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引导语: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如何与小学数学课程紧密结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如何与小学数学课程紧密结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如何与小学数学课程紧密结合?圆柱和圆锥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它们是三维图形中的代表性图形,也是小学生初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因此,在教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需要与小学数学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几何知识,理解和掌握几何形状的性质,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一、认识圆柱和圆锥最简单的圆柱就是水杯,圆锥可以类比棱镜。

通过观察不同大小的圆柱和圆锥,孩子们可以发现它们常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可以找一些示范物品,通过展示实物来展示圆锥和圆锥的“真容”。

二、圆锥和圆柱的面积和体积相关公式我们首先通过实物感性认识,然后再给学生解释公式背后的几何形状,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更深刻的几何图形印象。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圆周率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或探索圆锥的尖顶、底部和侧面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用直接定义线条或铅笔来画出这些面并用学习到的公式计算面积和体积大小。

三、应用场景通过实际应用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用途可以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的现实生活应用。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轮胎的形状,明确圆锥体的应用;或者引入食物罐头作为圆柱的代表物品。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环绕容器的胶带数量或罐头容量的计算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维形状的实践应用,并帮助他们练习计算有关几何形状的实际数值。

四、游戏应用与其他学科相同,游戏和任务应用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几何形状的理解。

例如,学生可以在纸上绘制他们找到的各种圆柱和圆锥,然后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此外,在制作我们家的箱子时,可以使用纸张或卡板模板来裁剪厚度完整的圆轴或圆锥形片,然后用胶带连接它们,最终制作一个三维图形。

以上的讲解和教学方法都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意方法,如制作立体模型、支持游戏和应用场景案例等,使学生学习有趣。

同时,家长在家庭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加入互动和游戏元素,让孩子自己参与制作圆柱和圆锥图形,提供错误的图形或用公式的例子成为游戏方法的一部分,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5、16页信息窗1。

教学简析: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认识圆柱、圆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通过比较,清晰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对照实物和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4 %B2%D6%F9%2C%D4%B2%D7%B6%2C%D5%FD%B7%BD%CC%E5%2C%B3%A4%B7%BD%CC%E5%B5 %C4%CA%B5%CE%EF%CD%BC%C6%AC&in=25160&cl=2&lm=-1&st=&pn=13&rn=1&di=314 13888030&ln=1998&fr=&fm=&fmq=1331172088937_R&ic=&s=&se=&sme=0&tab=&wi dth=&height=&face=&is=&istype=#pn13&-1&di31413888030&objURLhttp%3A%2F %%2Fwzym%2F0230%2Fc10230%2F23.files%2Fimage018.jpg&from URLhttp%3A%2F%%2Fwzym%2F0230%2Fc10230%2F23.htm&W553&H119&T12150&S4&TPjpg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区别,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学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圆柱和圆锥的展开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第一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3、引导学生以类的观点去观察与分析图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柱图片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导入师:认识这个图形吗?如果它的一个底面向圆心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图形?生:圆锥师: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圆柱和圆锥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和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和圆锥。

板书:圆柱与圆锥2、梳理汇报圆柱圆锥的知识(1)特征(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2)表面积、侧面积(3)体积【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疏通环节很重要,通过圆柱变圆锥,及平面图形与圆柱圆锥的关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以“平移”“旋转”等方式在再现与强化立体图形的运动,很好地完成了对单元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二、变式应用1、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看下图: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呢?生提问题师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活中能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来准备材料?小结:解决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最合适的取值2、根据圆柱的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师:我们继续奔跑,都说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我给你们一个圆柱,你想怎样加工和创造呢?生罗列加工方法师根据加工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师:联系我们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小结: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演变而来的。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圆柱和圆锥教案篇一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圆锥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圆锥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圆锥
课题:认识圆锥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描述圆锥的定义。

2. 能够区分圆锥和其他几何体的不同。

3. 能够运用圆锥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圆锥的定义。

2. 区分圆锥和其他几何体的不同。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圆锥的实物模型。

2.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和图形。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圆锥实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讨论圆锥的形状和特点。

2. 学习新知识:通过展示图片和图形,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圆锥是一个有
一个圆底面和侧面相交于一个点的几何体。

3. 拓展应用: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圆锥,并让他们描述这些圆锥的形状和特点。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圆锥问题。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圆锥的定义和特点,并检查他们对圆锥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并能够区分圆锥和其他几何体
的不同。

继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圆锥的理解和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圆柱的认识”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等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观念,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圆柱时,可能会将圆柱与其他立体图形混淆,对于圆柱的展开图、高与底面的关系等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清晰、完整的圆柱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的特征和展开图的理解。

2.圆柱的高与底面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的特征。

3.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4.运用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的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的展开图示例。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叫什么名字?请大家来说一说。

”从而引出圆柱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柱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如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等。

了解圆柱与圆锥幼儿园教案

了解圆柱与圆锥幼儿园教案

了解圆柱与圆锥幼儿园教案幼儿园教案:了解圆柱与圆锥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和区分圆柱和圆锥这两个几何形状,通过多种互动活动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理论知识介绍(300字)1. 圆柱的特点和定义:圆柱有两个平行的底面,底面是圆形的,底面和顶面之间的是一个有无数条平行的侧面,每一条侧面都是一个矩形。

2. 圆锥的特点和定义:圆锥有一个底面,底面是圆形的,除底面外,还有一个尖的顶点,底面和顶点之间的是一个斜面,斜面是由若干个三角形组成的。

二、教学活动(800字)1. 视觉展示:利用投影仪或者绘制的图片,向幼儿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形状,让幼儿用手指指出不同几何形状的特点和区别。

2. 触觉体验:准备一些玩具模型,其中含有圆柱和圆锥,让幼儿触摸并感受两者的表面形状,指导他们用手指按摩两者的侧面和底面,感受到圆柱的平滑和圆锥的锥形。

3. 分类游戏:准备一堆不同几何形状的物品,如木块、玩具等,让幼儿将它们分成两组,圆柱形状和圆锥形状的分开,并口头解释每个物品的形状特点。

4. 填色练习:提供印有圆柱和圆锥的插图或者图片,让幼儿用彩色笔或者蜡笔将圆柱和圆锥分别填色,以加深他们对两者形状的认知。

5. 创意模型制作:引导幼儿使用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 情景拼贴:提供一些具体场景的图片,如建筑物、冰淇淋等,让幼儿选择合适的图片黏贴在圆柱或圆锥的表面,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幼儿对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知。

三、教学总结(300字)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幼儿们在观察、触摸、判断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圆柱和圆锥这两个几何形状。

他们通过感官体验和操作实践,加深了对形状的认知和记忆。

同时,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逻辑的发展。

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互动体验,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圆柱与圆锥(教案)

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3、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的物体、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①已知r=3cm,求C =?②d=2.5dm,求C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二、揭示目标。

1、教师手中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2、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学生:不一样)3、其实,就是圆柱。

你想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吗?(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三、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圆柱的概念。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2)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②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4)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2、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1)底面。

①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圆柱上两个面圆圆的面)②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③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④教师示范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然后学生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三篇篇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一、教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二、教材分析:以往教材是把圆柱体与圆锥体分开教学的,而新教材是编排到一起,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可以有效的对比区分,本身圆柱体圆锥体,就有很明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安排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圆柱体与圆锥体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

运用电脑展现生活中圆柱体圆锥体的优美画面并配以音乐,同时准备大量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听、看、动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圆柱体圆锥体特征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起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这一本课的重点知识。

同时新教材还安排了旋转中形成圆,圆柱体,圆锥体这也是非常独具匠心的。

让学生认识到动态中形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这是前所未有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百度搜索】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

【百度搜索】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4、认识这些图形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百度搜索】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图片3、现在来研究圆柱。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精品教案(通用版)第一章:圆柱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圆柱在实际中的应用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柱的概念。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应用:学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程度。

第二章:圆锥的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圆锥在实际中的应用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锥的概念。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锥的理解。

应用:学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程度。

第三章:圆柱和圆锥的比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圆柱和圆锥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

3.2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圆柱和圆锥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3.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对比实例引入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讲解: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发现它们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比较程度。

第四章:圆柱和圆锥的计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案
同座互相指、说
学生连线,交流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旗,依次将小旗快速旋转,借助观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
课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独立制作圆柱和圆柱。
教后反思: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画高,思考高的条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交流
观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自己尝试概括
独立比较
独立画高
三、巩固练习,评价反馈
1.做“练一练”,说出下列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引导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2.找一个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
学生交流
观察、辨别
举例、交流
二、动手实践探索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2. 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2. 应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2. 直尺、圆规、剪刀等工具。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圆柱和圆锥的实例。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圆柱的特征和性质,如底面、侧面、高等。

2. 讲解圆锥的特征和性质,如底面、侧面、高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题目。

2. 引导学生应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3. 解答题:解答给出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2. 强调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认识圆柱和圆锥-李涛

认识圆柱和圆锥-李涛

《认识圆柱和圆锥》学案1、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柱,哪些地方用到了圆锥?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柱吗?3、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能说出来吗?4、你能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吗?《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第18~20页。

设计思路:《认识圆柱和圆锥》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相关立体图形之后进行的,认识圆柱、圆锥特征的难点在于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并不是像长方体、正方体那样都是平面,而是有一个曲面。

在教学中先出示多种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再从圆柱入手,让学生采用摸一摸、比一比的方法,感受圆柱曲面与平面的不同,然后归纳出圆柱的特征;在教学圆锥时,让学生按照学习圆柱的方法、并和圆柱对比,自主探究出圆锥的特征。

对圆柱、圆锥高的认识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中,采用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画高、动脑思考、小组探究等方式,明确了圆柱、圆锥高的位置和数量。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高,知道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如罐头盒、茶叶筒、药盒、药瓶、纸盒等),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图片。

学生观察。

2、出示问题:(1)在这些立体图形中,你最熟悉的是哪几个?(第2、3、8号,长方体和正方体)(2)哪些图形你还不太了解?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第1、4、5、6、7号图形,圆柱和圆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师板书课题:认识圆柱和圆锥请同学们找出哪些物体是圆柱体?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二、认识圆柱。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针对圆锥的高,不仅让学生理解含义,会判断正误,还要知道测量的方法,因为高的认识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FLASH演示,观察想象,操作,初步体会旋转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空观念。
有关于圆锥的问题:
(1)教师启发: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的呢?你能举出些例子吗?每个小组课前也准备了些物体,请大家从中挑出圆锥形状的,用我们刚才研究圆柱的方法,看看圆锥有什么特征?
先小组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锥的特征?
(2)出示圆锥的直观图:让学生说说圆锥的特征顶点、底面和侧面、高。再让学生拿出一个圆锥形状的物体,互相指着说说它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③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形成( ),半圆的直径是这个球的( ),半圆的半径也是这个球的( ),半圆的圆心也就是这个圆的( )。
(3)让学生拿出课前自己设计的小旗,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小旗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形状,在小组内交流[板块四]ຫໍສະໝຸດ 1.两项作业不作全班统一要求。
2.班上的“数学尖子”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可以不做1。可以直接做作业2。其他学生只做作业1。
[板块一]
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形,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圆柱与圆锥的形状,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有些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
(板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板块二]
有关于圆柱的问题:
(1)教师提示:每个小组课前也准备了一些物体,请大家从里面挑出圆柱形状的。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先让学生分小组按要求圆柱和圆锥,再让学生各自连连看,并交流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与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形,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圆柱与圆锥的形状,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有些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板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出示圆锥的直观图:让学生说说圆锥的特征顶点、底面和侧面、高。再让学生拿出一个圆锥形状的物体,互相指着说说它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3、分别归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名称
圆柱
圆锥
底面
两个底面
完全相同的圆
一个圆形底面
侧面
一个曲面
一个曲面

无数条
只有一条
简单比较一学习的都是直圆柱,直圆锥。
②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这个圆锥的(),另一条直角边是这个圆锥的()。
③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形成(),半圆的直径是这个球的(),半圆的半径也是这个球的(),半圆的圆心也就是这个圆的()。
4、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按要求做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小旗,依次将小旗快速旋转,并借助观察和想象,小旗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形状,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
课题
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材简析
教科书第18~19页例1、“练一练”,练习五第1~4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还直观地认识了圆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中实物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在探索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形成对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实现由面到体的转化
2、《补充习题》第16页。《练习册》第15页。
教后记
主备人
达美娟
教案来源
审阅人
结圆柱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特征。
出示圆锥的实物图形。
教师提示:这些物体都是圆锥形状的,简称圆锥。我们现在认识的圆锥都是直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的呢?你能举出些例子吗?每个小组课前也准备了些物体,请大家从中挑出圆锥形状的,用我们刚才研究圆柱的方法,看看圆锥有什么特征?
提问:圆锥是由哪几个面围成的?其中哪个面是曲面?另一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圆锥有几个顶点?圆锥顶点的位置有什么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留住圆柱形状的物体,隐去不是圆柱的物体的图形。
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师引导:首先来研究圆柱,你还能举出其他圆柱形状的例子吗?
教师对学生举出的例子进行点评。点评时注意: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就在身边,可以让学生用手指一指。各小组在课前准备好了一些一些物体,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以直接呈现出来,要适时向学生说明,我们所认识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5、完成练习五第4题。
四、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今天这节课上,你对圆柱和圆锥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媒体使用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名称
圆柱
圆锥
底面
两个底面
完全相同的圆
一个圆形底面
侧面
一个曲面
一个曲面

无数条
只有一条
作业布置
与设计
1、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现在沿着它的短边旋转,旋转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分别是多少?
三、巩固反馈、拓展提高。
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指一指,说一说,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先让学生分小组按要求圆柱和圆锥,再让学生各自连连看,并交流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3、填一填:
①长方形绕它的长边旋转形成的(),长方形的长是这个圆柱的(),宽是这个圆柱的()。
二、师生互动、探索特征。
1、认识圆柱的特征:
出示例1的场景图。请大家从里面挑出圆柱形状的。
仔细观察这些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啊?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交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的特征。
以前我们认识过圆柱,提问: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指圆柱的侧面)长方体、正方体中有这样的面吗?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大小相等吗?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