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德树人植根于农村德育教学的土壤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引言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农村初中的教育环境中,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资源匮乏、家庭教育影响、学生多元差异等问题。
然而,在我们学校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培养平台,推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通过介绍我校的德育工作经验,分享我们在农村初中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一、德育目标的明确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德育的目标。
我们认为,德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因此,我们将德育工作的目标明确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感。
二、德育课程的设计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我们将德育纳入到课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德育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德育教材的选用、德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文学、历史等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美、善、真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学生自主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德育活动的组织德育工作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我们还通过组织各种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们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重要。
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校内文化活动,如诗词比赛、文化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华和个性的机会。
四、德育资源的整合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资源有限的问题,但我们通过积极整合内外部的资源,尽力提供更好的德育环境。
我们与社区合作,引入社会资源,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我们还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实现家校合作。
五、德育评价的改革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发现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发展。
“立德树人”在德育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交给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在实际德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与路径,掌握“立德”的教育法则,把握“育人”的教育规律,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批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渗透;路径[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4远-0172-02“立德树人”在德育教学中的渗透仇乙力(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辽宁大连116000)教育是立国之本,当前,“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根本任务与根本方向[1],这既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又是为教育改革指明的新方向。
在德育教学中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既关系到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把握“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并积极探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渗透与实现路径,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品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立德树人”的本质与内涵“立德树人”本质包含“立德”和“树人”两个方面,同时也包含要树人先树德之意。
“立德树人”既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又蕴含着新的时代内涵。
当前,“立德树人”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对莘莘学子的基本要求,特别是面对网络上海量的信息,移动客户端快速普及与覆盖,将“立德树人”观念深达人心,营造出全民树立良好品质教育环境,达到新的教育规范和要求的氛围。
二、教育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一)“立德树人”的德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与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教育的新目标要求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概括、凝练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浅谈农村教师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梦
浅谈农村教师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梦作者:杨志增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6期一、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明确任务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一种继承和发展,体现了“立德树人”在当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地位。
一个人的成长首要前提必然是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唯有德才能服人,才能让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将自己所学到的技能真正造福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
如果一个人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但缺乏道德,那他只会走向歪路,最终会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甚至危害自己。
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身教与言教同样重要,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品行修养会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因此,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切实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二、端正态度,爱岗敬业不管我们从事哪一种行业,都必须对所从事的行业爱岗敬业。
对教育这一行而言,我理解的爱岗敬业包括:一是好好学习。
作为教师,自身必须要实现终身学习。
每一天、每一时、每一秒,世界都在千变万化之中,不断出现新鲜事物,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紧随世界发展的步伐。
农村教师学习的途径,我会推荐网络。
在农村,由于地域的限制,与城市的接触并不是十分便利,而网络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在网上,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与外界的沟通;也可以搜索我们需要的参考资料等。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
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彼此间互相请教、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最后,通过阅读报刊、书籍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业务水平。
二是好好工作。
农村教师要真正做到好好工作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牢记育人使命,扎根乡村教育师德演讲稿
牢记育人使命,扎根乡村教育师德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演讲稿,今天我要谈谈的话题是“牢记育人使命,扎根乡村教育师德”。
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教师。
教师是育人的工作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更是未来的希望。
教师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因为他们承载着时代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期望和未来的希望。
从小学到大学,从乡村到城市,我感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师道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而师德则是这些职业价值的根本保证。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把育人当成己任,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第一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养成,时刻保持团结、奉献、信仰的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
乡村教育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乡村教育除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更加注重教师的德行操守和乡村情结。
在乡村教育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艰辛,也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
乡村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未来,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们作为乡村教育的一份子,应该能够牢记育人使命,扎根乡村,发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去实现教育公平,因为教师的教育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国家、社会和下一代人的美好未来。
作为一名教师,职责和使命在肩头,师德是我们迈向优秀教师的必修课程,我们不但要教书育人,更要做学生精神的引导和培养,做学生品格的带路人和见证人。
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外在的耐心去带动乡村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圆梦追逐远方。
在这里,我要以乡村教育的幸福为目的,以教师的责任为行动,我们要用热情、用心、用爱,来发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去实现教育公平,我们的工作要充满创新和活力,直至学生真正得到全方位和个性化的发展,你们也将因我们的独特魅力而喜爱这个伟大的职业。
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让我们共同努力,扎根乡村,为共建美好新乡村而奋斗终身!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应该追求的目标。
试论让“立德树人”在科学课堂“落地生根”
试论让“立德树人”在科学课堂“落地生根”作者:葛飞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04期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科学课堂,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实施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文章从优化目标设计、巧融德育元素,深度解读教材、挖掘德育内容,广泛开展活动、强化德育感受,抓住教育契机、激发爱国情怀,适当提升难度、磨炼学生心智,提供展示平台、塑造公正品质等方面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科学;德育工作;渗透;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4-0136-0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立德树人的意思是培养有品德的人才。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的课程,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从科学教材中挖掘德育元素,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促使学生在发展科学素养的同时,有效提升道德素养,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一、优化目标设计,巧融德育元素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學目标为导向,并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在开展科学课程教育活动时,要在结合科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在课程目标中巧妙融入德育元素,以此为科学课程内容设计指明方向,有效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教科(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校园的树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巧妙融入德育元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
首先,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树木的整体形态”“树木的生长环境”等,并意识到“保护树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这个教学内容的德育引导作用。
让“立德树人”理念在学校落地生根
让“立德树人”理念在学校落地生根作者:黄兆全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02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在办学过程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指示精神,学校应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德育、学科教学、校本教研、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服务保障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学校教育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真正成为受教育者的自觉意识和自觉道德行为。
学校管理者要站在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服务的高度,提炼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的办学理念,用理念引领办学方向;不断优化突出“立德树人”理念的教育目标,用目标为各项工作导航;确立承载“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驱动力强劲的发展规划,用规划驱动各项工作沿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行;不断完善以“立德树人”为准则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用制度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用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创新激情;搭建贯彻“立德树人”宗旨和创造性落实“教书育人”职责的校本研修平台,用基于实践的岗位研修过程提升广大教职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使“立德树人”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之中。
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教育活动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过程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学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引领广大教职工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的要义,从党建、队伍建设、德育活动和文化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着力,紧扣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等德育要素开展德育活动,做实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教学实践: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德育教学实践:立德树人,育人为本2023年,教育领域对于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愈加明显。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道德沦丧、文化浮躁的问题,给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和文化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方面得到提高,成为当代教育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探讨德育的含义、德育教学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德育教学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
一、探讨德育的含义德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德育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格教育方面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操、情绪管理和价值观塑造,主要是对学生内心的影响,让学生在行为、思想和言语等方面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2.行为教育方面强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活动,例如:穿着、饮食和学习等,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有益人才。
3.全面育人方面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为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德育教育的作用德育教育的作用在当代社会中不言自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德育教育开阔学生的心思、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德育教育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出有用的社会人才。
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从而培养出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
4.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教育注重全面发展的培养,唤起学生对于美、真、善、好的情感,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全面的人才。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学德育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例如:1.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德育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计划,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达到更好的发展。
2.实践性德育教学要得到重视通过环保、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受德育教育。
中小学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德育的途径与载体
同,各地过春节有哪些不同的习俗,自己收到的什么礼 网站()[EB/OL](202105025)教育部关于
物或祝福,自己送出了什么礼物或祝福,我们今天应该 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怎么把春节过得更有意义,有哪些关于春节的传说或故 事等。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自古
括弱势群体更好的关照,引导学生认识到友爱、互助的 果有问题,研究如何解决等,定期进行交流,并撰写研究
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报告,由学校提交给相关负责部门,并进行追踪问题解
的含义。
决的进展情况等等。
总之,乡土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育人场
三、充分利用本地的节日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中华优 景和育人价值,中小学应该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进度安
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个大的方面,这些内容除了可以 在中小学校中的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等多种途 径和载体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列入教学计划之外,对 于地处乡村的中小学,还可以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充分 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育人活 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丰富的德育体验和认识, 从而把德育目标在亲身体验的活动中转化为个人的认 识和情感,提高德育实效。
定期组织校外劳动教育,根据课程和知识水平定期组织 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
学生到种植基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 (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引导全
意识和基本的劳动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 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
感受中学会思考,发现蕴含在节日生活中的文化和传
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农村小学管理思考
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农村小学管理思考发布时间:2021-11-24T07:11:48.07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9期作者:崔珠平[导读] 由于经济发展、教学资源以及学校区位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的管理相较于城市稍显落后。
但是教育崔珠平合肥市庐江县泥河镇四新小学231561摘要:由于经济发展、教学资源以及学校区位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的管理相较于城市稍显落后。
但是教育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给农村小学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启示。
因此农村小学管理应当正视当前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小学管理策略,为提升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效率提供各方面的便利。
关键词:立德树人;农村小学;小学管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中“育人”目标的再次重提,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速度较快,心智发育也较快,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而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不但需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三观、道德素质等基础素养的全面发展。
但是农村小学多少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管理问题,因此需要正视问题,才能制定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农村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缺失农村小学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的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情况十分常见,制定的管理方案,通常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现状,导致在管理过程中的强制性过高,是学生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学校管理,而过于强硬死板的规章制度,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心态造成不良的影响。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缺失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往往农村小学的教职工缺乏相应的思想、方法指导,导致在制定、落实农村小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缺乏参考目标,因此只能采取较为简单的强制性管理策略,来取得表面上的管理效果。
(二)管理体系的不完备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较为薄弱,其原因有:教职工数量较少,教师经常同时兼任多个学科,以及缺乏有实际管理、指导经验的管理者等因素。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农村小学教师德育工作策略
春风化雨 ,立德树人——农村小学教师德育工作策略摘要:鲁迅先生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
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可见,教育之重在于育人,在于培养一个人的德行和情操。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那么,农村小学应该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呢?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策略引言小学的德育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法律常识以及心理素质等进行有效指导,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德育是素质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必须要正视当下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问题和行为成因,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提升德育的效果。
一、目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完善的德育制度小学德育工作成果不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学校没有建立完整的德育教学制度、记录制度和激励制度。
德育工作主要还是依靠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了解,缺乏深人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只有等到问题发生时,班主任才会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惩罚犯错误的学生,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这样的德育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也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没有合理安排管理时间班主任不仅仅只是担任教学工作,还有担任班级的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在当班主任的过程当中会处理很多的学生问题,那么班主任在处理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教师虽然担任班主任,但是同时也教文化课,因此他们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学任务上,因此对于班级管理的工作,他们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学生,还有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经验较少,那么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就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如很多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只是单纯、片面的管理班级卫生或者管理学生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因此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得以全面展开,德育逐渐成为教学重点,成为各学科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和落实的一项根本任务。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时期,作为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小学语文学科,在这一方面具有自己独有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加重视德育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浅显的探索,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策略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从我国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重视德育的民族。
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将教育放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也体现了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要想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必须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立德树人”完美的回答了这一问题,并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授课的主要依据,教材里面的内容都是经过无数教育工作者精挑细选的,是符合现代小学生发展要求和学习特性的。
但是,要想学好语文课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依靠课本内容是不够的,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拓展授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可以实现师生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挖掘,除了学习教材里面有关德育方面的知识,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拓展德育内容,引用课外的德育素材。
这样一来,不仅能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外的德育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
(二)有利于更新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现代社会的教育,是尊重人、培养人的教育,“立德树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通过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要引导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他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对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一次冲击。
立德树人论文
浅谈农村教师该如何“立德树人”南社小学郝贻旺我是南社小学教师郝贻旺,从教近30年来,对现阶段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养成有很深的感触,深深地认为,要培养合格的人村,必须先从德上入手,那么,如何进行“立德树人呢”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要先立德后树人,所谓立德,即树立德业,所谓树人,即培养人才,立德树人即指树立德业,培养人才。
德育的重要性早在《论语》中已有提到,而人的品德修养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而我们的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地接触无非是家长与教师,由此教师在立德树人时担上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很多都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他们依然奉行“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老传统,学生做错事,不是骂就是打,而他们自己却是做着一套,要求自己的子女做着另外一套,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教育方式很难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因此,德育的重任自然而然也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又该如何立德树人,为孩子们做好榜样,使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三观,从而贡献社会呢?第一,立德树人,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立德树人”不是教师的专属名词,亦不是教育行业的专属名词。
是所有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思想与理念。
只要是社会的人便是有资格作为教育者的。
只有当引起全社会重视时,“立德树人”才可以长久地生存下去,才可以成为教育舞台的主角。
第二,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即是具备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
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事业融入于自己的爱好中,每一次的工作都会当作是一次精神的娱乐。
当我们的教育工作成为我们的精神娱乐时,我们便会无怨无悔地投入。
当我们每一次面对学生,每一次面对家长,每一次面对社会,才会心无挂碍。
第三,具备独特的魅力素养。
其一,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这是整个教师素养的灵魂所在。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不经意间感染他的学生,使其在耳濡目染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
农村学生不比城里学生,可以生活在一个素质相对较高的学习环境,他们大部分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接受着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思想,唯有靠老师来影响他们。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广,立德树人成为了当前教学体系中的根本任务,一个才华横溢、能力突出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但是近几年社会思潮的不良转变逐渐对当代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三观还未形成的小学生,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阶段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策略引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指的是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才,即“德才兼备”,其具体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德”,在教学中德育优于智育,教师通过积极向上的正面教育引导和感化学生,二是“树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用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的德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
1.小学阶段德育教学还存在的问题1.家长普遍不重视德育教学在当前人才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成绩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的教育思想在家长群体中不断蔓延,进而导致多数家长不认可也不配合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认为德育教学耽误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显然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德育教学没有与时俱进教师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教学效果无法像其它学科一样进行考量,因而教师在德育教学实践中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空洞,大多以说教的形式传递价值观,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增加了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渠道,而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理论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没有考虑当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
1.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自古以来,社会在选拔人才时都以“德才兼备”作为选拔标准,在这种社会观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拥有深厚的才学功底,同时还具备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能在社会中起着模范作用,使得社会环境和睦繁荣,但随着近现代各种思潮主义的涌入,利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冲击着原本的社会价值观念,加之四通发达的网络将这些内容传送到各个群体,人们固守的美好品德受到负面影响。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July 20212021年7月第18卷第07期Vol.18No.07读与写杂志“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刘玉珍(河北省定州市寺底小学河北保定073000)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学。
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使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明是非,辨真假。
因此,学校与教师要不断的对德育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与改革,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立德树人;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7-0285-01学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不断加强学生德育教学工作,通过德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教师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将德育不断融入课堂教学。
要发挥学校隐性教育功能,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不断强化学生德育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从校园物质环境方面进行德育渗透,营造良好氛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重视物质环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将德育教学内容融入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中。
教师应善于从校园物质环境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从日常生活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例如:可以在学校张贴关于良好品德理念的海报;校园板报可以以德育为主题进行定期更换。
可以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除此之外,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保持教室整洁,书桌整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校园里,教师要积极主动、以身作则的带领学生爱护校园内的公共设施,不随手乱扔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制度方面,要实行赏罚分明的制度,通过良好的纪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总之,教师要利用学校里现有的教学设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理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农村家庭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功能分析
教学视点•132农村家庭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功能分析家庭是孩子的一生学校,是德育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和终身指导者。
我们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结果,但是可以让孩子的人生过程变得完美。
以孩子的发展为基础,用智慧来推测孩子。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负责育儿和教育。
特别是现在的时代,孩子所受的教育很大的部分并不来源于家里。
1 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室,家长是孩子的领导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启发教育中影响很大。
长辈的教导、家庭教育、家庭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因此,所有的父母都必须完美地确立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
首先要尊重理解孩子,充分认识到父母是一个有着丰富心灵世界的人,让孩子自我发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父母除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的独立能力。
允许孩子有正当的需求,还让孩子经常有大局意识,让孩子明确是非,健康发展,有效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合作能力。
2 明确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2.1 亲子交流一家庭教育的基础笔者在课题调查中,根据“最不想对话的对象”的统计,父母是孩子最不想说话的对象。
根据调查,我们学校70%左右的孩子不想和父母交往。
因为孩子不想听父母的“牢骚”。
因此,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什么都能说。
父母应该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来尊重、理解和倾听。
不能实事求是,盲目比孩子。
一位家长要求孩子的数学和1楼相比,国语和3楼比较。
另外,不能让孩子成为骄傲的本钱。
孩子暂时赶不上人也没关系。
我们应该让孩子成为家庭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
2.2 所谓教育就是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上做到:不挑食、多运动、有节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学校正在春游,但是孩子不能摔倒,看到其他同学摔倒了,自己从长凳上摔了一跤,骨折了。
这个教训让我们觉醒,让孩子从小锻炼,适应态势调整学生的生活节奏,让孩子动起来,也能安静下来。
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
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
在首先分析了农村学校的教育特点,然后阐述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农村学校的重要性,以及在农村学校的实践策略。
接着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总结了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农村学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学校在“立德树人”理念下的教育实践,以期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特点,教育理念,实践策略,道德情操,个性特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教育的改革,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农村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农村学生综合发展的使命,而“立德树人”理念则是农村学校教育的核心。
“立德树人”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修养和高尚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
农村学校在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出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和需要的“立德树人”教育策略,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农村学校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尤为重要。
农村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农村学校还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农村学校可以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2. 正文2.1 农村学校的教育特点一、资源匮乏。
基于立德树人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实践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直接决定着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着未来。
在农村小学的日常工作中,还需要广大学校以及管理者高度重视德育管理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并积极落实德育常规,切实提高德育管理效能,赋能德育工作新路径的探索。
一、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与问题(一)德育管理模式不完善基于立德树人对小学德育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积极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对学生开展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尽管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都在积极进行德育管理,开设一定的德育课程,但一些学校在德育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往往更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德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观念会影响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会导致学生对德育的轻视。
现阶段各个学校在开展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没有真正系统地将德育管理工作摆在重要的发展位置上,也没有系统、全面地推动德育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这就导致德育管理理念整体较滞后,德育管理工作整体不够突出。
因此,在具体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与不足。
例如,一些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是德育内容相对单一,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一些学校的德育内容仅限于传基于立德树人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实践刘延斌1,宫耀芹2(1.平原县王杲铺镇看水小学,山东德州253105;2.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山东德州253105)摘要:为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的做好相应的德育管理工作。
立足立德树人对小学德育管理的意义,分析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立德树人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立德树人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渗透探讨摘要:立德树人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一定要恰当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其全方面发展。
本文就小学德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带来参考价值。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教学;渗透策略小学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传授,同时还要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将立德树人的任务切实落实下去,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全面提升其个人素质。
所以教师须对德育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并要将立德树人的文化精神渗透其中,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从校园物质环境方面进行德育渗透,营造良好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学物质环境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活动开展也要依附予良好的教学物质环境,教师要在物质环境中加强对德育内容的宣传,同时也要将立德树人的精神渗透在其中,通过多元化德育体现方式,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教育,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学校应对文化景观建设以及自然景观建设引起足够重视,并要投入足够资金对物质环境进行改善,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逐步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良好的自然环境还可使学生在身处其中时身心放松,有利于其良好心态的培养。
教室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地,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教师环境保持中,确保书桌整洁、教室洁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其能在其中积极投入学习当中。
同时还可将一些名言警句及名人肖像张贴在教室内,这样在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时,看到墙上的名言警句便会提醒自我,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强调卫生纪律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对学生展开德育管理,通过制定奖罚制度来有效约束学生各项行为。
从多方面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在立德树人理念之下对学生展开德育熏陶,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其道德素质修养。
二、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为指导者,其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到学生,所以在日常生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对自身言行举止严格进行约束,以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
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
首先分析了农村学校教育的现状和挑战,指出建立健全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紧迫性。
接着探讨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及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强调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综合分析了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农村学校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现状、挑战、教育理念、师德师风、课程设置、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未来发展、理论指导、实践途径。
1. 引言1.1 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农村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途径是指在农村学校教育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在学术、道德和社会实践中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农村学校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设施条件欠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农村学校急需建立健全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德育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
只有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的良性结合,农村学校才能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智慧能力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品德和积极人生态度的新时代人才。
是当前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
2. 正文2.1 农村学校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农村学校教育的现状和挑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条件落后,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和沟通障碍。
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的滞后性,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往往比城市学校低,导致了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足。
在农村学校,存在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象。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各个行业都在进行着一定的改革与完善。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教学背景下,小学德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所以,小学德育教师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不断创新德育教学的形式与手段。
本文将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从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公民意识三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完善小学德育教育体系。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学思想;小学德育;教学实践引言:现阶段,良好的品德是个体形成健全人格的根基,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核心素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为根本的时期,是小学生行为品德、生活态度以及认知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
所以,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来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培养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提高其公民道德素养。
一、在认识自我中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诚信善良的修养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下,我国《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添加了“认识自我”的相关内容,添加这些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进而更好的认识他人,并且可以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相处和沟通[1]。
所以,小学德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并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树立责任意识,将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带入到生活中,提高其实践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让小学生切实明白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以及对社会负责,引导他们产生浓烈的责任意识。
最后,教师还应该告诫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做到诚信、善良,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更加正确的道德情感。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在进行《成为更好的自己》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并且准备一件自己擅长的作品,如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故事或者歌曲等等,随后在课堂上挑选某些同学在讲台上介绍自己,并以此培养学生诚信、善良的修养,让他们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树立一定的责任意识,形成克服不足,追求进步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立德树人植根于农村德育教学的土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的“空心化”和城市中的“城中村”逐渐成为农村德育教学的难点和盲点,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涌现,更加剧了农村德育教育的难度。
我认为,让立德树人植根于农村德育教学的土壤,是实现和谐新农村道德品质提升,解决当前农村德育教学难点的关键。
一、育生之道在于师德先行
农村教学,要立德,必须立师德。
德育是农村教师的“必修专业”,农村教师是农村孩子灵魂的工程师。
农村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世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对农村教育至关重要。
农村教师的道德素养与农村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直接相关联,他们的人格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
就农村教师而言,只要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信念,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本人的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才能真正巩固当前农村学校的德育教学。
贫困的农村,留守的儿童,买不起商品房的工资……所有的这些农村现状,注定了和谐新农村建设下农村教师必须把德置于首位。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创新的农村德育教学,因而师德建设直接影响了和谐新农村的创立与发展。
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是为师之本、教育之基。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
下心来育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有效工作赢得广大学生和全社会的尊重。
二、育人之道在于生德重行
多年前,党中央就提出,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薄弱的农村,农村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必须切实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作用价值体系等德育主轴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同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必须培养把农村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农村学校德育教育质量的新追求,要在提高课堂效率,反对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淡化、消解、摈弃靠简单拼时间和汗水、牺牲学生正常的休息和娱乐、透支学生的青春和持续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力来获得学生成绩的提升和所谓的升学率的做法和现象,同时注重学生德育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在农村教书中,必须因人而育,重德而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提高认识,强化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成为有用之才。
同时,现阶段,党对每个家庭和学生的关怀落实让其真正深入人心。
通过政府改善办学条件,让学生不仅上得起学,还要上好学,实现从“有教无类”到“有类有教”,从“因材施教”到“因人而育”的转变,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成才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立德的重视。
立德不仅是对教育者的要求,更是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就学生而言,立德既要加强德育,也要加强自身道德学风的培养,还要树立将来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的伟大信念。
三、强村之道在于树人必行
作为农村中小学,同样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还有更高的责任。
这个责任就是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下道德树人,培养有健康道德信仰的人,培养有健康心理去求真、求善、求美、求新,去积极探索健康人格的树人教育。
“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可以以情感管理为基础,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关键的综合管理模式,强调道德的方向,注重精心育人。
通过尊师爱生、教学认真、文明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为人师表,严谨认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教风,专心致志,诚实虚心,勤学苦练,循序渐进的学风,真正立君子品,让学生做有德人。
要想使每个新农村真正富而强,必须做到树人于社会,其道德教育必需重视体验。
传统道德教育强调外在灌输,恰似把好的道德品质制成香肠喂给学生。
学生只有走进社会,接触了社会存在的客观问题后,有了亲身体验后,才引发心灵的震撼。
无体验则无法形成态度和信念。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道德教育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体验的环境,要将学生带入生活、带入社会进行成长。
育生之道在于师德先行;育人之道在于生德重行;强村之道在于树人必行。
农村德育教育,立德树人的理念必须深入人心,只有师生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工作、学习环境,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