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数控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MATLAB的太阳能逆变器仿真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题目基于MATLAB的太阳能逆变器仿真研究机电工程学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井冈山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井冈山大学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井冈山大学教务处办理。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摘要摘要为了解决能源匮乏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大力开发使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这类能源普遍具有可再生能力,其中太阳能的应用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它的能量来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太阳光,分布范围广泛,绿色清洁,凭借这些优势,光伏发电已经成为了能源应用方面一个前沿的热点课题。
在这里,我们将逐步分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把太阳能转变成电能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利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实现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并用MATLAB软件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每个部分进行建模。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并网逆变;MATLABAbstract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of energy shortage, manycountries have begun to develop the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such as wind energy, solar energy, geothermal energy and other renewable energy, which generally has theability, the application of solar energy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ientists. The energy from the inexhaustible,inexhaustible solar light, wide distribution, green and clean,with these advantages,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front of energy applications. Here, we will step by step analysis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he solar energy into electric energy each stage of the process,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the maximum power output of the photovoltaic cell technology,characteristics of photovoltaic array simu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each module.Key words: Photovoltaic System; MPPT;Grid-Connected inventor; MATLAB目录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光伏发电的概念及用途 (2)1.3 国内太阳能发电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3)第 2 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4)2.1 光伏并网发电概念及其优缺点 (4)2.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组件介绍 (4)2.2.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4)2.2.2 发电原理 (6)2.2.3 系统主要组件介绍 (7)第3章并网发电系统总框架图 (8)第4章光伏电池和MPPT技术研究 (9)4.1 光伏电池特性 (9)4.2 光伏电池的结构 (10)4.3 光伏阵列的仿真研究 (10)4.3.1 光伏阵列数学模型的建立 (10)4.3.2光伏阵列MATLAB仿真模型 (11)4.4 光伏电池的MPPT技术研究 (14)4.4.1 干扰观察法 (14)4.4.2 一种改进的干扰观察法及其仿真研究 (15)第5章 Boost模块的设计及仿真 (18)第6章逆变器的设计及仿真 (23)6.1 逆变电路仿真模型 (23)第7章 PV电池仿真研 (27)7.1 PV电池仿真模 (27)7.2 PV电池仿真结果及分析 (28)第8章讨论 (30)致谢 (31)参考文献 (32)第1章绪论1.1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自社会产生以来,人类就开始广泛地利用大自然的能源,因此能源也日渐成为了我们离不开的需求之一。
数控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及意义两年多来通过对数控专业的学习和一段时间的实习,对数控机床和编程和操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已经可以进行独立的编程和操作,这时就需要一次来锻炼自己,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这次设计就达到了这样的目的,使自己更了解数控机床,对它的结构系统等有了一定更进一步的掌握,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1.1.2课题的意义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
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和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业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和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
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1.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发展越来越快,数控机床也正朝着高性能、高精度、高速高柔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
高性能:随着数控系统集成度的增强,数控机床出实现多台集中控制,甚至远距离遥控。
高精度:数控机床本身的精度和加工件的精度越来越高,而精度保持性要好。
高速度:数控机床各轴运行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高柔性:数控机床的柔性化将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发展方向,将管理、物流及各相应辅机集成柔性制造系统。
数控机床要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就必然向模块化方向发展,这既有利于制造商又有利于客户。
逆变电源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TL494逆变电源设计摘要本设计主要应用开关电源电路技术有关知识,涉及模拟集成电路、电源集成电路、直流稳压电路、开关稳压电路等原理,充分运用芯片TL494的固定频率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及场效应管(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开关速度快、无二次击穿、热稳定性好的优点而组合设计的电路。
该逆变电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为:DC/DC电路、输入过压保护电路、输出过压保护电路、过热保护电路、DC/AC变换电路、振荡电路、全桥电路。
在工作时的持续输出功率为150W,具有工作正常指示灯、输出过压保护、输入过压保护以及过热保护等功能。
该电源的制造成本较为低廉,实用性强,可作为多种便携式电器通用的电源。
关键词:过热保护,过压保护,集成电路,振荡频率,脉宽调制Inverter Power supply Design Based on TL494ABSTRACTThe design applying the switching power source circuit technology in connected. Relating with knowledge about what imitate integrated circuit、power source integrated circuit、power amplific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switching regulated voltage circuit on principle. Sufficient apply chip TL494 fixed-frequency pulse width modulation circuit a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N channel strengthen MOSFET) whose switch speed quick, nothing secondary Break down and hot stability good merit to design circuit. Owe the inverter main part ingredient by DC/DC circuit、importing the over-voltage crowbar circuit、exporting an over-voltage crowbar protect a circuit、overheat protective circuit、DC/AC shifts circuit、oscillating circuit and entire bridge circuit. Continuing for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job exports power functions such as being 150 W, having the regular guiding lights working, exporting an over-voltage crowbar, importing the over-voltage crowbar and overheat protective. The cost of manufacture being a power source of turn is comparatively cheap, the pragmatism is strong, and it has a function annex to the various portably type.KEY WORDS: over heat protective, over-voltage integrated circuit (IC), oscillating frequency, 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目录前言 (1)第1章简介 (3)1.1 概述 (3)第2章逆变电源原理与构成 (4)2.1 逆变电源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4)2.1.1 逆变电源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4)2.1.2 逆变电源的技术性能指标及主要特点 (7)2.2 逆变电源的主要元器件及其特性 (7)2.2.1 TL494电流模式PWM控制器 (7)2.2.2 场效应管 (11)2.2.3三极管 (12)第3章各部分支路电路设计及其参数计算 (13)3.1 各部分支路电路设计及其参数计算 (13)3.1.1 DC/DC变换电路 (13)3.1.2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14)3.1.3输出过压保护电路 (15)3.1.4 DC/AC变换电路 (16)3.1.5 TL494芯片Ⅰ外围电路 (18)3.1.6 TL494芯片Ⅱ外围电路 (18)3.1.7逆变电源的整机电路原理图 (19)3.1.8电路的元件参数表 (19)第4章调试 (20)结论 (21)谢辞 (22)附录A整机原理图 (23)附录B元件参数表 (25)附录C 元件参数表 (26)附录D整机PCB板(两面) (27)参考文献 (29)外文资料翻译 (30)前言开关电源是一种由占空比控制的开关电路构成的电能变换装置,用于交流—直流或直流—直流电能变换,通常称其为开关电源(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SMPS)。
CVCF逆变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第0章引言本文提出了一种将重复控制与引入积分控制的极点配置相结合的混合型控制方案。
其中重复控制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极点配置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
两种控制方式互为补充,可以同时实现高品质的动态响应和高质量的输出电压波形在电力电子装置中,以CVCF逆变器为核心的UP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其输出波形主要的技术要求包括低的稳态总谐波畸变率(THD)和快速的动态响应,由于非线性负载、PWM调制过程中的死区和逆变器系统本身的弱阻尼性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一般的闭环PWM控制效果不理想。
本文以PID控制模块、RSM 模块,采用重复控制反馈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采用引入积分控制的极点配置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可以同时实现高品质的稳态和动态特性。
第1章单相逆变器的概论1.1单项逆变器的基本原理逆变器通俗的讲,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DC)转化为交流电(AC)的装置。
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单相恒压恒频率正弦波逆变器电源一般用在对电源质量要求很高的场合。
总的原理是直流经振荡电路产生脉动直流(开关管间断导通关闭)或交流电再通过变压器在次极感应出所需电压的交流电。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1.直流电可以通过震荡电路变为交流电2.得到的交流电再通过线圈升压(这时得到的是方形波的交流电)3.对得到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得到正弦波逆变分有源逆变和无源逆变,本设计中为有源逆变。
1.2 单相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单相逆变器主电路主要有半桥式、全桥式、推挽式3种,拓扑结构如图1—1所示。
(1)半桥电路输出端的输出的电压波形幅值仅为直流母线电压值的一半,因此,电压利用率低;但在半桥电路中,可以利用两个大电容C1、C2会补偿不对称的波形,这是半桥电路的优点所在。
(2)全桥电路和推挽电路的电压利用率是一样的,均比半桥电路的利用率大1倍。
但全桥、推挽式电路都存在变压器直流不平衡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3)推挽电路主要优点是电压损失小,直流母线电压只有一个开关管的管压降损失;此外,两个开关管的驱动电路电源可以共用,驱动电路简单。
逆变器毕业论文
逆变器毕业论文逆变器毕业论文引言: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动化趋势的加速,逆变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分类、性能指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逆变器的工作原理逆变器是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来实现直流电向交流电的转换。
当开关管导通时,直流电源的电流通过变压器,经过变压器的变换作用,输出交流电。
当开关管断开时,电流停止流动,输出电压为零。
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逆变器可以实现交流电的频率和幅值的调节。
二、逆变器的分类根据逆变器的输出波形,可以将逆变器分为两类:正弦波逆变器和方波逆变器。
正弦波逆变器输出的波形接近于纯正弦波,适用于对电流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家庭用电等。
方波逆变器输出的波形为方波,适用于对电流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场合,如工业用电等。
根据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可以将逆变器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小功率逆变器、中功率逆变器和大功率逆变器。
小功率逆变器一般应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中功率逆变器适用于商业和工业领域,而大功率逆变器则主要用于电网和电力系统。
三、逆变器的性能指标逆变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转换效率、输出波形失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等。
转换效率是衡量逆变器能量转换效率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高效率的逆变器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输出波形失真是指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波形与理想正弦波之间的差异。
波形失真越小,逆变器输出的电流质量越高。
响应速度是指逆变器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时间。
快速响应的逆变器能够更好地适应负载变化,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稳定性是指逆变器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能。
稳定性好的逆变器能够保持输出电流的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和损坏的风险。
四、逆变器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动化趋势的加速,逆变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未来逆变器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率:逆变器将更加注重能量转换的效率,采用更先进的功率电子器件和控制算法,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数控技术主要是采用高速、高精度化、复合化、系统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加工方法代替传统的加工方法,它在现代机械制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数控技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篇一: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文章根据数控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对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也促使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计数控技术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一两年数控专业高职毕业生切合专业的就业率并不很高。
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数控人才,另一方面数控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在人才使用方面,企业和人才本身都不满意,社会上还是缺口较大,其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说明我们高职教育在教学机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与企业沟通、合作,没有按企业的愿望培养人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多方面的,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强;学生技能力很弱,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差;学生没有专长和一技之长,没有特色;学生定位不准,不愿立足一线,缺乏吃苦耐劳和为企业奉献精神;学校就业和就业指导体系不力。
一、制造业呼唤专业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
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人员就短缺60多万人。
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上奇缺,而且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即他们的知能结构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数字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数字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单相正弦逆变电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概述部分示例:1.1 概述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源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成为现代电子设备设计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单相正弦逆变电源作为一种常见的电能转换装置,可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庭电器、工业控制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本文旨在研究和实现一种数字控制算法,用于设计单相正弦逆变电源。
通过数字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电源输出电压和频率的精确控制,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单相正弦逆变电源的基本原理是将直流电源经过整流、滤波和逆变等过程,转化为符合正弦波形的交流电。
传统的模拟控制方法存在调节精度低、灵活性差等问题,而数字控制算法能够提供更高的精确性和可调节性。
本文将重点研究逆变控制算法,以实现对电源输出波形、频率和电压的数字化控制。
该研究将对电源稳定性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字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提高电源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降低能量损耗和电磁干扰,并提高电源适应各种工况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将针对单相正弦逆变电源的数字控制算法进行研究与实现,旨在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性能,推动电源技术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数字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单相正弦逆变电源的背景和意义,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明确阐述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个小节是单相正弦逆变电源的概述,将介绍该电源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和应用领域等基本信息。
第二个小节是数字控制算法的设计,将详细讲解基于数字控制的逆变电源的算法设计和实现过程,包括控制策略的选择、参数优化以及实验验证等内容。
第三部分是结论,包括实现效果评估和结果分析与展望两个小节。
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逆变器的设计
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逆变器的设计学校代码:11059学号:Hefei 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BACH ELOR DISSERTATION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逆变器的设计学位类别:工学学士年级专业(班级):09自动化(1)班作者姓名:导师姓名:完成时间:2013年5月21日基于单片机的逆变器的设计中文摘要电力系统变电站和调度所的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管理设备有的是单相交流供电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不能长时间停电的。
普通UPS设备因受内置蓄电池容量的限制,供电时间比较有限,而直流操作电源所带的蓄电池容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需要一套逆变电源将直流电逆变成单相交流电。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与此同时对变压变频电源的输出电压波形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稳态精度高;二是动态性能好。
因此,研究开发既简单又具有优良动、静态性能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已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应用模拟电路控制逆变电源的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它仍存在着诸如电路结构复杂、抗干扰能力弱和调试困难等缺点。
随着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逆变电源的数字化控制成为现实。
数字控制技术能够简化电路,克服温漂,是逆变电源的发展趋势。
本文顺应这种趋势设计了一台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频链正弦波逆变电源。
文章首先阐述了逆变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发展历程,同时着重介绍了逆变器数字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其次,介绍了逆变系统方案选择与设计部分,分析与比较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逆变器系统结构及其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最后,对逆变电源各个关键工作点的波形以及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最终输出波形进行测试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本电源基本达到了设计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高频链逆变电源;高频变压器;SPWM;反馈控制;单片机Design of sinusoidal Inverter Power Supply Based onMicrocontrollerABSTRACTWith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verter power supplies are widely used. Analog Control Inverter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any year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circuit complexity, weak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nd so on. With the emergence of high-performance microprocessors, making the digital control of inverter become a reality. Digital control technology can simplify the circuit and overcome temperature drift. It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wer inverter. Response to this trend, in this thesis we designed a microcontroller-based chain of high frequency sine wave inverter.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nk invert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first. While highlighting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digital control technology in inverter, presente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thesis. Analysis and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representative inverter system structure and control strategy in the electrical way design part. We choose single-pole SPWM control unidirectional high-frequency link inverter which is easy to realize. Then the electrical way of whole system is determined. The principle of push-pull circuit structure is analysised in the design part of DC-DC push-pull step-up. Then calculate the parameters of MOSFET, rectifier diode and output filter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devices. Design the isolated voltage feedback circuit based on TLP250.In the high frequency transformer design part, through formula calculated we can derivate the maximum power capacity of the core, first-class turns ratio and winding specifications. In the part of DC-AC, including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In the hardware design, we described the principle of full-bridge DC-AC inverter topology and design RCD Uptake buffer circuit, after class output filter,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voltage sample conditioning circuit. In part of software design, ATmega128 microcontroller is used to implement the control function in the inverter power supply so digital control both of the generation of SPWM signal and negative feedback control is realized.KEY WORD: MCU; Inverter; TDS2285; Negative feedback control; SPWM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概述 (1)1.2逆变技术的发展方向 (2)1.2.1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发展 (2)1.2.2提高逆变器的效率 (2)1.2.3提高逆变器的工作可靠性和EMC性能 (3)1.3数字控制逆变器的研究现状 (3)1.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3)第二章逆变系统方案的选择及设计 (4)2.1现有逆变方案对比 (4)2.1.1低频链逆变系统 (4)2.1.2高频链逆变器 (5)2.2单向电压源高频链逆变器实现方案 (7)2.2.1 DC-DC变换器 (7)2.2.2 DC-AC逆变器 (9)2.3逆变系统控制策略 (10)2.3.1 SPWM波的实现方法 (10)2.3.2 SPWM的控制方式 (11)2.4本章小结 (12)第三章逆变器前级DC/DC推挽升压 (13)3.1推挽电路结构原理分析 (13)3.2 DC-DC推挽主电路参数的计算 (14)3.2.1功率开关管的选择 (14)3.2.2整流二极管的选取 (15)3.2.3前级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15)3.3前级DC-DC控制电路设计 (16)3.3.1 ATmega128L功能简介 (16)3.3.2 基于ATmega128L单片机的PWM波的生成 (17)3.4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18)3.4.1磁芯几何尺寸的确定 (19)3.4.2变压器线圈匝数的计算 (21)3.5本章小结 (22)第四章逆变器后级DC/AC单相全桥逆变 (22)4.1 DC-AC主电路结构分析 (22)4.2 DC-AC电路参数计算 (24)4.2.1开关频率的选择 (24)4.2.2逆变电路功率开关管的选用 (25)4.2.3吸收缓冲电路的设计 (25)4.2.4后级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27)4.3 SWPM波生成及驱动电路的设计 (29)4.3.1 SWPM波的生成 (29)4.3.2驱动电路的设计 (30)4.3.3死区时间电路的设计 (32)4.4辅助电路设计 (32)4.4.1后级过流保护电路 (32)4.4.2电压采集调理电路 (33)4.4.3辅助电源电路 (33)4.5本章小结 (34)第五章实验结果分析 (35)5.1前级DC-DC驱动波形分析 (35)5.2后级DC-AC驱动波形分析 (36)5.3系统输出电压及效率 (36)5.4硬件电路外观 (38)5.5本章小结 (40)第六章结论 (41)参考文献 (42)附录 (43)原理图 (43)部分程序 (45)致谢 (61)第一章前言1.1概述电能变换的类型有四种:DC-DC变换器,它是将一种直流电能变换为另一种直流电能的变换器;DC-AC变换器,它是将直流电能变换为交流电能的变换器,这种交流装置称为逆变器;AC-DC变换器,它是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的变换器;AC-AC 变换器,它是将一种交流电能变换为另一种交流电能的变流器[1]。
300w正弦波逆变器毕业设计
300w正弦波逆变器毕业设计摘要:1.毕业设计背景与意义2.300W 正弦波逆变器的原理及结构3.毕业设计的具体实现过程4.毕业设计的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毕业设计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逆变器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其输出波形可以分为正弦波和修正弦波。
在毕业设计中,我选择了300W 正弦波逆变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本次设计,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解。
二、300W 正弦波逆变器的原理及结构300W 正弦波逆变器主要由电源、控制电路、逆变器电路和输出滤波器组成。
其中,电源为整个系统提供直流电压;控制电路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逆变器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正弦波交流电;输出滤波器用于滤除逆变器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高频谐波,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纯净。
三、毕业设计的具体实现过程1.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阶段,我首先选择了合适的元件,包括NE555、SG3525 等。
接着,我绘制了电路原理图和PCB 布局图,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
2.元件选购与焊接根据电路原理图,我购买了所需的元件,并进行了焊接。
在焊接过程中,我注意了焊接技巧,确保焊点牢固可靠。
3.电路调试在电路焊接完成后,我对电路进行了调试。
我首先检查了电路中各个元件的连接是否正确,然后通过改变输入电压和电流,观察输出电压和电流是否符合预期。
在调试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电路进行了优化。
4.系统测试在电路调试完成后,我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
我测量了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效率等参数,并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
测试结果表明,整个系统性能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毕业论文DCAC逆变器的设计
1 绪论 (1)1.1 DC/AC逆变器的基本概念 (2)1.2 逆变器的分类和用途 (3)1.2.1 逆变器的基本分类 (3)1.2.2 逆变器的用途 (4)1.3 DC/AC逆变器的发展背景和发展方向 (4)1.3.1 DC/AC逆变器的发展背景 (4)1.3.2 DC/AC逆变器的发展方向 (5)2 逆变器的主电路研究 (6)2.1逆变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6)2.2 SPWM波的生成原理及控制方法分析 (6)2.2.1 PWM控制的理论基础 (7)2.2.2 PWM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8)2.3 逆变器的主电路分析 (10)2.3.1 低频环节逆变技术逆变器 (10)2.3.2 高频环节逆变技术 (13)3 小功率光伏并网系统的逆变器设计 (15)3.1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5)3.1.1 国外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 (15)3.1.2 国内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 (16)3.2 并网逆变器的拓扑 (16)3.2.1低频环节并网逆变 (17)3.2.2 高频环节并网逆变 (18)3.2.3非隔离型并网逆变 (18)3.3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19)3.3.1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19)3.3.2系统控制方案 (20)3.3.3 TMS320F240软件控制流程 (25)3.3.4系统保护 (26)4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28)4.1 输出控制方式 (28)4.2 输出电压控制策略 (28)4.3 输出电流控制策略 (29)4.4 控制策略的选择和参考电流的确定 (30)5总结 (32)1 绪论1.1 DC/AC逆变器的基本概念随着石油、煤和天然气等主要能源的大量使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利用新源的关键技术—逆变技术,能将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其它新能源转化的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与电网并网发电。
因此,逆变技术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CVCF逆变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CVCF逆变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第0章引言本文提出了一种将重复控制与引入积分控制的极点配置相结合的混合型控制方案。
其中重复控制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极点配置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
两种控制方式互为补充,可以同时实现高品质的动态响应和高质量的输出电压波形在电力电子装置中,以CVCF逆变器为核心的UP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其输出波形主要的技术要求包括低的稳态总谐波畸变率(THD)和快速的动态响应,由于非线性负载、PWM调制过程中的死区和逆变器系统本身的弱阻尼性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一般的闭环PWM控制效果不理想。
本文以PID控制模块、RSM 模块,采用重复控制反馈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采用引入积分控制的极点配置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可以同时实现高品质的稳态和动态特性。
第1章单相逆变器的概论1.1单项逆变器的基本原理逆变器通俗的讲,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DC)转化为交流电(AC)的装置。
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单相恒压恒频率正弦波逆变器电源一般用在对电源质量要求很高的场合。
总的原理是直流经振荡电路产生脉动直流(开关管间断导通关闭)或交流电再通过变压器在次极感应出所需电压的交流电。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1.直流电可以通过震荡电路变为交流电2.得到的交流电再通过线圈升压(这时得到的是方形波的交流电)3.对得到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得到正弦波逆变分有源逆变和无源逆变,本设计中为有源逆变。
1.2 单相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单相逆变器主电路主要有半桥式、全桥式、推挽式3种,拓扑结构如图1—1所示。
(1)半桥电路输出端的输出的电压波形幅值仅为直流母线电压值的一半,因此,电压利用率低;但在半桥电路中,可以利用两个大电容C1、C2会补偿不对称的波形,这是半桥电路的优点所在。
(2)全桥电路和推挽电路的电压利用率是一样的,均比半桥电路的利用率大1倍。
但全桥、推挽式电路都存在变压器直流不平衡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逆变器数控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逆变器数控算法的研究与实现引言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
它在工业、农业和家庭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传统的逆变器设计通常基于传统的控制算法,如比例积分(PI)控制器。
然而,随着数控算法的发展,逆变器数控算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对逆变器数控算法的研究和实现。
数控算法的概念和应用数控(Digital Control)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控制方法。
它通过采集传感器获得系统的实时数据,然后将数据进行采样和量化处理后,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运算,最终生成控制信号来驱动执行器。
数控算法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电力电子等领域。
逆变器数控算法的研究现状目前,对逆变器数控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通过建立逆变器的数学模型,设计适当的控制策略来实现逆变器的稳定运行。
常见的方法有比例积分(PI)控制器和模型预测控制(MPC)等。
2. 非线性控制方法由于逆变器的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法效果较差。
因此,非线性控制方法成为逆变器数控算法的重要研究方向,例如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3. 智能优化算法智能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的控制方法。
它通过学习和优化的过程,逐渐改进逆变器的控制性能。
常见的智能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逆变器数控算法的实现逆变器数控算法的实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逆变器系统建模首先,需要对逆变器进行数学建模。
通过分析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建立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模型包括开环模型和闭环模型。
2. 控制策略设计根据逆变器的性能要求和控制目标,设计适当的控制策略。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积分(PI)控制器、模型预测控制(MPC)和滑模控制等。
3. 硬件实现将设计好的控制策略实现到逆变器硬件中。
通常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者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来实现控制算法。
4. 软件编程编写逆变器的控制算法,并将其实现为可执行程序。
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
Research on Control for SPWM Inverters
A Thesi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y He Zhongyi Advised by Professor Xing Ya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i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第一章 绪论
录
………………………………………………………… 1
……………………………………………… 1 …………………………………………… 2 ………………………………………………… 4
1.1 SPWM 逆变器及其控制策略 1.3 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技术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SPWM 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3.3.1 调制信号延时产生的原因 …………………………………………… 29 3.3.2 调制信号延时补偿 …………………………………………………… 30 3.3.2.1 串联超前校正环节 ……………………………………………… 31 …………………………………… 33 3.3.2.2 离散形式的零极点补偿环节
3.4 系统控制特性仿真分析 …………………………………………………… 34 3.4.1 采用原有算法的仿真结果 …………………………………………… 34 3.4.2 采用改进算法的仿真结果 …………………………………………… 36 3.5 样机实验结果与分析 ……………………………………………………… 38 3.5.1 采用原有算法的实验结果 …………………………………………… 38 3.5.2 采用改进算法的实验结果 …………………………………………… 40 3.6 结论 ………………………………………………………………………… 43
CRH3动车组牵引逆变器设计及其PWM控制算法分析_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CRH3动车组牵引逆变器设计及其PWM控制算法分析第一章绪论本章作为引言,主要介绍了动车组概念及组成,逆变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现状,最后简要归纳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并对文章安排做了简要介。
1.1 动车组1.1.1 动车组概念及组成“动车组”这个词流行之前,同样的事物也被称做“列车组”、“机车组”等,“动车组”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概念。
动车组是按动力分布方式而命名的,其实就是动力分散式列车。
动力集中式列车的牵引力是机头产生,动力集中于一侧。
具有牵引力的动车与无动力的拖车再加上机头,三者组合称为动车的组合,简称动车组。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做动车。
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
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
此外有“狭义动车组”一说,英文名为“MU”,全称“Multiple Units”,意为“单元式组合列车”。
“单元”是这种列车中最突出和最核心的概念。
“单元”指若干车辆以特定方式连挂以实现特定功能的编组。
而当这样的编组中一节车也不能再缩减时,称做“最小单元”。
某些情况下,单元内会有可以摘除冗余车辆,但多数情况下单元就是最小单元。
最小单元一旦被拆散,该单元用以实现的功能将消失,或者不再完整。
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单节车也可以成为单元。
为方便进一步描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划分单元:1. 制动单元。
2. 自走单元。
3. 随走单元。
4. 运营单元。
5. 特殊单元动车组的组成,有多种方式:①由两节或两节以上的动车联挂组成。
②一节动车和一节或数节无动力的附挂车组成,尾部附挂车的末端设有驾驶台。
③两端为动车,中间连接一节或数节无动力的附挂车。
④两端为动车,中间连接多节附挂车,但与动车相邻的附挂车中靠近动车的转向架是驱动转向架,另一动车组列车[1]转向架为无动力的关节式转向架,其他附挂车的转向架均为无动力的关节式转向架。
智能逆变器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设计题目: 智能逆变器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电机逆变器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
电机逆变器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在电机驱动系统中,电机逆变器作为一个关键的部件扮演着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重要角色。
其设计和控制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机运行性能和系统效率。
本文将对电机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电机逆变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电机逆变器是一种电力电子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控交流电源,以驱动交流电机运行。
典型的电机逆变器结构包括整流器、滤波器、逆变器等部分。
整流器用来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滤波器用来减小电压波动,而逆变器则将直流电源再次转换成交流电源供给电机运行。
二、电机逆变器的设计要求1. 输出电压波形要求:电机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波形应尽可能接近正弦波,避免谐波内容过高对电机造成影响。
2. 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电机逆变器应具有广泛的输出电压调节范围,以满足不同负载和运行条件下的电机需求。
3. 效率和功率因数:高效率和良好的功率因数是电机逆变器设计的重要指标,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能耗效率。
4. 输出电流准确性:电机逆变器应准确控制输出电流,避免电机过载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电机逆变器的常用控制策略1. 脉宽调制(PWM)控制:PWM技术是目前电机逆变器控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调节开关器件的导通时间和频率来控制输出波形的幅值和频率,实现对电机速度和转矩的精确调节。
2. 矢量空间矢量控制(SVPWM):SVPWM控制是一种基于矢量控制理论的控制策略,能够通过对电机的矢量电流进行合理分配,实现电机高精度、高效率的控制。
3. 直接转矩控制(DTC):DTC控制是一种基于电流和转矩的控制策略,通过对电机的电流和转矩进行直接控制,实现快速响应和优良的动态性能。
4. 模型预测控制(MPC):MPC控制是一种基于预测模型的控制策略,能够通过对电机运行状态的预测来实现优化的控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四、电机逆变器设计与控制策略的研究展望电机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策略的研究一直是电力电子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新型器件和控制算法的不断涌现,未来电机逆变器将更加高效、稳定和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VII -- VIII -第1章绪论1.1引言DC/AC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变流装置,给交流负载供电或与交流电网并网发电。
逆变器可利用直流电(蓄电池、开关电源、燃料电池等)转换成交流电为电器提供稳定可靠的用电保障,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手持PC、数码相机以及各类仪器等;逆变器在风能、太阳能领域还可与发电机配套使用,能有效地节约燃料、减少噪音,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逆变电源的负载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质,如阻性负载、感性负载和整流型负载等,当某一负载投入运行时,特别是非线性负载,很可能引起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周期性畸变,谐波增加。
谐波对供电系统的污染日益严重,他对各种电气设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1],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谐波使公用电网的元件产生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了发电、输电以及用电设备的效率,大量的三次谐波电流流过中线时会使线路过热甚至发生火灾;(2)谐波会引起电机和变压器发热,振动加剧,运行效率降低;(3)谐波对电容器的影响和危害很大,其损害机理包括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在谐波作用下,内部介质更容易发生局部放电,电容内部发热和温升增加,电容的接线与外壳之间、内部极板之间可能产生机械共振引起介质的机械损耗;(4)谐波会导致某些继电器保护装置误动作,致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还会使电气测量仪器失准,影响计量精度;(5)谐波干扰中的高次成分会对通讯、控制系统造成干扰,轻者产生噪音,重者导致信息丢失,造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由此可见,逆变电源向各种负载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 IX -样,也就逐渐显示出了逆变电源输出波形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总的来讲,逆变电源的输出波形质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具有良好的稳态精度:在稳态下,输出波形畸变小即谐波含量低。
(2)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在负载扰动的情况下,输出波形的变化幅度小,调节过程迅速。
因此,如何提高逆变电源输出波形的质量,研究逆变电源的各种先进控制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1.2逆变电源控制技术1.2.1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对于逆变电源,在性能上除了需满足可靠性、体积、重量、效率、电磁兼容性(EMC)等基本指标之外,在供电质量方面首要的要求就是高质量的输出电压波形。
对于由理想开关构成、并且只带线性负载的SPWM(Sine Pulse Width Modulation-正弦波脉冲宽度调制)逆变器,只要实施某种SPWM技术,不难获得理想的正弦波电压。
然而实际运行中,有很多因素导致逆变电源输出波形产生畸变[2],主要包括:(1)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调制方式和死区效应;(2)输出滤波器参数变化;(3)负载性质变化(尤其是整流型非线性负载)造成的强扰动。
在逆变器应用场合,造成波形畸变的主要原因为负载性质变化和死区效应。
非线性负载是影响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质量的主要因素。
非线性负载大多含有非线性元件,其伏安特性呈现非线性。
对于这种负载,即使供电电压为标准的正弦波,负载电流也是严重畸变的,其中包含丰富的低次谐波。
由于逆变器的输出阻抗不为零,所以这些低次谐波电流必然在逆- X -- XI -变器输出端产生谐波压降,导致输出电压波形畸变。
如今逆变电源的负载大多是非线性的[3],其中常见的是二极管整流型负载,如图1-1所示。
图1-1 带非线性负载的全桥逆变器Fig.1-1 Full-bridge inverter with nonlinear load 分析图1-1所示的单相桥式逆变器带整流桥非线性负载的电路,整流桥开通时,电路含有两个电容和两个电感,根据电工理论基本知识,此时输入输出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典型的四阶环节,可以由下式表示:()()()()()4433221022101//s a s a s a s a a s b s b b s V s V s G in out ++++++== (1-1)式中各系数与电路中各参数1L 、1C 、2L 、2C 和R 有关。
()s G 1表示一个四阶稳定的线性系统,设输入电压()t v in 为纯正弦信号,即()t t v in ωsin =,则输出电压()()()()ωωωj G t j G t v out 11sin ∠+=。
显然,输出为正弦波,且相对输入信号有相移()ωj G 1∠,其幅值变为()ωj G 1。
实际逆变电路中,输入电压()t V in 虽是由控制方式决定SPWM 波,其中含有谐波分量,但谐波分量大都可被LC 滤波器滤掉,所以输出电压仍具有较好的正弦度。
整流桥关断时,电路中只含有滤波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根据电工理论基础知识,此时输入输出的传递函数为典型的二阶环节,由下式表示:()()()()1/1/112112++==s C r s C L s V s V s G in out (1-2)- XII -同理,其输出电压为()()()()ωωωj G t G t v j out 22sin ∠+=,稳态输出为一正弦波。
可见整流桥通、断时,输出是两个不同幅值、不同相移的正弦波,对输入信号具有不同的响应。
通过傅立叶分析可知,()t v out 中含有丰富的谐波分量,导致波形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