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1.2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分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判定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判定方法。
2.难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直角三角形模型、实物图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图片,如:直角尺、房屋设计图等,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直角三角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三角形。
接着,通过PPT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取一个三角形图形,判断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直角三角形(1)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北师大版)
=
c2+4
1 2
ab
,
c
b a2+2ab+b2 = c2+2ab,
a
∴a2+b2=c2.
讲授新课
2.赵爽弦图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c2 ;
也可以表示为
4
1 2
ab
+(b-a.)2
c a
b
b
b
b
c
c
∵ c2= 4 1 ab +(b-a)2,
2
c2 =2ab+b2-2ab+a2, c2 =a2+b2, ∴ a2+b2=c2.
观察上面两个定理,它们的条件与结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讲授新课
再观察下面三组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上面每组中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也有类似 的关系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解:原式可化为: a2-10a+25+b2-24b+144+c2-26c+169=0 (a-5)2+(b-12)2+(c-13)2=0 a=5,b=12,c=13. a2+b2=c2 ∴△ABC是直角三角形
当堂检测
16.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说出它们的逆命题.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 锐角互余.
4.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
A.3,4,5
B.2,3,4
C.4,6,7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在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全等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是相同的,而且已经学会了使用SSS、SAS、ASA、AAS等方法来判定两个图形是否全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主要包括HL和RHS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是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判定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也已经学习了判定两个图形全等的方法。
但是,对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不是很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于全等图形判定方法的混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和RHS,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和RHS。
2.教学难点:对于不同情况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讲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和RHS,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HL定理的证明过程和判定方法;
3.学会运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识别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
4.能够运用HL定理与其他全等判定方法(如SSS、SAS等)相结合,解决复合型全等问题。
4.强调HL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5.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HL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1-5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准确识别直角边和斜边,熟练运用HL定理进行判定。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并理解HL定理;
2.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5.反馈评价,查漏补缺:通过课堂练习、小组互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6.归纳总结,提炼方法: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分享:组内成员在学习HL定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证明教学说课研讨课件复习(第2课时)
6.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是一条 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
求∠BAD的度数.
解:∵AD是BC边上的高,∠E
7.如图是一个机器零件的示意图,∠ACD=90°是衡量这个零件合格的 一项指标.现测得AB=4 cm,BC=3 cm,AD=13 cm,CD=12 cm, ∠ABC=90°,根据这些条件,能否得出∠ACD等于90°?请说明理由. 解:能.理由:在R ∵AB=4 cm,BC=3 cm,∠ABC=90°, ∴AC= 32+42 =5(cm). 在△ACD中,∵AD=13 cm,CD=12 cm,AC=5 cm, ∴AD2=169,CD2+AC2=169, ∴AD2=CD2+AC2,∴∠ACD=90°.
BE⊥AC于点E,DF⊥AC于点F,CF=AE,BC=DA.
求证:R
解:在R ∴R ∴DC=BA 又∵BE⊥AC,DF⊥AC ∴∠AEB=∠CFD=90° 在R ∴R
DA=BC, AC=CA,
AB=CD, AE=CF,
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 B )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
前言
学习目标
1.掌握“斜边、直角边( 2.能初步应用“斜边、直角边”条件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能用尺规解决“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题讲解
例2 已知:在△ABC中,AB=13cm,BC=10cm, BC边上的中线AD=12cm. 求证:AB=AC.
资中县八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2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新版北师大版6
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掌握并利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能用尺规完成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3.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重点直角三角形“HL”判定定理的理解及运用.难点证明“HL”定理的思路的探究和分析.一、复习导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你还记得有哪几种吗?2.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条边对应相等.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对应相等时,附加一个什么条件可以说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如果附加的条件是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还全等吗?你能画图举例说明吗?师:如果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二、探究新知1.猜想师:如果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处理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意见会不统一,有的认为全等,有的认为不一定全等.2.探究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做一做”.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a,c(a<c),直角α.求作:Rt△ABC,使∠C=∠α,BC=a,AB=c.画图过程展示:(1)作∠MCN=∠α=90°;(2)在射线CM截取CB=a;(3)以点B为圆心,线段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CN于点A;(4)连接AB,得到Rt△ABC.思考:通过刚才的画图,你有什么发现?3.总结师:你们所画的三角形都有哪些已知的相等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证明师:你能证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处理方式: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完成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并及时地评价,同时规范解题过程.证明过程展示: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AC =A′C′.求证:△ABC≌△A′B′C′.证明:在Rt△ABC中,∵∠C=90°,∴BC2=AB2-AC2(勾股定理).同理,B′C′2=A′B′2-A′C′2(勾股定理).∵AB=A′B′,AC=A′C′,∴BC=B′C′.∴△ABC≌△A′B′C′ (SSS).师:通过以上证明,我们可以得出命题“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一个真命题.我们把这一定理简述为“斜边、直角边”或“HL”.三、举例分析例(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并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示范解题过程.分析:本题主要利用“斜边、直角边”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依据已知条件,只需证明Rt△ABC≌Rt△DEF,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B和∠F的大小关系.解:根据题意,可知∠BAC=∠EDF=90°,BC=EF,AC=DF,∴Rt△ABC≌Rt△DEF(HL).∴∠B=∠DEF.∵∠DEF+∠F=90°,∴∠B+∠F=90°.四、练习巩固1.如图,已知∠ACB=∠BDA=90°,要使△ACB≌△BDA,还需要什么条件?把它们分别写出来.2.如图,D是△ABC的BC边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20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21页习题1.6第1~5题.本节课讨论了在一般三角形中两边及其一边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而当一边的对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从而得出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HL”定理,并用此定理安排了一系列具体的、开放性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推理证明的方法,而且发展了他们演绎推理的能力二次根式的除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上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主线,学生掌握性质在二次根使得化简和运算的运用是关键,从化简与运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决定了最简二次根式化简的掌握.教学难点是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二次根式的除法与乘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强调根式除法结果的一般形式,避免分母上含有根号.由于分母有理化难度和复杂性大,要让学生首先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义及计算结果形式.三、教法运用:1. 本节内容是在有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后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适当的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方向.2.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讨论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化简较简单的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分母可以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第二阶段讨论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运用这一法则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课时运算结果不包括根号出现分式或分数的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三角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可能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2.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几何画板软件进行演示。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
4.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进行解释。
5.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a.两个锐角的和为90度b.直角对边最长c.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等于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根乘以斜边d.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e.证明几何命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配套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C′=90 °,B′C′=BC,A ′B ′=AB,把画好的Rt△A′B′ C′ 剪下来,放到
Rt△ABC上,它们能重合吗?
A
B
C
操作: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
已知:线段a,c,直角α 求作:Rt△ABC,使∠C=∠α ,BC=a,AB=c
作图步骤
N
A
B
C
M
C′
(1)先画∠M C′ N=90°
已知:如图, 在△ABC和△A′B′C′中, ∠C=∠C′=90°, AC=A′C ′, AB=A′B′ 求证:△ABC≌△A′B′C′ .
证明:∵△ABC中,∠C=90°
∴BC2=AB2-AC2(勾股定理)
A
A′
同理,B′C′2=A′B′2-A′C′2 .
∵AB=A′B′,AC=A′C′, ∴BC=B′C′.
作图步骤
N
A
B
C
M
B′
C′
(2)在射线C′M上截取B′C′=BC
作图步骤
N
A
A′
B
C
M
B′
C′
(3)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A′
作图步骤
猜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N
A
A′
B
C
M
B′
C′
(4)连接A′B′
思考:通过上面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本题
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
五、课堂小结
斜边、 直角边
内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直角三角形全等.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HL(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验证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HL(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学会运用HL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HL(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HL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例题、练习题等;2.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建筑工人测量角度,引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概念。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如:如果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如何求解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边长?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索并验证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八年级数学下三角形的证明1.2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北师大
7.如图,在△ABC 中,AB=AC,BD⊥AC 于点 D,CE⊥AB 于点 E,BD,CE 相交于点 O,AO 的延长线交 BC 于点 F, 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 D ) A.3 对 B.4 对 C.5 对 D.6 对
8.如图,H 是△ABC 的高 AD,BE 的交点,且 DH=DC.下列 结论: ①BD=AD;②BC=AC; ③BH=AC;④CE=CD. 其中正确的有( B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AC=BC,DC=EC,∠ACB+∠ACD=∠DCE+∠ACD.
∴∠BCD=∠ACE. AC=BC,
在△ACE 和△BCD 中,∠ACE=∠BCD, CE=CD,
∴△ACE≌△BCD(SAS).∴AE=BD.
(2)如图②,若 AC=DC,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 写出图②中四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 直角三角形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1 见习题 2 B
3C
4C
5A
6 见习题 7 D
8B
9C
10 D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13 见习题 14 见习题
1. __斜__边____和一条__直__角__边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 等,可以简写成“__斜__边__、__直__角__边____”或“___H__L___”.
精彩一题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27日星期日2022/3/272022/3/272022/3/27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272022/3/272022/3/273/27/2022 3、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 2022/3/272022/3/27March 27, 202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2节《直角三角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即勾股定理;
4.勾股定理的应用;
5.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其内角和为180°,其中一个角为90°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或绘制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强调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其中一个角为90°。
(2)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或绘制图形,让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然后给出具体数值,让学生计算验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有一个角为直角(90°)的三角形。它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建筑、测量等领域。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 直角三角形 同步练习(附答案)
2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120°B.90°C.60°D.30°2.已知a∥b,某学生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如果∠1=35°,那么∠2的度数为()A.35°B.55°C.56°D.65°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A.1 B.2 C.3 D.44.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实数是.5.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点E,F,求证:∠CEF=∠CFE.6.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37°,∠C=53°B.∠A-∠C=∠BC.∠A∶∠B∶∠C=3∶4∶5D.∠A∶∠B∶∠C=2∶3∶57.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4,5 B.6,8,11C.5,12,12 D.1,1,28.如图,AD=13,BD=12,∠C=90°,AC=3,BC=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9.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10.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直角都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11.在Rt△ABC中,已知其中两边分别为6和8,则其面积为.12.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b=0,则|a|=|b|;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③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有()A.1个B.2个C.3个D.0个13.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B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则△ABC 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4.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CE平分∠ACD交AB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BC=EC B.EC=BEC.BC=BE D.AE=EC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3 3 B.6 C.3 2 D.2116.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17.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cm.(杯壁厚度不计)18.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19.观察下列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9,40,41;…;a,b,c.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请写出:(1)当a=19时,b,c的值是多少?(2)当a=2n+1时,求b,c的值.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点P是∠BAC内一点,PE⊥AC于点E,PF⊥AB于点F,PE=PF,则能直接得到△PEA≌△PFA的理由是()A.HL B.ASAC.AAS D.SAS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AC=90°C.BD=AC D.∠B=45°3.如图,∠B=∠D=90°,BC=CD,∠1=40°,则∠2=()A.40°B.50°C.60°D.75°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点D,A,E在直线l上,AB=AC,BD⊥l于点D,CE⊥l于点E,且BD=AE.若BD=3,CE=5,则DE=8.5.如图,AC⊥BC,BD⊥AD,AC=BD.求证:∠ABC=∠BAD.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B.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C.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D.一个锐角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7.如图所示,已知BE⊥AD,CF⊥AD,垂足分别为E,F,则在下列条件中选择一组,可以判定Rt△ABE≌Rt△DCF的是.(填序号)①AB=DC,∠B=∠C;②AB=DC,AB∥CD;③AB=DC,BE=CF;④AB=DF,BE=CF.8.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且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9.如图,点C是路段AB的中点,小明和小红两人从点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并且DA⊥AB于点A,EB⊥AB于点B.此时小明到路段AB的距离是50米,则小红到路段AB的距离是多少米?10.已知在Rt△ABC中,∠C=90°,∠B=30°,AB=4,则下列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C全等的是()11.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点D,CE⊥AB于点E,BD和CE交于点O,AO的延长线交BC于点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A.3对B.4对C.5对D.6对12.如图所示,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作直线a,过点A,C作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若AE=1,CF=3,则AB的长为.第12题图第13题图13.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AP=时,△ABC和△PQA全等.14.如图,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1)求证:Rt△ABE≌Rt△CBF;(2)若∠CAE=30°,求∠ACF的度数.15.如图1,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点E,BF⊥AC于点F.若AB=CD,BF=DE,BD交AC于点M.(1)求证:AE=CF,MD=MB;(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2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D)A.120°B.90°C.60°D.30°2.已知a∥b,某学生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如果∠1=35°,那么∠2的度数为(B)A.35°B.55°C.56°D.65°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D)A.1 B.2 C.3 D.44.如图,数轴上点A5.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点E,F,求证:∠CEF=∠CFE.证明:(1)∵∠ACB=90°,CD⊥AB,∴∠ACD+∠BCD=90°,∠B+∠BCD=90°.∴∠ACD=∠B.(2)∵AF平分∠CAB,∴∠CAF=∠DAE.又∵在Rt△AFC中,∠CFA=90°-∠CAF,在Rt△AED中,∠AED=90°-∠DAE,∴∠AED=∠CFE.又∵∠CEF=∠AED,∴∠CEF=∠CFE.6.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C)A.∠A=37°,∠C=53°B.∠A-∠C=∠BC.∠A∶∠B∶∠C=3∶4∶5D.∠A∶∠B∶∠C=2∶3∶57.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D)A.2,4,5 B.6,8,11C.5,12,12 D.1,1,28.如图,AD=13,BD=12,∠C=90°,AC=3,BC=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在Rt△ABC中,∵∠C=90°,AC=3,BC=4,∴AB=AC2+BC2=5.在△ABD中,∵AD=13,BD=12,AB=5,∴AB2+BD2=AD2.∴△ABD是直角三角形,∠ABD=90°.∴S阴影=S△ABD-S△ABC=12AB·BD-12BC·AC=30-6=24.9.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C)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10.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B)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直角都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11.在Rt△ABC中,已知其中两边分别为6和8,则其面积为12.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b=0,则|a|=|b|;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③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有(A)A.1个B.2个C.3个D.0个13.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B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则△ABC 一定是(B)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4.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CE平分∠ACD交AB 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C)A.BC=EC B.EC=BEC.BC=BE D.AE=EC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A.3 3 B.6 C.3 2 D.2116.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17.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20cm.(杯壁厚度不计)18.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解:在△ABC中,AB=15,BC=14,AC=13,设BD=x,则CD=14-x.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52-x2,AD2=AC2-CD2=132-(14-x)2,∴152-x2=132-(14-x)2.解得x=9.∴AD=AB2-BD2=152-92=12.∴S△ABC=12BC·AD=12×14×12=84.19.观察下列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9,40,41;…;a,b,c.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请写出:(1)当a=19时,b,c的值是多少?(2)当a=2n+1时,求b,c的值.解:(1)当a=19时,设b=k,则c=k+1,观察有如下规律:192+k2=(k+1)2.解得k=180.∴b=180,c=181.(2)当a=2n+1时,设b=k,则c=k+1,根据勾股定理a2+b2=c2得(2n+1)2+k2=(k +1)2,解得k=2n(n+1).∴b=2n(n+1),c=2n(n+1)+1.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点P是∠BAC内一点,PE⊥AC于点E,PF⊥AB于点F,PE=PF,则能直接得到△PEA≌△PFA的理由是(A)A .HLB .ASAC .AASD .SAS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下列能使△ABD ≌△ACD 的条件是(A) A .AB =AC B .∠BAC =90° C .BD =ACD .∠B =45°3.如图,∠B =∠D =90°,BC =CD ,∠1=40°,则∠2=(B) A .40° B .50° C .60°D .75°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点D ,A ,E 在直线l 上,AB =AC ,BD ⊥l 于点D ,CE ⊥l 于点E ,且BD =AE.若BD =3,CE =5,则DE =8.5.如图,AC ⊥BC ,BD ⊥AD ,AC =BD.求证:∠ABC =∠BAD.证明:∵AC ⊥BC ,BD ⊥AD , ∴∠ACB =∠BDA =90°. 在Rt △ABC 和Rt △BAD 中,⎩⎨⎧AC =BD ,AB =BA ,∴Rt △ABC ≌Rt △BAD(HL). ∴∠ABC =∠BAD.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A.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B.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C.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D.一个锐角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7.如图所示,已知BE⊥AD,CF⊥AD,垂足分别为E,F,则在下列条件中选择一组,可以判定Rt△ABE≌Rt△DCF的是①②③.(填序号)①AB=DC,∠B=∠C;②AB=DC,AB∥CD;③AB=DC,BE=CF;④AB=DF,BE=CF.8.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且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证明:∵EF⊥AC,∴∠F+∠C=90°.∵∠ABC=90°,∴∠A+∠C=90°.∴∠A=∠F.又∵DB=BC,∠FBD=∠ABC=90°,∴△FBD≌△ABC(AAS).∴AB=BF.9.如图,点C是路段AB的中点,小明和小红两人从点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并且DA⊥AB于点A,EB⊥AB于点B.此时小明到路段AB的距离是50米,则小红到路段AB的距离是多少米?解:∵DA⊥AB,EB⊥AB,∴△ADC和△BEC为直角三角形.∵点C是路段AB的中点,∴AC=BC.∵小明和小红两人从点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CD=CE.∴Rt△ADC≌Rt△BEC(HL).∴BE=AD=50米.答:小红到路段AB的距离是50米.10.已知在Rt△ABC中,∠C=90°,∠B=30°,AB=4,则下列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C全等的是(A)11.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点D,CE⊥AB于点E,BD和CE交于点O,AO的延长线交BC于点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D)A.3对B.4对C.5对D.6对12.如图所示,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作直线a,过点A,C作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若AE=1,CF=3,则AB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0,BC =5,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AC 和过点A 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O 上运动,当AP =5或10时,△ABC 和△PQA 全等.14.如图,在△ABC 中,AB =CB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1)求证:Rt △ABE ≌Rt △CBF ; (2)若∠CAE =30°,求∠ACF 的度数.解:(1)证明:∵∠ABC =90°, ∴∠CBF =∠ABE =90°. 在Rt △ABE 和Rt △CBF 中,⎩⎨⎧AE =CF ,AB =CB ,∴Rt △ABE ≌Rt △CBF(HL). (2)∵AB =CB ,∠ABC =90°, ∴∠CAB =∠ACB =45°.∴∠BAE =∠CAB -∠CAE =45°-30°=15°. 由(1)知Rt △ABE ≌Rt △CBF , ∴∠BCF =∠BAE =15°.∴∠ACF =∠BCF +∠ACB =15°+45°=60°.15.如图1,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点E ,BF ⊥AC 于点F.若AB =CD ,BF =DE ,BD 交AC 于点M.(1)求证:AE =CF ,MD =MB ;(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在Rt △ABF 和Rt △CDE 中,⎩⎨⎧AB =CD ,BF =DE ,∴Rt △ABF ≌Rt △CDE(HL). ∴AF =CE.∴AF -EF =CE -EF ,即AE =CF. ∵DE ⊥AC ,BF ⊥AC , ∴∠DEM =∠BFM =90°.在△DEM 和△BFM 中,⎩⎨⎧∠DEM =∠BFM ,∠DME =∠BMF ,DE =BF ,∴△DEM ≌△BFM(AAS). ∴MD =MB.(2)AE =CF ,MD =MB 仍然成立.证明: 在Rt △ABF 和Rt △CDE 中,⎩⎨⎧AB =CD ,BF =DE ,∴Rt △ABF ≌Rt △CDE(HL). ∴AF =CE.∴AF +EF =CE +EF ,即AE =CF.在△DEM 和△BFM 中,⎩⎨⎧∠DEM =∠BFM ,∠DME =∠BMF ,DE =BF ,∴△DEM ≌△BFM(AAS). ∴MD =MB.。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1.2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讲练课件-(共28张PPT)
A.HL
B.SAS
C.ASA
D.SSS
2.如图,在△ABC中,∠C=90°,AD=AC,DE⊥AB于点D.若
∠B=28°,则∠AEC=( B )
A.28°
B.59°
C.60°
D.62°
3.如图,在△ABC中,∠BAC=90°,ED⊥BC于点D,AB=
BD,若AC=8,DE=3,则EC的长为 5 .
B.AB=AB
C.∠ABC=∠ABD
D.∠BAC=∠BAD
3.如图,在△ABC中,∠C=90°,ED⊥AB于点D,BD=BC,若
AC=6 cm,则AE+DE等于( C )
A.4 cm
B.5 cm
C.6 cm
D.7 cm
4.如图,AC⊥AB,AC⊥CD,要使得△ABC≌△CDA.
( 1 )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AB=CD ;
6.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
=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
AP= 5或10 时,△ABC和△PQA全等.
7.【教材P35复习题T13变式】如图,AC⊥BC,AD⊥BD,垂足分别
为点C,D,AD=BC,CE⊥AB,DF⊥AB,垂足分别是点E,F.求证:
= ,
∴Rt△ABC≌Rt△BAD(HL).
∴∠ABC=∠BAD.
3.如图,△ABC和△DEF为直角三角形,∠ABC=∠DEF=90°,边
BC,EF在同一条直线上,斜边AC,DF交于点G,且BF=CE,AC=DF.
求证:GF=GC.
证明:∵BF=CE,∴BF+FC=CE+FC.∴BC=EF.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1.2.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课件
(3)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上面每组中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也有类似的关系吗?
与同伴交流.
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 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 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 命题.
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 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 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证明: 如图(2) ,作Rt △A′B′C′ ,使
∠A′=90° A′B′=AB, A′C′=AC,
则A′B′ 2+A′C′ 2 =B′C′ 2(勾股定理). ∵AB2+AC2=BC2 , ∴BC2 = B′C′ 2. ∴BC = B′C′. ∴△ABC≌ △A′B′C′ (SSS). ∴ ∠A=∠A′=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此, △ABC是直角三角形.
例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写出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 的真假: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2)如果a>b,那么a2>b2; (3)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和为零; (4)如果ab<0,那么a>0,b<0.
导引:根据题目要求,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再将原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部分互换,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最 后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AB·CD,
∴AC·BC=AB·CD.又由方法一知AB=15,
∴CD= 9 12 = 36 ,即点C到AB的距离为 3 6 .
15 5
5
新知小结
应用方程思想求线段的长很常见,而用面积法求 线段的长更是简化了计算步骤,使解题过程变得 简明 易懂.
巩固新知
1 在△ABC中,已知∠A=∠B=45°,BC=3, 求AB的长.
八年级数学下册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复习(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运用【例1】在等腰△ABC中,∠A=30°,AB=8,则AB边上的高CD的长是.对应训练二、线段垂直平分线【例2】如图.在Rt△ABC中,∠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于D,E是垂足,连接CD,若BD=1,则AC的长是()A..2 C. D.4对应训练2.(2012•贵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A.3 B.2 C. D.1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例3】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使B点与C 点重合,得到△DCE,连接BD,交AC于F.(1)猜想AC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线段BD的长.四、直角三角形【例4】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A.3cm B.6cm C. D.对应训练4.如图,在△ABC中,∠A=45°,∠B=30°,CD⊥AB,垂足为D,CD=1,则AB的长为()A.2 B.五、勾股定理【例5】如图,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2,CE=4,则四边形ACEB的周长为.对应训练六、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例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 的度数为()A.50°B.60°C.70°D.80°对应训练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厘米.【中考链接】一、选择题1.(2014•淄博)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20或16 B.20C.16 D.以上答案均不对3.(2013•攀枝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第一象限,点P在x轴上,若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4.(2013•成都)如图,在△ABC中,∠B=∠C,AB=5,则AC的长为()A.2 B.3 C.4 D.5二、填空题8.(2014年云南省)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36°,BD⊥AC于点D,则∠CBD= .第8题图第9题图9.(2013成外)如图,△ABC中,∠C=90°,AC=2,BC=1,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滑动,则点B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三、解答题10.(2014年云南省)如图,在△ABC和△ABD中,AC与BD相交于点E,AD=BC,∠DAB=∠CBA,求证:AC=BD.11.(2013•永州)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延长BN 交AC于点D,已知AB=10,BC=15,MN=3(1)求证:BN=DN;(2)求△ABC的周长.12.(2013•威海)操作发现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①摆放,能够发现等腰直角三角板ABC的斜边与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DEF的长直角边DE重合.问题解决将图①中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30°,点C落在BF上,AC与BD交于点O,连接CD,如图②.(1)求证:△CDO是等腰三角形;(2)若DF=8,求AD的长.14.(2014•重庆)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点E.在△ABC外有一点F,使FA⊥AE,FC⊥BC.(1)求证:BE=CF;(2)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C,交AD于点N,连接ME.求证:①ME⊥BC;②DE=DN.15.(2013•常德)已知两个共一个顶点的等腰Rt△ABC,Rt△CEF,∠ABC=∠CEF=90°,连接AF,M是AF的中点,连接MB、ME.(1)如图1,当CB与CE在同一直线上时,求证:MB∥CF;(2)如图1,若CB=a,CE=2a,求BM,ME的长;(3)如图2,当∠BCE=45°时,求证:BM=ME.专题二图形的旋转与平移中考真题选择题1.(2014•邵阳)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图形,现计划用铁丝按照图形制作相应的造型,则所用铁丝的长度关系是( )A .甲种方案所用铁丝最长B .乙种方案所用铁丝最长C. 丙种方案所用铁丝最长D .三种方案所用铁丝一样长2.(2014.舟山)如图,将△ABC 沿BC方向平移2cm 得到△DEF,若△ABC 的周长为16cm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A)16cm (B)18cm (C)20cm (D)22cm3.(2014.绵阳)线段EF 是由线段PQ 平移得到的,点P (-1,4)的对应点为E (4,7),则点Q (-3,1)的对应点F 的坐标为( )A .(-8,-2)B .(-2,-2)C .(2,4)D .(-6,-1)4.(2014•义乌市)如图,将Rt△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接AA′,若∠1=20°,则∠B 的度数是( )A .70° B.65° C.60° D.55°5.(2014•遂宁)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DE⊥AB 于点E ,S △ABC =7,DE=2,AB=4,则AC 长是( )A .3B .4C .6D .5 6.(2014•大庆)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AB 1C 1D 1,边B 1C 1与CD 交于点O ,则四边形AB 1OD 的面积是( )3.4A 12B 1C 1D填空题7 (2013.安岳)夏季荷花盛开,为了便于游客领略“人从桥上过,如在河中行”的美好意境,某景点拟在如图所示的矩形荷塘上架设小桥.若荷塘周长为280m ,且桥宽忽略不计,则小桥总长为_______m .8. (2014济南)如图,将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 是沿其对角线AC 剪开,再把△ABC 沿着AD 方向平移,得到△D 1E 1F 1,当两个三角形重叠的面积为32时,它移动的距离AA 1等于________.9.(2014.江苏)如图,在△ABC 中,AB=4,BC=6,∠B=60°,将三角形ABC 沿着射线BC 的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三角形△A ′B ′C ′,连接A′C,则△A ′B ′C的周长为______。
新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课题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案
课题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2.经历探究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过程,能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学习重点】直角三角形“HL”全等判定定理推导及应用.【学习难点】证明“HL”定理的思路的探究和分析.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方法指导:斜边直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强调首先必须证明是直角三角形,书写时写明条件,与SAS要有区别.学习笔记: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关键是看已知条件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当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时,用“HL”判定其全等;(2)当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时,用“SAS”判定其全等;(3)当有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时,用“AAS”判定其全等;(4)当有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时,用“ASA”或“AAS”判定其全等.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答:SAS、ASA、AAS、SSS.2.有两条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如果其中一组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呢?答:有两条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8-1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什么?如何证明?答: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证明如下:如图∠C=∠C′=90°,AB=A′B′,AC=A′C′.求证:△ABC≌△A′B′C′.证明:在△ABC中,∵∠C=90°,∴BC2=AB2-AC2(勾股定理).同理B′C′2=A′B′2-A′C′2,∵AB=A′B′,AC=A′C′,∴BC=B′C′,∴△ABC≌△A′B′C′(SSS).范例1:如图,已知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如果AD=AF,AC=AE.求证:BC=BE.证明:∵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且AD=AF,AC=AE,∴Rt△ADC≌Rt△AFE(HL).∴CD =EF.∵AD=AF,AB=AB,∴Rt△ABD≌Rt△ABF(HL).∴BD=BF,∴BD-CD=BF-EF,即BC=BE.仿例:如图,已知∠C=∠D=90°,若要用“HL”证明Rt△ABC≌Rt△ABD,则还需补充条件( B)A.∠BAC=∠BAD B.AC=AD或BC=BDC.AC=AD且BC=BD D.以上都不正确归纳:根据题目条件,正确选用HL证明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注意一定要为直角三角形.知识模块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综合运用范例2:如图,已知AC⊥BD于点P,AP=CP,请增加一个条件,使△ABP≌△CDP(不能添加辅助线),你增加的条件是BP=DP(或AB=CD或∠A=∠C或∠B=∠D).仿例1:如图1,BE、CF是△ABC的高,且BE=CF=8,BC=10,则EC=6.(图1)(图2)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学习笔记:检测可当堂完成.仿例2:如图2,在Rt△ABC中,∠BAC=90°,AB=AC,分别过点B、C作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BD、CE,若BD=4 cm,CE=3 cm,则DE=7 cm.仿例3:如图3,AB⊥AC,DC⊥AC,AD=BC,则AD和BC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图3)(图4)仿例4:如图4所示,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作直线a,过点A,C作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若AE=1,CF=3,则AB交流展示生成新知【交流预展】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展示提升】知识模块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模块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综合运用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等腰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复习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角形;
(2)若∠BAC=∠DAE≠60° ①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判断△BEF的形状并证明;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BEF是什么三角形?请 直接写出结论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解:(1)∵AB=AC,AD=AE,∠BAC=∠DAE=60°, ∴△AED和△ABC为等边三角形, ∴∠C=∠ABC=60°,∠EAB=∠DAC, ∴△EAB≌△DAC, ∴∠EBA=∠C=60°, ∵EF∥BC, ∴∠EFB=∠ABC=60°, ∵在△EFB中,∠EFB=∠EBA=60°,
B
30°
的正北方向,此时它与灯塔的距离是
_2_0___3_海里(结果保留根号).
A
C
东
小结(2分钟)
(考点)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 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 4、反证法的证明步骤,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
(易错点) 1.做没有图形的几何问题求边长或角度时应注意:
是否进行分类讨论
2.做互逆命题的问题应注意:
注意互逆命题的语言的准确性
当堂训练(15分钟) 1、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AD∥BC,将长方
形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 处,折痕为EF,则 △BEF为 等腰 三角形.
2.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8, 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N=( B )
②AB=AC,点D为射线BC上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
以AD为一边向AD的左侧作△ADE,使AD=AE,
∠DAE=∠BAC,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交直线AB于点F,连 接BE.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材,主要介绍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内容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证明过程感到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的运用。
2.难点:对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准备几何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的实例,如建筑工人使用的勾股尺、三角板等,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几何画图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难点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斜边直角边定理适用于 三角形。 2. 判 定 直 角 三 角 形 的 方 法 有 、 、 、 、 共 种。 3、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①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②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队以相等 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活动一:合作交流: 1、书本 P18 页“想一想”动手作三角形。 2、思考:什么大家作的三角形会全等? 用的是哪 个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直角三 角形全等。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用“斜边、直角 边”或“HL”表示. 课堂练习: 已知: 在 Rt△ABC 和 Rt△A′B′C′中, ∠C=∠ C′ =90°, A' A AB=A′B′,BC=B′C′ 求证:Rt△ABC≌Rt△A′B′C′ 证明: C' B C B'
A
E B
F D C
5、已知:如图,△ABC 中 AB =AC,∠BA C=90°BD 平分∠ABC 交 AC 于 D, DE⊥BC,E 为垂足, 若 BC=10cm. A 试求△DEC 的周长.
D
B
E
C
学习小结 , 引导学生 整理归纳
1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 等。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用“ ”或“ ” 表示. 2、斜边直角边定理适用于 三角形。 3. 判 定 直 角 三 角 形 的 方 法 有 、 、 、 、 共 种 4.应用“HL”定理的时候应注意前提条件中的三 角形必须是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课题:第一章第 2 节 学习目标 直角三角形(第 2 课时)
①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的判定定理,进一步理解证明 的必要性 ②利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1.描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应用 HL 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关的问题 应用 HL 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关的问题。 教学流程 学 校 年 级 组 二 备 教 师 课 前 备课
六、达标练 习: 1、如图,在△ABC 和△ABD 中,∠C=∠D=90°,若 利用“ AAS ”证明△ ABC ≌△ ABD ,则需要加条件 _______或 ; 若利用“HL”证明△ABC ≌△ABD, 则需要加 条件 或 . x
Q
C
B
B
A
C
D
P
A
第 1 题 第3题
第 2 题
2、如图,有一个直角△ABC,∠C=90° ,AC=10, BC=5,一条线段 PQ=AB,P.Q 两点分别在 AC 和过点 A 且 垂 直 于 AC 的 射 线 AX 上 运 动 , 当 AP= 时,才能使Δ ABC≌Δ PQA. 3、如图,在△ABC 中,∠C=90°,AC=BC,AD 平 分∠CAB,交 BC 于 D,DE⊥AB 于 E,且 AB=6 cm, 则△DEB 的周长为___________cm. 4、如图,在△ABC 中,已知 D 是 BC 中点,DE⊥AB, DF⊥AC,垂足分别是 E、F,DE=DF. 求证:AB=AC
合作学习,信息交流
活动二:阅读书本 P20 页例题 如 图,在△ABC≌△A'B'C'中,CD,C'D'分别 分 别 是 高 , 并 且 CD=C'D'.∠ACB=∠A'C'B'. 求证:△ABC≌△A'B'C'. AC = A'C' ,
C
C'
A
D
B
A'
D'
B'
课堂达标训练 (5 至 8 分钟) (要求起点低、 分层次达到课标要 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