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合集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思考

业 教 育 要 为 提 高劳 动者 素质 特 别 是 职 业 能 力 服 务 .提 i 们 的 高 职 教 育 是 我 国高 等 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其 目标 是 培 养 拥 护 岛他 就 业 能 力 、 作 能力 、 业 转 换 能 力 以 及 创业 能 力 。 高 职 教 育 目 党 的基 本 路 线 , 应 生 产 、 设 、 理 、 务 第 一 线 需 要 的 。 、 工 职 适 建 管 服 德 的 不 再 单 纯针 对 职 业 岗 位 .更 强 调对 岗 位 变 化 和 职 业 转 变 的 适 智 、 、 等方 面 全 面 发 展 的高 等 技 术 应 用性 专 门人 才 。 * 体 美 口 通识 应 性 在 高 职 院校 构 建 通 识 教 育 与专 业 教 育 相结 合 的 人 才 培 养 教 育 作 为 高 职教 育 培 养模 式 形 式 之 一 .其 培 养 目标 既 要 服从 于 模 式 以 提 高 学生 的综 合 素 质 得 到 全 国 高 职 院 校 的普 遍 关 注 和 高 这 个 }标 、 务 于这 个 目标 , 要 表 现 鲜 明个 性 。 = 服 { 叉 『 于 当今 时代 科 学 技 术 突飞 猛 进 . 自 知识 、 能 和 技 术 的更 新 技 度 重 视 , 对 深 化 高 职 院校 的课 程 改 革 . 革 过 分专 业 化 的 人 才 这 变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l 2期
福 建 电

17 9
关 于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思考
宋 阳秋
(广 东女 子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1. ) 14 0  ̄
【 要 】 现代 高职教育 目标不再单纯针 对职业 岗位 , 摘 : 而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 对通识教 育理念的分 析, 根据现 代社 会对 高职人才素质的要 求 , 对高职 院校进 行通识教 育的必要性进行 了阐述 。 并就 高职通识教 育的培养 目标 、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现代企业管理通识课程为例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现代企业管理通识课程为例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现代企业管理通识课程为例王晓华,李储东,陈红军(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0102)[摘 要] 为培育可持续、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以现代企业管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例,提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思想精髓、品质素养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方法和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此目标指导下,结合非管理专业学生知识背景和对企业管理知识的需求,开展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优化评价方法等全方位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现代企业管理[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1286(2018)01 —0051 —06一、引言2016年3月17日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学要推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

国内各院校均已认同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开设相关课程。

但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精通专业技能,基本素养缺失的问题,部分原因来自不少高职院校过度强调应用技能教育,但不重视基本知识及素养的习得和养成。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对全面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从过度重视技能训练的技术教育向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转变。

而通识教育可以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强化通识教育是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1]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跨学科基础性课程,高职院校经管类或理工科非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

[2]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和方法的了解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思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创造性。

通识课程开设对于高职院校的意义重大,如何对通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目的得以实现、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基金项目: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5年度院级课题“面向职业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通识课程定位及教学模式探讨”(15QNB03);项目负责人:王晓华。

高职院校通识公选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通识公选课“红楼梦赏析”教学为例

高职院校通识公选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通识公选课“红楼梦赏析”教学为例
程是 通识 课 程 设 置 的前 提 。对 文 科 生 , 须 开 设 足 兴趣 激发 、 在 文 化 熏染 。课 程 的 目标 是 着 眼 于 学 必 重
[ 中图 分类 号 ]G 1 72
[ 献标 识码 ] A 文
所 谓通 识教 育 ( eea E u a o ) 就 是相 对 于 课 的改 革思 路 。 G n rl d ct n , i
专 业 教 育 而 言 , 眼 于 大学 生 综 合 素 质提 升 的教 育 着

形 式 的统称 。通 识 教 育 所 传 达 的 主要 是 一 种 全 面 、
第 1 第 3期 4卷
21 0 1年 9月
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 F HUB IP Y EC AL O E OL T HNI NS I U E CI TT T
NO . 3 VOL.1 4 S EP. 0ll 2
[ 文章 编号 ]l7 —87 (0 10 _0 2_0 6 1 18 2 1 )3_O 8_4
指 导 下 的 专业 课 程 教 学 、 以显 性课 程 形式 开 设 的通 节 。在 这种 背 景 下 , 力 探 索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思 努
识 教育课 堂 教学 和 以活动 与环 境 为载 体 的通识 教 育 路 , 注重 学生 关键 职业 能力 的培养 , 全 面 落 实人 才 是 隐 I 程 ; 狭义 的“ 生课 而 通识教 育 ” 则是 指 以显性 课 程 培 养 目标 , 高 高职人 才培 养质 量 的根本 要求 。 , 提 形 式呈 现 的通识 教育课 堂 教学 。 本 文所指 为狭 义 。 … 1 理 论 依 据 .
选 课 ” 的改 革 涉及 三 个 基 本 问 题 : 是 教学 资 源 的 具 备适 应社 会发 展 的基本 能 力 , ) 一 能正 确 面 对 自然 、 社 配 置是 否合 理 、 够 ; 足 二是 通识 课 开设 数 量 上是 否 满 会 、 生 , 人 以其 知识 结 构 的 均 衡 、 理 、 用 为 基 础 ; 合 够

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的研究

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的研究
学术论坛
S C ]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0 Y 一 2 0 1 4 N O . 0 2 皿圆
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的研 究①
马建 豹 ( 河北 工业职业 技术学 院 河北石家 庄 0 5 0 0 9 1 ) 摘 要: 通识教 育是 高等教 育 的发展 趋势 , 然 而高职教 育 只注重 专业教 育 , 这 使 高职教 育 出现 功 利实 用化现 象。 现行 高职教 育模 式下培 养 出来的 学生知识 面较 狭 窄, 创新思维较 差 , 很 难适 应社会 的快速发展 , 岗位或 职业 的不 断变化 等, 因此 高职 院校 有必要 实施通识教 育 。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通识教育 综合 素质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4 ) 0 1 ( b ) - O 2 4 9 - 0 1
2 . 4 通识教 育师资 总体水平不 高 就通识 教 育而言 , 教 师 的 总 体 水 平 不 高。 由于学 校过于强调专业教育 , 通识教育教 师 型 技 能 人才 。 并 不受重视 , 因而缺 乏工作的 积极性 。 此外, 很 多高职院校 无法真正 实施通识 教育 , 学校 领导 1高职教育 的功 利化现象 不重视 , 教 师意识 不到 , 即便有部分老师想从事 高 等职 业 教育 的 目标 是, 学校 也没 有激励 机 4结语 力的培养 , 这一 目标改变 了传统 的教学理念 和 制 。 通识教 育对教 师要求较高 , 很多教师难以在 通识教 育 是高 职教 育阶 段不 可缺 少 的教 教 学模式 , 并日 益显现 出巨大的优 势 , 但同时高 短时 间内满足 通识教 育的要 求。 育, 在 高职教育 中 , 我们要 通专结 合 , 以促进 学 等 职 业教 育逐 渐 出现庸 俗实 用主 义和 过度 功 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 适应未 来社 会的需求。 中国 利化 的倾向 。 高职教育不是技 术培 训, 职业教育 3高职 院校 实施通识 教育的建议 经 济的快 速发 展必 然对 高等 职业 教育提 出更 不 能脱离 教育的科 学性和规 律性 , 必须注重学 3 . 1 更新观 念 ,重视 通 识教育 高的要求 , 因此 ,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 大通识教 生 的全面发 展及综 合素 质的整体提 高。 部分高 要 实施通 识教 育 , 必 须 先 更 新 教 育 观 育 的 力 度 , 以 适 应 这 一 发 展 和变 化 。 等职 业院校 过分 强调 专业化 和职业性 , 轻视科 念 。 很 多人认为高 职教育 主要是培 养学生 的基 学性 和 教育 性 , 过分 强调 职业 技能 培训 , 严重 本技能 ,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 忽视 了职业教 育的 参考文献 忽视 基础理 论知识 的教育 , 这种教学理 念使得 本质 。 高职 教育要 改变传统 的只注重 技能训练 【 1 ] 李曼丽 . 通 识 教 育—— 一种 大 学 教 育观 高等教育原 有的功能缺失 , 丧失 了科学性 。 这种 的专业教 育 , 转 向全面提高学 生人文素 养的教 [ M】 . 清 华大学 出版 社 , 1 9 9 9 ( 1 2 ) . 模式 下培养 出来的学 生就是 “ 操 作工 ” , 他们既 育。 在 高等职业教育 中实施通识教 育, 不仅是 变 [ 2 】邱立 中 , 警惕 高职 教育 的庸俗 实用主 义倾 无法胜任高技术 、 数字化的工作 , 又不能实现在 换 一些教育内容 , 更新一种教育方法 , 它更代表 向[ E B / o l 】 . 中 国高职 高专 教 育 网 , 网址 : h t t p: / /www . t e c h. n e t . c n/ r e s e a r c h / 未来 工 作 中进 一 步提 高 的机 会 。 着 教育观 念的转 变 。 3 . 2 在专 业教 育 中贯 入通识教 育理念 s y s t e m/ e x p a n d /1 0 8 4 0 . s h t m1 . 2高职实 施通 识教育的现状 目前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单 纯 [ 3 ]蔡映辉 , 高校 通识教 育课程 设 置的问题 及 2 . 1 课程设置 过分强调 专业教育 针 对 工 作 岗位 的 教 育 已经 不 能 适 应 社 会 需 改革对 策[ J 】 . 高等 教育 研究 , 2 0 0 4 ( 1 1 ) . 高 职 院 校课 程 设 置 过 于注 重 专 业教 育 , 求, 因而 , 高 职 教 育 必须 转 型 , 实 施 通识 教 [ 4 】 彭振 宇 . 论 高职 院 校 推行 通 识教 育的 目 重视校 内外实训 基地建设 , 大胆 改革课程设 置 育 , 注 重 人 文 素 养 与专 业 技 术 教 育 相 结 合 , 标、 内容与实现途径[ J 】 .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和人才培 养模式 , 努力探索 “ 工学结 合” 的教 学 增 强学 生 对 岗位 变 化和 职 业 转变 的 适应 性 。 ( 1 3 ) . 模式 。 这部 分院校 只重视硬 件建设 而忽视 了软 通识 教 育是一 种包 含专 业教 育在 内的 全新 的 件 的建设 , 没有开 展足够丰 富的课 外学 习和 实 教 育理 念 。 在 专 业教 育 过程 中要 渗透 通 识 教 践活 动, 使学生无法拓展 自 身素 质和 培养特 长。 育 的理 念 , 培 养 全面 发 展 的高 技 能复 合 型 人 他t f l t R 难适 应快速 发展变化 的社会需 求 , 更无 才 。 法 不 断提 高 自身价 值 。 3 . 3 建 立健全通 识教育教学 管理制度 2 . 2 通识教 育校 园文化环境 单调 高职 院校 要 建立 健全 通识 教 育教学 管理 通识 教 育 模 式 下 , 校 园 环境 应 是 科 学与 制 度 , 首先要建立和落实学分制 , 改 革 选 修 人文 、 民主 与 自由 、 理 性与 激情 相伴 的文 化环 课 制 度 , 增 加 学 生 的 自主 选择 权 , 以 提 高 学 境。 然而 , 当前 高职院校 普遍重 视硬件 建设 , 轻 生 学 习 的主 动 性和 积 极性 ; 其次 是 要 改革 传 视人文建设 ; 重视 学生 的岗位教育 , 轻视学术研 统 的 终结 性 评价 机 制 , 采用 灵 活 多样 的方 法 究; 重视 教风建 设 , 轻视 学风建 设。 人文教 育的 对 学 生进 行 综 合考 核 , 以促 进学 生 整 体素 质 轻 视导 致校 园文 化环境单 调 , 缺 乏高品位 的校 的 提 高 ; 另外 , 学 校 要 建 立 一 个 专 门机 构 ,

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及目标思考

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及目标思考

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及目标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等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办学理念和目标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在培养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也应该重视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设定相应的目标和思考。

1.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识教育是指在专业教育之外,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

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对社会和世界的了解有限。

通过开展通识教育,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

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将极大地提升其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通识教育有利于建立学生自身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通识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时,需要明确相应的目标和思考。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高职院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主要目的之一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开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通识教育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

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57 0 ) 10 0

学层 次 上 。学 生 对 社会 现象 历 史 事 件 缺 乏 必 要 的 了解 ,对 社 会 、 人 生 难 以形 成 深层 次 的 认 识 , 乏 政 治 敏 感 性 , 乏 政 对 缺 缺 治 责任 感 。 这种 教 育 培 养 出来 的人 才 , 能 会成 为技 术 纯 良的 可 “ 具 人 ” “ 械人 ” 而 不 是 一 个 社 会 所 需 要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工 或 机 , 人才 。 ( ) 三 高职 院校 通 识 教 育 缺 少保 障机 制 。 高 职 院 校 很 少 有 实 施 通 识 教 育 的 专 门机 构 来 组 织 和 协 调 . 缺 少 专 门 的经 费支 持 和保 障 , 得 通 识 教 育 陷 入 了 “ 且 使 说 起 来 重 要 。 起 来 不要 ” 窘境 。 院依 然 是 重 视专 业 教 育 , 做 的 学 勉 强开 设 或 组织 选修 一 些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各 系 部 设 置 了有 限 的 通识 课 程 , 彼 此 之 间 的 学 生 又 很 少 互相 交 流 与 共 享 , 一 场 且 在 轰轰烈烈 的“ 化素质教育运动 ” 后 . 文 之 又恢 复 了 往 日专 业 教 育 的宁 静 。 三、 高职 院 校 加 强通 识 教 育 的 对 策分 析 ( ) 新教 育观 念 . 高对 通 识教 育理 念 的 认 识 。 一 更 提 高 职 院校 应 树 立 职 业 教 育 与 通 识 教 育并 重 .科 学 技 术 教 育 与 人 文 教育 融 合 的理 念 。高 职 教 育 应 改 变 以往 的 只注 重 技 能 训 练 为 促进 人 的全 面 发 展 的教 育 .而 通识 教育 就是 一 种 促 进 人 身 心 和谐 发 展 的有 效 途 径 ,其 根 本 目的是 使 人 能 够 全 面 发 展 . 养 “ 基 础 、 口径 、 素 质 ” 培 厚 宽 高 的创 新 型人 才 。 强 高 等 加 职 业 教 育 中 的通 识 教 育 . 仅仅 是 变 换 一 些 教 育 内 容 . 者 是 不 或 更 新 一 种 教育 途 径 , 代 表 了教 育理 念 的 创 新 。 它 ( ) 成 通 专 结合 的 高 职 人 才培 养模 式 。 建 符 合 高 职 二 形 构 发 展 的 通 识教 育课 程 体 系。 构 建 有 高 职 院 校 特 色 的 显 性 课 程 与 隐性 课 程 相 结 合 、 专 业 教 育 与通 识 教 育 相 结 合 、技 术 知 识 与 人 文 知识 相 结 合 的 通 识 教 育课 程 体 系 。 主要 包 括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程结 构 弹 性 化 1 课 是 指 在设 置 课 程 时 , 仅 有 统 一 要 求 的 必 修课 , 且 有 能适 应 不 而 学 生需 要 的选 修 课 供 学 生 选择 , 有 安 排 灵 活 的人 文讲 座 、 更 专 题 报 告会 等 。 . 供 可 供 学生 自由选 择 的人 文课 程 。 职 教 育 2提 高 通过 专 业 课 程 使 学 生 掌握 过硬 的技 能 、 术 , 要 为 学 生 提供 技 还 可供 自主 选 择 的 人 文 课 程 , 学 生 根 据 自己 的 兴趣 、 好 和特 使 爱 长选 修 , 他们 学 习 的热 情 和 创 造 性 焕 发 出来 , 种 热 情 和创 使 这 造性 热 情 迁 移 到 专 业 课 程 学 习 中 。有助 于学 生 创 造 性 地 掌 握 和运 用 技 术 。3课 程 实 施 多样 化 , 求 学 校 通 过课 程 施 加 给学 . 要 生 的影 响 不 仅 仅 是 通 过课 堂 教 学来 实现 的 ,更 要 注 重 通过 校 园 内 隐性 课 程 建 设 和 校 园 外社 会实 践 活 动 的开 展 来 进 行 。一 方 面 , 加强 校 园 内 自然 景 观 和 人 文 景观 的建 设 , 学 生在 优 要 使 美 的 、 代化 的校 园 中思 想 受 到 启 迪 、 操 受 到 陶 冶 。 另一 方 现 情 面 , 注 重 教 风 、 风 、 风 对 学 生 的 影 响 , 营 造 良好 的 氛 要 学 校 以 围 . 成 良好 的教 学 风 貌 。 形 ( ) 强教 师 队伍 建 设 。 三 加 当前 加 强通 识 教 育 教 师 队伍 建 设 需 要 做 如 下 工作 : 一 , 第

以通识教育为契机 深化高职哲学课程的改革

以通识教育为契机  深化高职哲学课程的改革
们 的 理 论 思 维 能 力 , 养 和 强 化 人 们 的 创 是 高 职 院 校 现 阶 段 的 教 学 理 念 、 育 体 制 2通识教 育与哲 学教学 培 教 造 性 的综 合 素 质 。 高职 院校 哲 学 素 质 教 育 方 面 的 问题 最 为 突 出 , 须 引 起 各 方 面 的 ” 必 通 识教 育是 一种 与 专业 教育 相对 的 , 的 目标 , 是 通 过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化 , 正 提 重 视 。 以 培 养 健 全 的 个 人 和 自 由社 会 中的 健全 人 升学 生的思 维创新 意识 , 自觉 生 成 马 克 思
方法 , 化 哲 学 课 程 改 革 的 进 程 , 哲 学 教 取 消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原 理 课 程 的 学 习 , 深 使 育不 断 焕 发 新 的 生 机 。 精 神 。 主 要 思 想 是 在 通 识 与 专 业 、 文 与 其 人 给 学 生 系统 的 世 界 观 的建 立 和 综 合 素 质的 科 学 、 念 与 功 用 以 及 人 格 与 知 识 之 间 取 理 全面发 展造成 了不利影 响。 得 全 面 的 和 谐 统 一 。 着 素 质 教 育 改 革 的 随
缺 乏 理 论 基 础 : 职 学 生 的 哲 学 知 识 业 生择 业 直 接 相 关 的 操 作 能 力 的培 养 和 考 高

鱼:
Sci enc e en Tech d no} ogy nn I ovat on i Her d al
创 新 教 育
以通 识 教 育 为 契机
深 化 高职 哲 学 课 程 的 改 革
邱 蔚 娟 ( 广州 工程 技术 职 业学 院 广 东 广州 5 5 0 1 2 ) 0 摘 要: 哲学素 质教 育作 为我 国高校 素质教育 重要组 成部分 , 当代青年 的成长 和发展 具有不 可替代 的作 用, 对 然而 目前很 多高职院校都存 在 着重技 能 , 轻人 文的教 学误 区。 本文从 高职 学生哲 学素 质的现 状 出发 , 析 了通识教 育. i T,高职哲 学 素质教 育教 学这 一崭 新的课 分  ̄- - e" 题。 以期 能 够进 一 步深化 高职 哲 学课 程 改 革,使 学生建 立健 全 的人 格 ,最终 实现 全 面发展 的教 学 目标 。 关键 词 : 哲学素 质教 育 高职 课程 改革 通识教 育 中 图分类 号 : 4 G 2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 6 4 0 ( 0 0 () 0 8 — 2 1 7 — 9 X 2 1 )7b一 1 4 0 8 O 孙正 聿教授认为 , 学是一种 反思的 、 哲 批 判 的 、 新 的 智 慧 。 它 通 过 激 发 人 们 的 创 “ 和 个 人 主 义 , 乏社 会 责 任 感 和 诚 信 意 识 。 缺 会 中 立 足 , 能 的 学 习 看 上 去 显 然 比 探 讨 技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摘要: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举足轻重,但目前普遍存在课程的孤立性、知识结构的深度与广度的平衡及教学组织实施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借鉴香港理工大学的“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对当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具体完善的建议和措施,这对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全人教育;通识教育;技能;素质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27-03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自2006年启动的100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高职院校走向了快速发展和变革之路,在吸收国外“工作过程”和“能力本位”等先进的办学理念基础上,各地高职院校创新性提出了诸如“工学交替”、“实境耦合”等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但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高职毕业生在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失。

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应该加强高职教育“通识课程”的比重,但受整个教学计划和学科体系的制约,通识教育的方法、手段及效果仍有待提高。

单纯地通过“通识课程”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

前不久,本人有幸到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学习,期间常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是该校一个重要办学特色。

何为“全人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全人”即“完人”的教育,就是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质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以及持续地发展。

本文通过对香港理工大学的“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进行分析,汲取其营养,以期促进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改革。

二、“全人教育”的理念与特色香港理工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可以概括为:教育模式体现身心并重,在注重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将对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

关于高职高专通识课程设置的思考——以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关于高职高专通识课程设置的思考——以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在学校为语文教育专业 的学生设
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培养 中的重要意义, 进行 尝试性的探 索并提
出教 育教 学 中的 相 关 思考 。 关键 词 : 高职 高专 ; 识教 育 ; 程 设 置 通 课 通 识 教 育是 一 种 “ 学 生 通过 对 知 识 的广 博 的普 遍 意 义 的 了 使
例 2 鹤城文化摄影展。 活动 目的和意义 。 ① 秉承我校“ 热爱 充 的办 学理 念 , 励 我 校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社 会 活 动 , 激 解, 形成 内心 统 一 的 认 识 观 和 世 界 观 , 通 过 理 性 和感 性 均 衡 发 生 活 , 下 选 择 课 程 内容
表 1 通识 教育课程列表
大学 语文 职业汉语
出一 些 问题 , 引 起很 多思 考 。 并
1促 进 高职 院校 语 文 教 育 专 业课 程 结构 的优 化 .
自由选 课是 学 生 在导 师 的 指 导 下 , 全校 各 专 业 开设 的课 程 在 中选 修 自己感 兴趣 的课 程 , 生 学 对 自己多 选 课 程 基本 上 会 感 到满 意 , 样 激 发 了学 生 学 习 的兴 趣 , 这
教 育已成为近代 高等教育发展 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文章就其在高
①播放 场次 1 : 1: 《 53 0 70 永不妥协》 0 1: 1: 《 72 0 8 0 母女情深》 3 1: 1: 片后座谈会 80 90 3 0
② 放 映 地 点 : 演 艺厅 校 ⑧ 入 场 方 式 : 费入 场 免
文就 其 了 高 职 高专 语 文 教 育专 业 培 养 中 的重 要 意 义 , 行 尝 试性 想 象 能力 和 动 手 能力 乇 进 的探 索 并 提 出教 育 教 学 中 的相 关 思考 。

高职院校实施高职特色通识教育的价值和路径

高职院校实施高职特色通识教育的价值和路径

第 6期
高职院校实施 高职特色通识 教育 的价值 和路径
第l 3卷
社会科 学 知识 和 自然 科学 常识 , 但要 让高 职通 识教 育开展 得 富有高 职特 色 , 每个学 校应该 根据 学 校专
度 。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高职学生视野开阔, 形 成正确 的判断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 , 促进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升 , 增强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
育教 学管理 , 建立科 学的通识教 育评价机制 , 加强通识课教 师队伍建设 , 加强高职校 园文化氛 围的营造等。 关 键词 : 高职 院校 ; 通识教 育 ; 课程 体 系 ; 评价 机制 ; 围营造 氛
中图分 类号 : 7 0 G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2—14 (0 1 0 0 2 0 17 0 7 2 1 )6— 0 4— 5
生各方面知识都能通晓一些 , 通观洞识” 要让 能“ , 学生博学多才 , 但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很难把学生
培 养成通 才 。高 职教 育 由于 培 养 目标 决 定 了更 侧

究 。尽管通识教育 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但高
职 院校 开展通 识教 育 的研究相 对较 少 , 别 是开 展 特
第 l 卷第 6 3 期
21 年 1 01 2月
黄 冈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fHu n g n oye h i o r lo a g a gP ltc nc n
V I1 . 0 . 3 No 6
De . 0 1 c2 1
高职院校实施高职特色通识教 育的价值 和路径
高职 通识 教育 , 主要 是 对 学 生 进 行 非 职业 性 、 技 能性 、 功利性 的教 育 , 养 学 生 的 自由 、 培 和谐 、 全 面发 展 和可 持续 发 展 能 力 的教 育 。高 职 教 育 中的

高职教育视域下的通识教育探索

高职教育视域下的通识教育探索
并 认 为 “ 本 质 上 来 讲 , 由教 育 仅 仅 是 理 智 的 从 自 训练, 因此 , 目的不 是 别 的 , 恰 就 是 培养 卓 越 其 恰
( ) 升 高职 院校 学 生就 业竞 争力 二 提
首先 , 职院校 学生 专业 知识 水平 是 就业聘 用 高
的智 力 ”1 [。英 国学 者 贝 利 ( hr sB iy 同样 认 的必 要条 件但并 非 充分条 件 。笔 者调 查显 示 , 1 C al .ae ) e l 用人 为 , 通 识 教 育 问题 实 质 上 是 对 自 由 和 人 文 传 统 单位 要求 最 多 的是环 境 适应 能 力 (7 , 后依 次 “ 6 %)然
杜 志 强
( 昌大学 南 教 育学 院 ,江 西 南 昌 3 0通 常包括 “ 互融通” “ 相 、培养理性 ” “ 、 守护 大学精神 ”三层基 本涵义 ,
“ 通识教 育”是构成 大学文化 、大 学精神 的核心部分 。高等职业教 育作 为 高等教 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 分 , “ 通识教 育” 应是其基本 宗 旨之 一。时下 , 一些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存在 着若干 困境 , 为此 , 高职 院校要走 出

、 一
般 意 义 上 的 通 识 教 育
世界 高等 教育 的新 取 向 , 因此 , 大学 通识 教育 的 “ ” 指 “ 通 ” “ ” 即不 同学 科 的知 识 能 够 通 是 贯 的 通 ,
相互融通 。
自 1 纪初美 国博 德学 院 (o di oee 9世 B w on Cl g) l
收稿 日期 :0 0 0 — 6 21—30
作者简介 : 杜志强(9 8 , , 16 一)男 河南许 昌人 , 昌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 南 硕士生 导师 , 教育学博 士 , 研究方向 : 大学课 程与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造能力 、 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依据上述文件精神 , 每个 高
职 院校都应该树立 自己鲜 明的通识教育观 ,全面提高高等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 、 识 教 育 的 内涵 通
教学改革 , 并据此建立起能力本 位的职教体系 。 在能力培养 的内容上 , 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注重加强学生思想交流 、 组织计划 、 息运用 、 信 团队协作 、 对
高职通识教 育改革 的理性思考
— —
以嘉兴职业技术 学院为例
顾 玲妹
( 嘉兴职业技术 学院,浙江

嘉兴
343) 106
要: 通识教育改革是 “ 工学结合 ” 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施 通识教 育既是培养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需 实
要, 也是 学生学 习“ 工学结合” 课程的需要 。 为确保 高职人 才培 养质量及培养 目标的 实现 , 就必须厘清通识教 育的 内涵, 置周 设
涯发展能力 , 这是高职人才培养 目标 正确 的价值取 向。 ( ) 二 以适应“ 工学结合” 学模式为切入点 教 专业类课程往往指 向一个人 的“ 职业 、 技能与本领 ” 。专
人” “ 、独立 的人” “ 良的人” “ 、善 、情感 的人” 责任的人” [ 和“ 。3 1 因而 , 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 、 功利性的基本 通 非 知识 、 能力 、 态度 与价值 的教育 , 对培养人的社会生活能 力 、 完善人 的思想 品格 、 提升人 的精 神境界有重大 的作用 , 的 它 目的是 给予学生正 确 、 完满生活所需 要 的价值 观念 、 态度 、 知识和技能 , 把学生培养成健全 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 民。
度、 立场 、 感与 意 志 ” 旨在 将受 教 育者 培养 成 “ 情 , 道德 的

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探讨

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探讨

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探讨【摘要】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本文从开设通识课程的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通识课程的现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效果评价及启示。

通过对各方面内容的探讨,提出了针对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的建议,探讨了通识课程的发展前景。

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高质量的通识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成就提供支持。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设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开设通识课程对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课程、现状分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效果评价、启示、建议、发展前景。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的背景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主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往往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培养。

开设通识课程成为一种迫切需要的改革措施。

通识课程是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而设置的跨学科课程。

通过通识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识课程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2 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的意义通识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开设通识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通识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不同领域学习知识,提高跨学科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识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接触不同领域和形式的知识,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识课程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探究——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探究——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通 识教 育概 述 及 我 国 高职 院校 通 识 教 育 课
在专 业教 育过 窄 、 文教 育过 弱 和重专 业 、 人 轻人 文 的 倾 向, 同时 片 面 强 调 职 业 技 能 教 育 , 略 学 生 作 为 忽
程设 置 的背景 和现 状
通识 教育 是英 文 “eeM euao ” gnr dctn 的译 名 , i 指

鉴于此, 众多高职院校 陆续展开了对通识教育
课 程设 置 和管理 方 面 的探 索 和尝 试 , 希望 通 过 开 设 通识 教育课 程 , 培养 出适 应 地 方 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身 心和谐 的现 代 职业 人 。为此 , 国 家 主导 的 在
公共基础课基础上, 多高职院校设置 了独立于专 许
( ) 一 通识教育是培 养全 面发展 的人 的必然途 径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类型 , 高职教育的最
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 , 即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
质的技能型人才 的同时 , 首先肩负的是教育的功能,
即培 养人 的知识 、 力 、 格全 面 和谐发 展 。 能 人
收 稿 日期 :0 2— 6—1 21 0 2
实施的重要体现。结合辽 阳职业技术学院通 识教育课 程实施 现状 , 通过发放调查 问卷和现场访 问等形式 , 析高职院校通识教 育课 分 程设置 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形成原 因, 井提 出适合该校及同类高职院校 的改进建议。 关量词 : 高职院校 ; 识教育 ; 通 课程设置 ; 问题 ; 建议 中圈分类号 :6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8 3 9 (0 2 0 —0 9 C4 , A 10 - 8 8 2 1 ) 4 o
2 1 年第 4 02 期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①本文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六批校级教研课题(课题编号:2016jgqn07);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项目(课题编号:YQ20141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振久(1982—),男,黑龙江人,博士,主要从事精密加工与检测、计算机视觉、高职教育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

[摘要]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成为重要课题。

介绍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特点,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高职专业课课堂教学引入通识教育思想的必要性,针对通识教育思想下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课堂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给出各教学模式实施的注意事项和指导原则,为高职专业课中通识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06-0062-02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探讨①张振久,刘明俊,吴新民,何颖,唐辉(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172)一、引言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识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着重指出,要“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还强调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应该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满足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笔者认为,深化教学改革,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合还需要考虑不同的教育类型和各个学校的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特点与通识教育存在“天然”的矛盾,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带来了挑战。

然而,当前的教育改革研究多注重大方向,比如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和教育法规政策等,而针对诸如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过程方面的内容却关注不多。

因此,本文将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对高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及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及实践研究

S ud ft e G e e a u a i n i i h r Vo a i n l t y o h n r lEd c to n H g e c t a o Co l g nd I s Pr c i e l e a t a tc e
H A GXn i, I i U N ij L Q —a
p r nlya d sld vl m n p t t 1 h o te eto gn r d ct n a d poes n leu a o e o a t n e -ee p et oe i .T eji f c f e ea e u ao n r si a d ct n s i f o na n f l i f o i

书, 以便 找 到 一 份 好 工 作 的话 , 就 错 了 ; 为 那 因
“ 国的 四年 大学 生 活 对 多数 学生 来 说 是接 受 通 美 识 教育 的最 好 机 会 ” 。因 此 , 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深
个 组 成部 分 , 负 着培 养 生产 、 设 、 务 和 管 肩 建 服
发 展观 , 职教育必 须将 通识 教育 纳入其 中。 高
1 通识教 育概 述
《 国校园文化》 美 作者亨利罗索夫斯基 , 哥伦 比亚 大 学经 济学教 授介 绍 , 国教 育 的一 大特 色 , 是 美 就
收 稿 日期 :0 1 0 2 1 — 8—1 2
“ 通识 教 育 ” 高 校 教 育 中 区别 于 “ 业 教 是 专
ma e h e r e sh v oi c u a in q a i n or s o d n o ilc t r lq a i k st e la n r a e s ld o c p t u lt a d c re p n i g s ca ul a u l y.Th satc ep e e t o y u t i ril r s n s s me d t i d me s r s t a r u h mp e n ain o e e a d c to o eal a u e o c ry o tt e i l me tto fg n r le u ain. e

高职通识课程的设置探究

高职通识课程的设置探究
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 活的、 有社会 责任感的 、 全面发展 的社 化 ” “ 、技能化” “ 、工具化” 的功利主义倾 向 , 培养 出来 的学生仅 会 的人和 国家 的公 民, 一种广泛 的、 是 非专业性 的 、 功利性 仅是一个职业人 ,而不是一个 具有 可持续发展的拥有完整人 非 的基本知识 、 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识教育是为 了防止后现代 格 、 实现全面发展的人 。而通识教育则是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 社会 条件下单纯强 调专 业知识技能而呈 现出的实用 主义 、 工 的教育基础 , 促进 学生智力 、 情感 、 态度和思维 方式的全方位 具主义 、 功利主义教育倾 向 , 强调人 的均衡 、 全面 、 和谐 发展 。 发 展 , 其 成 为一 个 良好 的社 会 公 民和 全 面发 展 的人 。所 以要 使 由此可见 , 通识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 立足于全面发展 , 坚持 独 想把 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 自我发展素质 的完整的人 ,仅仅依
通识教育 也称 “ 普通 教育 ”是 指高等教育 中相对于专业 应该丰富年轻人 的性格 ” , 。到了8年代 , 0 通识教育逐渐受到教 教育而言的部分 , 与专业教育不同的是 , 通识教育 的 目的不在 育界更多人士的重视 , 通识课程在各高校都 占有一定 的位置 ,
于单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 ,而更为关注学生作为一 所 占学 分 在 1 到25 / /。 3 个“ 的最基本的思想 、 人” 情感 、 能力 、 修养 的需要。我国学者李

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 , 它是学生进行 任何 专业学习的准备 , 之长,而且具备一个健全的人和社会人所必须具备 的足够的
为学生提供所有分支 的教学 ,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 习一 文化 、 社会生活常识及正确 的道德和价值取 向。 种特殊的、 门的知识之前对 知识 的总体状况有 一个综合 的 、 专 应该说 , 高职教育从它问世的那天起 , 它的课程设置 中就

高职院校学生通识教育的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通识教育的途径研究

【 作者简介】 严静怡( 9 6 ) 女, 1 6 一 , 江苏 无锡人,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 电工程系行政秘书 , 讲师。
7 9
维普资讯
自然科 学和 技术 科 学融 合 在一 起 , 以适 应 现 代科 革 除生 活 陋 习 , 成科 学 、 明 的生 活 习惯 和 行为 养 文 技 、 济、 经 文化 的 发 展 , 是 说 要 增 加 教学 内 容 的 方式 。 就
维普资讯
2 0 年 6月 08
无 锡 商 业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u a o u iIs tt f mmec o r l f x ntueo n W i Co re
Jn 2o u一 0 8
Vo. No3 1 8 .
第 8卷
第 3期
编写适 合 高职 学生学 习 的简练 、 当的教 材 ,理 论 精 “ 知识够用 就行 ” 在“ 。 精华 ” 专业课 教育 的前提下 , 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 时 间 出来 强化 基 础教 育 ( 自然 科学 类 ) 与一 般
人 社 。 不 度对通 识 教育 的概念 内涵做 了初 步 阐述 : 就性 质 而 教 育 ( 文 、 会科学类 ) 科学技 术 的突飞猛进 , 这 言, 通识 教 育 是高 等教 育 的 组成 部 分 ; 就其 目的 而 断向 高职教 育 内容提 出更新 的要 求 , 也是 当代世 言 , 识教 育 旨在 培养 积 极参 与社 会 生 活 的 、 通 有社 会责 任感 的 、全面发展 的社 会 的人 和 国家 的公 民 ; 就其 内容 而言 , 通识 教 育 是一 种 广 泛 的 、 专 业性 非 的 、 功利性 的基本知识 、 非 技能 和态 度 的教 育 。 几 近 年, 通识 教育受 到我 国高等教 育界 的普遍关 注 。“ 专

219384163_“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探究

219384163_“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探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建设,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

高职院校课程怎样将职业教育的特点呈现出来?课程改革尤为重要。

课程改革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课程改革的内容两方面。

一、课程改革的方向将课程对应职业岗位上的工作任务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属于工作任务驱动型的课程,工作任务驱动型课程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教学需载体整体性的过程学习,载体整体性学习课程是驱动性质的课程,与多个项目相关。

项目驱动型课程完成项目后会产生成果,这样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养成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并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了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凸显了高职院校课程职业教育的特色[2]。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该结合课程教学的[3]实际情况,最大程度运用课程的教学优势,提升教学质量,不但能提升学生的技巧,还能使其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综合素质也得到发展,为以后的工作夯实基础。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在“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整体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如果课程内容设计得不合理,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实际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选取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也能为设立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习惯,才能掌控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观察、提问和讨论”来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为课程内容的改革提供依据。

再按照不同课程的具体学习要求,整合相关内容,使课程内容既能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4],又能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1.课程内容源于企业案例、创建校企合作课堂在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企业案例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但不能与企业的真实情况背离,又要引导学生加强成果认知,获得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琼 二 、高职 院校 通 识 课 程体 系建 设 的对 策
1 确 立 以学生为 中心 的教 育理念 。尊重 受教育主 . 体 的生命 价值 及尊严 是高 职 院校人 文教育 的基 础 。教 育理 论研 究表 明 ,任何教 育只 有 内化 为 自我需 求才 能 真正达 到教育 效果 。高职 院校 教育 的根本 目的是学 生 的全 面发展 ,确 立 以人 为 中心的教 育理 念 ,能够 发挥 学 生 的 自主精 神 。 2. 整合 高职 院校各 学科教 育的人 文资 源。 比如 在 旅游 管理 教 育过 程 中 ,作 为旅 游管 理学 方 面 的知 识 、 技能 、方法 的传 授 占有 重要地 位 ,而 隐含在 旅游学 中 的人 文因素被 忽 视 。事 实上 ,旅游 学前 后期课 程在 人 文教育 中大 有作 为 ,关键在 教师 能否 充分认 识到旅 游 学人 文教育 的重 要意义 ,充 分挖掘 课程 中人 文 因素 的 关键 。旅游 管理 专业学 生人 文素养 的提 高有 赖于旅 游 学教 育人 文资源 的整 合 。 3. 岗位群构建知 识 、能 力、素 质结构 。如衡 阳 按 财 经工业 职业 技术学 院酒店 管理 专业 整个教 学 内容和 教学 过程 的安排 ,体 现 以基本 素质和 专业 技术 应用能 力培 养为 主线 ,并 形成 了相对独 立 又相互 渗透 的理论 教学 体系 、实 践教学 体系 。其 中专 业技术 应用 能力主 要 包括导 游服 务能力 、旅 行社 管理 能 力、饭店 服务和 管理 能力 、旅 游应 用文写 作能 力 、外语 会话 和 翻译能 力 、计算 机 应用能 力等 。 4. 优化课程 设置体 系及其教 学内容。课 程设置打 破传统 的按学 科 体系设置 的做 法 ,而 以培养 基本素质 和专 业技 术 应用 能 力 为主 线来 考虑 课程 的设 置 问题 。 按照这一 思路 ,我们通 过删 、组 、增 、选 ,对原设 3 5 门课程 及其 教学 内容进 行 丫大幅度 的调 整 。首先 ,对 培 养 基本 素 质和 专 业技 术 应, 能力 作用 不 大 的课程 , } 丰 j 或其 主要 内容 已包含在 其他 必开课 程 内的课 程 ,或学 生 已基 本具 备这方 面知 识 的课程 ,或通 过开 展课 外活 动就 可 以掌握其 基本 知识和 基本 技能 的课程 ,予 以删 除或合并 到其他课程 中。其次 ,将课程 性质基 本相 同、 且 内容 过 多 、 自成 系统 的两 门课程 或 多 门课 程合 并为 门课程 。再 次 ,根 据新型 产 业发展 对人 才培 养提 出 的 新要 求 ,我 们增 设 一 些相 关 的应用 性 较 强的课 程 , 如 旅游管 理专业 。衡 阳财 经工业 职业 技术学 院加 大 了 外语 口语 的教学 力度 ,增设 日语 、韩 语选修 课程 ,教 学 课程设 置与 职业 技能鉴 定紧 密结合 。为 了加 强女性 修 养教育 ,增设 了 女 性学 、 美容 化妆 ) 形体训 ) 、 练 等课 程 。课 程设 置确 定后 ,我们 又按 照 “ 以应用 为 目的 , 以必 需 、够 用为度 ,以掌握 概念 、强 化应用 为教学重 点”的 原则 ,制定教学 大纲 ,精选教学 内容 , 并选 择 或编写 了适 用的教 材 。 5. 强化 实践教 学体 系,注重 通识 教育 与专业教育 相结合 。通 识教育 在高职 生基 础能力 培 养方面 发挥着 重 要 作用 ,但现 实 中却 一直 是高 职 教育 的 薄弱 环节 , 实 现 以能 力为本位 ,要 求注 重学生 的人 文 、科 学和 艺 术 等各方 面 素养 的提高 ,培养 学生作 为一 个现 代职业 人所必 须具 备的基 础人 文知 识 、科学 知 识和艺 术鉴 赏 力 ,克服片 面强调 专业 教育和 岗位 技能培 养 的狭 隘能 力观 。一 是增 加实 践教学 内容与时 间 ,使 实践 教学 时


高 职 院校 通识 课程 评价 应 当突 出的 问题
1 要重视通识 课程 的发展 性。 把 “ . 在活动 、实践 基础上 通过交 往促进 学生 发展 ”作 为通识 课程 实施 的 基本思 路 ,努 力突破 过去 那种 单一 的 “ 一受 ”活动 授 方 式。这种方 式 以学 习观 问题 作为核 心 问题 ,只有真 正确 立现代学 习观 ,才有 可能 通过教 育实 践工 作者 的 创造 ,形成 体现 发展性 的有 丰富 内涵的通 识课 程实 施 活动方 式 。在通 识 课程 实施 方 面 已出 现 以 问题 解 决 、 学 生知识 主动建 构为特 征 的课 程实 施状 态 ,并形成 不 同的活动方 式 ,从而使 课程 实施体 现 出以 “ 与 、合 参 作、体验 、探究 ”为特 征 的发展性 特点 。

( 阳财经工业职业技 术 学院 ,湖南 街 阳 2 0 2 衡 1 0) 0
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令 世人瞩 目, 但 思想上 文化上 的匮乏 却令 人深思 。大学 生本 应成 为 文 明社会 的求索 者和 民族精神 的积 蕴者 ,现在 却在 一 定程 度上 失去 了正确 的立场 ,不 仅不能 发挥 “ 社会 良 心 ”的功 能 ,反 而成为 “ 世俗 ” 功利 ”的帮 凶 ,起 、“ 到推 波助 澜 的作 用 ,所 表 现 出来 的 主要 病 态 特 征 是 “ 技能化” 功 能化” 市 场化” 和 “ 用化” 、“ 、“ 实 。而 其 根源就在 于 “ 具化 ” “ 工 、 行政化 ”和 “ 政策 化” 等认 识观 的影响 ,以致近 年来 我国高 职 院校 的课 程体 系建 设只注 重专业教 育而 忽视 人文教 育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职 教 论 坛
C E R ORl ON AR E H Z
高职 院校 通识教 育课程 改革探 究
赵 摘 要 针对传统大学的专业教育与人文李质培养 相 脱 离 的 状 况 , 从 分 析 我 国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素 质 教 育 大 的 现 状 出 发 ,按 照 专 业 知 识 学 习 与 人 素质教 育相 融 文 培 合 的 原 则 提 出 了高 等 教 育 人 文 素 质 养 与 通 识 课 程 的 体 系建设 基 本 原 则 和 指 导 性 建 议 。 词 关 键 :高职 院校 ;通 识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反 思 与 评 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