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精文2019《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合集下载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

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

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

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

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第二章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

发展了工具论理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考研题库

语文课程教学论考研题库

语文课程教学论考研题库语文课程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考研题库中,可能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原则:探讨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情感、文化认同等,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应遵循的教育原则。

2. 语文教学内容的组织:分析语文教学中不同类型文本(如诗歌、散文、小说等)的选择和组织方式,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教学内容。

3. 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介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4. 语文教学评价:讨论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5.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来丰富语文教学。

6.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7. 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分析语文教学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每个学生的独特发展。

8. 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讨论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来应对这些挑战。

9.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具体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10. 语文教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介绍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课程的跨学科整合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考研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为将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准备考研时,学生应该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设计和评价中。

同时,也应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 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 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一般认为, 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 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 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学即教授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 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1917年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教学生学。

”据此, “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 “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 “教学”的含义是: 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考研语文课程教学论考前必看

考研语文课程教学论考前必看

考研语文课程教学论考前必看第一篇:考研语文课程教学论考前必看教你使用考研“三宝”:资料、试题和笔记研除了考知识、靠毅力,有时候也考方法,例如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考研复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同学们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的辅助作用。

学习是离不开参考资料的,一本好的参考资料和习题集对同学们的学习知识点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考研成功的前提是要选择一些好的复习资料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武装。

那么,如何全面地搜集你所需要的复习资料呢?下面我们就针对考研如何获取资料、试题、笔记,下面为大家做简要分析。

考研资料搜集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有两个:一是考研的思想,二是考研的行动。

我们光有考研的想法还不够,还需要有行动,如收集资料、努力学习等,有时候我们总是苦于为找不到好的备考资料而发愁,其实,资料收集的方式也无外乎几种。

其一,找几个好的网站,查考你想要的资料,这些网站是专业内的综合网站,基本上你要找的资料都可以在这里免费找到,没有必要全部弄到手全部打印出来,找一下哪些资料是跟你的考试内容相符的,虽然指定教材的作者不是一个人,但内容总会大同小异。

其次,是论坛,有时候我们在论坛上看帖时,不要吝惜你查看帖子之后回复一句善意感谢的话,哪怕是对方提供的资料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如果你很幸运的话,说不定会得到发帖子的人的意外帮助。

以往很多同学,已决定考研之后,就去买书、买试题、买笔记,但有的时候买的东西并不一定比网上随便,且还没有点击几下找到的资料更好。

除了网上,考生还要学会利用学校阅览室的免费资源,例如像新闻传播学考研的考生,图书馆里的《新闻大学》、《新闻爱好者》、《新闻战线》等杂志都可以拿过来看看,专家和学者们是怎么分析热点的。

我们也可作为借鉴。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你还不会用知网,不会通过CNKI下载学术论文,如果你不觉得丢人的话,就去问问别人,但一定要掌握这个让你通往学术殿堂的检索工具。

参考书、试题的获取参考书、试题几乎是所有考研人必备的工具,工具是否选择得当直接关系到大家的最终成绩,所以考生在参考书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专业课参考书的选择。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还培养了对文化、历史和人类思维方式的理解。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三个方面。

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基础,它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修辞,掌握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文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特点和作品的内涵。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修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语文教学论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语文课程和教学论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复习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修辞知识。

其次,学生可以参加一些语文辅导班或培训班,通过听课和参与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竞赛或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拼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1、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应该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因为语文与语言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语言文字又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我们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实际上是强调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以及灵感、直觉、顿悟等诸多涉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因素。

提倡人文性,有利于发挥语文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情操熏陶、人格完善和悟性发挥。

2、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工具性”,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言语能力性”。

语言是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一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

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

语文科应该是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二者紧密结合,辩证统一。

3、新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3~4年级):~ ~ 习作~ ~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2011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汉语性);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4、识字教学规律1、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

2、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字到词,在词句段篇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汉字。

3、按照汉字本身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识字教学。

5、几种传统的识字方式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集中识字1、时间集中:拿出一段时间专门教学生识字2、目标集中:在一定时间里认识一定数量的日用汉字3、任务集中:不因其他教学任务而削弱识字这个教学重点教法原则形音义统一,以形为主;认读写结合,以认为主;字词句联系,以字为主;记比说兼用,以记为主。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程力求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学科定义: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丁实践性Z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第二讲学科基本概念少理论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文”、“国语”两个名称, 统称“语文”。

二.课程定义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培养目标、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教疗环境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论定义课程论是依据对课程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三讲前代教材和教学经验今用一.与教材相关的几个概念■“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课程计划、标准、编制、实施、评价、改革等。

■“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资料,包插教师文本(课程标准、教案、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参和教辅资料)和学生文本(教科书、阅读书目、练习册、作文本等)。

■“语文教科书内容”:通称“课木”,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主要用书,包括语文教木和读木。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形态层而的概念,指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一切活动。

也即教师所教的语文和学生所学的语文。

二•语文教材编排理念1 .文选型(包括选注型):按时代或文体顺序编排文选的教科书。

2.理规型:以既成知识体系作为课程中心内容來编排的教科书。

前者主要是阅读教材,后者主要用于写作教材。

建国以后的主导性语文教科书,按照编排类型的不同有综合型和分科型Z分,但也笼罩在“范文制度”中。

三.封建社会的教材1.《三字经》(來自百度)《三字经》1248字,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

《三字经》与《门■家姓》、《「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心蒙读物。

《三字经》是屮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T-百年來,家喻户晓。

学科教学论总复习要点

学科教学论总复习要点

学科教学论总复习要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总复习要点1.简述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使学习者形成关于语文教育的科学认识,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理念,从而增强毕业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第二,实践意义:通过语文课教学实践活动,使试教者具备初步的语文教学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简述语文学科的性质。

(一)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阅读、写作、听话、说话都是技能,这些技能只有在亲身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获得。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这是任何人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学语文必须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这要靠自己的语言实践。

学语文必须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感,而这些东西,只能在读写听说的实践中才能获得。

单靠听老师讲课是不行的,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二)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思想感情通过语文来表达,语文由思想感情来驾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课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语义,而后是语境,再是社会内容和相关知识,历史文化背景,再则是主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再则是民族心理特征,以及审美心态、情趣和美的发现与欣赏。

(三)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语言是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纽带。

语言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性。

人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的。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也来源于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属性,并且与语文学科的社会性有密切联系。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语文学科是以工具性为本质属性,以思想性为显著特点,工具性和思想性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基础学科。

总之,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综合性和社会性。

3.简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述的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教育硕士语文专业课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1.语文的本质: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

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

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科目。

D、语文之语言是言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饱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

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

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

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

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

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

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2)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

教育硕士语文专业课6.人文教育的特点: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

二、时代性。

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编语文课程论(1)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就是其基本特点。

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与注重内涵,注重内心感悟与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

(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

①体现为语文课程特性的语言文字在其她课程中有广泛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与范围扩大了;②其她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其她科目说明性的逻辑的语言,会以其准确、简练的特点给学生运用语言以有力的帮助。

2、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工具性:语文就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就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就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与文化传承的代码。

单就学校而言,它又就是学习其她课程的工具。

人文性:所谓人文性就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之中。

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一、语文课程的功能“多重功能”与“独特功能”(一)知识传递功能。

①文字语言知识与文学知识②社会知识(二)能力培养功能。

①读、写、口语交际能力②综合性活动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

①情感教育功能②态度教育功能③价值观教育功能(四)文化教育功能。

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文化熏陶(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六)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七)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二、语文课程的地位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就是学好其她各门学科的基础;就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就是从事工作与继续学习的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课程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古代语文一、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1、原始社会没有严格意义的课程,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存在。

2、奴隶社会有专门的学校和课程:六艺3、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再学“五经”“四书”,传道明理;以文选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一)识字教学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3、注重思想伦理道德的教育4、联系日常生活5、激发儿童的兴趣(二)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评点法、出入法(三)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2、多读、多写、多改3、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三、近现代语文教育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兴起时期——语文单独设科(1901——1910)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语文学科的诞生。

标志着中国的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也标志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1911——1926)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小学读经科,将各类学校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更名为“国文”。

并且明确了国文课的教学目标:“国文的要旨在于通解普通的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德志。

”为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小学、初中的“国文”改为“国语”,废止旧的国文教科书,采用语体文教科书,自此,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现代白话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开始占领语文教科书的阵地。

四、当代语文教育一、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

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标志着教育思想的转变。

“语文”学科名称的提出,揭开了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新的一页。

‘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1.四书:宋代以后以“四书”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三)“语文”的含义•1.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语言文章说4.语言文学说5.语言文化说•(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

(二)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

言语性。

思维性。

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1.涵养言语能力2.发展思维结构3.传承优秀文化4.塑造美丽人生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及启示从情感行为、言语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维度立体地建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3.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总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总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总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考研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进行总结和复习,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这门课程,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考研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涉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内容。

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以语文教育为核心,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焦点主要有: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手段;语文评价的方法与手段等。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我们要了解教育学中的课程思想和教育原则,为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要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和规律;还要熟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习的心理机制等。

此外,我们还要学习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然后,我们需要熟悉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语文课程与教学也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我们需要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关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

例如,我们要了解语文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关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模式和方法。

只有掌握了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我们需要了解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和经验,掌握教学案例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通过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名词解说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目标 4.语文教学目标 5.语文课程标准 6.语文课程理念 7.自主学习8.合作学习9.综合性学习10.语文素养 11.语文教学设计 12.情景作文 13.语文教材14.说课 15.校本课程 16.阅读教学二、简答题1.简要回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具体研究对象。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语文课程有哪些基本特点.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思路。

5.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6简述语文教育三个价值追求的具体内容。

7.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遵守哪些原则。

8.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二者的关系怎样。

9.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

10.简要回答编写教案的具体要求。

11.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2.请问“红领巾教学法”有何优缺点。

13.语文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4.写作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5.简述写作教学三个指导环节的具体指导内容。

16.为学生作文“打评语’有何要求。

1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18.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基本途径和方法。

19.语文综合性学的特点是什么。

20.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程序。

21.语文说课有哪些功能。

22.语文说课要力避哪些常见毛病。

23.简述语文说课与上课的不同。

24.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需要我们转变哪些方面的观念?25.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6.结合实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三、论述题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2.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语文教学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试论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含义。

5.怎样理解语文课程是“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6.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

(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编语文课程论(1)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其基本特点。

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和注重内涵,注重内心感悟和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

(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

①体现为语文课程特性的语言文字在其他课程中有广泛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和范围扩大了;②其他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其他科目说明性的逻辑的语言,会以其准确、简练的特点给学生运用语言以有力的帮助。

2.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工具性:语文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

单就学校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人文性: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之中。

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一、语文课程的功能“多重功能”和“独特功能”(一)知识传递功能。

①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②社会知识(二)能力培养功能。

①读、写、口语交际能力②综合性活动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

①情感教育功能②态度教育功能③价值观教育功能(四)文化教育功能。

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文化熏陶(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六)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七)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二、语文课程的地位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课程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课论 _考研复习一、填空题(1)、教课:是教师惹起、保持、促使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教课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课情境中教师惹起、保持、促使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归纳,做出一般的、拥有广泛性的规定或解说,用以指导教课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社交、综合性学习,显性表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一般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立的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含的五项内容:“累积、整合”、“感觉、鉴赏”、“思虑、意会”、“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一样的看法。

特指依据语文教课纲领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课中师生使用的资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课挂图、音像教材、教课软件、选修教材、教课指导书、教课参照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示、语文历练、语言累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因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课内容的艺术展现,又是教课思路的直观表现,能够揭露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示思虑。

(12)、板书图示的能力因素:1、硬笔书法能力2、必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㈠基本方法:小题大做;㈡详细的方法: 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2、比较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4)、解行识字法的重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联合(15)、常有的对外汉字教课法: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3、绘图法 4、体态语教课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 6、语音模拟法 7、零件分合法 8、笔顺展现法 9、韵语教课法 10、信息化教课法(16)、设定语文教课目的的依照: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课目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简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阶段。

(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成为独立的学科,重点是教师的教(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自己学(四)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逐步重视课程研究,使语文学科自身充实发展。

(五)“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研究的“法”是指原理、法则;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

(六)“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研究的内容转变为具有系统理论和完整结构的“学”(七)“语文课程与课程论”时期(1997年至今)肯定了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理论,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

从“语文教育学”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本质的回归;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而非终极目标。

2.结合你看过的录象或课本上所了解的谈谈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①具有现代教育理念②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业务上精益求精。

语文教师形象的审美自塑:道德美、学识美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

道德欣赏、哲理欣赏和仪表欣赏。

③具有雄厚扎实的知识基础。

A 中文专业知识 B一般文化知识 C 教育科学知识④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A 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B应变能力: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到左右逢源发现自己有所失误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补救。

发现学生有妨碍教学的行为时要因势利导要用眼神、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行动控制课堂气氛。

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掌握其动向,采取相应措施。

C 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⑤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A 做科研型教师的需要B 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C 增添人生乐趣的需要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的由来及含义?自1904至1949年,课程名称使用过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讲经读经、国文、国语等,新中国建立后,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学即教授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

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教学理论体系。

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的不同侧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为什么?突出“怎样教学”,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

但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会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突出“教学什么”,孕育了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维”方式,使人们自觉地站在“教什么”的课程立场来认识和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但开发出的课程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

忽视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会最终搁浅。

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什么是“三、百、千、千”?什么是“五经”、“四书”?“三、百、千、千”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什么是文选读本?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

如《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

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古代阅读教学的经验有哪些?什么是评点法?熟读、精思、博览以诵读为基础熟读,记忆理解,形成语感;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有所感悟;在熟读精思的同时,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评点法评点法是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

“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

“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

古代作文教学有哪些经验?注重基本功训练,读多写多改,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中国传统教育有哪三大问题?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目的问题-语文教育成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

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片面,主要是识字、读古文、作古文。

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就是诵记和模仿。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四大弊端”?脱离语文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近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有哪些?语文单独设课。

国文名称出现(1912年)。

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曾用过的名称有哪些?语文学科独立后的第一个名称是什么?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语文、汉语、文学等名称。

“国文”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正式名称。

现代语文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什么?现代语文学科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产物。

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

简述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

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简述“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汉语系统地讲授汉语知识,文学强调纯文学和文学史系统。

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探索。

时间虽短,却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十世纪60年代初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贡献?确定了语文是基础工具的学科性质;编写出了以现代文为主的相对稳定的全国通用教材;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的原则。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语文名称的不同认识。

对语文名称有多种认识,语言文字(吕),语言文学、语言文章(叶),语言文化,汉语文学,等等,不同的名称说明人们对语文课程认识不同,也说明人们在不断探索语文课程及其性质,并在不断深化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什么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的形式都是同其思想情感的内容一起存在的。

学习语文不能离开它所负载的文化,离开了就要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

若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统一,就会出现各种偏差。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目标体现哪些新的价值观?确立起新的知识观。

通过确认知识的不确定性,新课程具有了“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性质。

确立起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把学生的个性发展视为课程的基本目标。

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特色,它使新课程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

谈谈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另一重要维度。

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

三维目标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在教学中统一,在过程中统一。

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作用?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等。

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特征?明确性和模糊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突出了哪些思想?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以下思想。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新课程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突出了哪些方面?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例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例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还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

必须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阅读。

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了解语文新课程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倡导写作的个性化,例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新课程关于口语交际的技能要求必须在哪些前提下才有意义?口语交际的核心意思是“交际”二字,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

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

语文课程目标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参与,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