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鸽巢问题(2)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aee3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7.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之一,灵活多变,应用广泛。
教学“鸽巢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例1。
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
初步接触“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数学活动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问题”分析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决最基本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原理”,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一副扑克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抢凳子游戏。
2.抽扑克牌游戏。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玩数量较小的抢凳子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抢凳子”“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把3枝铅笔放进2个笔筒中。
想一想: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不考虑笔筒摆放顺序,学生可用笔盒当笔筒)摆一摆:先用来学具摆一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画一画,写一写。
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2)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91da7e0740be1e640e9a08.png)
结论:要保证摸出有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
题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2)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知“鸽巢原理”的含义,会用“鸽巢原理”熟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第1题: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一年中最多有366天,所以把366天看做366个鸽巢,把370名学生放进366个鸽巢里,人数大于鸽巢数,因此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两个人,即他们的生日是同一天。1年中有十二个月,如果把12个月看作是十二个鸽巢,把49名学生放进12个鸽巢里,49÷12=4……1,因此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5(即4+1)个人,也就是至少有5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教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不能总是猜测或动手试验吧,能不能把这道题与前面所讲的“鸽巢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呢?
思考:
a.“摸球问题”与“鸽巢问题”有怎样的联系?
b.应该把什么看成“鸽巢”?有几个“鸽巢”?要分放的东西是什么?
c.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讲解:因为一共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球,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鸽巢”,“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鸽巢”。这样,把“摸球问题”转化“鸽巢问题”,即“只要分的物体个数比鸽巢多,就能保证有一个鸽巢至少有两个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8d54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f.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第1篇】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69例2,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2、3、6题。
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渗透模型思想。
3.在探究过程中,经历将具体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鸽巢原理”的一般形式,会运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物体任意分放入n个空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k+1)个物体”形成一般性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69“做一做”第2题。
【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把4把椅子看成4个“鸽巢”,把5个人放进4个“鸽巢”中,总有1个“鸽巢”里至少有2个人,即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预设2:我用算式表示:5÷4=1……1,1+1=2,所以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师:同学们研究了物体数比盛放物体的工具数多1的情况,得出了总有一个盛放物体的工具里至少放有两个物体。
“鸽巢原理”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例1学习的有关知识,并直接揭示课题,为新课学习作准备。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1.课件出示教科书P69例2。
师:请你试着证明这个结论。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证明。
)【学情预设】预设1:我随便放放看,一个抽屉1本,一个抽屉2本,一个抽屉4本。
可以证明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预设2:我用假设法来思考,如果每个抽屉最多放2本,那么3个抽屉最多放6本,最后的1本书一定会放到3个抽屉中的任何一个,可以证明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预设3:我用算式来证明:7÷3=2……1,2+1=3。
师:你能理解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吗?(板书算式:7÷3=2……1,2+1=3)【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规范表达:把7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里放2本,还剩一本。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35476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7.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鸽巢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图形的相似性质;–掌握鸽巢问题的求解方法;–能够灵活运用相似图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发现相似性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意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勇于迎接挑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鸽巢问题的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图形的相似性质,灵活应用相似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道鸽巢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1.给出一个简单的鸽巢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找出解决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欧几里得鸽巢问题,领会相似图形之间的性质。
3. 拓展1.允许学生设计自己的鸽巢问题,相互交流解答。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拓展相似性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总结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性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1.求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给出一组已知条件,要求学生运用相似性质解决。
2.设计一个鸽巢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鸽巢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解答方法。
3.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需要运用相似性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答案。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2.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份学习笔记,包括相似性质的应用和求解方法。
3.收集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思考如何运用相似性质解决,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相似性质的理解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下节课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引导学生注重思维逻辑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合作,加深对相似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2)](https://img.taocdn.com/s3/m/aee0058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f.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 (2)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您提供的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所准备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数学广角》章节,主要涉及鸽巢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鸽巢问题的定义、鸽巢问题的解法以及鸽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将鸽巢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解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鸽巢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与鸽巢问题相关的实际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比如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有20名学生在篮球场上,问至少有5名学生在篮球场上吗?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出鸽巢问题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和黑板,详细讲解鸽巢问题的定义和解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鸽巢问题的定义、解法和应用,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答案:是的,因为如果每名学生在篮球场上,最多只能有6名学生在篮球场上,所以至少有7名学生在篮球场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鸽巢问题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鸽巢问题,寻找更多的实际例子,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方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引入环节的实际例子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鸽巢问题至关重要。
这个例子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够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
在这个例子中,我提出了一个关于班级学生和篮球场的问题,这个问题简单而又直观,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鸽巢问题的讨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2623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2.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候课阅读分享:同学们,大家好,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鸽巢问题”的阅读资料,现在就某某同学的阅读在这候课的几分钟内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激情导课好,咱们班人数已到齐,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鸽巢问题,这节课通过数学活动我们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你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三)导学1、请同学们先来看例1。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只铅笔。
请你再把题读一次,这是为什么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
我们再思考这一句话中,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对总有就是一定的意思。
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至少有两支铅笔,就是说最少有两支铅笔。
或者是说,铅笔的支数要大于或等于两支。
那你能现在说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两支铅笔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对,这句话就是说,一定有一个笔筒里最少有两支铅笔,或者是说一定有一个笔筒里的铅笔数是大于或等于两支的。
你说对了吗?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完成前置性作业,就“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有几种摆法呢?”这儿老师收集到了各组组长整理出的大家的各种摆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871ad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a.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第1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70-7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承接课前谈话内容,直接揭示课题。
二、经历过程,构建模型。
(一)研究“4个小球任意放进3个抽屉”存在的现象。
1.出示结论:4个小球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2个小球。
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让学生用长方形代替抽屉,用圆代替小球画一画,看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3.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观察每种放法,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找到每种放法中放得最多的抽屉,然后从最多数里找最少数,发现不管哪种放法,都能从里面找到这样的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有2个小球。
从而理解并证明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小球”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二)研究“5个小球任意放进4个抽屉”存在的现象,找到求至少数的简便方法。
1.猜测:根据刚才的研究经验猜一猜:把5个小球放进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几个小球?2.验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先画出不同的放法。
然后观察分析每种放法,看看哪种猜测是正确的。
3.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教师追问:通过验证,我们发现5个小球放进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小球。
那“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个小球”为什么不对?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放法来说明原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2)》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2)》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af1e2f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f.png)
第2课时鸽巢问题(2)
1.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一般形式,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4.感受“鸽巢原理”的无限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索,学会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为什么?
(2)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后集体汇报。
(3)能用算式帮助你分析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①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7÷3=2……1,2+1=3(本)
②师规范描述想法: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还剩1本。
剩下的1本不管怎样放,总有1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4)提问: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10本书呢?指名用规范化语言说想法,师板书:
8÷3=2……2,2+1=3(本)
10÷3=3……1,3+1=4(本)
(5)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师归纳并板书:
如果把多于kn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抽屉,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k是正整数,n是非0自然数)里至少有(k+1)个物体。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5a3f2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a.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8~69页。
教材分析: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或鞋盒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鸽巢问题”。
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
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鸽巢问题”的逆用,学生对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可能会感到困难,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本课的编排意图和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合作探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你们知道“料事如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今天老师也能做到“料事如神”,你们信不信?现在老师任意点13位同学,我就可以肯定,至少有2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你们信吗?2、验证:学生报出生月份。
根据所报的月份,统计13人中生日在同一个月的学生人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37493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b.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鸽巢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三、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四、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教师提问: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谁能说说游戏规则呢?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进行几次“抢椅子”的游戏。
请学生注意观察,提问:一个简单的游戏里,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顺势引入课题。
2.讲授新知活动一:初步认识鸽巢原理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提问: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至少和总有是什么意思?总结:总有就是一定存在的意思,至少表示最低限度,有最少的意思。
再提问:这句话对吗?组织小组活动,进行验证。
总结:学生探究出两种方法,方法一是枚举法,将可能的情况都列出进行观察;方法二是假设法。
两种方法都能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把铅笔换成鸽子,笔筒换成鸽笼,介绍鸽巢问题。
活动二:探究一般形式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提问: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组织小组活动,进行探究。
总结:用枚举法和假设法都能证明这句话是对的,教师利用除法算式7÷3=21,引导理解用“平均分”的思维来理解假设法。
追问: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10本呢?组织同桌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时继续用除法表示,最后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总结:观察3个算式,发现至少放的本数是商+1,而不是商+余数。
引出鸽巢问题又叫抽屉问题。
3.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4.课堂小结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完善。
5.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题,将今天学到的整理成数学日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2篇】《鸽巢问题》就是以前奥数的教学内容《抽屉原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2 鸽巢原理(2)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2 鸽巢原理(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f5308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b.png)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2 鸽巢原理(2)教案一. 教材分析鸽巢原理(2)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应用,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原理,并能够运用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对抽象的原理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导他们理解鸽巢原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假设有一群鸽子要放入若干个鸽巢中,每个鸽巢最多放一只鸽子,如何放入尽可能多的鸽子?引导学生思考,引出鸽巢原理。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鸽巢原理的定义和表述。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原理。
3.操练(15分钟)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例如:有8个学生,他们要坐在一排椅子上,每排最多坐两个人,如何安排他们坐的位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例如:有10个学生,他们要坐在一排椅子上,每排最多坐三个人,如何安排他们坐的位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鸽巢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范文(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ec9b2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9.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范文【第1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使学生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鸽巢问题”的解决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扑克、小棒、杯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刘谦照片)同学们认识他吗?最近刘老师也学会了一个魔术,想看我表演吗?请5个同学配合我一下。
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
相信吗?(展示验证,引导初步理解至少)这5个同学是不是我的托呢?再来5名试试!(学生尝试猜,猜后引导理解至少的重要性)师:其实,刚刚的魔术蕴含了一个数学知识--“鸽巢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类问题。
(板书课题:鸽巢问题)二、探索新知1、板书:鸽(鸽就是鸽子)巢(知道是什么吗?--鸽子的窝)为了方便研究,我们用小棒代替鸽子,用杯子代替巢。
(板书小棒、杯子)2、思考: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可以怎样放?一共有几种方法?小组合作摆一摆,注意要有序摆放,小组长要记录好!3、汇报:预设 a.4 0 0 b.3 1 0 c.2 2 0 d.2 1 14、师:同学们看,(引导看每种摆法,圈出2根和2根以上的)无论怎样摆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根小棒。
(出示发现,齐读)“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预设:“总有”一定有、肯定有;“至少”最少。
)5、如果是把5根小棒放进4个杯子里呢?猜一猜,会有怎样的结论呢?(学生猜测: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532c8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5.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课时鸽巢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鸽巢问题”,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原理和解决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问题解决有一定的方法论。
但部分学生对于集合思想和逻辑推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鸽巢问题的原理,学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2.难点: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逻辑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5个鸽巢和6只鸽子,那么至少有一个鸽巢里面有两只鸽子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鸽巢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鸽巢问题的定义和原理。
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若干个物体放入若干个集合中,求解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或者具体集合。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鸽巢问题实例,如:“如果有8个鸽巢和9只鸽子,那么至少有一个鸽巢里面有两只鸽子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鸽巢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让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鸽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第2课时 鸽巢问题(2)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第2课时 鸽巢问题(2)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44f6468bd63186bdebbc00.png)
第5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2课时鸽巢问题(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知“鸽巢原理”的含义,会用“鸽巢原理”熟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会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难点:理解“鸽巢原理”,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讲《月黑风高穿袜子》的故事。
一天晚上,毛毛房间的电灯突然坏了,伸手不见五指,时他又要出去,于是他就摸床底下的袜子,他有蓝、白、灰色的袜子各一双,由于他平时做事随便,袜子乱丢,在黑暗中不知道哪些袜子颜色是相同的。
毛毛想拿最少数目的袜子出去,在外面借街灯配成相同颜色的一双。
你们知道最少拿几只袜子出去吗?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利用鸽巢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出示一个装了4个红球和4个蓝球的不透明盒子,晃动几下)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在盒子里放了什么?(请一个同学到盒子里摸一摸,并摸出一个给大家看)师:如果这位同学再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要想这位同学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验证各自的猜想。
指名按猜测的不同情况逐一验证,说明理由。
摸2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1红1蓝;2红;2蓝摸3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2红1蓝;2蓝1红;3红;3蓝摸4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2红2蓝;1红3蓝;1蓝3红;4红;4蓝摸5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4红1蓝;3蓝2红;3红2蓝;4蓝1红;5红;5蓝教师:通过验证,说说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新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050c1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d.png)
《鸽巢问题(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2.能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建立“鸽巢原理”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能利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课前学习任务】的第1,2题:1.某学校有31名学生是6月份出生的,那么其中至少有几名学生的生日是在同一天?思考:把____________看作鸽子,把____________看作鸽巢。
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体育室里共有17个球,其中有足球、排球和篮球,至少有几个球属于同一种?思考:把____________看作鸽子,把____________看作鸽巢。
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二)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
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师:你知道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吗?学生思考、发言,出现不同的答案。
师:大家说出了好几种答案,到底谁说得对呢?等学习完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鸽巢原理的应用课件出示例3。
师: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探究,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你们自己的方法探究。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搜集不同方法。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学生可以有多种探究方法,上台展示表达不一定清楚,但认真摆学具的小组,结论都是可以找到的,至少要摸出3个球。
也可能有没摆学具,直接想象的小组,得出摸2个球和摸5个球的结论。
教师可以多请几组学生展示,给学生充分感知的时间与空间。
充分理解“一定”,感悟摸出的球的个数与颜色有关,与每种颜色球的数量无关。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鸽巢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鸽巢问题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61b861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8.png)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体验和理解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2.学生能够在解决鸽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学生能够运用直观的图形和实物模型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直观思维和模型思想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重视: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解决鸽巢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设计评价量表或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教师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5.全面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通过解决鸽巢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步骤,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能够在解决鸽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2.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获益。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解决鸽巢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教师可以设计评价量表或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2.利用实物模型、图形和动画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观念,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鸽巢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c6ff9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8.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鸽巢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鸽巢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鸽巢问题的实质,学会用列举法解决鸽巢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鸽巢问题还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鸽巢问题的实质,学会用列举法解决鸽巢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鸽巢问题的实质,学会用列举法解决鸽巢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5个鸽巢和6只鸽子,那么至少有一只鸽子会在哪个鸽巢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鸽巢问题的具体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鸽巢问题的实质。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列举法解决鸽巢问题。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鸽巢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鸽巢问题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2鸽巢问题(2)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2鸽巢问题(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0352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c.png)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数学思维:通过解决鸽巢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交流:在解决鸽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让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并能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思路和方法。
5.数学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鸽巢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在解决鸽巢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引导学生从一般性的原理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4.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鸽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2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2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bcf009dd36a32d7375812e.png)
鸽巢问题(2)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材第70页的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的第4、5、6题。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寻找隐藏在实际问题背后的“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
2、在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运用鸽巢原理进行逆向思维。
难点: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鸽巢问题建立起联系,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学习任务: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鸽巢问题”,认识了鸽巢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问题和“鸽巢问题”有关,我们又应该怎样运用鸽巢原理来解决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鸽巢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自学互动,适时点拨1、出示例3,组织学生猜一猜,摸一摸。
出示一个装有4个红球、4个篮球的不透明盒子,晃动几下。
请一个同学到盒子里摸一摸,并摸出一个给大家看。
提问:如果这位同学再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2、想一想,摸一摸。
(1)提问:如果想这位同学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2)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动手操作摸一摸,验证各自的猜想。
3、组织交流、分析。
(1)学生猜测“只摸2个球能保证这2个球同色”时,可以举出一个反例推翻猜测:两个球正好是一红一蓝时,就不能满足条件。
(2)由于受到题目中“4个红球和4个蓝球”这个条件的干扰,可能会猜测要摸的球数只要比其中一种颜色的个数多1就可以了,即“至少要摸出5个球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这样是找错了“抽屉”。
4、回顾与反思。
提问:为什么至少摸出3个球就一定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有2个是同色的?(1)枚举法分析:球的颜色一共有两种,如果只取2个球,会出现三种情况:2个红球、1个红球1个蓝球、2个蓝球。
如果再取1个球,不管是红球还是蓝球,都能保证3个球中一定有2个同色的。
(2)假设法分析:先假设从每种颜色“抽屉”中各摸出1个球,这时候就摸出了2个不同颜色的球,只要再摸出1个球,就可以和原先摸出的球形成2个相同颜色的球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c7609869eae009591becae.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例1、例2。
【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列举、假设、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4.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抢凳子游戏游戏要求:老师喊“一、二、三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 导入课题:刚才的“魔术”表演和抢椅子游戏,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类问题,下面我们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
“鸽巢问题”。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一)教学例1(由枚举法引出假设法,初步“建模”——平均分。
)出示例1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
1. 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2.运用“枚举法”初步探究。
(1)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自己动手在小组内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把出现几种情况都记录下来。
(2)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讲解:像这样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在数学上叫枚举法。
(板书:枚举法)3.通过比较,引导“假设法”。
启发: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4. 初步“建模”---- 平均分。
引导:运用“假设法”先在每个笔筒里分1支,这种均等的分法,又叫什么分?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列式表示吗?板书: 4÷3=1……1 1+1=25. 概括“鸽巢原理”的一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鸽巢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3。
课时目标
1.在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原理”。
难点:找出“抽屉”有几个,再应用“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个纸盒,红球、蓝球各4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讲《月黑风高穿袜子》的故事。
一天晚上,毛毛房间的电灯突然坏了,伸手不见五指,这时他又要出去,于是他就摸床底下的袜子,他有蓝、白、灰色的袜子各一双,由于他平时做事随便,袜子乱丢,在黑暗中不知道哪些袜子颜色是相同的。
毛毛想拿最少数目的袜子出去,在外面借街灯配成相同颜色的一双。
你们知道最少拿几只袜子出去吗?
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利用鸽巢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鸽巢问题”的具体应用。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
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出示一个装了4个红球和4个蓝球的不透明盒子,晃动几下)
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在盒子里放了什么?
(请一个同学到盒子里摸一摸,并摸出一个给大家看)
师:如果这位同学再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要想这位同学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验证各自的猜想。
指名按猜测的不同情况逐一验证,说明理由。
摸2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1红1蓝;2红;2蓝
摸3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2红1蓝;2蓝1红;3红;3蓝
摸4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2红2蓝;1红3蓝;1蓝3红;4红;4蓝
摸5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4红1蓝;3蓝2红;3红2蓝;4蓝1红;5红;5蓝
教师:通过验证,说说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
想要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3个球。
2.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鸽巢问题”。
教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不能总是猜测或动手试验吧,能不能把这道题与前面所讲的“鸽巢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呢?
思考:
a.“摸球问题”与“鸽巢问题”有怎样的联系?
b.应该把什么看成“鸽巢”?有几个“鸽巢”?要分放的东西是什么?
c.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讲解:因为一共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球,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鸽巢”,“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鸽巢”。
这样,把“摸球问题”转化“鸽巢
问题”,即“只要分的物体个数比鸽巢多,就能保证有一个鸽巢至少有两个球”。
从最特殊的情况想起,假设两种颜色的球各拿了1个,也就是在两个鸽巢里各拿了一个球,不管从哪个鸽巢里再拿一个球,都有两个球是同色,假设最少摸a个球,即(a)÷2=1……(b)当b=1时,a就最小。
所以一次至少应拿出1×2+1=3个球,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结论:要保证摸出有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一。
三、巩固练习
先完成第70页“做一做”的第2题,再完成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
(提示:把什么看做鸽巢?有几个鸽巢?要分的东西是什么?)
(2)同桌讨论。
(3)汇报交流。
教师讲解:第2题:因为一共有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可以把四种“颜色”看成四个“鸽巢”,“同色”就意味着“同一鸽巢”。
把“摸球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即“只要分的物体个数比鸽巢数多一,就能保证至少有一个鸽巢有两个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比颜色的种数多一,所以至少取5个球,才能保证有两个同色球。
第1题: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一年中最多有366天,所以把366天看做366个鸽巢,把370名学生放进366个鸽巢里,人数大于鸽巢数,因此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两个人,即他们的生日是同一天。
1年中有十二个月,如果把12个月看作是十二个鸽巢,把49名学生放进12个鸽巢里,49÷12=4……1,因此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5(即4+1)个人,也就是至少有5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教师:上课时老师讲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课件出示故事)谁能说说在外面借街灯配成同颜色的一双袜子,最少应该拿几只出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课时鸽巢问题(2)
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的种类多一。
教学反思
课前引入时,教师设计有关鸽巢问题在生活中运用的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得到发展。
活动化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在教学例3时,教师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