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9加几》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9加几》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9加几》执教者张爱苹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

教材分析“9加几”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基础是十加几等于十几,怎样将9加几转化为10 加几的问题是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凑“十”。

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2、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2、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得多,并给予奖励。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寻找规律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6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6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6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能力: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教具准备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

1可以表示1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

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

“1”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2、认识其它和数: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励学生多说。

3、看图:(1)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喜欢踢足球吗?(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

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2、数一数,画一画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64—65页、练习九1——3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64—65页、练习九1——3题。

《10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64—65页、练习九1——3题。

■教材分析:“10的认识”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贴合学生生活的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其中,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擅长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

在数学活动中,可多为一年级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自主参与进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来体验、认识、探究、使用数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10的组成以及10的写法。

能力目标: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目标:结合主题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学具准备:小棒10根、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上课前,我听语文老师说同学们学过一首诗叫《一去二三里》,现在请大家一起背出来给老师听听。

(预设:学生齐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师:同学们背得真流畅,声音真响亮!这首诗里面有哪些数字是我们数学课上学过了的?3.师:同学们反应真快!对,1,2,3,4,5,6,7,8,9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那么,刚才背的诗中有哪个数我们还没有学呢?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字朋友“1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课本简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是根据人教版新教材编写的一本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

本课本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逐步建立起数学的基础知识体系。

本文档将为大家介绍这本电子课本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课本结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若干个知识点和对应的习题,以及一些拓展活动。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1. 第一单元:认识数第一串——认识1 2. 第二单元:认识数第二串——认识2 3. 第三单元:认识数第三串——认识3 4. 第四单元:认识数第四串——认识4 5. 第五单元:认识数第五串——认识5 6. 第六单元:认识数第六串——认识6 7. 第七单元:认识数第七串——认识7 8. 第八单元:认识数第八串——认识8 9. 第九单元:认识数第九串——认识9 10. 第十单元:认识数第十串——认识10每个单元的内容以数字串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内容特点1.融入游戏元素:本课本通过多种游戏形式,如数数游戏、记忆游戏和消消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2.手把手教学:课本中提供了大量的示例和步骤讲解,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引导思考和解决问题:课本中提供了一些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循序渐进:课本内容按难易程度逐步展开,从认识数字1开始,逐渐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数字概念和数量关系。

学习体验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课本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点击屏幕,查看课本中的示例和习题解析。

此外,课本还提供了一些互动练习,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直接回答问题,并获得相应的反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是一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材。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 教案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 教案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内容在教科书的34、35页。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三是通过学生活动,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难点在于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包括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和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通过引入一个百宝箱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研究氛围。

接着,老师让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然后,老师展示课件,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在操作感知环节,老师让学生从桌面上找出各种形状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感知特点。

对于长方体,老师让学生感知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让学生感知汇报,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对于正方体,老师让学生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

通过这些操作,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各种形状的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总之,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入、展示、操作感知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圆柱球在这节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通过摸、看、说和数数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每种图形的特征和形态。

在练中,我们巩固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了认真细心的研究惯和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引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档旨在介绍该教材的概况、目标和内容,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本教材。

二、概况1. 出版社信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

2. 使用对象该教材主要面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旨在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计算能力。

3.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建立学生的数学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

三、内容概述1. 教材结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共包含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章节。

每个章节又分为若干个小节。

教材结构合理,内容紧凑,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2. 内容组织该教材的内容组织如下:•数字:介绍数字的基本概念,包括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计数:教授计数的方法和技巧,数的加减法;•排列和组合:介绍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图形和空间:介绍基本的二维图形,如线、点、面等,以及基本的几何知识。

四、教学建议1. 家长的角色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鼓励孩子参与数学活动,与孩子一起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2. 教师的角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

3. 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勤做习题,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多进行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总结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该教材,学生能够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计算能力,培养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再动手实际量一量,进一步学会使用测2、量工具和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激疑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①长度单位:米(m)、厘米(㎝)②1米=100厘米1m=100㎝2、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俩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你能不能正确的应用米和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

比如说:黑板的长、桌子的高等二、互动解疑1、黑板的长是多少?①估一估2米、3米、5米……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2、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后得出结果。

三、启思导疑1、量自己的身高、步长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讨论2、完成试一试①先估测②再量一量③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

四、实践应用1、在○里填上“”或“=”。

①25厘米○2米②100厘米○1米③51厘米○49厘米④98厘米○89厘米⑤1厘米○1米⑥10厘米○1米⑦33厘米○3米⑧6米○600厘米2、填一填。

①1米=()厘米②12米+7米=( )米③13厘米+8厘米=( )厘米④2米+45厘米=()米( )厘米⑤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⑥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估一估量一量先估计再测量不够整米,剩余部分用厘米做单位。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问题解答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问题解答

( 的 方 老 师 现 身 课 堂 。学 生 兴之 所 至 , 妙 语 连

2 ・ 7
维普资讯
学生 的学 习 、生活 紧密 结合 起来 。学 生 对这 样 的活动 会很 感兴 趣 。 2 .如 何把 握教 学 要求 ? 本 单 元 是准 备课 ,虽然 出现 了1 1 各数 , —0 但并 不 是正式 教学 ,不要 求学 生掌 握 1 以内 的 0 数 数 ,也 不 要 求 学 生 认 识 1 1 各数 。 只 是 让 —0 教 师 全 面 、充 分 地 了解 学 生 数 数 和 认 数 的 情 况 ,不 仅 要 了解 学 生 是 否 会 口头数 数 、会 认 数 ,还 要 了解 每 一个 学生 是 否能按 要求 正 确地 数 出物体 的个 数来 。 二 、在 本 册 教材 中 出现 了 “ 左 数 … … ” 从 “ 从右数 …… ”的要 求 ,但是 学生 尚未 正式学 习 左 、右 的概念 ,这 样 的要 求对学生 是否会太难
先 指 导 学 生 演 练而 后 “ 战 ” 实 ,将 食 堂 的孙 师 傅请 进 课
堂 并 让 他 故 意 反 复 诘 难 ,增 大 了 训 练 难 度 ,强 化 了训
练 机 制 。 为 了 让学 生 学 一 点 问 的本 领 , 于老 师 抓 住 学 校 生 活 中 提 供 的机 会 ,让 学 生 现 场 采 访 教 数 学 的 周 老

教 学非 常有 帮助 。 2 .比较 和分 类 是 儿 童 学 习数 学 知 识 的基 础 内容 ,也 是解决 数 学 问题 时 常用 的方 法 。为 了充 实 学 生 的相 关 知识 ,编 排 时 ,在 “ 同样 多 、多 些 、少 些 ” 的基 础 上 ,增 加 了 比长短 、 比高 矮 等 具 体 量 的 比较 ,构 成 “ 比一 比” 单 元 ;在 按单 一标 准分 类 的基础 上 ,增 加 了按 不 同标准 分类 的 内容 ,构成 “ 类 ”单元 。 分 综 上所 述 ,各部 分 内容分 开编 排 可 以为学 生提 供更 丰 富 的数 学 知识 。 ( )教 学 中面 临的 问题 二 1 .这 一 单 元 反 复 让 学 生 数 图 中事 物 的个 数 ,学 生 会觉得 比较枯燥 ,如何 培养 学 生数 数 的兴趣 ? 吸引学 生兴 趣 的方法 有很 多 。有 的教 师 把 主题 图制成课 件 ,使 人物 和情 境动 态 化 ,学生 对 这 样 的 画 面 很 感 兴 趣 ,也 愿 意 数 画 中 的事 物 ;有 的教 师将学 校 的背 景 画在黑 板 上 ,边 画 边请 学生说 一 说 画 了什 么 ,有几 个 ;很 多教 师 还 在 主 题 图 的基 础 上 让 学 生 数 一 数 身 边 的 事 物 ,例如 教室 、校 园里 的事 物 ,将 数 数 活动 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与整理

分类与整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材分析: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课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课件、气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看,快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啊,我有一个疑问,你们看,我们都是想解决一定有多少件礼物的问题,你们为什么方法都不一样啊?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二、探究新知师:现在想不想看看第一件礼物里有什么?出示例题1的情景图。

师:你看小朋友手上的气球课真多啊!有多少个啊?我们能怎么办啊?生:可以按颜色分类,分为三类。

师:可以么,那请你上来给大家摆一摆。

生上黑板演示。

师:他刚刚说按颜色分,你把它们分成了哪几类?生:红色,黄色,绿色。

师:对不对,真棒!请回位,大家看他把气球按颜色一堆一堆的放在一起,在分别数它们的个数,那还有没有觉得比他更好的摆法?谁敢上来摆一摆?生上黑板演示。

师:刚才那位同学是把球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摆成一排一排的?生:一堆一堆的不方便数,这样摆方便数。

师:好不好,他说的特别方便看,我有一个问题了,你们能一眼看出来谁最多谁最少?生:黄的最多,红的绿的一样少。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师:今天,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10+610+7lO+810+9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

(指名回答)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 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 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 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算”,减法的含义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 少, 用减法计算”,加减法的含义比较抽象,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儿 童 来说是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教材都借助情境图或操作,通过 这次修订更加突出了加减法的含义。 动态演示“合并”“去掉”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 含义。 首先把情境图换了。 还增加了体现这一过程的点子图 还安排了看图说算式表示的加、减法含义和用自己的方式 表示加减法算式的含义的练习,
6的组成,是通过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
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填出6的组成。 7的组成,没有全部给出,通过操作分木块,给出了3
组,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看到1组 想 到另1组,让学生联想,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8、9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并且8 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 出,要求比6、7的组成略高一些。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 教材主要是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让学 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的含义,了解运算顺序。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 分两段编排:(1)11-20各数的认识;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
“准 备 课 ”分 为 两 部 分 。第 一 部 分 “数 一 数 ”,保 留 了 “开 学 图 ”和 “数 一 数 ”、“认 数 ”、“读 数 ”的 内 容 ,初 步 了 解 学 生 的 数 数 、读 数 的情 况 。 第 二 部 分 “比 多 少 ”,保 留 了 “同 样 多 ”“多 ”“少 ”,充 实 了 内容 ,增 加 了 练 习 一 。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评 价 的 主 要 目的 是 全 面 了解 学
为 了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兴 趣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生数 学学 习的过程 和结果 ,激励学 生 学 习和改 进教
习 动 机 ,了 解 数 学 知 识 的 历 史 ,教 材 安 排 了符 合 儿 童 师 教 学 。评 价 不 仅 要 关 注 学 生 的 学 习 结 果 ,更 要 关 注
问 题 ,8、9的 认 识 和 加 减 法 、解 决 问 题 ,以 及 10的 认 也 就 是 培 养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识 和 加 减 法 三 段 教 学 。
第 三 步 :解 答 正 确 吗 ?要 求 学 生 反 思 、检 验 ,并 学
如 几 何 图 形 ,先 认 识 “上 ” “下 ”“前 ”“后 ”“左 ” 习 填 写 答 语 。
整 理 知 识 的过 程 ,就 是 形 成 数 学 认 知 结 构 的过 程 。
(六 )注 重 有 关 知 识 的 渗 透

教 材 给 出 了 整 理 的 线 索 ,引 导 学 生 主动 参 与 数 学 知 识
1.第 一 单 元 渗 透 了集 合 、对 应 的 思 想 ,第 6单 元
的整 理 过 程 。后 边 知 识 的 整 理 ,又 是 前 边 知 识 的完 善 。 主 题 图 渗 透 了分 类 的 思 想 ,有 的 练 习 中 还 渗 透 象 形

2.2 比大小 第几(教案)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2.2  比大小  第几(教案)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1.能用6、7、8、9这些数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符号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学习重点:能用6、7、8、9这些数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习难点:体会6、7、8、9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学流程示意一、复习引入二、探究新知三、指导书写四、课堂练习五、总结提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数王国的几个新朋友,你们能说说有哪些吗?预设:6、7、8、9。

二、探究新知(一)比较6、7、8、9的大小6、7、8、9这四个数谁最大谁最小?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预设1:方法一:上节课我们一个一个地数的时候,5个添上1个是6个,所以5小于6,6大于5,用这个方法就可以比较出9大于8,8大于7,7大于6。

预设2:方法二:在尺子图上,6在7的前面,7在6的后面,所以6小于7,7大于6,这样也能比较出:9大于8,8大于7,7大于6。

预设3:方法三:我们用摆小方块的方法,6和5比,这5个方块是同样多的,6还有1个多出来的,所以5小于6,6大于5。

同样再来比较6和7,其中6个是它们同样多的部分,7里也有1个多出来的,所以6小于7,7大于6,同样7小于8,8小于9。

(二)符号表示怎么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这几组数之间应该填大于号还是小于号?7 6 7 8 8 9第一个填大于号,因为7比6大,第二个填小于号,因为7比8小,第三个填小于号,因为8比9小。

(三)8大于几方框里可以填几? 8>1.学生汇报生1:我觉得可以填7。

第一行有8根笔,第二行有7根笔,第一行多,所以8比7大。

生2:我觉得方框里可以填6。

第一行有8朵小花,第二行我照着画了6朵小花,第一行多出来了2朵小花,所以8大于6。

2.通过方块模型感知8大于几方框里都可以填几?这里有8个小方块,去掉一个,剩7个。

4.1 10的再认识(教案)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4.1  10的再认识(教案)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预设2.数灯笼: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3个3个地数,一共15个。

预设3.数小花: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20个。

预设4.数小朋友: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还可以先数外圈的10个再加上中间的1个,一共11个。

预设5.数小花的时候,也可以10个10个地数,一边10个,两边正好20个。

4.比较师:大家现在一眼就能看出小朋友一共有11个,那么能一眼看出灯笼有多少个吗?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第10个时将这10个圈起来。

发现10个一组,数起来既方便又清楚。

5.举例:做一做1你还能举出把10个事物作为一组的例子吗?学生思考并发言交流。

二、升级计数单位,由“10个一”到“1个十”1.揭示课题师:“10”是一个我们认识的数,但在数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10有许多特别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认识10。

(板书课题:10的再认识)2.计数单位对比师:请你摆出十根小棒,你会怎么摆。

学生自主完成,展示两种情况并对比。

情况1:摆10个一情况2:摆1个十(如图)师:这两种都是“十根小棒”吗?有什么区别?预设1.左边是分散的,右边是捆起来的。

预设2.左边是一根一根地,一共有10根,右边是一整捆,这一捆有10根。

预设3.左边是10个1根,右边是1个10根。

小结:10个一,是1个十(板书)。

这儿的“一”“十”就是数数的“单位”(板书:单位),前面的10、1是用这个单位数得的个数。

3.在计数器上加深认识师:刚才我们用小棒表示了10,如果请你在计数器上用小珠子表示10,你会怎样表示?同桌商量一下,一起拨珠。

学生同桌拨珠。

抽选一桌上台展示,展示两种拨珠法:情况1:在个位上拨10个珠子情况2: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讨论得出“两种都是对的”,进一步要求动态展示“情况一是怎么变成情况二的?”重点展示“满十进一”的过程。

师:说一说这两种表示方法表示的10有什么不同?生:第一种是有10颗珠子,第二种是用另一个柱子上的1颗珠子表示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1. 激发观察兴趣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

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表1-1 美丽的校园中各种人和物的数量统计表(3)在充分计数的基础上辨认1~10各数。

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3. 认读1~10各数(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 数身边的数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你有几只眼睛……)。

5. 课后延伸师: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比多少”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准备性知识。

教科书共安排了三个内容:一是主题图;二是做一做;三是和此部分内容配合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

具体编排特点如下。

(1)创设了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创设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情境,有4个意图: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引出所学内容;三是为教学知识提供现实背景;四是渗透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故事可以这样讲解: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

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

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2)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比较”资源。

“情境图中提供了小白兔、小猪、鱼和砖、木头、板凳、胡萝卜、苹果、花等可供比较的资源。

利用小兔与砖、小猪与木头个数的比较,建立“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感受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与少。

(3)通过两个层次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第一层是借助小兔和砖比较、小猪和木头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第二层是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寻找资源,充分地进行比较。

如小猪与小兔只数的比较、小兔与胡萝卜个数的比较、苹果与胡萝卜个数的比较、凳子与动物只数的比较等,不仅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情境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应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材的主题图或情境图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只抽取出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了展示。

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去数、去比较,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4)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及比多少的基本经验。

以数一数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在比多少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调用已有的“比多少”的经验,理解“比多少”的道理,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但注意要求不要过高,注意与数的“比多少”的层次的不同。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培养(参见本单元的备课资料)。

(6)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如在观察、讲解“美丽的校园”时,可以将图中小朋友的状态与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在“小猪帮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中,可以渗透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教育。

(7)建议用2课时教学。

(四)具体内容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好好学习、锻炼身体。

(2)通过学生计数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观察事物的方法、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奠定基础。

(3)帮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学习、喜欢上学。

教学建议(1)精心制作好教具、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把“美丽的校园”的情境图制作成挂图或动画课件。

课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示,先出示一位教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也可用本学校的照片实施教学,还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现场表演,帮助学生观察、计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按照自己的兴趣数图中的人物、物品的数量。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如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也可以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数等。

如果是在书上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笔点着数,或用笔做记号以保证不重不漏。

编写意图(1)数数的资源丰富,而且鉴于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给出的人物数量为20,以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2)对学生数数情况的了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一一对应地点数的方法;二是说出计数的结果(总数),即知道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几。

(3)本节课可设置如下问题。

问题一: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请大家仔细看看,图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和同伴交流一下。

问题二:有几面国旗?几位老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问题三:数数量多的实物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你是怎样数的”,以对学生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问题四:你能数数身边的事物吗?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的数量;手的只数、脚指头数、眼睛的只数等。

(4)教学中注意结合小学生行为准则适时进行教育。

编写意图(1)教材在这里将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人或物放在集合圈中,并在集合圈旁标上相应的1~10各数。

这样,使学生看到主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既渗透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了数学化的过程,又将数数与认数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2)这里通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1~10各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

教学建议(1)按照学生计数的进程适时呈现集合图。

当学生按照顺序计数的时候,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

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

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1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2)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当10个数都出示后,可以让学生再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

可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认、读:一是连同集合图一起呈现数,让学生认、读;二是直接以卡片的形式呈现1~10各数,让学生认、读;三是可以由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从各数的卡片上找出该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