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拟认定职业卫生专家名单(第一批)
女
鞍山钢铁集团劳动卫生研究所
94
郑成彬
男
大连市职业卫生监督所
95
王新
男
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96
曲宁
女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7
宁康
男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8
李刚
男
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
99
赵越超
男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公司
100
孙洪伟
男
吉林省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101
杨晓瑛
女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151
杨乐华
男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152
肖云龙
男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153
宋交才
男
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
154
李国宏
男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职业病防治所
155
吴超
男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156
陈清光
男
广东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
157
黄汉林
男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158
丘创逸
男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159
邹剑明
男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孙庆云
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20
杜欢永
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21
张惠军
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22
马骏
男
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23
关砚生
男
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24
王雪涛
女
20140429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介绍-wd[1]
疑似职业病报告卡(新增)
卡片编号 用人单位信息(行业、经济类型、企业规模等) 姓名 身份证号 出生日期 疑似职业病名称 可能接触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统计工种 专业工龄 信息来源 报告单位信息等
新增
“用人单位信 息”维护库 中选择
系统生成
文本
选择疑似病例 可能罹患的职 业病名称
系统自动产生20位个人序号。前8位为省(自治区、 市)、地、县、乡镇的国标码,中间8位为上网录卡时间 (年、月、日),后4位为流水号。为了保持纸质卡片序 号和录入卡序号是同一编码,应在卡片录入后,再依据 录入卡时自动产生的20位个人序号填写纸质卡片序号。
填报说明:
1.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的健康损 害,怀疑为职业病需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确诊 的,报告此卡。 2.职业病诊断机构在职业病诊断过程中,无法明确职 业病诊断,又无法排除与职业接触有关的,报告此卡。 3.医疗卫生机构在门诊或住院诊疗过程中,发现的健 康损害可能与职业接触有关,并排除其他原因的,报 告此卡。
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信息报告卡
机构基本信息 职业病诊断情况(职业病诊断机构填写) 职业病鉴定情况(职业病鉴定组织填写)
首次鉴定(市级鉴定机构填写) 再次鉴定(省级鉴定机构填写)
填卡单位信息
新增
新增
接诊人数≥确诊病例数,接诊人数≥排除例数; 接诊人数=确诊病例数+排除例数+转诊例数; 仅给出医学意见建议的例数=(1)+(2)。
填报说明:
1.报告单位为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用人单 位。 2.尘肺病新病例、晋期诊断病例由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 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在作出诊断15天内填卡网上直报。 职业病死亡病例由用人单位或死亡者近亲属向本行政区 域内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由职业病防治机构在职业病 监测与报告直报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疑难转诊病例一律由确诊单位进行报告。 3.汇总统计时间为同年度的7月10日前和下一年度的1月 10日前。 4.合并症:收集尘肺病人的合并症信息进行填报。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中国疾控中心(胡伟江)
(三)职业卫生事故调查
1 调查目的 ¾ 查明事故发生原因,提出抢救和预防的对策,防止
析混杂因素以及职业危害间的交互作用,从而提 出相应的病因假说。 Z关键在于能否将真正的病因包括进调查项目。
二、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
Z耗时短、易执行、较经济 Z有现成资料可用 Z可同时研究多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 Z尤适用于发病率较低的疾病
缺点
Z回忆偏倚 Z选择偏倚 Z论证因果关系能力有限
二、病例对照研究
改进方法
Z所选择的病例尽量能够代表该种特殊环境下的所 有病例;
Z同时使用两种对照; Z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选择摆脱暴露因素的状态。
三、队列研究
概念
Z选择接触和非接触某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两组人群 ,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
Z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判断接触与发病有无 因果联系及联系大小。
Z是一种追踪研究或前瞻性研究
¾ 主要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包括主要生产车间或人 员集中的控制室等工作场所的采光照明、采暖通风 、微小气候等状况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
¾ 主要产品和工艺流程:记录使用的原辅料名 称及年使用量、中间产物、产品名称及年产 量、所采取的生产工艺,并绘制生产工艺流 程简图;
序号
物料名称
物料类别
产量、消耗量 (吨/年)
1、调查目的
¾ 了解企业本身职业卫生基本情况,为建立职业 卫生档案提供基础资料;
¾ 了解辖区或管理范围内或系统行业内企业职业 卫生状况和需求,为建立所管辖企业的职业卫 生档案提供基础资料。
¾ 为编制全面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提供 基础资料。
202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100题职业卫生题
第四篇!202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100题职业卫生考试题1. 化学性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
B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B、长时间接触容许浓度C、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D、最高容许浓度2. 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不包括()。
DA、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B、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C、职业病诊断标准D、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3. 苯的工业用途广,但其不能用作()。
CA、喷漆B、油漆C、洗发水D、粘胶剂4. 苯所致的职业性慢性白血病诊断有哪些依据()。
ABCA、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B、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C、结合工作中接触溶剂成分、工作环境空气场所检测报告D、神经衰弱综合症的表现5. 由于环境中的二噁英类物质主要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对二噁英类进行评价时,通常将各同类物折算成相当于2,3,7,8-TCDD的量来表示,称为毒性当量()AA、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B、FiberglassreinforcedplasticdustC、DolomitedustD、Teadust6. 各种粉尘(石棉纤维尘除外),凡游离SiO2等于或高于()%者,均按矽尘职业接触限值对待。
BA、15B、10C、17D、47. 监测检测原则要求()。
ABCDA、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按GBZ 159执行B、对分别制定有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应优先选择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接触浓度C、与BELs相配套的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及其代谢物或效应指标的测定按照GBZ/T 295执行D、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和粉尘的检测按GBZ/T 160、GBZ/T 300和GBZ/T 192执行。
若无相应的检测方法,可参考国内、外公认的检测方法,但应纳入质量控制程序8. ()是评价劳动者接触水平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的主要指标。
AA、PC-TWAB、PC-TWBC、PC-TWCD、PC-TWD9. 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含有标注为“()”和“()”的化学物,对这些物质应采取可行措施控制其接触。
职业病危害管理办法
周安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25号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已于 2002年3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 现予发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张文康
二OO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总 则 事故报测性
在“人”与“机”作业的劳动过程中,
不安全的隐患是潜在的,一旦条件成熟,
即可显现。鉴于人们对过去事故所积累
的经验和知识,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
对能否避免完全相同的事故的再次重复
出现,是可以进行预测的。
调查处理部门及权限
1、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事 故的调查处理。 2、重大和特大事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 同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按规定的程序 和职责进行。 3、放射事故调查 (1)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 内,负责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理。
(6)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
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7)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2、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1)责令暂停导致事故的作业;
(2)组织控制事故现场;
(3)封存造成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救治。
3、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事故的 应急处理
联系是:事故的原因必是发生在事故原点上,离开了事
故原点,就无法确定事故的原因。
因此,判断事故原点是调查的第一步。
事故原点具有的特征
1、事故原点是从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突
变特征的点;
2、事故原点是从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卫生部批准。
本规范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参加起草单位有: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德鸿、江朝强、王祖兵、余晨、王佩丽、徐孝华、周伟民、刘移民、杨磊、王建新、李霖、齐放、侯强、卢伟。
附录B(规范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中医学常规检查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无机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
附录D(资料性附录)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验方法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
GBZ94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3.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healthsurveillance
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3)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维护和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包括不受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其他行政意见的影响和干预。当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或职业健康检查专业人员开展工作的独立性受到干扰或破坏时,可向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4.9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ICS 13.100C52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1-2007代替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workplacePart 1: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2007-04-12发布2007-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此次修订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a)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卫生标准所采用的概念及其定义,并增加了以下内容:——超限倍数及其应用;——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定义;——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参考分类、标识及其应用;——致敏性物质的标识及其应用;——经皮标识的应用。
b)对某些标准值进行了调整:——修订了乙腈、乙酸甲酯的接触限值;——增订了百草枯、毒死蜱、氯乙酸、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萤石混合性粉尘呼尘的接触限值。
c)删除了GBZ2-2002中47种粉尘的PC-STEL值和164种化学物质的带*号的PC-STEL值。
d)增加参考致癌性标识59项,致敏性标识9项,经皮标识10项。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志、李涛、梁友信、杨磊、王生、张敏、吕伯钦、吴维皑、徐伯洪、刘占元、郑玉新、闫慧芳、陈卫红、谷京宇、杜燮祎、周志俊、夏昭林、何丽华、赵一鸣、黄汉林、缪剑影、刘晓延、张幸、雷玲、朱菊一。
职业卫生国家专家库专家
张敏
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23
陶雪
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24
苏旭
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5
岳保荣
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6
侯长松
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7
孙全富
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153
光在省
男
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
154
邬堂春
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55
易桂林
女
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
156
陈伯良
男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157
唐细良
男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158
杨乐华
男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159
肖云龙
男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160
宋交才
男
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
161
吴超
男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162
陈清光
男
广东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
163
黄汉林
男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164
丘创逸
男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165
邹剑明
男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166
刘移民
男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167
何家禧
男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168
杨莉
女
广西医科大学
169
胡德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C 52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60.6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liphatic aminesin the air of workplace2004年5月21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60.69-2004前言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胺类化合物[包括三甲胺(Trimethylamine)、乙胺(Ethylamine)、二乙胺(Diethylamine)、三乙胺(Triethylamine)、乙二胺(Ethylenediamine)、丁胺(Butylamine)和环己胺(Cyclohexylamine)]的浓度。
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
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同时代替GB 11517-89附录A、GB 16214-1996附录A 和B、GB/T 17066-1997。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院、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雪祥、徐伯洪、段奇翠、林树莲、陶雪、余英、鲁雁飞。
GBZ/T 160.6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胺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4.06•【文号】国卫职健发〔2020〕5号•【施行日期】2020.04.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职健发〔20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央企业,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有关单位: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职业病防治职责、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和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保障。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职业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关于印发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卫职健发〔2019〕46号)的要求,现就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健全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能力。
(一)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服务保障民生。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健全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服务和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坚持行政主导,明确功能定位。
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规划布局和协调推动作用,加强资源整合融合,明确各级各类技术支撑机构功能定位和重点任务。
坚持目标导向,强化能力建设。
围绕职业病防治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加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提升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
坚持创新发展,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落实政策保障措施,强化运行管理和评估,促进职业病防治职责全面落实。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健全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并向乡镇延伸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监测评估、工程防护、诊断救治等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满足新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fángzhì)指南》为帮助用人单位更好的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建立职业病防治体系,在《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办法》《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标准》以及《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现场评审手册》的基础上,整理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创建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国际劳工组织(ILO)相关(xiāngguān)公约和建议书,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关键点控制技术和职业安全卫生文化理念,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中华全国总工会起草了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该指南从方针政策目标、人力资源、制度机制、组织计划实施、工艺技术材料场所岗位5个领域,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详尽的指导和帮助,并提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标体系和评估工具,旨在帮助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评估和持续改进。
该标准于2010年1月发布,2010年8月正式实施。
制订(zhìdìng)目标、依据及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是在与现行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衔接,以我国多年职业卫生标准修、制定实践经验和理论(lǐlùn)为基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技术参数应有充分证据,并吸取最新的职业卫生理论和实践经验,经过充分论证修订出台,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和指导性,体例、格式和要求符合卫生标准制定要求。
标准(biāozhǔn)框架《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包括6个部分:规定(guīdìng)使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列举所引用的标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原则,从5个方面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遵循的职业病防治原则;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标准的要求,从12个方面95项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详细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从11个方面对用人单位所涉及的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进行了详细阐述;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估,对评估组织、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报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附录,详细阐述用人单位怎样根据自评估表查出所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制定职业卫生计划和目标,持续改进。
职业卫生国家专家库专家
130
沈立
男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131
茆文革
男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132
朱宝立
男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3
王金敖
男
江苏省卫生监督所
134
丁宙胜
男
浙江建安检测技术研究院
135
陈苘
女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6
马明强
男
浙江省卫生监督所
137
宣晓燕
女
安徽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46
高虹
女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
47
阮志刚
男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48
李谊
女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49
张钧
男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50
费洪澄
男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51
张金涛
男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52
王守正
男
核工业四一七医院
53
刘占旗
男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54
肖雪夫
男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55
刘黎明
男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56
邸霞
65
关晶萍
女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66
熊运实
男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67
礼新
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68
王宝河
男
中国石油职业卫生技术中心
69
李国宏
男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职业病防治所
70
李新鸾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析及接触评估
告中提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状况,分析拟建项目在建设 期和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各个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 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浓度(强度)范围,评价拟设置的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对于没有类比检测数据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根据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来推测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浓度(强度)范围并评价。(风险评 估)
32
3h/d,每 班巡检2次, 一次1.5h。
2
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析方法
评价 单元 接害 工种 接触 工作场所/ 工作内容 人数 工作地点 接害时 接触方 接触的职业病危害 间及频 式 因素 次 (h/d) 每班进 硫化氢、氨、甲硫 行起吊 巡检和 醇、乙硫醇、氰化 作业3h, 定点作 氢、氯化氢、甲烷、 巡检2 业 其他粉尘、噪声、 次,每 病原微生物 次0.5h 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一氧化碳、二 2h/d, 氧化碳、二噁英类、 每2h巡 巡检 铅烟、汞、镉、砷、检一次, 铬、钴、镍、锡、 一次 非甲烷总烃、矽尘、30min。 噪声、高温
场所,在之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确定各岗位接 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
与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沟通,分析各岗位劳动者的工作
煤尘、噪声 煤尘、矽尘、一 氧化碳、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 噪声、高温
巡检
16
内容、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频率等。
文献资料分析
汽轮机及其 巡查设备 巡检 噪声、高温 辅机 发电机、励 巡查设备 磁机、主变 噪声、工频电场、 高温 压器、升压 站等
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超过GBZ 2.1和
(岗位)及其工作地点、接触方式、接触时间与频度,以及 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侵入途径、可能引起的职业 病及其其他健康影响等。
卫生部关于发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卫生部关于发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XXX通告XXX〔2009〕4号现发布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Z/T 213-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本标准于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告。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日前本导则为推荐性标准。
言本导则的附录A~F为资料性附录。
本导则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导则由XXX批准。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XXX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XXX,XXX,XXX,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保XXXXXXXXXXXXXXXXXXXXXGBZ/T XXX-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1规模本导则规定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及随访等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也适用于其他存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用人单位。
2规范性援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援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援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依照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援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Z158工作场合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血源性病原体Bloodborne pathogen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3.2职业接触Occupational exposure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举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伏传染性物资的状态。
新时代疾控机构职业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
新时代疾控机构职业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摘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将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的综合性专业机构。
通过疾病预防和控制,创造健康的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健康。
近年来,随着传染病疫情防控形势的日益严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并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健康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健康检查工作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检查人员不足、仪器设备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健康检查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疾控机构;职业卫生工作;问题;对策导言:目前,大多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包括民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存在设施设备落后、数量不足、人力资源不足、政府监管不足等问题。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整体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工业企业的服务需求。
一些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
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
为了提出解决方案,我们总结了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设施设备、人力资源和政府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参考。
1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1.1过时的基础设施2003年非典后,政府高度重视疾病控制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大多数基层疾病控制机构已从卫生防疫站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监督基础设施建设或扩建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卫生监督的发展。
然而,随着卫生监督科学技术和实验室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监督基础设施日趋陈旧,难以满足国家建设标准的要求。
1.2缺乏技术人员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卫生监督专业中专毕业生被分配到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只有少数具有大学学历的人。
2000年后,中等专业学校开始逐渐减少,并被大学所取代。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由于基层疾病控制机构待遇低、条件差,不愿意到基层疾病控制机构工作。
相反,他们搬到了大中型城市。
职业病诊断标准与职业健康监护
医学ppt
18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 (GBZ78-2010)
将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中急性二字删除;同时将 英文题目chemicals-related改为chemical-induced;
诊断标准章中将“高危环境作业”改为“意外暴露于极高浓度 化学物”,“呼吸骤停或心跳骤停”改为“心跳和呼吸骤停”;
嗜睡症状; 将中度中毒两项内容合并; 重度中毒中增加了昏迷条款; 删除了重度中毒可予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口服治
疗的条款。
医学ppt
20
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
(GBZ226-2010)
将GBZ64-2002和GBZ87-2002两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 将GBZ64-2002中“观察对象”规范为“接触反应”; 删除GBZ87-2002中“观察对象” ; 急性铊中毒的分级标准由轻度、重度两级改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级; 增加“明显脱发、指(趾)甲米氏纹”为急性轻度中毒诊断条目之一; 运动功能障碍直接按照肌力分级描述; 删除急性和慢性重度中毒中有关神经肌电图作为诊断条件之一的条款; 删除慢性重度铊中毒中有关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精神病条款; 神经肌电图的检查方法及判断标准由“见GBZ6-2002”改为“见GBZ76-
职业病待遇; 为职业病残疾等级评定提供依据。
医学ppt
10
职业病诊断标准的现状
为配合2002年5月开始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根据新颁布的职业病目录, 已配套制定了诊断标准,并由卫生部批准实施。
截至2011年8月,已制定和修订的职业病及其相关标准共104个
1. 职业病基础标准3个[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等级 (GB/T16180-2006)、职业病诊断标准名词术语(GBZ/T157-2009)和职 业病诊断编写的基本规定(GBZ/T 218-20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9人 小学及以下 人(0.4%) ) 初中232(9.4%) 初中 ( ) 高中及中专1404人(57%) 高中及中专 人 ) 大专492人(20%) 大专 人 ) 大本及以上325人(13.2%) 大本及以上 人 )
月收入: 月收入:
<1000元555人(22.5%) 元 人 ) 1000~2000元1186人(48.2%) ~ 元 人 ) 2000~3000元588人(23.9%) ~ 元 人 ) 3000~4000元91人(3.7%) ~ 元 人 ) >4000元42人(1.7%) 元 人 )
10家企业员工职业卫生服务、 10家企业员工职业卫生服务、职业 家企业员工职业卫生服务 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需求调查 李朝林 汤小辉 任 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 中毒控制所 2009年11月19日上海 年 月 日上海
目
的
需求评估调查是职业健康促进的基础, 需求评估调查是职业健康促进的基础,只有在发现并确定 主要卫生问题和需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制定干预措施, 主要卫生问题和需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制定干预措施, 职业健康促进的目的才能达到,职业健康促进效果才能够充 职业健康促进的目的才能达到, 分地体现出来。本次调查对10家参加“健康促进企业” 分地体现出来。本次调查对10家参加“健康促进企业”试点 10家参加 项目的企业员工职业卫生服务、 项目的企业员工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需 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下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下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调查内容
主要有三 主要有三方面
(1)基本情况 (2)职业卫生服务需求 职业卫生知识和和健康知识需求。 (3别 男性1732人(70.4%) 男性 人 ) 女性730人(29.6%) 女性 人 ) 民族以汉族为主, 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5.4% 平均年龄33.6岁,最小的 岁,最大的 岁 年 龄:平均年龄 岁 最小的16岁 最大的60岁 20~30岁组为主,879人(35.6% 岁组为主, ~ 岁组为主 人 20~30岁组 岁组813人(33%) ~ 岁组 人 ) 40~50岁组 岁组564人(22.9%) ~ 岁组 人 ) 20岁以下 岁以下119人(4.8% 岁以下 人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
择选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河南、 择选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河南、 北京 江苏六省( 江苏六省(市)10家参加“健康促进企 10家参加“ 家参加 业”试点项目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 试点项目的企业, 情况以车间或班次为单位按照整群抽样 的方法抽取2755名在职员工。 的方法抽取2755名在职员工。 2755名在职员工
不希望 72(2.9) 获得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 13(0.5) 参加职业健康检查 23(0.9) 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 无所谓 希 望 不详 90(3.7) 2293(93.1) 7(0.3) 60(2.5) 2383(96.8) 6(0.2) 75(3.1) 2356(95.7) 8(0.3) 合计 2462 2462 2462
扩大职业卫生服务的覆盖面, 扩大职业卫生服务的覆盖面,满足员工的职业 卫生服务需求是当前和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 要内容。 要内容。职业健康促进作为前移职业病防治工 作的关口、 作的关口、提高劳动者健康保护意识的有效措 定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施,定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职业卫生知识需求
调查显示员工对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防治、 调查显示员工对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防治、职业病 危害因素种类及对人体危害、 危害因素种类及对人体危害、职业中毒症状及应急救 援方法、安全生产、劳保卫生防护用品使用方法、 援方法、安全生产、劳保卫生防护用品使用方法、职 业病防治法规条例和工作压力等职业卫生知识的需求 较高,提示, 较高,提示,今后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 在安全健康知识需求方面, 育。在安全健康知识需求方面,员工对安全健康的工 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减少工作相关疾病、 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减少工作相关疾病、健康饮 食、体育锻炼和精神卫生等安全健康知识的需求较高
191(82) 1229(88) ( ) ( ) 177(76) ( ) 154(66) ( ) 165(71) ( ) 166(72) ( ) 137(59) ( ) 116(50) ( )
444(90 ) (
1209(86) 431(88) ( ) ( ) 1085(77) 404(82) ( ) ( ) 1044(74) 361(73) ( ) ( ) 1013(72) 359(73) ( ) ( ) 945(67) ( ) 838(60) ( ) 360(73) ( ) 326(66) ( )
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状况: 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状况:
484人 19.7%) 健康状况好 484人(19.7%) 健康状况一般1727人(70.1%) 健康状况一般1727人 70.1%) 1727 221人 9%) 健康状况差 221人(9%) 30人 1.2%) 健康状况非常差 30人(1.2%)
职业卫生服务需求
谢 谢
调查方法
在厂区活动中心对员工进行现场调查, 在厂区活动中心对员工进行现场调查,调查采用 自填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自填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有一定文化水 平和读写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者,采用自填 平和读写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者, 方式,对文化水平较低者且不能独立完成者,由 方式,对文化水平较低者且不能独立完成者, 调查员逐项询问后填写完成。 调查员逐项询问后填写完成。调查员事先经过统 一培训。调查问卷2755 2755份 有效问卷2462 2462份 一培训。调查问卷2755份,有效问卷2462份,问 卷有效率89.4%。 卷有效率89.4%。 89.4%
不同文化程度员工健康与安全知识需求
小学及以下 安全卫生工作环境 缓解工作压力 减少工作相关疾病 健康饮食 体育锻炼 精神卫生 慢性病防治 控烟 肿瘤防治 性健康 4(44) 6(67) 5(56) 4(44) 5(56) 0 1(11) 4(44) 1(11) 0 初 中 175(75) 170(73) 137(59) 109(47) 94(41) 69(30) 94(41) 74(32) 58(25) 42(18) 高中及中专 1192(85) 1152(82) 820(58) 802(57) 766(55) 594(42) 554(39) 528(38) 454(32) 363(26) 大 专 大本及以上 274(84) 282(87) 186(57) 203(63) 228(70) 181(56) 161(50) 158(49) 128(39) 97(30)
不同文化程员工职业卫生知识需求
小学及以下 初 中
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中毒症状 安全生产 防护用品使用 法规条例 工作压力 5(56) ( ) 6(67) ( ) 5(56) ( ) 7(78) ( ) 6(67) ( ) 3(33) ( ) 2(22) ( )
高中及中专
大
专
大本及以上
306(94) ( ) 284(87) ( ) 271(83) ( ) 242(75) ( ) 252(78) ( ) 250(77) ( ) 225(69) ( )
444(90) 404(82) 306(62) 314(64) 292(59) 235(48) 248(50) 213(43) 208(42) 131(27)
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 本次调查表明,员工对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具有较高的 要求,93.1%的员工希望了解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 要求,93.1%的员工希望了解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96.8%的员工希望获得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 害因素,96.8%的员工希望获得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 的员工希望获得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 95.7%希望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这与当前我国职业卫生 95.7%希望参加职业健康检查, 希望参加职业健康检查 服务覆盖面只有10%形成突出的矛盾 服务覆盖面只有10%形成突出的矛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