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半截蜡烛7(1)-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说课稿一、一句话梗概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阅读文章,《半截蜡烛》。
二、教材背景《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阅读文章,属于小学生中级阅读文。
这篇文章围绕孩子们的节日心情展开,通过描写小男孩周末时点燃一根蜡烛,陶醉在温暖的光芒中,传达了快乐、渴望和无限向往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故事。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学生能够从文中理解并分析人物心情和感受。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朗读和故事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情感,培养情感认知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快乐、渴望和向往的情感,并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四、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2.学生能够从文中理解并分析人物心情和感受。
五、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心情和感受。
2.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故事文本和相关练习题。
2.黑板、彩笔。
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对话,引入话题。
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节日,以及他们对节日的期待。
2. 展示故事文本(5分钟)教师展示《半截蜡烛》的故事文本,引导学生观察文本的标题、段落和标点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故事朗读(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示范朗读的视频,并引导学生齐读整篇故事。
然后,教师分别指定几名学生进行独立朗读。
4. 故事梗概讲解(10分钟)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和基本情节,引导学生自我梳理对故事的理解。
5. 情感分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故事中小男孩点燃蜡烛时的心情和感受,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描写和依据。
6. 学以致用(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相关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完成题目,要求学生不仅答对题目,并且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情节,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分析课文情节,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半截蜡烛》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情节,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2)重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运用,分析课文情节和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思想,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情节和主题思想,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课后阅读活动,推荐与《半截蜡烛》相似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半截蜡烛》,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生活,培养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内容,体会文章主题。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蜡烛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和平。
教学准备:1. 课文《半截蜡烛》全文。
2. 相关历史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图片,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引出和平的重要性。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蜡烛的象征意义是光明与希望。
3. 通过讲解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加深对和平的珍视。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自我检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和平、热爱生活的主题。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珍惜和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半截蜡烛》,使学生了解了战争的残酷,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课后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的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以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和平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感知课文中的情感氛围。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学习英雄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半截蜡烛》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知课文情感氛围。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短篇故事。
2. 拓展作业:(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所了解的历史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反馈:(1)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苏教版
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敬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半截蜡烛》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为了保护祖国的尊严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故事通过半截蜡烛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2.2 生字词:蜡烛、半截、尊严、信念、献出、坚定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的意思,教师进行讲解和举例。
4.4 写作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尝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蜡烛、熄灭”等词语,理解“半截蜡烛”的含义。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运用讨论、分享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文章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蜡烛,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有什么作用吗?”2.课文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文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小明为什么要点燃半截蜡烛?小明是如何关爱邻居小红的?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4.词语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教师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
5.课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明关爱小红的方式好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关爱小红?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情感体验教师播放课文朗诵音频,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课文情感。
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日记。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半截蜡烛》,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小明很善良,他愿意帮助别人。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半截蜡烛苏教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下的普通人民生活。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让学生思考战争的影响。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批改和反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战争时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氛围。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教师要善于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要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理解课文。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回答,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引导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
3.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到课后作业,都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结合课文,让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时期的氛围,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设定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描绘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深层次的含义。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描绘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2)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解答疑问。
4. 品读赏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描绘的意境。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感。
(2)讨论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梗概。
3. 思考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战争、爱国等情感的体现。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半截蜡烛》教案篇一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半截蜡烛》。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注重情感体验。
《半截蜡烛》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宝贵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正义必胜”。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
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本课教学,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从容镇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单独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本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从课文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为了让学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以及感受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
受到情感熏陶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依据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
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镇定、勇敢和机智。
学习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模式“教为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所以我采用“学-议-练”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2.学习和掌握“半截蜡烛”这篇古诗文的内容和意义;3.学会分析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掌握古诗文阅读的技巧;2.学习和记忆诗文内容;3.掌握格律和韵律。
三、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1.老师放一张“半截蜡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什么是“半截蜡烛”?2.老师出示“半截蜡烛”这首诗,让学生快速浏览一遍,了解诗句的篇章结构和情感主题。
2. 阅读诗文1.学生分段朗读,注意语音语调,体会句子的情感色彩;2.听读诗文,老师带领学生理解并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3.学生自主阅读,注意书写标点和符号。
4.学生交流和讨论心得,理解和解读诗文。
3. 认识格律1.老师出示本诗的诗句和韵脚,讲解古诗的格律和韵律概念;2.练习找出诗句的平仄,理解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的语音特点。
4. 写作训练1.老师出示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句式,要求学生仿写;2.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发挥想象,以“半截蜡烛”为主题。
四、教学亮点1.导入新课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习兴趣和创造力;2.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全方位理解和掌握诗文;3.诗词格律的讲解和韵律的体验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4.写作训练环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效果1.学生通过教学,对“半截蜡烛”这种古诗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学生掌握了古诗文阅读的技巧,能更好地解读古代文学作品;3.学生学习了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力有了提高;4.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个人语言修养的培养也有了积极作用。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
l.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率新词。
Zho DU6 WO XI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
zdo占 dThg kuilfn
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
行 Xin y全
楼梯灯芯摇曳
(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附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整体理解,生字词的掌握。
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爱国情怀和战争主题的理解。
通过对课文细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分享他们对爱国和战争的看法。
3.2 第二环节: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3 第三环节: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3.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展现的爱国情怀和战争主题。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
4.2 写一篇关于课文《半截蜡烛》的读后感。
第五章:教学反思5.2 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5.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积极与否。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6.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认真程度。
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是否能够体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家长沟通7.1 家长沟通内容:向家长介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告知家长作业布置,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7.2 家长沟通方式:通过电话、短信或家长会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大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半截蜡烛》是一篇描写战争背景下,一个普通家庭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而无私奉献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男孩和他的母亲用半截蜡烛传递信息,最终蜡烛燃尽,两人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2 生字词学习:蜡烛、传递、战争、财产、无私奉献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动机。
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战争背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战争的关注。
提问学生对战争的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
5.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书写示范。
5.4 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analyze the plot and characters in the text.5.5 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战争背景和类似故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案-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ﻪﻭﻭ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
ﻭ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ﻪﻭ教学时间:ﻪ两课时ﻭ教学过程:ﻪﻪﻭﻭ教学要求:ﻭﻪﻭﻭ第一课时ﻭ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ﻪﻭ教学过程:ﻭﻭ一、导入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ﻭﻪ2、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ﻭﻭﻪ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ﻪﻭﻭ2、出示词语,朗读词语ﻭ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ﻪﻭﻭ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ﻪﻭ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ﻪﻭ厄运:困苦的遭遇ﻪﻭﻭ摇曳:摇晃ﻭﻪ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ﻭ三、理清课文脉络ﻪﻭﻭ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ﻭﻪﻭﻪ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ﻭﻪ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ﻭ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ﻭﻭ第四段(6 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ﻪ四、作业ﻭﻭ1、描红ﻭﻪﻪ2、抄写词语ﻭﻪ3、朗读课文ﻪﻭﻪ第二课时ﻭﻭ教学要求:ﻭﻪ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ﻭﻪﻭ教学过程ﻪﻭﻭﻪﻭ一、复习ﻭﻪﻭﻪ听写词语ﻭﻪﻭ二、学习课文ﻪﻭ(一)学习第1、2自然段ﻭﻪﻭ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ﻭ2、交流ﻪﻭ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ﻭﻪ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ﻪ4、妙在哪儿?ﻭ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课文6《半截蜡烛》苏教版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们的影响。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战争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引入课文《半截蜡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会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同时,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战争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导入过程中,我会引入课文《半截蜡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围绕战争、勇敢等主题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会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围绕战争、勇敢等主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感,增强他们的和平意识。
2.培养学生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从而培养他们厌恶战争的情感。同时,我会强调小女孩的勇敢和坚定,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课堂的最后,我会让学生谈谈对勇敢、坚强的理解,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前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学相长。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1.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篇1知识技能目标:1、读读记记“解释、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导入课题: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
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板书:半截蜡烛)学生齐读课题。
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4、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注意这几个方面:(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
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
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人物形象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 教学难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二战”背景,引出故事发生的背景。
提问:如果你身处当时的环境,你会怎么做?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 精读课文:学习第一段: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学习第二段: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学习第三段:自由读,画出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周旋的句子,体会他们的机智和勇敢。
4. 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以他们的机智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最终保全了情报,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 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伯诺德夫人一家的看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苏教版)
《半截蜡烛》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熄灭、烛芯、厄运”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增进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增进爱国热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谈话揭题1、播放《国际歌》视频。
2、导入: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不做亡国奴,抗日战争在卢沟桥的烽火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强盗入侵了法国,法国人民同中国人民一样,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有这样一家人,为了保护情报,用智慧、用勇敢、用爱国的热情与敌人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课文《半截蜡烛》。
二、初读课文,考查字词1、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读文。
2、借助大屏幕,同桌考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互考。
半截、熄灭、厨房、灯芯、楼梯、厄运、杰奎琳(2)同桌间互说词意,互猜词语。
(出示词语)3、交流汇报预习中自学到的二战知识。
三、理清层次,概括内容1、教师随音乐,动情范读课文。
2、小组讨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先交流汇报,然后教师归纳,出示: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为了情报的安全,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
第二段(3):写德军突然闯入伯诺德夫人家,并点燃了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急中生智,点燃了煤油灯,吹熄了蜡烛,暂时缓解了危机。
第三段(4、5):写德军又重新点燃蜡烛,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的理由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半截蜡烛7(1)-优质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
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
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