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生物学意义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研究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过敏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免疫相关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
近年来,人们对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
肠道菌群的构成取决于个体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环境暴露等多种因素。
研究发现,早期生活环境对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母婴间的微生物传播、喂养方式以及室内外环境等都会对肠道菌群进行塑造,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肠道菌群的稳定性是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善氧菌和厌氧菌之间的平衡关系在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包括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高脂肪饮食、过度消毒等,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引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对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影响过敏反应。
研究发现,特定的菌群可以增加抗炎细胞的数量,降低过敏反应的程度。
此外,肠道菌群还可以通过促进免疫耐受的形成来抑制过敏反应。
耐受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环境物质的一种保护机制,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肠道菌群通过调节六亲疏远的机制,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建立对自身、环境抗原的耐受性。
另外,肠道菌群还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屏障的功能来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发展。
胃肠道屏障是人体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一个重要媒介,起到保护和阻隔作用。
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导致胃肠道屏障的破坏,使外界过敏原更容易穿过肠道黏膜进入人体内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调节被提出作为一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
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改善过敏性疾病的症状。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益生菌或益生元的摄入来调节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是人类消化系统内微生物的总称,主要居住在人体的肠道中。
它们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不只与肠道的健康有关,还与人类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而肠道菌群失调是指这些微生物因为外界因素,环境改变等原因而失去平衡的状态。
科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本篇文章将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一. 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形成肠道菌群的失衡现象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以下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的常见因素:1.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是一种能够较快地杀死细菌和微生物的药物,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许多细菌感染。
但是,它也会摧毁肠道菌群中的一部分微生物,使其暴露在有害物质和外部細菌侵害的危险之中。
2.人工甜味剂:人造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和蔗糖醇等,可以抑制有益菌的生长,并刺激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3.过剩的糖分: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果汁饮料和甜点,可能在肠道中培养有害菌,并破坏有益菌的平衡。
4.缺乏运动:身体缺乏运动,肠道环境会变得缺氧,导致有害菌生长,破坏本来健康的肠道菌群平衡。
二.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1.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酸反流症、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症等,研究表明,这些疾病至少与肠道菌群的失落有关。
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胃肠道的活动受到影响,胃酸反流会因此而发生。
此外,缺乏肠道菌群的食品可以导致通常消化良好的食品消化不良,因此引起便秘,肠道过敏和肠球菌过多生长。
2.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综合症的关系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是一种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四种症状的综合症,它往往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和二型糖尿病。
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代谢综合症之间存在着联系。
饮食中的益生菌与过敏反应的关系
饮食中的益生菌与过敏反应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益生菌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宿主身体健康的微生物,常见于酸奶、发酵食品等食物中。
不仅能够促进肠道健康,益生菌还有可能与过敏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饮食中的益生菌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并介绍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一、饮食中的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微生物,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来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许多免疫相关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
而益生菌的摄入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加有益菌种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种的生长,从而减少过敏性反应的发生。
二、益生菌对免疫系统抑制作用的机制益生菌可通过多种机制对免疫系统产生调节作用,进而影响过敏反应。
其中,最为常见的机制有:1. 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益生菌能够调节免疫细胞(如T细胞、B 细胞等)的功能,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
这主要是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改变其信号传导通路来实现的。
2. 促进抗炎反应:过敏反应往往伴随着炎症过程的发生。
益生菌能够促进抗炎细胞的活化,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
3. 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益生菌能够增强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少过敏原物质通过肠道黏膜的渗透,从而减少过敏原的暴露,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
三、益生菌的临床应用及效果饮食中的益生菌在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摄入益生菌可以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例如,在婴幼儿生长发育阶段,添加益生菌到配方奶粉或婴儿辅食中,能有效降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一些临床研究也显示,益生菌具有减轻过敏症状的作用,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炎等疾病的症状。
然而,目前对益生菌与过敏反应的关系研究尚不完善,仍存在许多争议。
一些研究认为益生菌可能对某些人群的过敏反应产生积极作用,而对另一些人则没有明显的效果。
肠道菌群及其生物学意义
肠道菌群及其生物学意义食工081 2008031050 姜欢笑人体所携带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估计每个人的自身菌群细胞数超过10¹³,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 倍。
它们主要分布在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以及体表。
由于体表的细菌主要来源于人体所接触的外环境,而且经常随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称为暂住菌群;而定植在体腔内的细菌主要源自出生时所接触的母体菌群,包括分娩时接触的阴道菌群,母乳中的细菌以及周边环境的细菌,一旦定植后比较稳定。
所谓人体的正常菌群主要指这些存在于体腔内的细菌。
对正常菌群研究报道很多,而了解较透彻的是其中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生物学功能可以从三方面来阐述:即维持肠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定植,感染和刺激/调控人体的免疫功能。
这些功能相互密切关联,互相促进。
因此,充分了解肠道菌群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对于人群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和促进抗感染功能都是极为重要的。
人体肠道菌的来源主要是母体和乳汁中的细菌和出生时的外环境,如剖宫产的婴儿肠道中就会定植一部分来自医院环境如儿科ICU 的细菌,而正常分娩的婴儿肠道中几乎完全是来自母体的细菌。
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大约于出生后数小时开始形成, 4 ~ 6 个月时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大量的肠道菌在肠黏膜表面形成密集的菌膜,亦称为生物膜。
肠道菌总量约为1014,主要分布在结肠。
就每克粪便计算,其中致病性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的量在104 左右,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在108-10水平,而条件致病菌如肠球菌、大肠杆菌和拟杆菌等约为106-10 左右。
到目前为止,尚有60%的肠道菌不能在体外培养,但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估计,肠道菌的总基因数为人体基因数的140 倍,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生物种群。
肠道中的细菌不断刺激肠道黏膜分泌黏液素,保持必要的润滑、保护作用。
同时,肠道菌的繁殖还有助于维持肠腔内的pH值并分泌一些维生素类的物质,如维生素K 和一些B 族维生素。
肠道菌群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菌群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微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组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过去,人们对菌群的认识仅限于起到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作用,然而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免疫系统、调节代谢、影响情绪等方面的重要性。
肠道菌群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药物使用等。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改变,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都可能对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产生影响。
一旦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肠道菌群的科目,详细探究肠道菌群的定义、功能、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同时,还将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对菌群调节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肠道菌群,促进人体健康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参考。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为读者介绍肠道菌群科目的相关知识。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所示: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个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什么是肠道菌群以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 第二部分:肠道菌群的定义和功能- 第三部分: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 第四部分:结论- 4.1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4.2 未来研究方向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读者对肠道菌群科目的全面了解,并探讨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2.1 肠道菌群的定义和功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肠道菌群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我们将探讨肠道菌群在营养吸收、免疫调节和代谢等方面的作用,并提供相关的研究和证据支持。
肠道菌群冷知识
肠道菌群冷知识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被称为“第二个基因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其中一些是关于肠道菌群的冷知识。
肠道菌群的种类非常丰富。
据估计,人体内的肠道菌群种类超过1000种,总数超过100万亿个。
这些菌群中的每一种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某些菌群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营养吸收,而另一些菌群则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护肠道的健康。
肠道菌群的组成是个人化的。
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组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
这是由于个体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组成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一些疾病,如肥胖、炎症性肠病、自闭症等,与肠道菌群的紊乱有关。
因此,了解和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菌群与情绪和行为有关。
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产生和调节多种神经递质和代谢产物,影响人体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
这为肠道菌群在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肠道菌群还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肠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因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可能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肠道菌群还可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肠道菌群可以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过程,影响人体体重的调节。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可能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主要有饮食调节、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粪菌移植等。
使用利敏舒益生菌
使用利敏舒益生菌,可缩减过敏治疗周期进入21世纪以来,过敏性疾病已成为最常见的全球性疾病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表明,目前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目前仅在我国就有两亿多人患病,并且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过敏性疾病的疗法,因此过敏与抗过敏就是一场现代人不得不参与的“战役”。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过敏累及某特定器官及组织,导致了某种疾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湿疹等。
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早期喂养、食物、感染、过敏原、空气污染和香烟等。
进一步明确引起或抑制过敏性疾病发生因素,将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干预方法与手段包括:(1)避免过敏原,食物过敏一旦被确诊,避免进食是最好的治疗方法;(2)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注射量治疗过敏性疾病,治疗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3年)费用较高;(3)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或抗组胺药物、局部吸入激素或口服激素是主要治疗手段。
过敏性疾病的主要防治手段是依赖于抗生素的使用,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已造成严重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过敏性疾病的日益关注与重视,肠道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间的关系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可能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一项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学院生物系的Birte Svensson教授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与过敏性疾病之间有存在一些新的关联,被称作益生菌或益生元适应症,且这种口服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影响,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孕妇服用利敏舒益生菌制剂可以影响肠道菌群,从而抵抗过敏性疾病的干扰。
早在1984年俄国学者就提出肠道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有关,但是对过敏性疾病研究为做统计分析,所以未能确定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缺乏程度。
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Sepp等才开始研究肠道菌群在过敏性疾病病原学上发挥的作用。
肠道菌群研究意义
肠道菌群研究意义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近年来,肠道菌群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意义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本文将从健康维护、疾病治疗、营养代谢和情绪调节等方面,探讨肠道菌群研究的重要意义。
肠道菌群在维护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肠道菌群能够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抑制有害菌生长等。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释放出有益物质,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另外,肠道菌群还能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降低患病风险。
因此,研究肠道菌群有助于开发调节菌群平衡的方法,维护人体健康。
肠道菌群研究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肠道菌群失衡与肠炎、过敏性疾病、肥胖症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通过深入研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我们可以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一些研究已经证实,通过调整菌群平衡,如益生菌的使用、粪菌移植等,可以有效缓解某些疾病的症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肠道菌群与营养代谢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能够分解食物中难以消化的物质,产生一些有益的代谢产物。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分解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能量给肠道上皮细胞,并参与调节脂质代谢。
此外,肠道菌群还可以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因此,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对营养代谢的影响,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
肠道菌群还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被称为“肠脑轴”。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产生神经递质、调节免疫反应等途径,影响人体的情绪状态和认知功能。
一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与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研究肠道菌群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肠道菌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肠道菌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健康维护、疾病治疗、营养代谢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人体健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胃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胃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胃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时也是微生物最为丰富的生态环境。
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胃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胃肠道微生物及其功能胃肠道内居住着大量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构成了人体内最为复杂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被称为“肠道菌群”。
这些微生物在胃肠道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首先,它们协助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例如,某些益生菌可以分解食品中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并产生有益于机体的营养成分。
此外,通过竞争性排挤或抑制其他有害菌群的侵袭,它们还能帮助维持胃肠道内的菌群平衡。
另外,在维持人体免疫平衡方面,胃肠道微生物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外界侵略的重要防线,它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层面。
先天免疫是人体在出生时就具备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系统,能对抗各种微生物和有害分子的侵袭。
获得性免疫则是在接触到致病微生物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的免疫应答。
这两个层面共同构成了人体复杂而强大的免疫系统。
三、胃肠道微生物与先天免疫的相互作用1. 调节树突细胞功能树突细胞是先天免疫中至关重要的调节组织细胞,它们控制着对外界环境中微生物和超自身抗原的感知和识别过程。
最新的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可以通过与树突细胞的相互作用,调节它们的功能和表型,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应答。
这种作用对于预防感染、减轻过敏症状等具有重要意义。
2. 促进天然杀伤细胞活性天然杀伤细胞是先天免疫中的一类重要细胞,能够快速识别并消灭被感染的细胞或癌变细胞。
研究发现,胃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激活特定免疫受体,促进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并提高它们在人体抗击各种感染和肿瘤过程中的效力。
四、胃肠道微生物与获得性免疫的相互作用1. 调节抗体产生获得性免疫主要通过抗体介导来对抗微生物侵袭。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预防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新视角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预防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新视角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预防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新视角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两个重要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在预防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人类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构成了人体的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通过多种途径相互作用。
首先,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来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增强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其次,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来影响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感染体内的病原体,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身体的健康组织,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肠道菌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有助于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最后,肠道菌群可以通过释放代谢产物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的某些物质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二、肠道菌群对过敏的预防作用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的过度反应,导致人体产生过敏症状。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预防过敏的发生。
首先,肠道菌群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降低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的过度反应。
肠道菌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减轻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的过敏反应,从而预防过敏的发生。
其次,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减少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间接地预防过敏的发生。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过敏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肠道菌群可以调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减少过敏发生的可能性。
三、肠道菌群对自身免疫疾病的预防作用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导致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肠道菌群失衡与过敏性疾病
肠道菌群失衡与过敏性疾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过敏性疾病的出现越来越常见,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湿疹等。
而在探寻这些疾病的根源时,肠道菌群失衡逐渐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肠道菌群,简单来说,就是居住在我们肠道内的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群体。
它们的数量之多,超乎想象,种类也极为丰富。
这些微生物与我们的身体形成了一种微妙而重要的共生关系。
正常情况下,它们相互协作,维持着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对我们的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当肠道菌群失衡时,究竟会发生什么呢?为什么它会和过敏性疾病产生关联呢?首先,肠道菌群失衡会影响肠道的屏障功能。
肠道就像是一道坚固的城墙,其表面的细胞紧密连接,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屏障,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然而,当菌群失衡时,这道屏障可能会受到破坏,变得“漏洞百出”。
原本无法通过的过敏原等物质就有了可乘之机,得以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引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其次,肠道菌群在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够帮助免疫系统“训练有素”,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和应对真正的威胁,而对无害的物质保持“宽容”。
但当菌群失衡时,免疫系统可能会变得敏感和过度反应,将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误判为敌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再者,肠道菌群可以产生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比如短链脂肪酸。
这些物质对于维持肠道的健康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都非常重要。
一旦菌群失衡,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减少,就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具体来说,在过敏性鼻炎中,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的免疫反应异常,使鼻腔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的刺激,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对于过敏性哮喘,失衡的肠道菌群可能影响呼吸道的免疫平衡,导致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引发喘息、咳嗽等哮喘症状。
而湿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也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因为肠道和皮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肠道的问题可能会通过某种机制反映在皮肤上。
肠道菌群失调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其在宿主消化营养免疫发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0~3岁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其与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步,是形成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引起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2004年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针对全球过敏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于2006年公布:在33个国家进行的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国家的13.9亿人口中,约22%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婴幼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是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可持续数年,并逐步发展成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本研究就肠道菌群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几种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作一综述。
一、肠道菌群的建立及生物学意义新生儿刚出生时胎粪是无菌的,出生后大约2h即可从肠道检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即微生物开始在肠道定植,最终形成以厌氧菌为优势菌的菌群结构,此过程一般需3年左右的时间。
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定植,宿主的黏膜屏障和免疫系统也在发育成熟,主要体现在出生后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强,淋巴细胞开始迁移分化。
出生后到脱奶期(0-1岁)是To11样受体(To11-like receptor,TLR)介导的免疫耐受形成的关键时间窗,期间肠道菌群的异常定植会导致TLR表达异常,免疫耐受无法正常形成。
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环境卫生和抗生素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健康成人肠道栖息着约1014个细菌,多达近1000~1150种细菌。
肠道菌群承载着人类后天获得基因,参与人类正常生理和疾病病理过程,是被遗忘的特殊器官。
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
过敏 性 疾病 是 一 种 免疫 变 态 反应 ,随 着感 染 性 疾 病 的控
发 病 机 制 的主要 方 面 ,但 越 来 越 多 的证 据 显示 哮 喘 的 发 病机
制 远 较 T 1 T 2失 衡 学说 复 杂 。 h/h
2 肠 道 菌群
制 和 工业 化 程 度 的提 高 ,近 年 来有 逐 年 增 加 的趋 势 ,并 已 成
群如 乳 酸 杆 菌 、双歧 杆 菌 、非 致 病 性 大肠 杆 菌 ,治 疗婴 幼 儿
转 录 因子 和 激 活 的核 因子 途 径使 T 0分 化 为 T 2 h h 。细 菌 脂 多 糖 可 作 为信 号 分 子 与树 突 状 细胞 上 的 高亲 和 力 受 体 C 4相 DI
结 合 ,使 此 种 细 胞 分 泌 I—2 L l ,进 而 使 T 1 化 成 熟 。近 来 h分
能 下调 过 敏 婴 儿 抗体 IE的产 生 ,缓 解 牛乳 过 敏 患 儿 过敏 性 g
皮炎 的症 状
IN ^ F 一 ,也 可 促 进 T 1 化 成熟 日 y h分 。随 着 工业 化 发 展 ,饮 食 结
构 发生 改 变 ,使 肠 道 菌群 发 生改 变 ,以 及 儿 童某 些 感 染性 疾
为 人 们关 注 的 全球 性 健 康 问题 。 临床 上 最 常见 的有 支 气 管 哮
喘 、过敏 性 鼻 炎 、春 季 卡他 性 结 膜 炎 、食 物 过 敏 、过 敏 性 皮
肤 病 如湿 疹 ( 括 特应 性 皮 炎 ) 包 、荨 麻 疹 等 。 变态 反 应 性 疾 病 在 儿 童 多 发 ,将 近 4 %的 儿 童 曾 患 过 该病 _ 0 l _ 年 有 关 过 敏 。近
认 为 细 菌还 可 刺 激 树 突 状 细 胞 和 N K细 胞 上 的 T I样 受 体 0 I ( L 4 L 5和 T R ) T R 、T R L 2 ,使 它 们 分 别 产 生 I —2 L l L l 、I —8和
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殖及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殖及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一、简述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殖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是儿童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人体生理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婴幼儿时期正是肠道菌群建立和完善的关键时期。
本文旨在综述有关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殖的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在婴幼儿时期,肠道菌群的建立主要依赖于母亲乳腺中的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以及婴儿摄入的食物和水中所含细菌。
新生儿出生时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极少,但随着喂养过程的进行,肠道菌群逐渐增加,至2岁时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基本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个体间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1. 婴幼儿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婴幼儿时期是肠道菌群构建的关键阶段,对于以后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在婴儿出生后的几天内,肠道菌群开始定植,在婴幼儿期,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这个阶段的肠道菌群被称为“共生微生物群”,它不仅帮助婴幼儿建立自身免疫系统,还参与营养物质代谢、营养合成以及能量平衡等方面。
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的健康影响可能对潜在的疾病发展产生影响,例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肥胖症、糖尿病等。
对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幼儿园儿童肠道菌群研究的必要性对于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是理解和改善婴幼儿健康的关键。
幼儿期是人体生命的起始阶段,也是肠道微生物群落发展的重要时期。
通过对幼儿园儿童肠道菌群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这一生命早期的发育过程及其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这种研究的开展有助于揭示婴幼儿肠道菌群与多种健康状况之间的潜在联系,并为未来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对幼儿园儿童进行肠道菌群的研究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肠道相关疾病的发展。
儿童在幼儿园期间,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接触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其肠道菌群结构可能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肥胖、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疾病等肠道相关疾病的的发生有关。
探索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探索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之间的联系肠道微生物组(intestinal microbiota)是指长期寄居在人类肠道内的各类微生物的总和。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与人体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本文将对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一、肠道微生物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1. 肠道微生物与肠道健康肠道微生物组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分解食物中的纤维质,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短链脂肪酸(SCFA),如丙酸、乙酸和丁酸等。
这些SCFA能够提供能量,促进肠道黏膜细胞的生长和修复,维持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
2. 肠道微生物与肠炎肠道微生物组的紊乱与肠炎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结构与健康人存在明显的差异。
比如,在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中,某些菌群的丰度显著增加,而其他菌群则显著减少。
这些紊乱可能参与了肠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肠道微生物与肠道感染肠道微生物组与肠道感染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和竞争性占据肠道资源的方式,起到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侵害的作用。
另一方面,某些病原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利用肠道微生物群的紊乱状况,导致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二、肠道微生物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1.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症肠道微生物组与肥胖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些研究发现,肥胖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结构与非肥胖者存在明显差异。
肥胖症患者的微生物组中,富集了一些能够从食物中提取更多能量的菌群,而缺乏一些帮助消化食物并维持肠道健康的菌群。
这种微生物组结构的改变可能对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 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组的紊乱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结构与健康人存在明显的差异。
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与其对健康的影响
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与其对健康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婴幼儿肠道菌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婴儿肠道菌群是指在出生后不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婴幼儿体内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另一类是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
而正确形成健康平衡的肠道菌群对于宝宝以及长期健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婴幼儿肠道菌群形成原因1.1 孕期影响:母体孕期中存在能穿过胎盘进入胎宝宝血液循环系统中的部分细菌。
孕妇所处环境中的微生物也可能通过唾液或者粪便等途径传给胎宝宝。
1.2 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会使胎宝宝接触到母体生殖道的采样,进而受到其中存在的多种有益菌群的影响。
而剖腹产方式则会选拔出较多的致病微生物进入宝宝肠道。
1.3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于肠道菌群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母乳中含有大量优秀的益生菌来源,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
这些有益菌可以促进婴幼儿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增加,并且减少致病菌的滋生。
相比之下,人工奶粉中则缺乏这些有益细菌。
二、婴幼儿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2.1 免疫系统调节:正确形成健康平衡的肠道菌群可以帮助调节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提高其抵抗力,减少感染和过敏发生的风险。
2.2 消化吸收能力:婴幼儿肠道内存在着大量产酶细菌,它们能够帮助婴幼儿消化和吸收外界摄入的食物。
而没有这些产酶细菌的婴儿则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2.3 神经发育:肠道菌群与神经发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良好的肠道菌群可以促进脑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并且降低患上一些与大脑功能相关疾病(如自闭症和抑郁症)的风险。
2.4 营养代谢:某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我们食物中难以直接被消化吸收的纤维素,通过发酵过程产生营养物质对婴幼儿的健康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肠道菌群还能调节血糖、血脂水平和体重控制。
三、如何促进健康平衡的肠道菌群3.1 母乳喂养:母乳中富含有益生元,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为益生菌提供优质的营养源。
婴幼儿肠道菌群形成阶段性变迁机制分层解析
婴幼儿肠道菌群形成阶段性变迁机制分层解析在讨论婴幼儿肠道菌群形成阶段性变迁机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肠道菌群以及它的重要性。
肠道菌群是指寄生在人体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的集合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对婴幼儿来说,肠道菌群的形成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消化、免疫系统以及整体健康。
婴幼儿的肠道菌群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变迁,每个阶段对于肠道菌群的形成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阶段是胎儿期。
在胎儿期,肠道菌群主要是通过母体直接传递给胎儿的。
最初,在母体体内的阶段,胎儿的肠道是无菌的。
然而,通过妊娠早期的羊水和胎盘的微生物交换以及妊娠晚期的产道分娩过程,母体的微生物群落开始传递给胎儿,从而正式建立起胎儿的肠道菌群。
第二个阶段是初生期。
在初生期,婴儿的肠道菌群开始发育和成熟。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和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菌群的正常形成。
母乳喂养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患上肠道疾病和过敏的风险。
与此相反,婴儿的肠道菌群可能会受到抗生素的消耗、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不稳定和失衡。
第三个阶段是婴儿期。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肠道菌群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随着婴儿逐渐引入固体食物,不同种类的菌群开始在肠道中建立和繁殖。
这些食物中的纤维和多种营养物质为菌群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研究表明,多样性和丰富的肠道菌群可以提供更好的免疫保护,并预防肠道炎症和其他疾病。
第四个阶段是儿童期。
在儿童期,肠道菌群逐渐稳定下来,并开始与宿主相互作用。
肠道菌群会对宿主的能量代谢、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还发现,儿童期的肠道菌群失稳可能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过敏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总结起来,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形成经历了胎儿期、初生期、婴儿期和儿童期这几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母体的微生物群落、母乳喂养和引入固体食物等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形成和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婴幼儿肠道菌群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婴幼儿肠道菌群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的居民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其他重要器官。
而对于婴幼儿而言,肠道菌群的建立和发展更加具有重要意义,其健康状况与肠道菌群的微妙平衡有着密切关系。
本文将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其重要性肠道菌群是指生长于肠道中的菌群,包括有益的菌群、有害的菌群和中性菌群。
其中最为重要的有益菌群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及婴幼儿肠道常见的嗜酸乳杆菌等。
这些有益菌群可以促进肠道消化吸收、保持肠道通畅、调节免疫系统等,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而在婴幼儿的肠道菌群中,由于尚未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环境,易受到外界环境,食物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尤为需要注意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平衡。
二、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1.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婴幼儿的肠道功能尚不完善,消化吸收机能相对较弱,肠道菌群的稳定和平衡对于其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至关重要。
合理的肠道菌群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肠道消化吸收,提高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对于其身体健康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保护肠道健康良好的肠道菌群能够防止有害菌群在肠道内滋生,防止出现肠道疾病。
此外,有助于肠道黏膜细胞生成和维持,保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避免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对维持肠道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调节免疫系统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中,肠道菌群的正常发展和平衡对免疫系统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合理的肠道菌群可以促进幼儿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成熟,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免疫系统,提高身体抵抗力。
三、如何维护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健康?1.提供充足的乳汁或人造奶粉供应母乳或人造奶粉中含有动物性低聚糖等物质,可以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和生长,有助于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发展。
2.保持母乳喂养母乳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最佳选择,母乳喂养的婴儿肠内的有益菌群相对更多且种类更为丰富。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等物质,可以调节婴儿免疫系统,保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婴幼儿肠道菌群与健康
07
结论与展望
婴幼儿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 性
维持肠道平衡预防肠道疾病
促进营养吸收保障生长发育
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影响代谢和激素水平与肥胖、 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有关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婴幼儿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婴幼儿健康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婴幼儿肠道菌群分布和特点 肠道菌群对婴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主要由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构成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发育至关重要。
肠道菌群在婴幼儿肠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合成维生素、促进肠道蠕动等。
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婴幼儿健康至关重要不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菌群失衡引发腹泻、 过敏等健康问题。
肠道菌群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
促进消化吸收:肠道菌群能够帮助婴幼儿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增强免疫力:肠道菌群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促进大脑发育:肠道菌群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影响代谢:肠道菌群参与婴幼儿的代谢过程对健康产生影响
肠道菌群与脂肪酸合成的关联
肠道菌群合成脂肪酸有助 于维持肠道健康
肠道菌群能够合成短链脂 肪酸为婴幼儿提供能量
肠道菌群合成脂肪酸有助 于婴幼儿大脑发育
肠道菌群合成脂肪酸有助 于提高免疫力
05
肠道菌群与神经系 统
肠道菌群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 响
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突起形成
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
促进神经元突起和突触连接的建立
婴幼儿肠道菌群与健康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 S
01 输 入 标 题
03
肠道菌群与免 疫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研讨:肠道菌群生物学意义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抗过敏益生菌“台敏乐”典型代表新选择
摘要: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其在宿主消化营养免疫发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0~3岁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其与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步,是形成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引起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2004年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针对全球过敏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于2006年公布:在33个国家进行的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国家的13.9亿人口中,约22%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婴幼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是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可持续数年,并逐步发展成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本研究就肠道菌群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几种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作一综述。
一、肠道菌群的建立及生物学意义
新生儿刚出生时胎粪是无菌的,出生后大约2h即可从肠道检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即微生物开始在肠道定植,最终形成以厌氧菌为优势菌的菌群结构,此过程一般需3年左右的时间。
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定植,宿主的黏膜屏障和免疫系统也在发育成熟,主要体现在出生后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强,淋巴细胞开始迁移分化。
出生后到脱奶期(0-1岁)是To11样受体(To11-like receptor,TLR)介导的免疫耐受形成的关键时间窗,期间肠道菌群的异常定植会导致TLR表达异常,免疫耐受无法正常形成。
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环境卫生和抗生素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健康成人肠道栖息着约1014个细菌,多达近1000~1150种细菌。
肠道菌群承载着人类后天获得基因,参与人类正常生理和疾病病理过程,是被遗忘的特殊器官。
生理状态下,肠道菌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维持和增强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内的共生菌通过占位性保护效应、营养代谢产生有机酸和拮抗作用发挥生物屏障功能。
2、促进固有和获得性免疫的发育成熟:肠道菌群能够通过不断刺激局部或着全身免疫应答来促进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GALT)的发育,可激发Th1免疫应答,平衡Th1/ Th2,共生菌DHN特定的CpG基序能刺激Th1细胞分化。
3、刺激肠道分泌sIgA: sIgA黏附于肠道黏液层,阻止病原微生物的黏附并促使其随肠道蠕动排出体外。
4、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
肠道共生菌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KB的活性(普氏粪杆菌),或通过抑制NFKB的抑制剂IKB的磷酸化、泛素化、降解,或通过促进NFKB的亚基ReIA出核,减弱其转录因子功能(多形拟杆菌),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这显然已经不能简单地用遗传因素来解释。
Strachan提出的“卫生假说”认为,生命早期因缺少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接触,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进而增加了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
细菌和病毒感染引发的自然免疫可以诱导Th1细胞因子的释放,胎儿及初生时免疫反应以为主,随着出生后环境中抗原的刺激,免疫反应逐渐向Th1转化,达到“Th1/Th2平衡”。
如今随着家庭大小、生长环境、个人卫生、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过度卫生”的环境使得婴幼儿受环境中抗原刺激的机会减少,造成机体免疫反应向Th2偏移,分泌的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增多,刺激B细胞产生
IgE,使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活化,释放炎症和细胞因子,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无论是Th2介导的过敏性疾病,还是Th1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所上升,经典的“卫生假说”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个现状。
Rook提出的“老朋友假说”,其中“老朋友”指哺乳动物在经过长期进化后体内存活下来的相对无害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DC的成熟起关键作用,成熟的DC产生TGF-β和IL-10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而Treg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从而使“老朋友”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杀灭,同时宿主对自身细胞、肠内容物、过敏原等产生耐受。
有研究者提出“菌群学说”,认为工业化国家抗生素的使用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进而影响肠道菌群介导的免疫耐受的形成,导致变应性气道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最近发现的Th1是CD4+效应T细胞的亚群,能分泌促炎因子IL-17,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Tteg/Th17平衡”被打破是目前认为过敏性疾病乃至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另外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坏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也相关。
三、儿童过敏性疾病
早年Bergmann提出过敏进程(allergicmarch)概念,指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年龄特征,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症状可能得到缓解也可能被其它症状所替代。
婴幼儿最早出现的过敏是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1岁以后逐渐得到缓解,继而出现哮喘,哮喘发病率在学龄期达到高峰,到青春期哮喘可能得到暂时性缓解,但是会出现过敏性鼻炎,可能持续数年。
“肠道菌群假说”认为新生儿出生后免疫系统的良好、平衡的免疫应答未必是依靠微生物才能产生,相反,微生物的存在有导致感染的潜在危险。
与致病菌不同是,肠道正常菌群中某些细菌可刺激免疫系统,却不引发对机体有害的炎症反应,肠道正常菌群成员中含有建立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oid GALT)早期发育的刺激物,激发Th1型免疫应答。
肠道菌群紊乱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为影响儿童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湿疹、荨麻疹、皮肤过敏等过敏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常补充抗过敏益生菌台敏乐做好对经常使用抗生素宝宝的防护。
为什么孩子过敏跟肠道的菌群有关呢?先来想想,其实过敏主要是从食物过敏开始的,食物过敏是食物吃到肚子里,胃肠道没有很好地消化就吸收了,造成了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成分对人体的刺激。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食物,别的小孩吃了就没有问题呢。
其实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就吸收,原因就是因为肠道菌群不太健康所致。
所谓抗过敏益生菌就是可以和人体共生且对人体有正面效益的微生物,其中含有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的抗过敏益生菌制剂台敏乐是最具代表性的抗过敏益生菌台敏乐。
益生菌长期以来一直用来照顾人类的健康,除了可改善肠道的生态,产生抗菌物质,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乳糖不耐受综合症,还可降低TH2细胞所造成的过敏免疫发炎反应。
由于益生菌本身在肠道内就象过客一样,无法长期在肠道繁殖生长期,若要在肠道内生长及发挥有效功能,就得提供它足够生长的必要营养素,抗过敏益生菌之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长双岐乳杆菌的特性是肠吸附能力佳,具有耐酸性,菌体通常呈细长杆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不会产生内孢子,于好氧及厌氧环境下会生长。
含有丰富副干酪乳杆菌的台敏乐益生菌对免疫调控能力是可以有效地降低IgE,以及增加干扰素抑制IgE来减轻过敏症状。
此类功能性抗过敏益生菌通过肠道定殖才能在肠内形成菌种优势,进而能绵延不绝的发挥它本身免疫调节的功能。
通过了胃酸和胆盐考验,从而得以顺利的在肠道发挥其它抗过敏功能,实验证明抗过敏益生菌组合物台敏乐可以通过人体消化系统严格环境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