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练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带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解放法令还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环保。
村社在名义上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改革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阶级分化。
农村中的富农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他们用多种方式积累资本,添置新式农具,购置耕地,雇佣大批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摘编自人民版选修一(1)根据材料,说明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说明上述变化对俄国社会近代化的重大影响。
,第(1)问,要结合材料从俄国农民身份地位、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管理模式三个角度说明俄国农村的变化。
第(2)问,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说明对俄国的影响。
农民的身份地位由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变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在农村经济中,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村社取代了原来农奴主对农民的管理。
(2)为俄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资金等;为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2.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2)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3)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
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
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
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于他人。
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
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
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材料二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
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4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2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的所需要的……”材料二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材料三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
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
(4分)(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民饥困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二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阅读课本P98页学习延伸,回答问题。
1、材料一是十分否定改革,材料二是充分肯定改革。
2、材料三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的原因:
(1)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
(2)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仍然被 束缚在土地上。
(3)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 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B 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C 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拟定了改革法案
思考:
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农奴制 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一、改革的酝酿(改革的准备)
1.目的: 2. 准备工作: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以上材料节选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 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 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 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 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三、进步与局限(评价)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统治危机
(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农奴制导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 (直接原因)
尼古拉一世
1855年,沙皇尼古拉 一世自杀而死,新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继位。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七单元第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 含解析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之所以称俄国“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主要是因为他宣布()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B、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C、被解放的农奴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D、国家直接控制的农奴也得到解放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B项和C项和题意无关;D项不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考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的认识。
2.根据“二一九法令”,俄国农奴为了得到份地,必须要做的事情包括()①必须以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②承担各种临时义务③和地主拟定有关契约④在49年内还清本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二一九法令”、“得到份地”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②③④四项,均是“二一九法令”规定的内容,即全部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3.“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861年改革( )①扩大了国内市场②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④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⑤建立了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也就扩大了国内市场,故①正确;农民获得了自由,也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②正确;改革内容之一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也就意味着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③正确;改革并未结束沙皇君主专制,故④错误;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在改革之前既已存在,故⑤错误,据此正确答案选A项。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转移国内矛盾B.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压力C.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D.拟订改革法令,下发各地进行讨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最大阻力来自于封建地主,因此首先借助舆论的力量,以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压力。
答案: B2.亚历山大二世说:“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要( )A.强化俄国的农奴制B.发动殖民扩张战争C.改革农奴制D.镇压革命运动解析:材料表明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农奴制的迫切心情。
答案: C3.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解析:“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体现了历史的转折。
A、B、C不能体现“重要转折点”的含义。
答案: D4.“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解析:抓住“掠夺”一词,紧扣题意,A、C、D均不能直接体现“掠夺”和含义。
答案: B5.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解析:农奴制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单元学习总结 Word版含解析
学案4单元学习总结一、农奴制改革进步性和局限性1.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1)作用: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地位: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改革虽然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但它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讲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表现为:(1)不彻底性: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3)欺骗性:由于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他原来耕种的土地要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4)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课标及解读课标: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解读: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力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
对这一理解层次的学习内容就是要求知道法令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这些法令来认识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它对俄国的社会变革有哪些重要影响。
这次改革最终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除了外部力量的推动,更在于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
从这一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就会有一个较为宽阔的视野,从而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由《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等17个文件组成。
法令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
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
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
《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
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但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
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
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奴隶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随堂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答案】C2.19世纪后期,亚历山大二世推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促进俄国的近代化C.使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D.维护专制制度【答案】D3.“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国家B.地主C.农民D.资产阶级【答案】B [根据改革内容,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是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故选B项。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对农民说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任何让步……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改革的?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还是自己凭空的猜想?结合史实说明。
(2)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答案】(1)农民对改革表示怀疑。
农民的怀疑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在改革前,亚历山大二世保证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做到了。
改革过程中,让农民高价赎买地主土地,实际上是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进步性:这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因此,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转折点。
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二世后来遇刺身亡;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农民对改革不满。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和条件。
2.“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3.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对应学生用书P68清单一改革的准备改革的酝酿1.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3.表现(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
(2)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3)组织基础:①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②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结果不同的改革草案从各地陆续送达中央政府,经过激烈讨论最后拟订了改革法案。
[深化认知]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清单二改革的内容“二一九法令”1.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又称解放法令。
2.内容(1)政治: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2)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组织:加强村社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3.时限前两年是改革过渡期,两年后进入土地赎买阶段。
[深化认知]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酝酿改革,最终通过了“二一九法令”,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通过高额赎金赎买一块份地,促进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清单三改革的评价进步与局限1.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作用(1)广大农奴有了人身自由,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3)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9秋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
”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是( )A.解放农奴并剥夺其土地B.解放农奴并分给其一定土地C.强化农奴制以巩固统治D.发动革命以求彻底解放农奴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中的“防止俄国的暴动”判断出“我”代表的是地主阶级,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地主再也不能赠送和抵押农奴C.农民可通过赎买获得份地D.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解析:根据法令规定,农民在赎买份地前,必须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即使在完全获得自由后,也要对国家承担一定的义务,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3.“二一九法令”指出:“有些人只想到自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土地而不给地主尽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
”这说明废除农奴制后( )A.农民和地主取得了对等的地位B.农民以继续履行义务为条件获得自由C.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很大损失D.农民在获得土地前须继续履行义务解析:改革法令规定农民获得份地的大小由地主决定,地主得到了农民缴纳的远远高于当时地价的赎金,据此可排除A、C两项;1861年的改革法令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宣布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自由,二是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得到一块份地,题目中的材料是针对后者而言。
答案:D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评述正确的是( )1861年解放农奴后民众向亚历山大二世欢呼A.图片反映出农奴因获得自由而非常兴奋B.图片反映出俄国社会各界都赞成废除农奴制度C.图片反映出1861年改革赢得了广泛支持D.图片反映出农奴制改革彻底改变了农奴的处境解析:“欢呼”者是获得解放的农民,他们因通过改革获得了人身自由而对沙皇表示感激。
答案:A5.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解析:农奴制是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落后的根源。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 (1)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 本主义发展潮流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 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背景下发生的。
•(2)从内容上看:①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农奴 制,农民成为自由人,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得以废除。
•②改革还使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了一块份地, 部分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部分实现 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历史认识] 农奴制改革存在局限性的原因
•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但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 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 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主题一 “二一九法令”的内容与特点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 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 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 • ——亚历山大二世
• (2)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是俄国历史 上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改革虽然是在封建 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但它的内容从根本上
• 2.局限性
• (1)不彻底性: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 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 (2)掠夺性: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 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几十年间, 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 1.重点:掌握“二一九”法
要内容。
令的主要内容Βιβλιοθήκη 其评价。2.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 2.难点:理解俄国农奴制
历史选修1课堂探究:第七单元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含答案
课堂探究探究点“二一九法令”的进步与局限史料导入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概括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2)依据俄国社会发展情况,评述上述史料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提示:(1)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得到一块份地、赎买居住的房屋等;农民只有赎买了土地后,才能真正地成为自由人;过渡状态下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规定的义务。
(2)改革在法律上使2 000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地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名师精讲“二一九法令"的进步与局限1.进步性(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地位: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使俄国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过渡。
(3)进步作用:①“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②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素材.doc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1.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工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一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
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2.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案: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含答案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目标导航]1。
了解农奴制改革前的准备。
(重点)2。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重点)3。
认识“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难点)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2)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尝试都因封建地主的阻碍而不了了之。
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3.过程(1)思想: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2)组织: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3)方案①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也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②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③草原地区:地主们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4.结果:经过激烈讨论最后拟订了改革法案。
[易错提醒]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二、“二一九法令”1.签署: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2.内容(1)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处理;他们享有公民权利。
(2)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特别提示]“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其核心是解放农奴。
法令颁布后,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块份地。
三、进步与局限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1)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3)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应学生用书P74一、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1)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使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地位: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方式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4)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①“二一九法令”是妥协的产物。
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
②从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具有残酷的掠夺性和欺骗性。
③不彻底性。
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阶级关系(1)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意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又需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改革后的农民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而且由于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3)民粹派形成及主张:①形成: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
②主张:反对农奴制度,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
认为知识分子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局限:民粹派不了解农民的真正想法,他们的行动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
④发展:民粹派遭到沙皇镇压后,发生分化。
其中一部分人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了对沙皇的暗杀。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异同点(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农奴制下,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无疗6f耳犠凰泉救制故单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化训练基础巩固1.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A.维护农奴制度B.废除农奴制度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 @@3.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的改革方案是哪一地区封建主提出的?()。
A.主要农业区B.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C.草原地区D.全国各地区4.“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B.地主C.农民D.资产阶级5.以下各项中,哪些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强化了中央集权D.扩大了国际市场强化提高7.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最主要体现在()。
A.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B.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C.农民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D.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A.使俄国积累了大量资金B.废除了农奴制C.增强了军事力量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它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B.使是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0.下列图中人物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B.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C.签署解放农奴法令D.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课外延伸11.阅读俄国1861年改革的一段材料:“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对农民说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任何让步……,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于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改革的?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还是自己凭空的猜想?结合史实说明。
(2)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
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
……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
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山的农民……”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请回答:(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的原因是什么?高考猜想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俄《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山的农民。
俄《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是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二厅报告》请回答:(1) 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2) 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 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4) 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14. 列举下列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 A 解析:本题中的农奴主贵族认为即便是废除农奴制,农业照样会出问题,对废除农奴 制持反对态度,结合本题四选项辨析可知:应是贵族维护农奴制。
2. C 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并非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其改革的客观效果却加快了俄资 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近代化。
之所以酝酿,一是吸取以前的教训,二是害怕农民暴动, 根本上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
3. C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材中明确表明草原地区由于地 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4..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改革内容,农民可以购买一块份地,但 是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
5. D 解析:①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之一,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与历史史实 不符,②④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6. B 解析: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主要就是从法律上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强化提高7.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D 项表述不合史实,B 项有所夸大,AC 两项 正确,比较而言,A 符合题意的是项.8. B 解析:根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可知,农奴制的存在造成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 由劳动力缺乏,从而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排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 障碍,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拓展了国内市场,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 项。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依据在于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木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金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0.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图能力,首先确认此图为亚历山大二世,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的沙皇是尼古拉一世,由此确认D项符合题目要求。
课外延伸11.【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在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结合史实认识俄国农民对农奴制改革的意见。
二要一分为二地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1)农民对改革表不怀疑。
农民的怀疑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在改革前,亚历山大二世保证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做到了。
改革过程中,让农民高价赎买地主土地,实际上是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进步性: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彳丁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木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因此,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转折点。
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二世后来遇刺身亡;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的不满。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1)题回答注意材料一中关键词“沙皇……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及“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等;第(2)题注意抓住材料二中“赎买了土地”及“拥有私产的完全自山的农民”等关键信息。
第(3)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主张废除。
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农民获得人身自山;农民还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山。
高考猜想13.【解析】第(1)问注意阅读材料,结合改革前的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具体内容,得出矛盾表现,要求较高。
第(2)问注意提炼材料的相关信息。
第(3) (4)问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答案:(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因为农民受制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14.【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要解答此题,首先要辨识这四幅图片属于哪位改革者,其次综合分析他们所实施的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答案:(1)梭伦: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2)商鞅: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穆罕默德•阿里:废除包税制,改革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4)亚历山大二世:“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