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但同时也具有潜在的健康危害。
放射治疗防护要求是为了防止放射治疗暴露所引发的健康危害,以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进行。
首先,放射治疗科医务人员应具备放射防护知识,并熟悉放射防护技术,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
比如,操作前应先调查患者的放射治疗药物的近期使用情况,以减少安全风险。
其次,放射科应配备有适当的防护装置,如防护服、防护屏、放射防护物和放射防护器材等,以保护放射治疗操作人员和其他接近放射治疗操作人员的人员不受辐射伤害。
此外,在放射治疗科医院的日常操作中,应遵守放射安全的规定,如禁止非放射科医务人员进入放射治疗科,禁止携带非防护器材的物品。
最后,放射治疗防护要求还包括空气洁净度和辐射限度的管理,以及放射治疗操作室的设计要求。
如,放射治疗操作室应拥有足够的通风设备,以防止放射治疗空气中的辐射负荷过大。
总之,放射治疗防护要求是为了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从而减少放射暴露所带来的健康危害,这是非常重要的。
放射治疗科医务人员
应当严格遵守放射防护要求,保障放射治疗的安全。
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防护及检测要求
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防护及检测要求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在放射防护和检测方面有着重要的要求。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以下是需要遵守的相关要求。
1. 限制辐射剂量: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过程中,需要确保辐射剂量最小化。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X射线检查的类型和频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同时,应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如铅围裙、铅眼镜等,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2. 定期设备检测:手术室X射线设备需要经常进行性能检测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辐射剂量的准确性。
这样可以保证患者接受到的辐射剂量在可接受范围内,并有效地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3. 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在使用手术室X射线设备前应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了解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
他们需要掌握正确的辐射保护措施,避免使用不当或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4. 临床指导:临床医生在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过程中,应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选择X射线检查的方式和频率。
他们应了解不同检查方法的辐射剂量和风险,并与患者充分沟通,确保患者理解和接受相应的检查。
5. 质量控制: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影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评估和监测X射线设备的性能,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要求。
6. 辐射监测:手术室X射线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辐射监测,以确保辐射剂量处于安全范围内。
监测结果需要记录和报告,以便评估和改进辐射防护措施。
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的放射防护和检测要求是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通过限制辐射剂量、定期设备检测、培训和教育、临床指导、质量控制和辐射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确保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确保这些要求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诊断服务。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放射卫生防护是指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周围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人体受到放射性辐射的危害。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标准是保护人体免受放射性辐射的危害,保障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
本文将从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和放射卫生防护的管理与监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限制接触、减少暴露、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
限制接触是指尽量减少人员与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的直接接触,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和个人防护装备来降低辐射暴露。
减少暴露是指通过合理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设计,减少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包括优化设备设计、加强辐射防护设施等。
防止污染是指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的使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辐射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保护环境是指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保护周围环境免受辐射污染。
其次,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包括辐射剂量监测、个人防护、环境监测和事故应急预案。
辐射剂量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和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辐射暴露。
个人防护是指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时,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环境监测是指对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中的辐射污染。
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制定和实施放射卫生防护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
最后,放射卫生防护的管理与监测包括制定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开展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等。
制定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是指建立健全的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是指对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周围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中的辐射污染。
开展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是指对从业人员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和技能。
放射诊疗防护制度
放射诊疗防护制度1. 前言本医院作为一家放射诊疗单位,为确保患者、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订立本放射诊疗防护制度。
此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放射诊疗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放射诊疗设备的使用、辐射防护措施的实施和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2. 放射诊疗设备的使用管理2.1 医院必需经过合法授权并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放射诊疗设备的法规和要求。
2.2 任何人员不得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调试、操作或维护和修理放射诊疗设备。
2.3 放射诊疗设备必需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辐射剂量的准确性。
2.4 定期进行放射诊疗设备的安全培训,包含但不限于设备操作、辐射防护知识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等内容。
3. 辐射防护设施和措施3.1 辐射防护措施必需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患者、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3.2 辐射区域必需进行标识和限制,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
3.3 辐射防护设施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确保其功能的正常运行。
3.4 全部与辐射相关的工作场合必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剂量掌控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
3.5 工作人员必需佩戴符合规定的个人辐射防护装备,并依照要求进行使用和清洗。
4. 放射诊疗工作流程管理4.1 放射诊疗工作必需进行严格的工作流程管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2 患者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依据医嘱进行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必需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和诊疗计划,确保正确操作。
4.3 放射诊疗操作必需记录认真的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患者信息、放射剂量和仪器参数等,确保放射诊疗的可追溯性。
4.4 放射诊疗工作中的辐射事故必需立刻上报,并依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包含疏散患者和工作人员、进行紧急辐射监测等。
5.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5.1 医院必需建立健全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5.2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必需定期进行,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应急组织的响应本领。
5.3 辐射事故发生后必需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含但不限于疏散人员、隔离污染区域和供应紧急治疗等。
医院放射科设备辐射防护指南
医院放射科设备辐射防护指南放射科设备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已成为现代医疗诊断和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放射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医护工作者和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挑战。
为了保证医学成像和治疗的安全性,制定并实施科学的辐射防护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放射科设备辐射防护指南。
一、辐射防护措施(一)场所防护建立“人员进出管理制度”,在必要情况下搭建准确至厘米级的防护屏障和辐射急救设备。
对“辐射授权区域”、“待机区域”、“排放限制区域”等进行布局,能使放射性物质以安全的方式脱离场所。
(二)人员防护1. 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被指定为专门工作人员,并经由医学防护培训,可以在经验和培训上加强。
2. 为防止医护人员在工作环境中暴露于放射线下,建议医院制定必需的个体防护控制措施,如个人防护衣、含铅手套等,保证医护人员免于放射线伤害。
(三)装置防护1. 对于医院的放射设备来说,实现安全距离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采用整定台计量学的方法,装置符合放射安全标准的限制剂量并控制其输出。
2. 检查设备维护记录、操作员培训记录、验收记录与标准策划书不符时,必须补救。
定期开启双屏灯向中央检核机构发送校准信号,为其校准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辐射防护管理在临床经营中,建议尽量避免或最少限制放射线的使用。
为了更好的治疗和诊断,一些医院对放射科设备的使用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和严格的录制,以便监管和整体管理。
三、防护培训医护人员应定期参与防护培训,培训课程涉及辐射普及知识、辐射防护工作标准规范、个体防护与剂量保护措施培训等方面,通过培训,医护人员即可掌握科学化的辐射防护方法与技巧,能够安心地开展放射科工作。
四、结论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放射科设备的安全使用非常关键。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和技能培训,保障医护工作者与患者的安全健康,为放射科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放射科防护知识与措施
放射科防护知识与措施放射科作为医院中关键的技术科室,承担着医疗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放射科使用的放射性物质以及放射设备的特殊性质,存在着一定的辐射风险。
为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放射科防护知识和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放射科防护知识和措施展开论述,以提高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水平。
一、放射科的辐射特点放射科工作中主要存在两种辐射类型,即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X射线和伽马射线,非电离辐射则有紫外线和激光等。
这些辐射源具有穿透力强、对人体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等特点,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二、放射科防护知识1. 辐射源的分类和特性:了解辐射源的分类和特性是进行防护的首要知识。
不同种类的辐射源具有不同的能量和穿透力,因此对辐射源的了解有利于指导防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2. 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评估对辐射暴露程度的重要指标。
了解不同剂量的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辐射防护装备:正确使用辐射防护装备是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要措施。
包括铅制防护衣、手套、围裙等,这些装备可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照射,降低辐射暴露的风险。
4. 防护措施:在放射科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保持距离辐射源的安全距离,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定期检测设备的辐射剂量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三、放射科防护措施的实施1. 建立严格的辐射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辐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和使用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岗位责任制等,以确保辐射工作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2. 加强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需要接受针对放射科防护知识和措施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应包括辐射源的分类和特性、辐射剂量的评估与控制、辐射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培训周期应定期进行。
3. 排除辐射事故隐患:医疗机构应对辐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隐患。
放射诊断中的辐射防护
• 年轻工作人员
– 任何16岁以下人员不应受到职业照射 – 任何18岁以下人员不应在控制区工作,除非在
监督下进行培训
7
2.工作场所应该怎样划分?
• 医院需要划分一部分区域为控制区,并在 该区域使用特殊的防护措施或安全设施。 其目的是:
1. 在正常工作环境下控制正常照射; 2. 避免或限制潜在照射。
要
14
• 当使用铅围裙后的个人剂量监测
– 剂量计应当被佩戴在围裙内以评估有效剂量。
• 在大多数情况下,位于围裙内的剂量计会比较准确 的评估有效剂量。
– 在高剂量工作环境(比如介入放射学)中,辐 射防护人员应当考虑在围裙外使用一个额外的 剂量计。
• 在围裙外面颈部佩戴的剂量计所记录的剂量可以用 来估计晶体和甲状腺的剂量。
35
群体检查的正当性判断
• 正确运用的例子
– 在疾病高发人群或社区进行X射线摄影以发现结 核病;
– 对年龄超过50岁的妇女进行乳腺X射线摄影以早 期发现乳腺癌;
– 在胃癌高发国家通过造影荧光透视筛查胃癌。
36
群体检查的正当性判断:中国
• 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无症 状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 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 员,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 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17
第二单元 医疗照射控制:概述
18
1.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保护患者
• 充分利用过去的影像学资料,以确保患者 接受的放射性检查的次数最小
• 患者体表剂量的周期性监测
15
5.关于工作场所监测,有何要求?
• 医院应当建立用于工作场所监测的一套程序。 • 所有的工作场所监测设备需要校准,校准必须在一
X线诊断的基本知识 放射防护技术
一、射线的基本知识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 人工辐射两大类。
来自天然辐射源的电离辐射称为天然辐 射。
来自人工辐射源或加工过的天然辐射源 的电离辐射称为人工辐射。
放射线的类型:微粒放射、电磁放射 射线的种类:α、β、X、γ、中子五种。
辐射
天然辐射 人工辐射
宇宙
外照 地球
正常天然本底
燃煤
内照 磷肥
地热
工业技术变更了的本底照射
核爆炸
医疗照射:放射线诊断、治疗
核能生产
其他日常消费品
作用于人体电离辐射小结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都受到不同程度来自天然或 人工辐射的照射。
低剂量刺激兴奋效应的研究。 而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口辐射照射中居首
位。放射治疗时病人受照的局部剂量更大,在 一个疗程内(通常几周内)所受剂量可高达诊 断时的几千倍。
六、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电离辐射和放射性物质的应用可给人类 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也伴 随有一定的危害,主要是辐射对人体的 健康危害,也就是对人体的有害效应。
生物效应:由于放射线作用于机体时产 生电离作用,使人体组织、细胞和体液 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物 化学方面的变化。可使细胞受到抑制、 损伤、甚至破坏。
2、照射量:指X或γ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空 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 在空气中产生同一符号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 常用于对设备的监测。
3、吸收剂量(Gy): 是电离辐射授予单位质 量受照物质的能量。D=FX
4、剂量当量(Sv):一定吸收剂量的生物效 应取决于辐射品质和照射条件。H=DQN
职业危害 逐年下降
辐射量 50msv
40msv
30msv
放射防护基础知识
图2-1 全分隔式布局示意图
1 公用走廊;2 放射科走廊;3 病人侯诊走廊;4 业务活动通 道与操作室;5 非放射工作室;6 X线检查室;7 更衣室;8 患者使用小门;9 患者使用大门;10 工作门;11 操纵台; 12 观察窗;13 放射科正门;14 厕所
<1> 全分隔式布局 此种布局适合于规模较大的放射科. 整个放射科分为内、中、外三层.内为工作人员的通道 和操作间,有铅玻璃观察窗进行隔室操作;中层为两侧 的x射线机房及辅助房间<更衣室、休息室、储片室等>; 外层为外走廊,供患者候诊、通过担架床或X射线设备. 这种布局的特点是x射线机房与操作间分开,工作人员 与患者分开,便于防护与管理<图2—1>.
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限制随机性效 应的发生概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 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效应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 平.
• ‘线形无阈’假设 – 随机性效应没有剂量阈值,任何 小剂量的照射,都会引起癌症危险度的增加.增加的幅 度,可由大剂量引起的危险度,按线性模型外推得到.
• ‘ALARA’原则 – 要尽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我 们接受的辐射剂量,要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As Low As Reasonable Achievable .
放射防护基础
《放射防护基础》讲解内容
• 放射防护基本方法 •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
放射防护的目的
人们在应用电离辐射获得利益的同时会使机体 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这种 危害,就是我们人类花费人力和物力进行放射防护的 目的.
电离辐射效应可分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所 以具体地说放射防护的目的:
固有过滤铝当量的要求
管电压E,kV(峰值) E<50
放射诊疗的防护正规版ppt【58页】
优选放射诊疗的防护
主要研究方向:
放射卫生防护管理、 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 防护技术开发研究、 防护标准的研制、 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与评价、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放射病防治以及核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等。
放射医学硕士学位
1998年被批准为放射医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硕士生导师六名。 主要研究方向:辐射防护、辐射剂量学、辐射
3、介入放射学诊疗中病人受照剂量与致癌危险
介入操作
脑动脉造影 腹动脉造影 肝动脉造影 肾动脉造影 下肢动脉造影 下肢动脉成形术 胆囊造影及引流 胆取石术 肾造术 肾导管插入术 输尿管导管插入术
ESD(mGy) ED(mSv) HE(mSv) 致癌危险
(每百万)
255
2.5
4.5
125
185
15.3
二、防治工作
1、济南地区的常规放射性监测工作 为核事故和核恐怖事件应急、核能开发和利用
提供可靠的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 1986年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对济南的影响 年“福岛核事故” 山东省数据由我所提供。 海阳核电站周边放射性本底调查,
2、山东省核辐射救治基地
2005年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 会确定我所为 “二类A核辐射救治基地”,
量最高可达4.6Gy,而患者的有效剂量预计将介于100 200mSv,由这个有效剂量可能发展成癌症的几率大约是1 %,
而随着有效剂量增大,其致癌的几率也会随着增加。
目前,国内许多机构的学者正在进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和患
者受照剂量的研究。李雅春等对155例介入放射诊疗受检者皮 肤剂量进行检测,照射野的皮肤入射剂量大于1 Gy有19例, 大于2Gy有11例, 大于9Gy有4例。根据ICRP给出的剂量效 应关系, 155例受检者中就可能有11例在照射野部位出现确定 性效应-皮肤红斑,更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毛及皮肤坏死;肖峰等 人在肝脏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检测患者的最高皮肤剂量为1759 mGy,有效剂量:男29.22mSv、女29.27mSv, 并且像肝癌患 者常需进行2次以上的此类操作,而在同一部位进行的多次操作可
放射诊断中被检者的防护
放射诊断中被检者的防护放射诊断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通过使用X射线和核医学技术,医生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
然而,放射诊断中的辐射对受检者的健康和安全构成潜在的风险。
为了保护受检者免受辐射的危害,放射防护在放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放射防护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旨在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
在放射和诊断服务中,为了保障被检者的放射安全,加强放射防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放射防护不仅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位受检者应该关注和了解的重要问题。
让我们一起探索放射防护的世界,为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1. X线诊断受检者放射防护放射防护责任:只有具备相应资格的执业医师才能开具X射线诊断检查申请单,并对保证受检者的防护与安全承担主要责任。
这是确保放射安全的基础。
X射线检查正当性判断:应用X射线检查应经过正当性判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化验等综合判断是否需要采用X射线检查,并且优先考虑非X射线的检查方法。
对于群体X射线检查,应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检查效果和长期影响进行正当性判断,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放射防护最优化:在X射线检查中,应遵循最优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程序,使受检者所受照射减少至最低限度。
避免同一部位的重复检查,特别是对于特定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妇和儿童,应特别加强正当性判断和防护措施。
儿童X射线检查的特殊要求:对于儿童的X射线检查,应特别注意防护要求,包括防护设备和用品的要求、正当性判断、非检查部位的防护、CT检查范围的控制等。
在进行儿童X射线检查时,应尽量减少照射剂量,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并争取儿童的合作。
育龄妇女和孕妇X射线检查的特殊要求:对于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射线检查,应慎重考虑胚胎或胎儿的照射风险,必须经过知情同意并由本人或直系亲属签字后才能进行检查。
应向孕妇详细说明可能的危害,并在确保疾病诊治需要的前提下进行检查。
通过遵循上述放射防护原则和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保护其健康和安全。
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用X 射线诊断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X 射线的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在使用 X 射线进行诊断时,必须严格遵守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以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医用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
医务人员应了解X 射线的基本原理、辐射生物学效应以及防护措施等内容。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才能够从事医用 X 射线诊断工作。
医用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体系。
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放射防护规程和操作指南,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医疗机构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设施,如铅门、铅板、铅玻璃等,以有效屏蔽 X 射线辐射。
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要求医务人员在进行 X 射线诊断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应配备铅制防护手套、围裙、颈托、眼镜等,以减少X 射线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同时,医务人员应合理选择X 射线曝光参数,如曝光时间、曝光剂量等,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要求医疗机构要定期对 X 射线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和辐射剂量监测。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辐射剂量测量,确保设备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辐射剂量监测系统,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医用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要求医务人员和患者应保持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医务人员在进行X 射线检查时应尽量保持远离射线源,减少辐射暴露的机会。
患者在接受X 射线检查时也应按照医务人员的指示正确摆放身体位置,以减少辐射暴露。
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是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 X 射线辐射伤害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医务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合理选择X 射线曝光参数;医疗机构要定期进行设备质量控制和辐射剂量监测;医务人员和患者应保持距离,减少辐射暴露。
医疗机构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医疗机构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医疗机构在进行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时,必须严格遵守放射防护要求,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首先,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应遵循以下放射防护原则:1.限制辐射剂量:医务人员应尽量减少接受的辐射剂量,避免过高的辐射暴露。
2.时间: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尽量缩短辐射剂量的接受时间。
3.距离: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远离辐射源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4.屏蔽: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应使用适当的屏蔽材料,如X射线防护屏,以减少辐射剂量的暴露。
其次,在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中,要进行辐射安全管理:1.建立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与辐射安全相关的事务。
2.培训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辐射安全培训,了解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
3.定期检测辐射剂量: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辐射设备和工作场所进行辐射剂量测量,确保辐射水平处于安全范围内。
4.建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并进行相关演练。
此外,在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中,还应注意以下方面的放射防护要求:1.放射设备的合理使用:医务人员应合理选择和使用放射设备,避免过度曝露。
2.隔离措施:在进行放射检查或治疗时,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保护他人和工作人员免受辐射暴露。
3.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放射源或参与放射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手套、护眼镜等。
4.辐射剂量监测:医务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定期检测自身接受的辐射剂量,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过高的辐射暴露。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在进行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时,必须严格遵守放射防护要求,确保放射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辐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定期检测辐射剂量,并建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从而有效管理和控制辐射风险。
放射诊断安全防护管理规定
放射诊断安全防护管理规定一、安全设施和装备1. 放射诊断设施应具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防护墙、防护门、防护窗等,满足辐射防护的需要。
2. 放射诊断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放射诊断工作区域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等,并定期更换。
二、辐射检测和监控1. 应建立辐射检测和监控系统,监测放射诊断工作环境中的辐射水平。
2. 辐射检测结果应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3. 如发现辐射超标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三、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1. 所有从事放射诊断工作的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辐射安全知识和防护要求。
2. 培训内容应包括辐射风险认识、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急救知识等。
3. 应建立健全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健康监测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四、应急预案和演练1. 应制定放射诊断工作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责任人。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环境保护1. 放射诊断工作应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防止辐射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应建立辐射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正确处置和处理。
六、法律责任和监督1. 放射诊断工作单位应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和追责。
2. 相关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放射诊断工作的监管,确保规定的执行和落实。
以上为放射诊断安全防护管理规定,适用于放射诊断工作单位。
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放射诊断工作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潜在的危害告知义务与剂量约束
1.告知义务 我国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原则,避免 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对患者的非检查部位必须有安全措施,邻
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
或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21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告知义务要求各级医务人员必须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学习,只 有懂得放射损伤防护知识,才能够在开具放射诊疗报告单时征 求患者的意愿并告知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从事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及核医学的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放射 防护基本知识,经过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的考核合格者,才 可以从事上述工作。 2.剂量约束与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由于剂量限值不使用与医疗照射,医疗照射只能用正当化和 最优化来判断,因此,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中提出了剂量约束和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概念。
10-1和表10-2 UNSCEAR(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把不同国家
划分为4类保健水平:
平均1名医生/1000人口为I类
12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1名医生/(1000~3000)人口为II类 1名医生/(3000~10000)人口为III类; 超过1万人口才有1名医生的为IV类。 每个类别也有相对应的医疗设备要求,这种划分只提供
2
[C / kg min ]
管电流(mA)或平均 电子束流(μA)
t(min) 时间内造成的照射量为
X = I 鬃 v r2 t
[C/kg ]
给定的管电压和射线过滤情况下X射线的发射率常数,的物理含义是距离球管 1m处有单位管电流(1mA)或单位平均电子束流(1μA)造成的照射量率,它 的单位为2.58×10-4 C· kg/(mA· min)。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最优化要求医师要充分重视患者防护,严格掌握各种医疗 照射的适应证,在必须采用的射线诊疗的前提下,也要尽量 选择采用最佳方法,并把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设备工作条件调 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将照射剂量合理地降到最低水平。 患者最优化的基本目标是使利益最大限度地超过危害。医 学目的的照射,防护最优化可能是复杂的,如肿瘤的放射治
2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医学放射诊断学(medical radiology)是指应用X射线具有穿
透人体的特征,在透视荧光装置、X射线胶片或计算机上显示
正常或异常的影像,然后结合医学知识加以分析做出疾病诊断 的一门学科。
近10年来由于电子科学的进展使得显像手段更加多样化,
放射源有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两类 密封源(sealed source):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内的放
射源。这种包壳具有足够的强度,使之在设计的使用条件下和 正常磨损下,不会有放射性物质泄漏出来。
4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非密封源(unsealed source)除密封放射源以外的放射源
体表剂量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的提高逐步降低,透视检查
比例显著下降,拍摄胸片比例上升。 原因:放射诊断各环节的质量保证以及对诊断设备的质量
控制等得到重视,一些受检者剂量较大的项目如骨盆测量、
胆囊造影等已被其他非放射检查所取代。 我国放射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是: ①介入操作、X射线顾客复位和放射性粒子植入医生个人剂 量仍然较大; ②受检者个体的ESD差异很大,胸片侧位最高者约是最低 者的32倍,门诊胸透最高者约是最低者的19倍;
人员规定的年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正常运行期间的某种情况 下,当不可能使用不包含这种照射的替代措施时,方可作为一
种例外而得到允许。
9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二、医疗照射防护的发展和现状 100多年来医疗照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无防护条件——简单防护——隔室操作防护
10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15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它要求医师为患者进行的放射学诊疗必须有正当的理由, 并且在确保达到诊疗目的的前提下,把医疗照射剂量限制到
可以达到的最低水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医疗照射没有剂量限值标准,但我国建立了医疗照射剂
量约束和质量保证制度,而且要求医师事先告知受检者放射 学诊疗对其健康的潜在影响。 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 ①医疗照射的正当性;
5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如果点状源周围空间和物体对辐射的吸收、散射可以忽略, 则在点状源辐射场中,某点的辐射量与该点离开辐射源距离的
平方呈反比即:
X1 r22 = 2 X2 r1
二、X射线及辐射量的估算 (一)X射线的性质和特征 医学上使用的两种: 普通X射线(250keV以下) 用于放射治疗的X射线(4~35MeV) ,即高能X射线。 X射线的获取方法:
6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X射线是在球管内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产生的。 普通X射线是使用变压器把升高的电压加于X射线球管两极而 获得的; 对于高能X射线施加电压较困难,一般在医用加速器上采用 微波电子加速到高能态,然后再打击靶物质产生。
X射线的照射时间(爆射时间)是指X线机对球管加上电压后产
评价医疗照射的模式,不表示对医疗保健质量的任何判断。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虽然医用辐射设备绝对数相当可观, 但人均拥有量并不高,相应全国平均的医疗照射应用频率
水平也不高,因此UNSCEAR将我国划为Ⅱ类医疗保健水平
统计。
13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调查指出,我国近年来门诊胸透和群检等项目患者的入射
疗,降低剂量可能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所以最优化应优先
考虑放射诊疗中能获得多少可靠信息和在治疗性照射中达到 的诊疗效果。
19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医疗照射最优化过程除疾病诊疗、经济和社会因素外,还包 括对设备的选择,使用方便性、质量保证、患者剂量评价和估 算、放射性药物的给予、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使之能获得 足够的诊断信息或治疗效果。 对接受医学研究的志愿者和法医检查中的受照者,执业医师 要对其剂量水平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医疗照射最优化的措施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现代医用诊断X线机高压发生器一般采用可控硅逆变电源, 管电压范围为50~200kV,管电流范围为50~1200mA。X线机
周围某点处的空气吸收剂量可以通过专用测量仪器测出。
X线机出射口往往安置了附加过滤材料,以屏蔽对诊断无作 用的低能X射线,因此医用X线机产生的照射量( X )也可以按下 式计算:
X = I 鬃r v
22
பைடு நூலகம்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剂量约束(does constraint)是指对辐射源可能造成的个人剂
量所规定的一种界值,它是与源相关的规定值,并被用做对所
考虑的源进行防护与安全最优化时的约束。 职业照射的剂量约束值就是国家剂量限值标准,而医疗照射 的剂量约束则称为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医疗照射指导水平(medical exposure guiding level)是经过有
应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对于复杂的诊断或治疗,要逐例进行 正当性判断;正当的医疗照射还应当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新的
适应证必须另行正当化判定。
执业医师和有关医技人员应尽的的可能使用该受照者先前已 有的医学资料,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17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对生物医学和医学研究志愿者接受医疗照射,也要进行正当 性判断,志愿者对所要进行的研究应当事先知情并同意接受该
14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③在多种放射学检查中,脊椎摄影、腹部摄影、牙科摄影、 乳腺摄影、X-CT和各种造影检查的剂量较大;
④临床医师和放射学医师的安全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我国医疗照射防护的总趋势是:受检人数逐年增多,技术装
备越来越好,职业放射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越来越小(介入、 骨科复位和粒子植入医生除外),放射防护的重点从原来的单 纯关注医务人员,转向了同时关注医生和患者的防护安全。 三、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医疗照射防护的原则是指医疗照射实践中对患者应考虑的防 护原则,是针对患者而言建立的基本准则
生X射线的持续时间。爆射时间越长和管电流的毫安数越大, 发射X射线的粒子数量就越多。 X射线线束的强度是指该束X射线具有多少光子的数目,它 反映X射线输出量。管电流决定X射线束中辐射粒子的数量,而 管电压决定辐射粒子的穿透能力。
7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二)X射线装置的照射量率计算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8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第二节 医疗照射的防护
一、医疗照射的基本概念
医疗照射(medical exposure)是指受检者和患者接受包含有电 离辐射的医学检查或治疗而受到照射,医疗照射还包括知情而 志愿的扶持帮助受检者和患者所受到的照射及生物医学研究中 志愿者所受的照射。
特殊照射(extraordinary exposure)引起年剂量超过为辐射工作
60Co放射治疗机是发射γ射线和β射线——密封放射源
诊断X线机属于发射X射线的装置——密封源 临床核医学将液态放射性药物注射到患者体内——非密封源 辐射场(radiation field)是指辐射粒子的运动空间。辐射场的 传播方式由辐射粒子的运行方向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吸收、
散射)来决定。
如果辐射场内某观察点到辐射源的距离比辐射源本身的几 何尺寸大5~7倍以上,那么就可以把辐射源看做是点状的,称 为点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