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史记》中的论赞功用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 史记 》的人物传记

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 史记 》的人物传记

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论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如《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每篇末的“太史公曰”等。

研究《史记》人物传记的特点,可以依据高中生认知和学习的特点,选择从研读“论赞”部分切入,用中心问题做阅读的线索,引发学生对所读人物的兴趣,从而指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体会《史记》的价值,培养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

一、以“论赞”切入教学的意义1.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尽管《史记》人物传记很精彩,但由于篇幅比较长,而且文言语汇、句式非常丰富,因此对高中生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心理障碍。

如果在教学中选择从指导学生首先研读“论赞”部分,提出问题,用中心问题作阅读的线索,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物事迹部分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效率。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太史公曰”引出对所记的人物史实的议论,虽然发表的是作者的个人的见解,是一家之言,但言简意赅,相对于前文对人物事迹的长篇记叙,读者可以从简短的褒贬臧否之言中把握中心,因此阅读短小的“论赞”部分,可以快速了解作者所评论的对象,也能从中了解作者本人的态度,而且从作者的评价中可以生发出问题,形成探究前文的教学线索。

2.体会价值,培养能力《史记》“论赞”有春秋笔法之意,在客观评价中,显示史官秉笔直书的气度以及司马迁的情感特征和价值取向。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称赞《史记》“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在记述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精选典型事例式的记叙,力求再现原貌般的描写和通过“论赞”进行客观评价,叙议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者以详实生动见长,后者则简括精要。

从研读“论赞”部分入手,再深入学习叙述描写部分,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还能培养学生的研读能力。

二、以“论赞”切入教学的几种主要方法在对《史记》的人物传记进行教学,从“论赞”切入时,必须结合具体的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述《史记》的文学价值

论述《史记》的文学价值

一、塑造了美丑‎并举、善恶兼具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二、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取向与《史记》的人物塑造‎。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表现了作者‎同情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为那些被污‎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的战‎斗热情。

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史记》是一部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战斗性‎的传记文学‎名著,这首先表现‎在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汉王‎朝统治集团‎和最高统治‎者丑恶面貌‎的揭露和讽‎刺。

司马迁写汉‎高祖刘邦固‎然没有抹杀‎他统一楚汉‎纷争、建立伟大国‎家的作用,但也没有放‎过对他虚伪‎、狡诈和无赖‎品质的揭露‎。

为了避免被‎祸害,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不能不写‎那些荒诞的‎传说,把他写成是‎“受命而帝”的神圣人物‎。

但在《项羽本纪》中却通过与‎项羽的鲜明‎对比,写出了他的‎怯懦、卑琐和无能‎。

在垓下之战‎以前,刘邦几乎无‎不处于挨打‎受辱的地位‎,而下面两个‎片段更真实‎地描写了他‎的流氓无赖‎、残酷无情的‎嘴脸。

(内容略)其他如在《留侯世家》中写刘邦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中写刘邦猜‎忌功臣,而《淮阴侯列传‎》中则借韩信‎的口,谴责了刘邦‎诛杀功臣的‎罪行,道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一封建社‎会君臣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真‎理。

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刘邦‎真实的精神‎面貌,从而勾消了‎在本纪中所‎作的一些神‎圣颂扬。

对于“今上“汉武帝的暴‎力统治作者‎也流露了悲‎愤和厌恶的‎情绪。

多角度分析理解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评价

多角度分析理解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评价

多角度分析理解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评价一、“史家之绝唱”1.对于《史记》,赵翼称为“史家之极则”,鲁迅视为“史家之绝唱”。

谓之“极则”,可能包含体例和书法;谓之“绝唱”,则可能概指其中的实录精神和批判精神。

2.《史记》的实录精神,素为后人称道。

《汉书.司马迁传》说学者“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史记》的实录,首先得之于史料的真实性和叙述的科学性。

司马迁因职务之便,大量阅读了前代典籍,据《汉书.司马迁传》所述:“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迄于天汉。

”司马迁还参考了皇室所藏文献,如《曹相国世家》之战功报捷,《樊哙列传》之斩首,俘虏人数,皆得之于皇室档案。

《史记》的材料,还有得之于调查受访者,如“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游侠列传》)。

司马迁的几次出游,更为取材提供了实地调查的机会,如“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春申君列传》)。

在文献不足,信息不通的古代社会,司马迁能如此勉励而为,殊非易事。

而且司马迁对由上述渠道获取的材料,态度更是审慎的。

如,司马迁对传说中的黄帝,尤其慎重。

他参酌诸书,实地调查,采访长老,撰成《皇帝纪》,措辞犹留有余地。

其撰写《三代世表》《孔子世家》等,态度亦大抵如此。

《史记》的实录,最重要的还在“不虚美,不隐恶”。

刘知几说:“史有三长,才,学,识。

世罕兼之,故史者少。

”但史识而外,倘无史胆,也是不能做到“善恶必书”的。

司马迁著史,意在以古鉴今。

他对史料的分析,处理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

因此史家必备的才学识胆在司马迁身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实录精神与批判精神才能在《史记》中并存。

3.《史记》的批判锋芒,首先在于并不回避汉代的最高统治者。

《高祖本纪》既写刘邦统一天下的功绩,也写他好酒贪色,奸诈圆滑的市井无赖嘴脸,更写他背信弃义,冷酷自私的本质。

继承,发展与创新于一身的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简评上承先秦,下启二十四史的《史记》的贡献

继承,发展与创新于一身的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简评上承先秦,下启二十四史的《史记》的贡献

继承,发展与创新于一身的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简评上承先秦,下启二十四史的《史记》的贡献继承,发展与创新于一身的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简评上承先秦,下启二十四史的《史记》的贡献摘要:《史记》在中国的史传文学中的地位无疑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里程碑式意义的历史巨著,而其对史传文学的贡献可以从其上承先秦的史传文学著作精神,下启二十四史的史传文学写作方面可以看出来。

这种贡献既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又是一种改造与创新。

关键词:史传文学,《史记》,贡献正文:《史记》是一部融进了个人愤发精神的一部光辉之作,一部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一部真正饮誉世界的文化名著。

它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而且还是一部经典的文学著作。

其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种评价不仅是对《史记》的评价,更是对《史记》作为历史与文学完美统一体的史传文学的评价。

这里并没有溢美之词,也没有夸大其作用。

《史记》在中国的史传文学中的地位无疑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里程碑式意义的历史巨著,而其对史传文学的贡献可以从其上承先秦的史传文学著作精神,下启二十四史的史传文学写作方面可以看出来。

这种贡献既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又是一种改造与创新。

一《史记》既继承了《春秋》的“微言大义”的笔法,又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太史公笔法”。

在小时候,司马迁就跟随当时的名儒董仲舒学习公羊氏《春秋》,这使他对《春秋》的奥旨就熟透于心,这形成了他写《史记》的一个理论基础。

他曾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暗示自己效法孔子作《春秋》:“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自觉地把自己的责任比喻成是继承孔子作《春秋》的精神而创作《史记》的,目的是藉着微言大义的力量来绍明世。

他不仅把褒贬讽劝传统学到家了,还创新性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显现微言大义的力量:如对比有:两个不同的人的不同结局:心胸坦荡荡的西楚霸王项羽与狡猾而善于外交的汉王刘邦,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项羽人格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行文,把刘邦的形象刻画得异常生动形象,将刘邦的流氓地痞的作为刻画得淋漓尽致,在这里,胜负的归属不是历史铭记他们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他们体现出来的一种性格的悲剧,这一悲剧用项羽的“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一句话就可以讽喻出来了;功高盖主的韩信和战绩平平的曹参,一个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猛将,最后却是遭到刘邦的猜度而最终惨遭屠戮,而另一个却是跟在韩信后面的刀笔吏,他的最后结局却是做了继萧何之后的宰相,位极人臣,因其“无为而治”的方针而是自己越来越风光,这种对比把死人的申诉与黯淡无光和活人的洒脱和金光闪耀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蕴含其中的对于统治者的不分功与劳,只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喷薄而出。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在一篇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当中,正面描写是绝对的重头戏,人物的面貌,人物的特点,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大都是通过正面描写表现出来的。

但仅有正面描写还远远不够,侧面描写的烘托再加上特写的浓墨重彩的渲染,才能塑造出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来。

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就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结合起来,突出人物形象的。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魁梧伟岸,勇猛无敌。

文中不仅正面描写了他“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还多次从侧面对项羽的孔武有力作了衬托。

一句“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便从侧面写出了少年项羽的勇武,吴中子弟皆尚武强力,能为诸多少年英雄所“惮”,可见项羽的非同一般。

在《项羽本纪》中,还有两处非常典型的侧面描写: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

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楼烦,汉之勇士也,骑射之术非比寻常,楚军三次派人挑战,都被楼烦射杀。

可就是这样的勇士,被项羽“嗔目叱之”,便“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哪里还有得胜者的半点威风。

赤泉侯亦是,在项羽的怒视之下,竟然“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吓得胆战心惊,充分表现出了项羽的凛凛雄姿。

在《史记》中,司马迁刻画人物,更多的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比如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一节,这是发生在起义军内部的一场斗争,这场战争关系到反秦斗争的成败。

宋义作为起义军的将领在关键时刻却不去救赵,理由冠冕堂皇,实际上是苟且偷安,甚至另有图谋。

作为次将的项羽看穿了他的意图,当机立断,斩杀宋义,夺取军权,扭转了局势。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表现了他的卓识和果断,表现了他关怀百姓士卒的胸襟、肩负国家安危重任的志气。

文言文阅读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

文言文阅读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

文言文阅读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中国古代经典《史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著作,被誉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以史事为线索,从上古到西汉,全面而系统地记载了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让人称道。

本文将从文言文阅读的角度,探讨《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

《史记》以批判史学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对于各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并不一概而论,而是以其德行和功绩为依据进行评判。

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太史公自序》中的开篇,太史公刘向对史书写作的原则进行了阐述:“臣尝独立鸣镝,发奋吁咈,略陈咸阳之变,采录异同,脩补既废,无所成就。

”从《史记》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太史公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以他们的德行和功绩为依据的。

例如在“太史公自序”中,他对秦始皇评价道:“始皇帝,高祖父,事之著也。

”,高度肯定了秦始皇在政治和军事上所取得的成就。

而对于其他历史人物,太史公也会根据他们的行事风格和对社会的贡献作出相应的评价。

在《史记》的记载中,文言文的特点使得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准确、精辟。

文言文以其简洁、明快、雄浑的特点,使得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作者用“呜呼,项王。

”这样简短而哀怨的开头,一下子勾勒出了项羽英勇而悲壮的形象。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所做之事。

另外,《史记》中历史人物评价的细腻性也是其独特之处。

太史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会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其德行和功绩。

例如在《史记·刘敬传》中,对于刘敬的评价是这样的:“能以治身,以治人,方显其学也。

”这里太史公不仅对刘敬的治国能力进行了称赞,还对他的德行进行了赞美,说明了作为一名忠诚、有学问的臣子,刘敬在史书中的地位。

此外,《史记》中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性和客观性也是其特点之一。

太史公在记述历史人物时,往往根据历史事实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例如在《史记·韩非传》中,对于韩非的评价是:“李斯、韩非,可谓明主之器矣。

综论《史记》的语言成就-文档

综论《史记》的语言成就-文档

综论《史记》的语言成就自从司马迁发凡创例,以毕生心血凝聚成这一部不朽巨著以来,后人对它的征引、讨论和评述就一直没有中断,各种有关《史记》的研究论著可谓是“汗牛充栋”。

本文是对前人学者们对《史记》语言艺术研究这方面的一个大致地综合地回顾和总结,并适时地略陈己见。

回顾历代以来人们对于《史记》语言研究的一个探索历程,我发现各家的观点都有一些想通、相近之处,所以在本文我对《史记》的语言成就进行一个比较综合地探索、归纳。

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叙事语言生动传神《史记》是一部历史著作。

作为历史著作,基本要求就是线索清晰,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史记》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司马迁对每个事件、每个人物的出处经历都有明确交代,即使再复杂的矛盾也是一清二楚。

如他对《项羽本纪》中的“巨鹿之战”,高潮的叙述:“项羽已杀卿子冠军……莫敢仰视。

”作者不仅将项羽破釜沉舟的过程、结果写得明了清晰,而且极为生动形象,正如吴见思在《史记论文》里所言一样:“精神笔力,直透纸背,静而听之,殷殷阗阗,如有百万之军藏于?糜汗青之中,令人神动”。

二、人物语言个性鲜明一般的历史著作用作者的叙述语言把事件叙述清楚即可。

而《史记》则不只如此,它还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这就由历史向文学迈进了一步。

人物自己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最好表现。

《史记》的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等。

《郦生陆贾列传》写郦生的“狂”,其语言绝对是一个“狂生”而绝非“儒生”。

再如《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骂座”一段也极有个性: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

已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余半膝席。

灌夫不悦。

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属之!”时武安不肯。

行酒次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

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嗫耳语!”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灌夫曰:“今日斩头陷匈,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衣,稍稍去。

简评史记论赞

简评史记论赞

《史记》
史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巨著,由春秋战国时期严复撰写。

其文字清楚、通俗易懂,全书系统地记录着从夏代到汉代的两千年史实,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直达于今。

《史记》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活动,把古代的君臣将相等诸侯的历史内容连贯准确地记录下来,保存着古代行为准则、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后人有机会去探究古人是如何解释宇宙生活,如何建立国家,以及政治术语等。

《史记》不仅记录了昔日的策略,而且也是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重要依据。

《史记》的格言寓言高度反映了中华先民们面对日常生活的智慧和洞察力,其中有着先贤的智慧、深邃的思想和优秀的思维模式,以及大量的思想宝库,从而为推动中国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中国古代历史文学之一的《史记》,焕发着丰富多彩的内涵,此书不仅是学者研究古代历史、思想及文学文化的宝库,而且让社会大众深入了解古时的社会现象、政治格局、社会道德、文化伦理及其他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料。

《史记》的出现就如同开启了一座财宝之门,给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也是中国文化影响全世界的一面旗帜,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史记,文字简洁有力,描述准确生动,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杰作,被中国史学家评价为“四书五经之首”,其可读性强,情节生动,史实真实,为古代历史文学流传甚远,至今仍然受到人们喜爱和追捧。

总之,《史记》充分表现了一个思想发展的过程,充满了中华先民们的智慧,同时也是一部汇集历史的著作,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具有无可置疑的历史价值和价值重视。

《史记》的出现让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是不可多得的文学瑰宝。

21世纪《史记》论赞研究述评

21世纪《史记》论赞研究述评

文艺传媒摘要《史记》论赞,系指《史记》中的“太史公曰”。

司马迁在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之外,又创造了篇前作序、篇后作赞、篇中夹议等三种史论形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本文对21世纪《史记》论赞研究进行述评,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史记论赞研究A Review of the21st Century's Research on Commen原taries Attached to History Biographies in"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Jiang Jinfang,Zhang Tianqi Abstract Commentaries refers to the"words said by Sima Qian" in"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In addition to"Benji", "Shijia","Liezhuan","Biao"and"Shu",Sima Qian created three forms of historical essays,that is,prefaces before essays,com-mentaries after essays,and comments in essays,which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of the 21st century's research on commentaries in"Records of the Grande Historian",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commentaries;re-search《史记》“论赞”系指《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系统的篇前序论、篇后赞论、夹叙夹议为论传三种形式。

《史记》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方式与价值评析

《史记》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方式与价值评析

《史记》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方式与价值评析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巅峰之作。

这部由司马迁撰写的史书,全名为《太史公书》。

司马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的研究,为后世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古代历史著作。

本文将对《史记》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方式和价值进行评析,探讨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 叙述方式的独特性H1. 逐年编年的叙事结构《史记》以逐年编年的方式叙述中国历史,从夏、商、周到秦、汉、三国、两晋等各个历史时期,详细描绘了每一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这种编年叙事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H2. 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严密的校勘《史记》收录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典籍、铭记、家谱等,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历史档案。

司马迁本人也广泛搜集了各种史书和文献资料,进行了严格的校勘和比较,力求准确地记录历史事实。

通过《史记》,读者可以窥见那些已经失传或被遗忘的历史细节,对古代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H3. 生动的叙述风格和形象描绘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具有很高的文学才华。

他以生动的叙述风格和形象描绘,将历史人物、事件和背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历史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心情,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2. 价值评析H1. 科学性与客观性《史记》以其科学性和客观性而受到广泛赞誉。

司马迁注重事实真相,尽力避免主观色彩的介入。

他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和考证,力求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

由于他的深入调查和广泛研究,《史记》成为了后世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H2. 增强国家认同感《史记》对中国的国家认同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集大成之作,它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自豪感。

通过《史记》的阅读,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增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

激情的宣泄和深化——《史记》议论的抒情功能臆说

激情的宣泄和深化——《史记》议论的抒情功能臆说


二 十三


一 百 零六
,
明 显夹 叙夹 议
,
们 以 为 《史 记 》 议 论 的 抒 情 功 能 主 要 有 三
的 论 传六

七篇
总计 三 万 多 字
, ,
约占

:


导 向功能

,


扩 张功 能

,


《史 记 》 全 部 字 数 的 十 五 分之 一
内容 极
,
倾泻功 能
下面 分别 展开论 述
为广 博

,

它 们 或考 证 古 史
,
或 订 补 疏讹
,
或褒 贬人 物
,
或评 论 是 非
或 提 示 取 材义
所谓
,
或阐明述作 之 旨

而 其 中最 引 人 注




导 向功 能
” ,
目的
就 是 它 的 抒 情功 能
导向功 能
是 相对 于叙 事主
《史 记 》 的 具 体
,
对 于 《史 记 》 议 论 的 抒 情性 究 者 们 所 热衷 的 一 个 课 题 成果

,
又 何 尝 不 是 对 自 己类 似 心 迹 与 行 为 的
司 马 迁 的 内 心 充 满 了种 种 激 倩 在 《史 记

并 有着 要 但最
自我 肯 定 l 作 者 通 过 这 样 的 议 论 、 把 《伍 子 青 列 传 》 中 对伍 子 胃 行 事 的 诸 多 记 载 完 全 集 中到 了 忍 辱 发 愤 这 一 点 上

史记历史观点评析

史记历史观点评析

史记历史观点评析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史记作者的历史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古代历史、思考历史的价值等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将对史记的历史观点进行评析,探讨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一、史记的优点1.重视史实与评析相结合:史记是一部重视史实的著作,其中载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真实资料。

司马迁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历史材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同时,在史记中,司马迁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使得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述而且兼具历史评议的功能。

2.注重人物塑造:史记以人物为线索,通过描写和塑造各类历史人物,突显他们的性格特点、政治智慧等。

史记中的英雄人物如刘邦、项羽等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使得这些历史人物跃然纸上,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史记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历史意义。

3.思想独辟:史记中司马迁的历史观点独辟,与当时的一些传统观点不同。

例如,他对封建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了“过继不合于道义”的观点;对人治进行质疑,认为君主专制易导致政治腐败。

这些观点对于后世对封建制度和历史演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史记的不足之处1.主观评述:虽然史记秉承了史实与评析相结合的原则,但其中的评述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作者主观观点的影响。

司马迁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历史学家,他往往会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带有情感色彩,这使得他的评述并非完全客观中立。

因此,在阅读史记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主观色彩,并辨析其中的历史事实与作者的观点。

2.脱离时代背景:史记虽然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但较少提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

这导致了读者在理解历史事件时对于时代背景的了解相对有限,可能会对历史事件的真正原因和影响产生歧义。

因此,阅读史记需要结合其他历史文献,以丰富自己的历史学知识。

《史记》中的历史观点与价值评析

《史记》中的历史观点与价值评析

史记中的历史观点与价值评析1. 导言《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创作于西汉初年。

它以纪录中国历史为主要目的,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战国末年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和政治制度等内容。

本文将对《史记》中所呈现的历史观点进行评析,并探讨其所蕴含的价值。

2. 历史观点解读2.1 中心地位的皇帝制度《史记》中明确提出了皇帝作为统治者的中心地位。

司马迁认为,皇帝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能够有效管理国家,保持社会稳定。

这种皇权集中观念在后来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尊崇忠君思想《史记》强调子孙思想和忠君思想在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中的重要性。

司马迁认为忠诚于君主是公民应有的品德,并以汉代名臣如韩信、司马相如等为例,赞颂其以忠君为核心的行为。

2.3 强调人才选拔《史记》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司马迁在其中详细介绍了历代君主如何选择和任用贤能之士。

他倡导君主应该重视德行、才干和忠诚,而不是仅凭血统来确定位置。

3. 历史观点分析3.1 基于实证观察的历史呈现《史记》以实证观察的方式呈现了中国历史的真实情况。

司马迁深入研究了大量历史文献,并通过记录事实与解释原因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丰富的历史画卷。

3.2 着重个体英雄形象《史记》中着重描写了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的事迹。

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生平和伟大成就进行介绍,司马迁从侧面展示了个体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3 反映政治思想变化《史记》选材和编排中反映了司马迁对时代政治思潮的关注,并根据自己的政治立场进行选择和阐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

4. 价值评析4.1 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史记》将皇帝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认为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这种观点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4.2 培养忠诚与品德高尚的公民尊崇忠君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史记》以其深入挖掘历史人物忠诚事迹的方式,强调了个体在效忠国家、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方面发挥重要角色。

史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以其详实的记述和优秀的文学艺术形式成为后世史书的楷模

史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以其详实的记述和优秀的文学艺术形式成为后世史书的楷模

史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以其详实的记述和优秀的文学艺术形式成为后世史书的楷模《史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它以其详实的记述和优秀的文学艺术形式,成为后世史书的楷模。

本文将围绕《史记》的特点、影响以及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史记》的特点《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以叙事方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从上古时期到西汉末年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详实的记述:《史记》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内容丰富详尽,对古代重大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准确可靠,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2. 独特的体例:《史记》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既有编年史的“纪”部分,又有以人物传记形式呈现的“传”部分。

这种体例使得《史记》既有整体的历史叙述,又能够突出个人的形象和思想。

3. 出色的文学表达:《史记》在描写语言上非常优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和比喻等,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和艺术性。

二、《史记》的影响1. 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书的典范:《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中首次将纪传体结合起来的一部作品,其模式对后世的历史书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书的典范和范本。

2. 塑造了中国古代历史观:《史记》以正统王朝史为主线,注重对正统王朝的评价和赞美,使得中国古代历史观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范式,并对后世历史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史记》优秀的文学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历史故事,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使得历史故事成为了文学作品创作中的重要题材。

三、《史记》的价值1. 历史的真实性:《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使用史料评价、考据等方法进行历史记载的作品之一,其追求史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使得《史记》成为了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 文学的艺术性:《史记》在文学创作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通过对人物形象、事件情节的描写,赋予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艺术表现力,为后世文学作品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

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

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
汪明霞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论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如《左传》中的“君子日”,《史记》每篇末的“太史公日”等。

研究《史记》人物传记的特点,可以依据高中生认知和学习的特点,选择从研读“论赞”部分切入,用中心问题做阅读的线索,引发学生对所读人物的兴趣,从而指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体会《史记》的价值,培养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汪明霞
【作者单位】南京建邺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1
【相关文献】
1.窥斑见豹,执简驭繁——试谈从论赞入手学习苏教版《选读》 [J], 顾向阳
2.打开《史记》"心灵"的钥匙--浅谈《报任安书(节选)》对《史记》单元学习的启
发 [J], 曹振荣
3.浅谈史记人物传记的价值 [J], 薛嘉怡
4.窥斑见豹,执简驭繁——试谈从论赞入手学习苏教版《〈史记〉选读》 [J], 顾向阳
5.向《史记》人物传记学习“文史结合”的经验——附论历史剧创作中“史”与“剧”的关系问题 [J], 郭双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史记》论赞的另一种分析

《史记》论赞的另一种分析

《史记》论赞的另一种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史记》是部奇书,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不仅首创纪传体通史,而且开创了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论赞”一体。

明代陈文烛赞叹《史记》“长于叙事,而论赞尤奇,窃叹六籍以后,善用长又善用短,唯司马氏哉。

”①赖襄认为“史中论赞自是一体,不可与后人史论同视也。

史氏本主叙事,不须议论,特疏己立传之意,又补传所未及,而有停笔踌躇,俯仰今古处,足以感发读者心,是论赞所以有用,子长以后,少得此意者。

”②《史记》共一百三十篇,绝大部分在诸传后往往加上“太史公曰”一段文字,这些文字或评或议,或褒或贬,或赞或叹,篇前称序,篇末称赞,史记论赞系指这些“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仿《左传》“君子曰”所创造的史论形式。

“论赞”一体,与其他五体一样,既整齐又灵活,既立体又破体。

《史记》本纪、世家、列传篇末均有赞语,因三体皆叙人物,故都置赞论以褒贬人物,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而大段的序论则置于十表、八书的篇首,整部著作又有总序,即《太史公自序》。

《史记》论赞内容丰博,涉及政治军事、人文地理、世俗伦常、经济、思想等。

章学诚《文史通义》说“史迁论赞之文,变化不拘,或综合本篇大纲,或出遗闻逸事,或自标其义理,或杂引夫诗、书,其文利钝杂陈,华朴互见,所以尽文章之能事,为著述之标准也。

”①这类论赞小品,皆以诗意化的情感叙事为出发点,或考证古史,或亲录见闻,或摭补史实,或提示材料来源,或褒贬人物、纵论史事,皆文短意深,带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它的创立具有重大的史学意义。

一闲处落笔、补充叙事清李景星在《史记评议》卷一中有论: “实事实力,纪中已具。

故赞语只从闲处著笔,又如风雨骤过,几点余霞遥横天际也。

”②《史记》论赞之叙事,用以补充传文未尽之事义,使材料安排更为合理,其功能可说是“盖欲事无重出,文省可知。

“太史公曰”论赞的形成与发展-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太史公曰”论赞的形成与发展-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太史公曰”论赞的形成与发展-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中除《陈涉世家》《伯夷列传》《儒林列传》《货殖列传》外的108篇传记在文章结尾均有以太史公曰为标志的论赞。

这种把作者的评论与讲述人物事迹的客观叙述分开的文体形式是司马迁的创造。

它不同于《左传》中的君子曰,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以及一些与传记有关问题的交代。

这一文体是怎样创立的?太史公究竟是谁?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史记》中有哪些隐含创作过程的痕迹?弄清这些问题是我们读懂《史记》的前提。

一、司马迁称其父为太史公要理清太史公曰这一论赞形式的创造过程,首先要清楚太史公的确切概念。

《史记》百三十篇,除《陈涉世家》《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外的篇章均有太史公或太史公曰出现,共计156次。

这么多字面相同的太史公,其概念却不同。

唐人司马贞的【索隐】说迁所着书尊其父云公也[1]2485,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却说太史公,司马迁自谓也[1]35.考证太史公的原本含义,辨清每一篇章中的太史公是司马迁对其父亲的称呼还是别人对司马迁的尊称,理清哪些太史公是《史记》之原文,哪些为别人所加,是我们读懂《史记》的重要问题。

要弄清太史公的确切含义,首先需认真读《太史公自序》。

《自序》是司马谈与司马迁的合传,前一部分是司马谈传,司马迁是以第三人称写的,自称迁.在写父亲的传记时,司马迁不便以第一人称说余如何如何,而只是自称其名迁.到了为自己写传记时,司马迁才以余发言叙事。

司马迁传中的太史公是别人加上去的,篇名中的太史公应该也是别人所加,《汉书》班固的自传就名为《叙传》。

《自序》自开篇到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1]2490是司马谈传,后面才是司马迁传。

(一)太史公是司马迁对其父谈的称呼太史公之公字有九个义项,其称谓项之二是父亲.太史公之公是对父亲的称呼。

《战国策魏策一》之《张仪穷陈珍》篇载:张仪穷陈轸,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悟之。

史记的重要价值

史记的重要价值

史记的重要价值
《史记》是古代中国历史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其重要价值有以下几点:
1、史记系统地梳理了古代中国历史,系统收录了汉代及其前代上千年历史,这些历史记载构成了中国史课本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学生和研究者的欢迎;
2、史记对于研究古代文化、饮食文化、语言学、政治思想、社会制度等多学科具有重要作用;
3、史记记载了晋灭楚、齐灭燕的历史,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
4、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著作代表作,呈现出复杂的人物心态,充满浓厚的中国式艺术气息;
5、史记具有极大的史学价值,它搜集、收录了古代文物、碑刻以及多样的古代史料,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史料参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作 者 、
张 守节 在《 史记 正 义 ・序 》 中评 价道 :笔 削冠 于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史记 》 太 史公 日” 中“ 引出 的文字 究竟 是 什 么人
的言论 , 一个 有 争议 的话题 。“ 史公 造 书 , 是 太 书成 , 示 东方 朔 , 为平定 , 朔 因置其 下 。 史公 者 , 太 皆朔 所 加
2 史 家 圣 人 司马 迁 、
个传 统 , 就 是历 来 的史家 在叙述 史 实 的基础 上 , 那
都 有 论 赞 之 语 , 评 人 物 , 析 事 理 , 至 “ 章 显 品 剖 甚 卒 志 ” 把 自己的主 观 情 感 寄 寓于 论 赞 中加 以表 达 , , 这 是在 司马 迁 之前 已形 成 的 个 史学 传统 。
父 , 呼谈 为 太 史 公 , 人 又 尊 迁 , 呼 迁 为 太 史 故 后 故 公” ‘ 。“ 窃意 ’ 太史 公 日 ’ 字 , 史记 》 文 , 后 四 皆《 本 非
范 围千古 , 牢笼 百家 者 , 创例 发 凡 , 见绝 识 , 以 惟 卓 有
追 古 作者 之原 , 自具 《 春秋 》 家学 耳 ” “ 史 公诚 史界 。太

要 :史 记 》 有史 学 、 《 具 文学 的双 重属 性 , 中国文化 史上 的 不 朽 巨作 。 是 其间“ 太史公 日” 引出的 文字 属
论 赞之 词 , 其分 为记 行历 、 谱 系、 将 讲 采众 言 、 人物 、 论 褒黄老 、 大悲 悯 六 类 , 以证 明 它在《 记 》 史 中的积 极
维普资讯
20 0 6年 5月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OU RNALOFYULI NCOLLEGE
Ma . 0 6 y 2 0
1 6卷
第3
VO I 6 No 3 I1 .
试析 《 记 》 史 中的论赞功 用
惠 嘉
( 西 师范 大学 文 学院 , 西 西安 7 0 6 ) 陕 陕 1 0 2
之 造 物 主 也” 梁 启超语 ) 史学 家 翦 伯 赞 的话 为 司 ( 用
马 迁定 位可 能最 为准 确 , 中国 历史 学之 成 为一种 独 “ 立 的 学 问 , 从 西 汉 时起 , 种 学 问 之开 山祖 师 , 是 这 是 大史 学 家司 马迁 ” 。
收 稿 日期 :0 6 O一 O z0一 3 3
‘ ’王 隐 日 ‘ ’何 法盛 日 ‘ ’扬雄 日 ‘ ’刘 诠 , 议 , 述 , 撰 ,
日 ‘ ’袁 宏 、 奏 , 裴子 野 自显姓 名 , 甫谧 、 洪列 其 所 皇 葛 号 。这 里 所 举 的 十 几 种名 称 , ” 都是 作者 对 有 关 史 事
和 人 物 的议 论 , 是 ‘ 或 明意 ’或是 ‘ 理 ’都 离 不 开 , 平 , 总结事 之成 败 , 评论 人 之善恶 , 中反 映了 作者 的 见 集
解 和 旨趣 。 过这 段 论述 , 们可 以清 晰地看 出这 样 通 我

的定 位 是 “ 司马 迁 是 汉代 成 就 最 高 的散 文 家 ,“ 史 ”《 记 》 表 了古 代 历史散 文最 高成 就 ” 代 。由此 可见 ,史 《
记 》 中 国文 学 史 上 的 地 位譬 如 中天 北 斗 , 众 景 在 万 仰 , 为 折服 , 中国古 代 散 文 中的扛 鼎 之 作 , 要 咸 是 重 性 不容 置疑 。

定位 : 双重 视域 中的翘楚 之 作
1 “ 文 当学 司马迁” 、作
韩愈 在《 刘正 夫 书 》 答 中谈 道 :汉 朝人 莫不 能为 “ 文 , 司 马相 如 、 史 公 、 向、 雄 为 之 最 ” 文 独 太 刘 扬 。《
录》 载唐庚 言 : 六经 以后便 有 司马 迁 , 百 五篇 之后 “ 三 便有 杜子美 。六经不 可学 , 不须 学 , 亦 故作 文 当学司 马迁 , 作诗 当学杜 子 美” 。文学 史对 司 马迁 及《 史记 》
功 用和重 要意义 。 -
关键词 : 史记 》 学 ; 《 文 史学 ; 赞 ;悲悯 论 中图分 类号 :2 6 文献 标 识码 : 10 A 文章 编号 :O 8 8 1 2 0 ) 3 O 6 —0 1 0 —3 7 ( 0 6 0 - 0 6 3 二、 辨析 : 赞传 统 与“ 史公 日 ” 论 太 的独 特价 值
史籍 , 目足 以经 邦” 题 。郑 樵 在《 志 ・ 叙 》 通 总 中赞 叹
道 :六 经之 后 , 有 此 作 ” “ 惟 。章学 诚 《 史通 义 ・申 文 郑》 中说 道 : 夫史 迁 绝学 , 春 秋 》 后 一 人而 已 ; “ 《 之 其
之 者也 ” 谈 为太 史令 耳. 尊其 父 , 谓 之为 公 ” 。“ , 迁 故 。 “ 史记 》 称太 史公 , 外孙 杨恽称 之也 ” 迁 尊 其 《 多 迁 。“
人所 加 , 亦非 迁 之 尊 其 父 也 ” 。考 订 诸 说 , 皆各 执 一 端, 莫衷 一是 , 是难 为定论 。 能通 览全 书 , 实 若 则著 者

“ 书之 有论 赞 , 史 由来 已久 , 目也 很多 。 知 已 名 刘
说 : 《 秋左 氏传 》 ‘春 每有 发 论 , ‘ 子 ’ 称 之 。二 假 君 以 《 》 ‘ 羊 子 ’ ‘ 梁子 ’ 《 记 》 ‘ 史 公 ’ 传 云 公 、谷 ,史 云 太 。既 而班 固 日 ‘ ’苟 悦 日 ‘ ’《 赞 , 论 , 乐观 》 ‘ ’谢 承 日 日 序 ,
1 传 统 、
司 马迁 的 《 记 》 大 思精 , 富 丰 厚 , 来 备 史 体 宏 历
受 推 崇 , 固不 失为 史家 之 绝 唱 , 韵 之 《 骚 》 ” “ 无 离 矣 。
在文学、 史学 方 面均 有 较 高 的 价值 , 末 论 赞 之语 , 篇
尤为 精 到 , 简意 赅 , 地有 声 , 言 掷 实为 点 睛之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