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 培 养 初 中 生数 学 问题 意 识 的 具 体 方 法
高 明、 独特 , 他们的这些特点就为数学教学 中培养学生提问 的独 特性提供 了基础 。在初 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 和引导学生 提出“ 标新立异” 的 问题 , 对学生新颖独特 的想法提 出表扬 , 但这
f -)  ̄ j Βιβλιοθήκη 设情境 , 让学生敢问 、 想 问
在初 中数学教学 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江 西省赣 州市黄金 中学 黄锡 林
在素质教育 的背景下 ,数学教学的 目标不再仅仅是为 了让 考。 比如 , 在教学一元二 次方程时 , 教 师可 以先提两个 问题 。 1 . 列 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 的数 学知识 , 更重要的是让学 生具备运用 数学 的能力 , 使他 们能够运用 已学的数学知识解 决实际生活 中

些带有思考性 的问题 。经过长 时间的训练 , 学生会敢 于和乐
生多提 问, 利用问题化 的教学模 式来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 。近 于提 出问题 ,而且他们所 提的问题会有一定 的深度 ,不会表面 年来 , 笔者在 自己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 , 以下 化 、 肤浅化 。 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 有很多不足之处 , 希望能够得 到广
大 同仁的批评指正。

( 二) 教 师 给 学 生 提 问题 的机 会
在初 中数学教学中 , 倘若教师只知道一味地讲授知识 , 而不 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 ,就会影 响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的发挥 , 会影 响学 生创新思维能力 的培养 。因此 , 教师要注意在

在数学教学 中培养学生问题 意识 的重 要性
意识和兴趣。而要使学生产生提问的冲动 ,教师就要创设 有效 的问题情境 , 使学生敢 于提 问 、 想要提 问 , 进 而引发他们进行思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而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学生特有的财富,是发现的动力。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以疑导学,让学生敢问、敢说、敢想、敢做,即围绕所学内容敢问与众不同的问题,敢说与众不同的话,敢想与众不同的办法,敢做与众不同的学习。

这“与众不同”本身就体现着创新,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

一、目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问题(一)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便是老师高高在上、一讲到底,课堂中缺少“问”的意识和实际操作。

虽然最近几年以来,许多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被挖掘和提出,但付诸课堂实际的依然是屈指可数。

(二)教师思想认识的落后不少数学老师没有真正理解数学课的教育精髓和教育目的,在他们心中,数学课本就是一门特别枯燥、特别艰涩的课程,因而放弃了尝试那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机会,固步自封地维护着现状,缺少教学反思和教学创新。

(三)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学习为了考试”这些认识依然没有得到改变。

而学校对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极度重视,则又变相加剧了这种意识的实际操作状态。

数学老师们为了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不顾学生感受,以“题海战术”强迫学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极低。

二、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一)正确对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应该充当一种“辅助者”的角色来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是替代学生占据其主体地位。

因此作为初中数学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方案。

从学生的心理诉求出发,将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统一到一处。

要让学生自觉地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欲望,指导和鼓励学生科学合理地探索数学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地协助点拨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敢问、想问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在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教师要下定决心从方法、心理等方面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会思维与思考 , 学会 自主学 习。 主的师生关系 , 这样才能在教学 中营造一种和谐 、 融洽 、 轻松 让学生真 正掌握学习方法 , 而愉悦 的教学氛 围, 才能缓解学生 的紧张与畏惧心理 , 让学 生 因此在数学教学 中我们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渐 放下心理负担 , 使得学生敢于提问 , 从而 为学生 问题意识 的培 从不会学 到会 学 , 从不会 问到会问 , 循 序渐进 , 帮助学生掌握 养 打下坚实 的基础 。 一是尊重学生。初中生虽然 年龄小 , 自我 学习方法 , 提 出更多富有思考价值 的问题 , 从 而延伸学生 的认 知空间 , 为学生 的数学学习与应用开辟更为宽广的平台 , 将学 控 制能力差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但是他们并不是成人 的附 属, 而是与成人一样是平等 的。我们要尊重学生 的人格 , 将 学 与用结合起来 , 增强学 生的应 用意识 ,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对立直接造成教学氛围紧张枯燥 ,学生畏于教师 的权威而不
三、 传授提问方法 , 让学生会问
古语 云 : 授之 以鱼仅供一饭之需 , 授 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
敢 提问 , 这扼 杀了初 中生好奇心 强 , 爱 问为什么 的天性 , 而使
学生原本就淡薄 的问题意识更加缺失 。因此要培养学生 的问 穷也 。在数学教学 中知识与技能就是鱼 ,而思维 与方法则是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 的知识与技能 , 更 为重要 的是 题 意识就必须要转变这种对立 的师生关系 , 建立一种平等 、 民 渔 ,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这样 的教 的 向导 , 一切发 明与创造始于疑问 , 源于思考 。在现代课堂教 有效 地激发学生 的问题意识 , 学 中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 的讲授与灌输 ,而忽视学生 的 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教学 中我们要运用各种

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 , 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 系时 , 笔者没有急于介绍这一知
件 ……像这样的 问题属于能够 培养 学生开放性思维 的问题 , 教
识 内容 ,而是先向学生讲 了平面直角坐标 系的发 明者笛卡尔是 师通过简单 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针对 某一问题进行全面思考 , 不 怎样想 出这一方法 的。一次笛卡尔生病 了 , 他躺在床上发现墙 但能够启发学生 的思维 , 还可 以提高学生的归纳 总结能力 。
或者焦虑等心理变化 , 而这些恰恰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 解决
力, 这对学生的数 学学 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可是 , 在实际教学中 ,
问题 ,在思考 中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 自己的问题 意识和思维能 他捣乱 的原 因, 并进行正确引导。 我们发现很 多学生都没有这样 的意识 ,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
样 的想法下 , 笛卡尔发 明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讲完这个故事 , 学
的效果 。 二、 营造良好 的课堂氛 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实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 , 而要实现这一 目的, 就必须为学生营造

生们 的学习兴趣顿时就被激发 了起来 ,那节课也取得 了非常好 带着质疑的态度读书 ,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 的同时 , 更加全面 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这样 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 , 在教
励 。即使学生质疑的问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 , 对于调动学
评, 而是应该 采取鼓励 的态度 , 耐心地解答他们的质疑 。教师应 该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 认真地对待学生提 出的每一个 问题 ,
主、 和谐 的课 堂氛 围 , 让学生敢 于在课堂上质疑 , 并且以此为乐 。 同时 , 对于故意捣乱 的学生 , 提 出稀奇古怪 的问题时 , 教师应该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也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并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激发思维想象力三、培养思维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

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多样化地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工具来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去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思维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综合应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能只停留在解决单一问题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和扩展。

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复杂的图形,要求他们找出图形中的各个特点,并进行证明。

这样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思维想象力,培养思维策略和注重综合应用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希望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推理的学科,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形成对问题敏感的意识,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有关购物价格打折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何计算折扣后的价格。

这种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发展抽象思维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对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具体的实例来揭示抽象概念的内涵。

例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通过画图和实际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抽象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注重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学思维的核心能力之一。

初中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能够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和证明。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有关推理的题目和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逻辑题,要求他们根据已知条件推理出结论。

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数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思维方式,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一个几何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和个人发展。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问题意识是学习和探究的基础,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索兴趣。

在学习二次方程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种菜,每天种的菜苗数等于前一天的菜苗数加上5,最后一个菜苗数为100,问小明第一天种了多少菜苗?”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提问,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提问,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提问。

在学习平行线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两条平行线上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其中一条,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条平行线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思考、提问,并逐渐培养起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引导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方程式变形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方程,让他们先尝试解答,再引导他们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起问题意识。

四、开展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利用三角形的底和高求出其面积?”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并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一、培养问题意识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即学生对于问题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深入思考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

在解决代数问题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找到规律,根据规律找到解决方法,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锻炼。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打牢数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打牢,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数学知识的扎实理解和掌握。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而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束手束脚,难以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创造力数学思维的培养,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学也在不断发展。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善于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创新。

比如在学习几何方面,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变换图形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数学思维的培养,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合作的学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讨论、交流思想,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同时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五、注重数学思维的拓展数学思维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一些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注重数学思维的拓展。

数学思维的拓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比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项 的 概念 :所 含 字 母 相 同 , 同字 母 的指 数 也 相 同 的项 称 同 “ 相
类 项 . 学 生 看 书后 一 般 会 背 , 背 并 不 等 于 理 解 了 , 里 可 ” 会 这 质疑 : 念 中的 两 个 “ 同 ” 指 的 内容 是 否相 同?等 等. 概 相 所 引导
数 学学 习与 研 究 2 06 01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开 展模 型 教学 及 数 学 建模 能 力 训练 .
培 养 学 生 数学 建 模 能 力 是 培 养 数 学 思 维 和应 用 能 力 的 重要 手 段 , 教学 过 程 中 穿插 建 模 能 力 训 练 对 学 生 是 十 分 必 在
要 的 . 养 学 生 建模 能 力 是 一 个 循 序 渐 进 的过 程 . 始 应 从 培 开
【 考文献】 参
[ ] 杰 远 . 代 数 学 教 育 学 . 林 : 西 师 范 大 学 出版 I孙 现 桂 广
社 ,0 5 6 . 20 ( )
简单 问题 人手 . 生 共 同创 建模 型 . 养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和 勇 师 培
于创 造 的 意识 . 如 , 学 完 《 似 角 形 》 , 出 题 目 : 例 在 相 后 可 有
学 中 不可 或 缺 的 内容 . 是培 养 学 生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也
必 要途 径 , 文对 此进 行 了探 讨. 本
运 用 勾 股 定 理 解 决 问 题 . 出 A . 模 二 : 造 等腰 角 形 求 口 建 构
或 等边 角 形 , 出 A 建 模 三 : 求 . 构造 三 角形 及 其 中位 线 , 利
网 格 来确 定事 物 的位 置 啊.引 入 正 题 : 样 用 网 格 来 表 示 位 ” 怎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问题意识”即数学教师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吸引学生,从而提出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一、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一)有利于激发创造思维我们知道,初中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因而必须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所谓主体地位与作用,就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处理与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地位以及作用等。

一般而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可见,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一切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与现象,使他们带着兴趣、疑难和问题去进行学习与思考。

这样,初中学生的思维就会因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得到启发。

如此一来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就会转变为学习的根本动力,不仅学习激情高涨,而且也不断发挥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更加体现了其主体思维和品质的活跃深刻。

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既要让学生做提出问题者,又要让他们成为研究问题者。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提问题变成教师的特权或者专利。

有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穿插学生的疑问,会扰乱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思路。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因为这类教师不敢面对学生的疑问,更没有摆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引导与主体的关系。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学生的质疑和提问,就不可能有学生思维的创新与拓展。

(二)有利于把握学生心理由于初中学生都处在其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一般还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

但是,他们却能够在教师科学合理地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 生 只会 “ 乱”问 , 提 出的 问题 一 点价 值 都 没有 。 养, 更 谈 不上 思 维 创 造 , 问题 意识 还 是 思 维 的 动 力 , 是 创 新 精 怎样 问的 话 ,
神 和 创 新 能力 的基 础 。 高 度 肯 定 和 重 视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是 实
习方 式 、 探 究 的 源 头就 是 问题 。现 行数 学 课 新 课 程 标 准 也 强调 见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思 考 问 题 。”从 中足 见 培 养 问 题 意 识 的 重要 略 作 简要 分析 。


初中教学 课堂教学 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张 丽
近 代 著 名 的教 育 家 陶行 知 先 生 说 过 :“ 发明千千万, 起 点
在 一 问”。问题 是 数 学 教学 的灵魂 , 没有 问 题 ,就 不会 有思 维 培 促进学生 “ 会 问 ”这 一 出发 点 就 是 使 学 生 弄 清 楚 问什 么 , 怎样 问。 学 生 光有 勇气去 问是不 够 的 , 有勇 气而 不 知道 问什 么、
题。
②以 “ 问题 ” 启思 , 以 “ 问题 ” 育 智
数学课堂教学中 “ 真 问题 ”的把 握 既 需 要 有教 师 良好 的 数
二、让 学 生产 生 问题 ,使学 生 “ 要 问” 心理 学 的研 究 表 明 , 人 的行 为 和活 动 的 目的性 越 明确 , 行 为 的效 率 就 越 高 , 也 就是 说 ,当人 们 明确 意 识 到 自己行 为 和 目
①以 “ 生活 ” 激趣 , 以“ 生活 ” 生 情
数 学 与 生活 有一 条 天 然 的 “ 脐 带 ”, 相 互依 存 , 维系着各自 的 “ 生命 ”。因 而 , 数 学 的生 活 化 、生活 的数 学 化 没 有 障 碍 。在 教 学 中以 “ 生 活 ”生 趣 ,以 “ 生 活 ”生 情 , 便 成 为 我 课 堂 教 学 中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予表扬 , 这样才能让学生抢着提问 、 敢于提问。对待不同的学生
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 对 于 自卑的学生要 多给他们些机会 , 锻炼他 们的胆量 , 然后加 以引导 、 点拨 , 树立他们 的 自信 ; 对于不善言辞 的学生 , 可 以给他们多点时 间, 耐心倾听 , 采用循序渐进 的方式 ; 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 问或意犹未尽 的学生 ,不能因为课程的结
束打击学生积极性 , 可以在课后让他们提出问题等 。总之 , 让每 方法 。 是 否可 以做到一题 多解 。 4 . 在 知识易混处寻找问题 。 如在
位学生都敢于发表 自己的观点 , 敢于提出质疑。 二、 激发学生“ 乐问” 的兴趣 美 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 “ 学习最好 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 识的兴趣 。” 培养学生 的“ 问题意识” 还得让学生爱上数学 , 对数 学感兴趣 。学生只有有了兴趣 , 才会对数学产生好奇 , 然后 才有
浅议 在初 中数学教学 中对Fra bibliotek生 的“ 问题意识” 的培 养
江 苏省启 东市东安 中学 孙媛媛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对学生 自主探究能 力 的培养 。学习不是单一地让教师 向学生传授知识 , 而是学生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 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 的 “ 问题意识” , 使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 敢问 、 乐问 、 会问” 。

设悬念式情境 , 以问引疑 ,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 使 学生在“ 奇” 中 “ 问” ;也可 以设定选择性情境 ,使得学生在分析选项中产 生徘
徊, 使得学生在“ 徘” 中“ 问” ; 也可以创设操作型情境 , 使得学生 在“ 做” 中“ 问” ; 也可 以注意生活 中的小事例 , 让学生参 与实践 ,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应用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应用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应用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是数学教学的三个重要阶段。

下面阐述了数学问题意识的概念,并以初中数学为例,从若干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该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数学问题意识的概念所谓的数学问题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营造真实、新奇、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氛围,正确引导初中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从而产生解题意愿,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阶段。

二、营造提问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意识”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学习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适用于前后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紧密的新课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疑问去学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问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定理为焦点,紧紧围绕这个切入点,促使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孕育探求动机;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境,使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到数学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2.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思考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积极思考情境问题,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加工、存储、运用,通过合作小组研讨来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张扬学生的自我个性。

在教学的情境问题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地发表解决问题的方案,闪耀着他们思维的火花和个性的光彩。

作为教师来说,应多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考空间,开放自我展现舞台和交流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被视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数学领域,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决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新课程也提出:现代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积极动手操作等能力,积极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只偏重于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有的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恰当遭同学嘲笑,对自己能否提出问题也产生疑问。

有的学生则以为自己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

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不敢向老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

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让质疑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首先,宽松、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敢于提出问题的前提。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地面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要让他们都敢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提问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提问不是老师或某些同学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世纪激烈竞争的焦点无疑是创造型人才的竞争,具有强烈创新意识与高超创新能力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成为当今学科教育的重任之一。

然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在哪里?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与源泉。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创设“悬念”,激发数学问题意识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强烈、急切的思维欲望。

悬念的设置方法很多,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如果把它设置于课末,学生急于求知,课后就带着问题预习。

预习的过程是一个初步体验知识的过程,在预习中,学生自然会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整理。

只有在整理知识时,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才会去建立起联系,一旦建立不起联系,矛盾便易凸现,问题便自然产生。

学生带着“为什么”听课,思维就跑在教师的前面。

这样,数学问题意识就得到了有效激发。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三册§6.4解直角三角形时,课末设置了如下“悬念”:”你能不过河而测出河宽,不上山而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得敌我之间的距离吗?这些问题在下节课可获得解决。

”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良好的认知结构是问题意识的向导和基础。

教学中,要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笔者如下设计:试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并计算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1);(2);(3);(4)。

学生完成后,教师:方程中的系数和常数与两根之间有某种关系吗?学生:经观察,(1)(2)两式两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3)(4)两式两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作为人们思维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和起点,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重要。

本文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1.宽松环境的营造。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2.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观念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

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学习时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转变到“共同探讨”。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不致于产生畏惧的心理,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的讨论中去,问题意识才能够得以激发和培养。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一般心理学认为,主体意识是作为认知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问题意识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是发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开始。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本文着重介绍的。

关键词:问题意识;主体;创新;评价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39一、研究背景初中数学新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而在数学教学中不断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学习,就是学习问题,学习怎么问问题。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需要。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原因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但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意识淡薄,不能自己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不敢问、不会问。

笔者对所教两个班109名学生作了统计: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呢?1. 教材被部分教师当作金科玉律,灌输给学生。

学生面对“无可置疑”的权威,没有问题,也不敢有问题,否则会被认为“无知”。

2. 在教学上很多教师照本宣科,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缺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有些教师甚至视学生的问题为干扰,训斥、讽刺,导致学生不想问、不敢问、也不会提出问题。

3. 传统教育“一卷定乾坤”,关注更多的是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问题的提出。

在“书山题海”中,学生没有精力、没有时间深入思考,缺乏对问题的敏感性,遏制了问题意识的产生。

三、探索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1. 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敢”问陶行知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求 知欲 旺盛 等特 点 出发 ,积 极培 养学 生勤 于思 考 问题 、敢于 化简 得 N la O ,这 时 学 生才恍 然 大悟 ,纷纷 动 手验 证 ,并提 出 了
提 出 问题 、创 造性 地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那 么 ,初 中数学 教师应 如 其 它 代数 式 ,使 问题进 一步拓 展 。这 样的 数学 问题情 境 ,因情境
课堂 教学应 以学 生积 极参 与 为丰 ,充分 调动 学生主 动 思维 、主 动 兴 趣 , 引起 了迫 切 想 知道 其 中奥 妙 的欲 望 。学 生提 出了种 种 猜
探索 、积极 动手 操作 等 能力 ,积 极 创设情 境 ,从 学生 的好奇 、好 想 ,思 维 空前 活跃 ,教师 趁热 打 铁 引出代 数 式 ( a l ) ×2 2 5+1 -2
2 1第期 0 年 1 1
教育科学
教 学 实践
初 中数学教学 中学生问题意识 的培养
谭 燕 ( 重庆 市石 柱县悦 崃 中学校 490 0 10)
爱 因斯 坦 说 过 ,提 出一 个 问题 比解 决 一 个 问题 更 重 要 。 数 我 设置 了一 个 “ 猜 你 出生在 几月 ” 的数学游 戏情 境 ,对学 生提 猜 后加 上 1 ,再 把结 果乘 以2 去2 ,并 1 减 2 学是人 们 生活 、劳动和 学 习不 可缺 少的 工具 , “ 析 问题和 解 决 出 :将你 的出生 月份乘 以5 分
何 培养学 生的 问题 意识 昵 ?

本 身 以学 生感 兴趣 的游 戏形 式 出现 ,其趣 味性 不言而 喻 ,更重要
的是 包含 了丰 富的 问题性 ,具有 较高 的数 学思维 含量 ,能起 到较 三 、教给 学生 质疑 的方法 教 师在 教学 过程 中要 注意 让 学生学 会质 疑 。 “ 之 以鱼 ,不 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在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形成外,更加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学生的问题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有创新的关键所在,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决,而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提问的重要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

”这些都指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表现出积极的认知倾向,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即兴趣,这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将这种积极的心理趋向表现在实际行动上,才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积极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动地参
与到学习中来。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文字、图片、图像与声音等综合手段来呈现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
化,静止的教材动态化,枯燥的氛围生动化,平面的文字立体化,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从而带着强烈的参与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学习。

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利于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学习的主动性。

这样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问题意识。

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我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上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

这些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感受与强烈的视觉与听觉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时,我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各种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从而使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平移是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意识,但尚处于萌芽状态。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氛围,创设有效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提出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数学知识渗透到丰富的生活情境、有趣的故事情境与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践情境,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为学习需求,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处于不断的提出问题与解决
问题的良性循环中。

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我首先让学生计算下面的几组题目:第一组:25×25=?24×26=?第二组题目:30×
30=?29×31=?第三组题目:50×50=?49×51=?并让学生观察各组计算题的前面的式子和结果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计算,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上发现了一定的规律。

此时,我鼓励学生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发言。

在学生心中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像上面的这些式子在计算时有什么简便算法吗?此时我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上面的式子,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上面的式子。

在我的积极启发与相机诱导下,学生经过观察、比较、推测、验证、归纳与总结,得出规律。

这样的教学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

”说的就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知道从哪里提出问题,才能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这样的人才是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提出问题。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概念与定理的严密性来提问,进而使学生对概念与定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

要学生掌握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于无疑处生疑。

对于各种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大胆假设,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问题与分析问
题,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灵活性、独特性与深刻性,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从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然,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从而使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从学到学会到会学,真正学会提问,学会求知。

四、以得当的评价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

”我们的教学评价要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坚持肯定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

教师要以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看到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成功,保护学生提问的信心与勇气。

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才能够以更大的动力参与其中,才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全班学生一个标准,要善于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

只要学生能够提出基于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的问题就加以表扬与肯定。

同时使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努力,从而促进优生更优,促进中差生的转化。

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寻找中差生点滴的进步并给予鼓励,让这微小的闪光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当然我们提倡以赏识教育为主,并不是排斥批评,而是要坚持适时适度适量的批评。

不顾实际地一味表扬只会让学生对表扬产生麻木状态,而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

适时适度适量的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有时甚至会起到比表扬更大的作用。

所谓适时,是指在学生
出现骄傲自满时,要以批评来看让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适度是指注意批评的尺度,过于严厉会打击学生提问的信心,过于宽松则不起作用。

适量是要注意批评的次数,过少与过多都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也就是说在评价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当的评价,要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有着必要性与重要性,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做好长期的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在初中各阶段制订相应的计划,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责编张敬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