例如:如果有15个橙子,每2个橙子分一份,那么可以分几份?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解答。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解决问题,例如:如果有28个饼干,每3个饼干分一份,那么可以分几份?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余数的除法:8=32+2进一法:23÷3=7(将余数2进一)七、作业设计(1)如果有18个橘子,每2个橘子分一份,那么可以分几份?答案:9份(2)如果有35个糖果,每5个糖果分一份,那么可以分几份?答案:7份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有余数的除法以及“进一法”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基本的掌握,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加强练习。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6.4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6.4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 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 是星期几? 星期六。
5.(选题源于教材P70第7题) 3×6+2=20(厘米)
2.星期天同学们在海边捡贝壳,每9个贝壳穿1串链 子,68个贝壳最多可以穿几串链子? 5
68 ÷ 9 = 7 (串)······ 5 (个) 答:68个贝壳最多可以穿 7 串链子。
33÷8= 4 ······1 64÷9= 7 ······1 45÷7= 6 ······3
34÷5= 6 ······4 28÷3= 9 ······1 52÷6= 8 ······4
4.一个星期有7天。 (选题源于教材P70第6题)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好几天? 30÷7=4(个)······2(天)
提升点 通过练习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4.30名同学去游乐场玩。
(1)如果明明带20元钱去坐摩天轮,最多可以坐几次?
20÷8=2(次) ······4(元) 答:最多可以坐2次。
至少需要多少天才能做完?
50÷8=6(天) ······2(个) 6+1=7(天)
2.(选题源于教材P69第2题)
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书?25元呢?
÷4=5(本) ······3(元) 5 本 25÷4=6(本) ······1(元)6 本
3.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选题源于教材P69第3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精品课件第4课时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精品课件第4课时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019/3/31 14
用数学(一):
1. 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 计算结果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进一法”,即
用商加一。
2. 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购物”、“裁衣”、“截绳”等问题时, 计算结果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去尾法”, 即无论余数多大,都要舍去。
归纳总结:
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购物”、“裁衣”、“截绳”等问题时, 计算结果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去尾法”, 即无论余数多大,都要舍去。
小试牛刀
1.(选题源于教材P67做一做第2题)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 买几个? 10÷3=3(个)……1(元)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10÷4=2(个)……2(元) 说理由略。
6 有余数的除法
第4课时 用“进一法”和 “去尾法”解决问题
R 二年级下册
你会划船吗?
1
课堂探究点
(1)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 (2)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究点 1
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 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夯实基础 (选题源于《典中点》)
1.每盘放8个草莓,36个草莓至少要放几盘?
36 ÷ 8 = 4 ( 盘 )…… 4 ( 个 ) 4 8 = 5 ( 盘) 答:至少要放 5 盘。 4 + 1 3 6 3 2 4
2.有50米布,做一套衣服用布7米,这些布最多能做几套这样的 衣服? 50 ÷ 7 = 7 ( 套 )…… 1 ( 米 ) 7

2022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2022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 4 课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3. 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根据余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根据余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演示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22 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 人,可以坐满几条船,还剩下几个学生?请同学们思考并列式计算。

生:22÷4=5(条)……2(个)师:余下的两个学生怎么办?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解决租船问题[板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二课前检测师布置任务:1. 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 通过预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让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三探索新知1. 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5:22 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 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师:读题回答以下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2)“每条船最多坐4 人”什么意思?(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2.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1)画图表示:5+1=6(条)(2)数字表示:4,4,4,4,4,2,至少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还多出2 人,应该再租1 条船,至少要租5+1=6(条)船。

师: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 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②余下来的2 人怎么安排?3. 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师:他们至少要租6 条船,解答正确吗?生:我们可以用乘法验证:5 条船最多能坐20 人,所以6 条船肯定能坐22 人,解答正确。

四当堂检测1.[教材P67做一做第1、2 题]2.有50 米布,做一套衣服用布7 米,这些布最多能做几套这样的衣服?答:最多能做7 套这样的衣服。

“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让学生主动体验数学——“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分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取近似值、小数除法及截取积、商的近似值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所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去尾”“进一”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有了一些生活经验。

本课是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学习本课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合理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P34—35练习六第4—6题。

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近似值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近似值与“四舍五入法”求商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片段:一、复习铺垫。

师: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让我们看看小强遇到的问题。

(出示:小强用50元买了12个蛋糕,平均每个蛋糕是多少元?学生独立完成)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生:我是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

师:取近似值时要注意什么?生:用好≈号。

师:求近似值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是不是都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评价:数学是精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要知道大略的结果就行了。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说明求近似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为新课中合理求商的近似值埋下伏笔。

)二、体验新知,探索新知,初步运用。

1、教学例12(出示第1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准备怎么解决?(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数学(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判断去掉余数后,商是否加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春游吗?看一下
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公园可高兴了,他们正在去划船呢,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5:
引导学生观察。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至少”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22÷4=5(条)……2(人)
问: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通过计算发现:如果租5条船,还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

即:5+1=6(条)
归纳: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应用商加1。

检验: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6条
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

小结: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书p67做一做第1题:问: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装载问题)装载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商加1)
指明学生读题,说一说解题思路,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
指名学生看图说图意,解答后说一说思考过程,最后订正。

问:这些钱是多少钱?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题过程。

四、补充练习:
第一小队共有9名队员,他们打算去“恐龙乐园”进行野营。

让我们一起来为他们打理野营装备吧。

(1)香肠20包,平均每人分得__包,还剩__包。

(2)苹果30个,平均每人分得__个,还剩__个。

(3)矿泉水40瓶,平均每人分得__瓶,还剩__瓶。

(4)每3人公用一个平底锅,必须准备__个平底锅。

(5)每2人公用1顶帐篷,必须准备__顶帐篷。

(6)每顶帐篷需用8颗地钉,必须准备__颗地钉。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思考过程。

五、总结:略。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22÷4=5(条)……2(人)
一共要租6条船。

即:5+1=6(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