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塑形功能

合集下载

儿童骨折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法

儿童骨折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法

儿童骨折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法骨折是指骨头的完整性破裂或断裂,通常是由于外力的直接作用或者肌肉收缩力的间接作用导致的。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儿童骨折相比成人骨折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儿童骨折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法。

一、儿童骨折的常见类型1. 手臂骨折手臂骨折在儿童中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常见的手臂骨折类型包括肱骨骨折、桡骨骨折和尺骨骨折。

通常,这些骨折类型可分为:完全骨折、粉碎骨折和韧带受损等。

2. 腿部骨折腿部骨折是儿童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胫骨骨折。

胫骨是腿骨的大骨之一,容易受到外力直接作用而骨折。

3. 脊椎骨折脊椎骨折相对较少见,但在儿童骨折中仍然存在一定比例。

脊椎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骨折需要及时准确的处理。

4. 骨骺骨折骨骺是儿童中骨骼较薄弱的区域,所以骨骺骨折在儿童骨折中较为常见。

骨骺骨折主要发生在长骨的骨骺部分,如肘关节、膝关节等。

二、儿童骨折的处理方法1. 确认骨折在处理儿童骨折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是否存在骨折。

一般来说,骨折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但对于儿童来说,有时症状可能不明显,需要通过X光检查来确诊。

2. 初步处理在确认骨折后,需要进行初步处理。

初步处理包括固定伤肢、止血和缓解疼痛等。

对于手臂骨折和腿部骨折,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方式固定伤肢,尽量减少移动和复位的次数。

同时,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

3. 医疗救护在初步处理后,应尽快将患儿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救护。

医疗机构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易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或严重骨折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4. 康复护理骨折后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

康复护理包括定期复查、按摩、功能锻炼等,旨在促进骨折恢复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骨折复位后,儿童应减少运动量,尤其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科普:儿童骨折与成人骨折有什么不一样

科普:儿童骨折与成人骨折有什么不一样

科普:儿童骨折与成人骨折有什么不一样骨折是一种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当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后,就会出现骨折。

骨折大多是由于外伤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活动障碍等问题,骨折的主要体征表现是骨部位的畸形反常活动以及骨擦音。

骨折本身并不是大病,但是在骨折治疗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儿童骨折和成人骨折有着较大的区别。

儿童骨折有许多成人骨折所没有的特点,甚至在某些方面与成人骨折截然不同,在治疗时要遵循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

小儿骨折小儿骨折主要是发生于儿童时期的骨折,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期,在身体构造上一切都较为稚嫩,并且儿童的骨骼比较细,缺乏足够的硬度。

如果在儿童骨折后不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方式不恰当,容易造成儿童的骨骼出现错位,甚至造成儿童发育畸形,骨骼长歪变短变小等问题,会对儿童后续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加上儿童骨折后,由于自身机体恢复能力较高,骨折部位的愈合期较短,如果治疗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儿童骨折部位长歪,进而出现长短腿的现象。

一般来说,在儿童骨折后,医生会选择采用保守治疗结合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小夹板等治疗措施。

成人骨折由于成人的身体构造已经基本成型,因此,在治疗成人骨折时治疗方案不必考虑过多,大多采用基础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式将其固定成型,成人骨折的修复期大约在6~8周左右。

儿童骨折与成人骨折的区别在哪?第一,结构不同。

骺板也被称为生长板,是小儿特有的组织,生长板主要构成元素是软骨细胞,具有橡胶样韧性,能够发挥出减振效果。

生长板也使得小儿骨折,往往能够避免出现类似成人骨折中常见的严重粉碎性骨折,并且,儿童骨膜不仅肥厚而且强度高,即使在骨折后出现错位,也常在一侧鼓膜完整未断的情况下,能够形成铰链效应。

如果手法得到,借助骨膜铰链,能够使儿童骨折部位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

并且,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儿童骨骼中无机盐含量相较于成人更高,其中没有过多的骨孔和哈弗管,因此,在骨折后有着较强的可塑性,能够缓解压力的集中减少骨折的严重性。

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

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

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儿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循环丰富,成骨能力强,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所以治疗小儿创伤性骨折应首选非手术疗法。

自1998~2004年,我科采用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外伤性小儿股骨干骨折4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1岁2个月,平均2岁6个月。

中上段骨折21例,中段骨折17例,中下段骨折8例。

车祸致伤12例,高处坠下致伤15例,平地跌伤19例;粉碎性骨折8例,横断骨折11例,斜形骨折12例,螺旋形骨折1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伤后至就诊时间最短20min,最长5天,平均6h。

1.2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3岁;(2)有明确的外伤史;(3)症状体征明显:大腿疼痛、肿胀、畸形、压痛、纵叩痛阳性,功能障碍等;(4)经X线摄片确诊为股骨干骨折;(5)均为闭合性骨折,且无大面积的皮肤擦伤及裂伤。

2治疗方法2.1材料准备,宽度一般为膝部周径的1/2。

(2)支撑板2块:7cm×7cm×1cm,板中心留一小孔。

(3)牵引绳2条,长度适中。

(4)牵引钩及牵引砣若干。

(5)绷带和棉花若干。

,固定后夹板间距离1~2cm。

(2)束带3~4条。

(3)绷带和棉纸若干。

(4)棉垫若干。

2.2皮牵引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侧腋下,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对抗牵引,维持患肢中立位。

先取合适医用胶布并粘在支撑板上,把支撑板置于足跟下5cm处,再把近端胶布撕成4条,分别粘于患肢的前内、外侧和后内、外侧,注意胶布近端不能超过骨折线,胶布要平整,骨突处加棉花以免产生压疮;然后用绷带缠紧。

健肢皮牵引方法相同。

2.3手法复位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髂骨翼处,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持续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在助手拔伸的同时,运用按压、提端、旋转等手法复位,使断端骨擦音消失,畸形纠正。

小儿股骨干骨折临床观察12例

小儿股骨干骨折临床观察12例
20 0 8年 7月第 l 7卷第 1 4期
Cl i l ora i c unl n aJ

I பைடு நூலகம்床研究 ‘ ・
征上不难鉴别 , 随炎症期的不 同,声像 图表 现差异较大 ,可 但
恶性肿瘤侵及子宫时 , 可表现一侧 宫角异常增大 , 出现不规则 的块影 , 边界模糊 ,内部 回声不均匀 , 宫边界不完整 。 子 腹盆
成角、旋转、重叠畸形 ,致伤暴 力大小、作用方向对骨折移位 也有重要作用 。除对本 身骨折 正确 诊断外,对 其易产生的并
发 症,如骨折 断端失血过多所 致失血性休克或神 经血管损伤 ;
若 为车祸或 高空坠落伤 ,需进行全面检查 ,排除颅脑、胸腹盆
年龄 3 以下 的 7例 患儿中,稳定型骨折 4例 , 岁 立即行夹 板外 固定 , 采用 B y n 牵 引; ra t 3例不稳定骨折患儿运用 B y n ra t
整复要求 , 反复粗暴手法复位或任意扩大开放复位 内固定适应 症 ,必将 造成软组织、神经血管 的更大损伤机会 ,出现延迟愈
合或不愈合 的危险 。
患儿 多因外伤后不 能站立行走 、 啼哭 , 且伤肢局 部肿胀 明
显 ,部分患儿肢 体局 部畸形,患侧短于健侧 ,移位 明显者 可触 及骨擦感 。 1 3 影像学检查 .
3 5卵巢 恶性肿瘤 : . 临床上有 月经 失调 、 轻微腹痛 等症状 。
小儿股骨干骨折临床观察 1 例 2
徐 迅
( 1湖北武汉市武 昌医院骨科
中图分类号:R 8 . 6 34
袁 杰 ’ 周 炎。

4 0 6 ;2湖北 中医学院研 究 生部 4 0 6 ) 30 3 303
3 讨 论

儿童骨折允许复位标准

儿童骨折允许复位标准

儿童骨折允许复位标准
儿童骨折的复位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骨折端的对线:骨折端的对线是指骨折两端在纵轴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复位过程中,应尽量使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对线状态,即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位置。

2. 骨折端的对位:骨折端的对位是指骨折两端在横轴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对于儿童骨折,复位的标准通常要求骨折端的对位达到至少2/3 以上。

3. 骨折端的旋转:骨折端的旋转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在复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骨折端的旋转,并确保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旋转位置。

4. 骨折端的稳定:复位后,骨折端应保持稳定,以避免再次移位。

对于一些不稳定的骨折,可能需要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等方法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

儿童骨折的复位标准可能会因骨折的类型、部位和年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儿童骨折的复位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浅谈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浅谈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浅谈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发表时间:2016-05-16T11:58:22.3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作者:魏明建[导读] 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骨折为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骨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最终骨折部位被新骨完全替代。

魏明建(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湖北随州 441300)【摘要】骨折愈合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均非常复杂,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及治疗方法,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骨折愈合过程。

对于这些因素应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和克服其不利因素,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全身因素包括年龄和全身健康情况;局部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感染的影响、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骨质缺损、饮食因素等六个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骨折愈合;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097-02 骨折为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骨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最终骨折部位被新骨完全替代,最终完全恢复原有骨结构和性能,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骨再生。

骨愈合机制非常复杂,涉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矿物学和内分泌学等学科,其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影响因素众多[1]。

在治疗骨折时,根据不同部位各种骨折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法和选用合适的固定方法,配合恰当的功能锻炼及骨折处和骨折远、近端各关节部的按摩,这是顺其自然,回归自然的法术。

本人认为,病人的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以及医生的治疗方法等,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

1.全身因素不同年龄愈合差异很大,大部分发生骨折不愈合的患者为成年人,小儿因其组织再生和塑形能力强,治疗到位,则骨折愈合速度比成人快,功能恢复好。

而成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其骨折愈合能力相对减弱,但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如果患者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者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症、恶性肿瘤及钙磷代谢紊乱,则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骨折部位的血供和骨膜状态直接关系到骨折愈合的进程。

小二外科学小儿骨折

小二外科学小儿骨折

小儿骨折骨干骨折骨骺损伤治疗分型竹节状骨折外伤性骨弯曲青枝骨折完全性骨折Salter-Harris分型I型单纯骨骺分离II型生长板部分分离伴干骺端骨折III型生长板部分分离伴骨骺骨折IV型骨骺、生长板、干骺端骨折V型生长板部分或全部受到纵向挤压VI型骨骺生长板Ranvier环、LaCroix软骨周围环损伤关节内骨折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技术弹性髓内针技术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畸形愈合、不愈合生长紊乱骨骺生长板软骨破坏成角畸形肢体短缩表现骨骺生长板内骨桥(异常骨性连接)形成长骨骨干边缘性骨桥中心型骨桥患侧过生长超过对侧2~3cm肢体受伤后每1~2h观察一次肢体缺血坏死:肢体血管破裂缺血超4~6h多为挫伤,一般可自然恢复;3~6m后不恢复,考虑手术探查再骨折发生率1%常见骨折锁骨骨折上肢骨折第3中外1/3最薄弱,是骨折易发区治疗愈合、再塑能力强=>保守治疗为主新生儿、婴儿注意体位、注意护理、减少患肢活动去枕平睡3~5d不哭闹伤后2w局部出现包块,经6~12m再塑肿块可消失幼儿、更大儿童青枝骨折三角巾/颈腕吊带制动完全骨折8字绷带/锁骨带固定大龄儿童、青少年1.整复2.固定患儿坐在凳上,术者以膝顶住患儿背部,将两肩向上向后牵拉4周后X线片上可见连续性骨痂,既可去除外固定3.功能锻炼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占肘关节损伤50~60%发病高峰年龄3~10岁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造成后遗症概率占肘部损伤首位分型伸直型屈曲型Gartland依据移位程度I型骨折后前侧皮质断裂,后侧完整II型肱骨远端前侧骨皮质断裂,后侧骨皮质存在一定程度铰链,未完全分离III型骨折断端完全分离移位,骨折断端无接触骨折无移位、成角可发生成角畸形此型容易出现神经血管并发症治疗伸直型I型石膏固定3~4周注意患肢循环、活动情况,及早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II型复位闭合复位、前臂中立位、石膏或支局固定屈肘90°,3~4周复位后不稳定或再移位经皮穿针固定结合石膏制动III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屈曲型复位肘关节伸直位固定伸直位固定未及时发现、处理>4~6h前臂肌肉神经缺血,出现坏死、继而纤维化表现爪形手:腕关节、手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过伸的挛缩畸形晚期肘内翻畸形骨化性肌炎肘关节功能受限肱骨外髁骨折Salter-Harris分型IV型:骨骺、生长板、干骺端骨折肘部骨折第2多发生于4~10岁儿童按骨折移位程度分I型原位骨折,骨折分离移位<2mmII型骨折移位2~4mmIII型骨折移位>4mm合并明显移位、翻转无水平位翻转关节面完整治疗解剖复位I型骨折石膏固定:肘关节、腕关节,前臂旋后位固定不稳定骨折,每周复诊II型骨折C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III型积极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骨折块浸泡在关节液中,常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骨折固定时间长于肱骨髁上骨折1~2w直到X线检查有连续骨痂越过骨折线严重移位、未治疗骨不连进行性肘外翻迟发性尺神经炎(因为是骨骺骨折)X线见随访鱼尾状畸形发育肱骨内上髁骨折Salter-Harris分型I型:单纯骨骺分离II型:生长板部分分离伴干骺端骨折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骨折好发于儿童10~15岁损伤机制肘关节伸直位或半屈位外展应力作用前臂屈肌腱强力收缩导致内上髁撕脱骨折根据骨折移位程度I型骨骺无移位或仅轻微移位,在任何平面骨骺移位<=5mm双侧X线片II型骨骺移位>=5mm向远端旋转移位至关节水平III型骨骺移位嵌入关节内常合并桡骨头的软骨面损伤IV型骨骺明显移位伴肘关节侧方脱位表现:肘关节屈曲位治疗无明显移位保守治疗,石膏托固定3~4w骨折移位>5mm手术解剖复位内固定6岁以下克氏针/缝合固定>6岁1松质骨螺钉经内上髁骨块进入肱骨远端固定手术中注意松解游离保护尺神经术后石膏托固定3~4w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Salter-Harris分型I型:单纯骨骺分离II型:生长板部分分离伴干骺端骨折新生儿、婴儿幼儿治疗新生儿、婴儿闭合复位石膏固定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就诊晚,X线可见骨痂原位固定若塑形不完全,则出现肘内翻长大后截骨矫形幼儿麻醉下,闭合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固定3~4w后骨折愈合取针桡骨颈骨折Salter-Harris分型I型:单纯骨骺分离II型:生长板部分分离伴干骺端骨折好发于6~10岁根据X线上桡骨头成角程度I型成角<30°II型成角30~60°III型成交>60°治疗I型无需复位原位石膏托固定3~4w成角畸形可随生长发育而塑形II型、III型麻醉下闭合复位,整复至<30°成角无法<30°,可在C型臂透视引导下经皮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桡骨头,经皮克氏针固定孟氏骨折尺骨骨折伴有肱桡关节脱位形成机制肘关节过伸和旋转暴力联合1.尺骨/尺桡骨骨折成角2.应力传导至桡骨头3.环状韧带等稳定结构破坏==桡骨头脱位分型I型尺骨骨折向掌侧成角,桡骨头向前脱位II型尺骨骨折向背侧成角,桡骨头向后脱位III型尺骨近端干骺端骨折向外成角,桡骨头向外脱位IV型尺桡骨双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骨折可在不同水平面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特殊型脱位桡骨纵轴延长线在任何位置上均应当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并发症早期血管损伤最常见Gartland III典型表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骨折的近端与远端将肱血管卡压,少刺破需及时处理立即在急诊室手法复位轻者:复位后往往可恢复正常桡动脉搏动仍不恢复:可闭合复位者,可经皮克氏针固定,再观察桡动脉搏动闭合复位不成功,肘部、前臂肿胀明显,立即手术探查血管并进行肘前筋膜切开减压若考虑前臂缺血痉挛,则还要行前臂筋膜切口减压神经损伤多为骨折近端对神经的机械刺激伸直尺偏型骨折:桡神经损伤伸直桡偏型骨折:正中神经损伤屈曲型:尺神经损伤3~6m后神经损伤仍然没有恢复,则需要手术探查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原因骨折移位明显骨折多次甚至暴力复位骨折复位后肿胀严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过紧固定肘关节屈曲角度过大前臂肌肉血液循环受阻,肌间水肿,加上筋膜间隔限制,加剧血液循环障碍发生4~6h后造成前臂肌肉、神经不可逆损伤,导致前臂功能障碍甚至完全丧失治疗关键防止发生:一旦发现前臂有缺血性改变,尽早予以准确、彻底减压处理,拆除所有夹板、石膏外固定,松开所有敷料使皮肤完全暴露仔细观察确定血液循环恢复若不恢复即使手术减压,松解肱二头肌腱膜严重者,骨折愈合1年后,型肱骨远端接骨术纠正严禁手术松解,可主动手术功能锻炼配合适度理疗康复等恢复功能骨折一旦愈合,则功能锻炼股骨干骨折骨折类型间接暴力斜形、螺旋形骨折直接暴力横行、粉碎骨折骨折程度方向上1/3骨折近端:屈曲、外展、外旋位远端:向上、向内内收肌、股四头肌髂腰肌、臀肌、外旋肌中1/3重叠向外成角畸形重叠向外成角下1/3近端:向前向内远端:向后向上腓肠肌、腘绳肌治疗<6m Pavlik吊带:固定双下肢屈髋外展屈膝位7m~5y Bryant牵引:双下肢臀围牵引皮肤牵引、骨牵引、石膏固定7m~2y2~5y股骨远端克氏针骨牵引髋“人”位石膏固定6~11y1. 股骨远端骨牵引4~6w早期骨痂形成后2. 髋“人”位石膏固定至骨折愈合首选:弹性髓内针技术11y~<14y,体重<50kg:弹性髓内针首选:交锁髓内钉手术复位后钢板螺钉内固定。

骨骺损伤

骨骺损伤
鹰嘴半截骺线
诊断___正常骨骺
肱骨双重骺线, 婴幼儿期骺板为 盘状,以后变为 圆锥型,椎顶和 头颈方向一致, 而锥底的前、后 缘不在同一水平。
肱骨近端双骨骺
诊断___正常骨骺
第五跖骨基底 骨骺 骨折
诊断
Kirner’s畸形
髋内翻畸形
诊断
付骨化中心? 症状小骨?
诊断
髌骨 套状 撕脱骨折
诊断
• 下肢在膝关节、上肢在两端
下肢生长比率(%) 下肢全部生长的65%围绕膝关节 (Digby研究)
上端 下端
股骨 15% 35%
胫骨 30% 20%
• 股骨平均每年增长2cm、胫骨1.6cm
骨骺损伤的分类
I
II
Poland (1898) 儿童
骨骺损伤分型
IV
III
I
II
IV V
III
Salter-Harris
髌骨套状撕脱骨折MRI
胫骨远端骺损伤
2年后踝内翻畸形
股骨远端
骨桥
骺早闭骨
桥形成膝
外翻畸形
骨骺的发育、血液供应、 组织学结构和生长机理
骨的发育
• 膜内化骨
间质细胞-纤维细胞组织- 骨化。颅骨、面部诸骨、锁骨, 骨干骨折愈合的过程是膜内化 骨过程
• 软骨内化骨 间质细胞-软骨细胞-骨化 (初级、二级)躯干、四肢骨
骨骺的分类
8岁股骨干骨折,4月后重叠愈合
4年后双下肢等长
3岁骨折,4周后成角畸形愈合 4年后7岁时恢复正常
15个月的病人发生肱 骨干骨折,60°成角 畸形。3年后,成角减 为20°。
原位固定成角畸形 伤后7个月,成角畸形塑形
以上四张幻灯片说明儿童 骨折后有很强的塑形能力 (重叠、成角),但儿童 骨骺损伤的结果并非如此。

儿童骨折特点

儿童骨折特点
肌肉缺血:2-4小时--功能性改变 超过12小时--永久性功能丧失 挛缩发生
筋膜间隔综合症 在儿童多见于下列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前臂双骨折 胫腓骨骨折 胫骨近端骺损伤
治疗
• 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 及时处置,松解全部外固定物。 • 及时行减压手术:彻底将筋膜 切开。
三 多发骨折
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医 生切不可满足于单一骨折的发 现而仓促就治。应详细了解病 情,并认真检查,避免漏诊。
3 、Ⅴ型骺损伤要在发生骺早闭或出 现畸形时方可确诊,此时需注意 损伤机制。 只要有于骺线部压
痛都要考虑骨骺损伤,有必要制动
4、 病理性骨折。
5 、肱骨外髁骨折,强调正确的诊断 和准确的治疗。
6 、舟状骨骨折:好发于舟状骨远2/3处, 经治疗很少不愈合。
8 、骨干骺端损伤可以诱发急性骨髓炎
出血 → 细胞坏死 → 骨内压力升 高 → 缺血 → 细菌停留 → 炎症

1/4骨折 右


- - 桡 骨
伤后4周,远端 桡侧移位尺侧 成 角 20 度 畸 形 愈合,前臂活动 旋 前 70 度 、 旋
后90度
• 伤后4个月,完全 塑形,外观好,腕及 前臂活动完全正常
生 长
女 ,8 岁 ; 桡 骨 下 1/4 骨 折左



伤后4周,掌

侧 成 角 40 度

畸形愈合
肘过伸摔伤,桡骨颈骨折
尺骨鹰嘴
直接暴力使尺骨鹰嘴撞击内髁,造成后者骨折。
肘过伸跌倒,韧 带和肌肉牵拉造成肱 骨内髁骨折。
Type Ⅰ
肱骨内髁骨折类型
Type Ⅱ
Type Ⅰ
Type Ⅱ
肱骨内髁移位类型

小儿常见骨折功能锻炼

小儿常见骨折功能锻炼

小儿常见骨折功能锻炼由于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在玩耍时缺乏自我的保护意识,而现今交通发达,机动车增加,致使儿童出车祸的机率增加,因此小儿很容易在玩耍中致使骨折。

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其实最终目的是功能恢复,复位固定是为功能恢复创造必要的条件,而通过功能恢复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恢复。

功能锻炼的作用是:加快血液循环,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粘连、僵硬。

通过肌肉舒缩的内在动力,在小夹板外固定的约束下和压垫的效应力起相应变化,从而使骨折端的残余移位得到渐渐矫正,可见其重要性。

儿童锻炼方法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因照顾到儿童的年龄特点、骨折愈合情况合理安排。

以下是小儿常见的骨折及功能锻炼方法:一、锁骨骨折锁骨骨折相当多见,幼儿无移位时常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

有移位的骨折常需手法复位再用背“8”字绷带固定,经骨科处理后即日可开始功能锻炼。

早期:睡眠时宜在木板床上仰卧,两肩之间垫高,保持肩外展,后伸位。

指导患儿多做握掌、伸指、腕屈伸、腕环绕。

肘屈伸、前肩内外旋等主动或被动的锻炼,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中期:增加早期活动的幅度,顶颈耸肩,增加抗腕屈伸运动,被动或助力的肩展,旋转运动。

后期: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与前臂内外旋,可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

二、肱骨干骨折骨科处理后即可开始主动握拳,屈伸腕练习及主动耸肩练习,重复4-8次,每天数次。

2周后可站立位,做肩前后摆动8-20次,轻度伸肘,做屈肘伸的静力性收腕练习4-12次,做腕指抗阻肌练习,指屈伸、握、捏,前臂内外旋运动,3周后可站立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做内外摆动。

三、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锻炼方法如下:早期:经骨科处理后即可开始主动握伸拳练习,第二天增加腕屈伸练习,1周后增加肩部主动练习,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与耸肩。

中期:2周后,逐日增加其运动的幅度,做指与腕的抗阻力练习。

后期: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练习,包括肘屈、伸、前臂内旋后外旋。

儿童骨折对骨骼发育的影响与康复疗法

儿童骨折对骨骼发育的影响与康复疗法
正确佩戴和使用石 膏、支具,注意松紧度适中,避免 过紧或过松。
注意事项
保持石膏、支具干燥、清洁,避免 碰撞、压迫,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 及时咨询医生。
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导致再次损伤
重要性
过早负重活动可能导致骨折部位 再次移位或损伤,影响愈合。
建议措施
遵循医生指导,在骨折愈合前避 免过早负重活动,根据康复计划
儿童骨折对骨骼发育的影 响与康复疗法
目录
• 引言 • 儿童骨折类型及原因 • 儿童骨折对骨骼发育的影响 • 康复疗法原则与方法 • 康复过程中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强调儿童骨折对骨骼发育的潜在影响
儿童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骨折可能对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关注并研究这一问 题。
心理干预与家庭护理指导
心理干预
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增强患儿 的治疗信心。
家庭护理指导
向家长提供日常护理、饮食调整、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协助患儿在家中进 行有效的康复治疗。
05
康复过程中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正确使用石膏、支具等外固定器材
重要性
石膏、支具等外固定器材在骨折 康复中起到稳定骨折部位、促进
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注意事项
在康复过程中,注意保护骨折部 位,避免受到外力冲击或压迫。
定期随访评估恢复情况
重要性
定期随访可以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 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建议措施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接受X线等影 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注意事项
在随访过程中,如实向医生反映康复过程中的问 题和疑虑,以便得到及时指导和帮助。

小儿骨折,复位不好有影响吗

小儿骨折,复位不好有影响吗

小儿骨折,复位不好有影响吗在生活之中出现骨折几率最大的群体之一就是小孩,因为小儿比较活泼好动,在其玩耍的时候就会有摔倒的风险,进而造成骨折。

小儿发生骨折,术后的恢复十分关键,很多人对于小儿骨折的复位十分关注,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小儿骨折的复位展开以下阐述,针对复位不好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骨折复位的程度小儿骨骼的实际结构和成年人之间具有一定不同,对于小儿而言,其长管状骨骼的两端属于骨骺组织,骨骺和干骺端之间主要由软骨组织所构成的骺板,在骨骺以及骺板都具有纵向生长的基本能力。

由于小儿正处在身体骨骼发育阶段,因为骨膜很厚而且血液供应较为丰富等多种因素,所以骨折之后实际所需的愈合时间也会比成年人短,骨折患者的年龄越小,实际愈合所需要的时间也会相对减少。

比如,股骨干出现骨折,成年人实际所需要愈合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但是新生儿骨折之后愈合的时间仅为3个月时间。

在临床之中,甚至不会出现儿童闭合型骨折不愈合的现象。

而且,小儿自身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在骨骺以及骺板的实际生长以及负重等基本作用之下,会导致和关节的实际运功方向处于一致,成角畸形获得进一步校正,骨折逐渐邻近于骺板,那么患者的年龄越小,整体塑形基本能力就会更强。

所以,一般在临床之中针对小儿展开骨折治疗都是选择保守治疗。

小儿骨折临床骨折功能复位基本标准就是在骨折两端不存在旋转及分离移位,而且和关节活动实际方向一致交叉成角的大小不超过15度,骨干骨折两端在通过复位之后实际接触的面积大于1/3,患肢要比健康一侧缩小2cm。

所以小儿骨折无需更为精准性的复位。

待小儿骨折愈合之后,在针对骨进行塑形,实际剩余畸形通常都可以自己进行纠正,针对未来肢体功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骨折复位基本标准当前与原本之间进行对比差异很大,以前骨折之后要求复位需要达到严丝合缝,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会导致骨膜受到损害,影响骨折愈合。

目前,骨折之后对于复位并不要求做到严丝合缝,只需要不会影响到骨折患者未来的骨骼基本功能即可,需要做到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骨折处于正常功能状态。

小小皮牵引,助力患儿骨折愈合

小小皮牵引,助力患儿骨折愈合

医诊通全科常见的小儿骨科骨折急诊疾病,主要有肱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骨折。

儿童骨折中约15%—30%并发骨骺损伤,80%发生在10—16岁。

小儿骨折愈合特点和治疗方法小儿骨折愈合特点:骨折愈合能力强,速度快,早期就能形成丰富的骨痂;具有高度塑形能力,可自然矫正畸形;恢复过程快,预后好,通常保守治疗可治愈。

皮牵引是小儿骨科治疗常用方法,是一种使用胶布或者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通过反作用力的原理牵拉患肢,力量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达于骨或关节,使骨折或脱位的地方复位、固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具有简单、方便、有效的特点。

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的骨折或者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

根据患儿年龄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进行对应的皮牵引,皮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一般需要维持3—4周。

1岁以内的婴幼儿骨折给予悬吊牵引,注意观察双下肢末梢血运及皮肤有无破损。

4岁以下幼儿,用水平牵引。

小儿皮牵引护理要点:牵引时加强看护,不可随意增加牵引重量,牵引装置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需要调整时必须由医务人员进行,一人用手维持牵引状态,一人调整牵引带;牵引时若有压力性水泡,应实施无菌保护性护理。

小儿皮牵引的注意事项1.维持有效牵引每天检查牵引装置及效果、牵引带松紧度、有无滑脱或松动。

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避免受压,保持有效牵引;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定期测量两侧肢体长度,避免发生过度牵引。

2.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观察有无肿胀、麻木、皮温降低、色泽改变及活动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处理。

3.预防呼吸及泌尿系统感染患儿长期仰卧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需要多饮水,避免在哭闹时进食,防止误吸。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预防垂足畸形(足下垂)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由于位置表浅,容易受压。

腓总神经受伤后可导致足背神经无力,发生垂足畸形,牵引时应防止被褥等压足背,保持踝关节90°。

小儿锁骨骨折不必追求完全对位

小儿锁骨骨折不必追求完全对位

小儿锁骨骨折不必追求完全对位作者:主任医师郭仲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宁夏银川750021)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3期3岁的苗苗玩耍时不慎从床上摔下,右肩部疼痛,小胳膊不敢活动。

苗苗的爸爸、妈妈带着宝贝儿子来医院骨科就诊,X线片检查显示:右锁骨骨折,骨折完全移位。

医生小心整复后予以八字绷带固定,嘱门诊复查。

1周后复查X线片,骨折仍有错位,属于功能对位。

苗苗的爸爸、妈妈很担心,这样骨折能长好吗?医生告诉他们,小儿锁骨骨折不必追求解剖对位,骨折愈合后不会影响外观及功能。

锁骨骨折是小儿常见的骨折之一,小儿锁骨较细,呈倒S形,部位表浅,当摔伤或跌伤时易发生骨折,伤后锁骨部位肿胀、疼痛、压痛均较明显,易摸到移位的骨折端。

患儿一侧胳膊不敢活动或压迫锁骨时啼哭,应考虑到锁骨骨折。

医学上所谓的解剖对位(也称完全对位),就是将骨折断端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

对成人来讲,骨折后准确的解剖对位有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正常。

但小儿锁骨骨折不必追求解剖对位,采用功能对位即可。

手法复位使骨折断端靠拢,力线正,一般都能愈合,愈合后并不影响功能。

这是因为儿童具有强大的生长自我塑形能力,如果伤后6个月到1年复查,不仅外观看不出来,即使再拍×线片检查也看不出来曾经骨折。

错位的锁骨骨折一般不稳定,骨折复位固定后断端没有完全对位,但只要靠拢到一起不分离成角即可,没有必要反复整复。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儿童属于禁忌,不仅会留下疤痕,还会增加患儿痛苦,而且有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的风险。

临床上,锁骨骨折如果是青枝骨折则无须整复,用三角巾加纸板将前臂悬吊于胸前,两周后痊愈。

移位的骨折则应予手法整复,双侧腋下垫棉花,然后用倒“。

”字绷带8-10层固定,时间3~4周。

固定后第2天门诊复查,以后每隔3天复查1次,调整好绷带松紧度,家长还要注意观察患儿手指感觉和血液循环。

小儿锁骨骨折愈合迅速,不必用药。

有些小儿锁骨青枝骨折因不能自述疼痛部位,且锁骨部皮下脂肪丰富,畸形不甚明显,诊断易被忽略。

小儿骨折特点及处理

小儿骨折特点及处理

小儿骨折的特点
小儿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骨折畸形愈合 旋转畸形 局部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 缺血性骨坏死 缺血性肌挛缩

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
小儿骨折的治疗
急症室处理



ABC 病情的评估 多发性创伤的处理 清创 妥善外固定
小儿骨折的治疗
骨折的治疗原则




复位 固定 功能锻炼 后期治疗





石膏(超关节固定) 牵引(骨、皮肤) 支具 外固定器 夹板
钢板、螺钉 克氏针 髓内针 可吸收材料 钢丝
对于配合差的儿童,内固定同时必须与外固定相结合
小儿常见骨折类型的处理
肱骨髁上骨折


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 伸直型、屈曲型 Gartland I、II、III型 Gartland I、II型


石膏托外固定 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Gartland II型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III型骨折,骨折断端完全移位,整复
困难,目前常见治疗方法: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优点? 缺点?
肘外侧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李XX,男,6岁,左侧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Gartland III型
小儿骨折特点及处理
“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称 为骨折”
——教育部规划教材《外科学》
骨折的特有体征:

畸形
反常活动
骨擦音
小儿骨折的特点

高发:40%男孩、25%女孩

生长发育:
系统、器官、组织结构不断成熟 功能日趋完善 动态的发展、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modelling in Children
Remodelling of proximal femoral physeal fracture in an infant Note the remodelling of the completely displaced femoral head (red arrows) throughout childhood (yellow arrow). Normal appearance is shown at age 15 years (orange arrow).
Remodelling of side-to-side apposition Limited remodelling in adolescent
This transverse fracture of the mid shaft of the femur (red arrow) in a 15 year-old boy healed but showed limited remodelling (yellow arrow) due to the limited remaining growth over the next 2 years (yellow arrow). This 8-year-old child sustained this fracture, which was aligned but not reduced (red arrow). Over a period of 2 years, tibia remodelling resulted in a good outcome (yellow arrow). Poster cribution: upper left – Edison Forlin, Curitiba, Brazil For copies of this poster or booklet and other publications See our web site at:
Remodelling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This segmental fracture in an 8 year-old girl was managed in traction and in a cast (red arrow). Note the filling in of the periosteal sheath at 6 months (yellow arrow) and restoration of normal femoral shape at age 13 years (orange arrow).
Health Education Low-cost Publications
Remodelling of the humerus
This 8-year-old boy shows a complete loss of apposition (red arrow). Note the remodelling over the next 2 years (yellow arrow).
Remodelling of the humerus
This 8 year old boy shows a complete loss of apposition (red arrow). Note the remodelling over the next 2 years (yellow arrow).
Remodelling of the forearm
This fracture (red arrow) could not be reduced by manipulation and was left with side-to-side alignment. Remodelling corrects the deformity in 18 months (yellow arr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