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路径_陈小霞

合集下载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试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 系向教 学体 系的转化
占光 胜
( 江科技 学 院 社会 科 学部 ,浙 江 杭 州 3 0 2 ) 浙 10 3
摘 要 :为加 强 高 校 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的授 课 效果 ,培 养 高素 质 人 才 ,思 想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要 将 教 材 作 为基 本 遵 循 ,将 教 材 体 系顺 利
20 年 ,中宣部 、教育部提出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 课新 方案 。 同时 ,促进对其 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的培养。教材体系的功 能在于 05 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一 “5 0 方案”的实施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进入到一个 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 全新的阶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要 个更加全面准确的知识体 系。因此 ,教材体系为教师进行教学活
2 1 年 1 月 01 1 第 2 卷第 1 期 7 1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u n l f C a g h n E u a i n n t t t o r a o h n c u d c t o I s i u e
N v 2 1 o.0 1 V 1 2 N . 1 o.7 o 1
地表 达思想政治理 论内容 ,因此 ,要求教材 的结构安排要合理 , 才能真 正将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 高。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授课教 具有 客观科学性 的教材 内容 ,逻辑性准确简 明的理论 知识定义 , 师要有 明确 的问题意识 ,采用针对 问题 与传授理论知识相结合方
甚至严格要求教 材中每 一章节 的结构安排以及字数的限制。 3二者 的思路不同。在编写教材和设计教材体系之前 ,要研 . 式进行教学H 。 2课 堂学习与教学 实践相 结合 。由于实践 活动具有直 观性 , .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摘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以采取“从岗位胜任力到行动导向”的路径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中岗位胜任力是转化的基本出发点,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是转化的重要步骤,行动导向是转化的关键环节。

按照这一路径来实施教学,教师必须明确专业岗位胜任力,设置符合专业需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模块,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以项目活动的科学评价测量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路径;岗位胜任力;行动导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05方案”①实施8年以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一直使用统编教材,保持了很强的整体性、科学性、普遍性和指导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在教材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如与职业对接性不强、切入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法互动性不够、课程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巩固与提升不够等问题。

其原因就在于不能够有效地把握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要实现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顺利转化,可以采取“从岗位胜任力到行动导向”的路径。

一、岗位胜任力与行动导向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岗位胜任力是从事某岗位工作的人出色地完成其岗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外在的、内在的稳定特征或特点[1]。

行动导向是以职业情境为教学的参照系,通过任务设置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人,师生共同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过程序列[2]。

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是高职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目标,将岗位胜任力作为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出发点,将有利于思政课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具体化、人性化及职业化。

行动导向是高职课程教学中较流行的方法及有效的教学设计,它从理念、过程、方法、评价等维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二、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路径:从岗位胜任力到行动导向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的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包括三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广东省还加开了廉洁修身课程。

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作者:任平张忠有郑云娟来源:《经济师》2013年第02期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

文章从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状,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选择方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34-0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中宣部、教育部在2008年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

当前,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为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而创设的一套教学资源系统。

2004年以来,中宣部、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教师编写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

新教材满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要,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十分突出。

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特有的逻辑结构、逻辑主线、逻辑重点和逻辑归宿。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包括核心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学习参考书、教学案例分析等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教材资源总和。

教学体系是教师系统传授教材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其表现形式是比较灵活的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论文文档]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论文文档]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例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进行二次转化的必然选择,实现课程标准的最佳选择,教学主体实现对课程创新的必经途径等,同时提出开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需要从逻辑思维体系转化、教学内容转化、主客体转化三方面来实现。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独特的教材体系且呈现出较强的理论性特征,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以及学科理论体系之间的有效转化。

但是,笔者在多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导致这一问题的最重要原因是,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认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性,致使最终呈现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缺乏合理性与有效性。

鉴于此,笔者分析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这一重要问题。

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概念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概念1.教材体系的概念。

教材体系,主要是指某门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目的的重要载体系统,它包括了形式多样、类型多元的教材系统,例如核心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分析等。

2.教学体系的概念。

教学体系,主要是指以教师和教学组织为主的教学主体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努力方向,在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各种教学要素科学组合,使之最终成为一个合理的整体系统。

此处所指的“教学要素”主要是指在课程教学活动当中虽然存在内在逻辑联系但是又相互独立的、基本的教学因子。

例如,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教学主体、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包括教材在内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制度等。

(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进行二次转化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最佳选择,更是实现教学主体对课程创新的必经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路径
教授 ,宁夏 民族职业 技术学院 教育系主任 ,研究方 向:大学生 心 理健康 。
[] 4 钟启泉 ,张华 . 程与教学论 [] 上海教 育出版社 , 课 M.
2 0 , P 1 — 1. 0 1 202 1
基金项 目:本文为宁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 目
收稿 日期 :21.71 020.8
17 1
21 0 2年
和 田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1 0 2第 3 卷 第 五 期 u. 1 2 1
总 第 7 期 9
重新回到整个社会民族的角度层面上。因为个体的健康 成长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个体价值 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
现的基础。也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必然需要把 完善 自我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并形成独立完整 的 人格作为 自己的主要 目 标和 出发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
重要原因,本文着重探讨在教学实践中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路径,要想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必须从宏观走向微观,
从教师走 向学生 ,从书本走 向生活。
[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 思想 教学体系
很多高校 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 国家重视,学生忽 视 ,教 学效果并不是很 明显的尴尬 局面 。之所 以会这
是在社会当中满足,但过于注重社会集体就相当于淹没
只 注重教材体系,而忽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
程,这就需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形 象化、具体化 、生活 向微观
中共中央 、国务院 《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 育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
发 自内心地流泪,为他们的迷茫而发 自内心地焦灼,真
教育者 的谆谆教导,语言优美,很有启发性 ,但较难被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的一致 性 以及教 学 内容 的准 确 性 , 照 有关 规 定 , 按
其 教材要 由教 育部组 织相关 人 员统一 论证 和 编写 , 并 要求 各高 校 必须 使 用 全 国统 一 编 写 的教材 。这
象都是 当代 大学 生 , 因材 施 教 、 的放 矢 , 教 学 内 有 把
容与 大学生 的思 想实 际衔接起 来 , 应该 是教 学 活动 的基本 原 则 。长 期 以来 , 校思想 政 治理论 课 教 学 高 的效果 普遍 不好 , 最重要 的原 因之 一就 是脱 离 了大
响 教学效果 , 费 宝 贵 的 教学 资 源 , 学 生 大量 的 化。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经济 , 浪 使 优胜劣汰、 学 时处 于无效 状态 。近几 年来 , 过实 施 教材 体 系 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 的普遍法则。在竞 争的环境 通
向教学体 系 的转 化来 增 强 思想 政 治 理 论课 教学 的
提 。然 而 , 如果 千 篇 一 律地 灌 输 教 材体 系 , 在教 学
应该看到,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在计 划 经 济 向市 场
实 施过程 中 会 相 应 产 生 一 些 问 题 , 教 学 内容 僵 经济转 轨 的过程 中 , 如 大学 生生存 的社会 环境 已经发 化、 主体 动力不 足 、 习效果 低下 等 , 学 由此 会严 重影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们 的 学 习 需 要 也 随 之 发 生 了变 他
中, 努力 学 习专业 性 知 识 、 定 坚 实 的专 业 知识 基 奠
实效 性 , 经 成 为 一 些 学 界 关 注 和探 讨 的 热 门话 础 , 为当代 大学生增 强 自己在 劳 动力 市场 上 的竞 已 成
题 。应该说 , 实施 教材体系 向教 学体 系转 化 的必 争能力并 进 而获得理 想工 作 的主要 手段 , 学 习思 在 而 要性 方 面 , 人们 已经普 遍 达 成 共 识 , 在究 竟 如 何 想政治 理论不 再 成 为 大 学 生 学 习 的主 要 需 求 。加 但 实现 教材 体 系 向 教学 体 系 的 转 换 方 面 , 众 说 纷 之在经 历 了计 划经济 时期 多年 的政 治运 动 之后 , 则 人 纭 。笔者结 合 教学实践 对此 进行探讨 。 们 普遍 对 “ 头 政 治 ” 论 具 有抵 触 和 反 感 情 绪 。 空 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主要是强调实践教学、强化学生主动性和互动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改革。

一、教材体系转换
学校对教材的选取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关注时代发展,选取内容要紧贴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体系转换
1、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思政课程安排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停留在知识层面,没有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

因此,教学体系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以实际案例、历史剪影、新闻热点等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讨论。

2、强化学生主动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交流和讨论,无法发扬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因而,新的教学体系应该强化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互动中了解、思考和交流。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教学体系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都需要得到提高。

新教学法需要是学生主导,让学生引领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世界,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需要让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供给更好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应对学生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是必须的,需要强调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主动性和阿交互性、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方法,以此为目的来提升教育质量,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与实践摘要:中宣部、教育部在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

教材体系是对一门学科进行系统阐述的理论体系,它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编写的,是教师进行讲授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材料。

教学体系即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依据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情境等因素的不同,为适应教育环境的需要而构建的一套理论讲授表达体系。

教材体系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其表现形式是比较稳定的书面文字。

教学体系是指导教师系统传授教材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其表现形式是比较灵活的课堂教学。

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是教师能动地对教材体系的再加工、再创造过程,也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探讨,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模式;教学模式一、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比较教材体系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的教科书内部的章节结构框架以及相互联系的内容所形成的一个整体。

教学体系是指围绕着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以教材为基本遵循,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要素所形成的一个整体。

教材体系的功能在于,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范式,给教学提供比较全面、准确、严谨的逻辑和知识体系,成为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蓝本。

而教学体系的功能在于,如何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也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教材体系的功能应该全面而严谨地阐述科学的政治理论观点,教学体系的功能则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其中的重要理论知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模式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模式构建
的一般 操作样式 …。借鉴这一定 义 , 笔者认 为思 想政治理论 课“ 教材 体系 向教学体 系转化 的模式 ” 可 以理解 为教 材体 系
向教 学 体 系 转 化 的 一般 操 作 样 式 。 中宣 部 、 教育 部在 教社 科 [ 2 0 0 8 ] 5 号文 件 中明确 指 出 :

___
- 一
张 志 荣
( 大连 海事 大学 马克 思主 义学院 , 辽 宁 大连 1 1 6 0 2 6 )

要: 基 于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 学科 特 点 , 实现 由教 材体 系向教 学体 系的转 化 , 是 高校 思想政 治理 论课 顺
利 开展 的客 观要 求 。以 坚持 社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体 系的 主 线 方向 为 立足 点 , 以信 息的 有效 传 递为核 心 , 充分 发 挥 混合 教 育模 式的 优 势 , 构 建 高校 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教 材 体 系向教 学体 系转 化 的模 式 , 对 于提 升 思想政 治
规 定 的 总 的 设 想 和规 定 ” 为 指 导 , 因此 , 它 们 既 具 有 自身 的 特殊 性 , 又具 有作 为思 想政治 理论 课 的共性 特 征 。笔者认 为, 立 足 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一 般 规 律 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的学
料鼓舞学 生 , 激发 思想 共鸣 ; 用反 面的事例教育学生 , 发人深
所谓 “ 模式 ” , 一 般 被 理 解 为 一 定 事 物通 过 程 式 化 的处 置
针,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 体系是思想政治终坚持 的根本原则 。思想政 治理论课
而成为 同类 事物的典范或定 型化 的活动形式和操作样 式 , 它
是实 践 中不 断探索 、 逐 步积 累 、 相对 定型 的典型经验 的集 中 概括 与反 映 , 它 为处 理其他 同类事物提 供了可资借鉴与应用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而言,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首先,要充分认识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准确把握转化所具备条件,根据自身知识水平结构、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各种有利于转化的资源;再次,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各个层面得到了加强。

同时《意见》也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为突破口,努力探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

一、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马克思主义理品质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是与时俱进。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品质,牢牢把握住规律性、时时体现出时代性、事事富于创造性。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探析作者:张俊霞曹璇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28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深化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中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能够有效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更具感染性,从而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本文笔者将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断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但是目前来说我国高校思政课堂上在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中,依然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过于重视教材,将教材体系等同于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机械照搬教材上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却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从教师教学中有所感悟和体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会降低。

因此,需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把握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吃透教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为了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增强课堂互动有效性,高校思政课教師必须充分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剖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熟悉教材中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为学生设计每个章节、每节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为学生罗列思政课学习大纲,保障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同时也要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学生日常经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政课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课程设计全部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摘要】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

首先分析了教材体系的局限性,指出其无法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接着强调了教学体系的重要性,提出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并讨论了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

对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建议,包括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加强教学方法创新。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加强教师培训和引入先进教学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和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教学效果、建议、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思想视野、增强思想政治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教材内容为主,注重知识传递,而缺乏对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体系的局限性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普及。

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讨和批判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教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无法完全适应当今高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思想认知水平的提升。

研究如何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对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在背景介绍中指出这一转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探讨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区别。

在现状分析中,详细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影响因素部分提出了影响转化的各种因素,为转化路径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文章最后提出了实施策略,强调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结论部分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展望了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转化进一步认识,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现状,影响因素,转化路径,实施策略,问题反思,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国各高校强制开设并推行的一门课程,思政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道德情操以及思想觉悟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材体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体系的转化势在必行。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已成为当前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探讨该转化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学术和实践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这一转化关乎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转化也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将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时代、认识自己。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与教学实践体系之间的有效转化一直是思政教育改革的难点和痛点之一。

本文将从教材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探析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路径和策略。

教材的选择是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基础。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在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时,必须选取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材。

教材应该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既能够获得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的内容应该具有前沿性、独特性和引导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课堂教学设计是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关键。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该遵循问题导向、学生主体、多元互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教育技术手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保障。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及时了解和应用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生的参与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关键因素。

高校思政课不仅仅是教师的单向传播,更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和讨论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详细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的构建、教学体系的建设与优化、转化路径分析、影响因素探讨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内容。

通过对有效转化策略的研究和未来展望的探讨,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为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路径分析,影响因素,教学效果评估,有效转化策略,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一直受到高校教育界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思政课教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政课教材的构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而是向多媒体、网络等新形式拓展。

如何将这些新形式的教材有效地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提出了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研究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可以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

对于教师而言,重视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是构建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聚焦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教材体系的局限性传统的教材体系通常是线性的,教师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教授相关知识点即可。

然而,这种线性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和应付考试的心态。

而且,传统教材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改变单纯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构建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构建教学体系可以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教学框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批判思考。

重点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传授。

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1. 从知识传授到问题导向在教材体系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不太关注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而教学体系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 从 passively receive 到 actively engage传统的教材体系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他们只需要记住教师讲解的内容即可。

而在教学体系下,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他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积极探索和学习知识。

这种互动和参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教材体系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 [1],吃透教材,确保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目标的一致性和转化的整体性,这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前提,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特长,创造性地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体系的实施,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再度转化【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能否将规范的教材体系转换成生动的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在全面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今天,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首先要从两者关系、转化的必要性、基本原则、路径四个方面进行再认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是国家意志的表达。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

“05方案”实施以来,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完全按照教材內容来讲授,将教材体系直接等同于教学体系,不做创造性地转换;一种是脱离教材,教师在课堂上任意发挥,根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和知识储备来讲授。

这两种情形都没有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

要克服这两种错误倾向,必须在把握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把规范的教材体系创造性地转换为生动的教学体系。

笔者认为,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

新形势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再认识: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区别(1)两者的含义不同。

教材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课程表现,是指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的教材及教材各章节内容所建构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一门学科进行系统阐述而编写的理论体系,是教师完成理论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材料,它以纸质材料为教学内容的承载方式。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问题。

在对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在正文中,分别就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的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建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路径、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衔接方式、以及有效转化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强调了强化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文章旨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序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构建、建设、路径、衔接、关键因素、总结、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教材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工具和重要支撑,其内容、结构和质量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仍然存在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的脱节和不协调的问题,导致了教材的理论思想难以传达到学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达成。

为了实现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需要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以及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方式。

只有在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情况下,思政课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的构建、教学体系的建设、转化路径的探讨、衔接方式的研究和关键因素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强化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探析旨在深入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路径,并总结影响转化效果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路径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路径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路径探析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个系统工程。

在思政课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当前,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实现党的十八大精神从教材到学生头脑的有效进入,需要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各种教学内容。

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及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必须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相互联系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教材体系规定了特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而创设的一套教学资源系统。

如果说教材体系主要解决了讲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体系的侧重点则在于怎么教,怎么学[1]。

教学实效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职责。

思政课教材体系内容理论性较强。

因此,思政课不能只是传授教材的系统理论,而主要是通过理论的宣讲传输,引导学生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基础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如“概论”课无论如何构建教学体系都不能离开教材体系内在设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点。

(二)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相互区别教材体系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性,且更多地是以文字来表述的,是高度的概括与抽象性,体现的是共性、本质的内容。

而教学体系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依据教学对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环节进行重新整合,以促进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2-07-18
117
2012 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ul.2012 第 31 卷第五期
总第 79 期
重新回到整个社会民族的角度层面上。因为个体的健康 成长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个体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 现的基础。也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必然需要把 完善自我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并形成独立完整的 人格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和出发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着 手,从“要我”走向“我要”并最终走向“我能” 。 (二)语言的生活化 从理论学术化的表达走向生活化表达,从僵化生硬 表达走向形象化表达。语言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门艺 术,同样内涵用不同语言进行表述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 果,有可能是喜出望外,也有可能是恼羞成怒。课堂上 的语言也是同样如此,语言可以振奋人心,也可以让学 生昏昏欲睡。教材上的语言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对受 教育者的谆谆教导,语言优美,很有启发性,但较难被 学生认同,学生会觉得太空,太虚,毫无生气。而现在 的学生都是新兴的 90 后,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年 代,追求个性,具有较强烈的叛逆精神。如果课堂上的 教学语言还是原来的毫无个性针对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布 道的方式,学生很难以接受。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语言必须是生动的、活泼的、生活化的。运用鲜活的案 例和形象化的语言穿插于逻辑性的理论语言讲述中,达 到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效果,既可以使用气势磅礴的 排比句,也可以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或拟人手法,同时 也可以多使用既有文化内涵又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词语, 甚至是一些新兴的网络词语,使学生觉得这是一种听觉 上的享受而不是一种压抑,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语言背 后所承载的内容。所以,一名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既是理论家,也是演讲家,既是宣传者,也是鼓动者, 同时也是表演者。 二、从教师走向学生 从教师走向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 学体系转化的关键。教学的根据是教材,而教学的对象 是学生,能否真正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 键是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 知,能够真正为学生所接受。 (一)还权于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来是一出皆大欢喜的团员喜剧, 结果却是由教育者们硬生生地共同导演变成了一出苦情 戏,弄得导演加演员的教育者们心力憔悴却收效甚微,
[1]
来相应的道德行为。有很多人认知能力很强,认知很完 美,但行为习惯却很令人遗憾。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受教 育者仅仅把道德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还没有 内化到自己的真正的信仰体系当中;在于我们的道德知 识是在空中楼阁中建立的,必然很容易倒塌。 “道德与 生活是合而为一的,人总是存在于为某种道德所统领的 生活之中,道德上的矛盾究其本质也就是生活中的矛 盾。 ”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不仅仅是为生活服务,而是 来源于生活,受制于生活,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生活 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必然不能仅 仅停留在自我想象的理论建构中,而需要还原到受教育 者的真正生活当中,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切实体现思 考受教育者的快乐、悲伤、迷茫、彷徨、恐惧„„ 要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书本走向生活,既需要教 师有意识的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也需要主动到生活中 去。生活化的课堂是指生活化的讲述,生活化的案例, 生活化的对话互动,在交往沟通中升华思想。利用鲜活 的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案例为切入点,创设一 系列能为学生所真正感同身受的生活情境,穿插各种相 关活动,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既达到引起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提高实际生活能 力的目的,也达到引发学生思考,提升认识,并重新回 归实际生活的目的。 主动到生活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在课堂上 感化学生,而且也需要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这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力补充,只有两者相互结合互相 渗透,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可通过建 立思政部门和其它部门的联动机制,专职教师与学生定 期沟通制度和学生内部的思想道德监察小组等方式来形 成校内的一条龙式的整合平台。也可通过建立校外教育 基地,学生与社会双向互动实践平台——实习等方式, 达到渗透校外生活的目的。 参考文献:
2012 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ul.2012 第 31 卷第五期
总第 79 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路径
陈小霞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思政部 广东广州 510900)
[摘 要 ]不能区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没有注重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尴尬实效性不强的
1996,P373-375. [3]叶彩娟.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J].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2000(9). [4] 钟启泉,张华 . 课程与教学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P210—对这门课和教师 的距离,因此,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首先就需要 以“三贴近”的思想为指导原则,把远离学生的教学内 容拉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触不可及到就在身边。 (一)内容的细化 层层分剥,从大到小,从高到低,由远及近。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是站在国家社会的角度从宏观层面 进行的整体论述,希望能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 值取向并健康成长成才,最终目的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 民族的振兴,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无可厚非也是理 所当然,个人的命运是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并且 生死攸关,个人的价值是在社会当中实现,个人的需要 是在社会当中满足,但过于注重社会集体就相当于淹没 了具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个人,完全忽视个人就等于没 有社会。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需要从社会价 值取向走向个人价值取向,必然需要从相对飘渺的宏观 的世界走向更加实际的微观的学生的生活世界,并最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 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宁高教[2011]271 号) 作者简介: 魏建国(1964-) ,宁夏青铜峡市人,硕士,副
重要原因,本文着重探讨在教学实践中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路径,要想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必须从宏观走向微观, 从教师走向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 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国家重视,学生忽 视,教学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的尴尬局面。之所以会这 样,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理论性过强,教条化过 重,重复性过多,仅仅只注重教材体系的分析讲解,而 忽视如何让教材内容真正转化为学生所得,这导致很多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经常出现老师在上面讲自己的,学 生在下面自己做自己的现象。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状 况,使教学深入学生内心世界,让学生能喜闻乐见,达 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改变目前这种 只注重教材体系,而忽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 程,这就需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形象化、具体化、生活 化,具有现实操作性。 一、从宏观走向微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 持“以人为本” ,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于官方化、理论化和权威
教授,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心 理健康。
~~~~~~~~~~~~~~~~~~~~~~~~~~~~~~~~~~~~~~~~~~~~~~~~~~~~~~~~~~~~~~~~~~~~~~~~~~~~~~~~~~~~~~~~~~~~~~~~~~~~~~
基金项目:本文为宁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而作为学生的观众却并不买账,因为他们觉得或许你们 演得很卖力但因为他们不能感同身受而觉得演员们在自 说自话,顶多给点同情分而已。学生也是演员,而且是 主角之一,只有这些角色共同合作,一起把这出戏演 好,才能真正达到皆大欢喜的局面。因此,思想政治理 论课不是我们培养既定的一个机器当中的一个流水线之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培养一个又一个具有怜悯 心、同情心、悲天悯人、包容心、爱心的和谐而融洽的 心灵。只要带着这种观念去教学的教师,就绝对不会把 学生仅仅当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头人一样可以随意处 置,在思想上的粗暴和强制,在形式上的一刀切,从教 师走向学生不是简简单单地把课堂上的一部分主动权交 给学生,还权于学生,而且更重要是能真正走进学生内 心,为他们的快乐而发自内心地欢呼,为他们的痛苦而 发自内心地流泪,为他们的迷茫而发自内心地焦灼,真 正的关心理解,真正的沟通,平等的心与心的沟通。 现代道德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就是 证明儿童的道德并非先天预设的,也不是单纯由外在塑 造决定的,儿童道德的发展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过程中主动建构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教转化 为学的问题,因此,教学也必然需要认真思考分析学生 的各方面特点,并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来整合教学 内容,选取教学方式。尤其在当前,很多大学生对思想 政治理论课存在反感心理和喜欢凸显个性的背景下,需 要找到学生感兴趣愿意倾听接受的契合点再通过循循善 诱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渐打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教学上 多采用问题式、启发式、体验式教学等能发挥学生主动 性积极性的方式。如在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这一章的时候,有很多内容都是学生以前接触过 的,而且都对“政治”不是很感兴趣的情况下,可以从 讨论“政治和你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入手,得出政 治和每个公民都息息相关的结论后,利用“中国能不能 实行多党制?” 、 “对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和三权分立”等 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甚至有矛盾冲突的问题来活跃课堂并 提升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使用教材一般情况下是高教出版 社的全国统一教材,尤其是经过“两课”改革以后的教 材内容充实而深刻,语言丰富而生动,但这并不代表所
118
2012 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ul.2012 第 31 卷第五期
总第 79 期
有的学校都需要按照一个既定化的套路进行讲解,不同 的学校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培养目标,如本科类院校更注 重理论深度的学习,而高职院校则更注重学生操作性技 能的培养,农林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注重农林知识技术 的学习„„每个学校的学生也因此必然带有各个不同学 校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也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 特色和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组织选择,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进行相应的调整,站在整个学校的角度上对教学对象进 行全面分析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这是能否达到理 想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如经济商业类学校可能尤 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教学可以以此作为一 个出发点和一条红线;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则又尤其需要 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同 时,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给所有不同专业的 学生上课,必然不能千篇一律,就像流水线模式化运作 一样,有的内容适合这门专业的学生,并不代表适合另 一个专业的学生,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必然带有自己专业的特性,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专业 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去跟学生阐述相关内容,学生才会 觉得所讲内容跟自己的实际联系很紧密,对自己很有帮 助,学生会容易接受得多,也更感兴趣得多,比如,在 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可以举相关专业的在这一块取 得较大成就的人,这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而拉近 这门课程和学生的距离。 三、从书本走向生活 杜威指出“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活” , “他坚信 道德的实质是人们的行为习惯” , “做中学” 。 “生活就是 道德存在的根据,只有在生活中道德才会展示” 。 思想 政治理论课和生活密不可分,生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源泉,也是归宿,因此,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 着眼点就是要从书本走向生活。 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既定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 识结构和思想品格的一部分,并从而能外化为自己的行 为,既有理论性,也有很强烈的实践性。学生思想道德 的形成不仅来源于理论知识教学,也需要在生活实践中 获得,而且甚至有时在生活实践中受到的影响比课堂上 的还要大得多。教师在课堂上用一堂课费尽心思对学生 进行的教育影响,有时在平时社会生活中别人一句话就 有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而且,道德认知并不必然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