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拓展】另类忠臣魏征
【最新文档】魏征六次跳槽的另类忠臣人生-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魏征六次跳槽的另类忠臣人生说到魏征,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也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
一般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敢于说真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故。
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征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
魏征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
父名长贤,北齐屯留县令。
因改朝换代及父亲早逝,魏家由北齐时的大家变成了隋时的寒门。
魏征虽落拓,却有大志,见天下渐乱,便出家做了道士。
魏征好读书,涉猎广泛,特别中意纵横之说。
所谓纵横之说,就是从纵向、横向不同角度,用正面、反面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和策略。
这对今后魏征的立足和发展是大有用处的。
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因知魏征有才,将其请出道观,使之参加造反队伍,并担任文书;此间,元宝藏与瓦岗李密的往来信件,大多由魏征负责起草,因此,在元宝藏归降李密以后,魏征又得到了李密的赏识,被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一年以后,魏征随兵败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归顺了唐高祖李渊,归唐后,因很久得不到任用,魏征便自请去安抚山东(即太行山以东),授衔秘书丞,并在河南浚县劝说了好友徐世绩(即李绩)归唐(当时徐世绩仍属李密旧部);又不久,夏王窦建德攻占浚县,魏征被俘后,又当了窦建德的中书舍人;窦建德兵败被擒后,魏征再归长安,太子李建成知其名,魏征又成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马,其间,魏征曾劝太子除掉李世民;直至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召魏征责问,为何离间他们兄弟?魏征面不改色的回答:太子当日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
因李世民器重魏征之才,用为詹事主薄,议谏大夫。
魏征就这样最终跟了第六位主人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早期的政治生涯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归降换主。
“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魏征的频繁跳槽换主,不仅在古代忠臣行列中罕见,就是在奸臣队伍里也无人能与之比肩。
魏征简介
作者介绍【整体简介】郑国文贞公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
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
后入唐太子李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
太宗即位,先充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
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
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
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
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
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魏征早年做过道士,所以道家思想在他的治国方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反复劝谏唐太宗要以无为为本,与民休息,这样天下才能清净自定。
在他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中,还坚持认为:“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
考之于今,其风渐坠,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
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
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此其渐不克终一也。
”唐太宗自己也曾说:“朕夙夜寅畏,缅惟至道,… …今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
”在法律思想上,遵循封建儒家正统,强调“明德慎罚”,“惟刑之恤”。
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一个明哲的君主,为了移风易俗,不能靠严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义;光凭法律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是办不到的。
“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
他把治理国家之需要有刑罚,比作驾车的人之需要有马鞭,马匹尽力跑时,马鞭便没有用处;如果人们的行为都合乎仁义,那么刑罚也就没有用了。
【推荐】魏征是忠臣,却不同于别的忠臣。魏征的性格很直,有直的很有技巧-范文word版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魏征是忠臣,却不同于别的忠臣。
魏征的性格很直,有直的很有技巧篇一:魏征的“选择题”龙源期刊网 .cn魏征的“选择题”作者:张振旭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X年第12期“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拨乱反正,刚坐稳位子,就开始了内部人员的整改与肃清。
这次,魏征在劫难逃,必死无疑。
因为是他献计献策给李建成,让李建成及早动手除掉李世民,永绝后患。
李世民如何处置他的政敌李建成的谋士魏征呢?就在李世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魏征不请自来。
这让李世民很意外。
魏征来后,不卑不亢(kànɡ)地摆弄起两个透明的杯子,每个杯子里都是半杯水,一个杯子里的水是浑浊的,另一个杯子里的水是清澈的。
魏征摆弄好,对李世民说:“殿下,请问,这两个杯子中,哪个是我,哪个是您呢?”这一问,让李世民非常吃惊。
因为,这道“选择题”就是一个圈套。
假如说,那杯浑浊之水是魏征,那么,“玄武门事变”,杀兄夺权,这样违背伦常之理难道属于清白吗?假如那杯浑浊之水是自己,那么,这样不打自招,“玄武门事变”是自己不道德之举,昭告天下。
李世民额头滚动豆大的汗珠,一时半会难以回答这个棘手的问题。
魏征察言观色,见时机成熟,便微笑着说:“殿下,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
”说完,将浑水倒进清水杯子里。
李世民看后大吃一惊。
魏征说:“能辅助君主获得尊贵声誉,让臣子获得美名,荫及子孙、福禄无疆的臣子是?良臣?;而自身遭受杀戮(lù)之祸,又让君主背上陷害忠臣的恶名,让?小家?和?大家?都遭受损失,只留下空名的臣子是?忠臣?。
殿下,您现在是让我成为?良臣?还是?忠臣?呢?”魏征话音刚落,李世民倒吸一口冷气。
因为,魏征先后曾主动或被动地改换了五次主人。
这样的人还能用吗?很显然,这个人是见风使舵的高手。
他出的选择题是环环相扣的圈套,是一道无法解答的测试题。
【课外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课外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作者介绍】魏徵(580~643),唐初大臣,杰出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河北省馆陶县)人,一说为巨鹿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人。
少时孤贫落拓,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掌管书檄。
李密败后降唐。
后又被窦建德俘虏,任起居舍人。
建德败亡,入唐任太子洗(xǐ)马,成为李建成心腹。
建成被杀后,太宗即位,重其才,擢为谏议大夫。
历任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加封光禄大夫郑国公,最后官至太子太师。
卒谥“文贞”。
他在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著称,前后陈谏200余事,反复以隋亡为鉴戒提醒太宗,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为“贞观(guàn)之治”作出了贡献。
死时,太宗大悲,亲自为他制碑文,并亲自手书。
还曾慨叹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徽殁,朕亡一镜矣!”魏徵的言论多见于《贞观政要》。
其著作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及《魏郑公文集》《魏郑公诗集》,还主编有《群书治要》。
【解题】《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公文集》,题目和个别字句从旧选本。
本文写于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作者任门下侍中(宰相之一)时,是这一年所上四篇疏中的一篇。
唐初鉴于隋炀帝覆灭的历史教训,采取了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一面适当地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一面减轻赋役,与人民休养生息。
到贞观年间,达到了所谓太平盛世,逐渐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有数高峰之一。
唐太宗在取得了巨大政绩以后,逐渐骄傲自满起来,他曾在群臣面前公开炫耀自己:“武胜于古”,“文胜于古”,“怀远胜古”。
于是渐渐改变了过去的勤俭作风,生活日趋奢靡,不断追求珍奇异物,修建豪华宫殿,并积极对外用兵,有使“贞观之治”的成果全部丧失的危险。
鉴于这种情况,在大家一味歌颂升平盛世之时,魏徵连续向太宗上疏,陈述自己的观点。
太宗阅后,非常感激他,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
历史趣谈:一代铮臣魏征的为官之道 不做忠臣做良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代铮臣魏征的为官之道不做忠臣做良臣
导语:忠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忠于君主的官吏”。
或者可以展开来说,忠臣就是以君主的利益为最大利益,为了维护君主的最大利益不惜遭
忠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忠于君主的官吏”。
或者可以展开来说,忠臣就是以君主的利益为最大利益,为了维护君主的最大利益不惜遭致杀身之祸而冒犯君主的官吏。
中国封建体制绵延两千多年,在儒家“君臣父子”的礼教观念束缚下,我们的传统意识里已经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忠臣情结,那就是对忠臣的顶礼膜拜。
然而,忠臣并不等于良臣,因为忠臣所做的事,不一定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甚至对君主有利。
魏征,这位为“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在历史上已经有了那么多忠臣榜样的情况下,身为朝廷上的一名高级官吏,提出了“不做忠臣做良臣”这般石破天惊的见解。
魏征在回答唐太宗李世民什么是忠臣、什么是良臣的问题时说:稷、契、咎陶这些人是良臣,龙逢、比干这些人是忠臣。
能让自己获得美名,辅助君主获得尊贵的声誉,子孙相传,福禄无疆的臣子就是良臣;自身遭受杀身之祸,又陷君主背上杀戮忠臣的恶名,使小家和国家都遭受损失只留下空名的臣子就是忠臣。
纵观魏征的一生,他确实如己所言,不做忠臣,而是一位十分称职的良臣。
一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有一些理念是很有意思的,诸如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劝告,也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训诫。
在这里,“良臣”和“忠臣”显然不能互换,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内涵。
能择主而事的臣子,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能否施展自己的才华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为目的;不事二主的忠臣,则是以主子为中心,至
生活常识分享。
【作者信息拓展】魏征:一双冷眼看君王
【作者信息拓展】魏征:一双冷眼看君王一魏征,这位大唐名相,千古第一谏臣,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享有"千秋万岁名",但却生逢乱世,备经丧乱,仕途坎坷,在46岁以前受尽了命运之神的无情捉弄。
为了实现自己济世安民的凌云壮志,他被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推来搡去,曾经身不由已地六易其主。
他父亲去世较早,又不善于经营生业,一直过着孤贫的生活。
但他胸怀大志,勤奋读书,学得满腹经纶,希望将来能干一番大事业。
但不管他如何努力,一直时乖运蹇。
38岁时魏征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在第一个主人元宝藏军中掌管文书;不久,被河南瓦岗军首领李密召为参军掌记室,主管军中文书。
此间虽向李密提过不少建议,但都未被采纳,参加义军仅一年时间,魏征就随因军事失败而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对第三个主人唐高祖李渊,魏征审时度势,认为他很有前途,于是积极求取仕进,自请前往山东地区招降瓦岗军旧部归唐,就在他圆满完成任务,准备回长安时,不料风云突变,他成了河北起义军窦建德的俘虏,并担任了起居舍人(记录皇帝言行的官职);当秦王李世民打败窦建德,魏征又当了大唐的俘虏,历经艰险,作了东宫李建成的太子洗马;玄武门兵变后,才跟上第六个主人李世民。
综观魏征的"跳槽"过程,大起大落,险象环生,古今罕见,如果让现代人去选择的话,也会视为畏途不寒而栗。
如此频繁地"跳槽",不少人认为魏征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有奶便是娘",缺乏文人应有的操守。
果真如此吗?还是让魏征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当魏征被李世民作为俘虏押回长安后,李渊在朝堂上当着众文武的面审问魏征,认为他太没有气节了。
魏征没有丝毫怯懦害怕,而是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气得李渊质问他:"忠义之士,宁死不降,朕不怪你兵败被俘,但你为窦建德做事,即是背叛大唐。
你还敢狡辩?"魏征说:"征虽为战俘,却没为窦建德做任何背叛大唐之事,臣也是在窦建德答应此要求后,才肯在他那里委身至今。
【课外阅读】廉政文化与名相魏征
【课外阅读】廉政文化与名相魏征一代名相魏征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其个人品德和为政理念大可为现代廉政文化建设所用,理由有三:首先,魏征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刚直不阿,坚持原则,犯颜直谏,是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成就“贞观之治”的著名功臣之一。
其次,他是一位思想家和史学家。
魏征“民为邦本,本固国宁”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民本思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工作方法以及“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忧患意识早已成为历代君王治国理政的准则。
第三,魏征本身就是一位举世公认的清官。
据史书记载,贞观四年(630年),荥阳一带连下大雨,淹了很多人家,魏征奉旨放赈救灾。
到达灾区后,魏征发现当地官员还在为皇上修建洛阳宫,遂自作主张下令停建,把所有的建筑材料分给百姓修屋盖房。
唐太宗在所有儿女中,特别疼爱长乐公主。
贞观六年,长乐公主出嫁,太宗诏令给她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
魏征听说此事后马上劝谏说,皇帝嫁女也要遵从《唐律》,不应大操大办。
于是唐太宗就把魏征的这番话转告给了长乐公主的母亲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说:“以前只知道皇上很敬重魏征,但不知道是为什么。
今天听到他的进谏,能用义理来克制君主的感情,真是国家的好大臣啊!”魏征身为朝廷重臣,又深受唐太宗赏识,可谓位高权重。
然而,他一生无论为官还是做人都堪称楷模。
史书记载,魏征既不偏爱声色犬马,也不喜聚珍宝古玩,只是收藏了许多有价值的图书典籍和名家墨宝。
古人讲究“寿终正寝”,意思是年老病死后,灵堂要放在家中正屋正厅。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魏征家居然简陋得连个正厅都没有。
他辞世之后,唐太宗欲按一品官的规格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被裴氏夫人婉拒。
最后,朝廷只好按照魏征生前遗愿,简单操办。
关于魏征,《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旧唐书》的作者柳芳、刘煦,《新唐书》的作者宋祁、欧阳修,以及编纂《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等著名史学家都有极高评价。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也曾在《矛盾论》中写道:“唐朝人魏征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第一篇: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魏征简介:(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
祖籍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后移居内黄。
唐朝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
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少年孤贫,胸怀大志,不事产业,却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
隋末**,魏征历经坎坷,曾经五易其主。
他先是从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李密爱其文才将之招至麾下。
但魏征在李密手下并不受重用,李密覆败,魏征随李密投唐。
魏征主动请缨,帮助李渊去平定山东,并用一纸书信招降了李绩。
但不幸当时恰逢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征遭擒,又被窦建德收入帐下,作了夏王的起居舍人。
窦建德失败以后,魏征和裴矩一起入关二次投唐。
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欣赏他的才能,引荐他为太子冼马。
玄武门之变后,继任的太子李世民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先引为太子宫詹事主簿,即位后又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直到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
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
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唐太宗以史的教训为鉴,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
魏征一生不仅尽心事主,更以江山社稷、天下苍生为重,为唐初社会的稳定和“贞观之治”的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魏征所上《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魏征刚正敢谏的故事魏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李建成被杀后,他又因直言敢谏,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常把魏征召进宫内,叫他提些意见。
李世民有不对的地方,魏征能够当面批评,甚至会弄得唐太宗一时下不了台。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
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魏微一生上疏直谏二百余篇,常使李世民情面上难以忍受,有时甚至怒不可遏,但魏徵仍然从容尽言,而李世民事后也常常承认自己的过错。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微去世,李世民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将魏徵比作“人镜”。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徵传》【注释】[1]疏:奏议的一种。
魏征简介_魏征的作品_古诗大全
魏征简介_魏征的作品_古诗大全郑国文贞公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
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
后入唐太子李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
太宗即位,先充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
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
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
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a/5556htm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
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
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魏征的作品:《述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魏征。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五郊乐章·黄帝宫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魏征。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黄中正位,含章居贞。
既长六律,兼和五声。
毕陈万舞,乃荐斯牲。
神其下降,永祚休平。
《享太庙乐章·永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魏征。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于穆烈祖,弘此丕基。
永言配命,子孙保之。
百神既洽,万国在兹。
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赋西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魏征。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于穆烈祖,弘此丕基。
永言配命,子孙保之。
百神既洽,万国在兹。
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暮秋言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魏征。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魏征生平及事迹介绍
魏征生平及事迹介绍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巨鹿人,祖籍为四川省广元剑阁人。
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魏征竭尽所能,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提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无为而理”、“薄赋敛,轻租税”等一系列著名论点与建议,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著作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传世。
魏征生于南北朝时的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其时,天下大乱,他刚出生不久,北周政权就为杨坚所推翻,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隋朝度过的。
魏征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魏长贤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曾经出仕隋朝,做过地方官,但年纪不大就去世了。
当时,魏征还很年轻,家庭生活十分清贫,但魏征胸怀大志,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就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在学问和政治才干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正值隋炀帝荒淫无道,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隋。
在各路起义军中,李密的势力最大。
李密原是隋朝上柱国李宽的儿子,出身于封建大贵族之家,自幼熟读史书,且卓有才华,他看到隋朝灭亡已势在所难免,就起兵反隋。
一天,他接到了另一支起义军首领元宝藏的来信,拆开一看,竟被书信中深刻的见解、充沛的气势和富丽有力的文辞所吸引,觉得书信绝非出自元宝藏之手,写信之人肯定既有才华,又有政治才能。
李密就派人前去打听,才知道起草书信的人是元宝藏的秘书魏征。
原来,隋武阳郡的郡丞元宝藏起兵反隋,就去寻找旧日的好友魏征。
这时,魏征因天下纷乱,一时心中茫然,不知所从,便出家当了道士,以避一时之乱,并借此来观望天下大势。
元宝藏起兵后,请他出山,让他掌管军中文书,所有与李密及其他人往来的信函,均是由魏征起草。
李密见到他写的书信以后,对他非常赏识,就立即派人把他请去,让他掌管军中的文书,这时的魏征,已经三十八岁了。
在李密的军中,魏征的地位很低,对重大的军事决策,他没有任何发言权。
唐朝魏征简介
唐朝魏征简介
魏征(541年-604年),字绍恪,又名前阳,唐朝杰出的文人、诗人,为“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文豪,也是“五代十国”末
期后唐代诗人。
出生于内蒙古古尔班通古特河畔,他出身宦官之家,立志以文章闯天下,政治上则深受唐明帝帝制和割据政权影响,客观地将当时社会和政治变化集中表现于自己的诗歌中。
魏征从小识字,天赋禀拜,精通六艺,诗文最广泛,乃古今文字之典范,诗赋尤佳。
早年曾考入京师,进入洛阳侍贴黄金朝,又投靠了李渊。
但由于不被李渊所欢迎,他便回到洛阳,有志于文学的他,开始创作大量的诗文作品。
魏征的诗文体现了他的主张:以忠义为准则,坚持太平盛世,敦促励精图治,以先觅幸福。
尤其是在《禹贡》中,反映了新王时代耤政之要求,History of Ming Dynasty也把这首诗归入“明主义诗歌”之列。
后来,他也在自己的诗中如实叙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义,社会的歧视与穷苦,对社会的不满与委屈,表达了同情心,谴责奸宦,赞美爱民。
魏征的诗歌深受后人的喜爱,他的这些词句于唐宋之际经久不衰,影响深远。
他自身也是一个可怜而又英勇的人物,他做出了许多可以为后世所学习和推崇的事情,因而在当时也享有盛誉。
【作者信息拓展】魏征识时务的谏臣
【作者信息拓展】魏征:识时务的谏臣魏征生于河北,葬于陕西,这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但偏偏,在原平,却有个魏征墓。
当地传说,魏征曾经在此地做过官,并造福一方。
所以,当地人民在此地修建了一座衣冠冢。
更可称奇的事情是,传说天下有三个桃园村,村村都有一个魏征墓,这其中的道理十分难解。
魏征是历史上敢于直谏的代表人物,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里面有他的一份心血。
这样一位敢说话、敢说真话的名臣,留给后世多少感慨和嘘叹。
所以,虽然他不是山西人,我们也进行了一次充满敬意的寻访。
以“直谏”著称,但那老人却称道他的“识时务”山西有很多地方的名字起得都很美,比方说,有一年我们去阳曲,路上经过一站,叫徘徊寺,往上望去,是青砖古树的小庙,不由就想起“五里一徘徊”的佳句。
中间歇脚的一个小村子名字叫思西,这名字念起来就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这次我去的那个村子也很好听,名字叫桃园。
我到桃园的时候,已经是9月,看不到桃花烂漫,倒是村里有不少果园,虽有人看着,但看园子的人大多民风淳朴,心地厚道,对我们贪吃贪玩的行径视而不见。
据村子里的老人说,桃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没什么关系,但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就叫这个好听的名字了。
桃园的历史虽然悠久,却没出过什么名人,倒是据说埋在这里的有一位大大有名,叫魏征。
据说天下有三个村子叫“桃园”,每个桃园都有一个魏征墓,我们来的就是其中一个。
这个桃园村位于原平市的东面。
村子地肥水美,我们来时正是九月,地里的庄稼熟了,谷穗连天的金黄,很是好看,村旁有滹沱河流过,因为上游修了水库,老人们说,水面比以前小多了,但现在依然有丈余宽的水面,而且水质清澈,河的两岸是上世纪50年代村里组织种下的防护林,树种多半都是白桦,一棵一棵身姿挺拔,树林里几头老牛在悠闲地吃草。
魏征墓就建在村旁河边的梁上,没有我想象中的气势宏伟,不过是一个大大的黄土丘,没有一点气派,土丘的边上,县文化局立了一块石碑,注明魏征墓,为县保护文物。
【作者信息拓展】魏征为什么敢直谏
【作者信息拓展】魏征为什么敢直谏
魏征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官。
他之所以敢于犯颜直谏且能做到善始善终,除了李世民政治上比较开明、广开言路等客观条件外,考之其主观方面,主要因素大致有四:一是魏征忠君爱国,凡提意见或建议,无不出于公心。
李世民曾说:“魏征前后共提的200多项建议,如果不是全心全意为国家着想,是很难做到的”。
二是魏征40岁以前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又曾在农民起义军里呆了两年多时间,对国情民意甚为了解,对隋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理新兴的唐王朝等问题都具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凡提意见或建议,必中要害。
三是魏征廉洁自律,没有私心。
李世民曾多次封赐其爵位,然而每次都被他婉言拒绝。
直到去世,魏征住的都是一般人家的居所,甚至连个正厅也没有。
以至于在他病危时,为了能有一个体面的治丧场所,李世民决定停建自己的一个宫殿,把建筑材料拿来,加班加点地给他建了一个临时正厅。
四是魏征有一个贤内助。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为了褒奖他,原打算用一品大员的规格好好地给他办办丧事。
但魏征夫人裴氏却上书给李世民说:“征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之志。
”李世民无奈,只好改以二品官的葬礼标准,用白木做的车子和白布缝的篷子给魏征送葬。
名相魏征的简介
20XX年名相魏征的简介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这位名相的故事。
名相魏征的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魏征像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
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
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
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
洛阳没有了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交战。
”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说这是老生常谈的。
魏徵说了一句:“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
”1/ 11拂袖离去。
归唐献策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
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
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
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然后押运粮草到李神通那里。
同年九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率军转驻黎阳,被窦建德击败。
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虏。
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
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
魏徵得以再次入唐。
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
【作者信息拓展】魏征的君子谏
【作者信息拓展】魏征的君子谏贞观六年的金秋七月,大唐天子李世民在丹霄殿设宴,与近臣饮乐。
席间,和自己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咬起了耳朵—我说,这伙大臣里啊,有个叫魏征的小老头,如果我不听他的进谏,他就会拿架子不理我,你说这是为啥?当事人魏老头的耳朵就像长了腿似的,立刻凑了过来:我进谏就是有意见,您意见都不肯听了,我还搭理您,您就真要自行其政了,我这是沉默抗议。
李世民忍不住了:你不会先应付我一句,转过头再来进谏啊?魏老头绷着脸道,我若当面顺从、转身唧唧歪歪,可不符合圣人的教训。
大唐天子觉得魏老头眼下这模样逗极了,便指着这个被他笑话长了“山羊鼻”的老头子说:人道魏征粗鲁傲慢,我怎觉得他妩媚动人呢?起初是个倒霉蛋在生命的前46个年头里,“妩媚动人”的魏征,只是个不合时宜的倒霉蛋。
他也算生在望族:河北巨鹿,北齐魏氏。
可惜,他出生前三年,北周吞了北齐;他出生后一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又篡夺了北周,吃掉了江南陈朝。
这厢,分裂300多年的中华重归一统,大隋的盛况,一时空前。
那一头,最盛的时代里,魏征过得最穷。
他那个讲气节的老爹魏长贤,在北齐灭后坚决不肯出仕,家庭经济损失颇为惨重。
老爹一死,孤苦贫穷的魏征,出家做了道士。
盛况只是镜花水月,魏征做了30多年的“隋人”后,隋文帝的继承人就毁掉了隋朝。
“自古丧乱未有如隋世者”,魏征如是说。
幸好他和父亲不同,对短命的旧朝并无留恋,却属意于乱世里的“纵横之说”。
10多年中,魏征先后投靠了名头最响的“反王”瓦岗李密,和出身低微但声望卓著的河北窦建德,求名建功之心,可见一斑。
然而风起云涌中,他们都不是最终的胜利者,歼灭群雄一统神州的仍是关陇集团成员——杨坚的外甥、陇西李渊,以及他的次子李世民。
在一战定天下的虎牢关,年轻的李世民奇迹般地击败了窦建德10万援军,也将四处投机、寻找明主的魏征带回了长安。
要置李世民于死地但长安有更好的选择:太子李建成。
更何况,李建成又不是懦弱无能的太子,他留守长安多年,襄助李渊,娴熟政务,礼敬贤人。
魏征简介——精选推荐
諫臣明相魏征内容提要:魏征是辅佐唐太宗创下贞观之治的大唐名臣,他一生向唐太宗进谏二百余事,数十万言,被誉为“千古谏臣”他的谏言对贞观时期国家的治理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魏征的身世及其对他以后的影响、魏征谏言唐太宗的具体事例以及魏征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件三方面展开,来探讨极具传奇色彩的魏征。
关键词:谏臣明相魏征目录内容提要 (2)导言 (4)一、选题背景 (4)二、当代对魏征的相关研究成果 (4)三、选题意义 (4)第一章、魏征身世 (5)(一)魏征生平简介 (5)(二)魏征家世对其影响 (6)第二章、魏征与唐太宗 (7)(一)唐太宗的个人魅力 (7)(二)魏征与唐太宗“过招” (9)第三章、魏征对唐朝的影响 (11)(一)君臣间的利用 (11)(二)“跳槽”的艺术 (13)结语 (14)参考文献 (15)导言一、选题背景:魏征是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臣、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当代中国,虽然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是在文化层面的东西越来越被人们忘记,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取而代之的是快餐文化,网络虚幻低俗的文化,所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显得极为迫切。
本文通过对魏征的生平事迹的研究,考察魏征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下成长为冒死直谏的一代名臣及其相关事例,来激励当代人们提高文化修养加强个人修养文化内涵显得极为重要。
二、当代对魏征的相关研究成果:当代学者对于魏征的研究主要可以总结为几点,分别为魏征的进谏艺术、魏征的政治主张研究、魏征的儒家思想及实践、魏征与唐太宗的关系、魏征的文学思想等,相对是比较全面的。
三、选题意义:通过对魏征的相关研究,不仅可以激励人们,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加强个人修养文化内涵,对于国家而言,也能够较好地指导我国的廉政教育事业,推进我国廉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第一章、魏征的身世一、魏征生平简介魏征生于580年死于643年,字玄成。
关于魏征的小作文
关于魏征的小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魏征:唐朝的明镜与忠良之魂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人物以其独特的胆识和忠诚,成为了唐朝盛世的一面镜子,他就是魏征。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15、魏徵不想当忠臣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15、魏徵不想当忠臣忠臣,是指不顾个人的性命和安危,竭诚为帝王和国家效忠的臣子。
在封建社会里,这是一种优良品质,历来受到人们的赞美和歌颂。
做臣子的,人人都希望能够落个忠臣的好名声。
可是,唐太宗的臣子魏徵,却说自己不想当忠臣,只是希望做个良臣。
魏徵,河北晋州人,出身贫苦。
魏徵年少时,父亲死了,家境贫寒,难以维持生计,他便出家当了道士。
魏徵虽然穷困失意,却胸怀大志,喜欢读书,善于融会贯通,尤其喜爱先秦纵横家的学说。
魏徵后来当了隋朝的一个小官。
隋末大乱,群雄四起,魏徵很想施展胸中抱负,便上了瓦岗寨,投奔了李密。
魏徵为了壮大瓦岗军,献上了十条计策。
可是,魏徵出身低微,又没有名气,李密没有采纳。
魏徵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
瓦岗军失败以后,魏徵随李密投靠了李渊。
魏徵自告奋勇,去招降了徐世勣等一批原瓦岗军的将士。
这个期间,魏徵不小心做了窦建德的俘虏,等到窦建德被打败,他才又重新回到了唐朝。
太子李建成发现了魏徵的才能,把他招到太子府,礼遇甚厚。
李建成对待魏徵十分恭敬,魏徵尽心竭力地为他出谋划策,很快成为李建成的亲信。
魏徵见李建成经常坐镇京师,而李世民则领兵四处打仗,屡立战功,威望日盛,觉得对太子不是好事。
有一次,刘黑闼勾结突厥,进犯山东。
魏徵建议李建成领兵征伐,以建立功劳。
李建成听从了,向父亲请缨出战,在魏徵的谋划下,大败刘黑闼军队,并将刘黑闼擒获斩首,平定了山东,获得了好名声。
魏徵见李世民争夺太子的野心越来越明显,多次劝说李建成,要他先下手为强,及早除掉李世民。
可是,李建成念及手足之情,犹豫不决,结果被李世民抢先下手,发动玄武门事变,夺走了皇位。
李世民把魏徵抓来,斥责他为何离间兄弟感情。
魏徵面无惧色,感叹道:“可惜太子不听我的话,否则哪有今日之祸啊!”李世民素闻魏徵有才能,不计前嫌,赦免了他,并升迁他为谏议大夫。
李世民对魏徵十分尊敬,经常听取他的意见。
李世民的宽宏气度征服了魏徵,使魏徵认识到,这是一位虚怀若谷、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可以辅佐他成就大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信息拓展】另类忠臣魏征
《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继清宫戏、明宫戏之后,荧屏上又出现了唐戏热。
两部《贞观》之中,李世民当然都是主角,而除了他,魏征也是两部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谈到魏征,虽然老百姓也都知道他是个清官,可是因为他不曾断过什么有名的案子,在李世民的知遇之恩下也没有受过多少官场上的打击,所以市井之中的名气比不上包拯、海瑞,对于他的生平事迹,大多数人也知之甚少。
作为清官,魏征一生最另类之处是曾经六次跳槽。
魏征出身书香门第,由于父亲早逝,魏征生活清贫,后来出家当了道士。
隋武阳郡丞元宝藏起义后把他请出道观,参加了起义军,担任文书。
元宝藏给李密的信件,大多由魏征负责起草,因此元宝藏归降李密后,他得到了李密的赏识,被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一年之后,魏征随兵败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
归降李渊后,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获准后,去河南浚县劝动徐世绩归降唐朝。
不久,窦建德攻占浚县,魏征被俘,又当了窦建德的中书舍人。
后来窦建德兵败,魏征二进长安,成为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马。
玄武门兵变后,最终跟了第六个主人李世民。
不断地归降,是魏征早期政治生涯的突出特征。
“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魏征的频繁跳槽不仅在古代忠臣中罕见,在奸臣队伍里也不易找到可以与之比肩者。
魏征跳槽的特点之一是无一例外属于被动跳槽,原“单位”破产被兼并,他就归顺新的领导。
这样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最后到了最强的主人李世民手下。
魏征跳槽的特点之二是在每任领导手下尽心竭力,在窦建德手下献屯田垦植之策,使窦建德如虎添翼。
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多次劝说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
在李世民手下更是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楷模。
这点很有现代职场精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竭尽全力为该公司努力工作,而一旦跳槽到敌对公司,不会受感情因素左右,公私不分。
当然魏征这样的跳槽难免被高尚人士不齿。
李渊、李世民都曾经当众发表过鄙视他的言论,大意是说他“有奶便是娘”。
对此魏征作出了自我辩护,比如就在窦建德手下献计屯田一事,魏征作出最终解释:“民为国家之本,大唐天下波及四海,臣提出屯田垦植之策,受益的是百姓,富庶的是国家,两军对阵,百姓无辜,岂能因兵戈之争而置百姓于水火?圣上向以爱惜民生而受万民敬仰,即便夏王军队因此受益,但直正受益的是黎民苍生。
所以,臣以为,不是臣为窦建德做事,而是臣通过窦建德为百姓做事。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魏征的跳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与绝大多数忠臣不同,魏征忠的不是君,而是人民。
魏征之所以是魏征,不是别的忠臣,另一个醒目的亮点是“直”。
我国古代的名臣大多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这些修养相当部分是劝谏君王中培养出来的。
一个简简单单的提议或者看法,在这些名臣嘴里要拐弯抹角、旁敲侧击,用寓言、故事等多种手法绕个十万八千里最后才让君王半懂不懂地体悟出一些,上朝议事活像打哑谜。
一方面推动了文学繁荣,形成了中国文学讲求含蓄的特色;一方面也造成了各级政府办事效率低下。
魏征一生都从来不曾创作过九曲十八弯的劝讽作品,他的谏议历来直来直去,表达清楚、准确。
魏征死后,李世民亲临吊唁,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悼词虽短,至今依然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